1. 海洋生物有哪些,怎麼保護它們生存的地方
保護海洋生物的具體措施:
1、在保證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上,強化開發深度和廣度,提高開發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海洋開發和海洋服務領域的技術水平,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爭取海洋經濟增加值的最大化。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不斷發現新資源,利用新技術,形成和發展海洋新產業,推動海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對海洋可再生資源而言,要改善對資源的利用效率,既要盡可能多地對其進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態系統有較強的恢復能力和維持其可持續再生產能力;對海洋不可再生資源要有計劃地適度開發,不要影響後代人的利益。
3、優化配置海洋資源,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4、海陸一體化開發。海洋資源的開發可以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實行海陸一體化的戰略,統籌制定沿海陸地區域和海洋區域的國土開發規劃,逐步形成臨海經濟帶和海洋經濟區,推動沿海地區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
5、開發與保護協調一致。制定海洋開發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規劃,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強海洋環境監測、監視和執法管理;重點加強陸源污染物管理,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防止破壞海洋環境。
6、保護人類平等享有海洋資源的權益。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對於這一共同財產的開發要實行有償使用。通過資產化管理的方式,對海洋資源的使用收取適當的資源稅,並通過轉移支付實現全社會的平等享有權利。
2. 怎樣保護魚類
1、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
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留自然資源的豐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護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狀態,保護物種原有特性不至喪失。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帶給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要想改善海洋環境,必須重視排放問題。
3、禁止對海洋的過度開發
填海造陸、能源開采等過度開發會破壞生物的棲息地,使生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濫捕濫殺也會造成物種數量急劇減少。
4、發展海洋科學與技術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研究,為保護海洋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5、減少噪音污染
海洋噪音越來越嚴重,螺旋槳、聲納等在海洋中產生了各種噪音,這些噪音已干擾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動。因此,要「靜」化海洋,降低對海洋生物的有害影響。
3. 海洋生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一、海星
海星有著奇特的星狀身體,它盤狀身體上通常有5隻長長的觸角,但看不著眼睛。人們總以為海星是靠這些觸角識別方向,其實不然。美、以兩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海星渾身都是「監視器」。海星緣何能利用自己的身體洞察一切?是的,海星緣何能利用自己的身體洞察一切。
原來,海星在自己的棘皮皮膚上長有許多微小晶體,而且每一個晶體都能發揮眼睛的功能,以獲得周圍的信息。
科學家對海星進行了解剖,結果發現,海星棘皮上的每個微小晶體都是一個完美的透鏡,已知它的尺寸遠遠小於人類利用現有高科技製造出來的透鏡。海星棘皮中的無數個透鏡都具有聚光性質,這些透鏡使海星能夠同時觀察到來自各個方向的信息,及時掌握周邊情況。
二、烏賊
烏賊肝臟一對,甚大,為黃色腺體,占據內臟囊的前半部,位食管兩側。前端圓,後端尖。一對肝臟導管沿腸的兩側向後行,後兩管會合,通人胃的盲囊。
在肝臟導管上被有分支的腺體為胰臟。肝可分泌酶輸入胃中,進行消化作用。肝管有節律收縮,可自盲囊和胃中吸收養分,故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
胰分泌澱粉酶及蛋白酶亦入胃中。消化後的食物入盲囊吸收,殘渣由肛門排出體外。在直腸的末端近肛門處有一導管,連一梨形小囊,即墨囊(Ink Sac),位內臟團後端,實為一極發達的直腸盲囊。囊內腺體可分泌墨汁,經導管由肛門排出使,周圍海水成墨色,藉以隱藏避敵,烏賊之名來源於此。
三、刺魨
刺魨身披的棘刺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由鱗片慢慢演化而形成的,這是它唯一的自衛武器。也就是說,刺魨的鱗就是可以活動的棘刺。平時,這些棘刺就像其它魚兒身上的鱗片一樣,平平地貼在身上,順溜溜、光滑滑的,看不出來。它沒有腹鰭,靠著背鰭和臀鰭的擺動在海水裡游泳。
游泳能力弱。每當敵害來侵襲的時候,刺魨就大口咽下海水和空氣,使身體脹得圓鼓鼓的,棘刺也跟著膨脹了的皮膚豎立起來,就像一個帶刺的球,「球」內充滿了空氣和水,它就肚皮朝上漂浮在水面,彷彿漂在海上的一個大毛栗子,還會從嘴裡不斷發出「咕咕」的叫聲。
有時遇到一大魚襲擊一群小刺魨,它們全都豎起了刺並聚集成團,似一大刺球,使敵害望而生畏。
這種「恐嚇術」雖然不能給敵害以損傷,卻也能防身,那些兇猛的海洋動物如雙髻鯊等遇上了它,也難以下嘴,只好悻悻地遊走。
當危險過去了,刺魨就將吞進肚中的水和空氣吐出來,恢復了原形,棘刺倒伏緊貼身上,慢慢沉向海底。
四、小丑魚
小丑魚身體表面擁有特殊的體表粘液,可保護它不受海葵的影響而安全自在地生活於其間。因為海葵的保護,使小丑魚免受其它大魚的攻擊,同時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給小丑魚,而小丑魚亦可利用海葵的觸手叢安心地築巢、產卵。
對海葵而言,可借著小丑魚的自由進出,吸引其它的魚類靠近,增加捕食的機會;小丑魚亦可除去海葵的壞死組織及寄生蟲,同時因為小丑魚的游動可減少殘屑沉澱至海葵叢中。小丑魚也可以借著身體在海葵觸手間的摩擦,除去身體上的寄生蟲或黴菌等。
五、比目魚
剛孵化出來的小比目魚的眼睛也是生在兩邊的,在它長到大約3厘米長的時候,眼睛就開始「搬家」,一側的眼睛向頭的上方移動,漸漸地越過頭的上緣移到另一側,直到接近另一隻眼睛時才停止。
比目魚的生活習性非常有趣,在水中游動時不像其它魚類那樣脊背向上,而是有眼睛的一側向上,側著身子游泳。它常常平卧在海底,在身體上覆蓋上一層砂子,只露出兩隻眼睛以等待獵物、躲避捕食。這樣一來,兩隻眼睛在一側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當然這也是動物進化與自然選擇的結果。
4. 如何保護海洋
1、加強立法和海洋保護教育
制定並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和保護管理方面的技術標准和法律法規,保證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時,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對海洋資源保護的意識。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帶給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要想改善海洋環境,必須重視排放問題。
3、禁止對海洋的過度開發
填海造陸、能源開采等過度開發會破壞生物的棲息地,使生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濫捕濫殺也會造成物種數量急劇減少。
4、發展海洋科學與技術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研究,為保護海洋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5、保護地球整體生態環境
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溶於海水後會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鹼度)下降,出現海洋酸化的現象。據《科技日報》報道,海洋酸化會影響珊瑚、貝類等鈣化生物的正常生長,「腐蝕」它們的碳酸鈣外殼,甚至對它們造成致命的影響,進而破壞整個食物鏈,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
5.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海里的動物呢
一是保護好海洋生態。如不向海洋排放廢水,不向海洋傾倒垃圾和拋棄廢棄物,保護好沿海灘塗、島嶼和珊瑚礁。在海洋資源開發中盡可能不對海洋生態造成破壞。
二是盡可能少捕撈海洋生物。在對各種海洋生物進行調查和了解的前提下,制訂捕撈計劃,明確捕撈限量,嚴格禁止超量捕撈和非法捕撈。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九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並在其他條文中規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們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已於1988年12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林業部、農業部發布施行。名錄中列入陸生野生動物33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丹頂鶴等共9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小熊貓、穿山甲、黑熊、天鵝、鸚鵡等共230多種。
6.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海洋呢
1、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
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留自然資源的豐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護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狀態,保護物種原有特性不至喪失;能保護、恢復、發展、引種、繁殖生物資源,能保存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能消除和減少人為的不利影響。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帶給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要想改善海洋環境,必須重視排放問題。
3、禁止對海洋的過度開發
填海造陸、能源開采等過度開發會破壞生物的棲息地,使生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濫捕濫殺也會造成物種數量急劇減少。
4、發展海洋科學與技術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研究,為保護海洋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5、減少噪音污染
據環球網報道,在過去的100年裡,海洋噪音越來越嚴重,螺旋槳、聲納等在海洋中產生了各種噪音,這些噪音已干擾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動。因此,要「靜」化海洋,降低對海洋生物的有害影響。
7. 海洋生物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通過保護色,以及成群結隊,藏如珊瑚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