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什麼是生物技術專利

什麼是生物技術專利

發布時間:2022-08-02 11:51:38

㈠ 什麼叫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也譯成生物工程生物學研究與應用的技術方面,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現代生物技術發展到高通量組學(omics)晶元技術、基因與基因組人工設計與合成生物學等系統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是指人們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結合其他基礎科學的科學原理,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生物體或加工生物原料,可以為人類生產出所需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生物技術是人們利用微生物、動植物體等對物質原料進行加工,是以提供產品來為社會服務的技術。生物技術主要包括發酵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因此,生物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
現代生物技術綜合有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胚胎學、免疫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物理學、信息學及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技術,它可用於研究生命活動的規律和提供產品為社會服務等。
近些年來,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發展迅猛,並日益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所謂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體(或生物體的物質)來改進產品、改良植物和動物,或為特殊用途而培養微生物的技術」。生物工程則是生物技術的統稱,是指運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原理與生化工程相結合,來改造或重新創造設計細胞的遺傳物質、培育出新品種,以工業規模利用現有生物體系,以生物化學過程來製造工業產品。簡言之,就是將活的生物體、生命體系或生命過程產業化的過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生物電子工程、生物反應器、滅菌技術以及新興的蛋白質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現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稱遺傳工程、基因重組技術)就是將不同生物的基因在體外剪切組合,並和載體(質粒、噬菌體、病毒)的DNA連接,然後轉入微生物或細胞內,進行克隆,並使轉入的基因在細胞或微生物內表達,產生所需要的蛋白質。有60%以上的生物技術成果集中應用於醫葯產業,用以開發特色新葯或對傳統醫葯進行改良,由此引起了醫葯產業的重大變革,生物制葯也得以迅速發展。生物制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術應用到葯物製造領域的過程,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術和組織培養技術,對DNA進行切割、插入、連接和重組,從而獲得生物醫葯製品。生物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蟲、動物毒素、生物組織為起始材料,採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並以生物學技術和分析技術控制中間產物和成品質量而製成的生物活化制劑,包括菌苗、疫苗、毒素、類毒素、血清、血液製品、免疫制劑、細胞因子、抗原、單克隆抗體及基因工程產品(DNA重組產品、體外診斷試劑)等。人類已研製開發並進入臨床應用階段的生物葯品,根據其用途不同可分為三大類:基因工程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診斷試劑。這些產品在診斷、預防、控制乃至消滅傳染病,保護人類健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般新的生物產品的開發必須經過(1)實驗室研究(生產工藝路線探索和質量控制標準的建立);(2)臨床前研究(葯理、毒理、葯效等動物實驗);(3)保健食品需經過試驗產品的安全性試驗;(4)而葯品則需經過一期臨床試驗(用健康志願者試驗葯品的安全性)、二期臨床試驗(小規模臨床葯效學研究)、三期臨床試驗(大規模臨床葯效學研究)等五個階段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被批准進行試生產。葯品還必須在試生產一年後,再上報質量穩定性和進一步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結果,才能申報正式的生產批文。
應用范疇
醫療領域
在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受到極大的注目。像是幹細胞應用生物技術於再生醫學領域,如人工臟器、神經修復等。或是以蛋白質結構解析數據,對於功能性區域(domain)來開發相對應的抑制劑(如:酵素抑制劑)。利用微陣列核酸晶元,或是蛋白質晶元,尋找致病基因。或是利用抗體技術,將毒素送入具有特殊標記的癌細胞。或利用基因克隆技術,進行基因治療等。基因治療(gene therapy)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將目的基因導入患者體內,使之表達目的基因產物,從而使疾病得到治療,為現代醫學和分子生物學相結合而誕生的新技術。基因治療作為新疾病治療的新手段,給一些難治疾病的根治帶來了光明。
農學食糧
人口快速膨脹,食糧問題正是生物技術應用的切入點。在基因克隆農作物的開發下,除了克隆進入抗蟲害基因、抗凍基因外,例如含有維生素A的稻米也問世。在有限耕地下,克隆農作物解決了品質上的問題。除此之外,觀賞用的花卉等,也靠著組織培養的技術,將高品質的花卉復制生產,提高花卉價值。著名的像是台灣的蝴蝶蘭。另外,經過遺傳工程技術,能產生凝血因子的乳牛也提供醫療用途。生物肥料主要利用微生物技術製作的肥料種類。生物肥料不僅給作物提供養料、改善品質、增強抗寒抗蟲害能力、還改善土壤通透性、保水性、酸鹼度等理性化特性,可為作物根系創造良好生長環境,從而保證作物的增產。生物農葯利用微生物、抗生素和基因工程等產生有殺滅蟲病效果的毒素物質,生產出廣譜毒力強的微生物菌株製作而成的農葯。它的特點不像化學農葯般見效快,但效果持久。與化學農葯比,害蟲難以產生抗葯性。對環境影響小。對人體和作物的危害性小。但是使用范圍和方法有限制等等。
軍事科技
基因武器,例子包括插入眼鏡蛇毒液基因的流感病毒和含有炭疽病毒的大腸桿菌。基因武器的特點是生產成本低、殺傷力大、作用時間長。對方使用難發現、難預防、難治療。使用方法簡單,施放手段多。只傷害人,不破壞武器裝備、設施。而且一旦使用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威懾作用。
工業應用
在工業上,利用工業菌種的特殊代謝路徑,來替代一些化學反應。除了專一性提高,也在常溫常壓下,節約能源。也由於專一性高,產生的廢棄物量低,也因此被稱為綠色工業。
環境保護
當環境受到破壞,可以利用生物技術的處理方式,讓環境免於第二次受害。生物具有高度專一性,能針對特殊的污染源進行排除。例如運輸原油的郵輪,因事故,將重油污染海域,而利用分解重油的特殊微生物菌株,對於重油進行分解,代謝成環境可以接受的短鏈脂肪酸等,排解污染。此外,土壤遭受重金屬污染,亦可利用特定植物吸收污染源。

㈡ 生物技術抗衰專利是什麼

一種基於胚胎幹細胞分泌的因子來延緩機體衰老的技術手段,胚胎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可以分化為機體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可在體外無限傳代,是一種不會發生衰老的細胞,因此胚胎幹細胞在臨床替代治療及逆轉衰老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胚胎幹細胞的免疫排斥,倫理道德極致瘤性等問題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外泌體是一種由細胞天然分泌的磷脂雙分子層包裹的物質,富含核酸和蛋白質成分,可介導胚胎幹細胞的部分作用與功能,並且外泌體成功地規避了上述免疫排斥,倫理其安全性等問題,是胚胎幹細胞的良好替代產品,近年來,幹細胞分泌的外泌體越來越多的應用於再生醫學領域

㈢ 什麼樣的生物技術發明是可以被專利法さ

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是當前科技創新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由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引領的生物經濟將引起全球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
我國生物技術發展較快,創新活躍,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也逐年遞增。在各高技術領域中,生物技術是我國最有希望實現跨越發展的領域之一,《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已把生物技術列為未來15 年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基於以上形勢,本文從申請授權狀況、所屬地區、國別、申請人類型、有效專利等多方面分析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態勢,以多角度反映我國生物技術的發展狀況。
一、近年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體狀況
2002 年至2005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1以年均23.0%的增長率遞增,其中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年均增長29.0%,國外發明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5.1%。2006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估算為6300 件2。2006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授予生物技術發明專利2072 件,其中國內專利授權1366 件,約為2002 年(156 件)的9 倍,年均增長72.0%;國外專利授權706 件,約為2002 年(165 件)的4 倍,年均增長43.8%。(見圖1)
圖1近年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狀況
從2000 年開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國內申請量一直超過國外申請量,國內所佔比重在六至七成左右。從2003 年起,生物技術發明專利國內授權量超過國外授權量,2006 年國內所佔比重達到66%(見圖2)。
圖2近年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佔比例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受理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約37300 件,占總受理量的3.4%。其中國內申請約23300件,佔62.5%;國外申請約14000 件,佔37.5%。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授權生物技術發明專利8011 件,占總授權量的2.7%。其中國內專利4606 件,佔57.5%;國外專利3405 件,佔42.5%。
(一)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屬國家分布狀況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美國佔35.2%,位居第一,其後依次是:日本(18.7%)、德國(8.2%)、英國(5.0%)、瑞士(4.8%)、丹麥(3.9%)、韓國(3.2%)、法國(3.1%)、荷蘭(3.1%)、加拿大(2.1%)(見圖3)。歐盟國家總申請量占國外發明專利申請的29.9%。
圖3 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所屬國分布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中,美國佔30.8%,亦居第一,其後依次是日本(23.5%)、德國(7.2%)、瑞士(5.6%)、英國(4.7%)、韓國(4.6%)、丹麥(3.8%)、法國(3.6%)、荷蘭(3.3%)、比利時(1.6%)(見圖4)。歐盟國家總授權量占國外發明專利授權量的28.5%。
圖4 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所屬國分布
美國、歐盟、日本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國外申請總量的83.8%,授權量占國外授權總量的82.8%。歐盟國家中,生物技術發明申請和授權八成以上來自德國、英國、丹麥、法國、荷蘭和比利時。
(二)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屬地區分布狀況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上海(32.4%)和北京(17.4%)以較大優勢領先於其他地區。其後依次是廣東(6.2%)、江蘇(5.9%)、浙江(4.2%)、山東(3.9%)、湖北(3.7%)、遼寧(3.0%)、天津(2.5%)、四川(2.3%)(見圖5)。
圖5 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所屬地區分布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中,北京佔22.4%,排名第一,其後依次是上海(15.7%)、江蘇(7.8%)、廣東(7.5%)、湖北(5.9%)、浙江(4.1%)、山東(3.8%)、四川(3.6%)、天津(3.5%)、遼寧(3.2%)(見圖6)。
圖6 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所屬地區分布
以上十個地區申請量合計占國內申請總量的七成八,授權量占國內授權總量的八成一。
(三)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人類型分布狀況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申請約佔三成,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申請占近五成。但是,近幾年企業申請比重呈明顯下降趨勢:2001 年企業申請占國內申請總量的近四成,2005 年所佔比重已不足二成;而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申請比重呈上升趨勢,2005 年所佔比重已超過六成。特別是大專院校,近幾年申請比重明顯上升:2001 年大專院校申請占國內申請總量的二成,2005 年所佔比重已接近四成(見圖7)。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的申請人構成比較穩定,八成來自企業。
圖7 近年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人類型分布
表1 是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我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排名前十位的專利權人。排名前十的國內專利權人,都是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尤其大專院校占絕大部分;而排名前十的國外專利權人大多是企業。
表1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排名前十的國內外專利權人
(四)國內外生物技術研發的技術領域分布
每一件專利文件都會按照國際專利分類(IPC)分類,以說明發明所涉及的具體技術領域。統計專利文件的IPC 分類號分布,可以發現技術研發熱點和技術創新集中的技術領域。與國別相結合,可以觀察國內外申請在不同技術領域中的分布,確定特定技術領域國內外的競爭程度。表2 列出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排名前十的特定領域。
表2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排名前十的特定領域
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排名前十位的領域依次是:具有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C07K 14)*,突變或遺傳工程(C12N 15),酶或微生物的測定或檢驗方法(C12Q 1),微生物及其組合物(C12N 1),酶(C12N 9),含肽的醫葯配製品(A61K 38),生物物質的化學分析(G01N33),改良基因型的方法(A01H 1),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C12N 5),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葯配製品(A61K 39)。國外生物技術申請排名前十位的領域依次是:突變或遺傳工程,含肽的醫葯配製品,酶或微生物的測定或檢驗方法,具有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葯配製品,生物物質的化學分析,酶,微生物及其組合物,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免疫球蛋白(C07K 16)。
*括弧內內容為技術領域的IPC 分類號,下同。
(五)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頁數和權利要求項數
美國《企業技術評論》援引美國專利商標局局長杜達斯的報告宣稱,隨著技術的發展,專利復雜程度不斷上升,導致說明書頁數不斷上升。國外學者Tong、Frmae 研究,權利要求項數能夠較好反映技術創新能力,權利要求數量越多,反映出的技術創新能力越強3。以專利文件的說明書頁數(包括附圖)和權利要求項數作為對比項加以分析,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內與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的質量差距。
圖8 顯示生物技術發明授權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權利要求平均項數變化趨勢,很明顯,近八年,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權利要求平均項數總體上呈上升趨勢,表明生物技術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發明專利技術含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復雜。不過,國內上升幅度小於國外。
圖8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頁數、權利要求項數變化趨勢
(六)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狀況
發明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為二十年。事實上,並非所有專利都能保護至期限屆滿終止。能夠帶來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的專利才有維持有效的必要性。專利被維持的時間越長,通常可以說明其創造經濟效益的時間越長,市場價值越高。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的有效狀況,能夠反映企業、地區甚至於國家的生物科技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生物技術領域共有有效發明專利6501件,其中國內佔五成五,國外佔四成五。國外生物技術專利有效率為85%,國內生物技術專利有效率達到78%。國內不同類型專利權人的專利有效率存在一定差異:國內企業的有效率最高,達到86%,大專院校為81%,科研單位等約為74%(見圖9)。
圖9 不同類型專利權人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有效率
圖10 顯示了當前國內外有效發明專利按申請日所在時間段的分布,其橫坐標為距今年限(指申請日距2006 年12 月31 日的時間跨度)。有效發明專利中,已維持5 年以下(含5 年)的(即申請日於2002 年1 月1 日之後)國內佔72%,而國外這一比例只有15%;已維持11年以上的(即申請日於1997 年1 月1 日之前),國內只佔3%,而國外這一比例達到26%;已維持6 至10 年的,國內佔25%,而國外這一比例達到59%。國內有效專利平均已維持年限(指有效專利從其申請日至2006 年12 月31 日之間的時間跨度)為4.8 年,國外為8.7 年。
圖10 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的已維持年限分布
圖11 顯示距今不同年限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有效率,很明顯,隨著距今年限的增長,國外有效率下降幅度較小,距今年限為9 的仍可保持50%左右的有效率。但國內有效率下降則比較明顯,保持50%左右有效率的年限為5 年,保持25%以上有效率的年限僅僅為6 年。
圖11 不同年限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有效率
二、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的特點
(一)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占優隨著生物技術被列為我國未來15 年科技發展戰略重點,近年國內生物技術申請、授權數量已經超過國外,並且國內申請、授權所佔比例繼續保持擴大趨勢,表明我國生物技術研發整體水平日益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的積累不斷增加,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不斷加強。
(二)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持續快速增長
近五年,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均以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率快速增長,其中,國內申請增長比國外高近14 個百分點,國內授權增長比國外高近30 個百分點,顯示國內外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迅猛,我國正迎頭趕上、呈現強勁發展勢頭。
(三)專利制度促進生物技術發展的作用顯著
在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同樣保持了快速穩定的發展勢頭。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五」期間生物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超過30%。國內發明專利申請29.0%的年均增長率與前者基本吻合,顯示技術創新和專利制度在促進生物產業發展和提升行業市場競爭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國內外生物技術研發熱點基本一致,競爭日趨激烈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突變或遺傳工程等九個技術領域的申請在國內外排名均進入前十,國內外排名前十的技術領域的申請分別占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八成以上,表明國內外生物技術結構比較類似,研發熱點趨於一致。同時也顯示為搶戰科技競爭的制高點、爭取對生物技術的市場主導和控制,國內外繼續以較大力度實施專利布局,圍繞生物技術專利展開控制與反控制、主導與反主導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在熱點技術領域中,含肽、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葯配製品和免疫球蛋白三個技術領域的國外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均高於國內,突變或遺傳工程、酶兩個技術領域的國外授權數量也高於國內。而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酶或微生物的測定或檢驗方法,微生物及其組合物,改良基因型的方法,生物物質的化學分析,和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六個技術領域的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均超過國外,顯示國內在生物技術研究的某些領域中占據了有利的位置,正在不斷沖擊國際前沿水平。
(五)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漸成國內生物技術申請的主力軍
與企業逐漸成為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主力的大環境不同,近幾年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所佔比重由四成降至不足二成,而大專院校所佔比重明顯上升,近四成的生物技術專利申請集中在大專院校,二成以上掌握在科研單位手中。此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排名前十的國內專利權人有八名是大專院校,其餘兩名是科研單位。顯示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生物技術研發比較活躍,而企業在生物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後勁不足。這反映出我國目前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水平不高,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在研發中要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努力植根於商業應用中;同時企業也應當注意充分利用我國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科研優勢,增強自身競爭力。否則,就會出現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利申請、授權數量高於企業,但在專利有效率上低於企業的現象,致使實驗室的科研成果難以產業化,或產業化成本很高甚至無經濟價值,而企業則缺乏創新成果和產品。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之所以占居絕對主導地位,就是因為科學研究和商業資本在產業化的環節中找到了契合點。
(六)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質量仍有差距
1、生物技術發明授權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權利要求平均項數國內外差距擴大盡管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頁數、權利要求項數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國內上升幅度小於國外。1999 年,國外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是國內的3.6 倍,國外專利權利要求平均項數是國內的3.2 倍。2006年則分別擴大到3.8 倍、3.7 倍,換言之,在權利要求項數和說明書頁數上,近四件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才相當於一件國外專利,差距十分明顯。初步顯示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相對於國內更復雜,技術含量更高。
2、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國內平均已維持年限不長、有效率低
在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中,雖然國內數量過半,但國內平均已維持年限比國外少近4 年,平均有效率低於國外七個百分點,且隨著年限的增長,國內有效率下降幅度顯著高於國外,初步顯示在市場價值、創造的經濟效益方面,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低於國外。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內生物技術已經具備一定的研發水平,國內外研發熱點趨於一致,國內在專利數量上占優,國內外圍繞生物技術展開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總體上,國內生物技術專利態勢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還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國內生物技術發展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目前的轉變主要還是數量上的,而不是質量上的。雖然國內發明專利在數量上占優,但在體現專利質量的指標上國內仍然處於劣勢,不容樂觀。初步反映出國內外生物技術水平整體上尚有不小差距,國內掌握的經濟效益好、高附加值的核心技術不多;二是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發展不均衡,沒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的主力是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專利數量增長後勁反而不足,這與目前企業逐漸成為自主創新主體、成為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主力的大趨勢相背,嚴重製約了專利技術的產業化,專利申請數量上的優勢沒有轉化市場競爭的優勢。《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報告2006》也指出,我國大量生物科技成果未能轉化為產品,全國生物醫葯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0.5%。因此,要實現到2020 年使我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整體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平的戰略目標,當前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應當從側重於技術積累調整到邊研究、邊產業化,創造與運用並重的新階段。
註:1本報告生物技術涉及的國際專利分類(IPC)號採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標准,報告統計數據根據專利的主分類號統計,OECD 規定生物技術領域涉及分類號包括A01H1/00,A01H4/00,A61K38/00,A61K39/00,A61K48/00,C02F3/34,C07G(11/00,13/00,15/00),C07K(4/00,14/00,16/00,17/00,19/00),C12M,C12N,C12P,C12Q,C12S,G01N27/327,G01N33/(53*,54*,55*,57*,68,74,76,78,88,92)。

㈣ 什麼樣的生物技術發明是可以被專利法さ

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是當前科技創新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由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引領的生物經濟將引起全球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我國生物技術發展較快,創新活躍,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也逐年遞增。在各高技術領域中,生物技術是我國最有希望實現跨越發展的領域之一,《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已把生物技術列為未來15 年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基於以上形勢,本文從申請授權狀況、所屬地區、國別、申請人類型、有效專利等多方面分析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態勢,以多角度反映我國生物技術的發展狀況。一、近年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體狀況2002 年至2005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1以年均23.0%的增長率遞增,其中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年均增長29.0%,國外發明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5.1%。2006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估算為6300 件2。2006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授予生物技術發明專利2072 件,其中國內專利授權1366 件,約為2002 年(156 件)的9 倍,年均增長72.0%;國外專利授權706 件,約為2002 年(165 件)的4 倍,年均增長43.8%。(見圖1)圖1 近年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狀況從2000 年開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國內申請量一直超過國外申請量,國內所佔比重在六至七成左右。從2003 年起,生物技術發明專利國內授權量超過國外授權量,2006 年國內所佔比重達到66%(見圖2)。圖2 近年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佔比例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受理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約37300 件,占總受理量的3.4%。其中國內申請約23300件,佔62.5%;國外申請約14000 件,佔37.5%。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授權生物技術發明專利8011 件,占總授權量的2.7%。其中國內專利4606 件,佔57.5%;國外專利3405 件,佔42.5%。(一)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屬國家分布狀況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美國佔35.2%,位居第一,其後依次是:日本(18.7%)、德國(8.2%)、英國(5.0%)、瑞士(4.8%)、丹麥(3.9%)、韓國(3.2%)、法國(3.1%)、荷蘭(3.1%)、加拿大(2.1%)(見圖3)。歐盟國家總申請量占國外發明專利申請的29.9%。圖3 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所屬國分布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中,美國佔30.8%,亦居第一,其後依次是日本(23.5%)、德國(7.2%)、瑞士(5.6%)、英國(4.7%)、韓國(4.6%)、丹麥(3.8%)、法國(3.6%)、荷蘭(3.3%)、比利時(1.6%)(見圖4)。歐盟國家總授權量占國外發明專利授權量的28.5%。圖4 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所屬國分布美國、歐盟、日本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國外申請總量的83.8%,授權量占國外授權總量的82.8%。歐盟國家中,生物技術發明申請和授權八成以上來自德國、英國、丹麥、法國、荷蘭和比利時。(二)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屬地區分布狀況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上海(32.4%)和北京(17.4%)以較大優勢領先於其他地區。其後依次是廣東(6.2%)、江蘇(5.9%)、浙江(4.2%)、山東(3.9%)、湖北(3.7%)、遼寧(3.0%)、天津(2.5%)、四川(2.3%)(見圖5)。圖5 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所屬地區分布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中,北京佔22.4%,排名第一,其後依次是上海(15.7%)、江蘇(7.8%)、廣東(7.5%)、湖北(5.9%)、浙江(4.1%)、山東(3.8%)、四川(3.6%)、天津(3.5%)、遼寧(3.2%)(見圖6)。圖6 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所屬地區分布以上十個地區申請量合計占國內申請總量的七成八,授權量占國內授權總量的八成一。(三)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人類型分布狀況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申請約佔三成,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申請占近五成。但是,近幾年企業申請比重呈明顯下降趨勢:2001 年企業申請占國內申請總量的近四成,2005 年所佔比重已不足二成;而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申請比重呈上升趨勢,2005 年所佔比重已超過六成。特別是大專院校,近幾年申請比重明顯上升:2001 年大專院校申請占國內申請總量的二成,2005 年所佔比重已接近四成(見圖7)。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的申請人構成比較穩定,八成來自企業。圖7 近年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人類型分布表1 是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我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排名前十位的專利權人。排名前十的國內專利權人,都是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尤其大專院校占絕大部分;而排名前十的國外專利權人大多是企業。表1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排名前十的國內外專利權人(四)國內外生物技術研發的技術領域分布每一件專利文件都會按照國際專利分類(IPC)分類,以說明發明所涉及的具體技術領域。統計專利文件的IPC 分類號分布,可以發現技術研發熱點和技術創新集中的技術領域。與國別相結合,可以觀察國內外申請在不同技術領域中的分布,確定特定技術領域國內外的競爭程度。表2 列出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排名前十的特定領域。表2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排名前十的特定領域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排名前十位的領域依次是:具有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C07K 14)*,突變或遺傳工程(C12N 15),酶或微生物的測定或檢驗方法(C12Q 1),微生物及其組合物(C12N 1),酶(C12N 9),含肽的醫葯配製品(A61K 38),生物物質的化學分析(G01N33),改良基因型的方法(A01H 1),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C12N 5),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葯配製品(A61K 39)。國外生物技術申請排名前十位的領域依次是:突變或遺傳工程,含肽的醫葯配製品,酶或微生物的測定或檢驗方法,具有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葯配製品,生物物質的化學分析,酶,微生物及其組合物,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免疫球蛋白(C07K 16)。*括弧內內容為技術領域的IPC 分類號,下同。(五)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頁數和權利要求項數美國《企業技術評論》援引美國專利商標局局長杜達斯的報告宣稱,隨著技術的發展,專利復雜程度不斷上升,導致說明書頁數不斷上升。國外學者Tong、Frmae 研究,權利要求項數能夠較好反映技術創新能力,權利要求數量越多,反映出的技術創新能力越強3。以專利文件的說明書頁數(包括附圖)和權利要求項數作為對比項加以分析,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內與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的質量差距。圖8 顯示生物技術發明授權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權利要求平均項數變化趨勢,很明顯,近八年,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權利要求平均項數總體上呈上升趨勢,表明生物技術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發明專利技術含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復雜。不過,國內上升幅度小於國外。圖8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頁數、權利要求項數變化趨勢(六)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狀況發明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為二十年。事實上,並非所有專利都能保護至期限屆滿終止。能夠帶來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的專利才有維持有效的必要性。專利被維持的時間越長,通常可以說明其創造經濟效益的時間越長,市場價值越高。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的有效狀況,能夠反映企業、地區甚至於國家的生物科技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生物技術領域共有有效發明專利6501件,其中國內佔五成五,國外佔四成五。國外生物技術專利有效率為85%,國內生物技術專利有效率達到78%。國內不同類型專利權人的專利有效率存在一定差異:國內企業的有效率最高,達到86%,大專院校為81%,科研單位等約為74%(見圖9)。圖9 不同類型專利權人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有效率圖10 顯示了當前國內外有效發明專利按申請日所在時間段的分布,其橫坐標為距今年限(指申請日距2006 年12 月31 日的時間跨度)。有效發明專利中,已維持5 年以下(含5 年)的(即申請日於2002 年1 月1 日之後)國內佔72%,而國外這一比例只有15%;已維持11年以上的(即申請日於1997 年1 月1 日之前),國內只佔3%,而國外這一比例達到26%;已維持6 至10 年的,國內佔25%,而國外這一比例達到59%。國內有效專利平均已維持年限(指有效專利從其申請日至2006 年12 月31 日之間的時間跨度)為4.8 年,國外為8.7 年。圖10 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的已維持年限分布圖11 顯示距今不同年限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有效率,很明顯,隨著距今年限的增長,國外有效率下降幅度較小,距今年限為9 的仍可保持50%左右的有效率。但國內有效率下降則比較明顯,保持50%左右有效率的年限為5 年,保持25%以上有效率的年限僅僅為6 年。圖11 不同年限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有效率二、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的特點(一)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占優隨著生物技術被列為我國未來15 年科技發展戰略重點,近年國內生物技術申請、授權數量已經超過國外,並且國內申請、授權所佔比例繼續保持擴大趨勢,表明我國生物技術研發整體水平日益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的積累不斷增加,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不斷加強。(二)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持續快速增長近五年,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均以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率快速增長,其中,國內申請增長比國外高近14 個百分點,國內授權增長比國外高近30 個百分點,顯示國內外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迅猛,我國正迎頭趕上、呈現強勁發展勢頭。(三)專利制度促進生物技術發展的作用顯著在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同樣保持了快速穩定的發展勢頭。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五」期間生物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超過30%。國內發明專利申請29.0%的年均增長率與前者基本吻合,顯示技術創新和專利制度在促進生物產業發展和提升行業市場競爭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四)國內外生物技術研發熱點基本一致,競爭日趨激烈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突變或遺傳工程等九個技術領域的申請在國內外排名均進入前十,國內外排名前十的技術領域的申請分別占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八成以上,表明國內外生物技術結構比較類似,研發熱點趨於一致。同時也顯示為搶戰科技競爭的制高點、爭取對生物技術的市場主導和控制,國內外繼續以較大力度實施專利布局,圍繞生物技術專利展開控制與反控制、主導與反主導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在熱點技術領域中,含肽、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葯配製品和免疫球蛋白三個技術領域的國外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均高於國內,突變或遺傳工程、酶兩個技術領域的國外授權數量也高於國內。而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酶或微生物的測定或檢驗方法,微生物及其組合物,改良基因型的方法,生物物質的化學分析,和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六個技術領域的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均超過國外,顯示國內在生物技術研究的某些領域中占據了有利的位置,正在不斷沖擊國際前沿水平。(五)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漸成國內生物技術申請的主力軍與企業逐漸成為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主力的大環境不同,近幾年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所佔比重由四成降至不足二成,而大專院校所佔比重明顯上升,近四成的生物技術專利申請集中在大專院校,二成以上掌握在科研單位手中。此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排名前十的國內專利權人有八名是大專院校,其餘兩名是科研單位。顯示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生物技術研發比較活躍,而企業在生物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後勁不足。這反映出我國目前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水平不高,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在研發中要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努力植根於商業應用中;同時企業也應當注意充分利用我國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科研優勢,增強自身競爭力。否則,就會出現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利申請、授權數量高於企業,但在專利有效率上低於企業的現象,致使實驗室的科研成果難以產業化,或產業化成本很高甚至無經濟價值,而企業則缺乏創新成果和產品。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之所以占居絕對主導地位,就是因為科學研究和商業資本在產業化的環節中找到了契合點。(六)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質量仍有差距1、生物技術發明授權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權利要求平均項數國內外差距擴大盡管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頁數、權利要求項數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國內上升幅度小於國外。1999 年,國外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是國內的3.6 倍,國外專利權利要求平均項數是國內的3.2 倍。2006年則分別擴大到3.8 倍、3.7 倍,換言之,在權利要求項數和說明書頁數上,近四件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才相當於一件國外專利,差距十分明顯。初步顯示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相對於國內更復雜,技術含量更高。2、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國內平均已維持年限不長、有效率低在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中,雖然國內數量過半,但國內平均已維持年限比國外少近4 年,平均有效率低於國外七個百分點,且隨著年限的增長,國內有效率下降幅度顯著高於國外,初步顯示在市場價值、創造的經濟效益方面,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低於國外。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內生物技術已經具備一定的研發水平,國內外研發熱點趨於一致,國內在專利數量上占優,國內外圍繞生物技術展開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總體上,國內生物技術專利態勢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還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國內生物技術發展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目前的轉變主要還是數量上的,而不是質量上的。雖然國內發明專利在數量上占優,但在體現專利質量的指標上國內仍然處於劣勢,不容樂觀。初步反映出國內外生物技術水平整體上尚有不小差距,國內掌握的經濟效益好、高附加值的核心技術不多;二是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發展不均衡,沒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的主力是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專利數量增長後勁反而不足,這與目前企業逐漸成為自主創新主體、成為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主力的大趨勢相背,嚴重製約了專利技術的產業化,專利申請數量上的優勢沒有轉化市場競爭的優勢。《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報告2006》也指出,我國大量生物科技成果未能轉化為產品,全國生物醫葯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0.5%。因此,要實現到2020 年使我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整體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平的戰略目標,當前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應當從側重於技術積累調整到邊研究、邊產業化,創造與運用並重的新階段。

㈤ 什麼是基因專利

基因專利保證了專利擁有者對基因應用領域的高度壟斷,其潛在經濟價值和高額回報使得各國的研究機構和大小公司紛紛投入巨額資金。難以想像,如果沒有專利的保護,制葯公司還會不會對基因開發下這么大的賭注,還會不會有基因相關產品走向市場。正是因為基因專利所賦予的高度壟斷,生物技術領域每一項重要產品的問世幾乎都會引來激烈的專利之爭,這已成為生物醫葯業的悲哀。

㈥ 生物技術的定義是什麼它包括哪些內容並簡要敘述。

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也譯成生物工程。生物學研究與應用的技術方麵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等;而現代生物技術綜合為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胚胎學、免疫學、化學、物理學、信息學、計算機等多學科技術,可用於研究生命活動的規律和提供產品為社會服務等。

㈦ 什麼是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又稱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生物體的特性和功能,設計、構建具有預期性狀的新物種、新品種(系),以及與工程原理相結合,加工生產目的產物,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綜合技術體系。

它包括幾乎所有生物科學和其他尖端基礎學科如化學、數學、微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等為支撐,形成的一門多學科互相滲透的綜合性學科。

生物技術與其他高新技術一樣具有「六高」的基本特徵:即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競爭、高風險、高勢能。

㈧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有什麼特點

生物專利申請的特徵:
我國是實行「先申請原則」的國家之一,即同樣的專利授予最先提出專利申請的人,所以申請人在完成技術方案之後都希望盡早提出專利申請,搶在競爭對手的前面申請專利。在生物專利申請領域,盡早提出專利申請尤為重要,例如可以委託佰騰專利巴巴等專業的代理機構來申請。因為生物領域的發明具有投資大、難度高、周期長、市場廣及意義重大等特點,獲取專利權不僅可以收回前期的風險投資,而且可以為申請人帶來商業上的巨大的成功。
生物領域的專利申請總體上應該符合專利三性,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但又其自身的特點。生物領域屬實驗性學科,其申請文件不僅要求申請人公開其技術方案,而且要求發明人提供證實試驗數據和實施例,以支持其權利要求。我們知道,當今無論是學術科研還是企業研發都充滿了激烈的競爭,等到全部完成上述實驗內容再提交專利申請,對申請人來說將承擔由於他人搶先申請而導致其專利申請喪失新穎性的風險,其結果會給申請人帶來巨大的損失。如果申請人充分利用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原則,可以為解決上述問題帶來積極的意義.

㈨ 醫學生物領域,哪些技術可以申請專利

醫院申請專利大部分以器械、衛生材料、葯物的配置工藝和方法等為主。在方法、中葯、葯物新用途以及生物材料等方面還有很大空間。按照請求保護的內容,化學、生物、醫葯領域可申請的發明專利可以分為產品、方法和用途三類:
1、
化學產品。包括化合物,組合物,用適當的化學、物理參數和/或制備方法描述的化學產品。例如治療糖尿病的中葯組合物,一種從豌豆中利用酶解的方法獲得的抗氧化肽,具有某種功能的基因或蛋白。
2、
化學產品的制備方法,例如制備治療糖尿病的中葯組合物的方法;一種豌豆中酶解制備抗氧化肽的方法、制備某種功能的基因或蛋白的方法。
3、
化學產品用途發明。化學的醫葯用途如果以「用於治病」、「用於診斷病」、「作為葯物的應用」等等這樣的權利要求申請專利,則屬於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
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不能被授予專利權;但是由於葯品及其制備方法均可依法授予專利權,因此物質的醫葯用途發明以葯品權利要求或者例如「在制葯中的應用」、「在制備治療某病的葯物中的應用」等等屬於制葯方法類型的用途權利要求申請專利,則可以授予專利權,例如化合物x作為制備治療y病葯物的應用,基因a在制備診斷b病試劑盒的應用,蛋白c在制備治療d病葯物中的應用。
由於醫學領域還涉及生物材料,因此還可以申請涉及以基因、載體、重組載體、轉化體、多肽或蛋白質、融合細胞、單克隆抗體為主題的發明,權利要求可包括上述主題的產品本身,制備方法以及用途。請求保護的用途,如與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關,應寫成「在制葯中的應用」、「在制備治療某病的葯物中的應用」。

㈩ 生物技術是什麼

生物技術(英語:biotechnology)指利用生物體(含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細胞)來生產有用的物質或改進製程,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創新物種的科學技術。根據不同的工具和應用,它往往與生物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的(相關)領域重疊。

生物技術是應用生物學、化學和工程學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體(包括微生物,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或其組成部分(細胞器和酶)來生產有用物質,或為人類提供某種服務的技術。

近些年來,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酶工程以及生化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利用生物轉化特點生產化工產品,特別是用一般化工手段難以得到的新產品,改變現有工藝,解決長期被困擾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兩大棘手問題,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且有的已付諸現實。

(10)什麼是生物技術專利擴展閱讀:

千百年來,人類在農業,食品產業,和醫葯已經採用生物技術。早期的生物技術,可追溯至遠古時代。古埃及人利用酵母菌釀酒。

之後,包含傳統式利用微生物之醱酵技術來做食品發酵,或是醱酵生產抗生素等,都是生物技術的利用的例子。現代生物技術,在1950年代DNA結構的發現以來,分子生物學急速發展,將傳統的生物技術進行了一次大革命。例如利用基因克隆技術,將胰島素克隆到大腸桿菌中生產。開啟了現代生物技術學之工業價值。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生物技術已擴大到包括新的和不同的學科如基因組學,基因重組技術,應用免疫學和開發醫葯治療和診斷測試。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生物技術專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