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遺傳確保了生物性狀什麼的相對穩定性

遺傳確保了生物性狀什麼的相對穩定性

發布時間:2022-08-02 12:02:35

Ⅰ 自然界中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種族性狀相對穩定是因為生物具有

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具有相同性狀的現象叫遺傳,由於生物具有遺傳的特性,所以每種生物的後代都與它們的親代基本相同,如:「龍生龍,鳳生鳳」,因而使生物能保持種族性狀的相對穩定.
故選:A.

Ⅱ 請教: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種族性狀的相對穩定,是因為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還是就遺傳,跟變異無關

當然是由於遺傳了。變異改變性狀。

Ⅲ 什麼能維持生物性狀的相對穩定

DNA的穩定性 性狀是有DNA控制的 DNA是雙鏈 具有穩定性 所以可以維持性狀穩定

Ⅳ 科學論文 超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遺傳學論文(這是我當年選修課的論文,得分不高,只有84,看看將就著用吧)

論文概要:介紹遺傳,變異,生物物種多樣性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還有人類對生物資源的創造和利用狀況。並且,在論述中強調了對這些生物資源的利用要合理適當,要保護自然界生物多樣性。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遺傳,變異及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內容:
1.遺傳:是指生物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一般是指親代的性狀又在下一代表現的現象。但在遺傳學上,是指遺傳物質從上代傳給後代的現象。
2.變異:生物有機體的屬性之一,它表現為親代與子代之間的差別。變異有兩類,即可遺傳的變異與不遺傳的變異。現代遺傳學表明,不遺傳的變異與進化無關,與進化有關的是可遺傳的變異,後一變異是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所致,其方式有突變與重組。
突變可分為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是指染色體某一位點上發生的改變,又稱點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中的基因突變所產生的子代將出現遺傳性改變。發生在體細胞的基因突變,只在體細胞上發生效應,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機體中不會造成遺傳後果。染色體畸變包括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和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前者的後果是形成多倍體,後者有缺失、重復、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變在自然狀態下可以產生,也可以人為地實現。前者稱為自發突變,後者稱為誘發突變。但是自發突變通常頻率很低,誘發突變是指用誘變劑(X射線,γ射線、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線,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亞硝酸等化學物質,以及超高溫、超低溫等)所產生的人工突變。
3.生物多樣性: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性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另外,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1)

知道了遺傳,變異及自然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概念,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它們之間的關系:
首先來看遺傳與變異的關系:遺傳與變異是矛盾的但又對立統一的關系。由於遺傳而確保了生物的穩定性和世代延續性,是相對「不變」的;而變異是絕對的「變」,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發生改變,從而產生出新的生物性狀或類型,為生物的進化與發展提供動力。沒有變異,遺傳只能是簡單的重復,生物就無法進化。因此,在維持物種的穩定性上,遺傳與變異是對立的。然而,沒有遺傳,變異就不能積累,新的變異就失去了意義,生物同樣也不能進化。所以,在進化方面,遺傳和變異又是統一的。
理清了遺傳與變異的關系,現在再來看遺傳和變異與自然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關系:
遺傳與變異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是遺傳和變異為生物的發展、進化提供了原材料。具體來說,遺傳是生物穩定性的基礎,變異是生物多樣性的前提,兩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在遺傳和變異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生物存在著多樣性,同時各種生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點,能夠與其它生物種類加以區分。總之,沒有變異,自然界就不會多姿多彩,就不會有自然界的多樣性;沒有遺傳,自然界就會處於無序狀態,也不會有自然界的多樣性。 (2)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遺傳和變異與自然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關系,那麼生物多樣性有什麼價值,人類又是怎樣利用的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資料:
一.1993年,聯合國環境署組織專家編寫的《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指南》中,將生物多樣性價值劃分為5種類型:
1.具顯著實物形式的直接價值;
2.無顯著實物形式的直接價值;
3.間接價值;
4.選擇價值;
5.消極價值。(3)
二.表一:
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的價值分類系統
主要價值類型 直接使用價值 間接價值 選擇價值或潛在價值 存在價值或內在價值
產品及加工品直接使用價值 服務價值
對人們提供效益的典型用途 林業,農業,畜牧業,漁業,醫葯業,工業,餐飲業,消費性利用價值 旅遊觀光價值,科學文化價值,畜力使役價值 有機物生產,維持大氣平衡,物質平衡,水土保持,凈化環境 潛在使用價值,潛在保留價值 確保自己或別人將來能利用某種資源或某種效益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依靠生態系統凈化空氣、水,並充腴土壤。此外,科學實驗證明,生態系統中物種越豐富,它的創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每一種物種的絕跡,都預示著很多物種即將面臨死亡。
生物多樣性還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每一個物種都具有獨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與農田裡的水稻雜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種可以大面積提高稻穀的產量。在一些人類沒有研究過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對抗人類疾病的成分。這些野生動植物如果絕跡,是人類的重大損失。另外,生物物種資源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也是農業發展的基石。每個生物物種都包含豐富的優良基因,基因資源的挖掘可以給國家帶來財富,給人類帶來文明。一個基因甚至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乃至一個民族的興衰。矮稈基因的發現導致了全世界糧食生產的「綠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創造了中國雜交稻的奇跡;優質羊毛基因的育種應用直接繁榮了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生產。過去數十年來,全世界植物新品種不斷推新,糧食畝產快速提高,正是得益於生物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的貢獻。生物物種資源的擁有和開發利用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4)
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於人類的生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為生物多樣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僅能對當代產生最大的持續利益,而且還能造福子孫後代。因此,開展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成為各國政府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共同關注的主要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條:(1)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護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免於滅絕並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國的神農架、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對金絲猴、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動物養殖場。由於棲息繁殖條件遭到破壞,有些野生動物的自然種群,將來勢必會滅絕。為此,從現在起就必須著手建立某些珍稀動物的養殖場,進行保護和繁殖,或劃定區域實行天然放養。如泰國對鮮魚的養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如為了保護作物的栽培種及其它可能會滅絕的野生親緣種,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網。現在大多數基因庫貯藏著谷類、薯類和豆類等主要農作物的種子。(5)
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人類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比如說誘變,基因合成,轉基因等)創造出更多人類生活所需的物種,從而滿足人類各種各樣的需求。另外還有一些方法可產生新物種,如利用激素處理,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但它們要麼無法產生新的品種,要麼把產生的變異遺傳下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效率。

19世紀初,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提出;
20年代,美國人將雜交原理運用到玉米育種上,取得了顯著效果;
40年代,育種的手段中又增加了雜交轉導,轉化的技術;
50年代,美國人發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分子生物學開始發展;
70年代,中國將雜交原理應用於水稻增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現在,只要我們作好當下的生物資源的保護工作,當我們展望未來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到那時,生物資源的研究和利用將帶給人類更多的財富!

Ⅳ DNA的自我復制能使生物的遺傳特性保持相對穩定,中的 遺傳特性 是什麼

一種性狀能否遺傳,取決於該性狀是否由遺傳物質所決定。生物的性狀由遺傳物質和環境共同決定。所謂遺傳物質,指能穩定地保存生物性狀的信息並由親代傳給子代的物質。遺傳物質的基本特性是:相對的穩定性,能自我復制,前後代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並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一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朊粒則是一種能夠自我復制的蛋白質分子。如果一種性狀是由後天環境影響造成的,關於該性狀的信息無法記錄在相應的遺傳物質中,該性狀就無法遺傳。

Ⅵ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確保了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相對穩定.請分析回答下列有關遺傳問題I、甲圖是果

I、(1)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雄果蠅的體細胞中含有8條染色體,所以其染色體組成是6+XY.
(2)甲圖中能發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行為的時期是③⑥,即減數第二次分裂分裂後期和有絲分裂後期.
(3)乙圖所示的染色體行為是同源染色體之間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所以發生在甲圖中所示①四分體時期.
II、(4)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5號為女性甲病患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5)由於有一種病的基因位於X性染色體上,所以6號所患的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因此,5號基因型是ddXEXE或ddXEXe
(6)因為3號是純合體的概率是1/6,所以為Dd的幾率是5/6.又4號為Dd的幾率是2/3,所以7號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5/6×2/3×1/4=5/36.1號與2號的基因型分別為DdXEY和DdXEXe,所以再生一個孩子,同時患兩種病的幾率是1/4×1/4=1/16.
(7)圖2細胞正在進行著絲點分裂,說明處於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因此該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由於一個精原細胞能產生2個次級精母細胞,4個精細胞,所以6%的精原細胞在分裂過程中出現異常,會產生3%的異常次級精母細胞.因此該男性的不正常配子佔3%.
故答案為:
(1)6+XY(3AA+XY)
(2)③⑥
(3)①
(4)常隱
(5)ddXEXE或ddXEXe
(6)5/361/16
(7)次級精母細胞3%

Ⅶ 為什麼說「遺傳是相對的,變異是絕對的」

生物體性狀的相對穩定——遺傳和變異 在生物的繁殖過程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即同種生物世代之間性狀上的相對穩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生物的遺傳。在生物的繁殖過程中還有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即同種生物世代之間或同代不同個體之間的性狀不會完全相同。例如,同一個稻穗上的籽粒,長成的植株在性狀上也有或多或少的差異;甚至一卵雙生的兄弟也不可能一模一樣,這種差異是表現,就是生物的變異。 遺傳和變異是生命活動中的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遺傳是相對的、保守的;而變異則是絕對的、發展的。沒有遺傳,不可能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沒有變異,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物種的形成,不可能有今天這樣一個豐富多彩、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所引起的變異是遺傳的;由於環境條件的改變所引起的變異,一般只表現於當代,不能遺傳下去。也就是說,變異可分為兩大類: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這里要強調指出,這兩類變異的劃分是相對的。因為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通過長期定向的影響和選擇,由量變的積累可以轉化為質變,不遺傳的變異就有可能形成為遺傳的變異。 生物性狀的遺傳,以生殖細胞作為橋梁。即在配子形成過程中的減數分裂後,當配子形成合子時,又恢復了親代體細胞染色體的數目和內容。而DNA恰是染色體重要的成分,所以,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AN片段。 遺傳物質的變化發展規律,直接關繫到生命物質運動中的穩定和不穩定。遺傳物質的穩定傳遞,使生物表現出遺傳,這關繫到生物種族的穩定發展;遺傳物質的不穩定傳遞,使生物表現出變異,這關繫到生物種族的向前發展進化。這充分體現了生命物質(主要是核酸、蛋白質)運動和變化發展的一些重要規律。 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染色體 染色體在細胞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過程中能夠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這是最早觀察到的染色體與遺傳有關的現象。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質。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因為絕大部分的遺傳物質(DNA)是在染色體上的。也有少量的DNA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所以線粒體和葉綠體被稱為遺傳物質的次要載體。 在遺傳學研究和育種實踐中,根據生物性狀在群體(自然群體或雜交後代群體)內的遺傳變異規律,將其劃分為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兩大類。 凡不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在一個群體內表現為不連續性變異的性狀稱為質量性狀(qualitative character),例如孟德爾所研究的豌豆子粒的形狀(圓滿與皺縮)、子葉的顏色(黃色與綠色)、花的顏色(紅色與白色)等等。質量性狀是受一個或少數幾個效應大的基因(稱為主基因)決定的,受環境影響較小,所以呈現非連續變異的、因而能對群體內的各個體進行明確分類的性狀。豌豆的花色、動物的性別、人類的各種血型系統等都屬於這類性狀。在遺傳研究中,由於質量性狀容易跟蹤,也常把它作為標記性狀。 凡容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在一個群體內表現為連續性變異的性狀稱為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character),又稱為計量性狀(metrical character)。在生物界中,與質量性狀相比,數量性狀的存在更普遍、更廣泛;農作物的大部分農藝性狀都是數量性狀,例如植物籽粒產量或營養體的產量、株高、成熟期、種子粒 重、蛋白質和油脂含量、甚至是抗病性和抗蟲性等. 由於質量性狀表現為不連續性變異,對於雜交後代的分離群體,能夠用孟德爾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根據所具相對性狀的差異,將各個體明確地分組歸類,可以求出各 類型間所包含個體數目的比例關系,並可用文字形容和描述各類型的特徵。 由於數量性狀在自然群體或雜交後代的分離群體內,不同個體間表現為連續性變異,各個體不能用孟德爾方法作出明確的分組歸類,不能用分析質量性狀的方法來分析數量性狀,而是採用生物統計學的方法對性狀的遺傳變異作定量的描述,對性狀的遺傳動態進行研究。 然而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的劃分不是絕對的,例如: 對於同一種作物的同一性狀,在不同親本材料的雜交組合中可能表現不同,例如水稻和小麥等的株高。 有些性狀在主基因遺傳的基礎上,還存在一組微效基因—修飾基因,例如小麥和水稻種皮的紅(深紅或紫黑)色與白色,在一些雜交組合中表現為一對基因的分離,而在另外的一些雜交組合中,F2的子粒顏色呈不同程度的紅色而成為連續性變異,即表現出數量性狀變異的特徵。 在實際應用中,凡是容易受環境條件影響的性狀,都可以用研究數量性狀的方法去作遺傳分析。 數量性狀一般容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發生變異,而這種變異是不能遺傳的。 由於環境條件的影響,即使是基因型純合一致的兩個親本(P1和P2)和基因型雜合一致的雜種一代(F1),各個個體也呈現出連續性變異,而不是一種基因型只有一個值;這種同一基因型群體內個體間的變異是由環境條件造成的,是不能遺傳的。對於F2代群體,既有由於基因分離所造成的個體間基因型差異所導致的表現型變異,又有由於環境條件的影響所造成的同一基因型的表現型差異;前一種變異是可遺傳的變異,後一種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這兩種變異結合在一起,使得F2代群體的連續性變異比其雙親和F1代都更廣泛, F2代的變異系數(CV)明顯地比P1、P2和F1的大。因此,准確地估算數量性狀由基因型差異引起的可遺傳的變異和由環境條件引起的不能遺傳的變異,對提高數量性狀育種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遺傳確保了生物性狀什麼的相對穩定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