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超凈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櫃有區別么
一、兩者的作用不同:
1、超凈工作台的作用:通過風機將空氣吸入預過濾器,經由靜壓箱進入高效過濾器過濾,將過濾後的空氣以垂直或水平氣流的狀態送出,使操作區域達到百級潔凈度,保證生產對環境潔凈度的要求。
2、生物安全櫃的作用:是防止實驗操作處理過程中某些含有危險性或未知性生物微粒發生氣溶膠散逸的箱型空氣凈化負壓安全裝置。
二、兩者分類不同:
1、超凈工作台的分類:主要分兩類,一類是水平層流,另一類是垂直層流。根據操作結構分為單邊操作及雙邊操作兩種形式,按其用途又可分為普通超凈工作台和生物超凈工作台。
2、生物安全櫃的分類:按照NSF49標准,生物安全等級1級(P1)的媒質是指普通無害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級2級(P2)的媒質是指一般性可致病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級3級(P3)的媒質是指烈性/致命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但感染後可治癒;
生物安全等級4級(P4)的媒質是指烈性/致命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後不易治癒。此標准將生物安全櫃分為Ⅰ、Ⅱ、Ⅲ級,可適用於不同生物安全等級媒質的操作。
三、兩者的用途不同:
1、超凈工作台的用途:超凈工作台是一種提供局部無塵無菌工作環境的單向流型空氣凈化設備。適用於醫葯衛生、生物制葯、食品、醫學科學實驗、光學、電子、無菌室實驗、無菌微生物檢驗、植物組培接種等需要局部潔凈無菌工作環境的科研和生產部門。
也可連接成裝配生產線具有低雜訊、可移動性等特點。它的使用對改善工藝條件,提高產品質量和增大成品率均有良好效果。
2、生物安全櫃的用途:廣泛應用於微生物學、生物醫學、基因工程、生物製品等領域的科研、教學、臨床檢驗和生產中,是實驗室生物安全中一級防護屏障中最基本的安全防護設備。
⑵ 生物安全櫃使用前需要檢查哪些指標
生物安全櫃的結構
生物安全櫃一般由箱體和支架兩部分組成。箱體部分主要包括以下結構:
1. 空氣過濾系統
空氣過濾系統是保證本設備性能最主要的系統,它由驅動風機、風道、循環空氣過濾器和外排空氣過濾器組成。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不斷地使潔凈空氣進入工作室,使工作區的下沉氣流(垂直氣流)流速不小於0.3m/s,保證工作區內的潔凈度達到100級。同時使外排氣流也被凈化,防止污染環境。
該系統的核心部件為HEPA過濾器,其採用特殊防火材料為框架,框內用波紋狀的鋁片分隔成柵狀,裡面填充乳化玻璃纖維亞微粒,其過濾效率可達到99.99%~100%。進風口的預過濾罩或預過濾器,使空氣預過濾凈化後再進入HEPA過濾器中,可延長HEPA過濾器的使用壽命。
2. 外排風箱系統
外排風箱系統由外排風箱殼體、風機和排風管道組成。外排風機提供排氣的動力,將工作室內不潔凈的空氣抽出,並由外排過濾器凈化而起到保護樣品和櫃內實驗物品的作用,由於外排作用,工作室內為負壓,防止工作區空氣外逸,起到保護操作者的目的。
3. 滑動前窗驅動系統
滑動前窗驅動系統由前玻璃門、門電機、牽引機構、傳動軸和限位開關等組成,主要作用是驅動或牽引各個門軸,使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前玻璃門處於正常位置。
4. 照明光源和紫外光源位於玻璃門內側以保證工作室內有一定的亮度和用於工作室內的檯面及空氣的消毒。
5.控制面板上有電源、紫外燈、照明燈、風機開關、控制前玻璃門移動等裝置,主要作用是設定及顯示系統狀態。
⑶ bsc-1000Пa2生物安全櫃使用相對潔凈區級別是多少
一般潔凈度是100級
⑷ 醫院靜配中心一次更衣間潔凈級別和控制去潔凈級別是多少
一更要求是十萬級,你說的控制區應該是二更和倉內(除安全櫃和層流台)要求萬級,生物安全櫃和水平層流台局部要求百級,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⑸ 潔凈實驗室等級和要求是哪些
潔凈實驗室主要是通過人為的手段,應用潔凈技術實現控制室內空氣中塵埃、含菌濃度、溫濕度與壓力、以達到所要求的潔凈度、溫濕度和氣流速度等環境參數。空氣潔凈度是指潔凈空氣環境中空氣含塵量程度,空氣潔凈度的級別以含塵濃度劃分。潔凈度是指每升空氣中所含粒徑≥0.5um的塵粒的總顆粒。我國空氣潔凈等級標准分為:100級、1000級、10000級、100000級。
國際標准則劃分為:1級、2級、3級、4級、5級。潔凈室一般實施兩級隔離,一級隔離通過生物安全櫃、負壓隔離器、正壓防護服、手套、眼罩等實現;二級隔離通過實驗室的建築、空調凈化和電氣控制系統來實現。但由於凈化空調需要風量小為了安全起見,風量都按大的估算,一般都要超過規范規定,物別是百級以上,冷熱負荷在要求不是很嚴格的情況可能估算,現在專門有凈化空調機組,可以直接利用。二級~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應實施兩級隔離。一般實驗室裝備有:超凈工作台、生物安全櫃、邊台或不銹鋼操作台、洗滌台等。以PRC實驗室為例(PCR即聚合酶鏈式反應),是分子生物學研究和實驗的常規方法,也是生物學、醫學臨床等領域廣泛應用的實驗技術。其特點是能將微量的DNA大幅增加,實驗室通常分為四個區域,即:試劑儲存和准備區、標本制備區、擴增反應混合物配製和擴增區、擴增產物分析區(如使用全自動分析儀,區域可適當合並)。
進入各個區域必須嚴格按照單一方向進行,不同的工作區域使用不同的工作服(例如不同的顏色)。工作人員離開時,不得將工作服帶出。
試劑儲存和准備室(標本制備區),儀器主要配置有:冷凍離心機、生物安全櫃、冰箱、可移動紫外燈、全自動力核酸蛋白純化儀、專用工作服和工作鞋等。擴增反應混合物配製和擴增區配置有:冰箱、高速離心機、超凈工作台、PCR儀(要求負壓狀態)、可移動紫外燈、微量加樣器、核酸擴增儀等。擴增產物分析區主要配置有:移液器、振盪器、超凈工作台、毛細管電泳儀、冰箱、離心機、微量加樣器、可移動紫外燈等。
⑹ 微生物實驗室的凈化標准
1 實驗室安全
1.1 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性
1.2 科室安全文檔
(a)生物危害防護:實際操作規程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19489-2004。2004-01-05發布,2004-10-01實施。)
(b)實驗室安全:原則和措施見(《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准WS 233-2002。2002-12-03發布,2003-08-01實施。)
1.3 應用:
以上的操作規程應用於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門。工作人員或訪問人員必須遵守各項規定。
1.4 關於新規定或現行規定的修改案:
任何新規定或現行規定的修改案必須通知負責科室安全的人員及相關人員,他們將建議科室主任考慮實施。
1.5 生物性危害
1.5.1 與各種操作有關的生物危害水平取決於:
a.處理的傳染性物質的本身:
按照傳染性物質對個人和社區和潛在危險性以及經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其劃分成不同等級。所採用的等級劃分詳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則和措施(見《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則》)。
b.使用的設備和設施:
處理不同等級的傳染性物質的要求在」實驗室安全」中已規定。這些符合要求的設備都要承擔重要臨床工作,科室負責人必須保證中應污染物水平。
c.培訓,特別是員工的安全性培訓和安全性經驗積累。所有員工應該接受一定訓練,能安全處理任何實驗室可能碰到的物質,避免將實驗不能處理或規定之外的傳染性物質暴露在實驗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實驗室,即使暴露事故發生也要會正確處理。
1.5.2 傳染性物質的分類
1.5.2.1分類系統
生物危害防護:〔見1.2 (a)〕,根據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將其分為4級,危害等級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1-4
a.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1——對健康成人無致病性,對社區無危害性。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夠,不需特殊安全設備,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設施。培養基上包含未鑒定物,因此,妥善處理對各級安全水平都至著重要。
b.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2——人類疾病相關物質,這種物質對實驗室工作人員有中度危險,並具有一定程度社區危險性。醫院微生物室所涉及的絕大多數物質屬此安全水平,生物危害警告應張貼,並且限制接近,應用醒目標語,若是能產生空氣傳播或飛濺的I,II類物質都就使用相就的操作台。實驗室就提供類似防護衣和手套,眼罩尤其是配戴隱形眼鏡者,也應提供類似安全水平的洗手設施,並且臨近工作區也應有高壓滅菌裝置。所有廢物和反復使用設備的去污染應有特定的程序。
c.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3——人類疾病相關物質,具有潛在空氣傳播性,能引起嚴重,致命疾病,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高度危險,並具有一定程度社區危險性。所有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案的標本必須標以」小心污染」標簽,並且同時標於盛放標本容器和申清單。然而作為預防保護還不足夠。應對所有血液,體液,分離的人體組織等有普通防護意識,它們都應視作傳染源。在此生物安全級,實驗室應控制對其接近。凡涉及該類物質都應使用I或II類工作台操作,也可以遵循II級操作注意事項,對所有廢物進行去污染處理,包括工作服和重復使用設備。
d.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4——對個人的危險如生物安全3級,但對社區有高度危險性。這些傳染性物質包括:
蜱源性腦炎病毒
支里半亞-剛果牛血熱病毒
Marburg Virus
艾波拉病毒
Lagsa fever Virus
Junin HF Virus
Machupo HF Virus
Guanaruto HF Virus
Herpesvirus simiae (B Virus)
1.6 以下預防措施,所有實驗工作人員必須遵守:
1.6.1 工作服
a.所有實驗室成員在工作期間必須始終穿著所提供的工作服。離開實驗室時,工作服須掛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實驗室外冼工作服。
b.在處理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安全3級物質的標本時,必須在工作服外穿隔離衣。
c.在生物安全操作台內處理標本和培養基時,必須戴手套。
1.6.2 洗手池
洗手池須供應洗潔劑和紙巾。
1.6.3 洗手
所有工作人員在離開工作區必須洗手,並且要先脫去工作服和手套。
1.6.4 食物,飲水,吸煙,化妝品
食物和飲料不允許帶入任何處理標本的房間.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吸煙.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使用化妝品。
1.6.5 傷口和擦傷
手上的傷口和擦傷必須覆蓋保護物。
1.6.6 個人衣物
個人衣物不允許帶入實驗室,並且必須保存在帶鎖的櫃子里。
1.6.7 口吸移液管
這是禁用的。要求使用機械移液裝置。
1.7 常規預防措施應用於所有血液、體液、組織標本的操作中:
1> 無論何時都應盡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針頭或其它銳器。
2> 使用過的針頭和一次性切割器必須丟入專門的帶有蓋子和桶內,以備安全處理、防止容器過滿盛裝。
3> 使用過的針頭不許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
4> 打爛的玻璃必須放入堅硬的容器(不要用手),然後再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是污染的,使用黃色垃圾袋。
5> 在接觸具有潛在性傳染性標本培養基、組織,必戴保護性手套,防止皮膚直接接觸。如果手套有可見的污染,必須先除去污染,再更換。手上有皮炎或傷口的工作人員的需要間接接觸傳染性物質的人員應戴保護性手套。
6> 在處理完標本、結束工作,甚至在上述規定帶手套時,應常規洗手。
7> 當血液、血液製品或其它體液污染發生時,應停止工作洗手,戴一次性手套再清除污染區。建議用含有效氯1000ppm的次氯酸鈉溶液。如果污染區較大用浸有次氯酸鈉溶液的濕布覆蓋10min去污染,並標示相應的警告,丟棄廢物及手套到生物安全級物理容器。注意飛濺的水滴和流淌會將污染帶到主污染區以外。
8> 所有在實驗室使用的具有潛在污染性的物質都需去污染,最好先高壓,再做處理。
9> 任何可能產生飛濺或氣霧的操作都應在生物安全操作台里進行。這些操作包括離心,分離血清,混合,超聲,收集組織受精卵,以及處理含有濃集的感染物質標本。
1.8 實驗室物質處理
a> 黑色塑料袋用來收集未污染或經高壓過需處理的廢物。
b> 廢紙屢用來收未污染的廢紙,用過的紙巾等。
c> 所有可能傳染的物質必須高壓或焚化。
d> 所有丟棄的標本,培養基和實驗室廢物必須放在專門容器里
e> 用白色聚丙烯罐盛裝2%新鮮配置次氯酸液,以供工作中丟棄標本,污染吸頭,棉拭子臨時處理待一天工作結束之後,再經高壓處理。
f> 黃色塑料袋用來處理污染的實驗室廢物。它們應封口再由工人拿去焚燒。
g> 帶蓋,帶標簽硬質容器用來盛裝針頭的銳器。
1.9 實驗室傳染性物的消毒
高壓
a.所有培養基的傳染性物質都要高壓,除非准備焚燒的,高壓的最大好處是使傳染性物質離開實驗室可保證安全。
b.用作此目的的高壓設備應在醫學技師監督下由實驗室工人操作。
c.高壓設備應定期由醫院設備組測試,檢修。這些測試包括商業使有的芽胞試紙實驗。多個高壓設備應有使用記錄,並自使用之日起由醫學技師連續記錄。任何不符都要向安全人員報告。
1.10 去污染
去污染劑:
1> 次氯酸溶液:用白色聚丙烯罐裝新鮮配置的含有效氯1000ppm的2%次氯酸溶液,放在多個工作室。
2> 5%的Printol:其50%水溶液用來處理濺在地板和傢具上的污染。
3> 戊二醛:新鮮配製成一定濃度,主要用於不能使用次氯酸鈉的儀器去污染,如離心機等。
4> 75%乙醇:主要用於對清潔表面的快速去污染。
1.11 離心機
1.11.1 注意事項:
a> 使離心機用的試管應具是厚管或塑料的,離心前應仔細檢查是否缺損。
b> 離心機需放置在合適的位置,操作都應能看見離心缸,以便能正確地將離心架放在轉子上。
c> 離心桶和離心架配對使用,負載後需仔細平衡。
d> 為避免脫架和試管內溶液濺出,開始採用低轉速,然後逐漸升高。
e> 離心機內缸應由高級人員定期檢索,內壁必須用戊二醛定期清潔,去污染。
f> 在對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安全操作3級標本離心時,必須加蓋密封,密封蓋只有在一級生物安全操作台內才能打開。
1.11.2 離心時,試管破裂
a> 如果正在離心時,發生或懷疑發生試管破裂,電動機應立即斷電,並在30min後才能打開離心機蓋。
b> 如離心後發現破裂,應立刻關閉機蓋,保持至少30min。
c> 立即通知安全員。
d> 戴厚手套,使用鑷子或用鑷子夾棉鑒清除破碎玻璃碎片。
e> 所有破裂試管,玻璃碎片,離心桶和轉子必須放在專門消毒劑中去污染,要求消毒劑不具腐蝕性,對浸生物安全物質有效。然後,或者浸泡至24小時,或者高壓。
f> 未破裂,帶蓋的試管也應放在另一含有消毒劑的容器中1後,再對其內容物處理。
i> 離心缸必須用戊二醛棉拭子清潔,過夜,再重復擦拭,再用水清潔洗凈並乾燥。
g> 含有生物安全3級物質的密封離心桶必須在密封狀態下取出,在一級生物安全操作台內打開。如果試管破裂,離心桶密封蓋應鬆鬆地蓋上,對離心桶高壓。
1.12 破裂和溢出
任何重要的破裂的溢出都應通知安全人員。在處理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案例的溢出物,應先得到安全人員的建議。
1.12.1 病毒培養基的泄漏
a> 用浸有20%次氯酸鈉的紙巾覆蓋濺灑出的污染物用容器碎片。
b> 覆蓋10-15min。
c> 戴一次性手套,清掃紙巾和碎片於合適的容器(如塑料袋,但不包括含有碎玻璃或其它銳利物體),用一片硬紙板去清掃,不能用刷子或塵撣,除非它們適於高壓。手指遠離碎玻璃。
d> 將碎片和使用後的廢物放在實驗室廢物箱。
e> 用常規工作消毒劑擦拭污染區及其周圍可能飛濺區。
1.13 泄漏的標本
實驗室不泄漏的標本,但要以塑料密封後退還到病房。
1.14 紫外線消毒:培養基,試劑分裝和病人血清應存放-70°C和-30°C冰箱。操作存放於-30°C或以下溫度冰箱物質,應戴手套,例如當標本從低溫冰箱取出或放入時。
1.15 生物安全櫃(台)
實驗室應配備II級生物安全櫃。
1.15.1 級別
I :基本要求:定向流動保護,要求氣流從外流入安全櫃,並且遠離操作者,指向傳染物。經HEPA過濾排後,緊好由導管引向室外,以便清除去污染後的各種蒸汽。
II:基本要求:經過濾氣體垂直流向,既保護操作者也要保護工作不受污染。
IIA:70%的過濾氣體重新循環至工作區,廢氣導向室外經HEPA過濾。和內流經式工作區的氣流速度平均0.4m/s或略高。
IIB:流進氣體流速平均0.5m/s或更好。按照不同型別(IIB1,IIB2,IIB3),氣體排出比例從70%到100%。根據工作選擇不同型。如有毒化學物質和放射線同位素不能再循環至工作區。
III :基本要求:操作者與傳染物安全隔離,並且整個操作過程都要提高。安全櫃所在的環境也要一定程度隔離,以防手套破裂。
1.15.2 生物安全櫃的安裝
安全櫃要發揮某安全防護功能必須注意安裝位置,廢氣應通過管道以保護環境不受污染。如果需購置這類設備應聯系CUHK安全辦公室,在種類,牌子,樣式,安裝位置和安裝以及與其它設施的相鄰關繫上獲得指導。
1.15.3 常規檢查和安全操作以及工作區的消毒
有一份操作規程詳盡地敘安全櫃的常規使用也應包括安全櫃發生意外時應採取的行動。每一個使用者必須閱讀規程使後簽名。
1.15.4 注意:
安全櫃應盡可能避免使其處於不安全狀態,但有時因為安全櫃的意外,使用者被迫這樣做。此時,應張貼注意以警告其它人不得再使用。
1.15.5 去污染和再認證
由受過訓練的人員,配戴個人防護用具,來做污染工作。要求:安全櫃在密閉條件下用乾燥多聚甲醛蒸汽醺蒸,使用濃度8500ppm。(安全櫃的體積應包括外周供應和廢氣過濾設備。)在溫度20-25°c,相對溫度不低於60%環境保持4h,甲醛蒸汽,如果允許,可直接抽出室外,若不允許可在安全櫃內用氨基重碳鹽吸收。
因為空氣有限的穿透力,在處理潛在傳染性物質時最好使用HEPA過濾器,以及高壓或焚化後再丟棄。
1.17.5.2 再認證
這項工作由專門人員進行,去污染後安全櫃性能再認證定,及過濾器的更換,測試是否有漏氣,調試空氣流速是否合規定,以及檢測過濾器的性能。再認證應至少一年做一次,或是裝置移動,過濾器維修後。應備有去污染,維修和再認證的記錄,並且應方便使用者的查閱。
2. 實驗安全操作程序:
2.1 工作人員在採集標本過程中應當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並對標本的來源、採集過程和方法等作詳細記錄。
2.3 實驗過程中絕對禁止吸煙、飲食等,不要以手撫頭面部等。
2.4 處理樣本的過程中易產生高危害氣溶膠時,要求同時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生物安全櫃和/或其它物理防護設備。如可產生含生物因子的氣溶膠,應在適當的生物安全櫃中操作。細菌的分離培養、菌種開封、轉種、研磨、稀釋等操作,均應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
2.5 使用接種環進行操作時,接種環應在工作燈的內焰中燃燒,以避免菌液或菌塊飛濺。
2.6 稀釋菌液時,吸管、針管要緩慢插入試管或燒瓶底部,小心操作避免產生氣泡或氣溶膠。
2.7 使用注射器加樣時,用過的針頭切勿再重新入套或拔開注射器與針頭,應直接放入銳器收集器,以免劃破皮膚造成接種感染。
2.8 菌株庫要設專人管理,並按照國家微生物菌毒種管理辦法執行。2.9進行毒菌操作過程中,不要穿戴巳經污染的防護性手套觸摸門柄、儀器或毒菌區以外區域,避免由於粗心擴大污染范圍。
2.10 試驗結束後,操作過程中所有可能與生物危險物接觸或被污染的試驗器械和物品,能夠高壓消毒的必須高壓消毒,不能進行高壓消毒的設備、儀器,應使用有效的消毒劑擦洗後再以紫外燈近距離長時間消毒。
2.11 實驗中發生意外污染情況,應立即通知主管人員並做好處理污染物和相應區域的准備,不得擅自採用其它禁止的方法進行消毒處理。
2.12 實驗室內任何微生物的樣本,廢棄物都必須經高溫高壓滅菌後,方可按一般垃圾處理。
2.13 實驗室所用任何個人防護裝備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實驗室應確保具備足夠的有適當防護水平的清潔防護服供使用。還應穿戴其它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防護鏡、面具、頭部面部保護罩等。
3. 實驗室污物處理及消毒操作程序:
3.1 實驗室含有生物危險物的臨床標本及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試驗完成後,應在操作台或實驗區域內以紫外燈近距離照射消毒 2小時以上,再經高壓消毒後方可丟棄或焚燒。
3.2 可重復使用的實驗用品及器材,完成實驗後,應在操作台或實驗區域內經紫外燈近距離照射消毒2小時以上後,再交有關人員進行高壓消毒和煮沸洗刷。
3.3 實驗用的試管、吸管、注射器,須裝在加蓋不漏的容器內,經高壓滅菌後取出。
3.4 培養物或實驗室垃圾,在丟棄前必須經高壓消毒和紫外燈近距離長時間照射處理。不允許積存垃圾和實驗室廢棄物。已裝滿的容器應定期運走。在去污染或最終處置之前,應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實驗室區內。
3.5 實驗室廢棄物應置於適當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運出實驗室。有害氣體、氣溶膠、污水、廢液應經適當的無害化處理後排放,應符合國家相關的要求。
3.6 實驗過程中,如標本或含標本的前消化處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台或地面,應以吸滿70%酒精的衛生紙覆蓋污染區,15分鍾以後衛生紙方可移去。
3.7實驗室內未經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統,更不允許混入居民生活垃圾。
4. 意外事故處理程序:
4.1 如果發生意外,必須立即通知實驗室主管人員和醫院生物安全辦公室,並在有關人員的指導監督下對出事現場進行處理,絕對禁止未經報告而私自對出事現場給予非規范的處理。
4.2 實驗過程中,如污染物濺落到身體表面,或有割傷、刺傷、燒傷、燙傷等情況發生,應立即停止實驗工作進行緊急處理,更換被污染的實驗服,皮膚表面用消毒液清洗,傷口以碘酒或酒精消毒,眼睛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
4.3 如果發生菌液溢出,含菌種的培養管破碎等,造成中 、小面積污染,可用比污染面積大25%以上的紗布覆蓋污染區域,邊緣用脫脂棉圍住,向紗布傾倒5%苯酚溶液或70%的酒精,浸泡2小時以上(其間適量加溶液防止乾燥),再經紫外燈近距離(1米內)照射2小時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浸泡於70%酒精中2小時以上,再次著防護衣進入房間,將污染溢出物和用於清潔的紗布放入可耐受高壓的雙層塑料袋內並盡快高壓。
4.4 如果發生氣溶膠污染或大面積污染,應立即停止實驗並關閉實驗室,對污染區域進行紫外燈照射消毒過夜;第二天對污染區進行24小時封閉空氣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乙醛+2g高錳酸鉀/m3空間)。
4.5 臨床醫務人員應對事故受害者和消毒人員進行醫學隨訪。
⑺ 生物安全櫃與通風櫥有何區別
1、通風櫃也叫通風櫥,它是專門針對實驗中的一些有毒煙霧和化學氣體來設計的,主要是及時排除這些有毒煙霧和化學氣體的,但是它不能能有效清除微生物介質,沒有裝備HEPA過濾器,一些放置在通風櫃內微生物樣品會散播到櫃外,污染實驗室環境。
2、生物安全櫃是為操作原代培養物、菌毒株以及診斷性標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實驗材料時,用來保護工作人員、實驗室環境以及實驗品,使其避免暴露於上述操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感染性氣溶膠和濺出物而設計的。
3、超凈台就是超凈工作台通過吹過工作區域的垂直或水平層流空氣防止試驗品或產品受到工作區域外粉塵或細菌的污染,是為了保護試驗品或產品而設計的。但是一旦微生物樣品放置於工作區域,層流空氣將把帶有微生物介質的空氣吹向前台工作人員而產生危險,使用時需十分注意。
通風櫃和超凈工作台與生物安全櫃不同,因此不可使用在涉及微生物材料的實驗或生產過程中。當然,安全櫃有效工作的前提是選購合格的安全櫃和正確使用安全櫃。
這就是通風櫃(通風櫥)與生物安全櫃、超凈台的區別。
⑻ 潔凈室檢測
潔凈室包括電子廠無塵車間、GMP無塵室、生物實驗室潔凈區/生物安全櫃、醫療器械車間、醫院受控環境、化妝品車間、潔凈實驗室等工作場所,根據潔凈程度可分為100級、1000級、萬級、10萬級、30萬級等(或根據ISO標准分為5級、6級、7級、8級等)。如何判定潔凈室的潔凈度,需要由權威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進行檢測並出具報告。
潔凈室檢測參照標准及相關細則, 第三方潔凈室檢測驗收單位需要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委(CNAS)認證和計量認證(CMA),其出具的潔凈室檢測報告方能真實反映潔凈廠房實際情況,可作為第三方公正評價的依據,同時可用於QS認證的潔凈環境檢測報告和GMP認證的生產環境潔凈檢測報告。
檢測范圍:潔凈室環境等級評定、工程驗收檢測,包括食品潔凈室、保健品凈化車間、化妝品潔凈工程、桶裝水百級灌裝車間、電子產品潔凈生產車間、GMP凈化車間、醫院手術室、動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實驗室、生物安全櫃、超凈工作台、無塵車間、無菌車間等。
檢測項目:潔凈間的塵埃粒子數、沉降菌、浮游菌、壓差、換氣次數,風速、新風量、照度、雜訊、溫度、相對濕度等。
塵埃粒子粒子計數器,浮游菌采樣器,壓差計,風速儀,風量罩,噪音計,照度計,溫濕度計等
天鑒檢測(證券代碼870559)作為國內知名第三方檢測機構,自2010年即獲得CNAS實驗室認可及CMA資質認可,檢測報告權威公正!天鑒檢測實驗室檢測儀器以進口品牌為主,在潔凈度檢測領域擁有包括美國TSI 8530 攜帶型粉塵檢測儀、美國TSI 9515 數字風速儀、美國TSI 8380風量罩、美國TSI激光粒子計數器、美國ATI高效檢漏設備、美國TSI 5815壓差計、蘇凈FKC-I-B浮游菌采樣器、照度計TES-1330A、多功能聲級計AWA6228、德國溫濕度計605-H1等眾多精密檢測設備。
⑼ 選購生物安全櫃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什麼
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其安全性。
當實驗室級別為一級時一般無須使用生物安全櫃,或使用Ⅰ級生物安全櫃。實驗室級別為二級時,當可能產生微生物氣溶膠或出現濺出的操作時,可使用Ⅰ級生物安全櫃;當處理感染性材料時,應使用部分或全部排風的Ⅱ級生物安全櫃;若涉及處理化學致癌劑、放射性物質和揮發性溶媒,則只能使用Ⅱ-B級全排風(B2型)生物安全櫃。
實驗室級別為三級時,應使用Ⅱ級或Ⅲ級生物安全櫃;所有涉及感染材料的操作,應使用全排風型Ⅱ-B級(B2型)或Ⅲ級生物安全櫃。實驗室級別為四級時,應使用Ⅲ級全排風生物安全櫃。當人員穿著正壓防護服時,可使用Ⅱ-B級生物安全櫃。
(9)生物安全櫃潔凈度多少擴展閱讀
為了保障生物安全櫃的安全性,應定期對安全櫃進行維護和保養:
1、每次使用前後應對安全櫃工作區進行清潔和消毒。
2、HEPA過濾器的使用壽命到期後,應由接受過生物安全櫃專門培訓的專業人員更換。
3、WHO頒布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美國生物安全櫃標准NSF49和中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生物安全櫃標准YY0569都要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對生物安全櫃進行安全檢測:安裝完畢投入使用前;一年一度的常規檢測;當安全櫃移位後;更換HEPA過濾器和內部部件維修後。
安全檢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進氣流流向和風速檢測:進氣流流向採用發煙法或絲線法在工作斷面檢測,檢測位置包括工作窗口的四周邊緣和中間區域;進氣流風速採用風速計測量工作窗口斷面風速。
2、下沉氣流風速和均勻度檢測:採用風速儀均勻布點測量截面風速。
3、工作區潔凈度檢測:採用塵埃粒子計時器在工作區檢測。
4、雜訊檢測:生物安全櫃前面板水平中心向外300mm,且高於工作檯面380mm處用聲級測量雜訊。
5、光照度檢測:沿工作檯面長度方向中心線每隔30cm設置一個測量點。
6、箱體漏泄檢測:給安全櫃密封並增壓到500Pa,30分鍾後在測試區連接壓力計或壓力感測器系統用壓力衰減法進行檢測,或用肥皂泡法檢測。
⑽ 超凈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櫃有什麼區別
超凈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櫃的主要區別是:
1,生物安全櫃是一種在微生物學、生物醫學、基因重組、動物實驗、生物製品等領域的科研、教學、臨床檢驗和生產中廣泛使用的安全設備,也是實驗室生物安全中一級防護屏障中最基本的安全防護設備。
2,生物安全櫃是一種負壓的凈化工作台,正確操作生物安全櫃,能夠完全保護工作人員、受試樣品並防止交叉污染的發生;而超凈工作台只是保護操作對象而不保護工作人員和實驗室環境的潔凈工作台。因此,在微生物學和生物醫學的科研、教學、臨床檢驗和生產中,應該選擇和使用生物安全櫃,而不能夠選擇和使用超凈工作台。
3,超凈工作台(LAMINAR
FLOW
CABINET)
(Clean
Benches)
,為了保護實驗材料而設計的,通過風機將空氣吸入預過濾器,經由靜壓箱進入高效過濾器過濾,將過濾後的空氣以垂直或水平氣流的狀態送出,使操作區域達到百級潔凈度,保證生產對環境潔凈度的要求。
只能保護樣品,不保護操作人員。
4,從潔凈級別看,生物安全櫃也比超凈工作台高級。
超凈工作台的優點是操作方便自如,比較舒適,工作效率高,預備時間短,開機10分鍾以上即可操作,基本上可隨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