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樣品測定前為什麼要除去蛋白質

生物樣品測定前為什麼要除去蛋白質

發布時間:2022-08-03 06:18:40

1. 在做還原糖含量的測定實驗中,樣品除去蛋白質的原因是什麼

還原糖檢測用到鹼性銅,氧化醛基,最後再和磷鉬酸反應生成藍色化合物,根據顏色深淺(OD值)推算糖的含量。而蛋白質可以與銅反應,也生成藍色化合物(雙縮脲反應),干擾試驗結果。

2. 生物樣品測定方法的選擇應著重考慮哪些物質的干擾

在生物樣品測定中,方法的選擇性應著重考慮哪些內容
生物樣品的前處理涉及很多方面,但主要應考慮生物樣品的種類,被測定物的性質和測定方法三個方面的問題。
樣品於測定前一般說來,放射免疫測定法由於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選擇性,因此當初步除去主要干擾物質之後即可直接測定微量樣品;而對靈敏度和專屬性較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離要求就要相應高一些;至於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譜法,為防止蛋白質等雜質沉積在色譜柱上,上柱前需對生物樣品進行去蛋白,有時對被測組分進行提取、制備衍生物等前處理。

3. 為什麼要進行生物樣品前處理選擇的一般原則

一般要在測定之前進行樣品的前處理,即進行分離、純化、濃集,必要時還需對待測組分進行化學衍生化,從而為測定創造良好的條件。
生物樣品進行前處理的目的在於:
1.葯物進入體內後,經吸收、分布代謝,然後排出體外。在體液、組織和排泄物中除了游離型(原型)葯物之外,還有葯物的代謝物、葯物與蛋白質形成的結合物、以及葯物或其代謝物與內源性物質,如葡萄糖醛酸、硫酸形成的葡萄糖醛酸甙(glucuronides)、硫酸酯(sulphates)綴合物等多種形式存在,需要分離後測定葯物及代謝物;
2.生物樣品的介質組成比較復雜。如在血清中既含有高分子的蛋白質和低分子的糖、脂肪、尿素等有機化合物,也含有Na+、K+、X-等無機化合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蛋白質,若用HPLC法測定葯物濃度時,蛋白質會沉積在色譜柱上發生堵塞,嚴重影響分離效果。因此,為了保護儀器,提高測定的靈敏度,必須進行除蛋白等前處理
在葯物分析中,考察一個分析方法的選擇性時,應著重考慮雜質、降解產物、相關化合物以及制劑輔料等其他組分是否對被測葯物的測定有干擾。一般,通過添加上述物質的樣品與未曾添加的樣品所得分析結果進行比較而確定

4. 生物樣品測定前為什麼要進行預處理

由於比表面積的測定與顆粒的外表面密切相關,且吸附法測定的關鍵是吸附質氣體分子「有效地」吸附在被測顆粒的表面或填充在孔隙中,因此樣品顆粒表面的是否「潔凈」至關重要.樣品處理的目的主要是讓被非吸附質分子占據的表面盡可能地被釋放出來,以便測試過程中有利於吸附質分子的表面吸附,一般的樣品測定前都需進行預處理,處理的方法依測定的樣品特性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樣品需要去除的是其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因此高於100℃(一般取105℃-120℃)常壓下的烘乾即可達到此目的

5. 為什麼測定還原糖時樣品要除去蛋白質

蛋白質上面也有一些還原性的基團

6. 植物組織游離氨基酸測定為什麼要除去蛋白質

蛋白質的N端C端和側鏈基團的一些性質與氨基酸相同。(定性干擾)
蛋白質會在相關酶或者酸鹼條件下水解,產生游離氨基酸。(定量干擾)
簡單的說,蛋白質就是雜質。

7. 蛋白質沉澱法原理

原理:蛋白質通過鹽析的辦法沉澱的原理是降低蛋白質的溶解度,使蛋白質凝聚而從溶液中析出。

蛋白質分子聚集而從溶液中析出的現象,稱為蛋白質的沉澱。由於水化層和雙電層的存在,蛋白質溶液是一種穩定的膠體溶液。如果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某種電解質,以破壞其顆粒表面的雙電層或調節溶液的pH,使其達到等電點,蛋白質顆粒因失去電荷變得不穩定而將沉澱析出。

蛋白沉澱法是毒物分析過程中對生物樣品進行前處理的一種常用方式。對於富 含蛋白質的檢材,在進行分離、提取時要將 大量干擾測定的蛋白質沉澱除去,使待測毒 物仍留存於溶液中。

操作時一般要先將檢材組織磨碎,然後再加入蛋白沉澱劑進行蛋白質沉澱,組織中的蛋白質與沉澱劑形成疏鬆的絮狀沉澱物,而毒物則留在溶液中。

(7)生物樣品測定前為什麼要除去蛋白質擴展閱讀:

有機溶劑易使蛋白質或酶變性,常採用降低溫度的方法進行有效控制, 而且有機溶劑使用量大,溶劑的使用及回收;儲存都比較困難或 麻煩。 鹽析法:鹽析法簡單方便,可用於蛋白質抗原的粗提、丙種 球蛋白的提取、蛋白質的濃縮等。

鹽析法提純的抗原濃度不高,只用於抗原的初步純化。 金屬離子沉澱法純度高,太耗電,沉澱效果很好,容易使生物分 子變性,復合物難分解。

選澤性變性沉澱法:溶解度下降、粘度 增加、紫外線吸收增加、側鏈反應增強、對酶的作用敏感,易被 水解 (這就是為何蛋白類食品在被加熱至變性後人體對其中氨基 酸的吸收。能力增強) 等電點沉澱法無機酸會引起較大的蛋白質不可逆變性的危險等電點裝置復雜,也比較純。

蛋白質變性指在某些物理和化學因素如熱、有機溶劑、重金屬離子、生物鹼試劑等作用下,蛋白質特定的空間構象被破壞,也即有序的空間結構變成無序的空間結構,從而導致其理化性質改變和生物活性的喪失。

閱讀全文

與生物樣品測定前為什麼要除去蛋白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