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學中什麼數值是正比關系

生物學中什麼數值是正比關系

發布時間:2022-08-04 02:37:39

❶ n和2n成正比例關系嗎,還是n不為0

是正比例關系
一個生物體的內正常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為16條,2n意思是這個生物是二倍體,如果是3n的話這個生物就是3倍體,n的意思就是正常細胞內的同原染色體的對數。比如人就是2n=46,n表示人的正常體細胞內有23對同原染色體,也就是46條。
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份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體上的蛋白質有兩類:一類是低分子量的鹼性蛋白質即組蛋白(histones),另一類是酸性蛋白質,即非組蛋白蛋白質(non-histoneproteins)。非組蛋白蛋白質的種類和含量不十分恆定,而組蛋白的種類和含量都很恆定,其含量大致與DNA相等。
在無性繁殖物種中,生物體內所有細胞的染色體數目都一樣;而在有性繁殖大部分物種中,生物體的體細胞染色體成對分布,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稱為二倍體。
性細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單倍體,染色體數目只是體細胞的一半。哺乳動物雄性個體細胞的性染色體對為XY,雌性則為XX。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某些昆蟲的性染色體與哺乳動物不同:雄性個體的是ZZ,雌性個體為ZW。

❷ 什麼叫正比和反比

a∝b 為正比
意思是說a越大,b也越大
a∝1/b 為反比
意思是說a越大,1/b也越大,即b越小

應該這樣假設有A*B=C(三者均大於零),若A固定不變,B值越大,C值就越大,則B和C成正比例;若C固定不變,A值越大,B值越小,則A和B成反比例。

❸ 生物化學的Tm 表示的是什麼

生化里的Tm一般表示DNA熔解溫度,指把DNA的雙螺旋結構降解一半時的溫度。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關系。
你到網路「Tm值」看看去~

微生物學的油鏡總放大率與解析度的關系

生物學研究用的顯微鏡的物鏡通常油低倍物鏡(10×),高倍物鏡(40×),和油鏡(100×)三種。也有「OI」(oil immersion)字樣表示,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數最大的。根據使用不同放大倍數的目鏡,可使被檢物體放大1000-1600倍。使用時,油鏡與其他物鏡的不同是載玻片與物鏡之間不是隔一層空氣,而是隔一層油質稱為油浸系。這種油常選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與玻璃相同。當光線通過載玻片後,可直接通過香柏油進入物鏡而不發生折射。如果玻片與物鏡之間的介質為空氣,稱為乾燥系,當光線通過載玻片後,受折射發生散射現象,進入物鏡的光線顯然減少,這就降低了視野的照明度。利用油鏡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能增加數值孔徑,因為顯微鏡的放大效能是由其數值孔徑決定的。所謂數值孔徑,即光線投射到物鏡的最大角度(稱為鏡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與物鏡間介質的折射率所得的乘積,可用下列公式表示:NA=n×sinа式中 NA=數值孔徑;n=介質折射率;a=最大入射角的半數,即鏡口角的半數。因此,光線投射到物鏡的角度越大,顯微鏡的效能就越大,該角度的大小決定於物鏡的直徑和焦距。同時,a的理論限度為90。。sin90。=1,故以空氣為介質時(n=1),數值孔徑不能超過1,如以香柏油為介質時,則n增大,其數值孔徑也隨之增大。如光線入射角為120o,其半數的正弦為sin60o=0.87,則:以空氣為介質時:NA=1×0.87=0.87以水為介質時:NA=1.33×0.87=1.15以香柏油為介質時:NA=1.52×0.87=1.32顯微鏡的分辨力是指顯微鏡能夠辨別兩點之間最小距離的能力。它與物鏡的數值孔徑成正比,與波長長度成反比。因此,物鏡的數值孔徑越大,光波波長就越短,則顯微鏡的解析度力越大,被檢物體的細微結構也越能明晰地區分出來。因此,一個高的分辨力意味著一個小的可分辨距離,這兩個因素是成反比關系的,通常有人把分辨力說成是多少微米或納米,這實際上把分辨力和最小分辨距離混淆起來了。顯微鏡的分辨力是用可分辨的最小距離來表示的。能辨別兩點之間的最小距離=λ/2NA式中λ=光波波長我們肉眼所能感受的光波平均長度為0.55μm,假如數值孔徑為0.65的高倍物鏡,它能辨別兩點之間的距離為0.42μm。而在0.42μm以下的兩點之間的距離就分辨不出,即使使用倍數更大的目鏡,使顯微鏡的總放大率,也仍然分辨不出。只有改用數值孔徑更大的物鏡更大的物鏡,增加其分辨力才行。例如用數值孔徑為1.25的油鏡時,能辨別兩點之間的最小距離=0.55/(2×1.25)=0.22μm。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假如採用放大率為40倍的高倍物鏡(NA=0.65),和放大率24倍的目鏡,雖然總放大率為960倍,但其分辨的最小距離只有0.42μm。假如採用打放大率為90倍的油鏡(NA=1.25),和放大率為9倍的目鏡,雖然總放大率為810倍,但卻能分辨出0.22μm間的距離。

❺ 生物化學在酶一章中說,當km遠小於s的話,那麼酶的催化速度於酶的濃度成正比,為什麼

在酶促反應中,底物濃度與反應速度為矩形雙曲線的關系。底物濃度很低時,反應速度隨底物濃度增加而上升,而當底物濃度繼續增加,一旦底物濃度達到相當高時,反應速度不再上升,達到極限最大值,稱最大反應速度(Vmax)。當反應速度為最大反應速度一半時的底物濃度為Km值,Km值亦稱米氏常數,為酶的特徵性常數。根據中間產物學說,推導出了一個方程式,其中Km值表示酶蛋白分子與底物的親和力。
米氏方程:V=Vmax[S]/Km+[S](底物濃度)

❻ 生物學上一個理論或假說,繁殖與熱值

有效積溫法則
具體內容:
溫度與生物發育的關系比較集中地反映在溫度對植物和變溫動物(特別是昆蟲)發育速率的影響上,即反映在有效積溫法則上。有效積溫法則最初是在研究植物發育時總結出來的,其主要含意是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從環境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某一階段的發育,而且植物各個發育階段所需要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因此可用公式N·T=K表示,其中N為發育歷期即生長發育所需時間,T為發育期間的平均溫度,K是總積溫(常數)。
昆蟲和其他變溫動物也符合這一公式,但無論是植物還是變溫動物,其發育都是從某一溫度開始的,而不是從零度開始的,生物開始發育的溫度就稱為發育起點溫度(或最低有效溫度),由於只有在發育起點溫度以上的溫度對發育才是有效的(C表示發育起點溫度),所以上述公式必須改寫為N(T-C)=K
也就是,T=C+K/N=C+KV,其中,發育速率(V)是時間(N)的倒數。
一般測定K和C的方法是通過實驗得出不同溫度T時的相應發育速度V,然後推算求得K、C值。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人工恆溫法、多級人工變溫法和自然變溫法等3種方法。無論根據哪種方法飼養昆蟲,都可以知道不同的實驗溫度T、在不同實驗溫度下的發育歷期N和發育速率V。因此,可以根據公式:T=C+KV,應用"最小二乘法"決定系數C和K,即:
求C值和K值的簡便方法是在兩種實驗溫度(T1和T2)下,分別觀察和記錄兩個相應的發育時間N1值和N2值。
因為 K1=N1(T1-C)
K2=N2(T2-C)
K1=K2
所以 N1(T1-C)=N2(T2-C)
N1T1-N1C=N2T2-N2C
N2C-N1C=N2T2-N1T1
(N2-N1)C=N2T2-N1T1
求出C後,將C代入公式(2)就可求出有效積溫K。
∑V2∑T-∑V∑VT n∑VT-∑V∑T
C=————————— K=——————————
n∑V2-(∑V)2 n∑V2-(∑V)2
式中,n表示飼養害蟲時的實驗溫度組數。
發生期的預測是基於積溫公式K =N(T-C),因此,可以將公式轉化為發育天數N=K/(T-C),也就可以通過已知的總積溫K,各代卵、幼蟲、蛹或成蟲的發育起點溫度C,以及環境的平均溫度T計算出發育天數N,從而預測出各個蟲態的發生期。

2有效積溫的應用編輯
有效積溫(K)和發育起點溫度(C)決定後,可以推測一種昆蟲在不同地區可能發生的世代數,估計昆蟲在地理上可能分布的界限,預測害蟲的發生期等。
(1)推測一種昆蟲的地理分布界線和在不同地區可能發生的的世代數。確定一種昆蟲完成一個時代的有效積溫(K),根據氣象資料,計算出某地對這種昆蟲全年有效積溫的總和(K1),兩者相比,便可以推測該地區1年內可能發生的世代數(N)。
N=K1/K
如果N<1,意味著在該地全年有效積溫總和不能滿足該蟲完成一個世代的積溫,即該蟲1年內不能完成一個世代。如果這種昆蟲是1年發生多個世代的昆蟲(不是多年發生一個世代的昆蟲),也將會成為地理分布的限制。例如:如果N=2,該蟲在當地1年可能發生2代;如果N=5.5,該蟲在當地1年內可能發生五六代。
(2)預測和控制昆蟲的發育期 如已知一種昆蟲的發育起點溫度(C)和有效積溫(K),則可在預測氣溫(T)的基礎上預測下一發育期的出現。同樣,可以調控昆蟲的飼養溫度,以便適時獲得需要的蟲期。

3有效積溫在應用上的局限性編輯
(1)有效積溫的推算,目前還是假定昆蟲在適溫區內溫度與發育速率成正比關系的前提下按照有效積溫的基本公式進行推導的。從關系式T=C+KV看,這是典型的直線方程式。但在大多數昆蟲中,偏低或偏高的溫度范圍常常不是隨著溫度的提高而成正比地加快,只有在最適溫度范圍內這兩者的關系才接近於直線。因此,為了計算積溫而選擇的溫度處理應在最適溫或接近於最適溫區范圍之內。同樣,通過計算推導出來的發育起點溫度,對於計算有效積溫有重要參考價值,但與實際的發育起點常會偏高或偏低。這是值得注意的。
(2)一些昆蟲在溫度與發育速度的關系曲線上(在最適溫度范圍內)有出現發育恆定溫區的可能性。這也是帶來偏差的一個因素。
(3)一些有效積溫的材料是在室內恆溫飼養條件下取得的,但昆蟲在自然界的發育處於變溫之中,在一定的變溫下昆蟲的發育往往比相應的恆溫快。此外,氣象上的日平均氣溫也不能完全反映實際溫差情況,且與昆蟲實際生活的小氣候環境不完全相同。
(4)生理上有滯育或高溫下有夏蟄的昆蟲,在滯育或夏蟄期間有效積溫是不適用的。

❼ 生物化學的「Tm」表示的是什麼

熔解溫度(melting temperature,Tm)是指吸光值增加到最大值的一半時的溫度稱為DNA的解鏈溫度或熔點。

DNA的變性從開始解鏈到完全解鏈,是在一個相當小的溫度內完成,在這一范圍內,紫外光吸收值達到最大值的50%時的解鏈溫度,由於這一現象和結晶的融解過程類似,又稱融解溫度。

熔解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解,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做凝固。

晶體有一定的熔解溫度——熔點。晶體在熔解過程中,當溫度升高到熔點時,晶體才開始熔解,在熔解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到全部熔解後,溫度才繼續上升,其逆過程是液體溫度降低到熔點時才開始凝固,凝固過程中,溫度也保持不變,到全部凝固後,溫度才繼續下降。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溫度升高時,非晶體先是由硬變軟,再逐漸變成黏稠狀液體,最後逐漸變成液體,整個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冷卻時情況正好相反。

實驗表明,大多數物質在熔解時體積膨脹,凝固時體積縮小,其熔點即凝固點隨壓強的增大而升高;少數物質如水、灰鑄鐵、銻、鉍等熔解時體積縮小,凝同時體積膨脹,其熔點即凝固點隨壓強的增加而降低,不過壓強對熔點的影響並不顯著,如每增加1 atm,冰的熔點才降低0.0075℃。

❽ 物理學中,正比和反比是什麼意思

成正比:A是B的數值乘以一個常數,那麼A與B成正比。並不是A和B同時增大或減小才稱為正比。比如,A=kB (k<0),B增大,A反而減小。

成反比:A與B的倒數成正比(就是倒數乘以一個常數),那麼A與B成反比。

如果物理量Y與物理量X的關系式可以寫成:

(1)Y=kX,其中,k是定量,那麼Y與X成正比。(有時還寫成Y/X=k)

(2)Y=k/X,其中,k是定量,那麼Y與X成反比。(有時還寫成XY=k)

成正比成反比的例子:

(1)速度一定,距離與時間 成正比例。

(2)距離一定,時間與速度 成反比例。

(8)生物學中什麼數值是正比關系擴展閱讀:

正比例與反比例的關系如下:

一、相同之處

1、事物關系中都有兩個變數,一個定量。

2、在兩個變數中,當一個變數發生變化時,則另一個變數也隨之發生變化。

3、相對應的兩個變數的積或商都是一定的。

二、相互轉化

當反比例中的x值(自變數的值)也轉化為它的倒數時,由反比例轉化為正比例;當正比例中的x值(自變數的值)轉化為它的倒數時,由正比例轉化為反比例。

❾ 生物中的"正比"叫正相關,物理的正比要控制變數.這是什麼意思

  1. 生物中的"正比"叫正相關:正相關只要求自變數(X)增長,因變數(Y)也跟著增長,沒有嚴密的數學關系。

  2. 物理的正比(例);正比(例)要求自變數(X),因變數(Y)符合關系式y=k*x(k為一定量),有嚴密的數學關系,所以「要控制變數(這句話有點異常,是出自老師之口嗎)」。下面是圖像表示:

  3. 過原點,是正比(例)

    ❿ 名詞解釋生物化學

    1;蛋白質系數
    由許多氨基酸通過肽鍵
    相連形成的高極性與非極性與蛋白質空間結構形成密切相關.
    非極性氨基酸
    r-
    :
    脂肪族,芳香族等非極性
    可用沉降系數表示.1s=1×10-13s
    二,兩性解離與等電點:
    蛋白質的等電點點.
    2;全酶
    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的必需的亞基、輔基和其它的輔助因子。主酶與輔酶相結合,成為全酶.
    3;tm值
    dna熔解溫度,指把dna的雙螺旋結構降解一半時的溫度。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關系。
    4;等電點
    在氨基酸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在一定的ph值溶液中,正離子和負離子數量相等且濃度都很低,而偶極濃度最高,此時電解以偶極離子形式存在,氨基酸不移動。這時溶液的ph值便是該氨基酸的等電點。
    5;km值
    一般由一個數乘以測量單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對於不能由一個數乘以測量單位所表示的量,可參照約定參考標尺,或參照測量程序,或兩者都參照的方式表示。
    6;密碼子
    mrna分子中每相鄰的三個核苷酸編成一組,在蛋白質合成時,代表某一種氨基酸.
    7;半保留復制
    一種雙鏈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復制模型,其中親代雙鏈分離後,每條單鏈均作為新鏈合成的模板。因此,復制完成時將有兩個子代dna分子,每個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與親代分子相同.
    8;三羧酸循環
    由乙醯coa和草醯乙酸縮合成有三個羧基的檸檬酸,
    檸檬酸經一系列反應,
    一再氧化脫羧,
    經α酮戊二酸、
    琥珀酸,
    再降解成草醯乙酸。而參與這一循環的丙酮酸的三個碳原子,
    每循環一次,
    僅用去一分子乙醯基中的二碳單位,
    最後生成兩分子的co2
    ,
    並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9;糖異生
    由簡單的非糖前體(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轉變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過程。糖異生不是糖酵解的簡單逆轉。
    10;呼吸鏈
    呼吸鏈又稱電子傳遞鏈,是暢笭扳蝗殖豪幫通爆坤由一系列電子載體構成的,從nadh或fadh2向氧傳遞電子的系統。

閱讀全文

與生物學中什麼數值是正比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