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教學中,有哪些具體方法措施來踐行「立德樹人」呢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目標,這目標貫穿學校的方方面面,方法也就多種多樣,而最看好的是:國旗下的講話。每周一來到學校,我們學校都要召集學生進行國旗下的講話活動,由團支部書記根據立德樹人要求制定好計劃。每周進行一個方面的講話,這講話以班級代表為主,學校領導為輔,各班再圍繞講話在周會召開主題班會,使這方面的教育深入人心。而後學生會幹部也重抓這方面的檢查,每日及時公布。到周未降旗學校領導針對評比進行表揚。這樣,學生既有理論的指引,又有實踐的指導,立德樹人真正入腦入心。立德樹人並不難,難的是上樑要正,下樑才不歪。
立德樹人,拓展思路。
立德樹人,必須努力拓展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既要做到培養全面的人,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又要做到學校的各項工作始終堅持以德為首,把德育教育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既要學校黨政領導親自抓,又要把德育工作貫穿於學校管理思想、管理作風等各個方面。既要遵循教育規律,又要遵循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道德形成的規律。既要重視課堂教學,又要在各學科課程中滲透德育,把德育過程和智育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育人合力。
㈡ 教師如何「立德樹人」做簡單的回答
一、樹立高尚的師德,師德是教育者的靈魂
常言說,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鑒於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對應關系,「立德」,既有對教育者——教師的要求,也有對被教育者——學生的要求。具體來說,「立德」對教師的要求是立師德,「立德」對學生的要求是立學德。立德樹人,首先要立「師德」。「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即「師魂」。它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師德」作為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卻不是一般的職業道德,教師勞動的示範性與創造性特點決定了師德不同於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愛崗敬業、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德者師之魂。」教師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有效引導學生怎樣去做人和學習。教師必須「立德樹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識和修養,這是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對教師職業特徵的概括,也是對現代教師人格塑造的要求。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認為要做一名好老師,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書育人的資本,是將學生培養成才的必備條件,是教師必備的業務素質。,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實際上就是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師德」。
二、熱愛教育,教育是愛的事業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對教育的愛的理解;著名教育藝術家李燕傑教授曾深有感觸地說:「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的摯愛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在學生的監督之下,並對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愛是教育的動力。愛學生能激勵教師個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之中,去實現自我的人生追求。教師愛學生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同時教師從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引發教師職業道德的升華。
三、尊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有些教師認為,只要自己課講得好,學生就能學得好,其實不然。心理學揭示的規律告訴我們,愉悅的情感體驗可以使學生感知敏銳,思想活躍,積極向上。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即讓我們每一位老師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業,少生氣,少抱怨,快快樂樂的去面對,努力去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內,敬業奉獻,提高素質,超越自我。只有學生在情感上比較親近老師時,對老師傳授的知識才會樂意接受。由此可見,教學是否成功,離不開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若教師不了解學生心理需要,不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不去傾聽學生們的心聲,而是一味指責,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影響雙方的教學活動。只有把學生當做朋友,與其交心談心,才能讓他們接受你的教育,獲得教育的成功。教師要尊重學生,不使用粗暴的態度,不隨意呵斥學生,這樣就會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可親可敬的。學生的精神上沒有了束縛,必然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越高,教學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或者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失去了耐心和對學生的信賴,我們出口傷人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盡管我們事後恢復了正常,但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卻可能無法恢復,師生間的關系可能無法再恢復如初了。如果我們信賴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氛圍,就可以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方能使師者樂教,學者樂學。但如果我們缺乏可信度,學生就會想方設法和我們對著干,自然難易取得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不要做出傷害學生的舉動,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和學生們相互信賴。
四、一視同仁,善於贊美。
童第周說過:「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他的特長,都有閃光點,都可以取得成功。一個學生有不足,並不意味著他沒有長處,教師要善於捕捉、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長激彼短,爭取迎頭趕上。成功的教師尤其理解贊美的力量。作為教師,花時間尋找問題、指出錯誤、盯著過失實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師應想方設法發現學生的正確行為,知道如何贊美他們,促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平等地對待班裡的每一個學生,使他們都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使他們的內心都萌發出追求成功的慾望,從而轉化為追求成功的信念,絕不因過去的錯誤而否認今天的進步,要適時、適地、適度地予以褒獎,促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認識,讓激勵發揮重要的作用。
五、大度包容,潤物無聲。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可能會犯錯誤。那麼作為教師,應該如何面對學生的錯誤呢?有些教師可能是不問青紅皂白,一陣疾風驟雨,他們不允許學生有任何的異常行為,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在這些教師的心目中,自己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只有無條件地服從,如果聽到或看到有不同的聲音或行為,那都視為錯誤,都是不應該發生的,都是應該嚴厲制止的。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因為簡單粗暴地「教育」,學生從心底是不會接受的,甚至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如果上課既要學生們迅速進入狀態,又讓他們感覺不刺耳,對於不只是一個同學有問題時,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缺點也不讓別人說,你一說他就毛,有一次在歷史課上程濤在跟同桌說話,當時我說了他幾句,他就坐在位上小聲嘟囔著,一百個不情願表現在臉上,我走他跟前讓他到教室外面去,讓他冷靜了一會就問他,是不是我批錯了,他說沒後,就問他那你為什麼有一幅要把老師抱起來從樓上扔下去的架式啊,他一聽這話笑了,說當時你一批我,我心理接受不了,所以會那樣。然後我跟他講了應該勇於接受錯誤,改正錯誤而不是消極的抱怨。一件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公平公正地處理班中的每件工作,讓學生們信你服你。在每年的三好學生、這樣公平學生們從沒怨言,這樣做學生們能不愛戴你嗎?讓學生們信任你愛戴你這也是家長尊敬你的前提,學生們如果對你崇拜有加,他必然回家會說你的種種優點,無形中增加了你在家長心目中的形象。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六、巧妙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
教師在跟家長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首先,要先揚後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於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但是,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會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當清晨走進校園,面對一個個標準的隊禮,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早」;當走進聖潔的課堂,看到一雙雙渴求甘霖的雙眸,一顆顆等待塑造的無邪的心靈;當課間跟孩子們泡在一起,看到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身影,一張張天真慈祥的笑臉――又是那麼激動,那麼滿足,終而丟不下九月的承諾,離不開那笑靨的花朵。立德樹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任重而道遠新時期下教師的責任尤為重大為了學生的明天讓我們每一位老師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業,少生氣,少抱怨,快快樂樂的去面對,努力去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內,敬業奉獻,提高素質,超越自我。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㈢ 怎樣才能做到「立德樹人"
教育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關鍵,立德樹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將立德樹人,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如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的關鍵作用如何體現。從教師要率先垂範、要善於學習、要有愛心、要尊重學生、要發現學生、要善於和學生溝通、要平等對待學生;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授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事物。
人在其中,慢慢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到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
㈣ 教師如何立德樹人
教書育人,以德為首。師德的好壞影響學生的發展。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生活態度都必然會影響到學生。一個教師的師德決定著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師在教書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師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就要求教師務必充分認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時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一、教師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地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它提示我們:教育的根本對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務是育人,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它針對的就是當前在相當程度上存在著甚至還在發展著的對於教育本性迷失方向的人。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關系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關系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和長遠。所以教師應該充分認識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二、教師立德樹人的時代性
中小學實施的基礎教育,不僅體現在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更重要在於樹立影響學生一生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高度凝練了立德樹人的靈魂、主題、精髓和基礎。我們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中小學生的思想情況,尋求新形勢下中小學校立德樹人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增強立德樹人的創新能力和影響力,提高德育工作的親和力和向心力。立德樹人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創新,以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教師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充分認識到立德樹人的時代性。
三、教師立德樹人的思想性
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必須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做人修養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兵團精神教育。教育學生從做合格公民的基礎要求做起,將現代社會教育所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貫穿到全部的教育工作之中。思想引領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一定要樹立為教育事業獻身的崇高理想,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具有終身從教、不計得失的犧牲精神,要愛生如子,把對人才的培養化為自己的責任,並落實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體現在認真執教,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教育教學工作上。
四、教師立德樹人的高尚性
立德樹人,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教師必須提高師技、師愛、師責、師品四個方面的修養。各中小學校要緊密聯系自身實際,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斷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切實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鑄造高尚師德為立德樹人奠定基礎。教師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中所具備的個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嚴謹治學
」、「勤於進取 」、「認真授業」、「熱愛學生」、「積極育人 」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所應具備的人格魅力。作為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一個教師,應該把熱愛教育事業與熱愛學生結合起來才夠格。教師的愛心奉獻,是一種不間斷的終身的奉獻,是教師之「大愛」的充分體現。誨人不倦的愛心奉獻精神,是由教師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既是知識的也是智慧的,既是毫無保留的也是不斷創造的。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作為教師,不僅要愛自己的事業,更要愛所有的孩子。這就把教師的情感提升到了一個至高的境界。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人類社會充滿科學精神的神聖之愛。這就要求教師務必充分認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時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要在掌握新的思想觀念、提高人格魅力和職業情感修養等方面有自覺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做到不斷汲取源頭活水,與時俱進。這樣的教師就一定能成為一名稱職的優秀的教師;這樣的教師越多,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景就愈加光輝燦爛!
㈤ 怎麼做到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是可行之法,關鍵在於:
以理想信念鑄魂。人因德而立,德因魂而高。教育是塑造靈魂的偉大事業,立德樹人的根本在於鑄魂。青年是最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的群體,築牢他們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仰之魂,堅定理想信念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新時代鑄魂育人工程的關鍵是以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加強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教育,引導青年將個人幸福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相聯系,個人理想與國家人民的共同理想相統一,強化重任在肩的責任意識。
以教育引導固本。將立德樹人融入教育體系,注重對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在教育內容上,向青年傳授理想信念的堅定之道、認識世界的正確之道、改變世界的科學之道,以知、意、行的辯證統一作為以德育人的核心內容。傳道亦要有術,在教育方式上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現代化特徵,將傳統模式與現代手段相結合,通過網路直播、翻轉課堂等新型授課方式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為德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的教育體系,多方發力引導青年成為胸懷鴻鵠之志、德才兼備的優質人才。
以實踐養成奠基。實踐是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的中介和橋梁,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知行統一。要以道德實踐作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沃土,將受教育者的主動參與滲透德育實踐全過程,通過健康向上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青年高尚的道德情感,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在實踐中優化環境導向,使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使優良品德的影響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讓青年在生活環境中逐漸實現對個人德行的自覺自省自悟。
以制度機制保障。要使立德樹人成為教育者的自覺擔當,成為一種教育常態,需要以體制機制提供保障。一方面要自覺摒棄「唯分數」「唯論文」的評價標准,破除影響立德樹人實現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引導教育回歸到立德樹人的初心和使命上來。另一方面,向師性是教育活動的特殊表徵,為了保證以德施教,應深化對師德的考核與激勵機制。教師作為踐行立德樹人的主導,要對「立何德」「育何人」「如何育」等基本問題有明確的認知和強烈的認同,並始終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其言行教化、感化和育化學生,率先垂範,以身踐行「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㈥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做到立德樹人
1、具備良好的教學素質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除了要有高尚的師德,還應該有深厚的教學素養和一套良好的教學方法。要給別人一滴水,你自己必需要有長流水。所以扎實的專業知識,也是教師應具備的,我們應該具有活動老學到老的思想觀念,在不斷的學習中充實自己,武裝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較高威信。如果是滿足於現狀,那隻能被信息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所淘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還要有一套好的教學方法,要有把難題變成樂趣的能力,要經常聽取有經驗的教師們的建議,聽他們上課,學習他們好的方法,學習新的知識,只有不斷專研,努力學習,才能不斷加強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增強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2、以德為先
良好的師德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先決條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人,不管她學歷有多高,不管她教學經歷有多長,教學經驗有多好,沒有崇高的師德,也是沒有用的。教師應該當好學生的人生的引路人,用自己好的作風,好的思想、好的道德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學生和教師朝夕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如果教師自己真正做到為人師表,那麼學生就真正能做到「不令則行」。如:我們能做到不講粗口,上課不遲到,不接打手機,說道做到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能夠持久、深刻、直接地影響學生。
3、愛的教育
一個合格的教師,要愛自己的職業,愛我們的學生。心中有愛,才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做。用自己的愛心,換起孩子們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要做到這點,就必須經常與孩子們溝通,找他們聊天,和他們交流,和他們游戲,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簡單的大母子的動作,一句表揚的話語都會讓孩子們高興得手舞足蹈,給他們無窮的力量。反之,學生不喜歡你,那他們就會處處抵觸你,挑剔你,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那無論你知識有多淵博,學歷有多高,都引起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有責任感,有事業心
教師,社會給了無數的光環,而也給教師提出了許多的要求。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職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對待,用心對待,用心耕耘。我們是學生生活上的服務生,是知識的引導者,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那麼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無論是成績好的優等生,還是學習困難的後進生,我們都要一視同仁。現在我們學校里的教師有三種:一是把學生的事當作學校的事去坐;二、把學校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三是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前一種是得過且過,第二種是任勞任怨,而第三種則是愛的真諦。只有真正有責任感、有事業心的人才會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這樣才生活得快樂,教育得幸福。
㈦ 在教學中如何做到立德樹人
在教學中想要做到立德樹人,那麼作為老師一定要樹立好良好的榜樣作用,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會被學生模仿,會被學生看見。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文明的言行舉止。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語言方式,以自身優秀的品德和語言去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教學方式。
㈧ 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1.加強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為導向的現代化教學目標體系構建。一方面要圍繞德育教育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引進更多的專業性高素質的德育教育相關專業的教師,並對初中學校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引導他們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注重教學理念的研究和創新探索,深入系統地分析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內涵以及和學科教學方面的融合機制,搜集更多的經驗和做法等,從而更好地推動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另一方面要加強現代化教育目標體系的構建,圍繞學科教學針對如何融入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進行目標體系的創建分析,從而確保在學科人才培養方面更好地加強立德樹人相關理念的融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和提升。
㈨ 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
(1)課堂上,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還可以見縫插針地、適時地、就地取材地培養孩子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適當的引導或推薦學生在課外時間讀好書,更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心得與體會或收獲!
(3)「立德樹人」之路任重道遠,它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而不是一陣風,一股潮流。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必須數十年如一日,實實在在地成為價值的追求。課堂教學是一種完善人格的教育過程。教師應努力讓孩子們擁有堅強的意志、理性的思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並影響著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