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最能吃的動物是什麼啊
是鯨魚
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是鯨類中最大的一種
。藍鯨的最大體長為33米,體重190噸。藍鯨嘴裡根本無牙齒,僅上顎生有兩排板狀須,靠攝食浮游甲殼動物和小魚為生。進食時,無須拖著龐大的軀體東游西竄地追捕,只需張開大嘴,守株待兔,便會有大量小蝦、小魚順水而人,這時藍鯨便將嘴一閉,把海水從須縫中排出,濾下小魚、小蝦,然後吞而食之。不過,藍鯨的食量可大得驚人,一天會吃掉4~5噸磷蝦或其他浮游生物。
❷ 僅僅27年就被滅絕了,只因為太好吃,這種生物是什麼
這種生物就叫做特拉斯大海牛,是一種非常龐大的海牛,因為自己的體積比較大,所以受到了一些探險船隊的目標,並且肉質非常美味,當時沒有足夠的糧食,為了生存下去,捕了這種海牛,結果吃上癮了,加上宣傳之下,很多人都去捕殺特拉斯海牛,最後僅僅27年就滅絕了。
結果三十年都不到,因為人類的貪婪,這種海牛就慢慢從地球上消失了,後來大家也是追悔莫及,感覺太可惜了,不僅僅是特拉斯海牛,還有很多珍貴的保護動物正在地球上慢慢消失,所以現在很多地方設立了保護區,也是為了防止瀕危動物不被偷獵者捕殺。
❸ 有哪些可以吃的昆蟲
油煎螞蟻卵、油炸蝗蟲、烤大蟋蟀、爆炒蜂兒、鹽水龍虱、蟻子醬、涼拌白螞蟻卵……近年來,昆蟲菜餚越加盛行。昆蟲資源與調查專家路亞北經過野外採集和對比文獻資料發現,整個江蘇境內,能夠吃的昆蟲竟達到122種。
背景:3000年前就開始吃昆蟲
路亞北介紹,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生物資源。據估計全世界昆蟲種類在100萬種以上,昆蟲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種群數量巨大,繁殖力強,蟲體蛋白含量高營養豐富。因此據國外專家估算,昆蟲是僅次於微生物菌體和單細胞生物的「第三大蛋白來源」。
別以為吃昆蟲是很時髦的事情,事實上,中國是世界上利用食用昆蟲最早的國家之一。
據了解,根據專家的「紙上考證」,中國「食用昆蟲」的記載最早見於3000多年前的《周禮·天官》和《禮記·內則》。當時記載「蟻子醬、蟬和蜂」三種昆蟲作為貢品貢奉給皇族和達官貴人。而晉崔豹在《古今注》中記載了食用蜉蝣。唐代劉恂在《嶺表錄異》中對胡蜂的採集和烹飪方法都有詳細記載,溫庭筠在《乾子》中有食用椿象的記載。到了元朝,《食用本草》也有食用蠶蛹的記載。
因此,食用昆蟲在古代就有很高的價值,據不完全統計,當時的食用昆蟲就有20多種。
據統計,中國有可食用昆蟲11目54科177種。迄今為止,通過營養分析,全世界已確定出3650餘種昆蟲可供食用,已經開發的有370多種。而近年來,湖南、雲南等地紛紛掀起食用昆蟲開發利用的熱潮,甚至出現專門的「昆蟲宴」。
調查:江蘇「食用昆蟲」超百種
記者了解到,江蘇孕育著豐富的食用動植物種類。多年前,專家們就開始針對「食用昆蟲」種類統計進行了野外採集標本研究。
而經過多年的採集並經鑒定,專家目前已得到食用昆蟲標本38種,但經調研市場並查閱各種相關資料,另有84種食用昆蟲在江蘇有分布,因此江蘇共有食用昆蟲122種,隸屬於10目48科。
據稱,這個「數字」並不是最終的結果食用昆蟲的種類和數目還在不斷增加。因為食用昆蟲作為一種豐富的食物資源,不僅種類眾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比如,一個螞蟻群體可多達50×104個體一棵樹可擁有10×104個的蚜蟲個體。
在統計數據上,記者看見,江蘇可食用的蟲類主要有蜻蜓、螳螂、蟋蟀、蝴蝶、毛蟲、蚊蠅、螞蟻、蜂等。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種類的不同,有些昆蟲可食用其卵、幼蟲和成蟲,也就是說,在其整個發育期內都可食用。其中,蜂類和螞蟻種類最多。
雖然江蘇境內食用昆蟲有這么多種,但人們常常食用的,僅有連雲港人愛吃的豆天蛾的蛹,蘇北人愛吃的知了,蠶農常用炸蠶蛹來招待客人,里下河地區喜食油炒棉鈴蟲,其它大多食用昆蟲不為人們所接受,尤其是對以昆蟲整體為對象直接加工生產而成的昆蟲產品。
危機:只吃不養將使資源下降
江蘇有這么多昆蟲能吃,但留意一下,近年來市場上食用昆蟲產品不斷增多,因此對食用昆蟲的消耗量逐年增加,而這些食用昆蟲的原料基本上來自野生資源,從而導致了野生資源的銳減。因此,專家認為,對於食用昆蟲資源的開發利用應以保護為前提,開發與繁殖並重,不能「只吃不養」。
專家建議,對於蜜蜂、家蠶、黃粉蟲等能進行人工大量繁殖的種類,可進行大量繁殖;對於蝗蟲、白蟻、天牛、棉鈴蟲、松毛蟲、豆天蛾、二化螟等在江蘇地區常發類型的農林害蟲類食用昆蟲,應加大捕捉力度,這樣既可減少農葯的使用,保護了環境,又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對於蜻蜓、螳螂、馬蜂等天敵類食用昆蟲應注意保護性開發,可以進一步研究其生物學特性,以人工方法利用天然或人工飼料進行飼養,建立起昆蟲資源研究利用基地。
對於已有規模的應改進工廠化生產技術,以提高食用昆蟲的產量和質量,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使昆蟲這一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
❹ 山海經中有個很能吃的神獸叫什麼
饕餮,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獸,相傳為上古四大凶獸之一。有傳說饕餮是縉雲氏的兒子。也有的說它是斷頭的蚩尤。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爪,大頭大嘴。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饕餮最著名的一個特點就是「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所以後來形容貪婪之人便稱他為:「饕餮」。就吃的來說在古代,鼎是最早烹煮器,而「饕餮性好食,故立於鼎蓋。」還有一種說法,早期人類社會,動物對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則是被動的。對自然的無奈、恐懼與敬畏,使得人們期盼神力的庇護,甚至把自己想像為某種猛獸,刻畫獸身人首或人身獸首的形制、紋飾。用青銅器上更為獰厲怪異的紋飾「辟邪免災」,增強自身的安全感。《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也。」周人裝飾饕餮紋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們知道貪吃必將害己,也暗含著人對猛獸恐懼萬分、痛恨不已又無能為力而詛咒它們自食其果的感情成分。盛食器,作為禮器使用時,也常以偶數組合與列鼎相配合。史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現代對青銅器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剛冷而獰厲,不知道過去的審美是不是這樣,或許是因為饕餮這個貪吃鬼戳中了古人的萌點呢!
❺ 山海經里有一種很貪吃的傳說中的生物叫什麼
饕餮,讀音tāo tiè,是傳說中的龍的第五子,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 .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戲、小說、漫畫、影視作品中均有相關形象.
❻ 海洋生物中哪些可以食用
只要沒毒素,基本都可以食用。
1、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種生物,包括海洋動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動物包括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2、無脊椎動物包括各種螺類和貝類。有脊椎動物包括各種魚類和大型海洋動物,如鯨魚,鯊魚等。
❼ 專吃肉的動物是什麼
1、北極熊
北極熊也叫白熊,是熊科動物,是棕熊的白化,其身軀龐大,體長可達2.5米以上,雄性平均體重600公斤,最大的北極熊體重可達1002公斤,也是陸地上最大、力量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主要以魚類、海豹為食,有時也襲擊海象、獨角鯨、白鯨等強大動物。
2、棕熊
棕熊,其身長雄性一般為170-280cm,尾長有8-14cm ,體重范圍130-1000公斤,平均壽命30年,4~6歲性成熟,毛長約6厘米,毛色隨季節變化大,棕熊是陸地上最大的食肉性動物。
3、獅子
獅子是唯一一種雌雄群居的貓科動物,現今第二大的貓科動物。獅的體型巨大,公獅身長可達180cm-250cm,平均體重230公斤,最大280公斤以上,母獅也有160cm,體重100-180千克,非洲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
4、老虎
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體重范圍100-350公斤,分為4個大的亞種(西伯利亞虎,也稱東北虎,體重200-350公斤,雄性最大身長3.3米;孟加拉虎,180-260公斤;華南虎,170公斤,蘇門答臘虎,120公斤),是亞洲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
5、美洲豹/金錢豹(花豹)
美洲豹又叫美洲虎,但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美洲虎在大貓(豹亞科)中體形次於獅、虎排名第三,體長1.5~2.3米,尾長60~90厘米,肩高75~110厘米,體重可達180公斤,是貓科動物中最喜歡吃魚的。
❽ 什麼動物最能吃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❾ 海洋里有什麼動物能吃
好多的。各種魚,如帶魚,鮁魚,鯧魚
各種蝦,如龍蝦,對蝦,鱗蝦
還有海蟹,貝殼類的,如石蟹,蛤蜊,扇貝,牡蠣,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