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兩種海洋生物有共同的活動現象
海參與隱魚
海參為底棲生物,一般棲息在繁盛的海藻間、珊瑚砂底或礁石縫中,如果環境合適,能夠長時間停留在一處一動不動。海參生性遲鈍,行動遲緩,幾乎沒有防禦能力,所以與它寄生或共生的生物達10多種,其中最著名的是隱魚。隱魚可以說是生活於海洋深處的「隱士」,它體形細長而又光滑,長約 15cm,大自然「優勝劣汰」的殘酷法則,使他們練就了一種逃避敵害的絕妙方法。它們經常鑽進海參的身體內尋找食物和躲避敵害。隱魚鑽入海參體內的動作既麻利又滑稽:它先將頭湊近海參的屁股,這是在找海參的肛門。瞅准了海參肛門的位置,隱魚便把身子掉了個頭,將尾巴對住了海參的肛門,然後,將尾尖插了進去,不一會,它那細長的身子,整個都鑽進了海參體內。進入海參體內,便進入了一條黑暗的「隧道」——海參的腸子。雖然這條「隧道」又窄又黑,可對隱魚來說,卻好比是一座五星級的賓館:海參進食時,新鮮的海水不停地從「隧道」中通過,還捎來不少好吃的東西,真是不愁吃不愁喝;海參的身體又好比是一座堅固的「碉堡」,呆在裡面,就不怕敵人的進攻了,真是安全得很。既然裡面又舒服又安全,隱魚在裡面很快就樂不思蜀了,很少鑽出海參的身體到外面去活動。當然,有時候也不得不把身子的前部伸出海參的身體,因為隱魚的肛門在它的喉部,把身體伸出一部分是為了排泄。看來,它還挺注意保持「居室」衛生,不隨地「大小便」呢!當海參體內的食物不夠吃的時候,隱魚偶爾在夜間也偷偷地跑出來,尋找一些小甲殼之類的動物充飢。有人曾經發現,在一隻海參的體內竟棲居了7尾以上的隱魚!雖然隱魚在海參體內不時鑽進鑽出,時常會對海參的消化道產生某些傷害,但海參好像並不拒絕做寄主,它們彼此和睦共處,從不分離。海葵與寄居蟹
海葵除了依附岩礁之外,還會依附在寄居蟹的螺殼上。當寄居蟹長大要遷入另一個較大的新螺殼時,海葵也會主動地移到新殼上。這樣海葵和寄居蟹雙方都得到好處。由於寄居蟹喜好在海中四處游盪,使得原本不移動的海葵隨著寄居蟹的走動,擴大了覓食的領域。對寄居蟹來說,一則可用海葵來偽裝,二則由於海葵能分泌毒液,可殺死寄居蟹的天敵,因此保障了寄居蟹的安全。
-------------------------------------------------
海葵與小丑魚
小丑魚身體表面擁有特殊的體表粘液,可保護它不受海葵的影響而安全自在地生活於其間。
因為海葵的保護,使小丑魚免受其它大魚的攻擊,同時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給小丑魚,而小丑魚亦可利用海葵的觸手叢安心地築巢、產卵。對海葵而言,可借著小丑魚的自由進出,吸引其它的魚類靠近,增加捕食的機會;小丑魚亦可除去海葵的壞死組織及寄生蟲,同時因為小丑魚的游動可減少殘屑沉澱至海葵叢中。
小丑魚也可以借著身體在海葵觸手間的摩擦,除去身體上的寄生蟲或黴菌等。這些現象,我們即可知為何它們是海洋中互利共生的代表。
小丑魚產卵在海葵觸手中,孵化後,幼魚在水層中生活一段時間,才開始選擇適合它們生長的海葵群,經過適應後,才能共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小丑魚並不能生活在每一種的海葵中,只可在特定的對象中生活;而小丑魚在沒有海葵的環境下依然可以生存,只不過缺少保護罷了。
Ⅱ 自然界中不同種生物共生現象都有哪些
1、鱷魚與千鳥:千鳥不但在鱷魚身上尋找小蟲為食,而且還進入鱷魚的口腔啄食殘留的肉屑和寄生其中的水蛭。有時鱷魚突然把大嘴閉合,千鳥就被關在裡面,此時不慌不忙的千鳥便使用罪輕輕擊打鱷魚的上顎,兇殘成性的鱷魚就會仁慈地張開大口,讓飽餐一頓的千鳥飛出去。
2、印度犀牛和牛鷺:印度有一種犀牛,碩壯勇猛力大無比,但眼睛極小而且近視因此生活上便有諸多不便。幸好它有一種叫牛鷺的小鳥為伴,牛鷺停棲在犀牛的身上,在犀牛多皺褶的皮里尋找隱藏的寄生蟲,既填飽了自己的肚子,又解除了犀牛的痛苦。
3、疣豬和食蜱鳥:兇猛的疣豬會讓食蜱鳥在它的背上仰首闊步甚至蹦蹦跳跳,食蜱鳥從疣豬的厚皮中覓蟬為食,疣豬因此減輕了唄蜱寄生的痛苦。
4、海葵和小丑魚:在海洋之中海葵和小丑魚就是很典型的共生現象。海葵有很多毒刺,但不會傷害小丑魚,海葵保護不受其他魚類攻擊,小丑魚吃海葵消化完的殘渣,幫他清理身體。甚至小丑魚還可以當作海葵的捕食其他魚類的「誘餌」。
5、菌藻共生或菌菌共生而形成的地 衣,前者是子囊菌等真菌與綠藻共生,後者是真菌與藍細菌(舊稱藍綠藻或藍 藻)的共生。其中的綠藻或藍細菌進行自養的光合作用,為真菌提供有機養 料,而真菌則進行異養生活,以其產生的有機酸分解岩石,從而為藻類或藍細 菌提供礦質元素。
Ⅲ 在海洋中有哪些動物是相互幫助合作的
你應該是指共生關系吧。 共棲的例子在熱帶珊瑚魚類的雀鯛科中,有一些種類和海葵生活在一起。它們的生活使自己和海葵雙方都得到好處。如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雙鋸魚,體長僅為3-5厘米,經常生活在海葵的體腔內。雙鋸魚對海葵觸覺上的刺絲胞所分泌的毒液和消化液毫不受損傷。海葵通常一接觸到任何動物,其觸手會立即收縮,而把動物包圍在許多觸手中央,並分泌毒液將捕獲物麻痹,並吞食之。而雙鋸魚能自由出入於海葵的體腔中,游動於觸手之間。雙鋸魚由於具有美麗鮮艷的體色,能引起任何兇猛魚類的注意,因此引起被追逐而立即逃入海葵的體腔內。兇猛魚類追到海葵的觸手范圍內時,就會被海葵捕捉住,並很快被麻痹,從而被海葵吞入腹中,於是海葵和它的共棲者雙鋸魚可以分而食之。
吸盤魚(Echeneis naucrates)用其背鰭演化成的吸盤吸附在大型魚類的體表被帶到各處,覓食時暫時離開。這對 吸盤魚有利,對大魚無利也無害。
合作共棲的寄居蟹和海葵 寄居蟹和海葵是一對合作互助的共棲夥伴。寄居蟹的頭胸甲較窄,不 能把自己柔軟的腹部包住。為了保護自己,它只能鑽到軟體動物的空殼里 去,把頭甲和一對大螯露在外面,並伸出前面兩對細長的步足來爬行。 當寄居蟹安家之後,便立即開始去找個看守的門衛。當它找到一種合 適的海葵之後,便用螯小心翼翼地把它從附著體上取下來,安放在螺殼的 入口處,為自己看守家門。 海葵是最稱職的門衛。它用有毒的觸手去蜇那些敢來靠近它們的所有 動物,保護寄居蟹。而寄居蟹則背著行動困難的海葵,四齣覓食,有福同享。 不能游動的海葵把它的盟友當作交通工具,這種形式的共生稱作運動 共生。它在寄居蟹身上能有更多的捕食機會,同時還能夠更快地更換"肚 子"里的水。因為海葵如同珊瑚一樣,不能移動,它們很容易被細砂、生物殘骸和自身的排泄物所埋沒,它需要有流動的活水。 隨著寄居蟹的不斷長大,原來的"舊居"太狹窄時,就去另找一個更 大的"住宅",同樣鑽到裡面去。當它搬進新居時,總不忘了把自己的伙 伴一起搬來,重新開始共同生活。就這樣,它們一直共同生活到死。
配合默契的豆蟹和扇貝 世界上最小的蟹要算豆蟹了。它的甲殼一般只有幾毫米長,大的也不 過1厘米多 。最小的只有米粒般大小。它們生活在淺海,形狀如大豆,顏 色淺黃。由於豆蟹體形小,捕食和御敵的本領都很差,因此常常要尋找自 己的"保護傘"。豆蟹和扇貝能配合默契,相互利用,相處得很好。 扇貝的外形像一把打開的摺扇,它的閉殼肌曬干後就是一種名貴的海 珍品--干貝。每當扇貝張開貝殼時,豆蟹就趁機尋找微小生物或有機碎 屑來充飢。貝殼閉合時,豆蟹則以扇貝的糞便為食。當強敵向扇貝襲擊時, 機警的豆蟹立即攪動扇貝的軟體,扇貝馬上就閉合貝殼,轉危為安。 扇貝的天敵是紅螺,紅螺能分泌一種黃色帶辣味的毒液,用來麻痹扇 貝的閉殼肌,使它的雙殼久久不能合攏,繼而再把扇貝的肉慢慢地吃掉。 每逢這時,豆蟹便揚起雙螯將紅螺趕走,於是扇貝得以慢慢從麻痹中復甦 過來。豆蟹在這種場合往往充當著扇貝天然衛士的角色。
形影不離的向導魚和鯊魚 性情兇猛的鯊魚,一般在海洋中上層活動,它一口能吞下成群的小魚, 還能咬死和吃掉比它大的魚或其他動物,真可謂是"海上魔王"。奇怪的 是,它卻從不吞食和它形影不離的小伴侶--向導魚。向導魚能在鯊魚周 圍游來游去,既敏捷又快速,一點兒也不怕鯊魚。 向導魚長僅30厘米左右,青背白肚,兩側有黑色的縱帶。它和鯊魚關 系十分友好,每當鯊魚出征巡獵時,它們就緊隨其後,彷彿像護駕的衛隊 一樣,准確地模仿它的一舉一動。有時,向導魚也游到前面去偵察情況, 但會很快地回到自己的原位,可以說是寸步不離。鯊魚從不傷害自己的小 夥伴,還把吃剩的食物賞賜給它們。遇到危險時,還允許它們躲到自己的 嘴裡。 有人認為,向導魚護衛鯊魚左右是在幫助這個異種夥伴尋找獵物,因 為鯊魚的視力不佳。但現在有人證實鯊魚的其他感覺器官很完善,所以認 為向導魚的主要職責可能是給鯊魚的皮膚打掃衛生。而向導魚則憑借著朋 友的威風來保護自己,並得到一定的食物保障。
Ⅳ 共棲和共生分別有那些動物或植物
共棲----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對一方有利,對另一方也無害,或者對雙方都有利,兩者分開以後都能夠獨立生活。
如:犀牛和犀牛鳥共棲;鱷魚和牙簽鳥共棲;海葵和玻璃蝦共棲;魚兒和清潔蝦共棲;益蟻與蟻棲樹共棲;海葵和寄居蟹。。。。。
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合則共榮,分則共損。兩者分開以後至少一方不能獨立生活。可以分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等。。。。
如:白蟻和放線菌;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地衣中的藍藻和真菌;小丑魚和海葵
Ⅳ 共生的海洋生物有哪些
共生的海洋生物有:鯊魚與魚類為伍,魚類與蝦共生,蝦則和海參相伴;拳擊蟹拿海葵防天敵,小蝦為電鰻的口腔做清潔。
發亮細菌幫琵琶魚捕獵、小丑魚藉助海葵護身。
Ⅵ 哪兩種動物共生原因是什麼
互利共生
白蟻和腸內鞭毛蟲的關系,是一種互利共生關系。白蟻以木材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纖維素,必須要依靠腸內鞭毛蟲分泌的消化纖維素的酶,才能將纖維素分解,分解後的產物供雙方利用。
還有螞蟻和蚜蟲;
偏利共生(commensalism)
亦稱共棲。兩種都能獨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關系生活在一起的現象。偏利共生對其中一方有利,對另一方無關緊要.
如一種色彩鮮艷的雙鋸魚常在海葵的觸手間游動,受到海葵的保護,而其他種類的小魚若靠近海葵,就會被其觸手抓住並被吃掉的。
原始協作(protocooperation)是兩種能獨立生存的生物間的協作關系,它對雙方都有利。
如鴕鳥視覺敏銳,斑馬嗅覺靈敏,它們常生活在一起,對發現天敵有利。
又如海葵附著於寄居蟹匿居的貝殼上,其刺絲胞可保護寄居蟹,寄居蟹的活動又擴大了海葵的覓食范圍。
魚利用強有力的吸盤吸附在鯊魚等大型魚類的體表,它吃大魚吃剩的食物,還靠大魚擴大自己的活動范圍。
犀牛與犀牛鳥:犀牛發性子時,連大象也要遠遠地躲避它。這個粗暴的傢伙,卻也有它的「知心朋友」,那就是我們所說的「犀牛鳥」。犀牛皮膚堅厚,但皮膚的褶皺之間,卻非常嫩薄,是寄生蟲和吸血昆蟲理想的攻擊之處。犀牛除了往身上塗泥來防治害蟲外,主要還是依靠這種小鳥。犀牛鳥停棲在犀牛背上,可以啄食那些害蟲,作為自己的主要食物。此外,犀牛鳥對犀牛還有一種特殊價值,它會及時向犀牛報警。因為犀牛的嗅覺和聽覺雖靈,視力卻非常差,有敵害悄悄地向犀牛發動襲擊時,犀牛鳥就會飛上飛下,以此引起「朋友」的注意。
鱷魚與千鳥
在埃及的尼羅河中有一種鱷魚,它與千鳥的關系更為密切而驚險。每當鱷魚飽餐一頓後,都會懶洋洋地躺在沙灘上,張開大嘴,這時令人驚嘆的一幕發生了:千鳥輕巧地跳進鱷魚的嘴裡,用它的長喙在鱷魚的牙縫中吸食食物殘渣。當千鳥為一條鱷魚做完「清潔」工作後,千鳥就會飛到另外一條那裡,繼續從事上面的工作。通過這種合作,鱷魚清潔了口腔,而千鳥則填飽了肚子。鱷魚生性兇猛殘暴,經常攻擊人畜,但對千鳥卻從不傷害。千鳥在鱷魚口中為它「清潔」口腔時,時間一長,昏昏欲睡的鱷魚會不自覺地把嘴閉上。這時,千鳥只要用長長的尖喙在它嘴裡啄一下,它就會聽話地張開大嘴,讓千鳥繼續工作。
Ⅶ 除了水母和牧魚還有哪些海洋動物是這種關系
除了水母。水母和木魚還有很多海洋動物是這種關系。比如鯨魚和鯨魚身上的很多浮游生物,它們都是共生的關系。
Ⅷ 哪兩種動物植物或生物是合作關系
白蟻和腸內鞭毛蟲是一種互利共生關系.白蟻以木材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纖維素,必須要依靠腸內鞭毛蟲分泌的消化纖維素的酶,才能將纖維素分解,分解後的產物供雙方利用.
地衣就是真菌和苔蘚植物的共生體,地衣靠真菌的菌絲吸收養料,靠苔蘚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如果把地衣中的真菌和苔蘚植物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
共生關系的兩種生物都可以認為是互相合作的。舉幾個例子:小丑魚和海葵,寄居蟹和海葵,豆科植物和根瘤菌(這個是植物和菌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