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死亡的海洋生物有哪些

死亡的海洋生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6 00:54:18

1. 十大恐怖海洋生物是什麼

1.大烏賊 大烏賊 由於生活在太平洋幽深的海底,人們對神秘的「大烏賊」了解得並不多。而在水手們之間流行的一個傳說讓這種神秘顯得更加具有傳奇色彩:它們巨大的觸須能夠從海床直接延伸到海平面,它們強有力的吸盤可以撕裂船身。據悉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最大的大烏賊,體長可達20米左右,重約2-3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的性情極為兇猛,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並能與巨鯨搏鬥。事實上,「大烏賊」一般最大可以長到18米長900公斤重。 2.抹香鯨 抹香鯨 抹香鯨是齒鯨中體型最龐大的一個物種,頭極大,前端鈍,所以又稱為巨頭鯨,也名真甲鯨,成年抹香鯨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它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 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 3.紅王蟹 紅王蟹 紅王蟹的學名叫堪察加石蟹,重量可達10公斤,巨大的鉗子能一下夾掉人的手指。展開身長1.5米、重達10公斤的紅王蟹能夠給海洋世界裡的其他生物帶來巨大的災難。紅王蟹成群結隊,瘋狂吞吃蛤和各種貝類動物,也吃海藻、死魚和魚卵。 4.琵琶魚 琵琶魚 面相易怒的琵琶魚生活在世界上「最不好客」的環境——洋底的漆黑之中。琵琶魚(學名鮟鱇),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厘米,最長可達2米。尾根與魚身銜接處長有一排鋒利的刺,刺尖可產生毒液。從魚體的背面俯視,很像一把琵琶,故稱「琵琶魚」。 5.虎鯨 虎鯨 強有力的虎鯨以其他魚類、海豹甚至是鯊魚為食,它們能夠將冰面上的海豹、飛行中的海鳥拖到海里。 6.尖牙魚 尖牙魚 這種擁有可怕長相的怪魚生活在熱帶和冷溫帶水域,不過我們基本上不可能和它們在海里「偶遇」,因為它們大多生活在5000米深的海底。 7.藍環章魚 藍環章魚 雖然它們看起來只有一個高爾夫球大小,但是它們卻能夠給敵人致命一擊。它們的毒液足以毒死一個人,而且沒有任何解葯可救。 8.海蛾魚 海蛾魚 這種深海魚類以其修長的身子和巨大鋒利的牙齒而聞名。海蛾魚身長只有15厘米,但是它們確是一群令人畏懼的獵食者。在它們的下巴上有一個用來誘惑獵物的小亮燈。 9.腔棘魚 腔棘魚 現代腔棘魚是矛尾魚科(Latimeriidae)的深海魚,因鰭棘中空故名。體型大於多數化石種。是兇猛的掠食者,體粗重而多黏液,鰭呈肢狀,行動靈活。腔棘魚出現於3.5億年以前,當時在地球上極其豐富。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腔棘魚在1938年被重新發現,這種長相駭人的魚類最早要追溯到4億年以前,堪稱活化石。 10.石頭魚 石頭魚 石頭魚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魚,同時它們也是高明的偽裝大師,能夠和海床完美地融為一體。石頭魚不會主動發出攻擊,不過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它們,那麼等待你的就是全身麻痹和死亡了。

2. 海洋中目前已經滅絕了多少生物、

已經滅絕的遠古生物

1) 史前海洋的巨無霸--奇蝦
5.3億年前的海洋中,最兇猛的捕食者莫過於奇蝦了。
它有一對帶柄的巨眼,一對分節的用於快速捕捉獵物的巨型前肢,美麗的大尾扇和一對長長的尾叉。它雖不善於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厘米直徑的巨口可掠食當時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環狀排列的外齒,對那些有礦化外甲保護的動物構成了重大威脅。這是一種攻擊能力很強的食肉動物,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大多數動物平均只有幾毫米到幾厘米。
最完整的奇蝦化石出現在帽天山的頁岩中。
1992年帽天山北坡修築公路,推土機推出了一個巨大的斷面,給了奇蝦化石被發現的機會。第一塊標本在發現之初只有前附肢的末端露了出來。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周桂琴在野外當場就修理起來。當完整的一對前附肢和頭部顯露之際,她不禁興奮得大喊起來。
第一塊奇蝦標本的現形,又引出了第三塊完整奇蝦的問世。其實,這「第三塊」奇蝦化石早在1990年就已被南古所的朱茂炎採集回來,但當初它怪異的形體讓人迷惑,因而被冷落在辦公室的托盤中將近2年。隨著標本的修復,一個完整的兇猛的獵食者形象出現在人們眼前。
奇蝦的食譜可能包括其他的食肉動物。它那麼大的身體,那麼大的嘴巴,還有那樣一對大的捕捉器官,可以捕食當時最大的活物,絕對不會只吃處於食物鏈最低位置的生物,因它爪太粗,抓取微小食物反而不是那麼容易。
沒有人會認為,在當時的海洋中,奇蝦不是「適者」。它可以稱得上是海洋中的「巨無霸」,處在食物鏈的頂端,能夠輕而易舉地獵獲足夠的食物,卻沒有其他生物可以威脅它的生存。但是,就像在陸地上曾經占統治地位的恐龍一樣,奇蝦也早已絕滅了。究竟它是在什麼時候,因為什麼永遠從地球上消失的?這是又一個沒有解開的謎。
它有一對帶柄的巨眼,一對分節的用於快速捕捉獵物的巨型前肢,美麗的大尾扇和一對長長的尾叉。它雖不善於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公分直徑的巨口可掠食當時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環狀排列的外齒,對那些有礦化外甲保護的動物構成了重大威脅。
這是一種攻擊能力很強的食肉動物,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而當時其它大多數動物平均只有幾毫米到幾厘米。
2)帝鱷/帝王鱷
拉丁文名: Sarcosuchus imperator
體長: 12米
體重: 11噸
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白堊紀早期
生存地點: 非洲海洋
種類: 鱷魚類
來歷:
帝鱷又稱肌鱷[Sarcosuchus imperator],「Sarcosuchus imperator」或「flesh crocodile emperor」的拉丁文名:「肌肉-鱷魚-皇帝」。故稱為帝鱷。
帝鱷[Sarcosuchus imperator]發音為(SARK-oh-SOOK-us)
古超級鱷魚迷底揭開!長達十二米長的帝鱷於本星期四[2001年10月24號]在美國《科學》上正式公布!以前傳說中非洲海岸宰殺場的主角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生物學家認為,帝鱷可能長達40英尺(12米),重達10公噸(11噸),年齡大約是50~60年,生活在1億1000萬年以前白堊紀前期,發現者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著名的恐龍獵人——保羅-塞利諾[Paul Sereno]。他說:「這次公布的資料是我們去年在非洲中西部尼日沙漠發現的,帝鱷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鱷魚化石,意義十分重大,最早的發現是在 1964年。」
這個帝鱷報告是根據其腦袋化石和百分之五十的骨骼推測出來的,帝鱷有一個細長的腦袋,大約6英尺長(1.8米),支撐著被鑲嵌一百顆以上的牙齒的下頜。帝鱷的前頜很有殺傷力堅固,尖細,而且有力道強大的門牙——線一把鎖鎖住上下頜!這是多麼奇妙的設計!塞利諾驚嘆不已的說,這是他所見過的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構造。
那麼帝鱷的食物是什麼呢?塞利諾推測它和現生的短吻鱷的捕食方式應該是差不多的,現在在非洲的河中居住的現代鱷魚通常捕抓牛羚和斑馬——先把他們拖進水裡淹死,然後再慢慢撕碎吞噬。在白堊紀前期,一些小型哺乳類,中型恐龍常常是帝鱷的腹中之物。當它們在河邊喝水,帝鱷便急速出擊,用一百多顆牙齒插入被捕食的動物。
帝鱷還有一個很獨到的構造,能使它長時間生活在海岸邊——帝鱷的眼窩底部朝上轉,這樣能大量增加目視范圍。
這一次的發現還牽動了對化石年齡的研究,帝鱷的腿或脛部有一些「growth rings」我們翻譯為「成長環」,帝鱷的成長環有四十多圈,所以保羅推測它的年齡大約是50~60年。
新華網10月30日電 最新的古生物考察發現,在距今約1.1億年以前,恐龍並非地球上唯一的統治者。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最近在尼日的泰內雷沙漠發掘到一具巨型鱷魚的化石。這種鱷魚的學名叫「Sarcosuchus」,就是「鱷魚之王」的意思。與此同時,這些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這只生存在水中的鱷魚堪稱為「龐然大物」。它長約12米,重達10噸,比現在人們所能見到的最大鱷魚還要大10-15倍。而且,這只鱷魚與恐龍同處一個時期——白堊紀,是當時最兇猛的食肉動物之一。更讓研究人員吃驚的是,這樣的鱷魚在恐龍橫行的遠古時代,有時竟捕食恐龍為餐。那麼,它是如何來捕食恐龍的呢?
研究人員發現,與許多生活在淺海中的古代鱷魚不同,這種爬行類鱷魚以河流為家。當時,陸地上覆蓋著茂密的森林,無數河流縱橫交錯,遍布其間。而這種鱷魚就棲息在這些寬闊的河流中。每當恐龍感到飢渴,到河邊飲水時,就是鱷魚捕殺恐龍的最好時機。
這類鱷魚之所以能捕食恐龍,主要因為它有著非常特殊的身體構造。它的鼻子末端長著一個巨大的、球根狀的突起,突起裡面有一個空腔。這使它的嗅覺異常靈敏,並能發出奇異的聲音。而且,這種超級鱷魚的牙齒也非同一般。與一般以魚類為生的動物相比,它的下頜牙不僅與上頜牙互相交錯,而且能精確無誤的嵌入其中。在100多顆牙齒當中,一排門牙能咬碎骨頭,撕裂像恐龍一樣巨大的獵物。此外,它的眼睛也難以理解地向上翹起。
每當恐龍到河邊喝水的時候,鱷魚就把十幾噸重的身體藏在水下,水面上只露一雙眼睛。然後,它慢慢接近獵物,伺機發動突然襲擊。用這種方法,許多恐龍轉瞬之間就成為它的盤中美餐,有時,巨型恐龍也難以逃脫這樣的厄運。
除此之外,鱷魚的皮膚上還長有一層片狀骨質「鎧甲」。這些「鎧甲」不僅像樹的年輪一樣標志著鱷魚的年齡,而且能保護鱷魚在捕食獵物時免受傷害。事實上,早在1964年,法國科學家就曾在尼日挖掘到一塊此類鱷魚的頭蓋骨化石。之後,由保羅·塞雷諾率領的芝加哥大學的考古隊也分別在1997年和2000年挖掘到一些類似的化石。但這些殘缺的化石僅僅提示研究人員——這樣的鱷魚有可能存在。而最近的發現則表明,此類鱷魚可能就是生物史上最大的鱷魚。
正如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雷諾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當時,這種鱷魚勢力非常強大,很可能就是使恐龍做惡夢的那類東西。
3) 恐鱷(Denosuchus)
die--noh--sook-uhs
名稱含義:「恐怖的鱷魚」
時代:6500萬年前
化石產地:北美洲西部
大小:體長15米
迄今最大的肉食動物之一,比與它同時代的最大的肉食性恐龍凶暴霸王龍還要長。它也許吃恐龍
中生代的生物圈並非由恐龍完全主宰———
不論是在普通大眾的印象里,還是在古生物學家的心目中,恐龍都是距今億萬年前中生代當之無愧的地球霸主。但是,近日一支由12名古生物學家組成的探險隊,在秘魯北部的亞馬孫河盆地卻發現了身長可達13米,體重達9噸,體長如同一輛公共汽車一般的超級巨鱷。人們在挖掘出的各種恐龍骨骼化石上,包括異常兇狠、無敵於天下的霸王龍身上,都發現巨鱷留下的致命的傷痕。大約在1.1億年前形成的白堊紀,巨鱷是當之無愧的「食肉動物之王」。
秘魯亞馬孫流域發現13米長巨鱷化石。
2005年夏天,一隻由12名古生物學家組成的探險隊在秘魯北部的亞馬孫河盆地進行考察。當地林木繁茂,河流密布,空氣異常悶熱潮濕,是一片人跡罕至的熱帶雨林。不過這樣的環境卻是古生物學家們眼中的「天堂」,各種古老的動植物都能在此處自由生長,呈現出一派生生不息的動人景象。亞馬孫河流域是世界最著名的出產鱷魚的地方,兇狠的鈍鱷和寬吻鱷是那裡的霸主。探險隊小心翼翼地在林中穿巡,避免驚動那些可怕的鄰居。
8月末的一天,探險隊員在濃密的矮樹叢下面發現幾塊形狀異常的石頭。經驗豐富的考察隊員經過仔細觀察就馬上判斷出這是動物化石。隨後,他們經過艱苦細致的發掘,從大約1.1億年前形成的白堊紀河流沉積層中挖出了一些體積巨大的下顎化石、牙齒化石以及一些脊柱化石。這些古生物學家們面對所發現的巨大化石骨骼感到迷惑不解:它與以前任何所報道的恐龍化石都不相同,卻與經常在身邊穿梭鱷魚的骨骼十分相似,但拼合起來的龐大身軀又無法令人相信它就是鱷魚,因為與現代鱷魚那3米多長的身軀相比,這種魔鬼般的傢伙實在大得驚人。
探險隊還用這些化石拼出了鱷魚頭骨:長1.3米、牙齒就有5厘米長。根據鱷魚的頭與身長比例,古生物學家們推測,這條巨鱷的身長可達13米,體寬2.5米,是現代最大鱷魚的10到15倍,體重達9噸,比兇猛的霸王龍還要重1噸。而且這條鱷魚的牙齒絲毫沒有老化的現象,估計它還應能繼續生長,直到 16至20多米長。因為爬行動物隨著年齡的增加,體長幾乎是可以無限增加。
超級巨鱷是殘忍的殺手,它能撕碎霸王龍的身體。
探險隊負責人秘魯國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者洛道爾夫·薩拉斯9月9日向媒體介紹了此次發現。他說,不論是從超級巨鱷的體型上看,還是從其生理結構來看,這個大傢伙都是個殘忍的殺手。它強大有力的跨骨,甩一下尾巴能夠產生數萬磅的沖擊力。巨鱷窄且長的嘴內分布著大小100多顆鋒利的獠牙,並有咬合嚴密的深復牙(即上門牙和犬牙過分突出於下牙),足以撕碎體型碩大的霸王龍和巨型烏龜。它們的鼻孔和眼睛突出於面部。和今天的印度鱷一樣,它在水中獵食的時候可以將巨大的身體隱藏水中,但眼睛部位卻正好浮在水面上,隨時觀察岸邊的獵物。
薩拉斯還表示,在亞馬孫森林的這項珍貴發現應該能證明,現在的亞馬孫叢林曾經是內海,或許跟加勒比海相連。他還給大家描繪出這樣一幅場景:13 米長的巨大鱷魚隱藏在巨大的湖泊邊,虎視眈眈,蓄勢待發。一群恐龍正小心翼翼地在旁邊喝水。突然,巨鱷張開雙顎,迅猛地撲向獵物,銳利的巨齒瞬間刺透了恐龍堅硬的皮膚……
巨鱷化石在世界各地曾被多次發現。
此前,在世界各地也不斷發現各種巨鱷存在的證據。1892年,人們挖掘出一些巨大的骨骼碎片和牙齒,經專家論證認為這是一種相當恐怖的巨型鱷魚化石,後來將這種鱷魚命名為「恐鱷」。科學家們還在恐鱷化石附近發現了許多鴨嘴龍的骨骼化石,有些骨骼上面還帶著傷痕。有的古生物學家認為這些傷痕極有可能是「恐鱷」所賜。食草的鴨嘴龍身高可達9米多,推測體重可達12噸,是一般恐鱷的兩倍。然而在7500萬年前,當這些龐大的鴨嘴龍來到沼澤岸邊找水喝時,竟還是會被比自己小得多的恐鱷咬翻在地、生吞活剝,這種場景真令人感到非常恐懼。
1997年到2000年間,在非洲撒哈拉「伽都法噢瓦」地區,意思是「駱駝也害怕進去的地方」,古生物學家們搜集了重達20噸的化石,其中包括幾塊約 1.8米長的完整古鱷頭骨及大量脊椎、肢骨和鱗甲片化石,足以構成一個古鱷魚完整骨架的一半。面對拼裝出的化石個體,人們目瞪口呆:這種鱷體長如同一輛公共汽車,從頭到尾長達12米多,估計體重超過8噸。「血盆大口」遠不足以形容它的大嘴,因為光它的嘴就長達1.8米,裡面生著100多顆匕首似的獠牙。探險隊的古生物學家將這種鱷魚命名為薩科蘇克斯,即「食肉動物之王」。這只巨鱷從頭到尾都覆蓋有堅硬的鱗甲片,每片鱗甲直徑約30厘米,並和樹木一樣長有年輪。古生物學家們仔細地數了數巨鱷鱗片上的年輪,推算出它的平均年齡應該是50至60歲。
他們認為,這只絕對恐怖的巨型爬行動物生活在中生代白堊紀中期,距今1.1億年至9000萬年間,但它並不是現代鱷魚的直系祖先,而只是近親。現代鱷目動物的雛形出現於2.3億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晚期,隨後分化成了許多種類。在侏羅紀早期,它們分化成完全不同的兩支,一支在水中,一支在陸地。
美國哥倫比亞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戴維·斯科威默爾認為:超級巨鱷化石可以說是地球史前生物考古史上稍遜於恐龍化石的發現。這一重大的發現彌補了地球生物進化史上鱷類的一段歷史空白,有助於幫助人類對地球生物的進化史做更進一步的了解。
美國古生物學家保羅·賽羅諾指出,人們還曾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層中陸續發現過一些與超級巨鱷體形不相上下的巨型鱷魚,這說明巨型鱷魚不僅曾與恐龍同時存在,還延續到恐龍已經絕跡的新生代。巨型鱷類動物在生物進化史中曾多次出現,有力證明了生物生態和進化的多樣性。還有專家認為,這幾種史前巨鱷化石的發現,向傳統的古生物觀念提出了一個重大的挑戰———中生代的生物圈是否真如人們所料想的那樣由恐龍完全主宰。從發掘的化石來看,鱷魚不僅能夠與恐龍同時存在,而且似乎比恐龍還要兇猛,更有甚者它還能躲過白堊紀末期萬物滅絕的大劫難,也許它才是地球真正的統治者。

4) 大牙鯊
根據現有的資料,它是一種生活在大概2500萬-160萬年前的一種巨型鯊魚,也叫鋸齒鯊
因為鯊魚是一種軟骨魚類,如果能留下化石的多數只有它的牙齒.現在只有找到些象手掌一樣大的三角形牙齒,一般大約13-17厘米長是現在大白鯊牙齒的好幾倍,再著,年代離現在越近,牙齒的構造和現代大白鯊越相近,開始有了鋒利的邊緣鋸齒,雖然沒有找到完整上下頜骨,但科學家根據牙齒的大小同比例放大推算出此種鯊魚大約有13-16米, 體重大約有20-30噸,張開大口的嘴直徑可達1.7-2.1米.但本人認為這只是一種根據牙齒形狀和現代大白鯊相似而進行的推測,沒有完整的骨骼,具體是個什麼怪物,長的什麼顏色誰知道啊,也許只有幾顆這么大牙齒體形很小的大頭魚,也許不科學家推測的還要恐怖,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日後科學技術再次進步了或再次發現完整的骨骼或有了更確鑿的證據了才能正確的驗證,真相大白.
有報道說,1918年2月6日在澳大利亞史蒂芬港的漁民中有約50人見到一條「大白鯊「:大約有33米長,和碼頭差不多大。現存鯊魚中從來沒有如此巨大的鯊魚,因此不排除漁民由於受到驚嚇而誇大事實的可能。但是,這個離譜的尺寸似乎也表示這的確是個大傢伙。
有專家懷疑,它可能是大牙鯊。
目前,人們只有大牙鯊的牙齒化石,估計大牙鯊有三條大白鯊那麼長。其牙齒巨大,可能以鯨類為食。生活在2500萬到200萬年前。
但是絕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大牙鯊已經滅絕了:「如果大牙鯊還活著,即使我們發現不了它,也會發現有大塊咬傷痕跡的鯨的屍體。「
「大約200萬年前,地球的水循環出現了變化,上升流減少,由於食物缺乏,大量的鯨死亡了,多樣化的鯨品種變少,大牙鯊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滅絕了。「
大牙鯊會不會轉入深海了呢?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對月球表面的了解比對深海要多。深淵中確有生物,蝙蝠魚、海潮蟲,也有鯊魚---六鰓鯊。但還沒有發現如此大的鯊魚。抹香鯨平均能潛入900米深的水中尋找巨大的槍烏賊,這里,會不會有大牙鯊伏擊鯨呢?
確實有不少未知的動物出現,黃帶魚(6米左右,有鬣鬃)從1860年發現以來,僅出現過為數不多的幾十次。1976年,發現了一條大嘴鯊,後來又發現了一條,加上跟蹤裝置後,才知道其白天在深海活動,晚上才到淺海。
如果有大嘴鯊,為什麼沒有大牙鯊存在的可能呢?
史上超強的鯊魚---Megalodon 大牙鯊(巨齒鯊)
比大白鯊長兩倍還多,牙長21厘米,終級獵食者
軟骨魚體長:達16米
食性:肉食
天敵:無
巨齒鯊的嘴直徑可達兩米,身體強壯,呈流線型。巨齒鯊可以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最喜歡捕食鯨類。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它的盤中餐。
成年巨齒鯊在開闊的大洋中獵食,幼年的側生活在離岸較近的海域中。巨齒鯊會攻擊在海面換氣的動物。
巨齒鯊可在短距離內快速游動,從獵物下放攻擊。當獵食大型獵物時,巨齒鯊可能會先攻擊其尾部或鰭,使其喪失游泳能力,在將其報銷。
其身體強壯,呈流線型,可以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最喜歡捕食鯨類。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它的盤中餐。成年巨齒鯊在開闊的大洋中獵食,幼年的側生活在離岸較近的海域中。巨齒鯊會攻擊在海面換氣的動物。巨齒鯊可在短距離內快速游動,從獵物下放攻擊。當獵食大型獵物時,巨齒鯊可能會先攻擊其尾部或鰭,使其喪失游泳能力,在將其報銷。
其滅絕原因據猜測是因為大約200萬年前,地球的水循環出現了變化,上升流減少,由於食物缺乏,大量的鯨死亡了,多樣化的鯨品種變少,巨齒鯊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滅絕了。

5)三葉蟲

在動物分類學上,三葉蟲屬於脊椎動物門、三葉蟲綱。它們生活在遠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現在寒武紀,到寒武紀晚期時發展到頂點。此後,三葉蟲從極盛的高峰走向衰退,延續到二疊紀末期時絕滅,沒有進入中生代。三葉蟲在整個古生代3億多年的漫長地質歷程中生生不息,繁衍出了眾多的類群和巨大的數量,總計有 1500多個屬,1萬多個種。
三葉蟲的形狀大多為卵圓形或橢圓形,個體大小相差卻很懸殊。發現於葡萄牙奧陶紀地層中的烏拉裂肋蟲是最大的三葉蟲之一,長達70厘米。而古盤蟲、球接子之類的微小三葉蟲卻只有不到6毫米。常見的三葉蟲一般長度都在3到10厘米,寬度在1到3厘米。超過20厘米的就算大型的了。在中國昆明寒武紀早期地層中曾經發現過長度為30厘米的萊得利基蟲。
三葉蟲化石廣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因而對劃分地層非常重要。但同時,許多三葉蟲的屬種又具有地方性特色,因而它們又對劃分當時的海域分區,進而恢復當時的生物地理區系具有重要意義。
三葉蟲生活的年代距今雖然遙遠,但是科學家對它的形態、構造等特徵的了解是相當充分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三葉蟲身體表面披有堅固的甲殼,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經歷多次脫殼生長,所以它們在地層中遺留下的化石數量比其他生物要多;其次,寒武紀海洋中很少有比三葉蟲更大、更凶暴的動物和它生活在一起,因此它們能夠迅速繁衍,廣泛分布;此外,三葉蟲化石大多保存在質地細致的石灰岩或頁岩中,因此,不僅外殼的特徵能夠被觀察得很清楚,而且有時其內部構造也能被看得很清晰。
三葉蟲的主要特徵表現在它的背殼構造,其頭部中央有一個突起的「頭鞍」,可能是安置腦的處所。頭鞍的表面有的光滑無飾,有的瘤斑點綴,還有的具有為數不等的橫溝。這些橫溝被稱為「頭鞍溝」。頭鞍兩側,一般有成對的眼睛。沿眼睛的前後有一條溝,稱為「面線」,這是三葉蟲成長過程中藉以脫殼鑽出身體的地方。頭部腹面的前端有一對分節的觸須,既是行動器官,又是感覺器官。觸須的後面是攝食的口,通常蓋著「唇瓣」。口兩側有許多細小而分節的行動器官——附肢,附肢上有細密的纖毛,大概可以起到呼吸的作用。
三葉蟲的胸部分節,多者達十幾節,少者只分兩節。各節之間以覆瓦狀(即像房頂的瓦片一樣一片覆疊在另一片的上面)關聯起來,便於捲曲活動。三葉蟲腹面兩側有為數眾多的分節附肢,附肢上具有纖毛,因此這些附肢也兼負行動和呼吸之用。三葉蟲的尾部和胸部一樣,縱向上分為中軸及其兩側的肋葉部,其形態多樣;尾部的邊緣有的帶刺,有的不帶刺。
三葉蟲的生活習性是多種多樣的,化石中最多的一類是保存在石灰岩或頁岩中,可見當時它們大多生活在淺海底或游移於淤泥之上。它們有的稍能游泳,有的隨水漂流。志留紀中期的齒蟲類,整個身體幾乎被密密的長刺包圍,這些長刺對於它們在水裡游泳來說是一種強有力的推進器,因此可以推測它們是游泳的能手;同時,這些長刺也是抵禦天敵的有效武器。這種類型的三葉蟲主要是出現於奧陶紀到泥盆紀時期,當時與它共生的鸚鵡螺類、板足鱟類和魚類都是三葉蟲的勁敵,如果三葉蟲不增強它的游泳能力和御敵的武器,它們怎樣在那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繼續生存繁衍呢?
奧陶紀的某些三葉蟲,如寶石蟲、斜視蟲、隱頭蟲等還發展了捲曲的能力,它們的頭部和尾部可以完全緊接在一起,僅將背部的硬殼暴露在外;它們還可以鑽進淤泥以保護其柔軟的腹部器官,這樣,一方面便於御敵,另一方面也可以以類似於尺蠖那樣的伸曲的方式推動身體前進。
對於三葉蟲的個體發育過程,科學家通常是通過採集同一層位中同一種個體的不同生長階段的標本來研究的。三葉蟲的個體發育,大致劃分為三個時期——幼年期、中年期和成年期。幼年期蟲體頭部和尾部尚不分明,也沒有胸節,直徑大約為0.24-1.3毫米。中年期蟲體頭部和尾部已經分開,胸節也已經發育,但是節數比成年期少一節。成年期蟲體的胸部與尾部節數增加到了極限,蟲體增大,殼上的刺、瘤等附加物均出現了。
三葉蟲自從在寒武紀早期出現以後,在整個系統演化中各部主要構造特點也逐漸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變化規律主要有下列幾方面:1、頭鞍形態的變化:寒武紀早期的原始三葉蟲的頭鞍形態多為長圓錐形,凸起也不顯著。往後到了寒武紀中期以後,頭鞍逐漸縮短,兩側趨向平行,成為圓柱形,甚至有的成為了球形。到了寒武紀晚期及以後的三葉蟲,甚至頭鞍與其兩側的頰部分界也不清楚了。2、面線後支所在位置的變化:早期三葉蟲的面線後支(即眼睛之後的那段面線)終點常與頭部的後邊緣或兩頰角相交;往後到了奧陶紀以後的類型,則常與頭部的兩旁側緣上相交。3、眼的變化:某些三葉蟲的眼睛。早期是新月形的,隨後逐漸變小,最後消失。另一類復眼比較發達的三葉蟲,眼睛則由小變大,最後會出現眼柄,眼睛則長在高高聳起的眼柄頂端上。志留紀的許多三葉蟲就屬於這一類。4、身體周圍長刺的變化:寒武紀和奧陶紀的三葉蟲很少長刺,而志留紀及其以後的類型長刺較為多見,而且刺比以前的也更加復雜。5、胸節由多變少,尾部由小變大,頭鞍上的橫溝由多到少等等趨勢也在許多類型的三葉蟲中顯示出來。
人們都知道,三葉蟲是一種六億年前生活在古生代淺海中的甲殼類動物,在二億八千萬午前已經絕種。而人類,在三葉蟲早已滅絕了二億多年之後的二百萬年才出現。人類生活的年代,與三葉出的時代相差二億七千多萬年,而人類穿上鞋子的歷史最多隻有三四千年。如果有一隻皮鞋踩在在三葉蟲上,那一定會使全世界的地質學家、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們驚得日瞪口呆。
然而,這樣令人難以設想的怪事竟然發生了!
1968 年6月,美國業余化石愛好者米斯特前往猶他州的羚羊泉搜集化石。與他同行的還有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以及他的朋友謝普夫婦和他們的女兒。他們找到了幾個三葉蟲化石後,米斯特用錘子敲開一塊4厘米厚的石頭時,那塊石頭竟然"像書本一樣打開",奇跡出現了「一隻幾乎完整無缺的三葉蟲化石上,非常清晰地踩著一隻人類的腳印,而那個"人"竟然穿著皮鞋!
這只皮鞋印長28厘米,寬8.5厘米。當時似乎正踩著一隻活的三葉蟲,鞋跟比鞋底的印跡稍深,正如現今一般人的鞋印一樣,驚奇萬分的米斯特把這個化石拿給猶他州大學的柯克教授觀看。柯克建議他去找地質學家檢驗。由於一時找不到適當的檢驗者,米斯特便在當地的《德西樂新聞報》上發表了這則消息和他的照片。很快,這個消息便傳遍了美國,並在眾多國家的科學家中引起了轟動。猶他州大學的地球科學博物館館長麥迪遜在記者招待會上說:"六億年以前地球上沒有人類,也沒有可以造成近似人類腳印的猴子,或其它獸類.那麼,在連脊椎動物還沒有之前,有什麼似人動物在這個星球上行走呢?"
後來的檢驗證明,發現腳印的岩石確實屬於寒武紀的年代。看過這個化石的柯克教授認為,三葉蟲與那個穿著皮鞋的人很可能是同時代生存的。
1968 年7月20日,一位來自阿里桑那州的地理學顧問克利夫德.伯帝克博士對Antelope Spring 進行了考察。他很快就在一床頁岩上發現了一個小孩的足印。他說:"足印有六英寸長,腳趾分開,好象從來沒有穿過鞋,因為鞋會使腳趾緊密。腳弓的痕跡不明顯,大腳趾也不突出。"足印交呈兩位地理學家和一位古生物學家。其中一位地理學家同意這是人的腳印,但古生物學家認為沒有任何生物因素介於其中。伯帝克博士堅持他的觀點:
足印在被發現之前,岩石恰巧經腳趾前部斷裂,顯現出清晰的緻密層面,腳趾處可見層面凹陷,表明有重物壓過泥土。
1968年8月,鹽湖城公立學校系統的教育工作者丁.比特先生聲稱,他已在Antilope Spring 發現另外兩塊穿鞋足印。據庫克教授說,沒有三葉蟲被踩,但有一片三葉蟲被發現位於足印附近的同一塊岩石里,表明這種小型海洋生物與穿涼鞋的漫遊者可能處於同一時代。

3. 有什麼因為過度捕撈而滅絕的海洋生物

自然原因:
自然環境的變化
如:全球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都會使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和改變
人為因素:
第一,嚴重過渡捕撈,造成魚類種群的減少.
由於我國海域沒有處在冷暖洋流交匯的生物活躍區,生物資源的儲量形不成大氣候,很少有產量百萬噸以上的大種群魚類,這是自然條件所限.但問題的嚴重性在於,人類不僅對這些有限的資源不能合理開發和保護,反而嚴重過渡捕撈.隨著漁業捕撈手段的高科技化和資源的減量化,漁船的網眼也越來越小.過渡捕撈已經成為海洋生物面臨滅絕的重要原因!
第二,工廠排污、生活排污是造成海洋生物減少的又一重要原因.
工廠排污、生活排污造成海洋生物的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2004年,由黃河、長江、珠江等河流攜帶入海的主要污染物總量約1145萬噸,比2003年大幅度增加,嚴重影響了近海海洋生物的棲息和繁殖.
第三,是航海業的發展對海洋生物的傷害.
在海洋館中,有一架抹香鯨骨骼化石.這條抹香鯨是由於被一艘輪船的螺旋槳所傷害,造成第九節脊椎嚴重壞死.最後導致死亡.像這樣造成死亡的海洋生物還有許許多多.雖然航海業的發展的的確確給人類帶來了不少便利,但它同時也給海洋生物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2004年12月7日21時35分,兩艘集裝箱船在珠江口海域相撞,泄漏燃油1200噸.這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的最大的一起溢油事故.事故水域被嚴重污染,大量海洋生物死亡!這次事件對我國的海域造成很大的損失,即使對事故製造者提出索賠,也依然不能夠彌補它對海域造成的實質性傷害!

4. 海洋中哪種動物是最致命的(海洋,燈水母,觸角

第10名 毒箭蛙
別看毒箭蛙體型很小,身長一般不超過5厘米,但是它卻能輕易地致人於死地。毒箭蛙的背部能滲出一種粘糊糊的神經毒素,這能使掠食者對它「敬而遠之」。據說,每隻毒箭蛙可以製造出足以讓10個人喪命的毒素。毒箭蛙主要生活在巴西、蓋亞那、智利等地的熱帶叢林里。
第9名 非洲野牛
非洲野牛是生活在非洲大陸的一種大而性情兇猛的水牛,體重一般可達1500磅。碩大而向下彎曲的鋒利雙角是它們防禦和攻擊敵人的重要武器。如果只遇到一隻非洲野牛,那麼你真的還算幸運——如果數千隻野牛成群結隊地
向你這個方向跑來時,真正的危險就降臨了!
第8名 北極熊
我們耳熟能詳,在各個動物園就能看見的北極熊也是動物界中的「危險分子」嗎?
確實,人們在動物園看到的這些北極熊或許憨態可鞠,還讓人們有一種想親近的感覺。但是,野生環境下的北極熊可就截然換了一副面孔。它們把象海豹當成可口的早餐,而且當一隻北極熊揮動它那巨大的熊掌時,能輕易地讓你人頭落地。
第7名 大象
接下來的這種致命動物或許又超出了人們能夠理解的范圍,一向溫順而且又能充當人類幫手的大象怎麼也會出現在這個名單之中呢?
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大象對人都那麼溫順友好的。在世界范圍內,每年會有500多人死於大象的攻擊。非洲象通常可以長到大約1.6萬磅重。不必提及它們那長而鋒利的尖牙,相比較來說或許踩踏的方式還更能讓人們接受。
第6名 澳洲鹽水鱷
千萬不要把澳洲鹽水鱷看成是浮在水面上的木頭塊,否則這可是個致命的錯誤!澳洲鹽水鱷可以在水中保持靜止不動的狀態,等待過路者自己送上門來。在一眨眼的功夫里,它會突然撲向獵物,然後將其拽到水中淹死後肢解,最後開始享用「美味」。
第5名 非洲獅
面對著一隻非洲獅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威脅?巨大的尖牙,行動迅速,刀子般鋒利的尖爪?沒錯,全都沒錯!所以你最好希望它還不是非常餓。要知道,這種「大貓」可稱得上是個幾乎完美的捕獵者。
第4名 大白鯊
大白鯊傷人的慘劇已經發生了不少,因此人們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這種水中的龐大掠食者會躋身這一行列。擴散到海水中的鮮血可以刺激大白鯊,讓它進入到一種對食物的瘋狂狀態,它會用多達3000顆牙齒撕咬水中任何移動的物體。
第3名 澳大利亞箱形水母
讓我們一起進入致命動物排名的「前三甲」!誰能想到澳大利亞箱形水母這種柔弱不起眼的海洋生物竟然能超過大白鯊和非洲獅等強大的食肉動物,成為我們名單中的
第3名呢!
澳大利亞箱形水母也被稱為海黃蜂,這種如沙拉碗般大小的水母觸須數量可達60根之多,每根觸須又長達4.6米。每隻觸須上都長有5000個刺細胞和足夠讓60人喪命的毒素,因此它們也被科學家稱為海洋中的透明殺手。最可怕的是,據說這種致命的水母還會主動攻擊人類。澳大利亞箱形水母可以把鬆弛狀態下的1米長觸角「射出」3米遠,纏繞住游泳的人,毒液會阻斷人的呼吸,而解毒只在被攻擊後很短的幾分鍾內才能生效。在這種情況下,惟一能免受攻擊的方法就是不在這種水母出沒的海域中游泳。
第2名 亞洲眼鏡蛇
或許這種動物早就在人們的猜測范圍之內了。是的,無論怎樣眼鏡蛇都會被列入到這個名單之中的,因為它確實太可怕了。每年都會有大約5萬人因為被蛇咬而死亡,而被亞洲眼鏡蛇咬傷致死的人數要佔其中很大的一部分。
誰也想像不到的「冠軍得主」
最致命的動物殺手第一名馬上就要揭曉了,究竟是什麼動物,它的威脅能超過鱷魚、獅子、大白鯊甚至是眼鏡蛇呢?或許沒有一個人能夠猜到這個正確答案——它就是蚊子!
蚊子在夏天幾乎隨處可見。雖然,很多蚊子的叮咬只讓人感覺到發癢,但是有些蚊子卻攜帶和傳播著能夠引起瘧疾的寄生蟲——瘧原蟲。其結果就是,小小蚊子竟然是造成每年超過200萬人死亡的原因!它不是第一名誰是呢?

5. 十大恐怖海洋生物

十大恐怖海洋生物

十大恐怖海洋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海洋生物大家應該都有一定的了解,一般我們見過的海洋生物肯定都是很可愛,很惹人喜歡的,但海洋裡面還有很多未知,以下十大恐怖海洋生物。

十大恐怖海洋生物1

1. 咬合力最強的生物 —— 巨齒鯊

身長:20、3米。體重:103噸。咬合力:28-36噸,是咬合力最強的生物。生活於早上新世至晚上新世。它因牙齒巨大而得名,牙齒長15厘米。巨齒鯊以捕食鯨類為生,主要捕食須鯨類和抹香鯨類。是當時的海洋霸主。在那個時代,能與巨齒鯊匹敵的海洋生物大概只有梅爾維爾鯨這種巨形抹香鯨類,而且一不小心,它也會成為巨齒鯊的食物。

可見,巨齒鯊是不折不扣的海洋之王。在2018年8月2日上映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巨齒鯊》,而且還改編成了一本同名科幻小說。而且,巨齒鯊是目前已發現最大的鯊魚。

2.最厲害的海洋爬行動物 —— 滄龍

身長:21米。體重:38噸。咬合力:不詳。滄龍是可捕食鯊魚和蛇頸龍的大型海洋爬得動物。生存於白堊紀晚期。雖然它不是個頭最大的海洋爬行動物,但卻是目前已知物種當中最厲害的海洋爬行動物。

雖然說滄龍是那時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但在它們幼年時期,很容易遭到蛇頸龍、白堊刺甲鯊、海王龍等海洋生物的攻擊。不過,這些曾經的敵人,在滄龍成年後,都變成了它的食物。但和巨齒鯊比起來,咬力和體重遠不及前者,故排名第二。

3、 能挑戰巨齒鯊的鯨 —— 梅爾維爾鯨

身長:17、65米。體重:65噸。咬合力:不詳。梅爾維爾鯨屬利維坦鯨科,是目前為止我們所發現的體形最大的齒鯨。與巨齒鯊同屬海洋食物鏈的頂端。有時也會捕食須鯨。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捕食者。目前我們手頭關於梅爾維爾鯨的資料尚少,但根據它能和巨齒鯊抗衡的情況,我們推算,它在史前海洋生物中的地位,大概可以排名第三。隨後,我們會在專欄里陸續補充關於梅爾維爾鯨的資料,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和滄龍比起來,梅爾維爾鯨在速度上欠缺很多,排名第三。

4、 史前恐怖巨魚 —— 鄧氏魚

身長:8-10米。體重:6噸。咬合力:5噸。鄧氏魚以捕食鯊魚、無脊椎動物以及比自己體形小的同類為生。鄧氏魚沒有牙齒,但是嘴中長有齒片,在捕食的時候,它們會用齒片殺死獵物。因為鄧氏魚沒有牙齒,所以無法咀嚼,只能將食物大塊吞下。鄧氏魚的胃有時很難消化這些大肉團,只能將其吐到海底。和梅爾維爾鯨相比,鄧氏魚在體形和腦容量上遜於前者,故排名第四。

5、 捕獵蛇頸龍的海洋爬行動物 —— 滑齒龍

身長:25米。體重:66噸。咬合力:不詳。滑齒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晚期,在那個時代沒有哪種海洋生物能與它匹敵。滑齒龍因牙齒的側邊平滑而得名。海洋中的鱷魚、體形巨大的利茲魚、魚龍甚至其它上龍類都可能會受到滑齒龍的攻擊。上龍類是海洋爬行動物蛇頸龍的成員,滑齒龍這種類群有時也被稱為短頸蛇頸龍。滑齒龍在速度上低於鄧氏魚,所以排名第五。

6、 敢與滄龍對抗的海洋爬行動物 —— 海王龍

身長:15米。體重:據估算約有28噸。咬合力:不詳。海王龍是一種體形與霸王龍一樣大的滄龍類海洋爬行動物。海王龍可能以古巨龜、海中的鱷魚、菊石、鳥類、鯊魚和蛇頸龍為食,有時也會捕食在海面上捕魚的翼龍。海王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並和恐龍一起滅絕。海王龍的體形小於滑齒龍,所以排名第六。

7、 白堊紀的咽喉 —— 白堊刺甲鯊

身長:8米。體重:據估算大概為10噸。咬合力:不詳。白堊刺甲鯊昵稱「金廚鯊」,可以用像餐刀一樣的牙齒把獵物切成薄片。白堊刺甲鯊以劍射魚幼年滄龍等其它海洋生物為食。白堊刺甲鯊是成群捕獵的鯊魚。雖然它們是海洋霸主,但是也會受到滄龍的攻擊。由於在體形上不及海王龍,所以排名第七。

8、 史前鯨類的噩夢 —— 丘布特凱克鯊

身長:15米。體重:35噸。咬合力:不詳。丘布特凱鯊又名丘布特擬噬人鯊。它以原始鯨類為食,一般會捕食10米以下的鯨類,偶爾會捕食10米以上的鯨類——當然,這對丘布特凱克鯊來說,也不算什麼大的挑戰,就像異特龍捕食梁龍一樣。可能大家對它並不熟悉,因為光芒全被巨齒鯊所掩蓋。但它在食物鏈頂端的地位,並沒有被巨齒鯊所搶走。雖然它的體形大於白堊刺甲鯊,但白堊刺甲鯊是群體作戰,因此能夠戰勝單打獨斗的丘布特凱克鯊,讓後者排名第八。

9、 侏羅紀時期的鯊魚 —— 弓鮫

體長:2米。體重:據估算3噸。咬合力:不詳。弓鮫是一類游泳速度很快的鯊魚。它們的食物有:魚類、烏賊、戴殼的生物、軟體動物和海膽。弓鮫的骨骼由柔軟的軟骨構成,無法保存為化石。然後有一些極為罕見的弓鮫化石卻保存了用於防禦的多刺背鰭。因為在體型上遠不及丘布特凱克鯊,所以排到第九。

10、 醜陋的白堊紀魚類 —— 劍射魚

身長:6米。體重:據估算5噸。咬合力:不詳。劍射魚是種兇猛的肉食性硬骨魚類。除魚類外,劍射魚還獵食黃昏鳥這類海鳥,甚至還有翼龍。劍射魚能以每小時60千米的速度游動。這種速度足以獵食當時的海鳥和魚類。因為在速度上遜於弓鮫,故排名第十。

十大恐怖海洋生物2

1、大烏賊

由於生活在太平洋幽深的海底,人們對神秘的「大烏賊」了解得並不多。而在水手們之間流行的一個傳說讓這種神秘顯得更加具有傳奇色彩:它們巨大的觸須能夠從海床直接延伸到海平面,它們強有力的吸盤可以撕裂船身。據悉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最大的大烏賊,體長可達20米左右,重約2-3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的性情極為兇猛,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並能與巨鯨搏鬥。事實上,「大烏賊」一般最大可以長到18米長900公斤重。

2、抹香鯨

抹香鯨是齒鯨中體型最龐大的一個物種,頭極大,前端鈍,所以又稱為巨頭鯨,也名真甲鯨,成年抹香鯨 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它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

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

3、紅王蟹

紅王蟹的學名叫堪察加石蟹,重量可達10公斤,巨大的鉗子能一下夾掉人的.手指。展開身長1、5米、重達10公斤的紅王蟹能夠給海洋世界裡的其他生物帶來巨大的災難。紅王蟹成群結隊,瘋狂吞吃蛤和各種貝類動物,也吃海藻、死魚和魚卵。

a4、琵琶魚

面相易怒的琵琶魚生活在世界上「最不好客」的環境——洋底的漆黑之中。琵琶魚(學名鮟鱇),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厘米,最長可達2米。尾根與魚身銜接處長有一排鋒利的刺,刺尖可產生毒液。從魚體的背面俯視,很像一把琵琶,故稱「琵琶魚」。

5、虎鯨

強有力的虎鯨以其他魚類、海豹甚至是鯊魚為食,它們能夠將冰面上的海豹、飛行中的海鳥拖到海里。

6、尖牙魚

這種擁有可怕長相的怪魚生活在熱帶和冷溫帶水域,不過我們基本上不可能和它們在海里「偶遇」,因為它們大多生活在5000米深的海底。

7、藍環章魚

雖然它們看起來只有一個高爾夫球大小,但是它們卻能夠給敵人致命一擊。它們的毒液足以毒死一個人,而且沒有任何解葯可救。

8、海蛾魚

這種深海魚類以其修長的身子和巨大鋒利的牙齒而聞名。海蛾魚身長只有15厘米,但是它們確是一群令人畏懼的獵食者。在它們的下巴上有一個用來誘惑獵物的小亮燈。

9、腔棘魚

現代腔棘魚是矛尾魚科(Latimeriidae)的深海魚,因鰭棘中空故名。體型大於多數化石種。是兇猛的掠食者,體粗重而多黏液,鰭呈肢狀,行動靈活。腔棘魚出現於3、5億年以前,當時在地球上極其豐富。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腔棘魚在1938年被重新發現,這種長相駭人的魚類最早要追溯到4億年以前,堪稱活化石。

10、石頭魚

石頭魚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魚,同時它們也是高明的偽裝大師,能夠和海床完美地融為一體。石頭魚不會主動發出攻擊,不過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它們,那麼等待你的就是全身麻痹 和死亡了。

十大恐怖海洋生物3

揭秘遠古的海洋巨獸

遠古最大的海洋生物:滄龍

滄龍是遠古時期最大的海洋生物,這位中生代時期的頂級掠食者體長最大達到17米,體重在17到24噸左右,通過數據可以想像滄龍到底有多大,不愧是一位遠古巨獸。滄龍是一種古代海生爬行動物,生活在9800萬年至6600萬年前,和恐龍一同滅絕,存在的歷史比較短暫,但是在滄龍存在的這段時期,海洋中幾乎沒有什麼生物可以與滄龍比肩,所以它們在遠古時期度過了一段非常瀟灑的時光。

滄龍的形態特徵

滄龍的主要活動區域在淺海近岸,即使是體型較小的滄龍體長也在3、5米左右,它們的身體細長,頸部比較短,尾巴和身軀一樣長,行動時的樣子和蛇極為相似,鰭狀的四肢幫助它們在水中行動。滄龍的牙齒像錐子一樣,非常的鋒利,這可以幫助它們在水中覓食,幾乎沒有生物可以在滄龍面前逃脫,所以滄龍也是遠古十大凶獸之一。滄龍的化石幾乎是在北美和歐洲發現的,亞洲幾乎沒有發現滄龍的記錄。只怕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才容得下這個巨獸。

滄龍的演化過程

據悉,滄龍的祖先是一種體型很小的蜥蜴,這種蜥蜴不是生活在海洋中,而是生活在陸地。在9500萬年前,滄龍的祖先——蜥蜴在陸地上受到了恐龍的威脅,所以選擇在安全的海洋中生存,經過大概三百萬時間,小蜥蜴演化成了達拉斯蜥蜴,隨後六百萬時間過去,這種1米長的小蜥蜴長成了17米長的滄龍,這就是滄龍的演化過程,雖然不一定完全正確,不過是目前比較可靠的猜測。

6. 鯨魚死後被稱之為鯨落,那鯨落會給海洋帶來哪些影響

鯨魚死後被稱之為鯨落,那鯨落會給海洋帶來哪些影響?

眾所周知,鯨魚在世界上擁有最大的海洋生物,身體非常大,幾乎沒有其他對手在海洋生態環境中。對於鯨魚來說,它的存在是維持海洋生態環境的最重要部分,無論救生和死亡如何為自然帶來很大的利益。鯨魚落在了所有的事情上。這句話是鯨魚死亡的好處。那麼鯨魚死亡是多少?要知道鯨魚是如此巨大的身體,它會慢慢進入大海。死亡過程,因為它可以對海洋生態帶來巨大的改善,他們被科學家稱為鯨魚。

即使科學家也發現,鯨魚期間現有物種對現有物種沒有顯著益處。將有一個新的物種,這只是鯨魚死亡的變化,鯨魚死亡將影響海洋生態長達百年。許多翅膀下降,也代表了海洋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和健康。

7. 因吞食塑料袋而死的海洋生物有多少

據報道,法國發展研究院院士勞倫斯·莫里斯女士的研究表明,每年大約有1500萬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而且近年來有不斷惡化之勢。塑料微粒的污染面積平均每年增長8萬平方公里。另外,海水中存在大量的塑料微粒,這些微粒很難為肉眼所發現。相對於較大體積的塑料垃圾來說,呈微粒狀的塑料碎末對海洋生物更具危害性。這些直徑不超過5毫米的微小塑料顆粒有時會漂浮到海水表面,或者沉落海底,或者又被沖刷到了海岸。由於體積過小,這些塑料垃圾極易被海洋生物攝入體內,而且會堆積在動物組織的末梢,以制死亡。塑料顆粒含有有毒成分,進入生物體內就會引發嚴重的疾病。而通過食物鏈,這些塑料顆粒又可能以各種方式進入人類體內。

8. 在海洋中,有什麼動物是因為藤壺而死的呢

藤壺不屬於一種貝類,而是屬於節肢動物門下的一個類別。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的藤壺都是在附著在海邊的礁石上。有些生活在海邊,喜歡趕海的人,還會拿著特殊的工具,到海邊的礁石上進行挖取,藤壺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能夠緊緊的吸附在礁石上。一般來說,很少有人能夠將藤壺徒手拿下來。藤壺是可以食用的,它的肉質非常的鮮美,有許多的人喜歡吃。雖然藤壺是一道美味,但是他的存在也給許多海洋生物帶來了致命的危險。

總之,藤壺的存在還是對部分的海洋生物造成生命的威脅。當人們發現被藤壺寄生的海洋生物的時候需要對其進行救治。但是,救治的時候要採取適當的方法。

9. 日本近海出現密密麻麻魚類屍體,這些海洋生物到底是怎麼死的

根據初步推測,是由於環境污染所致的。

保護海洋環境,愛護大自然。

對我們人類來說,大海是巨大的寶庫,每年都會產生巨大的利潤。特別是,一些國家從海洋中賺取大量利潤。畢竟,海里有無數的魚類。最近,日本沿海出現了很多魚類的屍體,這讓日本人非常的心慌,因為日本是一個嚴重依賴海洋的國家,大量魚類的屍體讓很多專家產生了不同的意見,因為這種情況以前幾乎沒有發生過,而且很多人認為是發生大地震的前兆。近幾十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國家都嚴重破壞了環境。我們需要在這方面保持警惕。畢竟,環境是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大家必須好好的愛護環境,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閱讀全文

與死亡的海洋生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