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上常見的病毒有哪些
病毒: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但是它們的起源不詳。它比細菌還小百倍,僅僅比蛋白質分子略大。它的大小用納米(nm )表示。一納米是十萬分之一毫米。我們衡量一個原子的直徑用埃來表示。一埃是十分之一納米。由此可見病毒是多麼微小。 病毒的一級分類:DNA病毒 RNA病毒 二級分類:動物病毒 植物病毒 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病毒的結構極為簡單。大多數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的。並且,一種病毒只擁有一種類型的核酸,要麼是DNA,要麼是RNA。病毒的蛋白質外殼--衣 殼組成成分較復雜,上面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受體,多糖等。 病毒的繁殖:病毒是專性活細胞內寄生物。它不能單獨進行繁殖,必須在活細胞內才能繁殖。它的增殖方式稱為復制,整個復制過程稱為復制周期。概括起來分為:吸附,侵入,脫殼,生物合成,裝配與釋放等5個步驟。 吸附:病毒粒子借衣殼上的受體與宿主細胞「粘附」在一起,否則,病毒粒子將不能侵入宿主細胞。 侵入和脫殼:病毒粒子被宿主細胞通過吞噬作用給「吞進」了細胞。在細胞里,它通過各種酶的作用將衣殼分解,使病毒粒子核心的核酸進入宿主細胞核或游離在細胞質中。但有些種類的病毒只是把它的核酸送入細胞,而把衣殼留在細胞外面。 生物合成、裝配與釋放:病毒的核酸在細胞內藉助於宿主細胞的蛋白質合成系統和酶系統不斷的復制自己的各種組成成分。當到達一定的數量以後,會組成新的病毒粒子。以各種方式釋放出來。有的是使宿主細胞破裂死亡,使病毒粒子釋放出來;有的以出芽的方式從細胞上「長」出來,比如流感病毒...一般說來,一個復制周期只需20分鍾,一次能復制出約150個病毒粒子。 病毒的用處:病毒雖然可以使人得病,但它們卻大有用處:它們是遺傳學研究的主要材料;細菌病毒可以使病原細菌死亡;昆蟲病毒可以殺死害蟲,而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害蟲也不容易產生抗葯性... 病毒之最: 1.病毒是最小的生物。 2.最小的病毒是口蹄疫病毒,只有10納米。 3. 最大的病毒是天花病毒(現已消滅)和痘病毒,大小為250-300納米。經過適當的 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 4.最危險的病毒是狂犬病毒,死亡率為100
2. 「病毒」是生物嗎
病毒(virus)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的營寄生生活的生命體。
病毒是顆粒很小、以毫微米為測量單位、結構簡單、寄生性嚴格,以復制進行繁殖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活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virus」一詞源於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其主要特點是:①形體極其微小,一般都能通過細菌濾器,故必須在電鏡下才能觀察:②沒有細胞構造,其主要成分僅為核酸和蛋白質兩種,故又稱「分子生物」:③每一種病毒只含一種核酸,不是dna就是rna;④既無產能酶系,也無蛋白質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細胞內現成代謝系統全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質成分;⑤以核酸和蛋白質等「元件」的裝配實現其大量繁殖;⑥在離體條件下,能以無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狀態存在,並長期保持其侵染活力;⑦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干擾素敏感;⑧有些病毒的核酸還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並誘發潛伏性感染。
簡單理解
病毒,是一類不具細胞結構,具有遺傳、復制等生命特徵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化,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能量和代謝系統,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離開宿主細胞,它只是一個大化學分子,停止活動,可製成蛋白質結晶,為一個非生命體,遇到宿主細胞它會通過吸附、進入、復制、裝配、釋放子代病毒而顯示典型的生命體特徵,所以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的一種原始的生命體。
3. 生物病毒的種類有哪些
生物病毒的種類:
病毒不僅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從結構上還分為:單鏈RNA病毒,雙鏈RNA病毒,單鏈DNA病毒和雙鏈DNA病毒。
病毒的生命過程大致分為:吸附,注入(遺傳物質),合成(逆轉錄/整合入宿主細胞DNA),裝配(利用宿主細胞轉錄RNA,翻譯蛋白質再組裝),釋放五個步驟。
因為病毒會拉近細胞間距離,易使細胞相融形成多核細胞,進而裂解。
(3)有哪些病毒是屬於生物擴展閱讀:
病毒感染:
1、隱性感染(亞臨床感染),多數病毒感染為隱性感染。
2、顯性感染,少數病毒感染為顯性感染。顯性感染可分急性感染和持續性感染兩型。
(1)急性感染發病急,進展快,病程一般為數日至數周。除少數在急性期死亡及發生後遺症者外,多數病例最終以組織器官中病毒被清除而痊癒。
(2)持續性感染病毒長期存在於寄主體內,可達數月至數年,造成慢性持續性感染,又可分以下3型:
潛伏性感染。當病毒與人體免疫力處於相對平衡狀態時,病毒可長期潛伏在人體組織內,不引起症狀。一旦人體免疫力降低,病毒可重新繁殖而引起症狀。例如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潛伏性感染。
慢性感染。病毒長期存在人體組織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續性病變,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病毒感染。潛伏期長,可達數年,病變逐漸發展,最後導致死亡。
4. 在生物體中,常見的有哪些病毒
流感病毒:屬於RNA病毒,內層核心是RNA單鏈,外層是脂雙層,鑲嵌有血凝素蛋白和神經氨酸酶,血凝素能凝聚紅細胞,引發凝血,吸附在宿主上,具有免疫原性,能中和病毒抗原。
5. 所有病毒(生物學)都是生物嗎
生物是一個很大的概念范疇,病毒是一種微生物,也屬於生物范疇。
病毒是微生物,同屬於微生物的還包括: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真菌、放線菌、螺旋體等等。
6. 生物病毒的種類有哪些
植物病毒: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葉;病毒;動物病毒: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里的動物病毒,如乙肝病毒;細菌病毒:專門寄細菌細胞里的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如大腸桿菌噬菌體。
7. 高中常見的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 細菌病毒都有哪些
根據病毒的宿主(寄生的生物體)的不同,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
寄生在動物和人體細胞內的病毒叫做動物病毒,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HIV、狂犬病毒、肺炎病毒等;
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內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鬱金香碎色花病毒、大蒜E病毒等;
專門寄生在細菌內的病毒叫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如大腸桿菌噬菌體。
8. 新冠病毒屬於生物的哪一類
新冠病毒屬於生物中的「病毒類」生物。
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它的復制、轉錄、和轉譯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細胞中進行,當它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動,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也因此,有時也把病毒稱為「分子生物」,以此將病毒類生物與「細胞生物」區分開。
新型冠狀病毒(新冠病毒)屬於冠狀病毒這個大型病毒家族,是具囊膜、基因組為線性單股正鏈的RNA病毒。
9.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什麼生物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病毒類」生物,是一種非細胞生物。
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CoV-2」。但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是只是同一類,但不是同一種。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在系統分類上屬於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冠狀病毒屬的病毒都是基因組為線性單股正鏈的RNA病毒。冠狀病毒顆粒的直徑60~200nm,平均直徑為100nm,呈球形或橢圓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個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狀病毒的棘突有明顯的差異。
冠狀病毒僅感染恆溫脊椎動物,如人、鼠、豬、貓、犬、狼、牛、蝙蝠和雞等禽類。
新型冠狀病毒電鏡圖片及模式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