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跑跟短跑都是有氧運動嗎
不是,跑步既可以是有氧運動,也可以是無氧運動,取決於運動強度。長時間低強度跑就是有氧運動,短時間大強度跑就是無氧運動,長跑可以算作有氧運動,短跑則通常被看作無氧運動。
長跑則不同,根據長跑的特點,不可能短時間,高強度,因此長跑才屬於有氧運動。
2. 100米短跑、400米短跑和馬拉松他們的呼吸方式分別是什麼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講起來比較復雜。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詞:1、供能物質和供能方式。2、供能時間。3、氧債。4、人體活動過程的供能規律。5、呼吸。6、糖代謝。
1、供能物質和供能方式。人體肌肉活動的直接供能物質是ATP(三磷酸腺苷),當肌肉活動需要能量時,ATP放開一個鍵,變成ADP(二磷酸腺苷)同時放出能量。循環這樣,除非沒有了可以供能的ATP。那就退而求其次,由ADP(二磷酸腺苷)放開一個鍵變成AMP(一磷酸腺苷)同時放出能量,但是,這時,就已經肌肉中毒了。肌體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除非長期營養不良的人,不然肌體永遠有新合成的ATP。
2、供能時間。肌肉開始活動的1~3秒鍾內,不需要任何物質,直接由ATP供能,1~3秒鍾後,另一種物質CP(磷酸肌酸)參與進來,它放開鍵的能量給ADP(二磷酸腺苷)使它恢復成ATP(三磷酸腺苷),CP間接供能的時間可維持6~9秒鍾。之後,又有另一種物質參與進來,那就是糖。
3、氧債。由於需要新的能量使ADP恢復成ATP,所以,這時開始糖代謝,糖的代謝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有兩種方式:有氧代謝和糖酵解。後者就是無氧代謝,只能釋放有氧代謝釋放能量的三十七分之一,但是速度快。代謝產物為乳酸,多了會使人感到肌肉酸痛。由於糖要負責之前運動留下的大量ADP變回ATP(形象說法)的能量,就需要大量的氧來進行代謝,而呼吸又不足以供應這些氧。差額,即為氧債。
至此,回答了100米跑怎麼呼吸合理。即:如果一個能在12秒以內跑下100米的人,不管他怎麼呼吸,他跑100米這段時間吸進的氧,都不會參與此100米這段時間的供能。而呼吸的動作有腰腹肌k、肋間內肌、肋間外肌主要參與,而這些肌肉也參與跑動動作。所以,很多高水平運動員在跑100米的時候,不閉氣,但是是停止呼吸動作的!
這也是為什麼平時冷不丁活動幾下還沒啥,可是一停下來,卻喝叱喝叱猛喘的原因,在那還氧債呢!
4、短跑項目還有200和400。高水平運動員可以維持這種不需要氧參與的供能方式250~350米。所以,200米也可以不呼吸。350米以後,糖酵解供能也接近極限,開始糖有氧供能狀態,供能速度減慢,肌體運動能力開始下降。可以是沒人可以用100的速度跑長跑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400米無論對什麼級別的運動員來講,都是最難跑的項目的原因。因為它就在極限點上。
3. 跑步應該用什麼呼吸
人在跑步時,人體所需氧氣需要量隨著跑步速度加大而相應增加,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加快呼吸頻率和增加呼吸深度。但是,呼吸頻率的加快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最有效的范圍是每分鍾35~40次。如每分鍾最高達到60次,平均一秒鍾就要進行一次呼氣和吸氣,這樣勢必使呼吸變淺,換氣量減少,影響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使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濃度降低。
注意呼吸節奏均勻。跑步時,有意識地把雙腳步伐節奏與呼吸節奏協調起來,一般來說,根據自己體力狀況和跑步速度變化,可以採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當呼吸節奏與跑步節奏相適應並形成習慣後,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淺和節奏紊亂,對加深呼吸的深度極為有利。同時還可減輕呼吸肌的疲勞感和減輕跑步中「極點」出現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跑步時採用鼻子吸氣。跑步時採用鼻子呼吸並與跑步節奏相協調,能滿足體內氧氣要求。隨著跑步距離和強度加大,氧氣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氣和呼氣時要做到慢、細、長,嘴微張呼氣,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氣。跑步時呼吸急促,感氣憋不暢時,是由於呼氣不充分,二氧化碳排出不充分,占據在肺泡之中,限制了氧氣的吸入。要想加大呼氣量,就用口呼氣,並有意識加大呼氣的量和呼出的時間。
呼吸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人體的氧氣需求與排除體內多餘的廢氣。人體安靜
休息時,每分鍾約呼吸10至12次,每次呼吸的量 (潮氣量) 約 500ml,也就是說
,人體在安靜時的每分鍾呼吸交換量約5至6公升。盡管每分鍾吸入體內的氧氣多
達1000至1200ml,但是70公斤成人每分鍾使用的氧氣則只有 300ml左右。人體最
大運動時的換氣量可以達每分鍾 100公升 (約安靜時的20倍) ,但是人體的最大
氧氣攝取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則只有每分鍾3000ml。這種呼吸交換量增
加,氧氣使用率反而降低的現象,似乎說明了呼吸並不是人體耐力運動表現的主
要限制因素。
盡管呼吸的氧氣交換量(外呼吸)比身體組織的氧氣交換量(內呼吸)還多,但
是對於呼吸循環系統而言,不管是肺部的氣體交換、心跳率、心臟每跳輸出量、
人體的血流分布或靜脈的迴流等,都不是可以由意識控制的人體運動生理變項。
唯有運動時的呼吸方式,才是可以由意識控制的運動生理反應,因此,適當了解
跑步時的正確呼吸概念,也是相當有幫助的運動生理知識。
1.跑步速度與呼吸交換量
經常有人提出跑步時,隨著步伐「2吸1呼」、「2吸2呼」或其它節奏調整的
呼吸頻率(次數)概念。這種不考慮呼吸交換量大小的原則性說詞,是相當錯誤的
跑步呼吸調節概念。事實上,跑步的快慢與呼吸交換量成正比。人體在不同速度
下跑步時,每分鍾的呼吸交換量可能相差達10倍以上,盡管跑步步伐的快慢也會
改變呼吸的次數(頻率),但是,絕對不要以為單一個呼吸節奏,就可以完全代表
跑步的呼吸調節。人體跑步時的呼吸調節會受到跑步速度的顯著影響,盡管兩人
以相同的速度一起跑步,兩人的最佳呼吸節奏(深度與次數)也會有所差異。
2.影響肺部氣體交換量的因素
人體肺部的氣體交換受到呼吸頻率(次數)、呼吸深度(潮氣量)與死腔大小的
影響,因此,到底跑步時要增加呼吸的頻率或深度,做為運動時增加呼吸交換量
的依據?這個問題的解釋與死腔大小有關。
所謂死腔代表人體口、鼻、咽喉、氣管與支氣管等氣體通路(約 150ml),當
吸入的空氣通過這些空間時,會保留下死腔大小的空氣量,不會進入肺部進行氣
體交換,因此,盡管安靜休息時的每次呼吸量約 500ml,但是真正進入肺部進行
氣體交換的空氣量只有 350ml,如果以每分鍾10次的呼吸次數計算,人體安靜休
息時的真正肺部氣體交換只有3500ml。增加呼吸的深度(每次吸入的空氣量),可
以顯著降低死腔的影響,達成增加肺部氣體交換量的目的。特別是隨著跑步速度
的增快,死腔也會顯著增加,如果只以呼吸頻率的改變來調節,那麼肺部的氣體
交換效率就不會提升,不利跑步時的氧氣增加需求。
3.以口或鼻呼吸
如何增加呼吸的深度?是進行跑步呼吸調節的重點。基本上來說,當跑步的
速度不是很快,人體的氧氣需求量還不高時,以鼻吸氣、口吐氣的方式,可以獲
得比較自然的換氣調節。此時跑者應盡可能增加鼻子的吸氣深度、降低呼吸的頻
率,以便獲得較佳的肺部氣體交換效率。當跑步的速度加快後,吸氣的深度可以
再增加,呼吸的頻率也會慢慢提升,若以鼻子吸氣的節奏無法達成肺部氣體交換
的需求 (感覺必須以口幫忙吸氣) 時,表示跑步的速度已經太快,此時放慢跑步
的速度,顯然比調節呼吸深度或頻率還來的重要 (呼吸交換量急遽增加,代表無
氧代謝增加) 。
4.胸式或腹式呼吸
以肋骨與胸骨上提擴張胸腔,達成氣體進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稱為胸式呼吸
。肋骨與胸骨不動,以橫隔膜下縮造成胸腔擴張 (腹部突起) ,達成氣體進入肺
部的呼吸方式,稱為腹式呼吸。事實上,腹式呼吸就是所謂「氣入丹田 (下腹部
) 」的呼吸調節方式,也是達成增加呼吸深度的有效手段。跑步時採用腹式呼吸
的方式來調節,可以顯著提升肺部的氣體交換效率。
跑步前要做de准備活動
人體各內臟器官及四肢從相對靜止狀態到較緊張活動需要有個適應過程,因此,人在進行跑步前同樣要作適當的准備活動,使機體生理機能能夠在動的情況下協調地工作。如果跑前不做准備活動,長跑時往往會發生關節韌帶、肌腱扭傷。特別是一起身就進行緊張的跑步,更易發生。跑步前一般可做以下幾節准備活動:
(1)站立,兩手叉腰,交替活動踝關節;
(2)半蹲,兩手扶膝活動膝關節;
(3)兩腿交替高抬腿,活動髖關節;
(4)兩手叉腰旋腰,活動腰部;
(5)一手扶持,依次前後踢腿、活動髖、膝關節;
(6)前後弓箭步壓腿;左右壓腿,牽扯腿部韌帶;
(7)上體前後屈以及上肢的輕微活動等。
4. 跑步究竟是要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
從生物學角度看,人體根本就沒有什麼通過無氧呼吸減肥的說法
給您兩個式子,您看看就知道差別了
無氧呼吸:
乳酸發酵: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
有氧呼吸: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量)(需要 催化劑 酶)
裡面的能量就是俗稱的ATP,供人體肌肉消耗的能量(存在時間極短),而C6H12O6就是葡萄糖,也就是身體中的養分。在同等情況下,有氧呼吸產生的能量要遠多於無氧呼吸。既然如此,您肯定會問,如果是以消耗能量為目標,為什麼不以無氧呼吸為主?
原因很簡單:人長時間無氧呼吸對身體嚴重有害!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會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也就是運動劇烈第二天感覺肌肉酸脹乏力的原因)。
而且人體的無氧呼吸是不可控的,只有在吸入的氧氣量不足以滿足身體產生ATP所消耗的氧氣時,身體機能的一種應激反應,短時間製造ATP的手段,不可以長時間存在。否則長時間進行無氧呼吸會造成細胞內乳酸過多,影響細胞正常生理活動(同時使PH值降低,影響酶的活性)。也就是影響磷酸氫二鉀和磷酸二氫鉀這兩個酸鹼平衡對的調節功能。
所以,請您保證自己在跑步的時候處於空氣流通充足的場所,千萬不要人為的讓自己處於缺氧的環境,這樣不僅會產生乳酸,更會對腦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壞!
建議您可以在跑步的過程中同步採用節食減肥的辦法,如您需要食譜等相關詳細,歡迎再次聯系我。 這里是網路知道認證行家 zjw888888,很高興的為您解答疑問~
5. 長跑和短跑分別怎樣呼吸
隨著跑速的提高,氧氣供應不足,就需要有意識地控制呼吸的頻率和深度,並根據個人的跑速和心肺系統的機能情況採用不同的呼吸節奏,即四步一個呼吸周期、三步一個呼吸周期和兩步一個呼吸周期等呼吸方法。
在學習正確的呼吸節奏時,可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跑速,同時要求呼吸時的深度要適宜,即不能過淺,也不宜過深。
近年來,俄羅斯的一名教練找到了一種新式的中長跑呼吸方法,這種方法的基礎是分段吸入空氣,這樣能充分地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延長氧氣在體內的保持時間,同時,使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能充分排出。
分段呼吸的方法是:一次吸氣分成四次連續的吸氣與一次正常的呼氣構成一個呼吸周期,並使呼吸與步數相適應。第一步周期配合前兩次吸氣,第二步周期配合後兩次吸氣,第三步周期配合正常的呼氣。這種呼吸方法可直接在跑的練習中運用,很快就能掌握。
短跑以100米為例,一般高水平選手是不呼吸一口氣憋著跑到終點。一般的人可能很難做到,所以保持均勻的呼吸就好,但不能太過緊張,因為一旦呼吸緊張就會分散你的力量,我以前訓練的時候教練讓我們在牙齒中間咬片樹葉,跑下來必須不留牙齒印。
長跑的話保持均勻的深度呼吸,和節奏,節奏又分呼吸的節奏和擺臂的節奏,呼吸的時候吸氣的時間長一點,然後迅速呼出,普通人在長跑後半程的加速是靠呼吸加速其實是錯誤的,加速時應該加快擺臂的速度,而呼吸不用改變,而在後半程的擺臂能否保持或者更快取決於平時的訓練。跑步一般3步一吸3步一呼
適盪的二至三步呼吸一次
我總結的經驗是這樣的 一般3步一吸3步一呼 在長跑是都有一個呼吸極限 只要克服這個極限 後程跑會輕松
如果中途出現呼吸困難是要及時的調整 深呼吸幾次 能緩解呼吸能過順利
6. 短跑與長跑,血型
短跑屬無氧呼吸,肌肉內的葡萄糖轉化成乳酸;長跑屬於有氧呼吸;A型、AB型。
7. 短跑是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
當氧氣不足時。但總體而言。短跑是劇烈運動,無氧呼吸的相對含量就高,消耗大量氧氣都有,還是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多
8. 短跑和長跑時進行著怎樣的呼吸作用
你的問題打錯了吧,100米跑的總需氧量應該是8升,實際攝入氧量應該是0升,血液乳酸增加量應該是未見增加吧,否則就不對了。
按照正確的提問
C是正確的。
馬拉松長跑過程中,機體實攝氧589升,接近總需氧量(600升),乳酸含量略有增加,說明此過程機體供能方式主要是有氧呼吸,其次是無氧呼吸。
在400米中長跑過程中,機體實攝氧為2升,遠小於總氧量(16升),乳酸含量增加,說明此過程機體供能方式主要是無氧呼吸。
在100米短跑過程中,機體實攝氧為0,說明沒有耗氧,乳酸含量也未見增加,說明此過程機體供能既沒有通過有氧呼吸,也沒通過無氧呼吸。故此僅10秒左右的運動過程是磷酸肌酸分解提供能量的。
9. 生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跟無氧呼吸是什麼
呼吸作用中有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需要氧氣的參與,而無氧呼吸不需要。以人舉例,人在短跑中主要是細胞的無氧呼吸,因為劇烈運動所以氧氣無法及時參與呼吸作用。在長跑中則主要是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消耗葡萄糖然後生成糖元和二氧化碳,而無氧呼吸動物會生成乳酸,植物是乙醇,這也就是你運動完了之後,會覺得渾身酸痛的原因,乳酸大量堆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