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洋里會放電的有哪幾種
海中的放電生物雖然多達500多種,但他們放的電一般較弱(這和海洋中離子含量比較豐富有關),不具有代表性,不好找.
電鰩-熱帶近海魚,扁卵圓形,尾巴尖,末端有圓形的尾鰭,皮膚上有黑色的點狀斑紋,埋伏在沙子下獵食.電鰩每秒能放電50次,60-80V之間,和魚的體型有關,它被稱為"海中活電站".它的電主要用來防禦敵人,而不像電鰻用於捕食獵物.
詳細請參考網路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62383.htm
貘魚-熱帶魚,形體不明.貘魚產生的電流除了可以捕食外,還可以標志其領域,防止其他魚的入侵.它的平均電流強度在40V左右.
鮟鱇(燈籠魚)-深海魚,我國海域常見深紫黑色或黃褐色,大多數種類額部有一條拋物線狀或直線狀的觸須,末端有個發光結構,可以在深海中吸引小魚趨光捕食.安康發的是冷光,電壓僅幾伏.
詳細請參考網路
http://ke..com/view/52006.htm
類似的發光魚類還有光瞼鯛,角鯊(角鯊的光是強烈的綠色,電壓可能會相對較高);無脊椎動物如深海水母,槍烏賊等.
有名的電鰻和電鯰都是淡水生物.前者生活在亞馬遜流域,後者生活在剛果河流域.
㈡ 電鰻人如其名,渾身帶電,為什麼我們不能利用電鰻身上的電呢
電鰻發電屬於 "生物發電 "的概念,其本質是對生物能源的利用。理論上是可以利用的,但以目前人類生物技術的水平,還不足以大規模應用,所以不能形成規模。電鰻不可能一直發電。它的細胞需要長期積累和儲存,然後瞬間放電。而人類對電的使用是需要持續穩定的輸出。
人們的身體可以像運動員一樣被訓練成 "遠超常人",也可以在危機時刻通過迅速增加腎上腺素來發揮體力,進入精神異常集中的狀態,有概率做一些平時看起來很難做到的事情。這與電鰻放電沒有什麼相似之處。電鰻用來放電的片狀肌肉分布在其身體長度的80%以上。如果將 "人類潛能 "與電鰻相比,其物質基礎小到早就被發現了。此外,高水平的壓力與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肌肉損傷的各種風險有關。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㈢ 有會放電的動物嗎
電魚裡面的三巨頭:電鰻、電鯰和電鰩都屬於強電魚。
電鰻屬於裸背電鰻科的鰻形南美魚類,拉丁學名為Electrophorus electricus。能產生足以將人擊昏的電流,是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輸出的電壓可達300~800伏,因此電鰻有水中的「高壓線」之稱。它不是真正的鰻類,而與鯰形目的種類近緣。電鰻入選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盤點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
電鯰,學名:Malapterurus electricus。原產地非洲剛果河,生性兇猛,怕光,夜間活動頻繁。體長一般50至60厘米。有記錄的最大體長122厘米,最大體重20千克,最大年齡10年。 [1] 體呈圓筒形,尖頭小眼,嘴部有三對須。體呈粉紅或灰褐色,體表常布有深色的斑點或斑塊。體裸露無鱗,無背鰭。特化的肌肉具有發電能力,受到刺激時,可瞬間發出200~450伏特的電力。飼養水溫22~28℃,水質喜弱酸性軟水,餌料有魚肉、小活魚等。在水族箱中很難繁殖。
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生活著一種會發電的魚,稱為電鰩。電鰩是一種底棲性魚類,身體扁平,胸鰭和頭部、胸部癒合形成一個又寬又扁的體盤。在體盤的前部兩側區域從外觀可以看到許多蜂窩樣的結構,連成一片,這就是它的發電器官(圖15)。發電器是由許多特殊的肌肉組織薄片組成的,這些薄片之間有結締組織間隔著,有無數神經與薄片肌肉相連。由神經將興奮傳導至肌肉,肌肉收縮產生電壓,可達100伏特。在我國沿海也有電鰩分布。在南美河流中還有一種會發電的魚叫電鰻,體形似鰻。它的發電器官也是由肌肉轉變而來的,不過位於身體的尾部。電鰻可以長到2米,20公斤重,放電時電壓可達600伏特以上(圖16)。這種電壓的力量可以作用到正在渡河的動物和人。電鰻悄悄地游近魚群,然後放電,電死大量魚,使魚類產量受到影響。在非洲的河流中還生活著一種電鯰,放電量為400—450伏特,但它的發電器官並非肌肉變成,而是由真皮腺衍生而成的。
㈣ 自然界中有哪些生物可以產生電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它甚至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科學家們通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做「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盤形細胞構成的。
㈤ 海洋中會發電的動物有哪些
海洋中有一些具有發電能力的動物。迄今僅在魚類中發現,稱為電魚。電鰩是發電能手,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電鰩的發電器是由肌肉組織衍生而成,其發電部位隨種類而異。發電器的放電是連續脈沖放電,高頻率放電可達250~280赫,低頻率放電只有10~20赫。溫度對放電時間有影響,溫度高時放電時間短,溫度低時放電時間長。電能耗竭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可恢復放電能力。電魚的發電器產生的電壓,隨種類不同相差很大,一般可由幾伏到數百伏,最高可達近千伏。產於中國廣東沿海一帶的單鰭電鰩和雙鰭電鰩,被當地漁民稱為「震手」,電壓為37~45伏。
㈥ 海洋里有哪些動物的身體能放電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㈦ 海洋里有哪些動物的身體能放電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