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進行微生物檢驗分析中的質量控制
一、診斷性抗血清試劑,實驗當日至少應做多價血清陰性和陽性質控。定性試驗試劑每次檢測時應至少包括陽性和陰性質控菌株。不含內質控的直接抗原檢測試劑,實驗當日應檢測陽性和陰性質控。使用的染色劑(革蘭染色、特殊染色和熒光染色),至少每周(若檢測頻率小於每周1此,則實驗當日)用已知陽性和陰性(適用時)的質控菌株檢測。凝固酶、過氧化氫酶、氧化酶、β-內醯胺酶,實驗當日應做陰性和陽性質控,商業頭孢菌素試劑的β-內醯胺酶試驗可遵循製造商的建議。
二、實驗室採用的抗菌葯物敏感性試驗方法的質控:應以質控標准菌株連續檢測20—30天,每一組葯物/細菌超出參考范圍(抑菌圈直徑或MIC)的頻率應不超過(≤)1/20或1/30;也可採用替代質控方案,即連續5天,每天對每一組葯物/細菌重復測定3次,每次單獨制備接種物,15個數據超出參考范圍(抑菌圈直徑或MIC)的結果應不超過(≤)1個,若失控結果為2-3個,則如前述,再進行5天,每天3次重復試驗,30個數據失控結果應不超過(≤)3個。此後,應每周使用標准菌株進行質控。若檢測頻率小於每周1次,則每個檢測日應進行質控。採用自動或者半自動儀器檢測MIC值時,應按照製造商的要求進行質控。
三、厭氧菌培養:還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檢測厭氧培養環境(如以亞甲蘭試條、厭氧菌或其它適當方法)。分枝桿菌檢測:抗酸染色應在實驗當日用適當的陰性和陽性質控驗證;熒光染色應每次實驗以陰性和陽性質控驗證。真菌檢測:直接染色(如:抗酸染色,PAS,吉姆薩染色,墨汁染色)檢查患者樣品時,應在實驗當日做陰性和陽性質控(某些染色如吉姆薩染色,玻片本身作為陰性質控。KOH制備的玻片不需要質控)。病毒:連續細胞傳代時應定期監測支原體污染(宜監測陰性未傳代的質控株,而不是培養支原體);應監測用於細胞生長培養液的動物血清的細胞毒性;應具備相應的細胞株用於病毒培養。
2. 怎樣做微生物的鏡檢
取一滴試液,放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放顯微鏡下看就行了。如果需要計數,就是用血球計數板。這是最簡單的了,不過這樣恐怕看不出什麼啊。光是看形態來判斷種類嗎?
3. 微生物培養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微生物實驗室接種方法有以下幾種:
1、液體接種:從固體培養基中將菌洗下,倒入液體培養基中,或者從液體培養物中,用移液管將菌液接至液體培養基中,或從液體培養物中將菌液移至固體培養基中,都可稱為液體接種。
2、穿刺接種:在保藏厭氧菌種或研究微生物的動力時常採用此法。做穿刺接種時,用的接種工具是接種針。用的培養基一般是半固體培養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種針蘸取少量的菌種,沿半固體培養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線穿刺,如某細菌具有鞭毛而能運動,則在穿刺線周圍能夠生長。
3、活體接種:活體接種是專門用於培養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種方法,因為病毒必須接種於活的生物體內才能生長繁殖。所用的活體可以是整個動物;也可以是某個離體活組織,例如猴腎等;也可以是發育的雞胚。接種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喂養。
4、澆混接種:該法是將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養皿中,然後再倒入冷卻至45°C左右的固體培養基,迅速輕輕搖勻,這樣菌液就達到稀釋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後,置合適溫度下培養,就可長出單個的微生物菌落。
5、劃線接種:即在固體培養基表面作來回直線形的移動,就可達到接種的作用。常用的接種工具有接種環,接種針等。在斜面接種和平板劃線中就常用此法。
6、塗布接種:與澆混接種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讓其凝固,然後再將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塗布棒在表面作來回左右的塗布,讓菌液均勻分布,就可長出單個的微生物的菌落。
7、三點接種:在研究黴菌形態時常用此法。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種在平板表面上,成等邊三角形的三點,讓它各自獨立形成菌落後,來觀察、研究它們的形態。除三點外,也有一點或多點進行接種的。
8、注射接種:該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將待接的微生物轉接至活的生物體內,如人或其它動物中,常見的疫苗預防接種,就是用注射接種,接入人體,來預防某些疾病。
4. 如何做好微生物組工作
1 / 3 第一點:選擇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自製酸奶、康普茶、泡菜、豆豉等。第二點:低碳水化合物和優質脂肪,每天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和85-110克的蛋白質。第三點:享受紅酒、茶葉、美式咖啡和黑巧。多酚的飲食能顯著降低氧化應激標志物,從而降低神經性疾病的風險,而且多酚類食物能積極影響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能力。第四點:選擇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如洋姜、大蒜、洋蔥、韭菜、豆薯等。第五點:飲用好水。無論選擇哪種凈水機,都要定期對其進行維護,隨著污染物的積累,過濾器會變得不那麼有效。第六點:每季禁食。人體能將脂肪分解成一種叫做酮類的分子,特別是β-羥丁酸(β-HBA)的物質可謂大腦的超級燃料,而且也是腸道有益菌群的一部分。
2 / 3 第一點:選擇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自製酸奶、康普茶、泡菜、豆豉等。第二點:低碳水化合物和優質脂肪,每天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和85-110克的蛋白質。第三點:享受紅酒、茶葉、美式咖啡和黑巧。多酚的飲食能顯著降低氧化應激標志物,從而降低神經性疾病的風險,而且多酚類食物能積極影響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能力。第四點:選擇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如洋姜、大蒜、洋蔥、韭菜、豆薯等。第五點:飲用好水。無論選擇哪種凈水機,都要定期對其進行維護,隨著污染物的積累,過濾器會變得不那麼有效。第六點:每季禁食。人體能將脂肪分解成一種叫做酮類的分子,特別是β-羥丁酸(β-HBA)的物質可謂大腦的超級燃料,而且也是腸道有益菌群的一部分。
3 / 3 第一點:選擇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自製酸奶、康普茶、泡菜、豆豉等。第二點:低碳水化合物和優質脂肪,每天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和85-110克的蛋白質。第三點:享受紅酒、茶葉、美式咖啡和黑巧。多酚的飲食能顯著降低氧化應激標志物,從而降低神經性疾病的風險,而且多酚類食物能積極影響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能力。第四點:選擇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如洋姜、大蒜、洋蔥、韭菜、豆薯等。第五點:飲用好水。無論選擇哪種凈水機,都要定期對其進行維護,隨著污染物的積累,過濾器會變得不那麼有效。第六點:每季禁食。人體能將脂肪分解成一種叫做酮類的分子,特別是β-羥丁酸(β-HBA)的物質可謂大腦的超級燃料,而且也是腸道有益菌群的一部分。
5. 如何進行微生物的培養
微生物培養法是在人為條件下繁殖微生物的方法。根據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對養料、溫度、氧氣、水分、酸鹼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並聯系生產和實驗上的具體要求,可有不同的培養方法。可分好氣培養法和厭氣培養法兩類。中海生物技術的培養基一是好氣微生物培養法,常用:
①搖床培養法,即將微生物接種於盛有液體培養基的三角瓶後,放在恆溫培養室中的搖床上作有節奏的振盪,使空氣不斷進入培養液中,促其良好生長;
②淺盤培養法,又稱表面培養法,在盤內放一淺層培養基,使微生物能夠充分接觸空氣,而有利於生長繁殖,但此法所需空間大,並且容易污染雜菌;
③深層培養法,適用於好氣微生物的大規模發酵培養,在大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通入無菌空氣,並不斷攪拌,可使微生物充分接觸空氣,迅速繁殖並積累代謝產物。二是厭氣微生物培養法,實驗室常用化學還原劑或抽氣機吸除培養基中的分子氧,也有用靜止狀態的深層培養法。在生產中常用密封式發酵罐或不通風的固體發酵法。
6. 土壤微生物的檢測怎麼做,哪裡可以做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嚴格意義上應包括細菌、古菌、真菌、病毒、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其個體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來計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幾億到幾百億個,其種類和數量隨成土環境及其土層深度的不同而變化。它們在土壤中進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過程,促進土壤有機物的分解和養分的轉化;那土壤內的微生物如何測定呢,下面喆圖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一、培養方法
(1)稀釋平板塗抹法
具體操作如下:
①准確稱取 10g(精確到 0.001)採集的鮮土,倒入裝有 90 ml 無菌水的 500 ml 的三角瓶中,置於往返震盪機上(120r/min,常溫),震盪 20 min,使土壤充分分散成為土壤懸液。
②將上面的土壤懸液用無菌移液管吸取 5 ml 到 45 ml 稀釋液中,即為 10-2稀釋度,依次按 10倍法稀釋,製成 10-1~-~10-6稀釋度。注意:每次吸取懸液時,在稀釋液中反復吸入和吹出 3-~5 次,減少因管壁吸附而造成的誤差,並使懸液進一步分散,每個稀釋度需要更換無菌吸管吸取懸液。)
③根據各類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數量多少選擇適當稀釋度的懸液接種。本實驗選擇細菌的稀釋度為 10-~10-5,放線菌為 10~-10-4,真菌為 10-1~-10-3。 -3-2
④土壤懸液的接種方法:在無菌培養皿中倒入 15~20 ml 選擇性培養基,待凝固後,用 0.2 ml無菌移液槍吸取0.2 ml各稀釋度的土壤懸液,然後立即用塗抹棒將懸液均勻的塗抹於培養基表面。用同一支吸管接種時,從高稀釋度開始,依次接種到低稀釋度。
⑤接種了土壤懸液的培養皿,平放在超凈工作台 20~30 min,使得菌液滲透入培養基內,然後倒置於 28~-30°C 生化培養箱中培養一定時間:細菌 1~-3 天,放線菌 10-~14 天,真菌 3~-7 天。
⑥培養結束後,取出培養皿計數。
(2)稀釋培養法
一系列稀釋度的製作與稀釋平板法相同。根據各類微生物在土壤中數量的多少選擇適當的稀釋度,分別接種 1 ml 稀釋液與製作好的液體培養基中,根據需要做 3~4 次重復,適溫培養。2 三大類土壤微生物培養基的分離三大類土壤微生物的分離採用稀釋平板塗抹法,每個菌種要求做 3 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做3-4次重復,選取細菌和放線菌的菌落在20~-200之間的培養皿、真菌的菌落在 10-~100 的培養皿計數,並計算三次重復的平均值。每克干土中微生物數量計算式:
每克干土中菌落數=(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100%)/(濕土質量×干土)
1, 細菌: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牛肉膏 3g、蛋白腖 5g、瓊脂 18g、蒸餾水 1000 ml、pH 值 7.0-~7.2 。
2, 放線菌:改良高氏 1 號培養基:KNO3 1g,FeSO4·7H2O 0.01g,K2HPO4 0.5g,澱粉 20g,MgSO4·7H2O 0.5g、NaCl 0.5g、瓊脂 18g、3%重鉻酸鉀溶液 3.3ml、蒸餾水 1000ml、pH 值 7.2~-7.4
3,真菌:馬丁氏培養基(虎紅瓊脂):蛋白腖 5g、KH2PO4 1g、MgSO4 0.5g、葡萄糖 10g、瓊脂 18.5g、孟加拉紅 0.033g、氯黴素 0.1g、蒸餾水 1000ml。
所有培養基需在濕熱滅菌鍋中121°C滅菌 20-~30min
以上土壤微生物測定方案僅供參考,可以查詢專業公司進行檢測。
7. 微生物怎麼做
採用濾膜法進行微生物檢測是一種國際公認的微生物標准檢驗方法,其得到AOAC、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的葯典、FDA和EPA等組織的承認,廣泛應用於環境監測、食品及飲料工業、化妝品、制葯工業品質控制和電子工業等領域。賽多利斯公司的濾膜法微生物檢測產品成功地應用於濾膜法已有20多年的歷史,實用而且方便實用,它簡化了微生物檢測程序。
濾膜法微生物檢測:
將適當孔徑的濾膜放入濾器,過濾樣品,由於濾膜的作用而將微生物保留在膜的表面上。樣品中微生物生長抑制劑可在過濾後用無菌水沖洗濾器而除去。然後,將濾膜放在培養基上培養,營養物和代謝物通過濾膜的微孔進行交換,在濾膜表面上培養出的菌落可以計數,並和樣品量相關。
濾膜法的優點:
- 與直接法比較,可以檢測大量的樣品
- 濃縮效應使微生物檢測的准確度提高
- 帶有菌落的濾膜,可作為檢測的永久記錄存檔
- 可見的菌落和樣品量直接對應,得出定量結果
操作具體一點就是:薄膜過濾法檢測,一個樣過濾一份,就是200ml的純化水通過濾膜,將該濾膜浸泡在滅菌好的l生理鹽水中,再接種到平皿中,製成10級、100級、1000級稀釋倍數的細菌、黴菌和酵母菌稀釋培養皿,即可
8. 怎樣做好微生物檢驗的工作
怎樣做好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
微生物學檢驗室內質量控制包括:①對細菌檢驗人員的要求;②操作手冊;③儀器設備的功能監測;④培養基的質量控制;⑤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量控制;⑥標本檢驗的質量控制;⑦標准菌株的來源和保存及室內質量的全面控制七個方面。
質量控制:滿足質量要求的操作技術和活動。
質量保證:為了滿足實驗室質量要求
,制定相應的計劃,實施證明(記錄)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系統活動。
外部質量控制:通過互相校準和/或檢驗對實驗室的操作和結果所進行的控制。
內部質量控制:實驗室內部採取的以對比分析、跟蹤以及相關方法,對實驗室工作的連續性控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