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或線粒體的一類單細胞生物。既不同於一般細菌,也不同於真核生物。
特點
①核質與細胞質之間無核膜因而無成形的細胞核(擬核或類核)
②遺傳物質是一條不與組蛋白結合的環狀雙螺旋脫氧核糖核酸(DNA)絲,不構成染色體
❷ 什麼是真核細胞什麼是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圍的核)的細胞。其染色體數在一個以上,能進行有絲分裂。還能進行原生質流動和變形運動。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則分別由葉綠體和線粒體進行。
原核細胞(prokaryotic cell)是組成原核生物的細胞。這類細胞主要特徵是沒有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 也沒有核仁, 只有擬核。進化地位較低。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細胞較小,沒有成型的細胞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
(2)生物原核是什麼擴展閱讀: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別:
1、大小不同
1)原核大多數很小(1-10μm)。
2)真核大多數較大(10-100μm)。
2、細胞核不同
1)原核無膜包圍。
2)真核有雙層膜包圍。
3、內膜系統不同
1)原核無獨立內膜系統,無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內質網、溶酶體等細胞器。
2)真核有獨立內膜系統,並且分化成細胞器,具有各種膜包被的細胞器。
4、細胞質不同
1)原核無細胞骨架、無中心粒、有核糖體。
2)真核有細胞骨架,低等植物與動物有中心粒,有核糖體。
5、細胞膜不同
1)原核鞭毛由鞭毛蛋白組成,電子傳遞鏈、氧化磷酸化位於質膜上。
2)真核主要由微管組成,電子傳遞鏈、氧化磷酸化位於線粒體內膜上。
6、細胞壁不同
1)原核為肽聚糖和壁酸組成。
2)真核為纖維素和果膠。
7、性系統不同
1)原核基因只能由供體至受體單向傳遞。
2)真核減數分裂形成含等位基因的配子核融合。
❸ 原核生物是指什麼
細胞核與細胞質沒有明顯界限
❹ 什麼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謝了.
細胞生物,根據生物體是由原核細胞構成,就成為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就稱為真核生物
生物分為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也就是病毒)
細胞生物,依據構成其生物體的細胞是原核細胞還是真核細胞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的基本結構,比如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或擬核,這也是細胞結構統一性的表現。但也有差異性,最根本的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另外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細胞器僅有核糖體一種
❺ 什麼叫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或線粒體的一類單細胞。包括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等。
❻ 什麼是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指具有細胞結構,但沒有成形細胞核的一類微生物。包括:細菌、放線菌、藍藻、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古細菌等。
❼ 原核生物是什麼
原核生物是指一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有被稱作核區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它包括細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支原體、藍細菌和古細菌等。它們都是單細胞原核生物,結構簡單,沒有明顯的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等細胞器,個體微小,一般為1~10 µm,僅為真核細胞的十分之一到萬分之一。
原核生物一般都以二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我們可以認為原核生物就是廣義的細菌,包括真細菌和古生菌兩大類群,但由於古生菌又具有許多真核生物的特徵,明顯區別於細菌,因此不將古生菌列入細菌一類,而將其拿出來單獨描述。
❽ 什麼是原核生物舉例一下,謝謝
原核生物
根據1969年,科學家依生物的細胞構造及其獲得營養的方式所提出了五界系統—原核生物界(細菌與藍綠藻),原生生物界(草履蟲),菌物界(黴菌與蕈類),植物界(黑板樹)和動物界(哺乳類動物).
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最原始的生物,距今約35億至41憶年前就已存在.原核生物和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們的細胞除了細胞膜外,沒有其他膜圍住的構造,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沒有核膜包圍,所以他們的遺傳物質是散布在細胞質中.這一類的生物,包括細菌和藍綠菌
原核生物的特徵
原核生物界沒有真正的細胞核,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DNA在原核細胞內以游離狀態存在,沒有額外的膜將它包圍,所以我們說原核細胞具有一個類核區,而不是說具有細胞核.但其DNA分子和真核細胞一樣,也叫做染色體;其他四界皆具有真核細胞,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均有核膜包圍,亦即含有真正的細胞核.平均而言,原核生物的DNA含量約為真核生物的千分之一左右.原核生物除了遺傳物質沒有核膜,細胞質中也缺乏一些膜狀胞器,如高基氏體,粒線體,液胞,內質網,葉綠體,但仍具有核糖體.藍綠菌雖然不具有葉綠體,但其葉綠素分散在細胞質中以行光合作用.
原核生物的大小
原核生物到底有多小呢 大部份的原核細胞直徑大小約為0.2-5微米之間(例如,細菌大小約為2微米),而真核細胞則稍大,介於10-50微米范圍〔例如,紅血球約為7.5微米,上皮細胞約為30微米〕.
所以說原核生物平均細胞直徑約為3微米,而一支百樂0.3mm原子筆鋼珠的直徑是0.3毫米也就是300微米,所以說在這顆鋼珠上,平均可排上100個原核細胞喔!!
當我們把鋼珠直徑放大成跟國欽同學一樣高時(170公分),原核細胞的直徑長度約等於小拇指指甲的長度喔!
1公尺(m)=100公分(cm),1公分=10毫米(mm)=10000微米(μm)
原核生物的分布
原核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所以在高溫,低溫,高鹽,高酸,高鹼,高壓等環境中,都有它們的蹤跡.例如:有人在鄰近加州油田的太平洋底,發現在一股噴射出攝氏250度高溫的湧泉中,生活著一種以前無人知曉的細菌,那裡的壓力高達265個大氣壓.此外,人們還在南北極,冰川,鹽湖,鹼湖,酸礦水,酸性熱泉等地發現了原核生物.在某些特殊的環境如油田,沙漠的乾旱地帶也有原核生物生長著.所以說原核生物世界應該是地球帶上分布最廣的「超級大國」了.
原核生物也會經常飄游四方.它們借著塵埃或液體飛沫,在風力的幫助下,可以漫遊3000公里之遠,飛達兩萬公尺的高空.因此,空氣中也存在著許多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在空氣中的活動有一定的規律,在塵埃越多的地方,微生物就越多.低空比高空多;晴天比雨後多;夏季比冬季多.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前世今生
真核生物是含有細胞核核膜的生物,包含了動物,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是從原核生物演化而來的.關於真核生物的起源,眾說紛紜,某些科學家提出"內共生假說":
真核細胞的直接祖先很可能是一種巨大的具有吞噬能力的原核生物,它們靠吞噬醣類並將其分解來獲得其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當時的生態系統中存在著另一種需氧的細菌,它們能夠更好地利用醣類,將其分解得更加徹底以產生更多的能量.
在生命演化過程中,這種原核生物將這種細菌作為食物吞噬進體內,但是卻沒有將其消化分解掉,而是與之建立起了一種互惠的共生關系:此原核細胞為細胞內的細菌提供保護和較好的生存環境,並供給細菌未完全分解的醣類,而細菌由於可以輕易地得到這些營養物質,從而產生更多的能量,並可以供給宿主利用;因此,這種細胞內共生關系對雙方都有益處,因此雙方在進化中就建立起了一種逐步固定的關系.
在原核細胞內共生的細菌由於所處的環境與其獨立生存時不同,因此很多原來的結構和功能變得不再必要而逐漸退化消失殆盡;結果,細胞內共生的細菌越來越特化,最終演化為原核細胞內專門進行能量代謝的細胞器官——粒線體.同時,一方面原來的原核細胞的能量代謝越來越依賴於內共生的細菌的存在,另一方面為了避免自身的一些細胞內結構,尤其是遺傳物質被侵入的細菌"吃掉",它們也產生了一系列因應變化.首先是細胞膜大量內陷形成了原始的內質網膜系統,限制了線粒體前身-"細菌"的活動;而後,原始的內質網膜系統中的一部分進一步轉化,將細胞的遺傳物質包在一起形成了細胞核,這一部分內質網就轉化成了核膜.從此,一種更加進步的生命型式誕生了,這就是真核細胞,也就是最初的真核原生生物.
就在原始的真核細胞透過線粒體內共生的方式從原核生物中起源的同時,一部分這樣的原核生物在吞噬粒線體前身-"細菌"的同時,還吞噬了某種原始的藍綠菌.這些藍綠菌也透過類似的內共生過程成為這些原核生物細胞內的一種細胞器,行使光合作用.這樣,吞噬了原始藍細菌的原核生物最終進化成最初的真核原生植物,而內共生的藍綠菌則演變成葉綠體.
❾ 什麼是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一些由無細胞核的細胞組成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的低等生物。主要包括細菌、支原體和植物中的藍藻門。一般沒有細胞內膜,沒有染色體和細胞核膜。
一般以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原核生物,和現存的古細菌相似。原核生物化石已經在很老的岩石里發現了。也曾有人說在一個火星來的隕石里也發現了原核生物的化石,但是不很可信。
原核細胞基本上沒有膜包細胞器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細胞壁
1.細菌細胞的質膜外有細胞壁,重量約占細胞乾重的10%~20%。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此外,有的細菌的細胞壁還有胞壁酸和特殊的脂類化合物。
細菌的細胞壁有以下功能:
(1)保護細胞,能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如革蘭氏陽性菌,可承受2 kPa的壓力。還能使細菌細胞不會由於細胞質濃度較高而破裂。
(2)保持細胞的固有形態。
(3)有過濾作用,如相對分子質量大於10 000的物質就不能通過。
(4)可為某些細菌的鞭毛運動提供可靠的支點。
2.藍藻的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肽聚糖等,此外還含有氨基酸和胞壁肽氨基酸。
3.真核生物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是具有一定硬度和彈性的固體結構。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在初生壁上還有半纖維素和果膠質),它形成了細胞壁的網狀框架。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這種框架是由微纖絲系統組成。在完整的壁上,在微纖絲之間的空間,可以由其他物質所填充。
纖維素分子是由8 000~15 000個葡萄糖基(C6H10O5)通過糖苷鍵相互連接而成的多聚鏈,鏈間葡萄糖的羥基之間極易形成氫鍵。纖維素分子束聚集成為較大的單位——微纖絲,進而再聚集成較粗的纖絲——大纖絲。使得完整的纖維具有高度不溶於水的性質。使細胞壁牢固並具有一定形狀。
在細胞的生長分化過程中,細胞壁不僅可以擴展和加厚,並且可以由原生質(對植物細胞來說稱原生質體)合成一些物質滲入到纖維素的細胞壁框架內,因而改變細胞壁的性質,使細胞壁完成一定的功能。例如,纖維素細胞壁的框架中添加了木質素而木質化,就增加細胞壁的硬度,增強細胞的支持力量。又如,在表面細胞壁中添加了角質(脂類化合物),使角質化的細胞壁透水性降低,增強了細胞壁防止水分損失的作用。栓質化(栓質為脂類物質)的細胞壁,增強了不透水、不透氣的性能,增強了保護作用。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的莖、葉表皮細胞發生硅質化(滲入了二氧化硅),使細胞壁硬度增加,加強了作物莖桿的支持作用,等等。細胞壁上有胞間連絲,這些胞間連絲較多地出現在細胞壁沒有加厚的位置上,這有利於細胞間的物質交換。
❿ 原核生物是什麼
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綠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