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處理工藝的生物法具體是怎麼樣的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起源於歐洲,其在中國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是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中使用較廣泛的一種;而曝氣生物濾池是近年來研究開發的污水處理工藝,具有有機負荷高、佔用土地少、節約投資等優點,在新建污水處理設施中被廣泛採用。筆者選擇生物膜作為主要處理工藝,對比研究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和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在中試規模上處理實際污水的效果,從2種工藝進、出水水質和污泥質量濃度、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密度的角度比較2種工藝的運行效果,進一步認識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的規律。
在小規模分散型污水處理中大量使用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比使用活性污泥工藝更有優勢,具體體現在:①微生物相方面,各種生物膜工藝中參與凈化反應的微生物多樣化,微生物的食物鏈較長,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易於存活,在分段運行中每段都能夠形成優勢菌種;② 在處理工藝上,各種生物膜工藝對水質水量變化均有較強的適應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易於固液分離,能夠處理低濃度的污水,易於維護、節能。
生化處理技術中,較為典型和成功的是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和氧化溝。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是將初沉池、反應池和二沉池各工序放在同一反應器(SBR反應器)中進行,處理過程分為進水、反應、沉降、出水、閑置五個階段。廢水在SBR反應器的曝氣過程中與污泥完全混合。完成降解反應後,停止曝氣,活性污泥顆粒在靜置中沉降,上層的清水自反應器中排出。SBR法的特點是簡化了工藝結構,提高了反應器的混合傳質效率,投資少,反應易於操作控制。氧化溝亦稱氧化渠或循環曝氣池,其特點是採用橫軸轉刷或豎軸表面葉輪曝氣來推動水流。該工藝能耗低,具有推流式和混合式兩者的特徵。(2)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在處理污水的反應器中添加介質(填料)作為微生物附著的載體。在分解有機污染物的過程中,微生物在介質表面生長繁殖,逐步形成粘液狀的膜,然後利用固著在介質表面的這種微生物膜來凈化污水。在分解有機污染物的過程中,膜逐步增厚,形成表層好氧、內層兼氧和厭氧的微生態環境,因此生物膜法具有一定的厭氧降解功能。生物膜法具有無需污泥迴流、膜的生物活性高、反應穩定等優點。生物膜法通常分為潤壁型生物膜法(如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浸沒型生物膜法(如接觸氧化法)和流動床型生物膜法(如生物移動床和生物流化床)。不同類型的生物流化床在結構、充氧方式、填料性質與形狀方面有一定的差異,但共同點是:床內載體在充氧過程中始終懸浮於液體中做快速運動,具有類似於液體的自由。
❷ 生物膜法作用機理是什麼
生物膜(Biofilm)是通過附著而固定於特定載體上的結構復雜的微生物共生體。相對於活性污泥來說,在單位體積生物膜中所含的微生物數量更高、比表面積更大。生物膜比活性污泥具有更強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可以吸附和降解污水中的各種污染物,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點。在使用生物膜法處理污水時,要求在處理系統的構築物中裝填一定數量的填料,這些填料一方面可以擴大處理系統的比表面積,另一方面為微生物提供附著固定的載體。生物膜處理系統的性能、效率取決於其中微生物活性的高低和所裝填料的多少及其比表面積。一般來說,生物膜法較多應用於特殊行業的廢水處理中,如印染廢水等。
根據生物膜法處理系統中所用的填料的不同,生物膜法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滴濾系統(Trickling filter system)
該系統是一種簡單且相對便宜的膜式好氧處理裝置。在該處理系統中,通過轉動的柵欄噴淋裝置將污水均勻分布於多孔處理床(例如由石子等鋪成)上。在多孔處理床上可生長多種微生物群落和原生動物。當污水緩慢地流過處理床時,微生物就吸收並降解了其中的有機成分,使得污水得到處理。在這樣的處理系統中,天然形成了食物鏈,微生物利用有機物生長繁殖,原生動物等以微生物為食,從而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中。如果污水中的營養(BOD)過高,就會導致微生物的過量生長繁殖從而引起多孔處理床的堵塞,這樣便會降低處理效果。
旋轉生物接觸氧化系統(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RBC)或生物轉盤
在這樣的處理系統中,一系列圓盤結構裝置部分浸沒於污水中,部分在空氣中並不斷地旋轉,這樣便保持了良好的通氣效果及與污水的接觸,從而在圓盤上形成了「生物膜」。這樣的「生物膜」是由各種微生物、原生動物等構成的微生物群落。在掃描電鏡下,典型的生物轉盤的「生物膜」有兩層結構,外層主要由絲狀菌等好氧微生物組成,內層由包括脫硫弧菌在內的厭氧微生物構成。因此這樣的「生物膜」具有去除BOD及無機物(主要是硫酸鹽)的功能。生物轉盤處理系統與滴濾系統相比,具有佔地少、效率高、運行穩定等優點,但其前期投資較大。這種系統已經成功地用於處理城市污水和各種工業廢水。
流化床反應器(Fluidized Bed Reactor,FBR)
由於污水的泵入或曝氣(空氣或氧氣)作用,流化床反應器中的載體物質(浮石、砂子、塑料等)會在反應器中不斷流動,因而得名。在這種系統中,由下向上進入的廢水的流速或曝氣的程度被控制在足以使載體流動不互相接觸,但又不能破壞「生物膜」結構的程度。該系統的最大優點是載體的比表面積被充分利用,但能耗較高,運行成本也相對較高。該系統可用於BOD的去除,也可以用於廢水中硝酸鹽的處理。
❸ 生物膜法的主要形式
按生物膜與廢水的接觸方式分為:
填充式和浸漬式兩種
填充式包括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
浸漬式包括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
❹ 生物膜法的分類有哪些
是與活性污泥法並列的一類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凈過程的人工化和強化;
●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
●主要類別: 生物濾池¾¾普通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等; 生物轉盤;
生物接觸氧化法;
好氧生物流化床等
❺ 什麼是生物膜法,有哪幾種類型
生物膜法是通過生長在填料(或濾料)表面的生物膜 來處理廢水。生物膜就是填料表層長滿各種微生物的黏 膜,依靠黏膜上大量微生物攝取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 營養,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在生物膜外附著一層薄薄的水層,稱附著水層。附著 水流動很慢,其中有機物大多已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攝 取,其濃度要比流動水層中的有機物濃度低得多。因此, 廢水在濾料表面流動時,有機物就會從流動水層中轉移到 附著水層中,進一步被生物膜所攝取。與此同時空氣中的 氧氣也將通過水層而進入生物膜。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在 有充足氧的條件下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將其轉為無機鹽和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沿著相反方向從生物膜經過水層排到 空氣中。從開始進水到生物膜成熟要經歷潛伏期和生長 期兩個階段。
生物膜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生物濾池
生物濾池就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或濾料),經充氧曝氣 後的廢水以一定流速不斷地通過填料,使填料上長滿生物 膜,以降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生物濾池的濾料早先與 物理過濾的濾料相同,但一旦生物膜老化脫落後,其濾縫 很容易堵塞,給沖洗帶來困難。故目前生物濾池實際上大 多均用填料代替。常用的填料有粒徑3 ~5厘米的煤渣和 石礫(以多微孔的煤渣最佳,其表面積大,掛膜能力強)。 近年來塑料工業發達後,已大量使用聚乙烯、聚醯胺材料 製造的波形板式、蜂窩式、生物球式的填料。其特點是質 輕、強度高、耐腐蝕,大小一致,其表面積達100~ 200平方 米/立方米。
生物濾池法有以下優缺點:優點:①水流較通 暢,過濾前後水頭差小,水中溶氧供應充足,適於好氧性微 生物的生長和繁殖。②填料上布滿微生物,其生物量大。 據測定,1立方米的填料表面的活性生物量達0. 125千克, 因此其降解有機物的能力強。BOD5負荷為0. 1 ~ 0. 3千 克/(立方米.天),高的可達0.5 ~1.5千克/(立方米. 天)。③脫氮、除磷效果明顯。④沉澱污泥少,易於管理, 不散發臭氣。缺點:①佔地面積較大。②為防止老化的生 物膜脫落後堵塞濾縫,污染環境,填料在運轉過程中需經 常反沖、及時排污。
2.生物轉盤
生物轉盤由塑料碟片或小格組成圓形滾筒,代替固定 的濾料或填料。盤格上掛有生物膜。其微生物的生長及 降解有機物的機制同生物濾池。轉盤一半浸入廢物水中, 一半露在空氣中。當轉動時,盤面依次通過廢水並使空氣 中的氧氣溶人水中,使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和降解水中 的有機物。
生物轉盤有以下優點:①轉盤本身可向水中增 氧(近年來,轉盤內增添了曝氣管,增氧效果更佳),故水中 溶氧充足。生物膜絕大部分為好氧性微生物,很少形成厭 氧層。②有機物的負荷高,通常碟片上BOD5負荷高達10 ~20克/平方米。③佔地面積小。
生物轉盤的缺點是: ①造價較高。②技術要求較高,如不符合要求,則處理效 果差。③需要另加動力以驅動轉盤,其運轉成本較高。
❻ 污水處理膜有幾種
生物濾池法
生物濾池法的基本流程是由初沉池、生物濾池和二沉池三部分組成的。主要成分包括:
1、塔式生物濾池。比傳統的生物濾池的負荷更高,層次更分明、堵塞可能性更小,佔地面積面積小等優點。
2、有高負荷生物濾池。處理效果更好好,去除率可達90%以上,其出水可降到25mg/L以下,且出水水質非常穩定。其缺點是佔地面積過大,容易堵塞,影響環境衛生。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是一種新的生物膜污水處理技術,它介於生物接觸氧化法與生物流化床法之間。能夠解決生物接觸氧化法中濾料堵塞的問題。此方法的特點:微生物濃度高、食物鏈長,對進水的流量和濃度變化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移動床生物膜的結構緊密,因此具有佔地面積小,能源消耗低的特點,很明顯的降低了投資運行維護費用,由於這些優點該技術被廣泛的應用。
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技術是利用氣體或液體,使附著微生物的固體顆粒狀濾料呈流態化,對污水進行凈化的技術。生物流化床法充分利用了微生物不同生命活動階段的特徵,根據微生物的生長特點將處理階段劃分為固定床階段、流化床階段、液體輸送階段三個階段。
生物流化床的主要優點:
1、容積負荷高,抗沖擊能力強。由於生物流化床的載體是採用小粒徑固體顆粒,且載體成流態化,所以生物流化床的單位體積表面積要比其他生物膜法的大很多且抗擊能力要較其他生物處理法高。
2、凈化效果好。由於載體顆粒一直處於劇烈的運動狀態,從而導致界面的不斷更新,這樣不僅有利於微生物對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更能加快生化反應速率,進而使凈化效果得到提高。
3、微生物的活性較強。由於生物顆粒不斷地相互碰撞與摩擦,使生物膜的厚度較薄且均勻。對於同類污水而言,在同等的處理條件下,生物膜不僅反應速率快且呼吸率也非常快,所以微生物的活性較強。
生物膜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優勢
1、對進出水的水質和水量的適應性極強。
2、生物膜法管理便捷、運費低廉。
3、生物法對環境的溫度的要求很高,如果氣溫過高或過低會影響膜運行的活力,導致膜的損壞。
4、此載體的比表面積對生物膜處理的效果影響很大。
5、能夠克服活性污泥法中污泥絲狀膨脹的缺點,使剩餘污泥量明顯的減少。
6、生物膜法屬於消耗品,膜需要定期的更新,避免引起濾料的破損和堵塞,降低出水水質。
EPP
EPP聚丙烯發泡粒子作為新型的污水生物處理填料,相對於國內的傳統填料,有著更卓越的處理性能,僅在日本、韓國的生活污水處理中有應用事例。
在日本、韓國除了已在使用的聚丙烯發泡粒子,還在開發其他的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材料的具有優異性能的填料。
EPP的顯著性能:
1) 吸附能力含有活性炭,對污水中的有機物具有較強吸附能力,以及具有多孔性,使濾料具有增大的表面積等技術效果。
2) 耐油性,耐葯性材質穩定,耐酸、耐鹼、耐老化,使用壽命達15年,長期不需更換,產品耐生物降解。
3) 輕質,浮性
極其輕質,比重為水的1/33(30kg/?),具有耐沖擊,高韌性以及漂浮的性質
4) 環保性
生產中不使用氟利昂作為發泡劑,燃燒時也不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是一種環境友好材料。
5) 壽命長
可以循環使用15年以上不需更換填料,大大節約了凈水設備的運營成本。多孔質EPP填料,這種填料的每一粒泡沫念珠都帶有孔,而且在發泡過程當中添加了一定比例的活性炭,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填料與污水的接觸面積,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對污濁物的吸附能力。
❼ 生物膜反應器的定義
膜生物反應器(MBR)與生物膜(biofilm)反應器是兩種不同的反應器。膜生物反應器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而生物膜反應器是在反應器中添加各種填料以便微生物附著生長使在填料上形成了一層生物構成的類似於膜的結構,這樣的反應器才被稱為生物膜反應器。
生物膜法是污水生物處理主要技術之一,它與活性污泥法並列,既是古老的、又是發展中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膜法是根據土壤自凈的原理發展起來的。
1893年,作為生物膜法的生物濾池在英國問世,並從此開始用於污水處理的實踐。 20世紀30年代,開始建造了許多生物膜法反應器,主要形式是生物濾池。與活性污泥法相比,雖然生物濾池生物量高、運行費用低,但其負荷較低,衛生條件差,處理構築物易堵塞。在40~50年代生物濾池有逐漸被活性污泥法取代的趨勢。
60年代,新型有機合成材料大量問世,生物濾池的填料由碎石、爐渣逐步改進為聚乙烯、聚苯乙烯製成的波紋板、蜂窩狀等有機人工合成填料,使其比表面積和孔隙率大大增加,生物膜法得到了新的發展。到了70年代,除了普通生物濾池外,生物轉盤、淹沒式生物濾池和生物流化床技術得到了更多的研究與應用。近年來,又涌現出大量新型的單一或復合式生物膜反應器,如微孔膜生物反應器、氣提式生物膜反應器、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以及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生物濾池等。
——胡亨魁編著. 水污染治理技術. 武漢市: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9.09.
生物膜反應器詳見網路:生物膜法
下面是膜生物反應器(MBR)
膜生物反應器(MBR)是通過膜強化生化反應的污水處理新技術。 CAS是一種應用最廣的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其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是由曝氣池、二次沉澱池、曝氣系統(含空氣或氧氣的加壓設備、管道系統和空氣擴散裝置)以及污泥迴流系統等組成。
曝氣池與二次沉澱池是活性污泥系統的基本處理構築物。由初次沉澱池流出的廢水與從二次沉澱池底部迴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其混合體稱為混合液。在曝氣的作用下,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溶解氧並使活性污泥和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為活性污泥所吸附並為存活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凈化。在二次沉澱池內,活性污泥與已被凈化的廢水(稱為處理水)分離,處理水排放,活性污泥在污泥區內進行濃縮,並以較高的濃度迴流曝氣池。由於活性污泥不斷地增長,部分污泥作為剩餘污泥從系統中排出,也可以送往初次沉澱池。
圖1 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
3 MBR法 1 MBR及其分類 MBR是指將超、微濾膜分離技術與污水處理中的生物反應器相結合而成的一種新的污水處理裝置。這種反應器綜合了膜處理技術和生物處理技術帶來的優點。超、微濾膜組件作為泥水分離單元,可以完全取代二次沉澱池。超、微濾膜截留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微生物絮體和較大分子有機物,使之停留在反應器內,使反應器內獲得高生物濃度,並延長有機固體停留時間,極大地提高了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率。同時,經超、微濾膜處理後,出水質量高,可以直接用於非飲用水回用。系統幾乎不排剩餘污泥,且具有較高的抗沖擊能力。特別是1989年Yamamoto將中空纖維膜應用於活性污泥處理中,使工藝運行成本大大降低,實際應用前景廣闊。因此,MBR是當今倍受國內外專家學者重視的一項高新水處理技術。 出水水質好 由於採用膜分離技術,不必設立、過濾等其它固液分離設備。高效的固液分離將廢水中有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生物單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開,不需經三級處理即直接可回用,具有較高的水質安全性。 佔地面積小 膜生物反應器生物處理單元內微生物維持高濃度,使容積負荷大大提高,膜分離的高效性使處理單元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縮短,佔地面積減少。同時膜生物反應器由於採用了膜組件,不需要沉澱池和專門的過濾車間,系統佔地僅為傳統方法的60% 節省運行成本 由於MBR高效的氧利用效率,和獨特的間歇性運行方式,大大減少了曝氣設備的運行時間和用電量,節省電耗。同時由於膜可濾除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可顯著節省加葯消毒所帶來的長期運行費用,膜生物反應器工藝不需加入絮凝劑,減少運行成本。
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是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廢水處理技術。它利用膜分離設備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質截留住,省掉二沉池。活性污泥濃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停留時間(SRT)可以分別控制,而難降解的物質在反應器中不斷反應、降解。因此,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通過膜分離技術大大強化了生物反應器的功能。與傳統的生物處理方法相比,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廢水處理新技術之一。
從整體構造上來看,MBR是由膜組件和生物反應器兩部分組成。根據這兩部分操作單元自身的多樣性,膜生物反應器也必然有多種類型。
分置式MBR是指膜組件與生物反應器分開設置,浸沒式MBR是指膜組件安置在生物反應器內部。2種反應器的流程如圖2所示。
2 MBR所用濾膜及膜組件 在MBR工藝中,超、微濾膜分離的對象是活性污泥混合液。活性污泥混合液主要包括活性污泥和被處理的污水,而活性污泥是由各種膠體、絮狀物和微生物(絕大部分是各種細菌)組成。膜組件長期過濾活性污泥混合液時,污染物不斷地在膜表面沉積,細菌不斷地向膜內部繁殖,使其生成的代謝產物在膜孔中沉澱,進而引起膜孔堵塞,使膜的通量下降,膜壽命縮短,工藝運行費用增加。
一般而言,決定膜過濾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膜的孔徑及孔隙率,而選擇什麼樣的膜材料並不是關鍵。但是在MBR工藝中膜材料種類卻強烈地影響其耐污染性,所要解決膜污染問題的最主要的途徑是找到耐污染的膜材料或者是對膜進行改性。
從近期國內外MBR研究情況來看(文獻的抽取有隨機性),濾膜大都為較小孔徑的微濾膜,或較大截留分子量的超濾膜,孔徑范圍為0.1~0.5μm;材質主要是疏水性的聚烯烴、聚偏氟乙烯和親水性的聚碸、纖維素等,還有一些無機膜。疏水性的聚烯烴、聚偏氟乙烯一般做成中空纖維式膜組件,而親水性的聚碸、纖維素膜一般做成平板式膜組件。研究表明,膜材料的疏水性易造成膜污染,因此在制膜過程(如PVDF)中會添加一些親水有機物,如PEG和殼聚糖等。
❽ 簡述生物轉盤構造及運行特點
生物轉盤是生物膜法污水處理技術,亦稱為浸沒式生物濾池。
構造:由水槽和部分浸沒於污水中的旋轉盤體組成的生物處理構築物,主要包括旋轉圓盤(盤體)、接觸反應槽、轉軸及驅動裝置等組成。
運行特點:生物轉盤是用轉動的碟片代替固定的濾料,工作時,轉盤浸入或部分浸入充滿污水的接觸反應槽內,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轉軸帶動轉盤一起以一定的線速度不停地轉動。轉盤交替地與污水和空氣接觸,經過一段時間的轉動後,碟片上將附著一層生物膜。在轉入污水中時,生物膜吸附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並吸收生物膜外水膜中的溶解氧,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微生物在這一過程中得以自身繁殖;轉盤轉出反應槽時,與空氣接觸,空氣不斷地溶解到水膜中去,增加其溶解氧。在這一過程中,在轉盤上附著的生物膜與污水以及空氣之間,除進行有機物與O2的傳遞外.還有其他物質,如CO2、NH3等的傳遞,形成一個連續的吸附、氧化分解、吸氧的過程,使污水不斷得到凈化。
❾ 採用生物膜處理污水,掛膜是什麼顏色,形狀的
污水經過沉澱、A/O法處理後,雖然大部分懸浮物及有機污染物已去除,但尚有部分懸浮物、溶解性有機物及其它雜質,污水還不能達到排放標准,必須進一步生化處理.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一種,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一樣,同屬於好氧生物處理方法.但活性污泥法是依靠曝氣池中懸浮流動著的活性污泥來凈化有機物的,而生物膜法是依靠固著於固體介質表面的微生物來凈化有機物的. 生物膜凈化廢水的原理:生物膜成蓬鬆的絮狀結構,微孔多表面積大,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生物膜微生物以吸附和沉積於膜上的有機物為營養料.增殖的生物膜脫落後進入廢水,在二次沉澱池中截流下來,成為污泥.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型生物膜法,實際上是生物濾池和曝氣池的結合體.生物接觸氧化法又稱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在池中裝滿各種掛膜介質,全部濾料浸沒在廢水中.在濾料下部設置曝氣管,用壓縮空氣鼓泡充氧,廢水中的有機物被吸附於濾料表面的生物膜上,被微生物分解氧化.和其他生物膜一樣,該法的生物膜也經歷掛膜、生長、增厚、脫落等更替過程.一部分生物膜脫落後變成活性污泥,在循環流動過程中,吸附和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多餘的脫落生物膜在二沉池中出去.空氣通過池底的布氣管進入廢水中. 生物接觸氧化法中濾料是掛膜介質,對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工作效能影響極大.對濾料的基本要求是:(1)單位體積濾料的表面積要大;(2)孔隙率要高;(3)水力阻力小(4)材質輕而強度高;(5)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對微生物的增殖無危害作用;(6)價廉,取材方便. 生物接觸氧化池目前常採用的填料是聚氯乙烯塑料,環氧玻璃鋼等做成的蜂窩狀和波紋板狀填料.這種填料的特點是:在局部平滑面上生物膜附著較慢,稍有沖擊即剝離,調料之間不具備通道,使水流單調.把接觸填料做成網狀塑料組件,採用正向排列,既可防止堵塞,又可提高接觸效率. 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優點是:固著於固體表面上的微生物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管理較方便;由於微生物固著於固體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息,從而構成了穩定的生物系;污泥量較少;比較容易去除難分解和分解速度慢的物質.它的缺點是:濾料件水流緩慢,接觸時間長,水力沖刷小,生物膜只能自行脫落;剩餘污泥往往惡化水質;動力費用高. 綜上所述,本設計在A/O法處理後採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它具有耐沖擊負荷強,污泥生成量少且不宜產生污泥膨脹,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且勿需污泥迴流,易於維護管理等特點. 在生化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填料,填料的好壞決定了微生物能否被附著上以及能否生長繁殖好,這對污水中的COD、BOD5去除率影響甚大.本方案在生化池中設置主體蜂窩型玻璃鋼填料,其具有使用壽命長,負荷大,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剛性的特點,能對氣泡密集性多層次的切割,因此,大大地提高了溶解氧的傳遞速率,減小風量.填料載著生物膜在整個生物池中,始終保持空間密度的均勻分布,使水、氣、生物膜三者充分接觸提高了有機物去除率.此外,該填料掛膜、脫膜容易,耐溫,耐腐蝕,不結團堵塞. 生物接觸氧化法曝氣由鼓風機提供,設計氣水比10:1. 生物接觸氧化池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❿ 生物膜法有哪幾種工藝
我贊成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法(浸沒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流化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