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種子貯藏的方法()()
種子貯藏前要晾曬,降低種子水分含量,避免種子堆發熱、發生霉變。貯藏環境要保持低溫低濕,即乾燥、低溫(0~10℃為宜)。冰箱冷藏室溫度雖低,但是無法保證乾燥,家庭貯藏種子要注意這一點。
貯藏環境(主要指溫度和濕度)對種子的壽命影響很大。根據庫內溫、濕度環境的不同,種子貯藏建築可分為5類:①超長期貯藏庫,溫度-18℃,相對濕度40%左右,貯藏期為50年。②長期貯藏庫,溫度-10℃以下,相對濕度30~40%,貯藏期為30年以上;③中期貯藏庫,溫度0~5℃,相對濕度30~40%,貯藏期為15年左右;④短期貯藏庫,溫度10~15℃,相對濕度50~60%,貯藏期為1~3年;⑤普通種子庫,採用自然或機械通風調節庫內溫度,種子貯藏期為3~6個月。超長期貯藏庫、長期貯藏庫、中期貯藏庫和短期貯藏庫都需配備製冷除濕設備。(種質資源庫)
種子儲藏櫃
1、種子倉庫應選擇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向陽背風的地方,倉庫要具備一定的防潮和隔熱性能,即能密閉保持低溫乾燥,又能通風,防溫散濕。
2、種子含水量愈低,呼吸愈弱。在種子貯存前,應充分晾曬、揚凈並嚴格檢驗,使其含水量、凈度等,達到安全貯存標准後,才能入庫貯存。如因天氣不好等原因,沒有充分晾曬,在種子入庫後,應進行強烈通風,使種子含水量下降。
3、種子後熟期間,呼吸旺盛。因此,在種子入庫貯存前,應充分晾曬,以促使其後熟作用提前完成;對後熟作用時間較長的作物種子,入庫貯存初期,應進行強烈通風,以降溫散濕。
4、種子曝曬後應充分攤晾降溫,再入庫貯存,以免造成種子溫度過高,增強呼吸,或因倉庫與種子溫差大,而出現水分再分配現象,造成種子吸濕返潮。
5、在種子貯存期間,應加強對倉庫溫濕度的檢查。如有異常現象,應選擇晴朗天氣,及時通風換氣,降溫散濕,並查明原因,及時採取措施。
6、在種子貯存期間,還應加強對種子溫度、含水量和害蟲的檢查。有異常現象,應及時採取措施。如通風換氣、深耙種子堆表面、翻倉倒囤、晾曬除雜等,以散潮降溫。採用曝曬、冷凍等方法,惡化害蟲和微生物生存條件,同時也能直接殺死害蟲和微生物。如蟲害較嚴重或不易翻倉倒囤進行晾曬,可用磷化鋁或磷化氫等葯劑防治。
實驗證實,低溫、低濕,黑暗以及降低空氣中的含氧量為理想的貯存條件。例如小麥種子在常溫條件下只能貯存2-3年,而在-1°C,相對濕度30%,種子含水量4-7%,可貯存13年,而在-10°C。相對濕度30%,種子含水量4-7%,可貯存35年。許多國家利用低溫、乾燥、空調技術貯存優良種子,使良種保存工作由種植為主轉為貯存為主,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並保證了良種質量。
所以,貯存種子要求壽命長時,需要降低種子含水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室溫。
同時也可放入專用的種子儲藏櫃(也叫種子低溫低濕儲藏櫃)保存。
⑵ 種子怎樣才能長期貯存
種子在貯藏期間,由於代謝作用和環境影響,致使倉內的溫濕度狀況發生變化,如吸濕回潮、發熱,進而蟲霉等異常情況。因此,種子在貯藏期間的管理十分重要。
(1)防止發熱。
①種子入庫前必須進行清選、乾燥和分級,達不到標准,不能入庫。②倉房必須具備通風、密閉、隔濕、防熱等條件。③應根據氣候變化規律和種子生理狀況,制訂出具體的管理措施,及時檢查,及早發現問題採取對策,如種子發熱後應攤晾、過風、翻曬降溫散濕。發過熱的種子必須經過發芽試驗,凡已經喪失生活力的種子,即應改為他用。
(2)合理通風。
通風的目的是維持種堆溫度均一,防止水分轉移;降低種子內部溫度,抑制黴菌繁殖及倉蟲的活力;促使種子堆內的氣溫對流,排除種子本身代謝作用產生的有害物質和熏蒸葯劑的有毒氣體等。通風的方法:當外界溫濕度均低於倉內時,可以通風,但也要注意寒流的侵襲,防止種子堆內溫差過大而引起表層種子結露,遇雨天、大風、濃霧等天氣,不宜通風;倉外溫度與倉內溫度相同,而倉外濕度低於倉內,或者倉內外濕度基本上相同而倉外溫度低於倉內時,可以通風;倉外溫度高於倉內而相對濕度低於倉內,或者倉外溫度低於倉內而相對濕度高於倉內時能不能通風,就要看當時的絕對濕度,如果倉外絕對濕度高於倉內,不能通風,反之可以通風。
(3)建立嚴格檢查制度。
種子在貯藏期間檢查內容主要有溫度、水分、發芽率、蟲、霉、鼠、雀為害等。
①溫度:檢查種溫可將整堆種子分成上、中、下3層,每層設5個點,共15處,也可根據種子堆的大小適當增減,對於壁、屋角、近窗處和曾漏雨部位要增設輔助點,以便全面掌握種堆狀況。②水分:檢查水分同樣採用3層5點15處方法,把每處所取的樣品混勻後,再進行測定。檢查水分周期一般每月1次,如遇特殊情況應增加檢查次數。③發芽率:種子發芽率一般每月檢查1次,但在高溫、低溫之後,以及在葯劑熏蒸前後,都應增加1次,最後1次在種子出倉前10天完成。④蟲、霉、鼠、雀為害:檢查害蟲的方法一般採用篩檢法,經過一定時間的振動篩理,把篩下來的活蟲按每千克頭數計算。在4~10月氣溫上升季節,每月篩檢2次,11月份到翌年3月,每月篩檢1次。檢查霉粒一般採用目測和鼻聞方法,檢查部位一般是種子易潮的壁角、底層和上層和沿門窗、漏雨等部位。檢查鼠、雀害要觀察倉內是否有鼠類糞便和足跡,平時應將種子堆表面整平以便發現足跡,一經發現予以捕捉消滅。要經常檢查倉庫是否滲水、漏雨及灰壁的脫落等情況,特別是遇到台風、暴雨等天氣,更應加強檢查。
⑶ 種子的保管方法是怎樣的儲存種子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當你准備播種時,可以把種子從盒子里拿出來放在冰箱里,不要去碰種子,讓種子的溫度自然降下來,不要急著播種,否則水會凝結在種子上,容易造成種子腐爛。
種子的呼吸作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良好的通風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就是消耗氧氣,氧化種子中的營養物質。產生一氧化碳、水和大量的熱能,呼吸強度大,貯藏的物質成本高,更會給種子中堆積的水和熱能帶來安全貯藏的不利因素,二是當通風不良時產生氧氣,種子轉為無氧呼吸,結果除產生二氧化碳和少量熱能外,又產生更多的乙醇(酒精);酒精的味道會使其很快失去發芽能力。因此,為了照顧好種子,有必要控制種子的呼吸作用。很多人不知道種子貯藏的方法是什麼,其實可以用干貯法和濕貯法這兩種方法來貯藏種子,干貯法又分為普通干貯法、低溫干貯法和密封干貯法。普通干貯法是最常見的種子貯藏方法,它需要保持空氣乾燥。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⑷ 怎樣儲存種子
將種子儲存在最佳環境中能夠確保它們的活性長達數年之久。如果你曾經將自己採收的種子或者從花田間購買的種子保存起來,等到第二年春天播種的時候卻發現它們的發芽率降低了,那麼,原因很可能是這些種子沒有保存在合適的環境當中。遵照以下的步驟,能夠有效地提高種子在第二年的發芽率。·從花園採收的種子(比如香草、蔬菜、花卉等)時,應該完整地採集花頭或者莢果,將它們攤開在擱物架或者紙片上面,在室內常溫下陰干一個禮拜時間,直到花頭、莢果不再潮濕。·陰干之後,搖晃花頭或莢果,讓種子掉進紙袋之中。將乾燥的種子篩選出來,放進信封或者紙質的印刷袋,在袋子上標注清楚品種名稱以及採收時間。·將一湯匙奶粉用紙巾包起來,放在干凈的玻璃罐裡面,這個奶粉包將起到乾燥劑的作用,吸收潮氣,創造一個乾燥的環境。·將裝有種子的紙袋放在玻璃罐中,將罐子密封起來。
·罐子需要放在涼爽、避光的地方,以保證種子休眠。一般來說,放在冰箱里是個不錯的主意。小貼士:·最好選擇乾燥、晴朗的下午時間採集種子,這個時候早晨的露珠已經蒸發了好幾個小時,花頭或者莢果所含的水分也蒸發了不少。·採收之後,避免將花頭或莢果放在潮濕的屋子裡陰干,比如不應該放在廚房,在做飯時,廚房的濕度會明顯增大。·如果要長時間儲存幾個月以上,記得換新鮮的奶粉乾燥劑,起碼要換一到兩次,才能確保它發揮效用。
⑸ 種子應該怎樣儲存
儲存:存放起來暫時不用。而種子儲存指種子在母株成熟開始到播種為止的全過程;在此期間,種子會經歷不可逆轉的劣變過程;通常認為,從種子生理成熟後,劣變就已開始,劣變過程中,種子內部將發生一系列生理生化變化,變化的速度取決於收獲、加工和貯藏條件。劣變的最終結果導致種子生活力下降,發芽率、幼苗生長勢以及植株生產性能的下降。 種子儲存與氣象條件的關系極為密切;在我國西北,儲存各種菜籽似乎很簡單,曬干後包起來或裝瓶就可以了,經過一年也不會變質;可是,在華南沿海儲存種子就很困難,如仍按照北方習慣操作,結果來年絕大部份種子不能發芽出苗。外表沒什麼變化,為什麼不發芽呢?原來這是高溫潮濕的地方,空氣中含有大量黴菌孢子,這些孢子遇到適宜的基料(種子)和氣象條件(高濕)便萌發生長,使種子的胚芽變質了。種子的生命活動也影響倉庫內環境的變化,同時外界環境也會影響種子堆溫度和濕度的變化,為了安全貯藏種子,在存放期間要定期檢查影響種子安全貯藏的各種因素,以便及時處理。 種子倉庫的類型可分為普通貯藏庫、冷藏庫,以及以保存種質資源為目的的種質資源庫,草坪草的商品種子用普通貯藏庫存放即可。用於貯藏種子的庫房,應具備防水、防鼠、防蟲和防菌、通風、防火等基本條件。普通庫多利用換氣扇調節溫度和濕度,應選擇在地勢較高、氣候較為乾燥、冬暖夏涼、周圍無高大建築的場地,建造時坐北朝南,要有良好的密封和通風換氣性能;絕對不能在雨雪天氣時地面積水或有其他任何來源的水與種子接觸,否則種子會因水分過高而加快呼吸、發熱和生長黴菌,甚至還會促使種子萌動,從而降低種子的品質。 在有利的生態條件下,孢子會萌發,菌絲也會快速生長,而草木灰既可吸潮又具有鹼性,因為黴菌害怕乾燥和鹼性物質。
⑹ 種子可以放到冰箱里保存嗎
1、不同品種保存期不同。最好不要放在冰箱里那樣還是會受潮的,最好包起來,放在乾燥處,要保存種子,就應該使種子在高度乾燥、低溫、真空條件下,處於很低的代謝狀態,從而保持較長的儲藏時間。
2、比較簡單的
一種方法是:將種子暴曬或者是40攝氏度以內的熱風鼓風乾燥後,裝在紙袋或布袋裡,放進小口缸、翁或鐵皮箱內,底部鋪放與種子數量相等的生石灰作乾燥劑,而後加蓋密閉,放在陰涼處,這樣儲藏種子可保持較高的發芽率。
1、首先要把收獲的種子進行篩選,把癟的、長過霉的、泡過水的、種皮開裂的顆粒挑出,這樣的種粒容易回潮變質,進而影響其他種子,因此,只留下飽滿的種子。
2、把篩選出來的優質種子盡量晾曬,種子一定要曬乾燥,否則容易回潮霉變。一些沒有農業經歷的家庭,對種子的乾燥程度沒有判斷經驗,這些家庭可能會有電子秤,因此,可以每天拿一些樣本去稱重,當發現種子重量不再減輕,那就證明種子足夠乾燥了。當然,種子也不能過曬,否則會影響發芽率。
3、種子曬干後,為了防止蟲蛀種子,需要把種子裝到罐子、密封袋等密封容器里。種子雖然曬幹了,但還是在呼吸的,生命能力還存在,因此,容器不能完全密封不透氣,否則種子不能呼吸會失去生命力死掉,那就不會發芽了。容器要放在陰涼通風乾燥處。
4、為了能徹底防蟲蛀,可以給種子拌防蟲葯,一般用市場上賣的驅蟻用的百蟲靈即可。在裝進容器密封之前拌防蛀葯,拌葯要均勻。
5、由於給容器開了透氣孔隙,容器內的種子還是有可能吸潮的,因此,為了防止種子霉變,可以去市場上買點乾燥劑小封包放進容器里達到防潮的效果。如果買不到乾燥劑,也可以用透氣紙包一點生石灰代替乾燥劑封包。
6、還有一招是古人保存種子的好方法:在晴天時,選一面通風好、避雨且向陽的牆壁,找來一些爛泥巴,把種子拌到爛泥里,然後把爛泥巴塗抹到牆壁上,來年要下種了,再從牆上把泥巴扣下來。這種方法不但防蟲蛀,還能防止霉變。
⑺ 怎樣保存種子
一.通常的種子保存方法(要點是密封,隔絕空氣,減少種子的有氧呼吸)網上的幾種:1 葯丸殼,用錐子在殼上扎個洞,就可以裝大粒的種子了。
2 小葯瓶,用一小塊棉布包著口,橡筋束口,裝大小種子都可以。
3 自封口袋,在封口條下面一點點處用針扎個洞,就可以通氣了。一般的種子都比針口大,粗針扎的眼較大,就看自己要裝多大的種子了。
二.珍貴種子的保存方法(這個不同種子,方法各異,目測樓主提的幾種珍貴性一般,所以不啰嗦了。)
另外,建議不要存放太長時間,這個影響種子的出芽率,親,望採納!
⑻ 種子如何進行保存
種子要求防止發熱霉變和蟲蛀,保持種子生活力、純度和凈度,具體方法如下:
種子含水量在貯藏期間應控制在安全含水量以下,稻、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子安全含水量為12%~13%;棉花、豆類、花生等高油量種子為5%~9%;蔬菜種子為7%~9%。溫度和濕度顯著影響種子生活力,應避免高溫(>30℃)和高濕(相對濕度>75%或種子含水量>15%)的貯藏條件。
氣體影響種子呼吸,應保持10~20℃低溫、乾燥種子在密閉條件下貯藏。貯藏方法因種子用途而異。作物品系、育種材料種子,用麻袋、多孔紙袋、玻璃瓶等包裝;大田種子採用散裝、圍囤或袋裝。種子入庫前先行種子清選乾燥和庫房消毒;入庫後注意通風換氣和防潮、防蟲、防鼠並定期檢查和測定發芽率。
種子處理特點
冷凍處理法是谷類、豆類和堅果類種子充分乾燥後的一種重要貯存手段。趙躍平等選用稀有作物豆類、麥類、粟類中的紅小豆、蕎麥、穀子作試驗材料,研究植物種子液氮保存的冷凍和解凍處理方法、包裝材料和種子含水量對發芽率與生長勢的影響,。
構建植物種質資源超低溫保存的最適方法,結果表明, 紅小豆、蕎麥、穀子種子液氮保存採用快速冷凍、快速解凍好於溫度梯度冷凍和緩慢解凍,聚乙烯塑料袋和鋁箔包裝材料好於牛皮紙包裝,自然風干 (含水量12%~14%) 種子的發芽率和生長勢好於其他4種含水量種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種子貯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種子處理
⑼ 貯存種子的新方法有幾種
貯存種子的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用地下冷庫和液氮罐存貯種子。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的種子庫實驗所的地下冷庫和液氮罐里,存有24萬余種植物的種子,這些種子大部分是溫帶作物種子,儲存時把它們曬干,冷藏,或者放在液氮里深凍,以阻止細菌繁殖,把種子細胞本身活動降至最低限度。用這種辦法能夠保存集中的大量植物基因,挽救諸如耐旱和抗蟲害這樣一些特性,挽救整個物種使之免遭滅絕。
用氧化亞氮處理種子有些熱帶作物種子顆粒較大,含水分多,低溫冷凍會使它們脆弱的組織形成冰晶而遭毀壞,因此存貯這些種子不能用低溫冷凍辦法。美國農業部化學家索瓦發現,用氧化亞氮(即笑氣)處理這些種子,可使種子細胞的呼吸器內吸附氧的酶結構發生微小改變;這反過來又大大降低用氧產生能量供細胞活動的速度。細胞的活動因此降至很低程度,從而使損耗放慢。索瓦通過實驗得知,在由80%的氧化亞氮組成的空氣里,種子的呼吸降至它通常呼吸率的一半。她用這種辦法已成功地貯存了荔枝和龍眼大戟的種子達3個月,而不是通常的1個月。如何使這些種子的存貯時間進一步延長,是她正在繼續研究的新課題。
在北極圈貯存糧食——設在羅馬的國際植物遺傳資源委員會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植物遺傳資源委員會,正在組織實行一項在北極圈永久凍土裡為子孫後代貯存世界最重要糧食作物的種子的計劃。他們的目的是把這些種子深藏在挪威斯匹次卑爾根島上的一個廢棄的礦井內,這里的永久凍土保證溫度低於—35℃。礦井的進口海拔為150米,礦井順水平面伸人一個山麓。礦井內有些區域的溫度低至-7℃。植物學家們認為,在-3℃下,豇豆種子的活力可保持800年,大麥300年,蘋果100年,但榆樹種子只能保持14年。如果上述礦井啟用,在一些更冷的區域還可以進一步延長種子的壽命。
種子貯藏按瑞士一個種子庫的方針管理,各國只能存取它自己的「安全貯存箱」中的種子。這些貯存箱里裝有主要糧食作物的種子和對該國具有獨特經濟重要性的種子。
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還在考慮在秘魯安第斯山和中國喜瑪拉雅山的冰川下面搞另外的廉價長期貯存種子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