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然界的生物種類有哪五種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動物。
植物。
真菌。
⑵ 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為幾類
1、動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細菌界,病毒界。
2、擴充回答:
(1)動物界:均屬真核生物,包括一般能自由運動、以(復雜有機物質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為食的所有生物。
(2)植物界: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其所需要的食物的生物的總稱。在不同的生物分界系統中,植物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類群也不一樣。
(3)真菌界:屬真核生物,真菌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帶的土壤、水體、動植物及其殘骸和空氣中,營腐生、寄生和共生生活。
(4)細菌界:在生物圈內廣泛生存的單細胞原核生物。個體小,直徑大多為0.3~2.0微米,種類多。
(5)病毒界:比病菌更小,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病原體。能通過濾菌器,所以又叫濾過性病毒。
⑶ 自然界按生命體分類可分為哪兩種
自然界按生命體分類可分為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這也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質區別。有生命的物體我們稱為生物。
生物具有以下特徵:
1、生物體具有嚴整的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生物體能進行新陳代謝。
3、生物體能生長。
4、生物體具有應激性。
5、生物體能生殖和發育。
6、生物體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生物體能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環境並影響環境。
8、生物體能跟外界進行物質交換。
9、生物體可以呼吸。
生物分類
分類等級包括域(總界)、界、門、綱、目、科、屬、種。在每一級里,都可插入一個亞級。
種是最小的生物單位。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點也越多。
域是生物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作為比界高的分類系統,稱作「域」(Domain)或者「總界」(Superkingdom)。這三域分別命名為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⑷ 生物分為幾類這幾類又怎樣分類誰能仔仔細細地說一下
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機體,均屬於生物.生物應分為幾個界,不同時期的不同學者,則有不同的看法.
1753年,林奈(Linnaeus)根據是具運動性和吞食性,還是行固著生活和自養,把生物分為動物界(Animalis)和植物界(Plantas),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生物分界的兩界系統.這種分類系統被廣泛採用至今.
1886年,海克爾(Haeckel)提出三界系統,即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和動物界.他把那些兼有動物和植物兩屬性的生物(如裸藻,甲藻,它們既含葉綠素,能自養,同時又有眼點能感光,有鞭毛能游動)獨立為原生生物界(包括菌類,低等藻類和海綿).
1938年,科帕蘭(Copeland)根據有機體的細胞結構和組織水平,提出了四界系統,即原核生物界(Prokaryota),原始有核界(Protista),後生植物界(Metaphta)和後生動物界(Metazoa).其中原核生物界包括細菌和藍藻,原始有核界包括低等的真核藻類,原生動物,粘菌和真菌.
1969年,維泰克(Whittaker)根據營養方式的不同,認為應將分解有機體的還原者——真菌獨立分出,而把生物重新劃分為五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Fungi),植物界和動物界.此五界系統影響較大,流傳較廣.
1977年,中國學者陳世驤建議在五界系統的基礎上,將病毒(Virus)和類病毒(Viroids)另立為非胞生物界,從而形成了六界系統.
1980—1990年,沃爾斯(Woese)等利用分子遺傳學方法,並深入到基因組層次,提出了三原界六界系統,即古細菌原界(Archaebacteria),僅有古細菌界,包括產甲烷細菌,極端嗜熱細菌和極端嗜鹽細菌;真細菌原界(Eubacteria)僅有真細菌界,包括細菌和藍藻;真核生物原界(Eucaryotes)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三原界系統目前正受到人們的重視.
1989年,卡瓦里—史密斯(Cavalier-Smith)提出了八界系統,即古細菌界,真細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動物界,藻界(Chromista),植物界,真菌界和動物界.
http://www.csdyzx.com/swtd/dongwu/index.htm
http://www.csdyzx.com/swtd/zhw/index.htm
⑸ 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為什麼生物
根據形態結構,把生物劃分為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環境是水生還是陸生,可以將生物劃分為: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產中的用途,可以分為實驗生物、經濟生物、野生生物、觀賞生物.按照生物的結構分為兩類就是: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如植物、動物、細菌、真菌和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如病毒。
⑹ 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為什麼
植物,動物,微生物。
1、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綠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溫度、濕度、光線、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
2、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源於海洋。早期的海洋動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逐漸演化出各種分支,豐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態。在人類出現以前,史前動物便已出現,並在各自的活動期得到繁榮發展。
3、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葯、工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在中國大陸地區及台灣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6)自然界生物的種類有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生物的個體發育是指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有絲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壁包被著,種子有果皮包被著的植物,就叫做被子植物。
胚胎發育:是指由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
胚後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內孵化出來或從母體生出來並發育成為性成熟的個體。
變態發育:幼體和成體差別很大,而且形態的改變又是集中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這種胚後發育叫做變態發育。昆蟲又分為完全變態發育(如蝴蝶)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如蝗蟲)。
⑺ 物種 和 種類 有什麼區別
生物有根本上的區別為物種,如:貓與狗就是兩個物種.
生物沒有根本區別,只有個別差異為種類,如:北京犬與吉娃娃犬就是同一物種的兩個種類.
⑻ 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為
1、動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細菌界,病毒界。 2、擴充回答:(1)動物界:均屬真核生物,包括一般能自由運動、以(復雜有機物質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為食的所有生物。(2)植物界: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其所需要的食物的生物的總稱。在不同的生物分界系統中,植物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類群也不一樣。(3)真菌界:屬真核生物,真菌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帶的土壤、水體、動植物及其殘骸和空氣中,營腐生、寄生和共生生活。(4)細菌界:在生物圈內廣泛生存的單細胞原核生物。個體小,直徑大多為0.3~2.0微米,種類多。(5)病毒界:比病菌更小,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病原體。能通過濾菌器,所以又叫濾過性病毒。
⑼ 生物分類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 最具體是什麼
1、界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學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一開始人只將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兩界。
微生物被發現後,也長時期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界:好動的微生物被分入動物界,有色素(藻類)的或細菌被分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時放入兩界。
後來,沒有細胞核的細菌被獨立為一界,再後來真菌被分出植物界,也成為獨立的一界,最後自立為界的是古細菌。
按照原本公認的分類-六界法將生物分為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最新的基因研究發現這種分類法並不十分正確,因此引入了域作為生物最高的類別。現有的生物被分入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或原核生物域,沒有細胞核的生物(細菌和古細菌)被分入原核生物。
只有在真核生物中還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個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總共九個界:
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
2、門
生物學中把具有最基本最顯著的共同特徵的生物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門,如原生動物門、裸子植物門等。門以下為綱。
3、綱
綱在門之下、目之上。有時還上有總綱、下有亞綱。例如哺乳綱(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下有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等),單子葉植物綱(屬於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下有鴨拓草亞綱、禾本科等)。
4、目
目上有綱或亞綱,下有科。也可能有總目、亞目存在。例如食肉目(屬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下有貓科、熊科、犬科、熊貓科等),莎草目(屬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單子葉植物綱、鴨拓草亞綱,下有禾本科、莎草科等)。
5、科
科位於目和屬之間。有人科、十字花科、猴科。
6、屬
屬隸於科,其用途是將該「目」內的生物再詳細分類。例如:獼猴屬、芸苔屬、人。
7、種
又稱物種,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位於生物分類法中最後一級,在屬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與其它這樣的群體形態不同,並能夠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關的生物群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分類
⑽ 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為什麼
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劃分為植物、動物和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