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中如何培養海水浮游生物
是一種海水性浮游生物,是金魚苗魚及熱帶魚、孔雀魚的較好餌料。培養方法:...家庭養,多是由於餵食太多、太勤,換水不及時、水污染嚴重、水體中缺乏氧氣...
2. 海水水蚤怎麼養殖
海水水蚤以橈足類水蚤具多,且食性雜。首先准備三個可容納100公升的朔膠蓄水桶,消毒洗凈備用,從沿岸水域採取350公升之海水,運回工作室後用沙濾設施過濾水中之大型浮游物。把過濾過的海水倒入已准備好的朔膠水桶,每個水桶容納100公升之海水,然後添加以下化學肥料以培養硅藻:
硝酸鉀-30克
二鈉氫磷鹽-3克
氯化鈉(ferric chloride)-0.5克
硅酸鈉(sodium silicate)-1.5克
在陽光之照射下(1千lux)以及充氧打氣下,一二天內,海水中的硅藻即大量繁殖,使池水呈現褐色。此時宜進行接種之工作,從鹹水或半鹹水魚蝦池,用漏斗型之浮游生物網(網目120micron)
在清晨時在池塘表層施網。把獲得之水樣本分配至數個250ml的三角燒瓶,靜置片刻,用吸管吸取在中層水之浮游生物,然後再低倍顯微鏡下把水蚤用吸管收集備用。盡量收集多一些蚤種,把它們接種入已准備好的藻水,每一公升最少應有100-1000隻橈足類水蚤,硅藻是此水蚤之優良飼料。除了硅藻之外,也可投喂一些酵母,每100公升投喂1克之酵母粉。每天投喂一次即可。在充氣和陽光充足之下,經過7-14天,水蚤即大量繁殖。當水蚤數目到達2萬只/升之密度,即可進行採收,在培養過程中,根據情況適量換水及添加培養硅藻的營養鹽類。
水溫:25-30度。pH:8.0-8.5,溶氧量:8-9pmm.
3. 淡水魚缸中浮游生物怎樣培養
培養方法如下:
先從生態環境比較好的池塘打一瓶水,倒入魚缸。
之後用水要講究,自來水先要曬幾天,不然氯氣會殺死浮游生物。
其次是換水,要小心別把浮游生物倒掉。
最後要想使水中的養分充分些,有兩種方案:A如果魚缸足夠大,可以直接建立一個小的生態系統(有泥沙、植物、蝦蟹等小生物、魚、浮游生物等);B但如果是小魚缸的話,則可以直接用水浸泡土壤,過濾得到清液,混入浴缸的水中,來增加養分。
4. 海水魚如何飼養
飼養海水魚需要以下設備:
1、照明設備:水族箱的照明設備有金屬鹵素燈、熒光燈、水銀燈和珊瑚燈等。珊瑚燈是一種適合 海水無脊椎動物的燈光,它又有藍光燈和纖光燈之分,可以增加珊瑚等無脊椎動物的顏色,觀賞效果很好。
2、保溫設備:小型水族箱可選用市售的100—300W的電熱管,固定在水族箱的兩端。
在炎熱的夏季,當水溫接近30℃ 時,應採取降溫措施,如配備製冷機 或空調機,或用機製冰塊裝入塑料 袋內,封口後放入水族箱中。
3、蛋白質分離器:又稱為泡沫分離器。
它是利用水中的氣泡表面 可以吸附混雜在水中的各種顆粒狀 的污垢以及可溶性的有機物的原理,採用充氧設備或旋渦泵產生大量的氣泡,將通過蛋門質分離器的海水 凈化,這些氣泡全部集中在水面形 成泡沫,將泡沫收集在水面上的容 器中,它就會變為黃色的液體後被 排除。
蛋白質分離器可以有效地清除水中的有機物顆粒、蛋白質、害金屬離子等,水質凈化效果較好。
4、二氧化碳補充設備:海水中的硬度和酸鹼度存在一個動態的緩沖系統,它可以保持海水的水質穩定、當海水的PH值下降到8.0時,就可以考慮採取補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來保持水質的緩沖能力的穩定。
海水中補充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利用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器直接 輸入氣體;二是利用鈣反應器,使氣體二氧化碳與不溶於水的碳酸鈣反應 ,生成可溶於水的碳酸氫鈣,增加海水中的鈣離子、保持海水中硬度的穩定、同時也保持了海水PH值的穩定。
5、水質測試設備:海水的比重可以採用比重計測得。
海水的酸鹼度,可採用PH值電子測試測試筆獲得。水的硬度、鐵含量、亞硝酸鹽含量等,可採用專用測試劑測得。
(4)海水怎麼培養浮游生物擴展閱讀:
海水缸過濾材料及過濾方式:
1、過濾材料:在海水魚水族箱中,使用的過濾材料較多,除了活性 碳、珊瑚砂、海綿等,還有生物球、 多孔玻璃陶瓷環、陶瓷柱等。
2、滴流式過濾器:這是一種以生物球為主要過濾材料的過濾器。滴流式過濾器多數放在水族箱內,生物球放在上端開口的容器內,上面鋪放海綿,生物球的下方有一個充氧的氣石,盛放生物球的容器下方有一個出水口,緊連旁邊的蓄水容器,容器底部有一個水泵。
水泵工作時,污水由生物球的上方淋漓而下,經生物球過濾後,由底部流出。整個工作過程中,生物球並不浸沒水中,而是裸露在空氣中,過濾效果很好。
生物球的數量約占水族箱中水容量的5—10%,這樣過濾質量更好。
3、箱外過濾器:海水魚水族箱的體積較大,水容量較多,因此海水的過濾系統都是採用箱外過濾器。海水的過濾系統較淡水過濾系統更復雜,它是採用一個聚氯乙烯材料製作的生化過濾箱,里邊被隔為四個小箱,分別用作粗過濾、細過濾、生物過濾和蓄水箱。
粗過濾箱採用的過濾材料是底砂、珊瑚砂、海綿等,它主要是過濾水中的大顆粒雜質,如殘餌或魚類排泄物,
海綿要經常拿出清洗,這也是海水的第一級過濾。
5. 光合細菌怎樣自己培育,海水池塘可以用嗎
光合細菌可以自己培育,關鍵在於要選取優良的光合細菌菌種和培養基(一般實體店是不會讓你做的,這樣損傷了他們的利益,購買的需要3到4元,自己培育在2毛左右,你可以在某寶上找牧海人光合細菌看看),能夠確保光合細菌的可持續繁育性。自己培育不但節省了大量的資金,而且間接提高了養殖的利潤空間,光合細菌以後自己培育是一個趨勢;光合細菌不但可以在淡水水體用,也可以在海水水體內使用,它的適應范圍是比較廣泛的。
光合細菌作為水產微生態制劑的一個成員,發揮著領頭軍的作用,其可以廣泛應用於海參、南美白對蝦、斑節蝦(基圍蝦、花蝦)、四大家魚類、水蛭、泥鰍、龍蝦、大閘蟹、青蛙等水體養殖類項目方面的應用,下面我們來看下其主要作用:
【1】、分解水體小分子有機物,凈化水質,降解轉化氨氮、亞鹽和硫化氫及有機酸,保護水體環境,提高水體菌藻平衡狀態,通過水面潑灑施用光合細菌,既可以形成以菌促藻,又可以形成相互克制,防止過度藻類或者菌相過度繁殖,改善水質,降低水體的cod、bod指標,並可於水體內形成優勢菌群,抑制水體內有害病原的產生;
【2】、其本身含有抗病毒因子和多種免疫促進因子,能夠直接或間接抑制水體致病菌的繁殖,所以在對養殖對象進行投料時採取拌服的方式,即可起到預防降低蝦體犯病病的幾率,提高蝦體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其在繁殖時能釋放出一種具有抗病性的物質,能壓制預防蝦體疾病的發生;
【3】、光合細菌的營養豐富,富含較高的B族維生素、類胡蘿卜素等脂類化合物,是優質的飼料添加劑,可以為養殖對象提供較高的植物蛋白,可以發揮促進水產動物生長的作用,同時光合細菌可培養浮游生物類,作為初期處於浮游期的養殖對象的天然餌料。由於光合細菌比較輕,與吸附劑合劑應用利於其沉降水體和水底,可以在池塘底部直接作用,並定植底部,對底部的環境改良效果較好;使用時避免與消毒殺菌劑混合使用,最好間隔三天以上,並選擇晴天施用。
【4】、科學的使用光合細菌,能夠有效的預防浮頭、泛池,並可減少換水量並提高20%——80%的養殖密度,並起到增重作用,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預防水體的富營養化及所帶來的次生災害(倒藻,高ph、養殖對象腸道及胰腺損傷)。
6. 海水魚怎麼養
珊瑚其實是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形成的,珊瑚在造景中也有很大的用途,不同種類的珊瑚和其他水草搭配,具有不同的效果,珊瑚雖然漂亮,但是飼養珊瑚,想要讓它具有美麗的外觀,卻十分不易,但只要具備必要知識及設備能夠確保水質的話,卻也不算困難。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飼養珊瑚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換水
每星期大約換水20%,確定新水不包含氯和重金屬,這些東西可能影響珊瑚的健康或令不必要的藻類生長,在混合化學鹽之前宜先用DIfilter過濾新水比較好,RO或DI過濾器能除去自來水當中的化學品。新的鹹水鹽分應在1.022到1.024之間,盡可能保持穩定的鹽分,不應時常改變。每日測試pH值是很重要的,較方便的方法是用電子pH表。Ph應該控制在8.1-8.4之間。
二、鈣的比重
水的鈣水平對那些硬珊瑚很重要,它本身將會使用許多鈣建立他們的骨骼,水中的鈣將會逐漸減少。當鈣跌落350ppm是危險的。使用鈣氯化物保持在400 ppm為佳。
三、適當的照明
太弱的照明將會減少無脊椎動物的成長以及破壞系統的平衡,如果你發現你的活石是非常干凈,沒有任何的藻類,那可能不是好的情況。但幾多光源才有利珊瑚生長呢?以鹵素燈/PL燈配合時間制(Timer)每天照明8-10小時是一個好的做法。
珊瑚需要適當的照明
四、溫度
魚缸水的溫度可能比室溫高,電器(如鹵素燈,潛水泵)會不斷地產生熱力。如果你的室溫在夏天中是32℃,魚缸水可能已是36℃,你能加一瓶冰水令到魚缸水冷卻,但效果不會持續,對魚兒亦危險(因水溫驟變)。對水表面吹的風扇將會有助於冷卻水溫(2℃-3℃)。較方便的方法是裝置一個水冷機。
五、慎防吃珊瑚的動物
別錯放任何愛吃珊瑚的魚,如碟魚,炮彈等。可選擇:
1、海葵魚:新娘、紅蘋果、蕃茄、小丑等。
2、雀鯛科:青魔、藍魔、絲絨等。
3、隆頭魚科:醫生、紅龍、黃龍等。
4、小型神仙魚(詳情介紹):火焰仙、火背仙、珊瑚美人等。
5、小型粗皮鯛科:紫吊、黃吊等。
珊瑚不但依靠共生藻類提供養份,同時還要不斷地濾食動物性浮游生物以維持生命。但是我們人工環境下海水缸內的動物性浮游生物卻少得可憐,單靠共生藻類行光合作用提供的營養成分或許滿足不了它們生長的需要,倘若海水缸中的軟體基本上均處於飢餓或半飢餓狀態,那麼時間一長仍會出現珊瑚莫明其妙的萎縮甚至於死亡的問題。因為我養的珊瑚也曾有過被「餓死」的經歷。有些珊瑚海葵,時間久了即使保持餵食量,但仍然會不斷縮小。所以我們需要選擇一些適宜的飼料來喂養,一般鮮活的豐年蝦、或者孵化的活體豐年蝦,冰凍紅蟲,小魚等對珊瑚飼養十分有用。
7. 海里抓的,小水母,該怎麼養
用海水養,餵食浮游生物、不要經常換水。
水母最適合的飼養溫度是25度,水冷機是飼養水母的必備工具,溫度太高水母的活動力會降低,然後沉到缸底而死亡。
水母以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但在水族葙中,無法提供這些充滿浮游生物及有機質的水所以餌料以豐年蝦為主。還需補充水母液體飼料、海水微量元素,也有專為軟體的海水輪蟲飼料。
水母的消化構造簡單,也可以以這種易分解的飼料來餵食。當發現水母翼中的消化器、口腔變成橘色,就表示水母已經吃飽。餵食次數及份量請不要太多。因水質容易變壞。 水母的數量、水槽大小等,換水量都不同,但一個月至少換兩次水。
盡量不要傷害到水母,排水時不要吸到水母、給水時避免氣泡的產生、給水不能太急,不能常換水。買回來的水母是活不長的,畢竟打破了自然規律。
水母收到後,把瓶裝外面套的塑料袋拿掉,那是為了防止漏水才套的。 氣溫超過28度的城市,平時要把水母瓶放冰箱冷藏室養著;要觀賞了,再拿出來,不觀賞了,繼續放回冰箱,溫度太高,水母容易死。 再配置換水鹽。因為水母對於新的海水會不適應,所以要先配好海水,給水母晚些換水。
8. 海水小球藻怎麼培養
海水魚類人工育苗使用的植物性餌料最主要是小球藻,就是通常說的微綠藻。其適宜鹽度為4~36,適宜溫度10~36℃,最適溫度25~30℃,適宜光照度8000~15000勒,適宜pH7.5~8.5。常用的培養方式有藻種培養、中繼培養和生產性培養:
(1)藻種培養在室內進行,一般採用一次性培養法,培養容器為100~3000毫升的三角燒瓶,瓶口用消毒紙或紗布包紮,目的是培養和供應藻種。
(2)中繼培養目的在於培養大量的高密度純種藻液,供生產性培養接種使用。一般在室內用大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大袋中進行。根據需要可分為一級中繼培養和二級中繼培養。一級中繼培養使用10000毫升的大口玻璃缸、10000~20000毫升的細口瓶和塑料袋,以封閉式不通氣培養為主。二級中繼培養以開放式通氣一次性培養為主;使用大塑料袋進行二級封閉式中繼培養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3)生產性培養一般在室外使用大面積的水泥池進行培養。池子的面積20~40米2或更大都可以,但水深不要超過1~1.2米,以利於陽光透射。
9. 從海邊買的鹹水水母咋養,吃的浮游生物怎麼得我們附近沒有水族館,沒法買,
是什麼水母買的地方應該會告訴你養殖方法 首先要有個夠大的缸要有過濾 近海邊就用新鮮海水了 是內陸路上時間長了4-5個小時還沒換大缸可能已經開始退化了 加氧可以恢復一點 勾兌海水晶要注意看說明比例是多少
10. 鹽水浮游生物應該如何形成
浮游生物種多、量大,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成員,其研究對漁業生產和海洋科學基礎理論都有重要意義。它們是經濟魚類的餌料基礎,某些種(如橈足類的哲水蚤) 的數量分布可提示魚類(如鯡形魚類)索餌洄遊的路線,有助於尋找漁場、確定漁期。有的種類本身就是漁業資源,如海蜇、毛蝦和磷蝦,以及用橈足類和糠蝦等加工製作成的蝦醬,均可供食用。許多浮游植物(如骨條藻、褐指藻、扁藻、金藻和螺旋藻等)和浮游動物(如輪蟲、橈足類、鹵蟲等)可以人工大量培養,作為水產動物育苗的餌料。有些浮游生物對環境的污染物具有凈化和富集的能力。
一些狹溫、狹鹽性浮游生物,可作為不同海流的指示種。磷蝦類、管水母類等浮游動物在較深水層大量密集,會形成深海散射層,阻礙或干擾聲波在水中的傳播,使聲吶失效。發光浮游生物(如夜光蟲等)的大面積密集,可引起海水發光,俗稱「海火」,影響海軍作戰,浮游硅藻、鈣板金藻、放射蟲、有孔蟲和翼足類等遺骸的沉積物可作為地層劃分和海底石油資源勘探的輔助標志,有助於了解海洋地質史和古海洋環境等。
一些浮游植物,特別是甲藻和藍藻,當海域富營養化時會發生過度繁殖,使局部水域變色,形成赤潮,對魚、蝦、貝類及其他經濟海產動物危害很大。對浮游生物的研究,以下一些方面有待深入: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生化機制。②浮游生物生態系統的現場觀察實驗(包括提高生產力方法,浮游生物在氮、磷、碳循環中的作用及能量的流動)。③赤潮浮游生物分泌毒素的生理機制和生化組成,以及預測和防治赤潮的方法。④浮游生物對污染物質的吸收、富集、解毒、凈化的生理生化過程。⑤浮游生物的大量培養(工廠化)。⑥利用浮游生物作為捕撈經濟魚類及勘探海底石油資源的標志。⑦浮游藍藻的固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