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白細胞計數增多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白細胞計數增多對身體的影響:
白細胞計數升高並不完全是疾病的表現,因此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升高之分。生理性升高可見於劇烈運動、體力勞動、酷暑和嚴寒、飽餐或沐浴、情緒緊張、飢餓發生低血糖、婦女月經期和排卵期、妊娠末期、分娩等。
其產生機制,可能是在各種生理因素刺激時,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導致邊緣白細胞進入循環所致。這些情況下的白細胞升高是暫時性的,去除影響因素則很快恢復。
病理性升高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尤其是細菌感染,且感染程度往往與白細胞數量增多成正比,但老年人反應能力下降,發生感染時可能升高不明顯。
需要特別警惕的另一種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原因是造血系統疾病,此時白細胞可能增多至正常人的數倍或數十倍以上,需要進一步做血塗片、骨髓穿刺和分子生物學等多種檢查以明確診斷。此外,應用糖皮質激素時也會見到白細胞計數升高。
(1)生物白細胞過多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降低
病毒感染是白細胞計數減少的常見原因,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水痘、風疹等;長期接觸放射線、各種理化因素導致的中毒、腫瘤的化療和放療、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及應用某些葯物等都會導致白細胞計數減少 。
白細胞計數無論是升高或降低,都需要進一步判斷是哪種類型的白細胞發生了異常,不能單純根據白細胞的總數下結論。
生理特性
多數白細胞僅在血液中稍作停留.隨後進入組織中發揮作用。,因此,白細胞都能伸出偽足作變形運動,憑借這種運動,白細胞可以從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間隙擠出,進入血管周圍組織內,這一過程稱為白細胞滲出(diapedesis)。
滲出後的白細胞也可藉助變形運動在組織內遊走,並且具有朝向某些化學物質發生運動的特性,稱為趨化性(chemotexis)。能吸引白細胞發生定向運動的化學物質稱為趨化因子。
一些白細胞還具有吞噬(phagocytosis) 功能,可吞入並殺傷或降解病原體及組織碎片。某些白細胞還可分泌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對炎症和免疫反應的調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細胞
⑵ 體內白細胞增多,有哪些嚴重危害
白細胞計數升高並不充分是病症的主要表現,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升高之分。
生理性升高歸屬於正常的狀況,白細胞的生理性波動非常大,可因每日不一樣時間,人體的功用狀況而在一定區域內轉變。
不一樣時段的波動:清靜時(比如早晨)較低主題活動和吃東西後較高,中午高過早上。
不一樣主題活動及情況的波動:運動過量,體力活,炎熱和寒冷,飽食或淋浴,心態焦慮不安,挨餓產生血糖低,女性月生理期和排卵日,懷孕後期,孕婦分娩等發生生理性升高。
⑶ 白細胞增多為什麼會引起炎症(生物)
是炎症引起白細胞增多,而不是相反。當病原體進入人體後,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身體免疫反應,會刺激骨髓加快白細胞的產生速度,使更多的白細胞進入血中對抗體內的細菌,這樣就會出現白細胞增多的現象。
⑷ 白細胞是人體衛士,為什麼白細胞過多也不是好事
白細胞是人體的「忠實衛士」,有很強的吞噬細菌的能力,是抵禦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衛系統。
5.單核細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兒童階段可較成人稍多。
病理性增多:(1)某些感染:如瘧疾、黑熱病、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活動性肺結核等;急性感染的恢復期。(2)某些血液病:如單核細胞白血病、粒細胞缺乏症恢復期、惡性組織細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
6.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1)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葯物和食物過敏、血管神經性水腫、血清病等。
(2)寄生蟲病:如蛔蟲、鉤蟲感染、血吸蟲、肺吸蟲、絲蟲、包囊蟲等。
(3)某些皮膚病:如濕疹、剝脫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等。
(4)血液病:如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
⑸ 初一生物問題 紅細胞過少,白細胞過多會有什麼疾病
紅細胞過少得貧血,白細胞過多得炎症。
⑹ 白細胞過多會有什麼後果
白細胞增高不是一種病,更不會有明顯統一的症狀。不是白細胞增減決定疾病,而是疾病決定白細胞增減。
白細胞英文名稱:WBC ,白細胞計數就是測定在單位體積中白細胞的數量,是機體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等5種。白細胞計數是測定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成人白細胞數參考值為4.0 ̄10*10/升(4000 ̄1000/立方毫米)。
1.生理性白細胞增多:
(1)胎兒及初生兒白細胞常在10.0--20.Oxl0上標9/L。
(1)孕婦妊娠5個月以上時,白細胞總數常可達10.5x
10上標9/L或更高,後期可達20.0x10上標9/L,分娩是因陣痛和產傷
可進一步增高,但如無並發症,產後2周左右漸趨正常。
(3)劇烈的運動和勞動可使白細胞高達12.0x10上標9/L,甚
至20.0x10 9/L以上。
(4)暴熱和嚴寒,白細胞總數常有一過性增高,復溫後迅速恢復至正常水平。
2.病理性白細胞增高:
(1)某些細菌性感染所引發的疾病,特別是化膿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肺炎、闌尾炎、中耳炎、扁桃體炎、膿胸、腎盂炎、輸卵管炎、膽囊炎及敗血症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導致的疾病:乙型腦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麻疹等。
(3)嚴重的組織損傷或壞死:如大手術後,燒傷,急性出血嚴重創傷,血管栓塞等。
(4)過敏反應:如輸血反應,葯物過敏,急性變態反應性疾病等。
(5)中毒反應:如各種葯物中毒,農葯中毒,重金屬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
(6)腫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等。
(7)應用某些升白細胞的化學葯物促使白細胞增高,多見於化療和放療治療期間因白細胞數量急劇減少時,需要盡快提升白細胞而進行下一步療程治療的患者。
3.病理性白細胞減少:
(1)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風疹等。某些細菌性感染,如傷寒和副傷寒。
(2)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粒細胞缺乏症。
(3)脾功能亢進。
(4)理化因素:如放射線,放射性治療,化學治療葯物,解熱鎮痛葯物等,抗腫瘤類細胞毒性葯物等均可導致白細胞數量減少
以減少鈉鹽、減少膳食脂肪並補充適量優質蛋白,注意補充鈣和鉀,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