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主要區別有:
自然選擇指生物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現象。
如:長頸鹿在遠古有長頸也有短頸,由於短頸吃不到樹葉,因而被淘汰,只剩下長頸的。
人工選擇是指針對特定性狀進行育種,使這些性狀的表現逐漸強化,而人們不需要的性狀則可能逐漸消匿的過程。
如:人工選擇繁殖出高產奶牛;玫瑰由原來僅有紅色,到現在有各種顏色。
先有自然選擇,在此基礎上再有人工選擇。
2. 生物的選擇性與基因的選擇性相同嗎如果不相同,那麼生物的選擇性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來講,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指在細胞分化中,基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有選擇表達的現象,其結果是形成了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不同的細胞。由於細胞分化發生於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以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在生命過程各階段都在體現。不僅如此,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在單細胞原核、真核生物生長發育中,甚至病毒的生命活動中都明顯表現,這充分體現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普遍性。同時,在某些外界因素和生物內部因素影響下,基因的選擇性表達還會出現特殊性。下面以具體事例分析說明。
1.1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普遍性
在多細胞生物的個體發育中,受精卵有絲分裂增加細胞數目,產生的細胞大多數不再分裂,細胞中特定的基因通過轉錄翻譯合成蛋白質,表現出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形成不同的細胞和組織。如動物和人的紅細胞和心肌細胞都來自同一胚層,後來分化出的紅細胞合成出血紅蛋白,而心肌細胞則能夠合成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即使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同樣存在。如在細胞分裂間期、分裂期,僅僅是部分基因在表達,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質、酶用於分裂過程,絕大部分基因沒有表達。
在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歷程中,成熟和衰老階段同樣有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在成熟期,參與細胞分裂的基因基本不表達,用於物質轉化的相關蛋白質等的基因在表達,合成相應的蛋白質、酶等。如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形成後,細胞中用於合成葡萄糖轉化為乳酸的酶的基因進行了表達,故它們無氧呼吸時產物是乳酸,有利於減少物質能量浪費,還降低了對細胞的傷害程度。再如:人和動物的第二特徵的表現,是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而在衰老過程中,用於正常代謝的酶合成受到抑制或數量減少,加速了衰老的程度,也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程序性死亡的理論假說也認為死亡的細胞是通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實現的。
作為單細胞生物,產生新個體常常通過細胞分裂的方式,細胞分裂中的仍有部分基因在表達。新細胞(或新個體)生長發育中過程中,特定的基因在不同階段表達,細胞完成相應的生理活動適應了特定的環境。如通過實驗比較雙小核草履蟲單獨培養和與大草履蟲混合培養發現其細胞內的基因表達有顯著不同:混合培養時產生的蛋白質種類和數量遠遠超過單獨培養的情況,增強了其競爭力。再如細菌在環境條件適應時,基因選擇性表達保證正常的生長繁殖與生存,一旦環境惡化,細菌體內特定的基因進行表達,使其形態結構改變,出現莢膜、芽孢等特殊結構助其度過危機。而非細胞結構的病毒,寄生在宿主細胞內,基因表達也有選擇性,使其衣殼有不同的形態或使其表現出不同的抗原性(或致病性)。如禽流感病毒中基因表達不同的蛋白質類物質,致病性相差較大。對人和鳥類都有致病作用的是H5N1,其他類型致病作用小得多。原因是前者基因選擇性表達出了一種被稱為「細胞因子」的蛋白質迅速進入被感染的肺部組織,進而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造成死亡。
1.2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特殊性
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不僅具有普遍性,還具有特殊性。如:在外界環境因素(如物理、化學、生物方面)的影響下,生物體內原癌基因由抑制狀態轉變為激活狀態,能夠進行正常表達導致出現癌症,而正常生物體內的原癌基因就不能表達。再如微生物體內酶合成的調節,也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常見的大腸桿菌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養基進行培養,開始,大腸桿菌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乳糖,只有當葡萄糖消耗完畢後,大腸桿菌細胞內控制合成分解乳糖的半乳糖苷酶的基因才開始表達。有了半乳糖苷酶,才能利用乳糖作碳源。這種調節既保證了代謝的需要,又避免了細胞內物質能量的浪費,增強了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此外,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特殊性還表現在兼性營養型的食蟲植物和紅螺菌體內。如當土壤中缺乏氮元素,食蟲植物通過捕食昆蟲獲取營養,此時植物體內某些基因進行表達,產生酶分解利用昆蟲的營養物質,保證自身營養需要。又如紅螺菌在沒有光照有有機物的條件下,它又可以利用有機物進行生長,同樣有特定基因在這特定條件下表達。
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特殊性不僅表現在基因是否能在特定的空間和時間表達,還體現在表達量的方面。如在高等動物體內激素分泌量的反饋調節,水平衡調節中抗利尿激素分泌量的變化,血糖平衡調節中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高低等方面,都要通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來實現。
由此可知,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很復雜的,其影響因素既有外因,又有內因。現在人們已經可通過改變外界條件使生物體的有利的基因表達,抑制有害的基因的表達,為人類自身造福。如通過特定的 化療方法使癌基因處於抑制狀態,從而治療癌症。那麼,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內部機制是什麼呢?200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兩名科學家安德魯•法爾和克雷格•梅洛作出了科學的解釋。他們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發現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體內存在RNA干擾機制。RNA干擾現象普遍存在於動植物體和人體中,這對於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管理,參與對病毒感染的防護,控制活躍基因,激活抑制基因都具有重要意義
3. 自然選擇作用的對象是什麼
我覺得個體才是最實在的一個范疇,相比於基因與種群,個體與其環境的邊界最分明,而其內部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最密切。
自然選擇的核心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對吧?那是誰適或不適呢?顯然是個體。
廣義來說,自然選擇作用的對象可以說是從生物大分子直到整個生物界這樣廣大的范圍,但它作用的最直接的對象我認為是個體。
4. 生物學中,A對B的選擇作用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定向」與「不定向"的選擇問題。
A對B的選擇作用——即指:A可以對B進行」定項「或」不定向「選擇。若B完全滿足A所需條件作用下,則A可以定向選擇B,若B只有一部分滿足A的需求條件作用下,則A可以不定項選擇B中能滿足A所需求的一部分。在無任何作用情況下,A也可以完全排除B。
5. 在生物題中自然選擇作用於什麼
自然選擇的作用完全在於保存和累積各種變異,這等變異對於每一生物,在其一切生活期內所處的有機和無機條件。
6. 高中生物~請問這道題里:1. 「具有選擇作用」是什麼意思我沒有看懂它下面的解說。2. 兔子不是已
兔能抵抗病毒的感染,這種抵抗力有強有弱,
病毒侵染兔,兔中抵抗力強的活了下來,抵抗力弱的死亡,這就是病毒對兔種群的選擇作用。
7. 請問在生物學中,"定向"和"不定向"是什麼意思 某物對某物起選擇作用有是什麼意思
定向是該事件引起結果的必然方向,不定向就是該事件的結果沒有必然方向,好像玄了點。同樣進化也是不定向的,因為進化是由於環境對自身進行選擇,自身因而做出改變,但改變的方向是不一定的,這樣才出現了物種的分化。
某物a對某物b起選擇作用就是a能殺死或趕跑b,b要留下來只能根據a做出變化
8. 自然選擇在作物進化中的作用是什麼
達爾文是第一個提出自然選擇是物種起源主要動力的科學家。他提出,「適者生存」就是自然選擇的過程。自然選擇在作物進化中的作用是消除突變中產生的不利性狀,保留適應性狀,從而導致物種的進化。環境的變化是生物進化的外因,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因。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亦即,在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後代中一些基因型的頻率逐代增高,另一些基因型的頻率逐代降低,從而導致性狀變化。例如稻種的自然演化,就是稻種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受自然界不同的選擇壓力,而導致了各種類型的水稻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