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鴉膽子的葯理作用
本種之種子稱鴉膽子,作中葯,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止痢疾等功效。
鴉膽子含生物鹼(鴉膽子鹼Brucamarine和鴉膽寧Yatanine等)、糖甙(鴉膽靈Brucealin、鴉膽子甙Yatanoside等)、酚性成分(鴉膽子酚Brucenol等)和一種羥基羧酸稱鴉膽子酸等。鴉膽子仁含脂肪油56.23%。油中不皂化物佔1.36%,內含揮發油少許;皂化物92.7%,內含油酸(占原油的%~下同)81.87%、亞油酸3.37%、硬脂酸2.65%、棕櫚酸6.62%等;還有熔點為152℃的絹絲狀結晶體4.59%。種子中含多種結構上類似苦木素的苦味成分:鴉膽子苦醇、鴉膽子素A、B、C、D、E、F、G、H等。含鴉膽子甙。尚含多種苦味成分:鴉膽子苦素A,B,C,D,E,F,G,I,鴉膽子苦醇,以及生物鹼鴉膽靈,4-ethoxycabonyl-2-quinolene。此外,含鴉膽子甙A,B,C,並含脂肪油56.23%。鴉膽子油中除去三油酸甘油酯的剩餘部分,經氣—質聯用分析,還含有軟脂酸,硬脂酸,亞油酸,十七碳烷酸及花生酸。從莖中亦分離鑒定了鴉膽子苦醇,並有沒食子酸乙酸大黃酚、大黃酚甙和β-谷甾醇,其中鴉膽子苦醇有較強的抗癌活性。又報道,尚分得鴉膽子苦烯。
【抗腫瘤作用】
鴉膽子油的水包油靜脈乳液在體外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及腹水型肝癌細胞;整體試驗水包油靜脈乳液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較好抗癌效果,對肉瘤局部給葯也有一定療效。鴉膽子水針劑(9mg/只睾丸)和水包油靜脈乳酸(3mg只睾丸)對小鼠精原細胞有絲分裂有明顯仰製作用。
氏腹水癌細胞結構有明顯破壞作用,主要為生物膜結構的破壞。輕者,細胞膜完整,細胞核結構存在,僅見該周圍間隙增寬,線粒體腫脹、空化,粗面內質網擴張從局部脫粒,重者,細胞膜缺損、線粒體嚴重空化及部分細胞充全崩解。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鴉膽子油對鼠脾重、溶血空斑數、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及60Co照射後的骨髓造血幹細胞的增殖均有促進作用。鴉膽子乳劑靜脈滴注治療食管癌、胃癌、直腸癌和乳腺癌患者,對T細胞脂酶染包無明顯影響,擔示及對細胞免疫功能無抑製作用,對體液免疫顯示,IgG、IgM波動在正常范圍,而IgA則高於正常值,可能對提高晚期腫瘤患者抗感染能力有一定意義。在體外,1:120稀釋的鴉膽子乳劑並不能增強E玫瑰花環的形成,也未能促進淋巴細胞的轉化,表明鴉膽子在體內與體外的作用可能是不一致的。另有報道,鴉膽子油乳劑對小鼠網狀內皮系統沒有促進吞噬的作用。
【抗瘧作用】
雞瘧試驗證明,鴉膽子仁口服或以其粗提物肌內注射都有顯著的抗瘧作用,使血中瘧原蟲減少乃至轉陰。鴉膽子仁煎劑肌內注射有顯著抗雞瘧作用,最小有效量為0.02g生葯/kg,浸膏最小有效量為0.0025g/kg。口服較大劑量也同樣有效。結果提示,其抗瘧有效成分易溶於水、耐熱鴉膽子葉也有抗瘧作用。
【阿米巴作用】
去油鴉膽子水浸液和乙醚浸膏加入感染糞便,能殺滅阿米巴原蟲,鴉膽子油無作用。鴉膽子仁水浸液(1%)在體外15~20min內可殺死阿米巴原蟲,1:1000水溶液可抑制其生長,鴉膽子仁口服或浸劑灌腸對阿米巴痢疾有良好效果。在體外,鴉膽子丁醇提取物、苦木素、鴉膽子苦素C和鴉膽亭均有明顯抑制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的作用。
【其它作用】
鴉膽子粗提取物能驅除犬腸道線蟲和絛蟲。在治療阿米巴痢疾過程中,也曾觀察到鴉膽子對鞭蟲和蛔蟲有驅除作用。5%一10%鴉膽子冷浸液可殺滅蚊幼蟲,其莖,葉放入積水缸內亦有效。鴉膽子甙A、C、F和G具抗病毒作用。
也可以用來治療小型雞眼或刺猴,先用熱水泡患處約15分鍾,再將鴉膽子去殼、搗碎後固定在患處,持續5~7天後將其拆下,再用針將肉刺挑出後即可完成治療。
【體內過程】
利用氟標記油酸研究油酸靜脈乳在動物體內的葯物代謝動力學,靜脈注射後在小鼠和家兔葯代動力學變化均表現為兩室開放模型。家兔靜脈注射後分布相半衰期為0.4h,消除相半衰期為12.6h。在小鼠體內的分布以脾臟為最高,其次為肝、肺、腎,心等,腦內葯物濃度亦較高,說明油酸可通過血腦屏障。葯物經糞、尿排出,24h排出總量為46.46%,說明消除比較緩慢。 1、治療阿米巴痢疾:據50例和65例的觀察,治癒率分別為72%和94%。其中50例組的復發率為6%。治癒病例大都在2-7天內症狀消失,大便鏡檢多數在3-5天轉為陰性。從大便轉陰時間的長短看,鴉膽子對滋養體作用似較包囊為佳。或認為鴉膽子對急、慢性病例均有效果。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頭暈、腹痛、腹瀉等,其中以腹瀉較多見,但不影響治療。
用法:大多採取口服法與灌腸法並用,7-10天為一療程。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用鴉膽子仁10-20粒,也有少至4粒的;小兒每歲l-2粒。裝膠囊吞服。灌腸用鴉膽子仁15-20粒,打碎後浸於1%碳酸氫鈉溶液200ml中2小時,然後行保留灌腸每日1次,或隔日1次。與口服法同時進行,或在口服4天後再單獨使用。
2、治療瘧疾:對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均有效果,多數病例服葯後可控制發作。
用法:成人每次用鴉膽子仁10粒裝入膠囊吞服,每日3-4次,連服至第4、5天劑量減半,全治程為5天。小兒10歲以下每次6粒,14歲以下每次8粒。副作用較大,主要為消化道反應,如上腹部不適,飽脹,食慾減退,大便次數增加,少數病人發生嘔吐。
3、治療滴蟲性及阿米巴原蟲性陰道炎:用鴉膽子仁20粒加水100ml,煎成20ml,以注射器套導尿管注入陰道內,每日1次。治療6例滴蟲性陰道炎,經2-3次用葯即獲痊癒,隨訪年余未見復發。另一報告用鴉膽子仁40粒打碎後加水400ml,煎成40ml,行陰道灌洗,每日1次,治療l例阿米巴原蟲性陰道炎,經7天後亦獲痊癒。
4、治療贅瘤:用鴉膽子油塗搽患部,對於外耳道乳頭狀瘤、喉乳頭狀瘤,及尋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治療效果。外耳道乳頭狀瘤用鴉膽子油滴入,每日l-2次,3-7天即可脫落。單發性的喉乳頭狀瘤,可先將瘤體摘除,然後用鴉膽子油在基底部擦拭;多發性的先將易摘除的瘤體摘除,再用鴉膽子油在瘤體表面塗拭。小兒在直接喉鏡下塗拭,成人在間接喉鏡下塗拭,每周l-3次。一般施用5-6次後腫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鴉膽子油對喉部無不良副作用,塗後局部無紅腫或潰瘍發現,乳頭狀瘤處形成瘢痕,對正常粘膜無破壞作用。經鴉膽子油治療的病例未見復發。對於尋常疣、扁平疣等,可先用小刀將疣體表皮輕輕刮破(不宜颳得過深及損傷周圍皮膚),將鴉膽子劈開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量鴉膽子油滴於疣上,每4-7天1次,10次為一療程。塗油後5-6小時內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葯油或波及周圍皮膚;面部用葯須防止進入眼內;再次用葯如遇皮損結有痂膜時,須先將痂膜輕輕刮除再塗葯油。用上法治療扁平疣47例,治癒39例,大多在5次以內治癒。多數病人用葯後皮損及健康皮膚出現紅腫、瘙癢及灼熱感等炎症現象,但對治療無效病例則此現象很少出現。炎症反應出現後,繼續塗擦,原來發炎之處逐漸變為棕黑色,數日後痂膜脫落而疣即消失。用鴉膽子油較鴉膽子仁效果迅速,但局部發炎也較劇烈。也可將鴉膽子搗成細末,加水調成糊狀,塗於疣上,每日早晚各1次,塗至結痂為止。一般2周左右即可結痂而愈。鴉膽子油對於軟而作線狀之乳頭狀瘤較尋常疣、扁平疣作用迅速,其治療作用可能是由於它的毒性作用使細胞發生退行性變,細胞核固縮,最後壞死而脫落。
5、治腳雞跟:鴉膽子二十個,砸開取仁,用針尖戳住,放燈頭以上少烤,烤至黃色,再放一小塊膠布上,用刀將該葯按成片,粘於患處(在粘前用開水將患處洗凈,用刀將厚皮割去),每日換一次,二十天左右即痊癒。
6、用鴉膽子仁內服,對於肛門裂和內痔等引起的出血。血吸蟲病合並乙狀結腸肉芽腫,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此外,鴉膽子外敷曾引致過敏l例。患者於右足中趾上皮角化處敷葯後20分鍾突發呼吸困難,旋即進入半昏迷狀態,經搶救後始恢復。恢復後以鴉膽子仁浸液作皮膚劃痕試驗,結果塗葯後20秒鍾局部發生紅潤,1分鍾時出現直徑1.2cm大的丘疹,並覺呼吸有緊迫感,持續12小時之久;同時以健康人用同法作對照,結果陰性。在此以前患者曾兩次用鴉膽子仁外敷,亦均在用葯後l-2小時左右發生不同程度的過敏症狀,如蕁麻疹、呼吸迫促、惡心嘔吐等。 1.治痢:鴉膽子(去殼,捶去皮)5克,文蛤(醋炒)、枯礬、川連(炒)各1.5克。糊丸,硃砂為衣。或鴉膽霜、黃丹各5克,加木香1克亦可,烏梅肉丸,硃砂為衣。二方俱丸綠豆大,粥皮或鹽梅皮,或圓眼乾肉或芭蕉子肉包吞十一二丸,立止。(《醫碥》鴉膽丸)
2.治熱性赤痢,及二便因熱下血:鴉膽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極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衷中參西錄》)
3.治痢久,膿血腥臭,腸中欲腐,兼下焦虛憊,氣虛滑脫者:生山葯(軋細)50克,三七(軋細)10克,鴨蛋子(去皮)五十粒。上葯三味,先用水四盅,調和山葯末煮作粥。煮時,不住以箸攪之,50克沸即熟,約得粥一大碗。即用其粥送服三七末、鴨蛋子。(《衷中參西錄》三寶粥)
4.治瘧疾:鴉膽子仁10粒,入桂圓肉內吞服。每日3次,第3d後減少量,連服5d。(《廣西中草葯》)
5.治早期血吸蟲病:鴉膽子果仁10粒,每日2次,連服4、5d。(《廣西中草葯》)
6.治滴蟲性陰道炎:鴉膽子20個,去皮,水一茶杯半,用砂壺煎至半茶杯,倒入消毒碗內,用消過毒的大注射器將葯注入陰道,每次注20~40ml,輕者1次,重者2~3次。(《河北中醫葯集錦》)
7.治痔:鴉膽子七粒。包圓眼肉,吞下。(《綱目拾遺》)
8.治疣:鴉膽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實者,杵為末,以燒酒和塗少許,小作瘡即愈。(《衷中參西錄》)
9.治雞眼,胼胝:先用熱水燙洗患處,發軟後用刀削去隆起處及表面硬的部分,貼上剪孔的膠布,孔的大小與病變相等,而後將搗爛的鴉膽子蓋滿患處,而以膠布敷蓋,每隔6d換葯1次,一般3次。(《中華皮膚科雜志》)
治療雞眼更簡單有效的方法:
(1)取鴉膽子1粒,剝去堅硬外殼,用75%乙醇1滴滴於鴉膽子仁上。
(2)用乙醇棉球對患處消毒,將處理後的鴉膽子壓於雞眼處,以創可貼(或膠布)貼牢,持續4天。後連續外敷1~2粒。
雞眼,若進行手術治療不僅時間長,而且復發率高,常難以治癒。75%乙醇對皮膚有殺菌、消毒作用,滴於鴉膽子仁上起軟化作用。鴉膽子與病灶充分接觸,面積大小也相當。乙醇可使鴉膽子不變質。鴉膽子味極苦、性寒;有小毒,功能清熱解毒、腐蝕。該方法用葯量極少。安全無痛苦,費用低,無副作用及並發症、療效可靠。
10.治花柳毒淋,有熱:丈菊子(即向日葵,搗碎)50克,鴨蛋子四十粒。將丈菊子蒸湯一盅,送服鴨蛋子仁。(《衷中參西錄》消毒二仙丹)
11.治毒蛇咬傷:鴉膽子、半邊蓮、七枝蓮、對面針各適量。掏爛敷患處。(《嶺南草葯志》)
12.治慢性鼻炎:將鴉膽子油塗於雙鼻腔下、鼻腔粘膜前後端和游離緣,2~4d1次。(《中醫外治雜志》) 1.《醫學衷中參西錄》:鴉膽子,性善涼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凡痢之偏於熱者用之皆有捷效,而以治下鮮血之痢,瀉血水之痢,則尤效。又善清胃腑之熱,胃脘有實熱充塞,噤口不食者,服之即可進食。審斯,則鴉膽子不但善利下焦,即上焦有虛熱者,用之亦妙,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
2.《生草葯性備要》:涼血,去脾家瘡,理跌打。
3.《綱目拾遺》:治痢,痔。
4.《嶺南采葯錄》:治冷痢,久瀉。又能殺蟲。
5.《醫學衷中參西錄》:涼血解毒,善治熱性赤痢,二便因熱下血。治梅毒及花柳毒淋。搗爛醋調敷疔毒。善治疣。
6.《科學的民間葯草》:截瘧和治阿米巴痢疾。製成油質,可治外耳道乳狀瘤,乳頭瘤,以及尖銳性濕疣。 1、該品有毒,對胃腸道及肝腎均有損害,內服需嚴格控制劑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膠布保護好周圍正常皮膚,以防止對正常皮膚的刺激。
2、孕婦及小兒慎用。胃腸出血及肝腎病患者,應忌用或慎用。
3、不良反應:鴉膽子殼及種子均有毒,臨床的毒性反應發生率較高。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於水溶性的苦味成分中,為劇烈的細胞原漿毒,對中樞神經有抑製作用,對肝腎實質有損害作用,並能使內臟動脈顯著擴張,引起出血。其揮發油對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據臨床報道,成人服12粒即有中毒危險。中毒時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慾不振,頭昏,乏力,腹痛,便血,胃腸道充血,尿量減少,體溫增高,眼結膜充血,四肢麻木或癱瘓,昏迷,抽搐等。局部應用對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鴉膽子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過大;二是口服時直接吞服或嚼服。因此,應用鴉膽子必須嚴格掌握好用量,且按正確方法服用,以保證用葯安全。中毒救治的一般療法為:早期催吐、洗胃,口服牛奶或蛋清,酌用瀉葯;靜脈點滴葡萄糖、鹽水及注射維生素;在昏睡、呼吸困難時,酌情給予中樞興奮劑,必要時可行人工呼吸。 1.《本草綱目拾遺》:鴉膽子,出閩、廣,葯肆中皆有之。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葯佳。
2.《嶺南采葯錄》:鴉膽子,治牛患疔毒,搗汁飼之。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鴉膽子,有毒部位:果殼和種子。中毒症狀: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險。症狀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全身無力,呼吸慢或困難,昏睡,最後四肢麻痹。解救方法:洗胃;內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內服或注射維生素B1;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及維生素丙。腹劇痛時給止痛劑;昏睡時給興奮劑等對症治療。廣州草葯醫師介紹:先用甘草三錢煎水服或嚼爛吞下原汁,後吃紅糖和凍白粥。 鴉膽子出自《本草綱目拾遺》:「鴉膽子,出閩、廣,葯肆中皆有之。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葯佳。此物出閩省雲貴,雖諸家本草未收,而葯肆皆有,其形似益智子而小,外殼蒼褐色,內肉白,有油,其味至苦,用小鐵錘輕敲其殼,殼破肉出,其大如米,敲碎者不用,專取全仁用之。」以上所述,與現時所用的植物鴉膽子果實一致。
《嶺南采葯錄》:「鴉膽子,治牛患疔毒,搗汁飼之。」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鴉膽子,有毒部位:果殼和種子。中毒症狀: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險。症狀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全身無力,呼吸慢或困難,昏睡,最後四肢麻痹。解救方法:洗胃;內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內服或注射維生素B1;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及維生素丙。腹劇痛時給止痛劑;昏睡時給興奮劑等對症治療。廣州草葯醫師介紹:先用甘草三錢煎水服或嚼爛吞下原汁,後吃紅糖和凍白粥。」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3m,全株均被黃色柔色小枝具有黃白色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20~40cm;小葉5~11,通常7,對生,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偏斜,邊緣具三角形粗鋸齒,上面疏被、下面密被伏柔毛,脈上尤密。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狹長,可達50cm,雄花序長過於葉,萼片4,卵形,長不及1mm,外面疏被淡黃色硬伏毛,邊緣疏生腺體,花瓣4,長圓狀披針形,外面有硬毛。邊緣有腺體,雄蕊4,花盤發達,半球形;雌花序短於葉,萼片、花瓣同雄花,但稍大,雄蕊具不發育的花葯,花盤杯狀,4淺裂,心皮通常4,卵圓形,無毛,花柱反折,緊貼子房。核果橢圓形,紫紅色轉黑色,長約8mm,寬5~6mm,干時具凸起的網狀皺紋,略偏斜。花期4~6月,果期8~10月。本植物的根(老鴉膽根)、葉(老鴉膽葉)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炮製】:
1.鴉膽子除去果殼及雜質。
2.鴉膽子霜,取凈鴉膽子仁,炒熱後研碎,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壓榨去油,反復數次,至鬆散成粉不再粘結成餅為度,取出碾細。貯乾燥容器內,鴉膽子霜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性狀鑒別:核果卵形或橢圓形,略扁,長0.6-1cm,直徑4-7mm,表面黑色,有隆起網狀皺紋,頂端有鳥嘴狀短尖的花柱殘基,腹背兩側有較明顯的棱線,基部鈍圓,有凹點狀果柄痕,果肉易剝落;果核堅硬,破開後內麵灰棕色平滑,內含種子1顆。種子卵形,長4-7mm,直徑3-5mm,表面乳白色或黃白色,有稍隆起的網紋,頂端短尖呈鳥嘴狀,
其下有長圓形種臍,近基部有棕色圓形合點,種臍與合點間有稍隆起的種脊;種皮薄,胚乳和胚富油性。氣微特異,味極苦。以粒大、飽滿、種仁白色、油性足者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棕色。
1.內果皮外層石細胞淡黃棕色,多呈類圓多角形,直徑13~63μm,壁厚6~18μm,孔溝較短或不明顯,紋孔細小。
2.內果皮內野石細胞淡黃色或無色。多呈類長方形或類多角形,邊緣波狀,直徑33~44μm,長約至84μm,壁厚10~28μm,有的不均勻,孔溝較短或不明顯。
3.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壁平直,稍厚或呈連珠狀,內含紅棕色色素,氣孔少見;斷面觀類方形或長方形,外被較厚角質層。
4.含晶厚壁細胞壁,微木化,內含草酸鈣方晶。
5.草酸鈣簇晶存在於中果皮薄壁細胞,直徑紅至30μm。此外,子葉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種皮細胞細長條形,壁薄。該品以質堅、仁白、油性足者為佳。
理化鑒別:
1.取樣品粉末0.5g,用乙醇20ml迴流提取10min,濾過。濾液數滴置瓷蒸發皿中,於水浴上蒸干,殘渣滴加濃硫酸3-5滴,溶液由黃色變為紫紅色。(檢查苦味素)
2.薄層色譜脫脂樣品粉末4g,於水浴上用水提取2次,合並水提取液並濃縮至10ml,用氯仿萃取2次(10ml,5ml),合並氯仿液,濃縮至1ml供點樣用。以鴉膽子苦醇為對照品,點樣於同一硅膠-G板上,用氯仿-甲醇(9:1)展開,干後噴5%三氯化鐵乙醇液顯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 鴉膽子的主要成分是鴉膽子苦素A、B、C、D、E、F、G、H、I (Bruceine A、B、C、D、E、F、G、H、I)、鴉膽子苦內酯(Bruceolide)、鴉膽子苦醇(Brusatol);亦含生物鹼,如鴉膽子鹼(Brucamarine)、鴉膽寧(Yatanine);糖甙,如鴉膽靈(Brucealin)、鴉膽子甙(Yatanoside)以及鴉膽子酚(Brucenol)、鴉膽子酸(Bruceolic acid)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鴉膽子仁含脂肪油(鴉膽子油)56.23%.油中不皂化物佔1.36%,內含揮發油少許.油中皂化物佔92.47%,內含油酸(Oleic acid),占原油的81.87%;亞油酸(Linoleic acid),占原油的3.37%;硬脂酸(Stearic acid),占原油的2.65%;棕櫚酸(Palmitic acid),占原油的6.62%.還有熔點為152℃的絹絲狀結晶體4.59%.
㈡ 鴉膽子含有哪些成分
鴉膽子為苦木科植物,別名:鴨蛋子、老鴉膽、鴉蛋子、苦參子、小苦楝、苦榛子等。葯用部位為乾燥成熟果實;其根、葉亦可入葯。
鴉膽子果實主要含生物鹼、糖甙類以及黃酮類物質;其種子含鴉膽子苦醇等多種苦木素的苦味成分。鴉膽子的種仁含油酸、亞油酸等脂肪油,它們的含量高達56.23%,其中油酸是抗癌的有效活性成分。所得的鴉膽子油經多年臨床驗證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臨床上製成10%鴉膽子油乳劑用於治療消化系統腫瘤,如胃癌、食管癌、原發性肝癌、大腸癌、胰腺癌等,特別是隨著介入放射學的發展,鴉膽子油乳對治療原發性肝癌方面有較大價值,常用鴉膽子油乳、絲裂黴素、碘油介入效果顯著。鴉膽子性寒,味苦,有小毒;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痢、腐蝕螫疣功能;用於治療阿米巴痢疾、瘧疾、早期血吸蟲、菌痢等症,外用治療雞眼、皮疣、贅疣等。
葯材鴉膽子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等省、自治區,原為野生樹種,現已人工栽培。
㈢ 鴉片中所含主要生物鹼是什麼
嗎啡是鴉片中最重要的生物鹼,含量約4%〜21%。
㈣ 毒品中有哪些植物鹼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毒品的種類。
鴉片
又叫阿片,俗稱大煙,是罌粟果實中流出的乳液經乾燥凝結而成。因產地不同而呈黑色或褐色,味苦。生鴉片經過燒煮和發酵,可製成精製鴉片,吸食時有一種強烈的香甜氣味。吸食者初吸時會感到頭暈目眩、惡心或頭痛,多次吸食就會上癮。
嗎啡(Morphine)
是從鴉片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生物鹼,在鴉片中含量10%左右,為無色或白色結晶粉末狀,具有鎮痛、催眠、止咳、止瀉等作用,吸食後會產生欣快感,比鴉片容易成癮。長期使用會引起精神失常、譫妄和幻想,過量使用會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歷史上它曾被用做精神葯品戒斷鴉片,但由於其副作用過大,最終被定為毒品。
海洛因(Heroin)
化學名稱「二乙醯嗎啡」,俗稱白粉,它是由嗎啡和醋酸酐反應而製成的,鎮痛作用是嗎啡的4—8倍,醫學上曾廣泛用於麻醉鎮痛,但成癮快,極難戒斷。長期使用會破壞人的免疫功能,並導致心、肝、腎等主要臟器的損害。注射吸食還能傳播艾滋病等疾病。歷史上它曾被用做精神葯品戒斷嗎啡,但由於其副作用過大,最終被定為毒品。海洛因被稱為世界毒品之王,是我國目前監控、查禁的最重要的毒品之一。
大麻(Cannabis)
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為有毒大麻和無毒大麻。無毒大麻的莖、桿可製成纖維,籽可榨油。有毒大麻主要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大麻類毒品主要包括大麻煙、大麻脂和大麻油,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氫大麻酚。大麻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麻醉作用,吸食後產生欣快感,有時會出現幻覺和妄想,長期吸食會引起精神障礙、思維遲鈍,並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
杜冷丁
即鹽酸哌替啶,是一種臨床應用的合成鎮痛葯,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味微苦,無臭,其作用和機理與嗎啡相似,但鎮靜、麻醉作用較小,僅相當於嗎啡的1/10—1/8。長期使用會產生依賴性,被列為嚴格管制的麻醉葯品。
古柯
古柯是生長在美洲大陸、亞洲東南部及非洲等地的熱帶灌木,尤為南美洲的傳統種植物。古柯樹株高1.5—3米,生長周期為30—40年,每年可採摘古柯葉3—4次。古柯葉是提取古柯類毒品的重要物質,曾為古印第安人習慣性咀嚼,並被用於治療某些慢性病,但很快其毒害作用就得到科學證實。從古柯葉中可分離出一種最主要的生物鹼——可卡因。
可卡因(Cocaine)
可卡因是從古柯葉中提取的一種白色晶狀的生物鹼,是強效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和局部麻醉劑。能阻斷人體神經傳導,產生局部麻醉作用,並可通過加強人體內化學物質的活性刺激大腦皮層,興奮中樞神經,表現出情緒高漲、好動、健談,有時還有攻擊傾向,具有很強的成癮性。
此外,傳統毒品還有可待因、那可汀、鹽酸二氫埃托啡等。
㈤ 罌粟的生長習性
罌粟別名:鴉片、大煙等,為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罌粟屬,罌粟是罌粟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粉綠色,葉長橢圓形,抱莖而生;夏季開花,罌粟開的花朵大型而艷麗,有紅色、紫色、白色,向上開放。花早落,結球形蒴果實,內有細小而眾多種子。花果期3-11月。其含有嗎啡、可卡因等物質,過量食用後易致癮,但也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觀賞植物。
罌粟原產小亞細亞、印度和伊朗。我國部分地區葯物種植場有少量栽培,多為葯用。罌粟對生長環境有特殊要求,喜陽光充足、土質濕潤透氣的酸性土壤。不喜歡多雨水,但喜歡濕潤的地方,所以選擇地方要注意日曬充足,土壤富養分,地勢在海拔900米至1300米為好。要求較高的罌粟花生長地點很有限,在緬甸、泰國和寮國三國交界地區的「金三角」正好滿足上述條件,這里是太平洋氣流和印度洋氣流的接合部,群山連綿,叢林密布,氣候溫潤,是世界上最適宜罌粟生長的地區之一。全世界最大的罌粟花產地為阿富汗,全球75%的毒品源自阿富汗地區的罌粟產地。阿富汗地區由於常年戰亂以及土地貧瘠,只能靠種植罌粟花生產毒品維持國民經濟。
罌粟屬的植物都可以簡稱罌粟,有數量很多的亞種和變種花色各異,花瓣的數量和形態、蒴果的數量以及嗎啡的產量等物理性質也都是各不相同的。罌粟科植物廣泛分布在全世界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大部分種類是草本,也有少數是灌木或小喬木,整個植株都有導管系統,分泌白色、黃色或紅色的汁液。
罌粟的某些亞種「Norman」和「Przemko」的嗎啡含量極低,少於1%,但是某些特定生物鹼的含量卻很高,這不利於氧可酮生產的勞動密集型過程,與 P. somniferum 原種相比。不過,包括觀賞用和制種用在內的大多數變種都含有較高含量的嗎啡,平均含量為10%。花大,色艷,重瓣的栽培品種為庭園觀賞植物。
中醫以罌粟殼入葯,處方又名「御米殼」或「罌殼」。在夏季「割煙」後採收,去蒂頭和種子,曬乾醋炒或蜜炙備用。罌粟殼性平味酸澀,有毒,內含嗎啡、可待因、那可汀、罌粟鹼等30多種生物鹼,為鎮痛、止咳、止瀉葯,用於肺虛久咳不止、胸腹筋骨各種疼痛、久痢常瀉不止;也用於腎虛引起的遺精、滑精等症。罌粟果實中有乳汁,割取乾燥後就是「鴉片」。它含有10%的嗎啡等生物鹼,能解除平滑肌特別是血管平滑肌的痙攣,並能抑制心肌,主要用於心絞痛、動脈栓塞等症。但長期應用容易成癮,慢性中毒,嚴重危害身體,成為民間常說的「鴉片鬼」。嚴重的還會因呼吸困難而送命。所以,我國對罌粟種植嚴加控制,除葯用科研外,一律禁植。罌粟籽含有對健康有益的油脂,種子含油50%,種子榨油可供食用。
㈥ 中葯鴉膽子有什麼作用
鴉膽子
苦,寒,有毒。
清熱,燥濕,殺蟲,解毒。治痢疾,久瀉,瘧疾,痔瘡,疔毒,贅疣,雞眼。
內服:用龍眼肉或膠囊包裹,飯後吞服,每次5~20粒,1日3次。
外用:搗敷。
脾胃虛弱,嘔吐者忌服。 孕婦和小兒慎用。
】①治里急後重:鴉膽去殼留肉,包龍眼肉,每歲一粒,白滾水下。
(《吉雲旅鈔》) ②治熱性亦痢,及二便因熱下血:鴉膽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極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
此物囫圇吞服,去皮時仁有破者,去之勿服,服之恐作嘔吐。
(《醫學衷中參西錄》) ③治瘧疾:鴉膽子果仁十粒,入桂圓肉內吞服,日三次,第三日後減半量,連眼五日。
(《廣西中草葯》) ④治早期血吸蟲病:鴉膽子果仁十粒,日二次,連服四、五天。
(《廣西中草葯》) ⑤治痔:鴉膽子七粒,包圓眼肉,吞下。
(《綱目拾遺》) ⑥治疣:鴉膽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實者,杵為末,以燒酒和塗少許,小作瘡即愈。
(《醫學衷中參西錄》) ⑦治腳雞眼;鴉膽子二十個,砸開取仁,用針尖戳住,放燈頭以上少烤,烤至黃色,再放一小塊膠布上,用刀將該葯按成片,粘於患處(在粘前用開水將患處洗凈,用刀將厚皮割去),每日換一次,二十天左右即痊癒。
(《新中醫葯》8(12):583,1957) ⑧治滴蟲性陰道炎:鴉膽子二十個,去皮,水一茶杯半,用砂壺煎至半茶杯,倒入消毒碗內,用消過毒的大注射器將葯注入陰道,每次注二十至四十毫升。
輕者一次,重者二至三次。
(《河北中醫葯集錦》)
【臨床應用】①治療阿米巴痢疾據50例和65例的觀察,近期治癒率分別為72%和94%。
其中50例組的復發率為6%。
治癒病例大都在2~7天內症狀消失,大便鏡檢多數在3~5天轉為陰性。
從大便轉陰時間的長短看,鴉膽子對滋養體作用似較包囊為佳。
或認為鴉膽子對急、慢性病例均有效果。
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頭暈、腹痛,腹瀉等,其中以腹瀉較多見,但不影響治療。
用法:大多採取口服法與灌腸法並用,7~10天為一療程。
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用鴉膽子仁10~20粒,也有少至4粒的;小兒每歲1~2粒。
裝膠囊吞服。
灌腸用鴉膽子仁15~20粒,打碎後浸於1%碳酸氫鈉溶液200毫升中2小時,然後行保留灌腸每日1次,或隔日1次。
與口服法同時進行,或在口服4天後再單獨使用。
②治療瘧疾對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均有效果,多數病例服葯後可控制發作。
用法:成人每次用鴉膽子仁10粒裝入膠囊吞服,每日3~4次,連服至第4、5天劑量減半,全治程為5天。
小兒10歲以下每次6粒,14歲以下每次8粒。
副作用較大,主要為消化道反應,如上腹部不適,飽脹,食慾減退,大便次數增加,少數病人發生嘔吐。
③治療滴蟲性及阿米巴原蟲性陰道炎用鴉膽子仁20粒加水100毫升,煎成20毫升,以注射器套導尿管注入陰道內,每日1次。
治療6例滴蟲性陰道炎,經2~3次用葯即獲痊癒,隨訪年余未見復發。
另一報告用鴉膽子仁40粒打碎後加水400毫升,煎成40毫升,行陰道灌洗,每日1次,治療1例阿米巴原蟲性陰道炎,經7天後亦獲痊癒。
④治療贅瘤用鴉膽子油塗搽患部,對於外耳道乳頭狀瘤、喉乳頭狀瘤,及尋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治療效果。
外耳道乳頭狀瘤用鴉膽子油滴入,每日1~2次,3~7天即可脫落。
單發性的喉乳頭狀瘤,可先將瘤體摘除,然後用鴉膽子曲在基底部擦拭;多發性的先將易摘除的瘤體摘除,再用鴉膽子油在瘤體表面塗拭。
小兒直接喉鏡下塗拭,成人在間接喉鏡下塗拭,每周1~3次。
一般施用5~6次後腫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
鴉膽子油對喉部無不良副作用,塗後局部無紅腫或潰瘍發現,乳頭狀瘤處形成瘢痕,對正常粘膜無破壞作用。
經鴉膽子油治療的病例未見復發。
對於尋常疣、扁平疣等,可先用小刀將疣體表皮輕輕刮破(不宜颳得過深及損傷周圍皮膚),將鴉膽子劈開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量鴉膽子油滴於疣上,每4~7天1次,10次為一療程。
塗油後5~6小時內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葯油或波及周圍皮膚;面部用葯須防止進入眼內;再次用葯如遇皮損結有痂膜時,須先將痂膜輕輕刮除再塗葯油。
用上法治療扁平疣47例,治癒39例,大多在5次以內治癒。
多數病人用葯後皮損及健康皮膚出現紅腫、瘙癢及灼熱感等炎症現象,但對治療無效病例則此現象很少出現。
炎症反應出現後,繼續塗擦,原來發炎之處逐漸變為棕黑色,數日後痂膜脫落而疣即消失。
用鴉膽子油較鴉膽子仁效果迅速,但局部發炎也較劇烈。
也可將鴉膽子搗成細末,加水調成糊狀,塗於疣上,每日早晚各1次,塗至結痂為止。
一般2周左右即可結痂而愈。
鴉膽子油對於軟而作線狀之乳頭狀瘤較尋常疣、扁平疣作用迅速,其治療作用可能是由於它的毒性作用使細胞發生退行性變,細胞核固縮,最後壞死而脫落。
用鴉膽子仁內服,對於肛門裂和內痔等引起的出血,血吸蟲病合並乙狀結腸肉芽腫,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此外,鴉膽子外敷曾引致過敏1例。
患者於右足中趾上皮角化處敷葯後20分鍾突發呼吸困難,旋即進入半昏迷狀態,經搶救後始恢復。
恢復後以鴉膽子仁浸液作皮膚劃痕試驗,結果塗葯後20秒鍾局部發生紅潤,1分鍾時出現直徑1.2厘米大的丘疹,並覺呼吸有緊迫感,持續12小時之久;同時以健康人用同法作對照,結果陰性。
在此以前患者曾兩次用鴉膽子仁外敷,亦均在用葯後1~2小時左右發生不同程度的過敏症狀,如蕁麻疹、呼吸迫促、惡心嘔吐等。
㈦ 什麼植物含生物鹼
含生物鹼的植物如下:
1、曼陀羅:草本植物,高1~2米,莖直立,葉卵圓形,夏季開花,花筒狀,花冠漏斗狀,白色,全株有毒,種子毒性最強。
2、顛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互生,一大一小,夏季開花,鍾狀,淡紫色,果實為漿果球形,成熟時黑紫色,其葉和根有毒。
3、天仙子:草本植物,中國東北、河北、甘肅等地有野生,全株有毛,味臭,夏季開花,漏斗狀呈黃色,全株有毒。
4、烏頭:草本植物,分布於中國中部及東部山地丘陵,莖直立,秋季開花,其根有毒。
5、毒芹:草本植物,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內蒙一帶,根狀莖肥大有香氣和甜味,秋季莖中空,花為白色,全草有毒。
6、鉤吻:亦稱斷腸草,常綠灌木,夏季開花,中國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有分布,其根、莖、葉均有毒,民間用來殺蟲。
(7)雅膽子的生物鹼含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已知生物鹼種類很多,約在10,000種左右,有一些結構式還沒有完全確定。它們結構比較復雜,可分為59種類型。隨著新的生物鹼的發現,分類也將隨之而更新。由於生物鹼的種類很多,各具有不同的結構式,因此彼此間的性質會有所差異。
但生物鹼均為含氮的有機化合物,總有些相似的性質,因為在其生物合成的途徑中氨基酸是起始物,主要有鳥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色氨酸等,主要經歷兩種反應類類型:環合反應和碳——氮鍵的裂解,所以總有些性質相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