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病毒與其他微生物的主要鑒別特徵是
選C
病毒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含單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復制的非細胞型微生物。
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virus」一詞源於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其主要特點是:①含有單一種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組和蛋白質外殼,沒有細胞結構;②在感染細胞的同時或稍後釋放其核酸,然後以核酸復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嚴格的細胞內寄生性。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也就沒有細胞器。病毒一般只含有蛋白質和DNA、RNA中的一個,SARS病毒含有蛋白質外殼和RNA,腺病毒含有蛋白質和DNA。有的病毒只含有DNA或RNA而不含有蛋白質,甚至還有的病毒只含有蛋白質,如瘋牛病病毒
。
⑵ 病毒顯著區別於其他生物的特徵是__. A.具有感染性 B.獨特的繁殖方式 C,體積微小 D.細胞內寄生
選B。在自然界中很多的細菌都具有感染能力和寄生能力,而且它們都很微小,因此ACD都是錯誤的。再解釋一下B選項,之所以說病毒的繁殖能力很特殊,是因為病毒在侵染宿主細胞時,會將自己的遺傳物質注入宿主細胞內,而它的蛋白質外殼卻留在細胞外,因此選B
⑶ 病毒有哪些不同於其他生物的特點
病毒性質的兩重性;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兩重性
1.病毒存在的兩重性病毒的生命活動很特殊,對細胞有絕對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細胞外形式,一是細胞內形式。存在於細胞外環境時,則不顯復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體或病毒顆粒形式。進入細胞內則解體釋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細胞內環境的條件以獨特的生命活動體系進行復制,是為核酸分子形式。
⒉病毒的結晶性與非結晶性 病毒可提純為結晶體。我們知道結晶體是一個化學概念,是很多無機化合物存在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認為某些病毒有化學結晶型和生命活動型的兩種形式。
3.顆粒形式與基因形式病毒以顆粒形式存在於細胞之外,此時,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細胞病毒解體而釋放出核酸基因組,然後才能進行復制和增殖,並產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組整合於細胞基因組,隨細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時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顆粒形式增殖,這是病毒潛伏感染的一種方式。
二、病毒結構和功能的兩重性
1.標准病毒與缺陷病毒在病毒的增殖過程中,由於其基因組因某種微環境因素的影響或轉錄過程的錯誤而發生突變,以致有裝配不全的病毒顆粒產生,稱為缺陷病毒,產生缺陷病毒的原親代病毒,則稱為標准病毒,缺陷病毒顆粒有干擾標准病毒繁殖的作用。
2.假病毒與真病毒一種細胞有兩種病毒同時感染的情況,在增殖過程中,一種病毒可以穿上本身的外殼,這就是真病毒,是這種病毒的應有「面目」;如果一種病毒的核酸被以另一病毒外殼來編碼,則稱為假病毒,此時一種病毒的本來性質,被另一種病毒的性質所掩蓋。
3.雜種病毒和純種病毒兩種病毒混合感染時,除了出現假型病毒外,還有可能出現病毒核酸重組的情況,即一種病毒顆粒之中,可含有兩種病毒的遺傳物質,此可稱為雜種病毒,這是病毒學中一個相當常見的現象。
三、病毒病理學的兩重性
1.病毒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關於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問題,是同宿主細胞相對而言的,在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和機體水平,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在細胞水平有細胞病變作用,但在機體水平可能並不顯示臨床症狀,此可稱為亞臨床感染或不顯感染。
2.病毒感染的急性和慢性 病毒感染所致的臨床症狀有急、慢之分,有的病毒一般只表現急性感染而很少表現慢性感染;有的則既有急性過程,也有慢性過程。
目前對病毒的概念可以是:病毒是代謝上無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致病性的因子,他們小於細胞,但大於大多數大分子,他們無例外地在生活細胞內繁殖,他們含有一個蛋白質或脂蛋白外殼和一種核酸,DNA或RNA,甚至只含有核酸而沒有蛋白質,或只有蛋白質而沒有核酸,它們作為大分子似乎太復雜,作為生物體它們的生理和復制方式又千姿百態。
⑷ 病毒結構上不同於其他生物的特點
毒結構上不同於其他生物的特點: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外麵包裹著蛋白質外殼。病毒是由DNA或者RNA(其中一種)或者蛋白質(阮病毒),作為遺傳物質。
病毒的生存主要是寄生在活細胞內:
最主要的是
⑸ 病毒與一般生物的異同之處
病毒和細菌雖然都是能夠引起人體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但是兩者區別其實非常大。首先從大小上看兩者就有區別,細菌直徑相對來說比較大,一般在10-100μm,而病毒最大的恐怕也就幾百納米。納米和微米其實相差1000倍的等級,所以它倆的大小根本就不是在一個數量級上,纖維鏡下能夠看到細菌,但無論放大多少倍,在顯微鏡下也看不到病毒,所以病毒的個頭是非常小的。
另外,細菌是一個單細胞的生物,而病毒連一個細胞都不是,感染之後必須進入到細胞內才能夠吸取營養,才能存活和繁殖。而細菌本身就是一個細胞,不一定非進入到細胞內。病毒感染一般情況下很少有特效的抗病毒葯物,有也僅僅局限在個別的病毒,如流感病毒、丙肝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對於一些常見的引起感冒的病毒,基本沒有特效的抗病毒的葯物。但是對於細菌來說一般都有抗菌葯物,可以針對細菌用葯,而抗菌葯物對病毒是無效的。
⑹ 試述病毒有哪些不同於其他微生物之處
體積非常微小,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放大幾萬至幾十萬倍後方可觀察;結構簡單,無完整細胞結構,僅有一種核酸(RNA或DNA);嚴格的細胞內寄生性,只能在一定種類的活細胞中增殖;對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干擾素敏感。
【基本結構】有核心和衣殼,二者構成核衣殼。有的病毒核衣殼外有包膜和刺突,稱為包膜病毒;有的病毒核衣殼外則沒有包膜和刺突,這些沒有包膜的病毒稱為裸病毒。
①病毒核心:成分為核酸,病毒基因組,控制病毒的遺傳性狀。
②病毒衣殼:包繞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質外殼。具有抗原性,可以刺激機體發生免疫應答;具有保護核酸免受外界環境的破壞,比如核酸酶等;介導病毒進入宿主細胞。
③病毒包膜:病毒出芽釋放時從宿主細胞膜獲得,有些包膜表面有刺突。有包膜的病毒對脂溶劑敏感。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和代謝系統,必須在活的易感細胞內進行增值,由宿主細胞為其提供酶系統、能量、原料、和生物合成的場所,以病毒的核酸為模板進行核酸復制和蛋白質合成,再裝配成子代病毒,稱病毒的復制(病毒獨有的增殖方式)。
【增殖條件】合適的宿主細胞、病毒進入細胞的能力(足夠)、宿主細胞狀態(生長良好、代謝旺盛)
【復制周期】吸附、穿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與成熟、釋放
⑺ 病毒與其他微生物相比有什麼特點
病毒和病毒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的主要區別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而病毒以外的其他微生物有細胞結構。
⑻ 病毒與其他生物的區別
看一下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1、細菌:原核生物的一種,主要特點是沒有核膜,其遺傳物質分散在細胞質內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內,稱為核區。細菌的外邊包裹著一層細胞壁,一般為多糖聚合而成。
2、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細胞內完成。
病毒和細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有的病毒對人類是有益的,比方說煙草花葉病毒,是使植物煙草葉片感染的一種植物病毒,感染的煙草葉片象綉上了美麗的花紋。這種病毒用來進行轉基因研究,對科學家幫助很大。
細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體大腸內寄生的大腸桿菌,幫助人類分解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可以給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牛、羊等動物能夠消化植物纖維,是因為他們的消化道內寄生了一種細菌,這種細菌可以分解纖維素;要是沒有這種細菌的話牛和羊是沒法吃草的。同時人們依靠細菌生產葯品、食品、飼料、抗生素、味精、調料等。同時細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動物的糞便、動植物的屍體等。沒有細菌的世界是無法想像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將無法生存。
抗生素只能殺滅細菌。比方說青黴素,能破壞細菌細胞壁上的多糖,使細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應有的保護作用,細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白質,抗生素對它們是沒有作用的。但干擾素可以干擾病毒DNA或RNA的復制,使病毒的數量不再增加,然後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剩下的病毒。
簡單說來 細菌一般擁有完整的細胞體 而病毒只有遺傳物質和包裹它的蛋白質 病毒不能獨立繁殖,繁殖需要寄生體才行
⑼ 病毒與其他微生物相比有什麼特點
病毒與其他微生物相比,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核酸組成。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一旦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以及復制、轉錄和轉譯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下面是一種病毒的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