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生物分類表或分類的詳細步驟和方法
微生物分類的目的:把各種微生物按照它們的親緣關系分群歸類,排成系統,以便於人們對微生物進行鑒定和交流。
微生物的主要分類單位:界、門、綱、目、科、屬、種、變種、亞種(小種)、型、菌株(品系)
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種:親緣關系較近的微生物有機體的集合,它們在進化發育階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態和生理特徵。現代分類學上規定種內菌株的DNA同源性≥70%
變種:從自然界分離到的微生物純種,如果與典型種之間存在某些特徵的差別,而這些特徵又是穩定遺傳的,則可將這一純種稱為典型種的變種。如枯草芽孢桿菌的黑色變種。
小種(亞種):實驗室中獲得的微生物變異型稱為小種或亞種。
型:自然界存在的差異較小的同種微生物的不同類型,稱為型。如結核分支桿菌依其寄主的不同可分為人型、牛型和禽型。
菌株(品系):來源不同的同種微生物的純培養,均可稱為菌株。
群:有些微生物的特徵介於兩種微生物之間,我們把這兩種微生物及其中間類型統稱為一個群命名的方法:國際法規命名,即林奈所創立的雙名法。
雙名法的規則:微生物的學名依屬和種而命名,由兩個拉丁字或希臘字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組成,屬名在前,為名詞,開頭字母大寫,是該微生物的主要特徵。種名在後,為形容詞。如:Stapylococcus
aureus,
Streptomyces
albosporeus(Krainsky)
Waksman
et
Henrici,
Micrococcus
sp.(spp.),
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形
態
特
征:個體形態(形狀、大小、染色反應等)、群體形態(菌落特徵、液體培養特點等)
生理生化特徵:代謝產物、營養要求、細胞壁成分等的測定
生態特徵:微生物間各種相互關系的利用
遺傳特徵:DNA同源性分析
G+C的含量
其它:全細胞蛋白的分析、多位點酶的分析等
經典分類法:採用雙歧法整理實驗結果
數值分類法:測定100項以上的各種性狀,利用計算機進行菌株的相互比較,並得出總的相似值。一般認為同種微生物菌株之間的相似值≥80%。
遺傳分類法:DNA雜交(液相復性速率法原理與方法)、G+C含量的測定(熱變性法、浮力密度法等)
細菌:伯傑氏鑒定細菌學手冊(第八、第九版)、細菌系統學手冊(第一版)
放線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編著的放線菌目分科、分屬檢索表
真菌:Smith、
Alexopoulos
、
Ainsworth的分類系統
Ⅱ 微生物是如何分類的
根據細胞的有無以及細胞結構特點的不同,人們把微生物分為三大類,它們是原核細胞型微生物,例如細菌和放線菌;真核細胞型微生物,如真菌;非細胞型微生物,例如病毒等。
Ⅲ 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舉例說明
命名按照《國際細菌命名法規》,採用林奈氏雙名法.
屬名 + 種名 +命名人
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Migula) Castellani & Chalmers 1919
屬名:名詞,大寫首字母,一般描繪主要形態或生理特徵.
種名:形容詞,小寫,代表一個種次要特徵.
未確定種名或不指特定的種時,可在屬名後加sp.表示.
Ⅳ 常見的微生物可以劃分為哪幾類、請列舉出它們的名稱,並寫出代表生物
微生物的分類可直觀表示如下:
Ⅳ 細菌的分類
按有無細胞壁:正常菌種和細菌L型
按細胞壁特徵: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就是G+和G-
按細菌形態:球菌.桿菌.螺旋菌
球菌中又有單球菌.雙球菌.鏈球菌.四聯球菌.八疊球菌.葡萄球菌.
桿菌中又有球桿菌.鏈桿菌.竹節桿菌.雙歧桿菌.粗大桿菌.細小桿菌.棒狀桿菌等
螺旋菌又有弧菌.螺菌.螺旋體
按致病性有條件性致病菌.致病菌.正常菌
按有無莢膜:S型菌.R型菌
按有無芽孢:芽孢菌.無芽孢菌
按有無性菌毛:F+菌.F-菌
按對氧氣需要;專性需氧菌.專性厭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厭氧菌
按營養方式:化能自養.光能自養.異養.兼性自養
等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這種分類,我的能力就限於這里了.你要是想知道比如G-菌有那些,那......我估計全世界最牛的微生物學家都回答不出來.
Ⅵ 細菌的分類
細菌的分類:
1、根據形狀分為三類,即: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桿菌)。
2、按細菌的生活方式來分類,分為兩大類:自養菌和異養菌,其中異養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
3、按細菌對氧氣的需求來分類,可分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厭氧(不完全厭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厭氧)細菌。
4、按細菌生存溫度分類,可分為喜冷、常溫和喜高溫三類。
拓展資料:
細菌分類是在細菌的鑒別和分類中,對其細胞結構或是生理、生化特性進行觀察和測定並不太困難的,多利用下列方法:在各種培養基上的生長狀況;對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利用和分解情況;在DNA中的鳥嘌呤、胞嘧啶的克分子量的百分比;有時還根據血清學的試驗結果等。細菌的屬名和種名都是按命名規則而定的,但認為把全部細菌都按一個分類體系來定名不太合理的意見,愈來愈顯得有說服力。
Ⅶ 細菌的分類方法有哪些
1.細菌分類 是根據每種細菌各自的特徵,並按照它們的親緣關系分門別類,以不同等級編排成系統。分類有兩種:①以細菌的形態和生理生化特性為依據的表型特徵分類法,包括有傳統分類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和數值分類法(numerical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學分析和核酸分析,以細菌大分子物質(核酸、蛋白質)結構的同源程度進行分類稱種系分類(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類(natural classfication)。
2.細菌命名 在分類基礎上,給予每種細菌一個科學名稱,使之在生產實踐、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為可能。按照細菌命名的法規,能保證所有的科研工作者以同樣方式給予細菌命名。
3.細菌鑒定 將未知細菌按分類原則放入系統中某一適當位置和已知細菌比較其相似性,用對比分析方法確定細菌的分類地位。若與已知細菌相同即採用已知菌的名稱,不同者則按命名原則確定一個新名稱。
一、按表型特徵分類法
細菌的形態、染色以及細菌的特殊結構是最早和最基本的分類依據,眾多的理化特徵如細菌生長條件、營養要求、需氧或厭氧、抵抗力、菌體成分、能否利用某些糖類和有機酸、蛋白質、氨基酸、代謝途徑、代謝產生、呼吸酸、毒性酶、毒素、致病力等也一直作為分類依據
目前,以生理生化學作為細菌分類方法有兩種,即傳統分類法和數值分類法。
(一)傳統分類法
19世紀以來,以細菌的形態、生理特徵為依據的分類奠定了傳統的分類基礎,它選擇一些較為穩定的生物學性狀,如細菌的形態結構、染色性、培養特性、生化反應、抗原性作為分類依據,然後按主次順序逐級區分。這種方法使用方便,分類亦較為明確,但往往帶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二)數值分類法
20世紀60年代,隨計算機的應用而發展的細菌分類方法。它對細菌的各種生物學性狀按「等重要原則」進行分類,一般需選用50項以上的生理、生化指標逐一進行比較,通過計算機分析各菌間相似度,劃分細菌的屬和種,並確定它們的親緣關系
目前,以生理生化學作為細菌分類方法有兩種,即傳統分類法和數值分類法。
(一)傳統分類法
19世紀以來,以細菌的形態、生理特徵為依據的分類奠定了傳統的分類基礎,它選擇一些較為穩定的生物學性狀,如細菌的形態結構、染色性、培養特性、生化反應、抗原性作為分類依據,然後按主次順序逐級區分。這種方法使用方便,分類亦較為明確,但往往帶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二)數值分類法
20世紀60年代,隨計算機的應用而發展的細菌分類方法。它對細菌的各種生物學性狀按「等重要原則」進行分類,一般需選用50項以上的生理、生化指標逐一進行比較,通過計算機分析各菌間相似度,劃分細菌的屬和種,並確定它們的親緣關系。
二、遺傳學分類法
遺傳學分類是以細菌的核酸、蛋白質等在組成的同源程度分類。該分類法具有下述的優點:(1)對細菌的「種」有一個較為一致的概念;(2)使分類不會出現經常性或根本性的變化;(3)可制定可靠的細菌鑒定方案;(4)有利於了解細菌的進化和原始親緣關系。
目前較穩定的基因型細菌分類法有如下幾種:(一)DNA G+C mol/%測定(二)核酸同源值測定 (三)核蛋白體RNA鹼基序列測定
細菌種屬鑒定一般採用形態學觀察作初步鑒定,包括革蘭氏染色、夾膜、鞭毛、運動性觀察等。
然後進行生理生化實驗做進一步鑒定,包括厭氧、好氧實驗,完全培養基和基本培養基培養實驗,降解性實驗等系統的生理生化實驗研究。
最後進行16sRNA序列擴增測序,將測到的序列與GENEBANK中已知的細菌序列相比較,根據親緣關系遠近最終確定種屬。一般來說,90%以上的同源性就可以確定到屬,確定到種的可能性很小。
Ⅷ 細菌的分類方法有哪幾種
細菌分類學(taxonomy)是指對細菌進行分類、命名與鑒定的一門學科。它的任務是在全面了解細菌的生物學特徵的基礎上,研究它們的種類,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與其他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進而提出能反映自然發展的分類系統,並將細菌加以分門別類。它包括三個方面:分類(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和鑒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
1.細菌分類 是根據每種細菌各自的特徵,並按照它們的親緣關系分門別
類,以不同等級編排成系統。分類有兩種:①以細菌的形態和生理生化特性為依據的表型特徵分類法,包括有傳統分類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和數值分類法(numerical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學分析和核酸分析,以細菌大分子物質(核酸、蛋白質)結構的同源程度進行分類稱種系分類(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類(natural classfication)。
2.細菌命名 在分類基礎上,給予每種細菌一個科學名稱,使之在生產實踐、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為可能。按照細菌命名的法規,能保證所有的科研工作者以同樣方式給予細菌命名。
3.細菌鑒定 將未知細菌按分類原則放入系統中某一適當位置和已知細菌比較其相似性,用對比分析方法確定細菌的分類地位。若與已知細菌相同即採用已知菌的名稱,不同者則按命名原則確定一個新名稱。
二、分類等級
細菌的分類等級和其他生物相同,依次為界(kingdom)、門(division)、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細菌屬於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和螺旋體。
分類等級拉丁字尾比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亞目-ineae、科-aceae、亞科-oideaae、族-eae、亞族-inae。
種是細菌分類的基本單位,將生物學性狀基本相同的細菌群體歸成一個菌種;性狀相近、關系密切的若干菌種組成一個菌屬;相近的屬歸為一科;依次類推。在兩個等級之間,可添加次要的分類單位,如亞門、亞綱、亞屬和亞種等。群和組不是正式分類等級,是泛指具有某種共同特性的某個集體,任何等級都可借用。
同一菌種的各個細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異,可再分成亞種(subspecies),亞種以下的分類等級為型(type),以區別某些特殊的特徵。例如抗原結構不同而分的血清型(serotype);對噬菌體敏感性不同的噬菌體型(phagetype);對細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細菌素型(bacteriocin-type),生化反應和某些生物學性狀不同的生物型(biotype)。
由不同來源分離的同一種、同一亞種或同一型的細菌,稱為株(strain)。株的建立是從一次單獨分離物的單個原始菌落傳代的純培養物,例如從10個肺結核患者的痰液中分離出的10株結核分枝桿菌。具有某種細菌典型特徵的菌株稱為模式菌(typical strain)或標准菌株(standardstrain),它是該種菌株的參比菌株。在細菌的分類、鑒定和命名時以模式菌為依據,也可作為質量控制的標准。
三、細菌命名法
《國際細菌命名法典》(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nomencluture ofbacteria)1990年修訂本(1992年ASM出版)是目前公認的命名法典,是在1975年出版的基礎上,經歷了10餘年,3屆國際微生物學會議的努力而通過的一部法典,它確認了1980年1月1日後,由國際系統細菌學雜志(IJSB)合法發表的細菌命名。
細菌的科學名稱(學名)的生物雙名式(binomen),具備拉丁化文字的形式和明確分類等級的兩個特點,即有一個屬名和一個種名構成。屬名在前,是名詞,首字母大寫;種名在後,是形容詞,不論是否為人名或地名均須小寫;兩者均用斜體表示。細菌學名的中文譯名則種名在前,屬名在後。例如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結核分枝桿菌)、Salmonellatyphi(沙寒沙門菌)。屬名也可用第一個字母代表,如M tuberculosis、Styphi等。有時某些常見的細菌也可用習慣通用俗名如tuberoulosis (結核桿菌)、typhoidbacilus(傷寒桿菌)等。有時泛指某一屬細菌而不特指其中的某個細菌則可在屬名之後加上sp,如Mycobacteriumsp,Salmonellasp,即表示分枝桿菌屬和沙門菌屬細菌(sp代表菌種species,復數用spp);如果使用1個亞種的名稱,則在種名後再加亞種名如Klesbsiella penumoniae subspecies pneumoniae。
命名法典規定,新的細菌名稱必須在IJSB發表後,經過世界公認的國際細菌命名裁定委員會公布,菌名批准目錄刊登後正式應用。凡有關細菌研究的學術論文必須使用上述正式命名的細菌學名。
細菌分類方法
細菌的分類是在對細菌的大量分類標記進行鑒定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用作細菌的分類標記有形態學、生理生化學、免疫化學和遺傳學等方面的性狀。近年來,應用各種現代化技術和設備研究細胞的化學結構和化學組成,分析它們的來源關系,為發展細菌分類學開拓了前景。
Ⅸ 微生物的命名原則和方法
所有正式分類單元(包或亞種和亞種以上等級的分類單元)的學名,必須用拉丁詞或者其他詞源經拉丁化的詞命名.
(1)屬名
屬名用一個單數主格名詞或當做名詞用的形容詞來表示,可以是陽性、陰性或中性,首字母要大寫.Bacillus( 屬名,首字母亞斜寫).亞屬分類單元的命名和屬名相同.其中的陰陽或者中性指的是原本的拉丁詞的性質.
(2)種名
細菌的命名也和其他的生物一樣用雙名法命名,即種的學名=屬名+種名.第一個詞為屬名,首字母要大寫;第二個詞為種名加詞,常用形容詞(要與屬名性別一致),也可以用人名、地名、病名、或者其他名詞(名詞用主格或者所有格形式),種名加詞首字母不大寫.
例如Pseudomonas aeruginosa(銅綠假單胞菌)其中Pseudomonas是屬名(假單胞菌屬)(陰性),aeruginosa是種名加詞,是拉丁形容詞(陰性),原意為「銅綠色的」.
還有亞種名和屬級以上的分類單元的命名我就不寫了,我打字很慢.
PS:如果需要了解的話可以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主編為沈萍、陳向東等)《微生物生物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