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入侵如何加以防治

生物入侵如何加以防治

發布時間:2022-08-20 00:17:39

1. 你認為採取哪些措施可以防止「生物入侵者」

防止「生物入侵者」採取的措施有:可以立法和宣傳,樹立此類意識;人工治理,引人」生物入侵者」的天敵;:加強海關檢查。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經自然的或人為的途徑侵入 到另一個新的環境,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生態災難的過程。
或定義為: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
對於特定的生態系統與棲境來說,任何非本地的物種都叫作外來物種(alien species)。外來物種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范圍及擴散潛力以外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生態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等特點;被入侵生態系統具有足夠的可利用資源,缺乏自然控制機制,人類進入的頻率高等特點。外來物種的「外來」是以生態系統來定義的。
一般而言,一國主動引進加以培養、種植養殖,以便豐富國人餐桌或用於保護生態、美化環境等,不歸類為生物入侵。「不是本國主動引進,對本土農業、生態環境和人畜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才能稱為生物入侵」。

2. 有害生物入侵怎樣防範

有害生物入侵怎樣防範
1、人工防治
依靠人力,捕捉外來害蟲或拔除外來植物。人工防治適宜於那些剛剛傳入、定居,還沒有大面積擴散的入侵物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人工防除可在短時間內迅速清除有害生物,但對於已沉入水裡和土壤的植物種子和一些有害動物則無能為力;高繁殖力的有害植物容易再次生長蔓延,需要年年防治;人工防治有害動植物後如不妥善處理動植物殘(體,如卵)株,它們可能成為新的傳播源,客觀上加速了外來生物的擴散。
2、 機械或物理防除
利用專門設計製造的機械設備防治有害植物。機械防除有害植物對環境安全,短時間內也可迅速殺滅一定范圍內的外來植物。利用機械打撈船在非洲的維多利亞湖等地控制水葫蘆等水生雜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國雲南昆明市也曾設計製造過一艘機械打撈船清除滇池水葫蘆,福建農業大學也曾幫助福建寧德地區設計製造「割草機」控制大米草,但均因技術等原因最終未獲成功。除技術問題外,機械防除後,如不妥善處理有害植物殘株,這些殘株依靠無性繁殖有可能成為新的傳播源。通過物理學的各種途徑防治也可控制外來有害生物,如用火燒控制有害植物,黑光燈誘捕有害昆蟲,等等。
3、 替代控制
替代控制主要針對外來植物,是一種生態控制方法,其核心是根據植物群落演替的自身規律用有經濟或生態價值的本地植物取代外來入侵植物。它的優點在於:(1)替代控制植物一旦定植便長期控制入侵植物,不必連年防治;(2)替代植物能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涵養水源,提高環境質量;(3)替代植物有直接經濟價值,能在短期內收回栽植成本,長期獲益;(4)替代植物可使荒蕪土地變成經濟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替代控制的不足在於對環境的要求較高,很多生境並不適宜人工種植植物,如陡峭的山地、水域等,同時人工種植本地植物恢復自然生態環境涉及到的生態學因素很多,實際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研究利用替代植物控制外來有害植物,應充分研究本地土生植物的生物生態學特性,如它們與入侵植物的競爭力、化感作用等,掌握繁殖、栽培這些植物的技術要點,並探討本地植物的經濟特性,市場潛力等,以便同時獲得經濟和生態效益。
4、化學防除
化學農葯具有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於大面積推廣應用等特點。但在防除外來生物時,化學農葯往往也殺滅了許多種本地生物,而且化學防除一般費用較高,在大面積山林及一些自身經濟價值相對較低的生態環境如草原使用往往不經濟、不現實;而且,對一些特殊環境如水庫、湖泊,化學農葯是限制使用的。另外對於許多種多年生外來雜草,大多數除草劑通常只殺滅地上部分,難以清除地下部分,所以需連續施用,防治效果難以持久。根據作用方式,化學除草劑可分為內吸傳導型和觸殺型兩類,內吸性除草劑如草甘膦、2,4-D等接觸雜草後能被雜草吸收並運轉到其它部位,對全株均有影響,一般用於多年生雜草,但防治效果緩慢;觸殺性除草劑如克蕪蹤、除草醚等作用部位僅限於接觸雜草的部位,因此通常對地下繁殖體無效,雖不被吸收和傳導,但作用效果快,常用於一年生雜草。由於很多外來入侵植物系多年生,應用內吸性除草劑效果較為持久。化學殺蟲劑殺滅害蟲的作用方式也有觸殺、胃毒、驅避等,也有激素和生長調節劑類農葯,外來害蟲抗葯性發展很快,應經常交替、輪換使用多種殺蟲劑,以延緩和降低害蟲的抗葯性。
5、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從外來有害生物的原產地引進食性專一的天敵將有害生物的種群密度控制在生態和經濟危害水平之下。生物防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據有害生物-天敵的生態平衡理論,在有害生物的傳入地通過引入原產地的天敵因子重新建立有害生物-天敵之間的相互調節、相互制約機制,恢復和保持這種生態平衡。因此生物防治可以取得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結果。生物防治的一般工作程序包括:在原產地考察、採集天敵;天敵的安全性評價;引入與檢疫;天敵的生物生態學特性研究;天敵的釋放與效果評價。因為天敵一旦在新的生境下建立種群,就可能依靠自我繁殖、自我擴散,長期控制有害生物,所以生物防治具有控效持久、防治成本相對低廉的優點。通常從釋放天敵到獲得明顯的控制效果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對於那些要求在短時期內徹底清除的入侵物,生物防治難以發揮良好的效果。由於從不同的利益角度對雜草的認識不同,生物防治雜草容易引起利益沖突。另外,引進天敵防治外來有害生物也具有一定的生態風險性,釋放天敵前如不經過謹慎的、科學的風險分析,引進的天敵很可能成為新的外來入侵生物,從而帶來「引狼入室」的後果。國際上雜草生物防治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引進天敵控制雜草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天敵安全性等新的挑戰。1993年FAO頒布了《國際生防天敵引種管理公約》,對天敵的引種進行了規范。目前國際上進行有害植物生物防治釋放天敵前,均進行天敵的安全性測定,主要方法有選擇性測定和非選擇性測定兩種,進行風險分析的供試植物種類包括以下幾類:(1)分類上與目標植物同屬同科或近緣科的代表種;(2)本地重要的經濟、觀賞作物的代表種;(3)本地瀕危物種;(4)形態學、物候學上與目標種相似的物種。
6、綜合治理
將生物、化學、機械、人工、替代等單項技術融合起來,發揮各自優勢、彌補各自不足,達到綜合控制入侵生物的目的,這就是綜合治理技術。綜合治理並不是各種技術的簡單相加,而是它們有機的融合,彼此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以利用生物和化學防治綜合治理入侵植物為例,由於融合了化學和生物防治的優勢,同時又彌補了各自的不足,因此具有以下特點:(1)速效性 在實施的前期,在一些急需除掉有害植物的地方,將有選擇地使用一定品種和劑量的除草劑,以在短期內迅速抑制有害植物種群的擴散蔓延,從而加快控制速度;(2)持續性 由於除草劑只能取得短期防效,難以持久,因此,使用除草劑後,釋放一定數量的專食有害植物的天敵昆蟲並使其建立種群定居,長期自我繁殖,並逐漸達到和保持植物-天敵之間的種群動態平衡,取得持續控制的結果;(3)安全性 與單一應用化學除草劑相比,綜合治理對化學除草劑的品種、使用濃度、劑量及應用次數都有嚴格的限制,所選擇的除草劑對其它生物安全,使用濃度、劑量、次數都大大低於常規用量,因此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對環境影響不大;(4)經濟性 綜合治理技術體系以生物防治為主,在釋放天敵後,天敵可自我繁殖,建立種群,在達到一定數量後基本上不再需要人工增殖,因此具有一次投資、長期見效的優勢,防治成本相對較低。

3. 如何應對生物入侵者這一問題

大多數外來物種是依賴人為干擾來傳播的,為減少外未入侵物種的威脅,建議解決方案如下1、在物種抵達時及尚未廣泛逸為野生前,盡快鑒定及評估其入侵性和對本地生態及原生物種的影響,並對惡性入侵種盡快消除,以免廣泛蔓延;
2、採取人工防治、機械或物理防除、替代控制、化學防除、生物防治、綜合治理等方法;3、加強出入境檢疫工作,制訂外未入侵物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海洋有害物種引進的管理,尤其是嚴格防範通過壓艙水攜帶的海洋外未物種入侵的巨大威脅;
5、把外未入侵種納入國家生物多樣性政策、戰略和行動計劃,著力提高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制定經濟獎懲措施以及其他政策手段。 :

4. 如何防治生物入侵災害

生物入侵往往會造成本地生態系統被破壞,甚至某物種的滅絕!
防治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上策,如網友所說,研究找到該物種的天敵。因為自然界中相生相剋,所以在其原產地應該可以找到它的天敵,或者研究本地能夠控制的生物。
中策:採取人工毀滅或者破壞的辦法,及時清除。不過,這個方法可能費時費力。但是效果明顯。
下策:及時採用葯物防治。現在的科學技術很先進,低毒葯物很好找到!
當然要因地制宜!還要向生物專家請教!

5. 如何防止生物入侵者的入侵

外來生物入侵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對於一個特定的生態系統與棲息環境來說,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來生物,它指的是出現在其自然分布范圍(過去或現在)和分布位置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圍以外自然定植的、或沒有直接或間接引進、或沒有人類活動就不能定植)
的一種物種、亞種或低級分類群,包括這些物種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體。
而外來入侵種是指對生態系統、棲境、物種、人類健康帶來威脅的外來種。 外來入侵種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經自然的或人為的途徑侵入到另一個新環境,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生態災難的過程。

二、外來物種入侵的現狀
到目前為止,國內尚沒有外來入侵動植物種類的系統報道,據有關文獻查證,目前已知我國至少有300種入侵植物、40種入侵動物、11種入侵微生物。與外來入侵動植物相比,我國對外來微生物種類的調查更為少見。目前對農業危害較大的外來微生物或病害有11種。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每年以0.1%~1.1%的速率在急劇減少。這種生物多樣性的極度銳減,除了人類大規模開墾土地導致自然生境快速喪失外,它的另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生物入侵。隨著全球化、商業和旅遊的增長以及對自由貿易的重視,有意或無意地為物種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數千年來,海洋、山脈、河流和沙漠作為天然屏障,為特有物種和生態系統提供了進化所必須的隔離環境。然而,在短短數百年間,全球各種力量結合在一起,使這些阻隔失去效用,外來物種橫越千里,到達新的生境,成為外來入侵。外來入侵種不僅威脅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引起物種的消失與滅絕,而且瓦解生態系統的功能,降低人們基本生命支持系統的健康水平,受入侵物種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將付出巨大的生態和經濟代價。入侵物種形成廣泛的生物污染,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樣性並影響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尤其是近年來,為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沙丘以及重建生態系統而開展了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工程,有的地區過度盲目地引進了大量生長區短,易於管理,更能適應環境的外來物種,然而,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盲目地引進是要付出代價的,它們正在逐漸排擠。取代當地物種,並且不斷擴大到自然和半自然地區,並影響到那裡生態系統的種類和功能,進而引起當地居民,自然資源保護者,水源管理者和其他相關人員的矛盾。人類及其經濟和非經濟活動是外來種入侵的主要動因,特別最近500年加速了生境喪失和物種滅絕的速率,對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的脅迫,這種破壞是長期的、持久的。
三、外來物種入侵的途徑
大多數外來種的傳入與人類活動有關。在對外交往中,人們有或無意將外來種引入了我國。但也有一些入侵種類屬於自然傳入,與人類活動無關或沒有明顯關聯。
1、有意傳入

從國外引入植物的主要目的是為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植物引種為我國的農林業等多種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人為引種也導致了一些嚴重的生態學後果。根據資料統計,截止1970年,由原產世界各地引種到我國未的植物837種,隸屬干267科,約占我國栽培植物的25%-33%。這些植物區系包括印度一馬來西亞區,新熱帶區的中美洲(包括墨西哥),歐洲西伯利亞地區,非洲亞區,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區,地中海亞區,伊朗-土耳其地。另外近20年未,隨著對外經濟和科技交流的日益擴大,外未入境植物(包括雜草)數量也大為增加,但由幹人力缺乏及工作難度大,再加上人們對一些植物引入後所產生的利弊看法不一,到目前為止很難得出引種所帶來的有害植物的准確數據。的種類是人為引種的結果,這些植物引入後的主要途徑有牧草、飼料、觀賞植物、葯用植物、蔬菜、草坪植物和環境保護植物等。
雖然我國在生物防治害蟲和害草中,曾引進很多大敵昆蟲,但目前並沒有這些大敵昆蟲帶未危害的報道。

需要強調的是人們的一些不科學的思想意識往往加重了外來種的入侵。有的人認方「外來的就一定比本地的好」,不加分析地盲目引種。如目前草坪引種、退耕還林還草工作中,大量引入外未種,不注意充分利用本地種,很可能導致入侵種種類增加、危害加劇。
2、隨人類活動無意傳入

很多外未入侵生物是隨人類活動而無意傳入的。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增加、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大、國際旅遊業的迅速升溫,外未入侵生物藉助多種途徑越來越多地傳入我國。
3、自然傳入

外未入侵種還可通過風力、水流自然傳入,鳥類等動物還可傳播雜草的種子,例如紫莖澤蘭是從中緬、中越邊境自然擴散入我國的。薇甘菊可能是通過氣流從東南亞傳入廣東;稻水象甲也可能是藉助氣流遷飛到中國大陸。

四、生物入侵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
1、 改變地表覆蓋,加速土壤流失由於植食性動物的採食和踐踏而加速土壤流失的情況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尤其是島嶼。
2、改變土壤化學循環,危及本土植物生存
某些外來植物在營養代謝過程中沉積某些物質,從而改變了周圍土的化學成分,使周圍的本土植物難以正常生長而失去競爭能力。
3、改變水文循環,破壞原有的水分平衡入侵的外來植物主要通過比本土植物多用或少用降水而影響當地水文循環。
4、增加自然火災發生頻率自然火災發生
格局是自然生態系統動態的重要組成之一,當外來生物入侵後,改變了這一格局,則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重要影響。
5、阻止本土物種的自然更新
外來動、植物均可以阻止本土物種的自然更新,從而使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發生長期無法恢復的變化。20 世紀50 年代傳入我國
的紫莖澤蘭Eupatorium adenophorum 擴散蔓延於我國西南省區,侵佔林地、荒山,阻礙森林生長和更新。
6、改變本土群落基因庫結構
外來物種與本土近緣物種雜交,從而改變本土物種基因型在生物群落基因庫中的比例,使群落基因庫結構發生變化。而且有時這種雜交後代由於更強的抗逆能力而使本土物種面臨更大的壓力。這種情況不但發生在植物中,在魚類、兩棲和無脊椎動物中也時有發生。
7、 加速局部和全球物種滅絕速度根據Macdonald 等對全球脊椎動物的統計,941 種瀕危動物中的18.4
%受到外來物種的威脅,但分布格局差異很大,島嶼上的比例明顯高於陸地(除澳大利亞外) , 達到31.0
%;在各大洲中以澳大利亞最為突出,達到51.7 %。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保護署認為,瀕危物種名單中的160
種瀕危動物與外來物種的入侵有關;另有估計,美國958 種瀕危物種中的約400
種面臨外來物種的競爭和捕食而處境危險。而在世界其他某些地方,多達80 %的瀕危物種面臨外來物種的壓力。

五、建議
大多數外來物種是依賴人為干擾來傳播的,為減少外未入侵物種的威脅,建議解決方案如下:
1、在物種抵達時及尚未廣泛逸為野生前,盡快鑒定及評估其入侵性和對本地生態及原生物種的影響,並對惡性入侵種盡快消除,以免廣泛蔓延;
2、採取人工防治、機械或物理防除、替代控制、化學防除、生物防治、綜合治理等方法,加以消滅;

3、加強出入境檢疫工作,制訂外未入侵物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海洋有害物種引進的管理,尤其是嚴格防範通過壓艙水攜帶的海洋外未物種入侵的巨大威脅;
4、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生物學特性、入侵生態學、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種資料庫;
5、把外未入侵種納入國家生物多樣性政策、戰略和行動計劃,著力提高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制定經濟獎懲措施以及其他政策手段。

6. 怎樣防止物種外來入侵

  1. 切斷途徑:從外國回來的遊客想要帶回國內沒有的生物時,一定要查閱資料,確定該物種不會造成入侵,千萬不要讓帶回的動物逃出,不要讓植物與外界接觸(尤其是開花結籽的時候),如果是菌類,必須與外界完全隔離。政府應謹慎引入外來物種,加大對入境旅客的檢查力度,嚴防入侵生物被無意帶入或外來物種走私。對於交通工具,要搞好衛生工作,清掃工作,船隻的壓艙水與旅客留下的垃圾要加以管理。

  2. 杜絕異地放生:中國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比較猖獗,大量野生動物來自周邊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也有一些野生動物從遙遠的歐洲、非洲和美洲,走私到我國。因為走私的野生動物中有許多是外來物種,或者常常攜帶著外來的野生動物疾病。隨意放生這些政府沒收或個人購買的外域野生動物,可能導致部分種死亡,另一些則有造成生物入侵的危險,對中國當地野生動物或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這些結果都違背了放生者的初衷。

  3. 海洋垃圾問題:隨著廢棄的塑料物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正向南極洲和一些熱帶島嶼進犯,對當地的物種造成威脅。這些垃圾使向亞熱帶地區擴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在高緯度地區甚至增加了2倍多。與像椰子或木材之類的自然漂浮物相比,海洋生物更喜歡附在塑料容器等不易被降解的垃圾上漂浮,藉助這些載體,它們幾乎可以漂浮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以上來自網路)聽說中國海灘上亂扔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現象很嚴重,大家要培養好道德素質,從自己做起,向他人宣傳,防止人為製造海洋垃圾。

  4. 從我們做起:學習入侵物種的知識,了解常見入侵物種,發現入侵物種在本地出現,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有關部門是哪個部門……這個我也不知道……)督促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如需人工消滅,積極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 註:本答案系原創,嚴重鄙視快樂成長153全盤復制灌水的行為!

7. 對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有哪些主要措施

對於外來入侵生物,現在通用的辦法只能是人工防治、機械或物理防除、替代控制、化學防除、生物防治、綜合治理等方法,加以消滅。比如用病毒感染使其滅亡。也可以引種此物種的天敵,來抑制它。

8. 怎樣防止生物入侵

1、建立統一協調的管理機構

在1999年以前,美國也沒有設立專門機構領導防治外來物種的入侵工作,但日益嚴重的入侵危機和堅決的反入侵的決心促成了美國入侵物種理事會的誕生,而此理事會的主要職責則是與不同級別、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各個部門、機構、單位進行積極協作,並對各部門之間的協作計劃的執行進行監督。

2、完善風險評估制度

要阻止外來物種的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禦,外來物種風險評估制度就是力爭在第一時間,第一地區將危害性較大的生物堅決拒之門外。

該評價系統根據待引進物種的有關信息、生物學特徵、繁殖和傳播方式以及氣候參數等情況,設計49個問題,通過問卷的方式回答每個問題,再對每一問題的回答給出得分,將所有問題的得分相加,根據最終的得分與標准值的比較來決定是否引進該物種。

3、跟蹤監測

某一外來生物品種被引進後,如果不繼續跟蹤監測,則一旦此種生物被事實證明為有害生物或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而逐漸轉化為有害生物後,對一國來講,就等與放棄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將其徹底根除的機會,面臨的很可能就是一場嚴重的生態災害。

4、綜合治理

對於已經入侵的有害物種,要通過綜合治理制度,確保可持續的控制與管理技術體系的建立。外來有害物種一旦侵入,要徹底根治難度很大。因此,必須通過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發揮各種治理方法的優勢,達到對外來入侵物種的最佳治理效果。

(8)生物入侵如何加以防治擴展閱讀

生物入侵影響

1、對個體的影響

入侵種對於本地種個體具有著快速而顯著的影響。例如,個體在面臨入侵的捕食者或競爭者時,生長或生殖率會出現明顯的下降。同時,生物個體的形態在面對入侵者時也會產生改變。個體也會由於入侵者的捕食或競爭而產生行為學上的反應,例如改變對資源的利用模式。

2、對種群的影響

種群的分布、結構(年齡或大小)以及增長率等,都會嚴重受到入侵種的影響。例如入侵種可能會通過佔領本地種的生態位,減少本地種的可利用資源,導致本地種種群的增長率大大降低,進而將本地種排斥出去。

3、對群落的影響

入侵種會嚴重的影響群落的組成與結構。盡管入侵種的大量遷入可能會增加總體的物種豐富度,但由於入侵種競爭力強,本地種往往被其取代,甚至群落的建群種也會發生變化。

這些變化進一步改變了原有的生境,導致其他的本地種的消失,引起生物多樣性的下降。例如引入澳大利亞北部的含羞草(Mimosa pigra)將開闊的莎草濕地轉變成灌木叢,導致一些特異的本地動植物失去其生境而消失。

閱讀全文

與生物入侵如何加以防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