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古生物化石有什麼用

古生物化石有什麼用

發布時間:2022-08-20 09:00:22

1. 化石對於我們研究原始人類有什麼作用

化石對於研究原始人類的作用:

1、通過研究化石,科學家可以逐漸認識遙遠的原始人類的形態、結構、類別,可以推測出億萬年來生物起源、演化、發展的過程,還可以恢復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各個階段地球的生態環境。

2、化石研究可以為研究人類的進化提供寶貴資料。化石是大自然留給人類認識生命和地球歷史,探索人類及地球未來走向的最為寶貴的素材。

3、對化石的研究還展示了地球生命、生活方式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對雲南元謀人的化石群進行研究,可獲得元謀人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特徵。

(1)古生物化石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化石研究不僅僅在原始人類方面發揮作用,它還在諸多領域發揮價值:

1、研究已滅絕的生物化石,可獲得物種滅絕的原因。對於一類滅絕生物的系統性研究,能夠告訴人類導致其滅絕的原因。

2、研究古老時代化石模型,可以獲得遠古時代氣候環境的變化特徵,揭示氣候模型對不同地區溫度季節性差異預測的偏差,以及古氣候模擬諸多邊界條件的不確定性,對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 古生物化石的價值有哪些

1、 巨大的經濟價值

歷史發展到今天化石有了一種新作用那就是把化

石當作一種奇石來買賣因此化石經濟時代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

2、 巨大的科學價值

古生物化石是鑒定和對比地層、了解地球歷史的重要根據是研究動物與

人類起源、發展歷史及其規律的珍貴材料也是群眾學習並認識自然和人類歷

史及其發展規律、建立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實物資料。豐富多彩的化石證明了地

球上千姿百態的一切生命都不是什麼神創造的而是單細胞生命出現以後

經過長期的演化而形成的。不僅如此它還能給我們展示一幅史前時期生物歷

史的畫卷給人以知識給人以大自然美的享受。科學技術部徐冠華副部長說

遼西朝陽熱河生物群既有地域優勢又有科技優勢是有所作為的領域。

3、稀缺的旅遊資源

化石具有知識性、文化性、觀賞性和趣味性化石產地具有異地性所以

化石和化石產地都是旅遊資源。化石和化石產地可以單獨構成風景名勝區也

可以成為其它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大多數人都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對奧秘的探

索要求化石名勝恰好能不同程度地滿足這

3. 保護古生物化石有何重要意義

古生物化石作為大自然留下的寶貴遺產,對其進行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1)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使用的煤、石油和天然氣實際就是一類古生物化石。此外,化石對於尋找礦產資源意義重大,保護古生物化石就是為人類留存一把打開地下寶庫的鑰匙。
(2)古生物化石是重塑地球歷史的最重要證據,對地球歷史階段的劃分主要依據生物的發展演變歷程。正因為不同地質歷史階段的化石面貌不同,於是有了冥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這樣的地質時代概念。
(3)通過研究化石,人類能夠了解地質歷史時期的環境面貌,掌握地球環境演變的規律,預測地球環境未來演變的趨勢。因此,如果將地球的歷史比喻成一本史書,那麼,古生物化石就是書中精彩的文字,保護古生物化石就是保留地球珍貴的史籍。
(4)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多得的科普教材。用古生物化石進行科普宣傳和教育是使人們正確認識和了解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發展、消亡規律的最好教材。通過對地質歷史時期生命的坎坷演化歷程的學習,人們能夠更好地珍惜和保護當代綠色地球家園。
(5)古生物化石的保護和管理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有效途徑。一些形態美觀的古生物化石可以製作成工藝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在目前方興未艾的奇石市場中,古生物化石佔有重要的地位。一些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產地可作為旅遊資源開發建設。因此,保護古生物化石就是保護大自然創造的藝術,保護人類的風景和財富。
(6)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我國是古生物化石大國,千姿百態的化石不僅是我們的物質財富,更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為我國贏得了榮譽和國際地位。在2000年舉辦的當年世界100個重大發現評選中,我國有3個發現入選,全部為古生物化石。此外,近年中國人在國外頂尖學術期刊(如《自然》、《科學》等)上發表的文章不多,而這些發表的文章中古生物學的文章所佔比例很大。可以說,我國的古生物學家在自然科學的奧運賽場上為祖國贏得了獎牌。因此,保護古生物化石就是保護國家的榮譽。

4. 化石都能做什麼用

古生物化石可以用來大體確認地層年代,例如發現菊石化石則可大致推斷為中生代,然後根據菊石上的紋飾及縫合線,可以確認其品種,繼而確認其具體年代,除此之外,古生物化石還有一重要的直接作用,就是判斷沉積環境,例如出現腹足綱,則一般情況下可說明是淡水環境,如果出現疊層石,則可判斷為淺海或者陸表海環境等等,而判斷沉積環境對於烴源岩的分布,儲層的展布等有重要意義。
此外,古生物化石的存在還可以用來作剖面對比,即同一大沉積背景下,標准化石或者某一種類化石可以用來作為標志層進行地層對比,但是這一方法在缺失化石的「啞地層」中不適應。
當然,如果樓主發現的化石是以前沒有發現過的,那意義和價值自然非同一般

5. 化石的用途

化石(fossil) 保存在岩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活動遺跡。
形成條件 地史時期的生物,只有一小部分與地質環境相適宜,保存下來成為化石:①生物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硬體,如無脊椎動物的貝殼、甲殼,脊椎動物的骨骼、牙齒,植物的樹干、葉子和孢子、花粉等;②生物死亡後必須迅速地被沉積物埋藏起來,免遭生物、機械或化學作用的破壞;③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各種石化作用。生物遺體如果是原地埋藏,就比較容易形成完整的化石,如中國山東臨朐晚第三紀中新統山旺組中保存大量完好的動、植物化石。另一種情況是生物死後的遺體可能經受各種搬運作用,這些在異地埋藏的化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分選程度較好,有時還有定向排列現象。以生物的遺體、遺跡的埋藏和化石的形成過程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稱為埋藏學。
保存類型 化石保存類型一般可分為實體化石、模鑄化石、遺跡化石和化學化石。①實體化石是指古生物遺體本身全部或部分被保存下來的化石,如中國撫順第三紀煤層中琥珀內的昆蟲化石,是在嚴密封閉的情況下保存下來的。西伯利亞第四紀冰期凍土中的猛獁象,是在嚴寒冷凍的條件下整體保存的。但多數化石僅能保存生物的硬體部分,而且經受了明顯的變化,即石化作用。具有幾丁質、幾丁—蛋白質或蛋白質骨骼中容易揮發的成分(氧、氫、氮)經升溜作用而消失,僅留下碳質薄膜,因而又稱炭化作用,如筆石和植物的葉子經炭化作用保存下來。生物硬體的組成物質,部分被地下水溶解,由外來礦物質填充代替,就可以保存原來硬體的微細構造,稱為交代作用,如硅化木,其年輪甚至植物細胞形狀仍能清晰可見。②模鑄化石是指生物遺體在底質、圍岩、填充物中留下的印模和復鑄物。根據化石與其圍岩的關系可以分為若干類型,如印痕化石、印模化石、鑄型化石和復型化石。③遺跡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生活活動時,在底質沉積物表面或內部留下的痕跡和遺物,如脊椎動物的足跡化石、蠕形動物的爬跡化石和動物的排泄物糞化石或卵化石。廣義的遺跡化石還包括舊古器時代古人類的勞動工具、文化遺物等。④化學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遺體雖然未能保存下來,但組成生物的有機成分經分解後形成各種有機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層中,足以證明古代生物的存在。這類化石叫化學化石。
化石的類群 古生物與現代生物一樣,一般分為低級的原核生物和高級的真核生物兩大類,共有5個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界以下依次為門、綱、目、科、屬、種等單位。
由於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發展到現代的,地史上各個時期的生物門類都不相同,每個時期的化石類群與當時的生物門類相關。不同地史時期有其發達的生物門類,也就有其特徵的化石類群,有些門類在該時期占統治地位,有些門類在該時期衰退或滅絕。總之,按時間的進程,生物門類與化石類群的變化,顯示了生物演化的系統發展歷史。
偶們學地質的化石是古代生物留在岩石層里的遺骸或遺跡。你看到留在石頭上的那些樹葉或魚、蟲的形狀,是古代生物的遺跡。有些古代生物的遺體也能保留下來,當然保留下來的並不是原來的機體,已經變得和石頭一樣了。比如我國發現的大批恐龍蛋化石,就是幾千萬年前恐龍的蛋演變成的,雖然已經變成了石頭蛋子,但它的形態、大小都沒有變化,裡面還有有機物成分。
化石的用途可大啦。地球上生命的演化經歷了多少億年,每個時代的生物特點都不一樣,如果在岩層里發現了化石,就可以依據這種生物所生活的時代,確定岩層形成的時間,用以鑒定岩層的「年齡」。
有不少有用的礦物,像石油、磷、錳等的生成,和當時的地理環境有關,知道了古代的地理環境之後,會有助於尋找這些寶藏。
化石還能把地球上地殼變動、滄桑變化反映出來。魚是水裡的動物,如果在山上找到了魚的化石,就說明這里地殼抬升了;如果在海底岩層中發現了樹木或陸地生物的化石,那就說明這里曾是陸地,是地殼的變動使它沉入了海底。

嘿嘿

6. 古生物化石的價值

古生物化石是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體和遺跡形成的。生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水生到陸生進化演化的(圖1.12)。古生物化石為地球生命、生物階段性發展提供了佐證。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當地球發展到一定階段,化學作用進化進展到一定水平,生命才隨之產生。最初生命大概是36億年前出現,由於古老生命很難形成一般化石,難以取得可靠證據。地球上發現的最早的具有細胞的可靠化石形成於35億年前(圖1.13),生物處於原核生物(細菌和藍藻)階段。化石證明,至少在27億年前,生物發展就完成了由原核到真核的轉變,進而由異養的細菌和自養的藍藻組成的兩極生態系統發展為菌類、植物、動物三極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是相互依賴、和諧發展的。菌類依靠植物生存,植物又依靠菌類的營養生長,動物是自然界的消費者,雖說沒有動物,植物和菌類仍能存在,但是沒有動物,生物界不可能像現代這樣豐富多彩,而將長期停留在低級水平。

圖1.12 地質年代及生物演化(據沙金庚,2009)

圖1.13 35億年前地球最古老生物化石(據陳均遠,2004)

據研究,在寒武紀大爆發之前存在著一次全球大冰期,開始於距今7億多年前,大約到了6億年前才最後結束。這個時期地表平均溫度在零下50℃以下,整個海洋覆蓋大約厚2~3km的冰層,地球就像一個大「雪球」,有人將這個地球事件稱為「雪球事件」、「雪球地球事件」。

「雪球地球事件」雖然對地球原有的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作用,但其後的環境變化卻為真核生物的大發展帶來了契機。冰期之後溫暖的淺海、多樣化的生態空間、富含磷和其他無機鹽的海水、含氧量的升高,以及生物遺傳物質的快速變異,這些都是真核生物多樣性發生的必要條件,也就為新元古代和寒武紀時代之交出現的四次生物大輻射(圖1.14)提供了背景條件。

圖1.14 生物四次大輻射(據陳均遠,2004)

動物世界從多樣性的黎明到寒武紀大爆發的5000多萬年時間內,先後共發生了四次輻射,分別為:發生於前寒武紀的甕安大輻射、伊迪卡拉大輻射,組成寒武紀大爆發的梅樹村大輻射和帽天山大輻射。

我國貴州省貴陽市東北的甕安,因甕安動物群的發現成為動物黎明之鄉。在甕安陡山沱組含磷段岩層中,保存了不計其數的動物卵和胚胎化石(圖1.15)。這些化石表明甕安一帶淺海海域在5.8億年前曾經是充滿著無限生機的生命樂園,這個樂園成為以後將近6億年生命長河的偉大源頭。

圖1.15 產自貴州甕安陡山沱組甕安含磷段線蟲狀早期卵裂階段胚胎化石(據陳均遠,2004)

發生於5.8億年前的甕安大輻射,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誕生,迎來了動物世界黎明的曙光,揭開了動物世界崛起的序幕。

澳大利亞距今5.5億年前的伊迪卡拉動物化石群中發現有水母、水螅、珊瑚、環節動物、節肢動物等化石,它證明了動物是地球上最後出現的一類生物。

圖1.16 梅樹村大輻射的「小殼動物」化石(據陳均遠,2004)

雲南晉寧地區梅樹村,大量毫米級小型片狀或刺狀骨骼化石組成的「小殼動物化石群」的發現(圖1.16),揭示了雲南晉寧地區梅樹村距今5.41億年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序幕的奧秘。梅樹村動物群的特點是,沒有三葉蟲化石,全部為小殼的化石類型,主要包括歸入軟體動物門原始類群的軟舌螺、腹足、單板、雙殼、喙殼類以及分類位置不明的管殼類、骨片類、齒形類、球形類、開腔骨類等,共計10多個類別57屬98種。

梅樹村大輻射與寒武紀初全球海平面上升有關。海域漫布,菌藻迅速擴張,為草食性和腐食性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草、腐食生物開始了輻射演化和多樣化。進而又誘發了捕食者的復甦和多樣化的實現,捕食者和獵物之間互為對立「互動」的關系,構成了無處不在的生物輻射演化力量之環。

圖1.17 澄江動物群復原圖(據陳均遠,2004)

雲南澄江地區帽天山,5.3億年前地層中澄江動物群化石(圖1.17),見證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主幕——帽天山大幅射,不僅導致了動物各門類和亞門生物分類系統的全面建立,為現代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構建了框架,而且也為包括人類在內的具有脊樑骨的神奇動物世界的出現開啟了窗口。

澄江動物群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主幕產物的代表,其保存十分精美的多門類、軟碟機體構造化石,既包含了較低等的海綿動物、櫛水母動物、刺腔動物,更有各種各樣的三葉形動物、甲殼形動物、葉足動物、腕足動物,蟲類原口動物類群,還產出了棘皮動物的始祖類群古囊類、半索動物、尾索動物、頭索動物、真脊椎動物等高等動物類型。

山東古生物化石

由於生物演化的階段性、進化性、繼承性和變異性,特別是不可逆性,故利用古生物化石劃分地層、確定地層形成的時代,重塑地球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的化石具備時代分布短、特徵明顯、數量眾多、地理分布廣泛等條件,極利於地層劃分對比,這類能據以確定地質年代的化石,則稱為「標准化石」。其中有些重要的標准化石,分布時限更短,可據其在地層中延伸范圍或極盛范圍,作為生物帶的劃分依據,這樣的化石稱為帶化石。山東省寒武紀地層以往研究程度比較高,其劃分了21個生物帶,都是以三葉蟲化石為劃分依據。

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生活著不同的生物組合或不同特徵生物體,也沉積著不同的沉積物,形成不同的沉積相,生物對其生活環境變化的反映較沉積物更為明顯,是自然地理環境的最好指示者,如珊瑚化石的存在,指示當時為海洋沉積環境。這些能指示生物生活環境特徵的化石,就稱為指相化石。

除利用古生物化石劃分對比地層、確定地層時代、指示找礦外,有些礦產的形成與生物有直接關系,如煤、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實際上就是一類古生物化石。

化石不僅有著重要的科研科普意義,還有著重要的美學意義。山東萊蕪市寒武紀地層中的三葉蟲化石,尤其是崮山組的蝙蝠蟲化石,有的像翱翔的海燕,有的像穿柳的春燕,所以人們便形象地將這種三葉蟲化石稱為「燕子石」。該化石石質細膩,呈暗綠色,溫潤如玉。燕子形體清晰,狀如浮雕,栩栩如生。人們便選此石為材,借飛燕施以巧技,精雕成硯台、筆筒、印章、石瓶、座屏、壁掛、盆景等工藝品,古樸典雅,獨具風趣,倍受當代藝術名流推崇,暢銷海內外。山東特別是萊蕪的燕子石工藝品在國內外非常有名,獨具特色。

7. 化石的作用是什麼呢

古生物化石可以用來大體確認地層年代。

例如發現菊石化石則可大致推斷為中生代,然後根據菊石上的紋飾及縫合線,可以確認其品種,繼而確認其具體年代,除此之外,古生物化石還有一重要的直接作用,就是判斷沉積環境,例如出現腹足綱,則一般情況下可說明是淡水環境,如果出現疊層石,則可判斷為淺海或者陸表海環境等等,而判斷沉積環境對於烴源岩的分布,儲層的展布等有重要意義。

此外,古生物化石的存在還可以用來作剖面對比,即同一大沉積背景下,標准化石或者某一種類化石可以用來作為標志層進行地層對比,但是這一方法在缺失化石的「啞地層」中不適應。


形成條件

雖然一個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是有五個因素是基本的: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類型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頁岩或石灰岩。

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8. 化石有什麼作用

化石

[解釋]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保存在地殼的岩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

簡單的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9. 化石的作用

適用於酒吧 別墅 餐廳等高檔建築場所 達到仿古的成效。景緻標識:花園圍欄、立柱、路徑、小橋、公共標牌等;室內裝飾:背景牆、火爐、電視牆、走廊、廚房等。文化石的來源:文化石是開采於自然界的石材礦,其中的板岩、砂岩、石英石,經過加工,成為一種裝飾建材。天然文化石材質堅硬、色澤鮮明、紋理豐富、風格各異,具有抗壓、耐磨 、耐火、耐寒、耐腐蝕、吸水率低等特點。文化石本身並不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但是文化石具有粗礪的質感、豐富的顏色、自然的形態。可以說,文化石是人們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心態在室內、外裝飾中的一種體現。這種心態,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生活文化。(1)、質地輕。比重為天然石材的1/3- 1/4,無須額外的牆基支撐。(2)、經久耐用。不褪色、耐腐蝕、耐風化、強度高、抗凍與抗滲性好。(3)、綠色環保。無異味、吸音、防火、隔熱、無毒、無污染、無放射性。(4)、防塵自潔功能:經防水劑工藝處理,不易粘附灰塵,風雨沖刷即可自行潔凈如新,免維護保養。(5)、安裝簡單,費用省。無需將其鉚在牆體上,直接粘貼即可;安裝費用僅為天然石材的1/3。6、可選擇性多。風格顏色多樣,組合搭配使牆面極富立體成效.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可以咨詢寶興縣宏祥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謝謝!

10. 古生物化石的應用並舉例說明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類史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跡,包括植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遺跡化石。它是地球歷史的見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古生物化石不同於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遺跡,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
古生物化石的綜合價值

化石為國內乃至國際研究動植物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及當時的生態環境,提供十分珍貴的實物證據;化石對研究地質時期古地理、古氣候、地球的演變、生物的進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化石為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滅絕事件研究,提供罕見的實體;有些特殊、特形化石其本身或經加工具有極高的美學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它也是一種重要的地質旅遊資源和旅遊商品資源。
在雲南橙江縣帽天山,發現了轟動了世界的橙江動物群化石.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軟體動物化石群.自1984年發現"納羅蟲"以後的10年間,近10個國家的50多位科學家在這一帶採集化石約5萬塊,它們分別屬於海綿,腔腸,蠕形,節肢,腕足等動物門或超門,有的動物因未曾見過而無法分屬.科學家在橙江化石中已發現40多個門類的80多種動物.橙江化石群中的雲南蟲被證實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半索動物,從而解決了生物進化論上一個最棘手的難題之一,即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兩大類別的演化關系.這一發現在進化生命科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橙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被國際學術界列為"20世紀重大科學發現之一".
(三)恐龍化石
恐龍是爬行動物中的一個龐大家族,生活在距今2.25億-0.65億年前的大陸上,曾經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專家認為,地球生活過的恐龍有900-1200個屬.人類發現恐龍化石已有180多年的歷史.100多年來,恐龍一直是古生物學界和全人類最有興趣的話題之一.
我國發現的恐龍化石產地很多,並很有特色,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嘉陰一帶,四川自貢及四川盆地其他地區,山東諸城,內蒙古二連浩特鹽池和查干諾爾,廣東南雄,山西天鎮,河南西峽,內鄉,新疆准噶爾盆地,以及廣西撫綏,浙江永康,貴州等地.
(四)鳥類化石
我國鳥類化石的發現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鳥化石種類很多,僅周口店鳥類群就有鳥化石122種.近年來,遼寧西部北票中華龍鳥化石的發現,一舉打破了德國在早期鳥類化石方面的壟斷地位.初步認為鳥類是由小型恐龍演化而來,其科學價值無法估量.中華龍鳥是鳥類真正始祖,其發現,有力地支持了鳥類系由小型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的學說,並將原始鳥類演化歷史分為四個階段:中華龍鳥期-始祖鳥期-孔子鳥期-真鳥期.四個階段的代表在遼寧西部都有發現.這些發現引起世界轟動.
(五)古象化石
在我國有多處發現,除具有科研價值外,還有重要的觀賞價值.主要化石產地有:內蒙古扎賚諾爾松花江猛瑪象,它是我國最大的古象化石,化石全長9米,身高4.7米.甘肅合水縣板橋"黃河劍齒象",它是世界上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同時出土的還有鴕鳥,三趾馬,羚羊
古生物化石還具有重要的美學觀賞價值。有些特殊、特形化石其本身或經加工具有極高的美學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它也是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和旅遊商品資源。

此外,某些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的葯學價值。在特定地質環境保存的古生物化石如某些特殊脊椎化石及其混合物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完)

閱讀全文

與古生物化石有什麼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