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污水生物膜處理如何培養

污水生物膜處理如何培養

發布時間:2022-08-21 10:28:26

① 污水處理微生物菌種如何培養

1、甘度復合菌種:降解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助力新老系統快速啟動。

復合菌種主要是降解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復合菌種是一個復合型菌種,屬於兼性菌種,主要成分硝化細菌屬、反硝化細菌屬、芽孢桿菌屬、假單胞菌屬和活化酶以及多糖等等。同時應用於新老系統啟動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 甘度硝化細菌:主要降解氨氮

氨氮的去除所用的細菌是硝化細菌,硝化細菌屬於好氧菌種,主要應用於好氧池,其成分主要是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組成。

3、 甘度反硝化細菌:主要降解總氮

總氮的去除所用的細菌是反硝化細菌,屬於厭氧菌,主要應用於厭氧池或缺氧池,其主要成分是假單胞菌屬、芽孢桿菌科等等。­­­

硝化階段

硝化階段:含氮有機物(有機氮)在有氧貨無氧環境中被氨化為氨氮,改部分污水進入有氧的處理構築物後,在亞硝酸細菌和硝化菌的做一下轉化為硝酸鹽氮,為後續反硝化提供准備。

控制條件:

1、溶解氧:溶解氧控制在2~3mg/l之間,溶解氧低於0.6mg/l硝化過程將受到較大抑制,

2、水溫:硝化菌比較合適的水溫25~35℃之間。通常低於5℃時,細菌的活性會受到抑制,硝化菌就很難發揮它的作用。

3、PH值:硝化菌選擇在的PH值7.5~8.5之間

4、底物濃度:硝化細菌是自養型好氧菌,底物濃度對於硝化菌不是其生產的必要因素。

5、污泥齡:需要保證好氧系統的微生物有足夠的硝化菌,提供硝化菌的濃度,通常將污泥齡控制在10d左右。

反硝化階段

反硝化階段:承接硝化段的產物硝酸鹽氮,對其進行反硝化反應,使硝酸鹽氮轉化為氮氣排出水體。

PH值:反硝化過程合適的PH值6.5~7.5,PH值控制不當,將影響反硝化細菌的生長速率及反硝化酶的活性。

水溫:反硝化菌和硝化菌對水溫的要求基本相同,反硝化菌耐受高水溫較硝化菌強,一般在20~40℃。

底物濃度:底物濃度對於反硝化的進行至關重要,BOD5/RKN>4.0,否則需要補充底物(投加碳源)。

溶解氧:反硝化進行需要嚴格控制溶解氧,一般控制在DO>0.5mg/l,反硝化菌屬於兼性菌,有氧和無語條件下皆可生存,我們需要利用的是反硝化菌無氧代謝。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已低於0.1mg/l,好氧菌生長緩慢,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低和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② 醫院污水,MBR處理工藝,活性污泥怎麼培養要具體的操作步驟!先謝謝各位了!

活性污泥的培養步驟:
1、將污水處理廠、站的剩餘壓濾機壓榨的活性污泥運到MBR池;
2、悶曝氣幾天,投加碳源(洗手間糞便、葡萄糖等)
3、待污水變成咖啡色,用量杯取水樣,過幾分鍾,明顯水泥分層;
4、顯微鏡檢測,有鍾蟲、累枝蟲出現,就可以啟動MBR;
MBR運行:
1、運行8分鍾,反沖洗2分鍾,
2、觀察出水清澈,
3、醫院污水一定要求消毒徹底。

③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生物菌培養有哪些方法

第一種培養方式:
自然悶曝法 將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曝氣池注滿污水,然後停止進水,開始曝氣。只曝氣而不進水稱為「悶曝」。悶曝2~3d後,停止曝氣,靜沉2h,然後進入部分新鮮污水,這部分污水約占池容的1/5即可。以後循環進行悶曝、靜沉和進水三個過程,但每次進水量應比上次有所增加,每次悶曝時間應比上次縮短,即進水次數增加。採用該種方法,經過20d左右即可停止悶曝(氣溫低時時間適當加長),連續進水連續曝氣,直接讓設備自動運行便可。
第二種培養方式:
濃縮活性污泥接種培養法 採用附近污水處理廠的濃縮污泥作菌種(種泥或種污泥)來培養。城市污水和營養齊全、毒性低的工業廢水處理系統的活性污泥培養,可直接在所要處理的廢水中加入種泥進行連續曝氣,直至污泥轉棕黃色時就可連續進污水(進水量應逐漸增加),此時沉澱池也投入運行,讓污泥在系統內循環。從經濟上講,種泥的量應盡可能少,一般情況下控制在稀釋後使混合液污泥濃度在0.5g/L以上。 濃縮污泥的投加量一般為池容積的10~20%
第三種培養方式:
干污泥接種培養法 干污泥接種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經過污泥壓濾機脫水後的泥餅,其含水率約為70~80%。 第一步:接種污泥要先用剛脫水不久的新鮮泥餅,投加至曝氣池前需加少量水並搗成泥漿。 第二步:將搗成泥漿的干污泥投加到設備的「好氧池曝氣池」,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為池容積的2~5%。 第三步:開啟風機進行曝氣,曝氣24小時停1小時(也可以連續曝氣),直至污泥轉棕黃色時就可連續進污水(進水量應逐漸增加)。 注意事項:如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好氧曝氣池中污泥已培養成熟,但仍沒有廢水進入時,應進入間歇曝氣(延長曝氣間隔時間、減少曝氣量),以盡可能降低污泥自身氧化的速度。有條件時,應投加大糞、無毒性的有機營養物。

④ 生物膜法處理廢水

使廢水流過生長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間的物質交換,降解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方法,是廢水需氧生物處理法的一種。用生物膜法處理廢水的構築物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和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生物濾池是由過濾田和灌溉田逐步發展而來的。過濾田和灌溉田是天然條件下的需氧生物處理設施。廢水流入過濾田和灌溉田後,水中的有機物滯留在土壤表層,由需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為無機物。這種作用只在土壤表層進行,佔地面積大,而且受氣候影響,只能在適當條件下採用。19世紀末,進行了灑滴濾池試驗。20世紀初灑滴濾池法得到公認,出現了各種型式的生物濾池。用生物濾池處理廢水的方法統稱為生物膜法。

處理廢水過程

生物濾池一般是長方形或圓形,池內填有濾料,濾料層上為布水裝置,濾料層下為排水系統。廢水通過布水裝置均勻灑到生物濾池表面,呈涓滴狀流下,一部分廢水呈薄膜狀被吸附於濾料周圍,成為附著水層;另一部分則呈薄膜流動狀流過濾料,並從上層濾料向下層濾料逐層滴流,最後通過排水系統排出池外。

由於濾料間隙的空氣不斷地溶於水中,水層中保有比較充足的溶解氧;而流過的廢水中所含的大量有機物質,可作為微生物的營養源,因此水層中需氧微生物能夠大量生長繁殖。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部分有機物質被氧化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並釋放出能量。這些能量一部分供微生物自身生長活動的需要,另一部分被轉化合成為新的細胞物質。另外,廢水通過濾池時,濾料截留了廢水中的懸浮物質,並吸附了廢水中的膠體物質,使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有了棲息場所,從而在濾料表面逐漸生長起一層充滿微生物及原生動物的「生物膜」。膜的外側有附著水層,廢水不斷地從濾池上淋灑下來,就有一層廢水不斷沿生物膜上部表面流下,這部分廢水為流動水層。流動水層和附著水層相接觸,附著水層由於生物凈化作用,所含有機物質濃度很低,流動水層通過傳質作用把所含的有機物傳遞給附著水層,從而不斷地得到凈化。同時由於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的增殖,膜的厚度不斷增加,當達到一定厚度時,生物膜層內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氧,由需氧分解轉變為厭氧分解,微生物逐漸衰亡、老化,使生物膜從濾料表面脫落,隨水流至沉澱池。生物濾池的濾料上再生成新的生物膜,如此不斷更新。
就部分濾料來說,處理廢水效能呈周期性變化。在生物膜形成的初期,微生物的代謝活動旺盛,凈化功能最好;隨著生物膜逐漸加厚,內部出現厭氧分解現象,凈化的功能逐漸減退;到生物膜脫落時為最低。但就整個濾池來說,濾料上生物膜的脫落是參差交替的。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整個濾池的處理效果是基本穩定的。

由於生物膜要不斷更新,脫落的生物膜隨水流出,因此必須在生物濾池後設置沉澱池。這種池稱為二次沉澱池。為保證生物濾池的正常工作,對含有較多懸浮物質和油脂等易於堵塞濾料的廢水,須設置初次沉澱池、浮選池和隔油池等,以進行預處理。

需氧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種類很多,有細菌、真菌、藻類、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以及肉眼可見的微型動物。生物濾池中上層、中層、下層構成生物膜的微生物,種類也有區別。

需氧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同流動水層接觸時,被流動水層帶走。厭氧生物膜內的產物主要是硫化氫和氨。這些厭氧生化產物在透過需氧生物膜時大部分被氧化,因此生物濾池在工作正常時基本上沒有臭氣。
普通生物濾池的水力負荷和有機物負荷都較低,往往採用間歇運行方式,廢水中的有機物被氧化分解得比較徹底,但佔地面積大。高負荷生物濾池的水力負荷和有機物負荷都較高,採用連續運行方式,廢水在濾池中停留時間短,只有易於氧化的有機物被分解,而較難氧化的有機物未及分解就被排出。因此這種濾池的凈化程度不如普通生物濾池徹底,而且二次沉澱池中沉澱的污泥量較多。但它的水力負荷較高,水的沖刷力大,濾池不易堵塞。如進入濾池的廢水中有機物濃度過高,可採用迴流運轉方式,即將生物濾池的一部分出水迴流到濾池前同進水混合。這樣可以降低進水濃度,保證水的沖刷力,還能增加濾池中的有用微生物,從而保證生物濾池的正常工作。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選擇合適的濾料十分重要。濾料必須機械強度好,耐腐蝕;表面積大,略呈粗糙,但又不影響水的均勻流動;濾料間應有一定的空隙,以免堵塞,並使空氣流通;能就地取材,價格低廉。長期以來多以卵石、碎石、爐渣、焦炭等為濾料。近年來開始使用人工塑料濾料,如波形板和列管式濾料。這種濾料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性能好,表面積和空隙率都較大。

與活性污泥法比較,生物膜法對於進水負荷的變化適應性強,管理簡便,基本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都較低。但處理效率和衛生條件較差,佔地面積較大。生物膜法近年發展起來的幾種新型構築物有:

① 塔式生物濾池,簡稱塔濾。塔高7~24米,內部通風良好,水流紊動劇烈,水力沖刷較強。因此,污水同空氣和生物膜接觸充分,生物膜更新速度快,各層生長有適應於廢水性質的不同的生物群,有利於有機物的生物降解。塔濾負荷較高,水力負荷每日每平方米可達90~150米3,有機物負荷每日每立方米達1100~2400克(BOD5)。佔地少,對沖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性。
② 生物轉盤。由固定在一橫軸上的若干間距很近的圓盤組成。圓盤面生長有一層生物膜,作用與生物濾池中濾料相似。圓盤是用輕質耐腐蝕、堅固而不易撓折的材料,如泡沫聚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硬聚氯乙烯、玻璃鋼等材料製成。圓盤有約一半的面積浸在一個半圓形或矩形的水槽內。廢水在槽中流過時,圓盤緩慢轉動。圓盤的一部分浸入廢水時,生物膜吸附廢水中的有機物,使微生物獲得營養。當轉出水面時,生物膜又從大氣中直接吸收氧氣。如此循環反復,廢水中的有機物在需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氧化分解。圓盤上的生物膜也會因老化不斷地自行脫落,隨水流出,在二次沉澱池中沉澱下來。生物轉盤能處理高濃度廢水,而不會發生堵塞現象。構造與生物轉盤類似的還有生物轉筒。主體裝置是由固定在一橫軸上的若干圓筒組成,圓筒中裝填料,生物膜生長在填料表面。
③ 生物接觸氧化池(見生物接觸氧化法)。

提高生物膜法的處理效率,主要是在單位時間內適當地加大生物膜同廢水的接觸面積和充分供給所需要的氧氣。為此,有些國家在試驗研究一種流化床。這種設施以砂或活性炭等比表面積大的材料作為生物膜擔體,以沸騰狀態在廢水中分解氧化有機物。

補充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慶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著水層有機物,由好氣層的好氣菌將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氣分解,流動水層則將老化的生物膜沖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復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點:(1)對水量、水質、水溫變動適應性強;(2)處理效果好並具良好硝化功能;(3)污泥量小(約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於固液分離;(4)動力費用省。

⑤ 生物膜的培養條件是什麼

(1)pH値
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値范圍是6.5~8.5。對好氧微生物,pH値保持在6~9范圍內,而厭氧微生物,pH値則保持在6.5~8范圍內。
(2)營養物
微生物的繁殖就必須有形成微生物細胞微的元素存在,特別是氮磷生物的營養物質平衡一般以BOD5:N:P的關系來表示,生活污水的COD:N:P=100:5:1。
(3)水溫
一般將生物處理的控制在10~35℃,微生物酶系統酶促反應的最佳溫度范圍是20~30℃。水溫若超過40℃,就會引起蛋白質變質,氧失去活性,導致處理水質的惡化;溫度過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變得緩慢,活力受到抑制。
(4)有機物的濃度
進水有機物的濃度高,將增加生物反應所需的氧量,往往由於含氧量不足造成缺氧,影響生化處理效果.但進水有機物濃度過低,容易造成養料不夠缺乏營養也會影響處理效果,一般進水COD値以不宜超過500~1000mg/L及不低於100mg/L為宜。

⑥ 生物膜如何培養

使具有代謝活性的微生物污泥在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填料上固著生長的過程稱為掛膜,掛膜也就是生物膜處理系統膜狀污泥的培養和馴化過程。因此,生物膜法剛開始投運的掛膜階段,一方而是使微生物生長繁殖至填料表面布滿生物膜、其中微生物的數量數滿足污水處理的要求

⑦ 污水處理菌種培養方法

第一、生活污水培菌法

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使曝氣池內充滿生活污水。進行悶曝(曝氣而不進污水)再過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污水進水量有小到大,如此運行數天後即可出現活性污泥,並逐漸增多。要加快進程的話可以在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的糞便水或者泔水,提高營養物質。曝氣初期要注意控制曝氣量不要太大。

第二、干泥接種培菌法

有條件的話可以選取已經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中的污水脫水後的干污泥作為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容積的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在加適量的工業廢水和糞便水。如此便能很快形成濃度較高的活性污泥。

第三、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

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第四、接引進種菌種培菌

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污水菌種的優勢

1、培養周期短:生物接觸氧化法培菌能2-3天快速掛膜,附著在填料上的菌種好氧池是黃棕色,用手接觸時可以感覺到鼻涕一樣黏黏的感覺,同時,產污泥量很少,不需要經常排污泥,排泥周期半個月或者一個月不等;

活性污泥法陪菌,以污泥作為附著點,然後投加固體粉末菌種,可以縮短單獨使用活性污泥培養的周期,周期大概能減少到一半。

2、處理范圍廣:固體粉末微生物菌種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BOD,COD,SS,氨氮,總氮指標,細菌對總磷的處理有限,總磷去除主要與污水處理工藝結構有很大的關系。

3、穩定性強:污水生化池不光需要培養菌種周期快,同時對於後期新的穩定運行也是很重要。

⑧ 污水處理菌種怎樣培養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培養,就是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條件,在這種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活性污泥形成,並且在數量上逐漸增長,並最後達到處理廢水所需的污泥濃度。

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遴選、培養、組合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為專門的污水處理菌種,是目前污水處理技術中最先進的幾種方式之一。

菌種源自於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馴化,最終回歸大自然,擔任修復水體氮循環的使命,符合無毒、無公害、無二次污染、對人體無害的原則。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質、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學混凝、助凝的過程。

第一代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發性細菌進行硝化與反硝化作用將有機污染物降解,使水體恢復氮循環的自凈能力,由於菌種不全或數量不足,已經應付不了現代化高濃度與高復雜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處理技術則是利用專業的微生物菌劑結合好氧、缺氧、厭氧等各種手段與設施來處理特定污水,由於環境適應能力與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決污水中的高復雜污染成分與頑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處理菌技術是新一代的復合性微生物菌群,結合污水處理菌微生物研發經驗與全球先進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術,遴選萃取多種微生物中對水體污染物具有優秀降解性的菌種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經過嚴格的篩選與馴化,再運用專用配方將多種微生物構成生物鏈,最終馴養成為專治復雜污水的復合菌群,使能處理各種高難度的廢水。

(8)污水生物膜處理如何培養擴展閱讀: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將有機污染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轉化為污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養分進行繁殖,其過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質,達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種處理法稱為好氧性處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厭氧性污水處理微生物是在沒有溶氧的環境下將硝酸鹽還原(利用硝酸鹽中的氧),進行脫氮反應,使其產生氮氣,此種方廣泛運用於含有氮氣的廢水處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厭氧性微生物)常用於絕對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應。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成菌種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數企業對污此的掌握也並非准確,造成大量菌種資源浪費或不足,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繁,達到菌種平衡,讓污水處理工作更簡單、高效。

⑨ 好氧生物膜怎樣培養培養所需營養物質及培養條件有哪些

好氧生物膜的培養
自然掛膜法:自然菌種
�8�7 活性污泥掛膜法:活性污泥作菌種
�8�7 優勢菌種掛膜法:篩選高效菌或基因工程構建超級菌

掛膜過程使用的方法一般有直接掛膜法和間接掛膜法兩種.在各種形式的生物膜處理設施中,生物接觸氧化池和塔式生物濾池由於具有曝氣系統,而且填料量和填料空隙均較大,可以使用直接掛膜法;而普通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等設施需要使用間接掛膜法.
1、直接掛膜法 該方法是在合適的水溫、溶解氧等環境條件及合適的pH、BOD5、C/N等水質條件下,讓處理系統連續進水正常運行.對於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或混有較大比例生活污水的工業廢水可以採用直接掛膜法,一般經過7~10d就可以完成掛膜過程.
2、間接掛膜法 對於不易降解的工業廢水,尤其是使用普通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等設施處理時,為了保證掛膜的順利運行,可以通過預先培養和馴化相應的活性污泥,然後再投加到生物膜處理系統中,進行掛膜,也就是分布掛膜.通常的做法是先將生活污水或其與工業廢水的混合污水培養出活性污泥,然後將該污泥或其它類似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與工業廢水一起放入一個循環池內,再用泵投入生物膜法處理設施中,出水和沉澱污泥均迴流到循環池.循環運行形成生物膜後,通水運行,並加入要處理的工業廢水.可先投配20%的工業廢水,經分析進出水的水質,生物膜具有一定處理效果後,再逐步加大工業廢水的比例,直到全部都是工業廢水為止.也可以用摻有少量(20%)工業廢水的生活污水直接培養生物膜,掛膜成功後再逐步加大工業廢水的比例,直到全部都是工業廢水為止.培養和馴化生物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開始掛膜時,進水流量應小於設計值,可按設計流量的20%~40%起動運轉.在外觀可見已有生物膜生成時,流量可提高至60%~80%,待出水效果達到設計要求時,即可提高流量至設計標准.2、在生物轉盤法中,用於硝化的轉盤,掛膜時間要增加2~3周,並注意進水BOD應低於30mg/L,因自養性硝化細菌世代時間長,繁殖生長慢,若進水有機物過高,可使膜中異養細菌占優勢,從而抑制了自養菌的生長.3、當水中出現亞硝酸鹽時,表明生物膜上硝化作用進程已開始;當出水中亞硝酸下降,並出現大量硝酸鹽時,表明硝化菌在生物膜上已佔優勢,掛膜工作宣告結束.4、掛膜所需的環境條件與活性污泥培菌時相同,要求進水具有合適的營養、溫度、pH等,尤其是氮磷等營養元素的數量必須充足,同時避免毒物的大量進入.5、因初期膜量較少,反應器內充氧量可稍少.使溶解氧不致過高;同時採用小負荷進水的方式,減少對生物膜的沖刷作用,增加填料或填料的掛膜速度.6、在冬季13℃時掛膜,整個周期比溫暖季節延長2~3倍.7、在生物膜培養掛膜期間,由於剛剛長成的生物膜適應能力較差,往往會出現膜狀污泥大量脫落的現象,這可以說是正常的,尤其是採用工業廢水進行馴化時,脫膜現象會更嚴重. 8、要注意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在2mm左右,不使厭氧層過分增長,通過調整水力負荷(改變迴流水量) 等形式使生物膜脫落均衡進行.同時隨時進行鏡檢,觀察生物膜生物相的變化情況,注意特徵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變化情況.

閱讀全文

與污水生物膜處理如何培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