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生物的學習方法
【學習生物三部曲】
參考資料 易思宜學網站
第一,教科書要熟爛於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書中的圖例、實驗、涉及的化學式(光合與呼吸),要時常歸納、總結重點詞,如「功能、「作用」、「本質是」,這些都要留心,書上的黑體字要背下來,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這往往是高頻考點。
第二,要選擇一到兩本輔導書(多了就沒工夫看了)。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讀》(王後雄主編)和《高效學習法》(薛金
星主編),覺得就很夠用了。前者會把每個知識點細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務於課前預習、課後歸納整合的教輔,幫你夯實基礎;後者則服務於課後,歸納比較凝練,重在教授做題的方法,讓你快而准做題,沖擊高分。
第三,最重要的是做題與總結。
1)把做題當成積累。
在做題中你會逐漸摸清哪些地方經常成為考點。尤其是大題,出題套路會比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質是」這樣字眼的題一般要答與基因、DNA有關的知識點;又如,問神經遞質在神經元之間為什麼是單向傳遞的、要答「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並作用於突觸後膜」。生物是很有規律的一個學科掌握這些常考一些卡點的知識點,會保證得一個中等、穩定的分數。
2)將經典的題收入記憶中。每一道生物題其實都是老師們智慧的結晶,一些考點,單獨考的時候並不難,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但出題人往往會將你在不同階段學到的知識歸納、找出其共性進行考察,這樣就考察了你對知識點掌握的准確性,以及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這種題一般為選擇題。例如:問:下列哪細胞器可以產生水?然後給你列出了如下細胞器:核糖體、葉綠體線粒體、溶酶體、液泡等等,A、B、C、D四個選項分別包含了上述細胞器中的幾種,你就要動用之前學過的所有關於細胞器內的反應的知識點:在學蛋白質時,學了脫水縮合可以產生水,場所:核糖體。在學細胞呼吸時,學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時會產生水,場所:線粒體內膜,所以答案為:線粒體、核糖體。通過這道題,你可以歸納出:能產生水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這,就轉化成你自己的積累了。這樣一來,做題不僅檢驗了你的知識掌握的怎麼樣,還替你歸納、總結了知識點,豐富了你的知識儲備所以,對經典的題適當加以記憶,會讓你的知識網交織的更緊密,不失為沖擊高分的良策。
3)選擇兼顧速度與準度。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套題往往會包含30-40道選擇題,每道題大約分值在1-2分,但可別小瞧了選擇題,正式的高考中一個選擇要佔6分,相比較而言,大題的一個空也就1-2分所以說,選擇好壞對試卷的分數起著很大的決定性。在平時的訓練中有些同學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繼續答時准確率就大大下降。對於這種情況,不妨嘗試此法:按從前往後的答題順序,先把考察概念,定義,識圖(甚至看一遍題就能給出答案的)的簡單題先答上,然後回頭攻克涉及分析較繁瑣,計算量較大的繁瑣題目或難題。這樣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難題卡住,造成簡單題沒時間考慮的情況。此外,記錄自己每次在選擇題上花費的時間也是很重要的,爭取每次都能在速度與准確性上有所突破。
【貼心小經驗】
1、生物是一個偏文的學科,因此有些知識點一定要記扎實,「當背則背」,沒有商量的餘地。它不像數學、物理,掌握一個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題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生物往往會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問:能釋放抗體的細胞是什麼?答案應為漿細胞(效應B細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細胞」,又如,問:少量生長素可促進生長,過量生長素會抑制生長,這種現象說明?應答生長素具有兩重性,答「雙重性」就一分也沒有唉。因為嚴密是生物科的特點,一個概念,差之毫釐的結果---往往是謬以千里。這又恰恰體現了理科科目的嚴謹。
2、要准備一個錯題本。時間不夠,可以將改正後的答案抄在即時貼上--然後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總之要醒目),然後定期裝訂一下卷子就OK了,這樣不用抄題,能節省寶貴時間。
再者,改錯時寫完標准答案,要是能加一兩句總結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過任何錯過的題,當時解決的越徹底越好。只有這樣考試才不會犯類似錯誤,才更有資本沖擊滿分。
3、實驗題是較難得滿分的題型,它開放性較強,出題很靈活。但也有法可依:
1)認真復習書中的實驗,學習常用的方法。
例如:孟德爾的測交試驗---演繹推理法,薩頓通過研究蝗蟲精子和卵的形成過程提出推論: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類比推理法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同位素標記法驗證酶活性受溫度的影響(學生探究實驗)---控制單一變數法其中最後一種方法常設考點,可見教材實驗的重要性。
2)認真閱讀題干,區分好「探究」、「證明」探究題比證明題要開放,答題注意:加入相同濃度的、等量的、用生長狀態(長勢)相同的植株等等縝密術語的使用。
4。識圖題。注意橫縱坐標、交點、拐點、走勢、正負半軸所表示的含義。平時要善於總結:種間關系--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的圖、光合+呼吸的圖(區分好「凈光合」即真實光合與表觀光合,主要從坐標軸正負判斷)等都很重點。
注意事項
【課外熏陶】
任何科目,一旦有了興趣,就會如同閃爍的火星落到乾柴上,點燃你的熱情。隨之而來的,成績也自然會給你大大的驚喜,生物也是如此。其實只要你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身邊處處皆生物,不僅如此,一些好書、優秀的紀錄片也為你開啟通往生物殿堂的大門。
下面就為你推薦幾個:
《微觀世界》(講述昆蟲世界中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帝企鵝日記》(為你呈現寒冷、遼闊的南極大陸上一種柔弱、頑強、勇敢的生物---帝企鵝,不畏危險遷徙、繁育、成長的艱辛歷程)。此外還有《遷徙的鳥》、《子熊物語》等等,相信在攝影師細膩的視角帶領下,你一定會對生物更加喜愛。如果你想更深跟入的了解生物,或者想往奧賽生物上發展,不妨把陳閱增教授編著的《普通生物學》找來讀一讀。
最後,希望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早日實現夢想!(*^__^*)
❷ 生物科學專業有哪些課堂之外的學習資源
生物科學專業課堂之外的學習資源有:
1、物種起源
特點:充實和完善生物學知識,不利於現實就會被淘汰
上榜理由:本書闡述了生物進化學書,講述生存的空間和食物都是有限的,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斗爭,有效繁殖後代。
2、薛定諤生命物理學講義
特點:走進嶄新而迷人的世界,觸摸生物與物理的交界地帶
上榜理由:作為在生物與物理交界地帶徘徊的著作,作者在書中回答了生命運作的物理機制,帶你充滿著理性光輝的迷人世界。
3、演化的故事40億年生命之旅
特點:語言兼具文學性和科學性,回顧生命之旅,學習演化生物學
上榜理由:全景式呈現40億年地球生命的演化史,詳細闡述演化生物學的作用,並通過案例生動展現其在醫葯和農業等方面產生的巨大影響。
生物科學(師范)專業主要學習有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普通生態學、植物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等學科;必修課程則包括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大學數學、大學物理學、生物統計學、發育生物學、生物技術概論、生物化學、微積分等。
❸ 生物科學類學生選修課可以選哪些能夠不難就過關的……特別是體育,
選修課,怎麼選?
期末將至,下學期選修課的選擇確認工作也即將開始。如何讓選修課真正成為自己知識的補充劑,能力的加油站?這個問題再次擺在了高年級同學面前,更讓首次面臨需要自己選擇課程的一年級同學困惑,選修課到底應該學什麼,怎麼學?
選課切忌盲目
按規定,我校學生必須修滿一定學分的選修課。本學期我校共開設200多門選修課程。但從選課人數來看,心理類、藝術類(尤其是賞析課)、人文類(尤其是歷史課)的課程深受同學歡迎,理工類選修課課堂比較冷清。選修課人數滿的課程約佔四分之一,其中工科院系開設的課程相對較少,而這部分課程中,基本上也是飲品文化、醫療保健與養生、汽車文化、日用品製作藝術欣賞等大眾文化課程。在理工類選修課的課堂中,文科生則寥寥無幾。
在對03級到05級的100名同學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顯示,34%的同學沒有想過對自己的選修課進行規劃,61%的同學選課僅憑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有部分同學的選課動機消極,比如選好通過的課程,而不考慮自身喜好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有部分同學有過逃課現象,其中甚至有選了課只是偶爾出席者。而在對有規劃意識的學生中調查得知,很多也只是進行上課進度上的調整以及興趣上的取捨,真正將選修課和自己專業培養需要、未來職業等進行統籌規劃的則相對較少。
這些調查數據表明,同學們對於選修課的忽視和選課的盲目性值得關注。因此,關注目前就業壓力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視,充分發揮選修課的作用,提高同學的選課規劃意識和選擇的合理性勢在必行。
規劃你的選修課
同學們在選修課程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原因何在?
其一,由於文科課程相對比較輕松,多有趣味性,加上文科學生對理工科課程的不了解,致使多數文科生和工科生都將選課目標鎖定在文科課程,工科院系的課堂受到冷落。人文學院法學專業的肖同學說:「我的選修課全都是藝術與傳播學院開的課,如浪漫鋼琴曲賞析、新聞采寫等。這些課比較生動有趣,上課也很輕松。」傳播學專業的楊同學也選了不少本學院的選修課,她說:「我上選修課基本上沒缺席過,這些都是我很喜歡的。」
對此,經濟管理學院的田斌老師認為:「選擇喜歡的課固然沒有錯,但要防止知識面過窄。理工科學生需要具備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文科學生也應當有必要的自然科學素養,不要怕學不懂工科的專業知識,重要的是學習它的思維方式。」
其二,部分同學過於重視眼前利益,沒有長遠規劃。一些同學抱著只為完成學分的心態選修課程,以便盡快修完,好給以後的專業課學習騰出時間。也有同學表示,學起來輕松的選修課程就算不太喜歡也會考慮選擇。也有部分同學有從眾心理,會盲目跟著別人選,或選同學上過的課,覺得這樣「心裡有底」。
其實,正如田斌老師所說,學分只是學習的一個副產品,選課不能只想著要得到這些學分,能學到有用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其三,缺乏對選修課的重視導致某些選修課課堂上同學的聽課質量不高。有同學認為,選修課不是專業課,沒必要學得那麼認真,因此課堂上有時開小差。開設「小提琴發展史及音樂作品賞析」的葛永明老師認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一樣重要,是對專業知識和能力的補充,需要同等對待。今年的雙選會上,就有用人單位給出了有文藝素養的同學優先錄取的條件。葛老師認為,同學們能在課堂上真正學到知識,是老師們最大的願望。如果學生態度消極,除了自身要加強認識外,還需要老師來引導。同時,教務處副處長富海鷹也指出,在加強學生正確認識選修課的同時,老師也應進一步提高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隨著多元化社會的到來,大學生不能做「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固守一門學科的「專才」,應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以專業學科知識為主導,科學、技術、宗教、藝術、哲學等等都應在我們的視野之內。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規劃自己的選修課,讓選修課真正為我們服務。
提前設計,有針對性選課
面對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同學們應該提前設計好自己的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知識的課程。
03級機械電子專業的畢業生曹同學在今年的雙選會中受到多家單位的青睞,他說:「我從大二開始就選修了市場營銷的很多課,包括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心理學等,並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校內做學生工作,在校外做策劃,使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所以選學的課程不能泛泛了事。」而藝術與傳播學院04級的馮同學在兩個學期內,有計劃地選修了日語二外Ⅰ和日語二外Ⅱ等課程,她說:「我想畢業前考一個日語等級證,對我的就業一定有所幫助。」交運學院的一名同學開始不能確定自己的選課目標,於是在大一時沒有選課,而是將感興趣的課程上課時間、地點
❹ 生物學課程資源有幾類
生物學課程資源有幾類
生物學知識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知識體系,涵蓋的內容廣,知識外延大,而且隨著
時間的發展,課程資源又在不斷地更新,由於教材的內容有其時間、地域的局限性,不可
能面面俱到。所以結合教學和學生的實際開發課程資源,適當充實教學內容,有利於實現
新的課程理念,使課程具有時代性,而且保證了教學內容與學科發展的同步,保證了與身
邊生活的聯系、與現實社會的接軌,使教學內容具有現實的影響力。
❺ 生物學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生物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首先要遵守的還是以學生為基本原則,其次這些開發都要以生物課程標准圍繞然後以生物科學核心飼養為准則。
❻ 高中生物究竟應該如何備課
一、備課的一般性問題
一是備課標。因為課標是備課的依據,課標也是考核的依據。應該改變只看教材不看課標的不好的習慣。
二是備教材。教材是師生進行共同進行學習的平台,各個版本的教材很不一樣,如果有條件的話,應該可以參考不同的版本,取其長處。
三是備學生。就是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經驗。因為教學總是在學生原有的經驗基礎上來構建的。但弄清學生的認知規律需要教學經驗,教學經驗越長,越容易弄清楚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藉以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就平常而言,在日常的教學中間,應該和學生平等親切地交流,這樣就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學生。
四是備課程資源。豐富的課程資源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重要的平台,特別是新課程要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應該有更充足的課程資源,方便學生的分析、討論、實驗、探究等。
五是備教師自己。也就是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一個好教師要有精湛的學術造詣和人格魅力。」所以不斷提高自己是最重要的。
二、教師的備課遵循的程序、整體思路和流程
一是把教學目標弄清楚。
二是要備教學的程序,或者說流程,程序最重要的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是新課程的備課一定要在重要的或必要的地方給學生留有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或者說,一定要有學生活動。
四是要考慮教學媒體的使用,不應太繁復使用媒體,也不要迷信現代教育媒體,應該把傳統的和現代的媒體結合起來使用,各取其長。
五是要把形成性評價進入備課內容中。
三、生物教師備課的具體要求
1、先參照課標、教材形成自己的設想,教參都不必先看,更不說先參考其他老師的教學設計了,這聽來有點狂妄,但沒有自信是成不了材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以自己為主再吸收消化別人的經驗,這樣成長得更快,也更會富有創造性。
2、新的高中生物教材由於強調了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特別是時代性,就要反映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又不能丟掉經典的基礎的東西,呈現在老師面前就感到又寬又深。生物教師要適應這個情況,更要加強學習,,更要強調教師專業化成長。
3、善於利用生物備課資源。絕大多數版本的教材都有教師參考用書,有些還附有探究和實驗的光碟。高中生物老師手中總要有幾本較好、較新的普通生物學,也要有幾本同相應學習模塊有關的科普性讀物,這類讀物一般易懂生動,對教學方法也會有啟迪。還有一些網路資源,網路資源很豐富但是要注意選擇鑒別,以免帶進課堂不實的錯誤的東西。
4、利用新教材中圖像、圖表形式。新教材增加了許多圖像圖表,這是為了更適於學生學習,引起他們的興趣。按圖索驥,總比讀文字有趣吧。那麼如何使用好呢?圖上能懂的東西,可以讓學生讀圖。而且要讀得細致,教材上有很多處就是讓學生看圖再分組討論
總之,教學不要一概而言,不是千篇一律一樣的要求。新教師一定要走出自己的教學思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❼ 請問,大家讀生物學本科專業的時候,都學哪些課呢學的順序是什麼,我想跨專業考研
大一:植物學(包括植物形態學和分類學等),高等數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大學物理等
大二:動物學,人體組織解剖學,有機化學,高數,大學物理等
大三: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經濟動物養殖等
大四:生物技術,遺傳學,生態學,生物統計學……
還有大量的實驗(每天下午幾乎都是實驗課)和實習(植物實習、動物實習……)
還有專業英語、政治經濟學、法律、毛鄧等等的
選擇組合要看你的興趣~我是生物醫學工程的~選擇生化方向~
❽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你是如何利用教學資源的
我曾經的關於此的一篇論文,你參考下吧
談初中生物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關鍵詞:生物學 教學資源 開發 應用
文章前言:在教育資源共享已成為事實的今天,新課堂不應整齊劃一。教師應該更注重根據自己的環境、自己的學生、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質,開發利用自己的教學資源,尤其是班級文化和教師特質潛藏的隱形資源,這是形成教育特色、上出精彩的課堂!
課程資源是指與教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從其存在方式來看,可以分為直接應用於教育教學活動的物化的顯形資源,以及以潛在方式對教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非物化的隱形資源。對於生物教學,顯形的課程資源涵蓋了形形色色物化教具、物化教學條件。隱形課程資源包含了非物化的學習氛圍、學習方式和教師特質等等。
新課程的實施,給老師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寬學習、應用領域,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於是,老師們紛紛行動起來,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創造性的實施者,自由徜徉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之中。同時,因為校本課程研究的深入,合作意識的增強,資源共享已成為事實。然而,先後聆聽了三節同一內容的課,高度的同一性引起了我的深思。
這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學》中的「遺傳和變異現象」一節。該節內容為遺傳學的入門課,通過學習,要求能舉例說出動物、植物和人的遺傳變異現象,理解遺傳、變異、性狀、相對性狀概念,激發進一步探究慾望。
學習「遺傳」概念時,老師展示某家庭照片,要求學生猜一猜圖片中人的關系,並列舉緣由,有效地調動了學習熱情。
學習性狀時,老師先展示圖片,引導觀察,要求學生說出「西紅柿的紅色與黃色」是相對性狀,並推測「性狀」概念,避免了直接灌輸。
調查自己性狀活動時,利用課本資源和教參資源,按教參活動安排,調查並展示人體較易識別的八項性狀。學生積極參與,樂於展示。組織活動時,老師先要求學生猜一猜,看班上有無八項性狀均相同的同學,學生帶著猜想進行展示。活動末,老師提示學生認證自己的猜想,說明世上沒有性狀相同的人。經過自身活動檢驗,對這觀點,學生一致持認同態度。
當學習「相對性狀」時,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概念、圖片示例,然後開展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2分鍾內看哪一組搶得更多機會,例舉相對性狀。活動組織安排有序,有裁判、記分員、記時員,學生很活躍。
無疑,因為教育教學理念的改變,老師們的課堂都逐漸變得鮮活了。在教學設計中,大家都比以往更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經驗和學生生活,關注活動,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更注意開發利於學生學習的各種資源,所以每節課都可以感受到勃勃生機,新課改的理念和目標都可以得到實現。但是,資源共享、校本研究是不是要求教師課堂設計和實施高度趨同?集體智慧可以廣開思路,使教師群體素質迅速提高。可我總覺得新課堂不應整齊劃一,在大框架一致的基礎上,更應該研究本班學生的特色,研究老師自身的教育風格,根據不同班別學生的特點,依據教師最擅長的方式,設計出更適合學生適合教師自己的教學方案。新課改的課堂比以往更希望彰顯個性,激發澎湃的課堂生命。
自己同樣也要上這一內容,我還有必要開發新的課程資源嗎?應該開發哪些方向的資源?資源如何與我與我的學生我的課堂整合?這使我深思。
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它包括教材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所有有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各種資源。因此,隨著時間、地點、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的改變,資源就可以不同。開發課程資源應是教師不可停歇的任務。
哪些方向的資源最值得、最需要開發呢?課程資源是為學生服務的,開發出來的所有的課程資源最終都必須落實到學生身上。顯形資源看得見摸得著,對不同學校、不同學生具有共性,辦學條件相當的學校、同一學校的不同老師均可以共享通用。而隱形資源更多的是不同環境、不同學生、不同教師的特殊性體現,更容易落實到具體學生身上,以形成特色教育。隱形資源開發與整合更可以體現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形成教與學的風格。因此,隱形資源的開發與整合是可為且更需為之事。
基於上述思考,我實踐了如下教學過程,下面是同一節課的課堂片段實錄:
教師:我們相處已一年多了,下面想請位同學起來描述我們在座的一位同學的特徵,看大家是否能猜出說的是誰。
學生:這朋友是女的,個子比較高,有點胖,臉圓,眼睛大大的,嘴唇小巧,很性感,很有大姐大風范……(老師隨手板書關鍵詞)
學生:這是李文!
教師:李文請起。你認同朋友對你的描述嗎?
學生:(很開心地)認同!
學生熱情高漲,紛紛舉手要求描述。
學生:這是一位男的,個子中等,有點駝背,為人豪爽,是個左撇子……(板書關鍵詞)
學生:這一定是我!(學生得意地站起來,驕傲中有些羞澀,下意識地把脊樑骨挺直。)
部分學生仍在嚷著要起來描述。
教師:(指黑板關鍵詞)你知道大家描述的這些特徵在遺傳學中稱為什麼?這一概念還包含什麼意思?
學生隨即建立性狀概念。
(這個班同學關系十分融洽,班風很正。我未用漫畫引入,而是利用班級人際關系特點,從學生最熟悉的資源走進學習,學生很快建構概念,並在認同與被認同過程中提升與人相處的親和力。這種班級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隨處可以復制的。而課本中的漫畫資源則留做檢測資源使用。)
利用課本和教參資源,我也進行了學生個人性狀調查與展示。在展示時,我與學生的對話如下:
教師:大家先猜猜,我們班上同學中,調查的十項性狀(另增兩項)有沒有完全相同的?
學生有的說有,有的說無。
最後,站著的只有發布信息者時,老師叫學生們評價自己的猜測,並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發。
教師:通過這一活動,你有什麼收獲和感想?
學生:人和人的性狀是有差異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珍惜自己,相信自己,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教師:確實,自己是唯一的,別人也是獨一無二的!在珍愛自己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同樣珍惜他人,包括有明顯弱點的人,珍惜其他生命!
回顧自己的課堂,因為多了一點思考,感覺沒有模式化,能上出自己的特點,展示學生的精彩。自己的課程資源開發,是基於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和信賴;所開發資源能順利整合於課堂,是仰仗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親密無間。由此,我深深體會到實施新課改時不能偷閑,共享的資源是寶,但資源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成長,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的環境、自己的學生、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質開發自己的教學資源,尤其是班級文化和教師特質潛藏的隱形資源,這是形成自己教育特色、上出精彩的必須!
在新課改面前,在課程資源開發與整合方面,我還有太多太多的盲區。惟有思考、探索、總結、再思考,才能激發自己不斷提高。共同開發資源,尤其資源共享,已成為教師合作的重要方向,如何使共享資源為我所有為我所用,挖掘和提高自己的素質是根本之所在。在新課改的浪潮中,我們惟有不懈思索,不斷積淀不斷超越自己,課堂才會更有魅力,更精彩!
❾ 生物科學專業都要學習哪些課程哪門課比較主要
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發酵工程設備等。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確定的核心課程共6門(或8門),分別為普通生物學(或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或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
培養目標
生物科學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較系統地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富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在生物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教育、科研、技術研發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各高校應依據自身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應對社會對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需要,滿足學生繼續深造和不同的創業、就業志向。積極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創新辦學機制,改革教學方式和內容,培養創新創業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