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生物在自然環境中劃分幾個類群各是哪幾個
微生物是指那些個體體積直徑一般小於1mm的生物群體,它們結構簡單,大多是單細胞,還有些甚至連細胞結構也沒有。人們通常會藉助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它們的形態和結構。需要說明的是微生物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界線有時會非常模糊。如單細胞藻類和一些原生動物也應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們並不放在微生物中進行研究。
按我國學者提出的分類法將生物分成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不難看出微生物在六界中佔了四界,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其研究的對象也是十分廣泛而豐富的。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見,必須藉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具有體形微小、結構簡單、繁殖迅速、容易變異及適應環境能力強等優點。
微生物種類繁多,至少有十萬種以上。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一、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內質網、核糖體及線粒體等)。真菌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二、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分化程度低,僅有原始核質,沒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不很完善。這類微生物種類眾多,有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和放線菌。
三、非細胞型微生物 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亦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病毒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極為廣泛,空氣、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數量不等、種類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類、動物和植物的體表及其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種微生物存在。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種元素循環靠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來進行。例如空氣中的大量氮氣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將動、植物蛋白質轉化為無機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長的需要,而植物又為人類和動物所利用。因此,沒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陳代謝,而人類和動物也將無法生存。
在農業方面,人類廣泛利用一些微生物的特性,開辟了以菌造肥、以菌催長、以菌防病、以菌治病等農業增產新途徑。在工業方面,微生物在食品、製革、紡織、石油、化工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醫葯工業方面,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另外還可利用微生物來製造一些維生素、輔酶等葯物。
即使是許多寄生在人類和動物腔道中的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也是無害的,而且有的還具有拮抗外來菌的侵襲和定居,以及提供人類必需的營養物質(如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的作用。
有一小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類或動、植物的病害,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不致病,而在特定條件下可引起疾病,稱為條件性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進化、分類,在一定條件下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規律及其與人類、運動、植物、自然界相互關系等問題的科學。隨著研究范圍的日益擴大和深入,微生物學又逐漸形成了許多分支學科,著重研究微生物學基本問題的有普通微生物學、微生物分類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生態學、微生物遺傳學、分子微生物學等。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等。按研究和應用領域可分為農業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獸醫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海洋微生物學、土壤微生物學等。
B. 微生物學中的BCG指的是什麼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簡稱BCG,中文名稱來自於其發明者卡氏-介氏)是用於預防結核病的疫苗,使用活的無毒牛型結核桿菌(Mycobacterium bovis)製成。接種人體後通過引起輕微感染而產生對人型結核桿菌的免疫力。90%以上的受種者會在接種局部形成潰瘍持續數周至半年,最後癒合形成疤痕,俗稱卡疤。牛型結核桿菌在特殊的人工培養基上,經數年的傳代,喪失對人類的致病能力,但仍保持有足夠高的免疫原性,成為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結核的疫苗,對於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結核有效。
C. 微生物學知識點
簡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後,常見的幾種類型?
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敗血症④內毒素血症⑤膿毒血症
試述構成細菌侵襲力的物質基礎。
答:①莢膜②黏附素③侵襲性物質
簡述病原菌感染機體後,機體如何發揮抗菌免疫功能?
答:首先遇到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包括皮膚與粘膜構成的屏障結構,血腦屏障,胎盤屏障及吞噬細胞對細菌的非特異性的吞噬和體液中殺菌抑菌物質對細菌的攻擊。7-10天後,機體產生特異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一起殺滅病原菌
簡述細菌耐葯性產生的主要機制。
答:①鈍化酶的產生②葯物作用靶位發生改變③胞壁通透性的改變和主動外排機制④抗菌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葯物的選擇壓力,在這種壓力的作用下,原來只佔很少比例的耐葯菌株被保留下來,並不斷擴大。
舉例說明細菌命名的原則。
答:細菌的命名一般採用國際上通用的拉丁文雙命名法。一個細菌種的學名由兩個拉丁字組成,屬名在前,用名詞,首字母大寫;種名在後,用形容詞,首字母小寫;兩者均用斜體字。中文譯名種名在前,屬名在後。如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 (結核分枝桿菌)。屬名亦可不將全文寫出,只用第一個大寫字母代表,如M. tuberculosis
如何確定從標本中分離的細菌為葡萄球菌?並確定其有無致病性。
答:①直接鏡檢,經革蘭染色後鏡檢發現革蘭染色陽性呈葡萄狀排列的球菌,可初步報告疑為葡萄球菌,需進一步分離培養鑒定。②分離培養:血培養需經增菌後轉種血平板進一步鑒定,若無細菌生長,需連續觀察7天,並以血平板確定有無細菌的生長。膿液、尿道分泌物、腦脊液沉澱物可直接接種血平板,37℃過夜,可形成直徑約2-3mm、產生不同色素的菌落。金葡菌菌落周圍有透明溶血環。③試驗鑒定:血漿凝固酶試驗,甘露醇發酵試驗,耐熱核酸酶試驗,腸毒素測定,SPA檢測。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圍有透明溶血環,血漿凝固酶試驗陽性,甘露醇發酵試驗陽性,耐熱核酸酶試驗陽性,SPA檢測有A蛋白的存在。
什麼是不耐熱腸毒素(LT)?它的物理性質、基本結構、致病機理及與霍亂毒素(CT)的關系如何。
答:LT是腸產毒型大腸桿菌產生的致病物質,因對熱不穩定,故稱為不耐熱腸毒素。其65℃30min可被破壞。LT分為LT-Ⅰ和LT-Ⅱ,LT-Ⅱ與人類疾病無關,LT-Ⅰ是引起人來胃腸炎的致病物質。其結構包括1個A亞單位和5個B亞單位,其中A亞單位是毒素的活性部分。B亞單位與腸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的GM1神經節苷脂結合後,使A亞單位穿越細胞膜與腺苷環化酶作用,令胞內ATP轉變為cAMP。胞質內cAMP水平增高後,導致腸粘膜細胞內的水、氯和碳酸氫鉀等過度分泌到腸腔,同時鈉的吸收減少,導致可持續幾天的腹瀉。LT-Ⅰ與霍亂腸毒素兩者間的氨基酸的同源性達75%,他們的抗原高度交叉。
D. 微生物學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它包括哪些分支學科
一、微生物學的主要任務:
1、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空氣和水凈化、污水處理。
3、工農業生產:細菌、代謝產物、代謝活性。
4、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二、微生物學的分支學科:
(1)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動規律為目的來分總學科稱普通微生物學,分科如微生物分類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遺傳學,微生物生態學和分子微生物學等。
(2)根據微生物研究對象,如細菌學、真菌學(菌物學)、病毒學、原核生物學、自養生物學和厭氧生物學。
(3)根據微生物的生態環境,如土壤微生物學、微生態學、海洋微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水微生物學和宇宙微生物學。
(4)按微生物應用領域,可分為工業微生物學、農業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診斷微生物學、抗生素、食品微生物學等一般學科,稱為應用微生物學。
(5)根據化學微生物學、分析微生物學、微生物生物工程、微生物化學分類學、微生物數值分類學、微生物地球化學和微生物信息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
(6)根據實驗方法和技術,如實驗微生物學、微生物研究方法等。
(4)微生物學中BIP是什麼擴展閱讀:
微生物學的發展: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微生物學被牢固地建立起來。它的主要發展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染病與免疫學的研究,疾病的防治和化學療法的療效;另一方面是和遺傳學的結合。
從歷史上看,微生物學的發展經歷了兩個輝煌的黃金時代和低谷時期。近20年來,隨著基因組學、結構生物學、生物信息學、pcr技術、高解析度熒光顯微鏡等理化理論和技術的應用,微生物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微生物學已經走出低谷,進入第三個黃金時代。
E. uicc和bip參數是什麼意思
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簡稱UICC,創立於1933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現有會員單位346個,覆蓋109個國家和地區,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腫瘤防治學術組織。
BIP指數是水體中無葉綠素的微生物占所有微生物(有葉綠素和無葉綠素微生物)數的百分比。用以判斷水體有機污染的程度。有機物污染程度不同的水體BIP值為:清潔水0~8,輕度污染水8~20,中度污染水20~60,重度污染水60~100。
F. 微生物中DPA 、PHB 中文名是啥
你好!
PHB:聚-β-羥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是一種存在於許多細菌的細胞質內、屬於類脂性質的碳源類貯藏物。不溶於水,而溶於氯仿,可用尼羅藍或蘇丹黑染色,具有貯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細胞內滲透壓等作用.
PHB是相容性較好的生物材料,可製成易降解的且無毒的醫用塑料器皿和外科用的手術針和縫線.
DPA:吡啶二羧酸,其鈣鹽是細菌芽胞抗性的原因之一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G. 德國bip離子滲透療法和crs光導哪個好
德國BIP離子滲透療法針對「病毒具有極強極復雜生物基因鏈,因而生殖感染反復發作,不容易痊癒」的特點,從基因分子生物學角度,破壞病毒的基因生物鏈,達到有效治癒的目的[1] 。
德國BIP離子滲透療法的核心是大功率兆波主機和帶檢測盒的系統。它以遠大於體內微波和體內射頻的功率,以非介入方式,可在不接觸人體的情況下進行融性加熱治療患部。熱療可使炎症組織的通透性增強,使葯物更易擴散,組織的吸收及代謝更暢通,從而達到治療消炎退症的目的。其對患者的低損傷和微創治療贏得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極力推薦,代表了當今醫療水平的發展方向,是泌尿系統感染疾病的高科技領先產品。
H. 微生物中的PHB是什麼/
聚羥基丁酸酯
聚羥基丁酸酯(PHB)是一種由微生物合成的生物塑料,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 和生物配伍性,可廣泛用於生物醫學材料、環保等領域。
I. 細胞生物學中Bip是什麼意思
可能是結合蛋白,《細胞生物學》翟中和p121,(Binding Protein)
J. PHB是什麼 微生物學
PHB聚-β-羥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是一種存在於許多細菌細胞質內屬於類脂性質的碳源類貯藏物,不溶於水,而溶於氯仿,可用尼羅藍或蘇丹黑染色,具有貯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細胞內滲透壓等作用。
(10)微生物學中BIP是什麼擴展閱讀:
PHB相關性質
自1925年在巨大芽孢桿菌中發現PHB以來,已鑒定出60多個屬,產量較高,如產鹼桿菌,固氮菌和假單胞菌某些細菌屬細菌等。今年,許多化合物類似於已經在一些G +和G-細菌以及某些光合厭氧細菌和自養的Rastonia eutropha中發現了PHB。
如果甲基是R(基團縮寫,指基團),則聚羥基鏈烷酸(或聚羥基鏈烷酸酯,聚羥基鏈烷酸酯,PHA)與PHB僅在甲基上不同,而是成為PHA。
由於PHB和PHA是生物合成的聚合物,它們是無毒的,塑料的並且易於降解,因此它們正在開發用於製造醫用塑料盒零食盒等的高質量原料,並試圖克服目前的嚴重危害。 「白色污染」(指大量不可降解塑料包裝材料和產品引起的環境污染)。
其實是一種熱塑性聚酯,其物理性質和結構與聚丙烯類似(熔點,玻璃態溫度,結晶度,拉伸強度等)。結晶度高達60-80%,相對密度大,透氧性低,紫外線耐受,光學活性活躍,但易碎,易破碎。
參考資料:網路-聚-β-羥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