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最重要的生物行為區別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最重要的生物行為區別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別: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點明顯不同,因而對機體的影響也不同。區別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對於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組織分化程度:良性腫瘤分化好,異型性小,與原有組織的形態相似;惡性腫瘤分化不好,異型性大,與原有組織的形態差別大。 (2)核分裂像:良性腫瘤核分裂像無或稀少,不見病理核分裂像;惡性腫瘤核分裂像多見,並可見病理核分裂像。 (3)生長速度:良性腫瘤緩慢;惡性腫瘤較快。 (4)生長方式:良性腫瘤多見膨脹性和外生性生長,前者常有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動;惡性腫瘤為浸潤性和外生性生長,前者無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動,後者伴有浸潤性生長。 (5)繼發改變:良性腫瘤很少發生壞死和出血;惡性腫瘤常發生壞死、出血和潰瘍形成。 (6)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惡性腫瘤常有轉移。 (7)復發:良性腫瘤手術後很少復發;惡性腫瘤手術等治療後經常復發。 (8)對機體影響:良性腫瘤較小,主要引起局部壓迫或阻塞,如發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嚴重後果;惡性腫瘤較大,除壓迫,阻塞外,還可以破壞原發處和轉移處的組織,引起壞死出血合並感染,甚至造成惡病質。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有時並無絕對的界限,某些腫瘤的組織形態介於兩者之間,稱為交界性腫瘤。如卵巢交界性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是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有些良性腫瘤可發生惡性變化,個別惡性腫瘤也可停止生長甚至消退。如結腸息肉狀腺瘤可惡變為腺癌,個別的惡性腫瘤如惡性黑色素瘤也可由於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長甚至完全消退。又如見於少年兒童的神經母細胞瘤的瘤細胞有時能發育為成熟的神經細胞,有時甚至轉移灶的瘤細胞也能發育成熟,使腫瘤停止生長而自愈。但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Ⅱ 試述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區別
二者生物學行為不同,可以通過分化度、異型性、生長速度等區分。良性腫瘤對機體一般沒有什麼影響,除非是出現了壓迫症狀。而惡性腫瘤的侵襲性高,對機體危害大,預後較差。
良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主要是壓迫症狀,而惡性腫瘤則主要是浸潤症狀。惡性腫瘤晚期的患者十分痛苦,一般需要打止痛葯來止痛,大多數病人都有惡病質。有一些腫瘤細胞,既不屬於良性腫瘤,也不屬於惡性腫瘤,在臨床上稱之為交接性腫瘤。
Ⅲ 生物學行為有哪些
按生物功能分類如下:捕食行為、防禦行為、領地行為、集群行為、互助利他行為、等級優勢行為、通訊行為、生物節律、遷徙和洄遊、繁殖行為。
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如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之類的是生物學行為
Ⅳ 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徵有哪些
腫瘤細胞只分裂不分化,呈瘋長趨勢。
Ⅳ 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包括哪些
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包括:
一、異型性
腫瘤組織無論在細胞形態和組織結構.上,都與其起源的正常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稱異型性。腫瘤的異型性可以分為
(1)腫瘤組織結構的異型性:惡性腫瘤組織結構異型性明顯,瘤細胞排列紊亂,失去正常的結構和層次,喪失了極性。
(2) 腫瘤細胞的異型性
惡性腫瘤細胞具有高度異型性,包括:瘤細胞的多形性,核的多形性,包漿多呈嗜鹼性等。
二、擴散和轉移
擴散和轉移是惡性腫瘤的特徵。主要的途徑有:
(1)直接蔓延:瘤細胞由原發部位連續不斷地沿著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神經束衣等侵入鄰近組織和器官繼續生長,稱直接蔓延,如晚期子宮頸癌向前蔓延達膀胱,向後可至直腸。
(2) 淋巴道轉移:是上皮源性惡性腫瘤最常見的轉移方式。癌細胞侵入淋巴管,隨淋巴液到所屬局部淋巴結,形成淋巴管栓塞,在局部生長繁殖,形成轉移癌,淋巴結轉移一般按淋巴引流方向,一站一站轉移,最後可經胸導管入血,繼發血道轉移。
(3) 血道轉移:這是肉瘤最常見的轉移方式。瘤細胞直接侵入血管,隨血流到遠處器官繼續生長,形成轉移瘤。血道轉移雖可發生在許多器官,但最常見的是肺,其次是肝。轉移瘤的形態特點是邊界清楚,常為多個散在分布的結節且靠近器官表面
( 4)種植性轉移:是指發生於體腔內器官的惡性腫瘤,當侵及器官表面時,瘤細胞脫落並像播種--樣種植在體腔內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個轉移性腫瘤的現象。
(5)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惡性腫瘤可分為癌和肉瘤,癌是指來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肉瘤是指間葉組織,包括纖維結締組織、脂肪、肌肉、脈管、骨和軟骨組織等,發生的惡性腫瘤,
如由大腸黏膜上皮形成的惡性腫瘤稱為大腸黏膜上皮癌,簡稱大腸癌。由皮膚上皮形成的稱皮膚上皮癌,簡稱皮膚癌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腫瘤
人民網-發現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新機制(新知)
Ⅵ 腫瘤病理檢查結論說生物學行為與形態學部完全不一致,是什麼意思
乳腺葉狀腫瘤的確診主要靠病理形態學分析,其中交界性葉狀腫瘤及惡性葉狀腫瘤由於其突出的間質成分容易確診,良性葉狀腫瘤除了間質細胞較豐富和葉狀突起外,整個腫瘤組織結構的不均一性和特化性間質與非特化性間質的關系也是重要的病理形態學特點。
Ⅶ 腫瘤的主要生物學特點主要有哪些
腫瘤是由於各種致瘤因子長期作用引起的機體某部組織過度增生和異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常呈腫塊,其生長相對不受控制,具有異常的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特點,分化一般較不完全,與機體不協調,即使病因消除,它仍繼續生長。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良性腫瘤生長相對緩慢。常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自限性,與周圍組織有明顯的界限,對機體的危害相對較小。惡性腫瘤或稱癌。細胞分化程度較良性腫瘤低,生長相對迅速,與周圍組織無明顯界限,常呈浸潤性生長而侵入鄰近組織並且常形成轉移,對機體危害極大。
機體在生理和各種病理狀態下,如生理性再生和炎症,損傷修復也常有組織細胞的增生。
但這種增生,一般是對某種刺激產生的反應。增生的組織細胞是分化成熟的,具有基本正常的結構和功能,而且一旦引起增生的原因消除後,增生也就停止。腫瘤性增生與上述增生有本質上的不同。瘤細胞由於遺傳特性的改變,使它具有和正常細胞不同的生物學特性,並可繼續傳給子代細胞,而無須病因的繼續作用。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主要表現如下:
旺盛的增殖能力和自主性
生長瘤細胞一般都有較強的分裂增殖能力,失去了正常細胞在培養基中當彼此接觸時則停止生長的現象即喪失了接觸抑制。瘤細胞的生長在不同程度上脫離了機體的調控,而成為自主性生長。當然,所謂自主性生長也是相對而言。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和內分泌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影響腫瘤的生長和發展。
惡性腫瘤細胞分化不成熟
惡性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有很大差異,表現為形態有不同程度的異型性、功能的喪失或變異。如癌細胞能合成一系列異常的蛋白質,統稱為腫瘤相關蛋白,臨床上對這些蛋白的檢測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Ⅷ 主型腫瘤是什麼意思
人體的每個組織器官都是由細胞組成,它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速度不斷的新生、成長、衰老和死亡,進行有規律的新陳代謝,從而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但有的時候人體某一器官的組織和細胞,在某些內在因素如神經精神因素的刺激、遺傳因素的作用、激素平衡的失調、免疫功能的下降等各種情況的影響下,由於外界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的刺激作用,而發生了一系列改變,產生了一群不按照人體需要而自由發展的細胞集團,即稱為腫瘤。異常的細胞盲目的生長,不僅不具備正常細胞的功能,而且生長速度極快,大量消耗人體的營養,對人體造成損害。
Ⅸ 惡性腫瘤異質性與其不同生物學行為之間的關系
體的腫瘤
,特別是惡性腫瘤是由不同病理表現及生物學行為的細胞亞群構成。腫瘤的異質性主要指同一腫瘤內部由於腫瘤細胞系不同而造成的腫瘤細胞的差異。腫瘤異質性最初發現在組織學方面
,後來又擴展至抗原性、免疫性、激素受體、代謝性、生長速度和對化學葯物的敏感性。腫瘤內部構造非常復雜
,不同區域的血管構成
,間質成份也不相同。現已證明
:惡性腫瘤細胞在浸潤和轉移方面亦存在差異
,各細胞亞群之間具有不同的轉移潛力。原發癌浸專潤區的腫瘤細胞比腫瘤向周圍生長的細胞同轉移細胞更為相似。腫瘤微環境
的差異主要指腫瘤內部氧的供給、酸度、營養物質的供給
,淋巴細胞浸潤方面的差異
,其中最有臨床意義和研究較多的是血管密度。某區屬域的腫瘤微環境可能有利於腫瘤的生長、增殖
,而另外區域則對腫瘤的生長增殖相對不利。因此產生了以下問題
:①既然各細胞亞群並非同一來源
,其在整個腫瘤是裡面的排列是否為均一性
,腫瘤異質性是否同腫瘤的治療
,預後有關。
Ⅹ 腫瘤的生物學特性
自主性增殖,這是良、惡性腫瘤細胞區別於正常細胞的最顯著特徵,正常情況下,機體通過神經體液等機制,對體內一切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起著精確的調節作用。而腫瘤細胞則擺脫了機體的控制,持續不斷地增殖出與自己同樣的腫瘤細胞。腫瘤細胞的增殖速度,隨其組織來源及分化速度而異,而且某些生長迅速的惡性腫瘤細胞,也並不比某些正常細胞生長快。
2.可移植性,可移植性是區別良性和惡性腫瘤的重要標志,可移植性在臨床上稱為侵襲和轉移,良性腫瘤雖能自主性增殖,但仍局限於原發部位,惡性腫瘤則能侵犯基底膜和血管壁,造成局部和遠處轉移。
3.去分化,腫瘤細胞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缺乏成熟的形態與完整的功能,像不成熟方向退行性發育,故稱之為去分化或反分化。
4.生物化學特徵。
5.細胞遺傳學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