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使樣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

如何使樣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

發布時間:2022-08-22 08:42:38

㈠ 試舉例說明可以採取哪些方法提高分離目標微生物效率

一般有以下五種方法:

1、傾注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一系列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與熔化好的保持在40~50°左右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充分混合,然後把這混合液傾注到無菌的培養皿中,待凝固之後,把這平板倒置在恆箱中培養。單一細胞經過多次增殖後形成一個菌落,取單個菌落製成懸液,重復上述步驟數次,便可得到純培養物。

2、塗布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適當的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放在無菌的已經凝固的營養瓊脂平板上,然後用無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釋液均勻地塗布在培養基表面上,經恆溫培養便可以得到單個菌落。

3、平板劃線法 最簡單的分離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用無菌的接種環取培養物少許在平板上進行劃線。劃線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比較容易出現單個菌落的劃線方法有斜線法、曲線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當接種環在培養基表面上往後移動時,接種環上的菌液逐漸稀釋,最後在所劃的線上分散著單個細胞,經培養,每一個細胞長成一個菌落。

4、富集培養法 富集培養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簡單。我們可以創造一些條件只讓所需的微生物生長,在這些條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與其他微生物進行競爭,在生長能力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微生物。所創造的條件包括選擇最適的碳源、能源、溫度、光、pH、滲透壓和氫受體等。在相同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下,經過多次重復移種,最後富集的菌株很容易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出單菌落。如果要分離一些專性寄生菌,就必須把樣品接種到相應敏感宿主細胞群體中,使其大量生長。通過多次重復移種便可以得到純的寄生菌。

5、厭氧法 在實驗室中,為了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利用裝有原培養基的試管作為培養容器,把這支試管放在沸水0浴中加熱數分鍾,以便逐出培養基中的溶解氧。然後快速冷卻,並進行接種。接種後,加入無菌的石蠟於培養基表面,使培養基與空氣隔絕。另一種方法是,在接種後,利用N2或CO2取代培養基中的氣體,然後在火焰上把試管口密封。有時為了更有效地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把所分離的樣品接種於培養基上,然後再把培養皿放在完全密封的厭氧培養裝置中。

㈡ 如何取樣才能保證做微生物的樣品不受污染

我們知道正常的空氣中都是有微生物的。所以你必須處在一個隔離封閉的操作環境才能保證你的取樣不會有問題。同時要有一定溫度條件下進行操作,所有操作的儀器必需要消毒。也就是要將其它微生物消滅到底!

㈢ 高中測定微生物數量的方法

1、計數器測定法:
即用血細胞計數器進行計數。取一定體積的樣品細胞懸液置於血細胞計數器的計數室內,用顯微鏡觀察計數。由於計數室的容積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據計數器刻度內的細菌數,可計算樣品中的含菌數。本法簡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結果。
本法不僅適於細菌計數,也適用於酵母菌及黴菌孢子計數。
2、電子計數器計數法:
電子計數器的工作原理是測定小孔中液體的電阻變化,小孔僅能通過一個細胞,當一個細胞通過這個小孔時,電阻明顯增加,形成一個脈沖,自動記錄在電子記錄裝置上。
該法測定結果較准確,但它只識別顆粒大小,而不能區分是否為細菌。因此,要求菌懸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細胞計數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計數法,是根據每個活的細菌能長出一個菌落的原理設計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懸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釋,然後將定量的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根據培養出的菌落數,可算出培養物中的活菌數。此法靈敏度高,是一種檢測污染活菌數的方法,也是目前國際上許多國家所採用的方法。使用該法應注意:①一般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過多或過少均不準確;②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響計數,可在培養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於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廣泛應用於水、牛奶、食物、葯品等各種材料的細菌檢驗,是最常用的活菌計數法。
4、比濁法
比濁法是根據菌懸液的透光量間接地測定細菌的數量。細菌懸浮液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與透光度成反比,與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電比色計測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樣品菌液濃度。
此法簡便快捷,但只能檢測含有大量細菌的懸浮液,得出相對的細菌數目,對顏色太深的樣品,不能用此法測定。
5、測定細胞重量法
此法分為濕重法和乾重法。濕重法系單位體積培養物經離心後將濕菌體進行稱重;乾重法系單位體積培養物經離心後,以清水洗凈放人乾燥器加熱烘乾,使之失去水分然後稱重。
此法適於菌體濃度較高的樣品,是測定絲狀真菌生長量的一種常用方法。
6、測定細胞總氮量或總碳量
氮、碳是細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較穩定,測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細胞的質量。此法適於細胞濃度較高的樣品。
7、顏色改變單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簡稱CCU)
這種方法通常用於很小,用一般的比濁法無法計數的微生物,比如支原體等,因為支原體的液體培養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現為清亮透明紅色,因此無法用比濁法來計數,由於支原體固體培養很困難,用cfu法也不容易計數,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計數方法,即CCU法。它是以微生物在培養基中的代謝活力為指標,來計數微生物的相對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原體為例,簡單介紹其操作:
(1).取12隻無菌試管,每一管裝1.8ml解脲脲原體培養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測解脲脲原體菌液,充分混勻,從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類推,10倍梯度稀釋,一直到最末一管
(3).於37度培養,以培養基顏色改變的最末一管作為待測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體的最大代謝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現顏色改變,他的相對濃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來說,比濁法和菌落計數法就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細菌的計數,但是對支原體這樣比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較合適。
測定微生物生長的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均有其優缺點,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在微生物學工作中一般常用的是平皿菌落計數法、計數器法和比濁法。至於哪種方法比較適合你,得根據你的具體條件而定。

㈣ 梯度平板稀釋法分離純種微生物的方法和原理是什麼

首先,將待測樣品製成均勻的系列濃度梯度稀釋液,(稀釋的目的在於:盡量使樣品中的微生物細胞分散開,使成單個細胞存在(否則一個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個細胞)),再取各個稀釋度、同等量的稀釋液接種到平板中,使其均勻分布於平板中的培養基內.經培養後,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形成菌落,統計菌落數目,即可計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用這種方法計算出的菌數是培養基上長出來的菌落數,故又稱活菌計數.因為稀釋的時候並不知道有沒有稀釋過度,所以要用不同濃度的稀釋液分別做實驗,最後取瓊脂平板上出現單個的菌落時的濃度進行計數,經過計算,得出菌液含菌量.

㈤ 1在微生物檢測中,最重要的環節是盡可能減少污染給樣品帶來污染

摘要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㈥ 影響食品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因素有哪些

食品微生物檢驗是食品安全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許多復雜因素影響食品微生物學的檢驗,可能給檢驗結果帶來偏差甚至錯誤。影響食品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樣品的接收和預處理。樣品送達實驗室時,應檢查樣品標記是否與樣品相符,樣品包裝狀況是否正常。送檢的樣品,一般需保持在0~4℃的環境中,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室在收到樣品後,必須及時進行檢驗,以防止病原菌死亡或細菌數量增加。
2.儀器設備。微生物實驗室的主要儀器及設備包括:無菌室、顯微鏡、菌落計數器、高壓滅菌器、乾熱滅菌器、離心機、蒸餾設備、培養箱、厭氧箱、水浴箱、冰箱、超凈工作台、酶標儀、洗板機、PCR儀、電泳儀、凝膠成像系統等。要求所有的儀器和設備均應按照生產廠家提供的方法和有關規定正確使用,操作人員應了解儀器工作原理並遵守操作規則。
3.檢驗培養基和試劑。⑴培養基必須由專業廠家生產,產品質量必須符合有關的質量標准,保存也應符合要求,防止潮解、結塊等,使用時盡量縮短開蓋時間,放在低溫乾燥的環境中保存。對於易受潮的品種啟用後宜放入乾燥器中保存。培養基的配製應嚴格按照國標規定的方法進行操作並做好原始記錄。⑵檢驗試劑及葯品須在分析純級以上。在利用葯品、試劑配製標准溶液、染色液、緩沖液及其他試劑時應注意:按要求選取溶劑,用帶塞的試劑瓶盛裝,易分解的試劑宜用棕色瓶,揮發性的試劑瓶口應予密封。實驗室內保存的試劑應定期進行清點,陳舊或損壞的試劑及時棄去,注意保存試劑的使用有效期以及最佳保存方式。
4.檢驗人員檢驗。人員應執行上崗前培訓,並主動學習新技術,掌握國家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方法、標准及相關法律法規。
總之,食品微生物檢驗一定要把握好從取出樣品、稱取樣品到處理樣品、檢驗樣品的全過程無菌操作,檢驗人員必須按照標准嚴格、認真的檢驗。

㈦ 怎樣才能長時間保存土壤樣品,使裡面的微生物不變質利於提取DNA

1,用的冰盒,只用保鮮袋裝好,放在冰盒中即可。

2,有人認為放在4度下冷藏可以減小細胞繁殖,維持微生物區系的穩定性。但低溫也可以造成某些微生物的死亡。到目前為止,低溫對各種微生物死亡速率的影響研究較少,還不能肯定這樣確實可以保持原有微生物區系不變。因此,樣品採集後應盡快分析,存放時間越短越好。

3,把新鮮土樣放在一個試管里
上面用棉花塞住
再用牛皮紙封存
記得一定要扎緊
--------------------
這是論壇上有人用的方法。你也可以查下教科書或者專業網站上的信息。我好久不做微生物了,都不太記得了。

-------------------------------
不知道你保存的是什麼菌種。一般保持濕度常溫就可以了。以前我們做嗜熱菌和其他的常規菌種保存都是四度冰箱保存。如果不是什麼特殊的菌種,我覺得第三種方法或用保鮮袋裝上就可以了。

㈧ 如何驗證環境有大量微生物並寫出具體方法步驟

空氣中微生物的檢測
(一)實驗目的 (1)了解空氣中微生物的分布狀況。 (2)比較普通實驗室和無菌室空氣中存在的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 (3)驗證無菌操作法在微生物學實驗中的重要性。
(二)實驗原理 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存在著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空氣中也不例外。雖然空氣不是微生物棲息的良好環境。但由於氣流、灰塵和水沫的流動,人和動物的活動等原因,仍有相當數量的微生物存在。當空氣中個體微小的微生物落到適合於它們生長繁殖的固體培養基的表面時,在適溫下培養一段時間後,每一個分散的菌體或孢子就會形成一個個肉眼可見的細胞群體即菌落。觀察大小、形態各異的菌落,就可大致鑒別空氣個存在的微生物的種類。本實驗通過檢測普通實驗室和消毒後的無菌室空氣中存在的微生物,從而判斷無菌室的消毒效果,了解空氣中常見的微生物類群。
(三)實驗器材 (1)培養基: 1)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 2)馬鈴薯蔗糖培養基。 (2)器材:無菌平皿若干套,酒精燈,培養箱等。
(四〕實驗方法 (1)倒平板:按常法配置上述培養基,分裝於三角瓶中,高壓滅菌備用。臨用前將培養基熔化,冷卻至50℃左右,倒平板若干個備用。 (2)檢測:先將無菌室的紫外燈打開,照射15min後關閉。打開上述冷凝了的無菌平板的皿蓋,讓其在無菌室空間和無人走動的普通實驗室空間分別暴露Ih後,蓋上皿蓋。要求每種培養基的平板在每個空間設3個重復。 (3)培養:將細菌培養基平板和真菌培養基平板分別置37℃和28℃的培養箱中倒置培養,1—2d後開始連續觀察,注意不同類別的菌落出現的順序及菌落的大小、形狀、顏色、干濕等的變化。

如果是其他環境中的菌株,比如 土壤 植被 動物毛發 生活器具,可以取少量以上樣品 在無菌水中振盪半小時,然後取其上清液塗布於無菌平板表面.

㈨ 生物中檢測微生物用什麼意思方法

生長量測定法

體積測量法:又稱測菌絲濃度法。
通過測定一定體積培養液中所含菌絲的量來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測培養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離心管中,設定一定的離心時間(如5分鍾)和轉速(如5000 rpm),離心後,倒出上清夜,測出上清夜體積為v,則菌絲濃度為(10-v)/10。菌絲濃度測定法是大規模工業發酵生產上微生物生長的一個重要監測指標。這種方法比較粗放,簡便,快速,但需要設定一致的處理條件,否則偏差很大,由於離心沉澱物中夾雜有一些固體營養物,結果會有一定偏差。

稱乾重法:
可用離心或過濾法測定。一般乾重為濕重的10-20%。在離心法中,將一定體積待測培養液倒入離心管中,設定一定的離心時間和轉速,進行離心,並用清水離心洗滌1-5次,進行乾燥。乾燥可用烘箱在1050C或1000C下烘乾,或採用紅外線烘乾,也可在800C或400C下真空乾燥,乾燥後稱重。如用過濾法,絲狀真菌可用濾紙過濾,細菌可用醋酸纖維膜等濾膜過濾,過濾後用少量水洗滌,在400C下進行真空乾燥。稱乾重發法較為煩瑣,通常獲取的微生物產品為菌體時,常採用這種方法,如活性乾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體為活性物質的飼料和肥料。

比濁法:
微生物的生長引起培養物混濁度的增高。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一定波長下的吸光值,判斷微生物的生長狀況。對某一培養物內的菌體生長作定時跟蹤時,可採用一種特製的有側臂的三角燒瓶。將側臂插入光電比色計的比色座孔中,即可隨時測定其生長情況,而不必取菌液。該法主要用於發酵工業菌體生長監測。如我所使用UNICO公司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波長600nm 處用比色管定時測定發酵液的吸光光度值OD600,以此監控E.Coli的生長及誘導時間。

菌絲長度測量法:
對於絲狀真菌和一些放線菌,可以在培養基上測定一定時間內菌絲生長的長度,或是利用一隻一端開口並帶有刻度的細玻璃管,到入合適的培養基,卧放,在開口的一端接種微生物,一段時間後記錄其菌絲生長長度,藉此衡量絲狀微生物的生長。

微生物計數法

血球計數板法:
血球計數板是一種有特別結構刻度和厚度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條溝和兩條嵴,中央有一短橫溝和兩個平台,兩嵴的表比兩平台的表面高0.1 mm,每個平台上刻有不同規格的格網,中央0.1 mm2面積上刻有400個小方格。通過油鏡觀察,統計一定大格內微生物的數量,即可算出1毫升菌液中所含的菌體數。這種方法簡便,直觀,快捷,但只適宜於單細胞狀態的微生物或絲狀微生物所產生的孢子進行計數,並且所得結果是包括死細胞在內的總菌數。

染色計數法:
為了彌補一些微生物在油鏡下不易觀察計數,而直接用血球計數板法又無法區分死細胞和活細胞的不足,人們發明了染色計數法。藉助不同的染料對菌體進行適當的染色,可以更方便的在顯微鏡下進行活菌計數。如酵母活細胞計數可用美藍染色液,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活細胞為無色,而死細胞為藍色。

比例計數法:
將已知顆粒(如黴菌孢子或紅細胞)濃度的液體與一待測細胞濃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勻混合,在顯微鏡視野中數出各自的數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細胞濃度。這種計數方法比較粗放。並且需要配製已知顆粒濃度的懸液做標准。

液體稀釋法:
對未知菌樣做連續十倍系列稀釋,根據估計數,從最適宜的三個連續的10倍稀釋液中各取5毫升試樣,接種1毫升到3組共15隻裝培養液的試管中,經培養後記錄每個稀釋度出現生長的試管數,然後查最大或然數表MPN(most probably number)得出菌樣的含菌數,根據樣品稀釋倍數計算出活菌含量。該法常用於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例如飲用水和牛奶的微生物限量檢查。

平板菌落計數法: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活菌計數法。將待測菌液進行梯度稀釋,取一定體積的稀釋菌液與合適的固體培養基在凝固前均勻混合,或將菌液塗布於已凝固的固體培養基平板上。保溫培養後,用平板上出現的菌落數乘以菌液稀釋度,即可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數。一般以直徑9cm的平板上出現50-500個菌落為宜。但方法比較麻煩,操作者需有熟練的技術。平板菌落計數法不僅可以得出菌液中活菌的含菌數,而且同時將菌液中的細菌進行了一次分離培養,獲得了單克隆。

試劑紙法:
在平板計數法的基礎上,發展了小型商品化產品以供快速計數用。形式有小型厚濾紙片,瓊脂片等。在濾紙和瓊脂片中吸有合適的培養基,其中加入活性指示劑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無色)待蘸取測試菌液後置密封包裝袋中培養。短期培養後在濾紙上出現一定密度的玫瑰色微小菌落與標准紙色板上圖譜比較即可估算出樣品的含菌量。試劑紙法計數快捷准確,相比而言避免了平板計數法的人為操作誤差。

膜過濾法:
用特殊的濾膜過濾一定體積的含菌樣品,經丫叮橙染色,在紫外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熒光,活細胞會發橙色熒光,而死細胞則發綠色熒光。

生理指標法:
微生物的生長伴隨著一系列生理指標發生變化,例如酸鹼度,發酵液中的含氮量,含糖量,產氣量等,與生長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標很多,它們可作為生長測定的相對值。

測定含氮量:
大多數細菌的含氮量為乾重的12.5%,酵母為7.5%,黴菌為6.0%。根據含氮量×6.25,即可測定粗蛋白的含量。含氮量的測定方法有很多,如用硫酸,過氯酸,碘酸,磷酸等消化法和Dumas測N2氣法。Dumas測N2氣法是將樣品與CuO混合,在CO2氣流中加熱後產生氮氣,收集在呼吸計中,用KOH吸去CO2後即可測出N2的量。

測定含碳量:
將少量(乾重0.2-2.0 mg)生物材料混入1毫升水或無機緩沖液中,用2毫升2%的K2Cr2O7溶液在100 0C下加熱30分鍾後冷卻。加水稀釋至5毫升,在580nm的波長下讀取吸光光度值,即可推算出生長量。需用試劑做空白對照,用標准樣品做標准曲線。

還原糖測定法:
還原糖通常是指單糖或寡糖,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通過還原糖的測定可間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常用於大規模工業發酵生產上微生物生長的常規監測。方法是,離心發酵液,取上清液,加入斐林試劑,沸水浴煮沸3分鍾,取出加少許鹽酸酸化,加入Na2S2O3臨近終點時加入澱粉溶液,繼續加Na2S2O3至終點,查表讀出還原糖的含量。

氨基氮的測定:
方法是,離心發酵液,取上清液,加入甲基紅和鹽酸作指示劑,加入0.02N的NaOH調色至顏色剛剛褪去,加入底物18%的中性甲醛,反應數刻,加入0.02N的使之變色,根據NaOH的用量折算出氨基氮的含量。根據培養液中氨基氮的含量,可間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

其他生理物質的測定:
P,DNA,RNA,ATP,NAM(乙醯胞壁酸)等含量以及產酸,產氣,產CO2(用標記葡萄糖做基質),耗氧,黏度,產熱等指標, 都可用於生長量的測定。也可以根據反應前後的基質濃度變化,最終產氣量,微生物活性三方面的測定反映微生物的生長。如我所在BMP-2的發酵生產上,隨時監測溶氧量的變化和酸鹼度的變化,判斷細菌的長勢。

商業化快速微生物檢測法:
微生物的檢測,其發展方向是快速,准確,簡便,自動化,當前很多生物製品公司利用傳統微生物檢測原理,結合不同的檢測方法,設計了形式各異的微生物檢測儀器設備,正逐步廣泛應用於醫學微生物檢測和科學研究領域。例如:
1、抗干擾培養基和微生物數量快速檢測技術結合解決了傳統微生物檢測手段不能解決的難題,為建立一套完整的抗干擾微生物檢測系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科院廣州分院合作產業處提供的抗干擾微生物培養基,新型生化鑒定管,微生物計數卡,環境質量檢測試劑盒等,可方便的用於多項檢測。
2、BACTOMETER 全自動各類總菌數及快速細菌檢測系統可以數小時內獲得監測結果,樣本顏色及光學特徵都不影響讀數,對酵母和黴菌檢測同樣高度敏感原理是利用電阻抗法(IMPEDANCE TECHNOLOGY)將待測樣本與培養基置於反應試劑盒內,底部有一對不銹鋼電極,測定因微生物生長而產生阻抗改變。如微生物生長時可將培養基中的大分子營養物經代謝轉變為活躍小分子,電阻抗法可測試這種微弱變化,從而比傳統平板法更快速監測微生物的存在及數量。測定項目包括總生菌數,酵母菌,大腸桿菌群,黴菌,乳酸菌,嗜熱菌,革蘭氏陰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閱讀全文

與如何使樣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