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初二生物實驗有多少個

初二生物實驗有多少個

發布時間:2022-08-22 13:47:39

① 初二生物實驗有那些

上冊:觀察蚯蚓P9
鳥類適於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P31
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P50
螞蟻的通訊P56
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P68
下冊:雞卵的結構P18
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P41
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P44
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P63
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P104

② 八年級生物人教版上冊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分別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實際上也有一定的區分,比如演示時間向小鼠跑迷宮,這個也可以作為學生實驗要看實驗的難度。

③ 初中生物實驗有哪些

實驗室里有:
觀察洋蔥上表皮細胞和動物的口腔上皮細胞(用顯微鏡)
觀察魚的尾鰭(用顯微鏡)
觀察血細胞(用顯微鏡)
實驗室外:
觀察鼠婦生活習性
觀察蚯蚓的爬行
觀察一些動物的應激性(如:草履蟲)
心臟工作原理(灌水試驗)

觀察洋蔥上表皮細胞
目的:說明植物體是由細胞組成的。

材料:顯微鏡、洋蔥、鑷子、滴管、水、載玻片、針、蓋被片、吸水紙、紗布。

方法:

(1)用紗布將載玻片、蓋玻片擦乾凈。

(2)用液管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鑷子在洋蔥鱗片葉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將撕下的表皮放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針將其展開。

(5)用鑷子夾住蓋玻片,先將一邊接觸載玻片的水滴邊經再慢慢把蓋玻片放平,製成臨時切片。

(6)將臨時切片放到顯微鏡上,調整顯微鏡與臨時切片位置,調好後組織學生順序觀察。

注意:

(1)要盡力選薄一些的洋蔥表皮,製成臨時切片。

(2)為了看得清楚,可用紅墨水染色。方法是將一滴紅墨水滴到蓋玻片的邊上。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水。紅墨水就被吸了過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3)由於洋蔥表皮臨時切片,要在課前製成,故要經常補充水分,保持蓋玻片下面有足夠的水分。

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
1.在魚尾鰭的哪一處最容易找到毛細管?說出識別毛細管的標志.
尾尖端部分最容易找到毛細管.
識別毛細管的標志:(由魚身體一側流向另一側)管徑極窄,只能容紅細胞單行通過.

2.毛細管的管壁最薄,這樣的結構有什麼意義?
有助於血液和組織細胞進行氣體與物質的交換

下面是實驗

觀察魚尾鰭的血液流動
預習與輔導
心臟收縮時血液在血管中定向流動,從動脈流向毛細血管,再由毛細血管流向靜脈。在顯微鏡下觀察小魚尾鰭(用蛙蹼、蛙腸系膜也可以)內血液的流動方向和速度。
根據血管壁的厚薄,血管的粗細和血液流動的方向、速度,可以在縱橫交錯的血管中識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識別的方法可參考下表:
實驗報告
目的要求
初步學會觀察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現象。
材料用具
活小魚、蛙蹼或蛙的腸系膜、脫指棉、紗布、培養皿、顯微鏡、燒杯、清水。
方法步驟
1.用濕脫脂棉將小魚包住,只露出尾鰭。
2.將包好的小魚放在培養皿中,使尾鰭平展,貼在培養皿底部。
3.將培養皿放在載物台上,用低倍鏡觀察尾鰭的血管和在血管內血液的流動。
4.識別小動脈、毛細血管和小靜脈。
做此實驗教師要提醒學生,將脫脂棉浸濕,並在靠近鰓部的脫脂棉上滴水,保持濕潤,以維持小魚的呼吸作用。小魚能正常呼吸,就能更好的觀察血液的流動,同時一個班做實驗以後,將小魚放入水中,還可繼續使用。如用蛙蹼做實驗材料,要將蛙全身和三肢包緊,只留一個肢的蹼即可,防止蛙在玻璃片上活動。無論是小魚尾鰭還是蛙蹼都必須平展在視野之內。

④ 中考生物實驗有幾個

中考生物實驗一般只有一個,
即顯微鏡的操作。
其他實驗可操作性太小,
一般只考顯微鏡操作。
因地區不同,
所以只供參考。

⑤ 初中生物化學實驗有哪些

1、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熱,有白霧生成。
2、鐵在純氧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
3、鉀在純氧中燃燒,有淺紫色火焰,產生黃色固體。
4、鎂在氮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熱,產生淡黃色固體。

5、氫氣在溴蒸汽中點燃,放出熱量,紅棕色逐漸褪去,產生白霧。
6、鎂與氯化銨的反應。氯化銨溶液中銨根離子水解,溶液顯酸性。當加入鎂粉之後,鎂與溶液中的氫離子反應,放出氫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銨根離子的水解產物——氨水,受熱之後,則發生分解。故此反應可以得到兩種氣體。
7、銅與氧氣的反應
銅是不太活潑的重金屬,在常溫下不與乾燥空氣中的氧氣化合,加熱時能產生黑色的氧化銅,如果繼續在很高溫度下燃燒,就生成紅色的Cu₂O:
的時候,還沒有物理和化學。那時候,生物做過 「澱粉遇碘變藍」,還有就是 在顯微鏡下觀察青菜葉表皮細胞 、(這個實驗初二的時候要考試的)。
初二的時候,物理實驗做得比較多,首先是 光學方面的,「凸透鏡成像」,然後動力學裡面會遇到許多用小車、砝碼等做實驗的,還有就是 物體的屬性,會用到托盤天平等。
初三的時候,物理方面主要是攻下 電學。會有許多電路圖,還有會做關於電的實驗。 還有之前的杠桿平衡條件,我們也是做的實驗的、 化學方面做的實驗比較多。包括了 碳酸氫銨加熱分解,關於氧氣的製取及氧氣與其他物體反映。之後還有二氧化碳、主要學習 置換、分解、化合、復分解(其中包括重要的酸鹼中和)、四大反應。在學到酸、鹼、鹽 一章中反應很多,因此做的實驗也很多。
值得一提、我期末的時候。生物是在初二考的、考的是 顯微鏡下觀察植物葉表皮細胞。物理是初三考的、考的是測電阻大小。化學也是初三考的、考的是 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及其性質。

⑥ 初中生物重點的六個實驗

第一,是洋蔥表皮細胞。
第二是製作口腔上皮細胞。
第三個是觀察大豆或玉米種子的結構。
第四觀察葉片的結構。
第五個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第六就是測量食物中的能量

⑦ 初中生物新課標規定的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有多少

七年級(下)
探究活動51個(包括"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探究"、"模擬探究"、"進一步探究"、"實驗"、"演示實驗"、"調查"、"設計"、"擬定計劃"、課外實踐"、"等、"技能訓練"等)。
其中:演示實驗兩個;分組實驗四個
八年級(下)
探究活動26個(包括「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探究」、「模擬探究」、「調查」、「設計「技能訓練」、「課外實踐」等,共有探究4個)
其中: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沒有。只有合作式探究。

⑧ 初中生物實驗有哪些

學生實驗有: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觀察草履蟲;觀察種子的結構;觀察葉片的結構;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測測量胸圍差;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膝跳反射;飼養和觀察蚯蚓等12個實驗。

演示實驗有;種子在萌發過程中發生了能量變化;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種子在萌發過程中吸收氧;光合作用產生氧氣;膽汁對食物的消化作用;呼吸運動與膈的運動關系;發酵現象。共6 個演示實驗。

⑨ 請問新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本上所有生物實驗最好給我個鏈接謝啦

http://wenku..com/link?url=cWOfxppNvmAp_nTZulFKDacBgTZ4W1pezoM4OUZEyi_VldXz--dK26pP87PtUG1msYc_



1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陸地生活的動物——蚯蚓

廣州市天華中學

朱海敏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內容為第五單元的第一章中第二節的第二課時,學生在第一課時已了解陸地生活的

動物在運動、呼吸和對刺激的反應等方面適應陸地環境的特點,因此本節課的設計目的主要

是為學生創建開放式的學習平台,對典型的陸地動物——蚯蚓進行實驗探究、觀察、討論、

交流、總結和歸納,進一步深化理解陸地生活的動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與陸地環境相適應的

觀點,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

二、教學對象分析

隨著教材的改革,初二年級的學生對探究實驗的學習已有初步的認識,因此對於《蚯蚓》

這節課,

重點內容已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蚯蚓適應陸地環境的主要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特點,

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但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往往

對蚯蚓缺少親切感,女孩子還會有恐懼心理,而這種心理必然會影響學習。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

)通過飼養和觀察蚯蚓,闡明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特點。

2

)說出蚯蚓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及其對自然界的意義。

3

)通過簡介水蛭和沙蠶,學會總結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

2

、能力目標

1

)培養觀察、實驗、探究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2

)通過討論、交流和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相互協助的能力。

3

)培養學生判斷、總結和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愛心,樹立「動物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的觀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1

、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探究蚯蚓與陸地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

2

、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和通過比較、判斷、實驗、觀察、歸納等活動來獲取知識的能力。

五、教學策略

實驗、競賽游戲

六、教學媒體

PowerPoint

七、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引導

學生探究

預期目的

一、引入

提問學生:上課前我們先

做個小調查,哪些同學害怕蚯

蚓?與學生分享感受,了解學

生對蚯蚓的初步認知,給予正

面引導,

減輕學生的恐懼心理。

個別學生舉手,

白說出

害怕的原

因。

情感交流,

渲染

親切的課堂氣氛,

減輕學生對蚯蚓的

恐懼心理。

2

二、

蚯蚓與人類

的關系

把蚯蚓與兔子、小貓作比

較,展示蚯蚓與人類關系的圖

片,使學生拋開「以貌取動物

「的錯誤觀點,正確引導出蚯

蚓的作用,讓學生明白蚯蚓跟

兔子、小貓一樣的「可愛」

思考、發言

樹立「動物是

友」的觀念。

三、

蚯蚓的飼養

況。引導學生說出蚯蚓的生活

環境和生活習性。

蚯蚓的心得。

培養學生的愛心

四、實驗——

蚯蚓的觀察

1

、說明實驗目的、實驗材料、

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

2

、巡視、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3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後交流,

用表格總結出蚯蚓的形態

特點、運動特點和學生的

「新發現」

,引出體節、環

帶、剛毛等概念,並解釋蚯

蚓相關的生活習性。

1

、小組討論,合作

制定實驗方案,

進行

實驗觀察,

完成黑板

的表格。

2

、介紹自己的實驗

探究結果。

3

、提出問題,師生

共同交流。

通過實驗,鍛煉學

生觀察和探究的能

力,

培養創新精神。

五、競賽游戲

投影,指導學生進行大組

比賽,鞏固蚯蚓的形態結構和

功能特點的知識。

的有關蚯蚓的特徵,

斷分析

正確的和

錯誤的選項,

4

組為單

位進行比

賽。

活躍氣氛,提

高學習積極性,學

會相互協助。

六、

環節動物的

主要特徵

展示蚯蚓、沙蠶、水蛭的

圖片,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歸

納出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

行比較分析,

小組討

論,

總結環節動物的

主要特徵。

培養學生的總

結能力和概括能力

及通過比較、

判斷、

歸納等活動來獲取

知識的能力。

七、總結

通過層層的設問引起學生

反思: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的內

容。

思考問題

自我檢查

拋開陳敘式的

小結,利用設問有

趣更有效。

八、教學反思

1

、關注學生心理,促進師生交流

互動的課堂不僅僅表現在一問一答,它更需要師生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

應更多地從學生角度出發,而學生的心理因素更是不可忽略。例如,對於學生不喜歡或害怕

蚯蚓的心理,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處理。首先在課前,男女生搭配組成觀察小組,讓學生自

己製作觀蟲器,並合作飼養蚯蚓。這樣,既可幫助學生深刻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又可培養

學生的愛心。一定時間的近距離接觸,可以幫助減少恐懼感。另外,我摒棄了傳統的復習引

入,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一個普通的小調查,再一次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況。

「上課前我們先

做個小調查,有哪些同學害怕蚯蚓呢?」對於我的親切問話,學生非常樂意地與我分享他們

的情感,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變得格外的親近、活躍,為整節課奠定了情感基調。從談話中可

以了解學生對蚯蚓的初步認知,然後給予正面引導,讓學生正確了解蚯蚓在人類生活中所起

的作用,建立親切感,減少學生恐懼的心理障礙,有利於以後學習的開展。還有,在實驗過

程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應。對於不敢做實驗的學生,要親力親為,師生一起探究,使學生產

3

生安全感,同時要顯出實驗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實驗中忘記恐懼。

2

、為學生創建開放式的學習平台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實驗前的指導中,我並沒有一步一步地教學生如何進

行實驗,只簡單說明實驗目的、實驗材料、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當

然,為了照顧不同水平的學生,為了使學生能達到實驗的目的,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表格,

以填空為主,還添加了「新發現」一欄,以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另外,我對實驗的材料也

進行了一些補充,例如低濃度的酒精。很多學生都利用了酒精來觀察蚯蚓對刺激的反應,有

趣的實驗結果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更感興趣地探究。但時間有限,有些學生往往

因為沉迷觀察某一現象而沒有完成實驗內容,這無疑對教學的內容會有影響,但我並沒有責

備學生,反而贊揚他們的科學態度。這些學生往往能從實驗中發現許多問題,例如:在蚯蚓

附近滴一滴酒精,蚯蚓馬上朝相反方向蠕動,為什麼呢?蚯蚓有嗅覺嗎?與學生一起探討他

們的「新發現」

,比單純學習一些理論知識更顯得有價值。正如愛因斯坦所說:

「提出一個問

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探究實驗的目的並不在於得到全班同學統一的結果,

而重在使學

生真正參與探究過程,在實踐中獲得具體的經驗體會,讓學生懂得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嚴

謹的科學態度,讓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發揮,這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

3

、重視學生的交流和總結

實驗的交流和總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在巡視實驗的時候,學

生往往會提出許多問題。如果此時教師一一作答了,那麼從某個程度上,其實已經剝削了學

生探究的機會,更不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教師可用引導性的語言或創設問題情景來引

導學生合作探討和交流。實驗後的交流是實驗的「高潮」

,但由於很多學生不能明確交流的內

容,而使之顯得平淡、乏味,因此我利用不同的方式有意地提出一些問題來鼓勵學生交流自

己的實驗成果,哪怕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只要人人都開口說,那麼人人就會有實驗後的成

就感,這往往使學生對科學產生更大的熱情和動力。實驗後的總結是實驗的「精華」

,但經過

一番經驗交流後,學生往往不願意聽,因此我採用了另一種方式——競賽游戲。讓學生自己

判斷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方法,寄學於樂,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培養了學生合作的精神。

4

、情感渲染,快樂學習

從課堂的引入到實驗,以及課堂小結,我都刻意渲染了一種輕松的,活潑的課堂氣氛。

有時候學生不一定是被課堂內容所吸引,

但學生都喜歡快樂的學習,

只要能抓住學生的心理,

就能很好地促進師生互動的關系。新時代的課堂,要求的是一種平等的、互助的關系。情感

渲染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教師快樂地教,學生快樂地學。親切的笑容、活潑的語言,加

上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更加深刻難忘。比如我問學生:

「在實驗

中,有沒有同學被蚯蚓咬到呢?」學生都笑著回答說:

「沒有,蚯蚓根本沒有牙齒。

如此輕

松的對話怎能不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呢?當然,如果教學形式過於花俏,很容易陷入「課堂

熱鬧鬧,課後亂糟糟」的局面。但只要適當地把多種教學手段運用好,精心的設計不僅可以

豐富課堂,還可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標和體現新課標的精神

⑩ 中考生物考試實驗操作有哪幾個

中考生物考試實驗操作共5個,分別是:
一、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實驗要求 :正確使用光學顯微鏡。
材料用具:普通光學顯微鏡1台,寫有「上」字的玻片、擦鏡紙各1,紗布1團。
二、製作並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實驗要求:
1、熟練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2、對裝片進行觀察。
實驗器材:洋蔥鱗片葉,膠頭滴管1支,清水,碘液(用碘酒代替),顯微鏡1台,載玻片、蓋玻片、刀片、鑷子、解剖針各1,干凈紗布1團,吸水紙1盒。
三、用顯微鏡觀察番茄果肉細胞
實驗要求:
1、熟練製作番茄果肉細胞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進行觀察。
材料用具:載玻片、蓋玻片、鑷子、吸管、解剖針、膠頭滴管各1,紗布1團、顯微鏡1台,清水、番茄、吸水紙一盒,擦鏡紙一盒。
四、觀察種子的結構
實驗要求:
1、觀察大豆、玉米種子,識別種子的基本結構。
2、熟練處理和解剖種子,按照正確的程序觀察種子的結構。
材料用具:浸泡過的大豆和玉米的種子,解剖刀、放大鏡、鑷子、白瓷盤、解剖針各1,碘
液1瓶。
五、製作葉片的臨時切片
實驗要求:
1、熟練製作徒手切片。
2、對切片進行觀察。
材料用具:新鮮植物(菠菜、油菜等)的葉片(充足),雙面刀片(每組2片;兩片並齊,一側用膠布粘牢,中間放半截刀片,兩端粘牢,鑷子1把,盛有清水的培養皿1個,滴管1支,紗布,載玻片1塊,蓋玻片1盒,顯微鏡1台,吸水紙(充足)。

閱讀全文

與初二生物實驗有多少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