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體缺鈣會怎麼樣
日常生活中,如果鈣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生理性鈣透支,造成血鈣水平下降。當血鈣水平下降到一定閾值時,就會促使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素。甲狀旁腺素具有破骨作用,即將骨骼中的鈣反抽調出來,藉以維持血鈣水平。在缺鈣初期,缺鈣程度比較輕的時候,只是發生可逆性生理功能異常,如心臟出現室性早博、情緒不穩定、睡眠質量下降等反應。持續的低血鈣,特別是中年以後,人體長期處於負鈣平衡狀態,導致甲狀旁腺分泌亢進,首當其沖的是骨骼,由於骨鈣持續大量釋出,導致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另一方面,在甲狀旁腺持續升高的情況下,由於甲狀旁腺素具有促使細胞膜上鈣通道開啟而關不住,以及阻抑鈣泵,使鈣泵功能減弱,造成細胞內鈣含量升高。持續的細胞內高鈣,激發細胞像失控的野馬,無節制亢進,造成細胞能量耗竭。與此同時,代謝廢物又得不到及時消除,便會構成自身傷害,致使細胞趨向反常的鈣化衰亡。由於缺鈣,導致骨質疏鬆、骨質增生、兒童佝僂病、手足抽搐症以及高血壓、腎結石、結腸癌、老年痴獃等疾病的發生。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缺鈣會造成人體生理障礙,進而引發一系列嚴重疾病。這里我們列舉一些與缺鈣有關的主要疾病:
高血壓缺鈣會造成反常的鈣內流,導致鈣在血管內壁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內反常積貯,引起血管收縮,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血壓異常升高。持續的鈣內流,促使血管壁彈性纖維和內皮細胞鈣化、變性、甚至出現襲痕、斷裂。外周阻力進一步增大,血壓持續升高。由於血管內壁損傷,脂類通透性增大,血脂浸入血管壁的損傷處,造成膽固醇和其他脂類物質在血管壁上沉積。血管內皮細胞內損傷而分泌內皮素和某些激活因子,引起血小板和白細胞在血管壁上粘附、聚集。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又激活補償性生理反應,促使血管平滑肌和成纖維細胞反常增生和內膜下移位,致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於是層層疊疊、大大小小的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了。研究表明,對於某些高血壓病人來說,不用葯物而是增加鈣制劑的量,有助於控制高血壓。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的預防醫學副教授傑姆斯·德威爾對國家統計中心為期13年的調查結果進行計算,發現每天用鈣量為1300毫克的人比每天用鈣量為300毫克的人患高血壓的比例低12%。
冠心病許多研究表明,鈣還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從而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有人觀察,讓膽固醇含量較高的男子食用含鈣量低的食物10天(每天410毫克鈣),檢查他們膽固醇含量;然後再讓他們吃含鈣量高的食物(每天2200毫克鈣)。結果高鈣食物能減少膽固醇總量6%,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減少11%,而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數量則保持不變。專家認為,長時期嚴重缺鈣會引發冠心病。
尿路結石多年來,醫生告訴腎結石病人限制食用鈣,理由是鈣為結石的一種主要成分。但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醫學專家經過多年研究後發現,這可能是人類在認識上的一個大錯誤。他們提出,減少腎結石危險的方法恰恰是增加鈣攝入量。大家知道,飲食中,特別是蔬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鹽,一般情況下,草酸鹽在腸道內與鈣結合成草酸鈣隨糞便排出。如果飲食中鈣的攝入不足,就會使多餘草酸鹽經腸腔吸收而進入血液,最終由腎臟提出。如果人體長期處於負鈣平衡狀態,腎臟細胞不可避免會出現細胞反常鈣內流損傷,腎臟回吸收功能減退,尿鈣排出增多。高鈣尿液與尿中草酸鹽結合,形成大大小小草酸鈣結石。如果不忌鈣,而是採取補鈣措施,尤其是補充水溶性鈣劑,那麼,在胃腸道中與飲食中草酸鹽結合成草酸鈣隨糞便排出。另外,補充足量的鈣可扭轉負鈣平衡,腎臟回吸收功能正常,尿鈣排出減少,結石的可能性也減少。
結(直)腸癌高脂飲食會過度刺激膽汁的分泌,過量的脂肪酸和膽汁酸是引起結(直)腸細胞癌變的觸發劑。有研究證明,患有結腸直腸癌的病人,血清膽汁酸的含量比正常人高出1倍左右,而癌變細胞中膽汁酸含量比正常細胞高3倍以上。如果用高膽汁酸的飼料喂小白鼠,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如果補充足量的碳酸鈣,鈣離子與脂肪酸和膽汁酸結合,形成不溶性脂肪酸鈣和膽汁酸鈣隨糞便排出,從而消除癌變的觸發因子,就能阻抑腸細胞癌變。
手足搐搦症這種疾病是因嬰幼兒體內缺少維生素D而使腸道對鈣、磷的吸收發生障礙。另外由於甲狀旁腺未能及時分泌更多甲狀旁腺素,以致血鈣降低,引起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增高,出現全身驚厥、手足痙攣和喉痙攣,常伴發陣發性呼吸暫停和短時間窒息,引起缺血缺氧性腦損傷。據醫學觀察,大腦神經對缺血缺氧最為敏感,窒息10秒鍾,神經功能開始出現障礙;窒息數分鍾,就會出現血管神經不可逆轉的損傷,輕則影響孩子智力,重則導致低能、痴呆。所以,做好手足搐搦症的預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的孩子,都必須補充足夠量的鈣。除了補鈣外,還要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和補充適量維生素D,以預防手足搐搦症的發生。
❷ 鈣的主要生物學功能是什麼
我們身體中的礦物質約占體重的5%,鈣約占體重的2%。身體的鈣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齒中,約占總量鍀99%,其餘1%分布在血液、細胞間液及軟組織中。總體來說:鈣能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和心跳規律。鈣對體內多種酶有激活作用,鈣還參與血凝過程中抑制毒物的吸收。人體缺鈣,易出現佝僂病(兒童)、軟骨病及骨折(成年人),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也與缺鈣有關。
關於鈣元素在身體的功能和缺乏症詳細信息如下:
1.99%的鈣分布在骨骼和牙齒中。
20歲之前是骨骼的生長階段,長個子的時候。人有兩個生長高峰期:1歲以前(兒童缺鈣將導致發育遲緩,發育不良。諸如出牙晚、學步晚、雞胸)和12—14歲(身材矮小、生長痛)。20歲以後骨質依然在增加。35—40歲,骨密度達到峰值。40歲以後骨鈣逐漸流失(對老年人將加快骨鈣的流失,導致身材變短,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
2.1%的鈣分布在血液、細胞間液及軟組織中。保持血鈣的濃度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有著致關重要的作用。人體有一套機制來維持血鈣的濃度。血鈣的來源有兩個:通過消化道吸收的鈣以及骨骼中鈣的(骨骼是人體鈣的大倉庫,當攝入鈣不足事,則動用倉庫應急)這一切通過甲狀旁腺分泌升血鈣素和降血鈣素來加以調節。
3.缺鈣會降低軟組織的彈性和韌性。皮膚缺彈性顯得松垮,衰老;眼睛晶狀體缺彈性,易近視、老花;血管缺彈性易硬化。
4.降低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所以說鈣是一種天然的鎮靜劑。缺鈣會導致神經性偏頭痛(占女性的10%--20%)、煩躁不安、失眠。對嬰兒會引起夜驚、夜啼、盜汗。缺鈣還會誘發兒童的多動症。
5.強化神經系統的傳導功能。比如說你的手碰到一杯水,特別熱,很快就放下,這中間就有一個神經系統的運作過程:感受器(皮膚)—傳人神經—中樞神經—傳出神經—效應器(肌肉)。其中感受和沖動怎樣傳遞給神經細胞,神經細胞又怎樣傳出去?這中間有一種物質叫做神經遞質。鈣有助於神經遞質的產生和釋放。
6.維持肌肉神經的正常興奮。如血鈣增高可抑制肌肉、神經的興奮性;當血鈣低於70mg/L時,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升高,出現抽搐。腸激綜合症、女孩子痛經,缺鈣是一個重要原因。
7.降低(調節)細胞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缺鈣易導致過敏,水腫等。
8.促進體內多種酶的活動。缺鈣時,腺細胞的分泌作用減弱。鈣還是酶的激活劑。
9.維持酸鹼平衡。
10.參與血液的凝固過程。血的凝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一個步驟是:凝血酶原—具有活性的凝血酶,其中需要有鈣來激活。
❸ 缺鈣有什麼症狀
(1)兒童 當孩子出現下面一些症狀時,就應診斷為缺鈣:不易入睡、不易進入深睡狀態,入睡後愛啼哭、易驚醒,入睡後多汗;陣發性腹痛、腹瀉,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雞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厭食、偏食;白天煩躁、坐立不安;智力發育遲、說話晚;學步晚,13個月後才開始學步;出牙晚,10個月後才出牙,牙齒排列稀疏、不整齊、不緊密,牙齒呈黑尖形或鋸齒形;頭發稀疏;健康狀況不好,容易感冒等。 (2)青少年 青少年缺鈣會感到明顯的生長疼,腿軟、抽筋,體育課成績不佳;乏力、煩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厭食;蛀牙、牙齒發育不良;易過敏、易感冒等。 (3)青壯年 一般情況下,青壯年都有繁重的生活壓力,緊張的生活節奏往往使他們疏忽了身體上的一些不適,加之該年齡段缺鈣又沒有典型的症狀,所以很容易掩蓋病情。當有經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過敏、易感冒等症狀時,就應懷疑是否缺鈣。 (4)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處於非常時期的婦女,缺鈣現象較為普遍。不過,隨著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人們對此期缺鈣的症狀較為熟悉。當她們感覺到牙齒松動;四肢無力、經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關節疼、風濕疼;頭暈,並罹患貧血、產前高血壓綜合征、水腫及乳汁分泌不足時,就應診斷為缺鈣。 (5)老年人 成年以後,人體就慢慢進入了負鈣平衡期,即鈣質的吸收減少、排泄加大。老年人大多是因為鈣的流失而造成缺鈣現象。他們自我診斷的症狀有老年性皮膚病癢;腳後跟疼,腰椎、頸椎疼痛;牙齒松動、脫落;明顯的駝背、身高降低;食慾減退、消化道潰瘍、便秘;多夢、失眠、煩躁、易怒等。
❹ 缺鈣的症狀有哪些
缺鈣的症狀:
實際上缺鈣這個詞是不專業的,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叫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它是由於維生素D補充不足導致鈣的吸收不夠。因為鈣主要是靠維生素D來吸收的,而不是單純的缺鈣。
如維生素D補充不足,導致鈣的吸收不好,會出現一些興奮性增高的症狀,比如小孩比較容易驚動,夜間睡眠不安,容易出汗,因為小孩出汗之後,他沒有能力去把頭上的汗擦乾凈,他就會在枕頭上面摩擦的頭部,比較典型的就是枕禿,就枕部的頭發脫落,被摩擦掉,叫枕禿。
中老年人缺鈣,則更容易出現腳腿的抽筋,尤其是受寒或者是勞累的時候,更容易出現抽筋,老年人還可以有渾身骨骼疼痛,身高降低等改變。
缺鈣後怎麼補:
補鈣一般就是吃鈣劑和食物補鈣。食物補鈣有奶、乳酪、酸奶、雞蛋、瘦肉、蝦皮、牡蠣、紫菜、大頭菜、青蘿卜、蘋果、梨、柚子、動物內臟、海帶、茴香、芹菜、雪裡蕻、羊肉、魚骨、排骨、西紅柿、山楂、葡萄乾、豆製品等。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適當運動,保持心情、提高免疫力。鈣劑可服用鈣維生素D,這種屬於最快速的補鈣方式。
❺ 缺鈣有什麼危害
一、對嬰幼兒的危害 由於嬰幼兒是身體最脆弱的時候,如果這時缺鈣,會使得智力發育慢、說話慢;學步慢,長牙慢,牙齒排列稀疏、引起各種骨骼畸形如雞胸或漏斗胸、 O型腿或X型腿方顱、肋骨外翻等,牙齒不緊密且呈黑尖形或 鋸齒形。 二、對青少年的危害 在青少年時期的身體處於快速生長的階段,如果在這個時期的鈣質缺乏,會感到明顯的免疫力下降、手腳抽筋、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產生疲倦的感覺。由於鈣質的缺乏,使牙齒的發育不良,容易產生,偏食、厭食等。影響人們的健康。 三、對中年人的危害 身體進入中年後身體的各器官都逐漸的由鼎盛時期,逐漸的減退。身體對鈣質的吸收也不斷的下降,而身體對鈣質的需求增多。常引起便秘、皮膚問題、抽筋,胸骨疼痛,許多的中年人患上灰指甲也是由於身體中鈣質的大量減少的原因。 四、對老年人的危害 老年人的身體器官都在不斷的老化,身體中鈣質也大量的流失。因而使骨骼中的鈣質大量的減少,常常產生有腿疼、腰椎、關節痛、頸椎疼痛、牙齒松動、脫落、明顯的駝背、食慾減退、消化道潰瘍、失眠多夢、煩躁、盜汗,抽筋,易怒,易疲勞等。 五、對婦女的危害 由於婦女的特殊的生理結構,更容易引起身體中鈣質的流失。特別是一些產後的婦女經常會有如腸道問題、色斑座瘡、牙齒松動、四肢無力、經常抽筋、麻木、關節疼、風濕疼、頭暈,嚴重時還會有過度貧血引起發生,休克的現象
❻ 人體缺鈣和鈣含量過多會怎樣
體缺鈣會引起哪些疾病?
日常生活中,如果鈣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生理性鈣透支,造成血鈣水平下降。當血鈣水平下降到一定閾值時,就會促使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素。甲狀旁腺素具有破骨作用,即將骨骼中的鈣反抽調出來,藉以維持血鈣水平。在缺鈣初期,缺鈣程度比較輕的時候,只是發生可逆性生理功能異常,如心臟出現室性早博、情緒不穩定、睡眠質量下降等反應。持續的低血鈣,特別是中年以後,人體長期處於負鈣平衡狀態,導致甲狀旁腺分泌亢進,首當其沖的是骨骼,由於骨鈣持續大量釋出,導致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另一方面,在甲狀旁腺持續升高的情況下,由於甲狀旁腺素具有促使細胞膜上鈣通道開啟而關不住,以及阻抑鈣泵,使鈣泵功能減弱,造成細胞內鈣含量升高。持續的細胞內高鈣,激發細胞像失控的野馬,無節制亢進,造成細胞能量耗竭。與此同時,代謝廢物又得不到及時消除,便會構成自身傷害,致使細胞趨向反常的鈣化衰亡。由於缺鈣,導致骨質疏鬆、骨質增生、兒童佝僂病、手足抽搐症以及高血壓、腎結石、結腸癌、老年痴獃等疾病的發生。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缺鈣會造成人體生理障礙,進而引發一系列嚴重疾病。這里我們列舉一些與缺鈣有關的主要疾病:
高血壓缺鈣會造成反常的鈣內流,導致鈣在血管內壁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內反常積貯,引起血管收縮,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血壓異常升高。持續的鈣內流,促使血管壁彈性纖維和內皮細胞鈣化、變性、甚至出現襲痕、斷裂。外周阻力進一步增大,血壓持續升高。由於血管內壁損傷,脂類通透性增大,血脂浸入血管壁的損傷處,造成膽固醇和其他脂類物質在血管壁上沉積。血管內皮細胞內損傷而分泌內皮素和某些激活因子,引起血小板和白細胞在血管壁上粘附、聚集。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又激活補償性生理反應,促使血管平滑肌和成纖維細胞反常增生和內膜下移位,致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於是層層疊疊、大大小小的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了。研究表明,對於某些高血壓病人來說,不用葯物而是增加鈣制劑的量,有助於控制高血壓。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的預防醫學副教授傑姆斯�6�1德威爾對國家統計中心為期13年的調查結果進行計算,發現每天用鈣量為1300毫克的人比每天用鈣量為300毫克的人患高血壓的比例低12%。
冠心病許多研究表明,鈣還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從而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有人觀察,讓膽固醇含量較高的男子食用含鈣量低的食物10天(每天410毫克鈣),檢查他們膽固醇含量;然後再讓他們吃含鈣量高的食物(每天2200毫克鈣)。結果高鈣食物能減少膽固醇總量6%,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減少11%,而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數量則保持不變。專家認為,長時期嚴重缺鈣會引發冠心病。
尿路結石多年來,醫生告訴腎結石病人限制食用鈣,理由是鈣為結石的一種主要成分。但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醫學專家經過多年研究後發現,這可能是人類在認識上的一個大錯誤。他們提出,減少腎結石危險的方法恰恰是增加鈣攝入量。大家知道,飲食中,特別是蔬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鹽,一般情況下,草酸鹽在腸道內與鈣結合成草酸鈣隨糞便排出。如果飲食中鈣的攝入不足,就會使多餘草酸鹽經腸腔吸收而進入血液,最終由腎臟提出。如果人體長期處於負鈣平衡狀態,腎臟細胞不可避免會出現細胞反常鈣內流損傷,腎臟回吸收功能減退,尿鈣排出增多。高鈣尿液與尿中草酸鹽結合,形成大大小小草酸鈣結石。如果不忌鈣,而是採取補鈣措施,尤其是補充水溶性鈣劑,那麼,在胃腸道中與飲食中草酸鹽結合成草酸鈣隨糞便排出。另外,補充足量的鈣可扭轉負鈣平衡,腎臟回吸收功能正常,尿鈣排出減少,結石的可能性也減少。
結(直)腸癌高脂飲食會過度刺激膽汁的分泌,過量的脂肪酸和膽汁酸是引起結(直)腸細胞癌變的觸發劑。有研究證明,患有結腸直腸癌的病人,血清膽汁酸的含量比正常人高出1倍左右,而癌變細胞中膽汁酸含量比正常細胞高3倍以上。如果用高膽汁酸的飼料喂小白鼠,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如果補充足量的碳酸鈣,鈣離子與脂肪酸和膽汁酸結合,形成不溶性脂肪酸鈣和膽汁酸鈣隨糞便排出,從而消除癌變的觸發因子,就能阻抑腸細胞癌變。
鈣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所有的細胞都需要鈣。鈣離子Ca2+在生物體中是許多生化過程及生理過程的觸發器,如觸發肌肉收縮、釋放激素、傳遞脈沖、促進血液凝結、調節心律和分泌乳汁等等。Ca2+尤為各種高級生物體所必需。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鈣營養與體內免疫、神經、內分泌、消化、循環、運動、生殖等十多個系統的功能密切相關,鈣離子參與生命進化及生命運動的全過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研究已證實鈣離子對生命的影響巨大,也就是說人類健康離不開鈣。
人體的含量與分布
人體的鈣含量約1~1.25kg,占體重1.5~2%,鈣原子數目僅次於C、H、O、N等四種非金屬元素。每千克非脂肪組織中平均約含鈣20~25g。體內鈣99%以上都分布在骨骼和牙齒中,其餘不足1%的鈣分布在體液及全身各組織器官中,是多種生理活動的參與者。這1%在人體的組織及血液中鈣的濃度必需保持恆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則會威脅生命安全。
骨骼鈣
鈣是骨骼、牙齒和細胞壁形成時的必需結構成分。骨鈣的組成主要是羥磷灰石結晶,占骨骼重量40%以上,其次是碳酸鹽、檸檬酸鹽以及少量氯化物和氟化物的形式。骨鈣對維持血鈣的濃度極為重要,被稱作人體鈣元素的「儲存庫」。當血鈣濃度降低時,可迅速動員骨鈣補充,此過程即為骨質分解;反之鈣則在骨骼「暫存」。
牙齒鈣
牙齒的化學組成大部分與骨一致,牙齒的表層為牙釉質(又稱琺琅質),除了5%水外,全部由嵌入有機基質中的無機物(羥磷灰石及氟磷酸石)組成。其中羥磷灰石所佔比例超過98%,結構非常嚴密,成為人體中最硬的部分,對牙齒咀嚼、磨碎食物具有重要意義。牙本質中羥磷灰石佔70%左右,牙骨質中約佔40%,它們的結構與骨類似。牙齒一旦形成和鈣化後,新陳代謝就降到最低程度。維生素A、C、D的攝取,對牙的正常發育及鈣化是必不可少的。缺少維生素A會導致牙的不完全鈣化,使其硬度小;缺少維生素C影響牙中有機基質的形成;維生素D不但能幫助鈣的吸收而且明顯地促使鈣、磷在牙中的沉積。
血鈣
血漿中的鈣有48%為離子形式,46%與蛋白質結合,3%為復合物形式(Complex),還有3%未被確認。血漿中鈣濃度大約為10~11 mg/100 mL,無年齡、性別差異。鈣離子對神經組織有特殊且重要的影響,如果血鈣離子濃度下降,神經組織會過度興奮,導致手足抽蓄;另一方面,高血鈣抑制神經興奮。血鈣的濃度相當穩定,由副甲狀腺素(PTH)精密控制,使骨鈣和血鈣處於平衡之中。血鈣濃度低,則由骨鈣補充;反之,血鈣濃度高,則將鈣沉積於骨中儲存,或經腎臟於尿中排出體外。
消化與吸收
維他命D在小腸對鈣的吸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可增加小腸細胞膜上和細胞質的鈣結合蛋白質的總量。維他命D缺乏者會因為鈣吸收不足而易患有軟骨病(rickets)。
❼ 缺鈣的症狀是什麼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會覺得自己的身體容易抽筋。你知道身體為什麼容易抽筋嗎?那是因為你缺鈣啦!補鈣現在來說已經不僅限於小孩了,有些成年人也會有缺鈣的症狀,那麼缺鈣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以下為你介紹關於缺鈣的「那些事」。
成年人缺鈣會導致骨骼生長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較差、易疲憊、骨質疏鬆,腰酸背疼、腿抽筋等。
方法/步驟
1
缺鈣主要的有以下的幾個症狀以及後果
1.關節疼痛
由於工作忙平時很少運動,身體的體質免疫力也下降,鈣的吸收也相對的減弱,時間一長就導致身體缺鈣,缺鈣引起關節疼痛。關節疼痛大多發病緩慢,大多經過積極治療可改善關節功能,極小數形成功能障礙。輕微的關鍵疼痛可以通過吃含鈣食物和吃鈣片改善。
注意事項
鈣是生物組成必需的元素。對於人體來說,我們的骨骼成長都需要鈣的輔助。如果人體含鈣量不足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健康,平常我們要留心觀察自己的身體。一旦發現有缺鈣的症狀就得及時的補鈣。沒事的時候也可以多曬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❽ 高中生物中缺鈣的影響
青少年
青少年缺鈣會感到明顯的生長疼,腿軟、抽筋,體育課成績不佳;乏力、煩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厭食;蛀牙、牙齒發育不良;易過敏、易感冒等。
青壯年
一般情況下,青壯年都有繁重的生活壓力,緊張的生活節奏往往使他們疏忽了身體上的一些不適,加之該年齡段缺鈣又沒有典型的症狀,所以很容易掩蓋病情。當有經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過敏、易感冒等症狀時,就應懷疑是否缺鈣。
這裡面隨便挑幾個寫上就行了
❾ 人體缺鈣有哪些症狀
人體的支架是骨骼,構成骨骼的主要成份是鈣,鈣是人體中最豐富的元素。鈣占人體重量的1.5%-2.0%,其中99%集中於骨骼和牙齒中,存在的形式主要為羥磷石灰,另有1%存在於細胞外注液和內液中,也稱作為「混溶鈣池」。「混溶鈣池」與骨骼鈣維持著動態平衡,即骨中的鈣不斷地釋出,進入「混溶鈣池」,而「混溶鈣池」的鈣,有少數地沉積於骨細胞中,這是骨的更新過程。這種鈣的更新速率成年人每日約700毫克。鈣的更新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減速慢,幼兒的骨骼每一、二年更新一次,而成年人更新一次則需要十到二十年。男性在18歲以後,女性則更早些,骨的長度開始穩定,但骨的密度仍繼續增加若干年,40歲以後骨中的無機物質逐漸減少,其減少速度因人而異但女性一般大於男性,體力活動可以延緩這種過程。 <br />鈣的生物學功能可分為兩種主要類型,其一在骨骼和軟組織形成過程中起結構功能;其二在細胞分泌、信號輸送、化學和電刺激的神經肌肉傳遞、血液凝固和血氧運輸等過程中起調節功能。 <br />鈣除從每日的飲食中獲取外,腸道本身每日可分泌200-500毫克的鈣,因此存在於腸道內的總鈣量為1.2-1.5克,其中只45%可被機體吸收或重吸收入血,剩餘的鈣隨糞便排出。血漿鈣是重要的部分,其含量水平保持在一個相對較狹窄的范圍內(7-12毫克/100毫升)。血漿鈣有三種主要存在形式,即離子化的(47%)、與蛋白質結合的(47%)以及復合的(6%)。其中離子型的鈣(Ca2+)是鈣的唯一生理活性形式,蛋白質結合型鈣在體內大致與離子型鈣等量,但無生理活性。然而與血漿蛋白(白蛋白80%、球蛋白20%)結合的鈣,作為體內這種重要陽離子容易利用的貯備庫是非常重要的。由於鈣與這些蛋白的結合遵守質量作用定律方程,鈣能從其結合點脫離,作為防止低鈣血症的第一道防線。 <br />幫助維持脊椎動物體內鈣平衡的內分泌系統是綜合的和復雜的。這種內分泌系統涉及兩種多肽激素,即甲狀這腺激素(PTH)和降鈣素(CT)以及固醇類激素(1,25(OH)2D3)。多肽激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受細胞外液離子型鈣活性負反饋機制調節。1,25(OH)2D3的生物合成是由循環中維生素D的主要代謝產物25(OH)D在腎臟中進行,並且受PTH和CT以及細胞外液鈣和磷濃度調節。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漿鈣波動很小。 <br />維持代謝平衡的膳食鈣需要量隨著生理需要,即腸道鈣吸收能力及腎臟鈣生吸收能力的不同而不同。膳食鈣會引起促鈣激素的生成與分泌發生相應的變化,以便使用權鈣的負平衡減少到最低限度。 <br />當我們了解了鈣在體內的生物學功能後,很容易理解當人體鈣在缺乏狀態下,會對人體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如先天性佝僂病又稱胎兒佝僂病,主要由於孕婦體內維生素D缺乏及鈣代謝異常所致,該病主要在我國北方地區較常見。嬰幼兒如果缺乏鈣和維生素D也會發生佝僂病。小兒臨床症狀以多汗、夜驚、煩燥為多見,最常見體征為肋骨外翻、串珠、方顱、機禿。最嚴重時可出現手鐲征、雞胸、漏斗胸、「O」及「X」型腿。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婦女若缺鈣容易發生骨折。不少病例的進行性骨質疏鬆中最先出現症狀的是髖骨、脊椎或長骨的自發性骨折。更年期婦女最初所表現的症狀是呈進行性和持續性的,而放射性的腰椎疼痛很少見。對老年人來說由於骨質損失,引起脊椎骨骨質疏鬆以及晚期脊椎 骨質的確良進行性減少尋致身高逐漸降低,最後在更年期出現駝背。最後要強調的是保證從飲食中攝入適量的鈣、進行有規律的承重鍛煉、不吸煙或少吸煙、適量飲酒、絕經後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都可降低骨質疏鬆的危險性。 <br />1、嬰幼兒:嬰幼兒手足搐搦症、喉痙攣;失眠、疲倦、食慾不振、兒童夜驚、夜啼、煩躁、多汗;機體抵抗力下降而導致百病叢生如感冒、發燒、咳嗽等。嬰幼兒的缺鈣還會造成出牙晚、牙齒牙釉質發育異常。 <br /><br />2、兒童、青少年:兒童輕度缺鈣會出夜間盜汗、手足抽搐、夜啼易驚、厭食、便秘、煩躁不安等。進一步發展會出現方顱、枕禿、肋骨外翻、雞胸及骨骼形態的改變(如「O」形腿或「X」形腿)等症狀。 <br /><br />3、孕婦、哺乳期婦女:孕婦、哺乳期婦女缺鈣會引起自身腰腿痛、小腿抽筋、下肢浮腫、關節痛、腰背酸痛、倦怠乏力,嚴重時可引發高血壓、難產、骨質疏鬆、骨軟化症、骨盆畸形、牙齒松動等疾病。同時還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br /><br />4、老年人:長期缺乏鈣營養會不知不覺地給老年人帶來許多疾病,首先是骨骼缺鈣,引起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以及各類骨折;另一方面是血液及細胞內的鈣含量增高,引起動脈硬化、高血壓、結石、老年痴獃等病症。現代醫學還認為缺鈣還與頸椎病、甲亢病、哮喘、糖尿病、肝炎、水腫乳腺癌及老年人神精衰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