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川師范怎麼樣啊
四川師范大學是四川省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全的省屬重點大學,位於風景秀麗、環境幽美的成都市城東獅子山,佔地3,000餘畝(其中校本部2100畝)。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30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60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51人、在讀博士生127人、博士後33人、碩士523人,有17名兩院院士受聘擔任學校的首席教授、兼職教授和榮譽教授。
四川師范大學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38年輾轉南遷四川三台的東北大學。抗戰勝利後東北大學遷回東北,該校部分留川師生於1946年在東北大學三台校址上創建了川北農工學院,後更名為川北大學,並遷到南充。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以川北大學為主體,合並川東教育學院、四川大學和華西大學的部分專業,組建為四川師范學院。1956年四川師范學院遷到成都。1985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今天的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現有校本部、東校區和草堂校區三個校區,設有學院16個,本科專業58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16個,42個碩士授權點,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省重點建設項目學科,11個省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研究機構。
四川師范大學辦學方向明確,學校在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非常重視社會實踐、生產實習、教育實習、科學研究、勤工助學等活動,努力加強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學校的美育學校為全國第一所「校中之校」,並開設素質教育課程100多門,結業學生已達4萬多人次,被評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的表彰,連續1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
學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和人文素質、藝術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建有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愛國主義藝術牆;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採取了一系列深化教學改革的措施,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實行以學分制為基礎的「1+2+X」人才培養模式,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出有堅實理論基礎、具備一定研究能力和較強動手能力的復合型專門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50多年來,學校已為國家輸送了20餘萬名本、專科生、研究生和成教生,他們以基礎扎實、知識面廣、適應性強、作風朴實而受到社會的好評,其中許多人已成為普教戰線、高等學院、科研單位、黨政部門及其他部門的骨幹。
四川師范大學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近年來,在教育科學理論、基礎理論、應用技術和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擁有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知名教授、學者和國家級專家。理科研究被四大國際機構檢索的論文,一直位於全國高校前列,文科研究在全國同行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是全國少數幾個省屬高校中,獲得教育部批準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之一。近5年來,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876項(國家高科技「863」重點項目、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星火計劃、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以及部省級科研課題420餘項,國家合作項目16項),共獲獎115項,出版學術專著495部,發表論文5916篇(被SCI、EI、ISTP收錄342篇、文科CSSCI期刊523篇),8人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和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0人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35人被選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5位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10餘人在國內知名大學擔任博士生導師。2004年獲國家自然、社會基金項目13項,獲四川省第十屆社會科學獎23項。
學校是四川省高校對外交流中心之一。自1980年來,先後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固定的學術交流關系,接收和培養了1000餘名外籍留學生;學校還派出了300多人次到國外攻讀學位、進修、訪問、考察、開展合作科研項目。經省教育廳批准,學校被確定為「四川省高校出國人員外語培訓中心」。另外,學校還是具有招收港澳台學生資格的學校之一。
經省教委批准,四川師范大學被確定為「四川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擔負著全省高校中青年教師進一步提高和培訓的任務。經四川省委批准,學校被確定為「四川省高校幹部培訓中心」,擔負著四川全省高校幹部的培訓任務。此外,四川省「兩課」培訓中心,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基地,四川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四川省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四川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檢測中心也設在我校。
學校圖書館是省內第三大圖書館,現有藏書近267萬冊。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1.27億,擁有先進的實驗、生產儀器、設備,為教學、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四川師范大學面向全國招生。每年的詳細招生計劃可登錄www.sicnu.e.cn查詢。
目前,全校師生員工正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深化改革,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為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把學校辦成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教學科研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你要了解更詳細的情況請點:
http://www.sicnu.e.cn/
⑵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是怎麼樣的學校各方面!!!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成立於1978年6月,是全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龍頭」, 內設15個科研所(含中心),1個研究生學院和7個職能部門,下設5個分院和12個分所。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有《社會科學研究》、《經濟體制改革》、《農村經濟》、《毛澤東思想研究》、《中華文化論壇》和《中國西部》;主辦的內部刊物有《現代人才》和《四川社科報》。主管的公開刊物有《經理日報》。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始建於1978年6月,其前身為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由原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與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合並組成,1983年4月經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更名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科研教學實力最強的綜合性人文和社會科學學術研究機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肩負著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職責,在四川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為四川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1982年11月,經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批准,我院建立研究生部(2007年3月,經四川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正式更名為研究生學院),1983年由國家教育部備案,1984年成為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學位授予單位,並於同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是國內較早招收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單位之一,其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文和哲學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生。經過2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依託雄厚的科研實力和教育資源,我院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持續健康的發展。
學科門類齊全,已成為全國培養哲學社會科學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我院已擁有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和中國語言文學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4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招收中國哲學、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中外政治制度、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社會學、人口學、文藝學、新聞學、專門史、農業經濟管理共13個專業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以及法律碩士(非法學)、法律碩士(法學)2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生達300多人,招生規模在西南地區科研單位中名列前茅,在全國地方社科院中位居第二。
師資力量雄厚,師生比較高,科研經費充足,為研究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較多的科研、社會實踐機會。我院在職碩士研究生共300多人, 碩士生導師62人,在職科研與教職員工400多人,其中正高級職稱71人,副高級職稱73人;博士(含博士後)65人,在讀博士24人。同時還擁有以著名經濟學家林凌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3人,四川省科技顧問團成員10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6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9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3人。這些導師、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都承擔了大量的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科研經費充足,教學資源豐富,為研究生提供了較多的科研、社會實踐的機會,為培養綜合能力強的高素質的哲學社會科學高級人才提供了保障。我院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340萬元;圖書館藏書72萬余冊;現有15個科研所(中心)、7個職能部門、1個研究生學院、2個科研輔助部門;與市縣聯辦5個分院和12個研究所;主管主辦《社會科學研究》(CSSCI)、《毛澤東思想研究》(CSSCI)、《經濟體制改革》(CSSCI)、《農村經濟》(CSSCI)和《廠長經理日報》等公開發行的「六刊一報」;建有1個全省哲學社會科學門戶網站「四川社會科學在線」。我院現有7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院級優長學科,4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聯合),3個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也是到目前為止全國地方社科院中唯一一個被獲批的法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國際國內學術交流頻繁。我院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俄羅斯、荷蘭、越南等1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院校、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學術聯系,並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川大學、西南財大、西南交通大學以及四川農業大學等許多國內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及學術交流關系。 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我院與四川農業大學聯合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2007年我院經四川省人事廳批准成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截止2011年6月,我院已先後與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以及西南財經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我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與合作高校在中國語言文學、法學以及歷史學等學科方向聯合招收了4名博士後研究人員。
交通便利,區域優勢顯著。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位於天府之國的成都,地處繁華的一環路市中心,坐落在美麗的浣花溪畔,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並與聞名遐爾的杜甫草堂、武候祠、青羊宮等文化古跡以及四川大學、西南財大、西南民族大學等著名學府為鄰,真可謂人傑地靈,不失為你求學的上佳選擇!
總之,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院已形成了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以及管理學等較全的學科門類,並涌現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區域可持續發展、文化產業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現代農業產業等一大批重點學科及熱門學科;我院的研究生教育既注重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理論的教學,又重視社會現實問題的調查研究。這樣使得我院培養的研究生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具備了相當強的實際動手能力。我院的研究生教育現已初步形成了從招生錄取、教學培養、學位授予到就業指導等一整套研究生教育和培養機制,建立起了適合於我院特色的「學科建設與學位教育統一、科研成果與教學內容統一、課題研究與教學實習統一、學術梯隊與師資培養統一、科研考核與教學考核統一」的辦學模式。
⑶ 問題:1、四川省人民醫院草堂病區的婦科怎麼樣2、本人患宮頸息肉大概2厘米左右一年的時間,准備孕育
宮頸息肉是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多是和慢性的炎性刺激是有很大的關系的,是可以導致性交出血等症狀的,長期的發展是有癌變的可能的建議你需要及時的就診,息肉較大,是需要及時的手術治療,手術需要在月經干凈後3-7天的時候進行,平時需要注意個人的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