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淡水生態系統是由什麼與其中的生物組成
水生生態系統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水生態系統具有什麼功能?
水
淡水生態系統是指一定淡水域內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與該水環境相互作用,並通過物質和能量流共同構成的具有一定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按照這一觀點,小至一個水坑、小溪,大至湖泊、水庫、江河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淡水生態系統。
一個水生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雖然多樣,數量盡管巨大,但都可按其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歸納為3大類,即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水生態系統主要功能是生物生產力、能量流動、物資循環和信息傳遞。
Ⅱ 淡水生態系統包括蜻蜓嗎
(1)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非生物部分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
(2)圖中的A是微小的水生植物能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因此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3)由於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是單向、逐級遞減的,營養級別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數量越多;營養級別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數量越少.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生產者是第一個營養級.因此,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生產者即A微小的水生植物.而根據生物富集現象,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化學農葯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過程.因為這些有害物質化學性質穩定,在生物體內是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的,所以隨著營養級的升高而不斷積累,危害最大的是這一食物鏈的最高級消費者.因此在食物鏈:水生植物→劍水蚤→蜻蜓幼蟲→小魚→大魚中,大魚是最高級消費者,它的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
(4)由於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是單向、逐級遞減的,營養級別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營養級別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此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是:水生植物→劍水蚤→蜻蜓幼蟲→小魚→大魚,因此能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水生植物→劍水蚤→蜻蜓幼蟲→小魚→大魚.
故答案為:(1)陽光;土壤;
(2)A微小的水生植物;生產者;
(3)A微小的水生植物;大魚;
(4)水生植物→劍水蚤→蜻蜓幼蟲→小魚→大魚.
Ⅲ 淡水生態系統的分類
淡水生態系統可以分為流水生態系統和靜水生態系統,前者包括江河、溪流和水渠等後者包括湖泊、池塘和水庫等。下面主要以河流生態系統為例,介紹流水生態系統的特點。
在一般情況下,在河流的上游,水的流速較快,下游流速較慢。急流中的生產者大多是由藻類構成的附石植物群,消費者大多是具有特殊器官的昆蟲和體型較小的魚類。緩流與急流相比,含氧量較少,但是營養物質要豐富得多,因此,緩流中的動植物種類也較多。緩流中的生產者主要是浮游植物及岸邊的高等植物,此外,從陸地上隨雨水等進入河中的葉片碎屑等,也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營養來源。緩流中的消費者有穴居昆蟲和各種魚類,此外,蝦、蟹、貝類等動物也較多。
Ⅳ 淡水生態系統中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動植物在線急急急急急急急!
淡水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是由環境條件決定的。淡水動物棲息在包括湖泊、池塘、河流等環境中,它們通常在水淹和根水生植物中生活在此產卵,以保證充分的溶氧供魚苗發育。
淡水動物:以鯉、鱅、鰱、鯽為代表的魚類;以白鰭豚為代表的水生哺乳動物和以河狸、水獺為代表的伴水生哺乳動物;以鱷魚、大鯢為代表的水生和伴水生爬行動物;多種昆蟲的幼蟲;蟹、蝦等節肢類動物;螺、蚌等軟體動物。
在我國淡水動物上千種,其中淡水魚類約有800餘種。鯉科屬種最多,有400餘種,約佔全部淡水魚的二分之一;鯰科和鰍科的屬種也不少,兩科共有200餘種,約佔全部淡水魚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蝦虎科、鱧科合鰓科等科共有200餘種,約佔全部淡水魚的四分之一。
如以水草為主要食料的草魚、鯿魚、三角魴、赤眼鱒等;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鰱、鱅等;雜食性的鯉、鯽等;其他如麥穗魚、、銀鯝、棒花魚、黃鱔、白鱔、花鰍、泥鰍、鯰魚、哲羅魚、細鱗魚、烏蘇里白鮭、北極茴魚、 鱘魚、達氏鰉、狗魚、大麻哈魚等。以及常見兇猛魚類烏鱧、鱖魚、鱤等;此外還有性情溫和的肉食性魚類翹嘴紅鮊、蒙古紅鮊和青魚等。
Ⅳ 淡水生物的動物有哪些
1.魚類
首先我們來看淡水魚類的分布。在同一大陸上,淡水魚常常分布很廣,而且變化莫測。在兩個相鄰的河流系統里,有些物種是相同的,有些卻完全不相同。
據科學家推測,淡水魚類可能是由於某些意外偶然地從自己生活的水域遷移到了另一片新的水域。比如說,某些魚可能被旋風捲起落在遙遠的地點,但是它們並沒有因此而死亡,而是在新的環境下安然地生活了下去。還有就是魚卵本身也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可以離開水很長一段時間,還能保持著它們的活力。
不過這不是主要的原因,淡水魚之所以在地球上分布如此之廣,主要歸因於地殼運動造成的陸地水平變化,不少河流因為地殼運動而得以彼此流通。此外,洪水也會造成河流暫時彼此相通。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幾乎沒有一類魚,它們的一切成員都只在淡水裡生活,也就是說,淡水魚也有可能「適應」海水,它們可以沿著海岸線游到很遠,直到發現新的合適的淡水領域。
2.貝類
淡水貝類只有某些物種分布很廣,但是它們的分布情況仍然使科學家們大惑不解,因為它們的卵很脆弱,既不能由鳥類輸送,又不能碰到海水——會立刻被海水殺死。但是,經過仔細觀察,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合理的解釋。
當鴨子從蓋滿浮萍的池塘突然走出時,科學家們曾兩次看到一些小植物附著在它們的背上,還有一種媒介物或者更有效力:科學家們把一隻鴨的腳掛在一個水族培養器里,其中有許多淡水貝類的卵正在孵化。這時,科學家們發現許多極端細小的、剛剛孵化的貝類爬在鴨子的腳上,並且牢固地附著在那裡,即使腳離開水,它們也不脫落。這些剛剛孵出的軟體動物雖然本性上是水棲的,但它們在飛禽(鴨子、鷺等)的腳上能活十二至二十小時。在這樣長的一段時間里,即使是鴨子也可以走過一段不小的距離了,並且它們還很有可能被風吹起,甚至漂洋過海。
擴展閱讀-水生生物侵入者的優勢
應該記住,一個池塘或一條河流,例如,在一個隆起的小島上最初形成時,其中是沒有生物的;於是一粒單個的種子或卵將會獲得成功的良好機會。在同一池塘里的生物之間,不管生物種類怎樣少,總有生存斗爭,不過在充滿生物的池塘的物種數目與生活在相同面積的陸地上的物種數目相比,前者總是少的,所以,它們之間的競爭比陸棲物種之間的競爭要小得多;結果外來水生生物的侵入者在取得新的位置上比陸地上的移居者有較好的機會。
Ⅵ 八大生態系統是哪些
1.森林生態系統,森林不僅在蓄水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保持水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草原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乾旱地區,年降水量非常少,導致動植物種類也不多。
3.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組成,動物種類很多。
4.淡水生態系統是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與淡水生物所組成的。
5.濕地生態系統是多水、或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就是濕地生態系統。
6.農田生態系統,毫無疑問,人工建設,以農作物為主的生態系統就是農田生態系統。
7.城市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的消費者主要是人類。
生態系統的特徵
1.組成特徵:生態系統包括有生命成分和無生命成分(無機環境)。生物群落是生態系統的核心,是區別於其他系統的根本標志。
2.開放特徵:各類生態系統都是不同程度的開放系統,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環境輸入能量和物質,經過系統內的加工、轉換再向環境輸出。
3.時間特徵: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物隨著時間推移而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生態系統也表現出這種明顯的時間特點,具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演變規律。生態系統的生產力隨著生態系統的發育呈現出明顯的時間特徵。
4.功能特徵:生態系統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其功能特徵主要體現為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5.空間特徵:生態系統通常與特定的空間相聯系,是生物體與環境在特定空間的組成,從而具有較強的區域性特點。
6.可持續性特徵:可持續發展觀要求人們轉變思想,對生態系統加強管理,保持生態系統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特性,在時間空間上實現全面發展。
Ⅶ 淡水生態系統的介紹
淡水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 :dàn shuǐ shēnɡ tài xì tǒnɡ英文名字: Fresh Water Biome與「海洋生態系統」相對應。在淡水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分為靜水的和流動水的兩種類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澤、池塘和水庫等;後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壞、難以恢復的特徵。
Ⅷ 淡水裡有哪些生物
我國淡水魚類約有800餘種。其中,鯉科屬種最多,有400餘種,約佔全部淡水魚的二分之一;鯰科和鰍科的屬種也不少,兩科共有200餘種,約佔全部淡水魚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蝦虎科、鱧科合鰓科等科共有200餘種,約佔全部淡水魚的四分之一。
在我國的淡水魚中,有些種類分布很廣,幾乎到處可見。如以水草為主要食料的草魚、鯿魚、三角魴、赤眼鱒(等;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鰱、鱅等;雜食性的鯉、鯽等;其他如花�、麥穗魚、達氏蛇�、銀鯝、�條魚、棒花魚、黃鱔、白鱔、花鰍、泥鰍、鯰魚以及常見兇猛魚類烏鱧、鱖魚、鱤等;此外還有性情溫和的肉食性魚類翹嘴紅鮊、蒙古紅鮊和青魚等。
除上述全國的廣布種外,各地水域中也有不少本地區的常見種類。我國東北黑龍江及其支流中的魚類約有90種,其中鯉科魚類約有50種。黑龍江由於地處溫帶和亞寒帶,多產冷水性魚類,經濟意義較大的常見種類有哲羅魚、細鱗魚、烏蘇里白鮭、北極茴魚、 鱘魚、達氏鰉、狗魚 及洄遊性的大麻哈魚等。此外尚有北方的特有種類亞洲胡瓜魚、北鰍、黑龍江杜文魚 、雜色杜文魚等。
隨著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溫帶魚類越來越多,冷水性魚類則逐漸減少。遼河水系約有魚類70種,其上游尚有北方種類;黃河水系約有140種,長江水系約有300種,二者的冷水魚類極少,除常見的青、草、鰱、鱅、鯿、魴、鳤、赤眼鱒、胭脂魚等重要經濟魚類外,還有鰣魚等特有種。
黃河、長江水系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於地形的原因,魚的種類很是特殊,如鯉科的裂腹魚屬有13種,裸裂尻魚屬有8種。本地特有種有花斑裸鯉、新疆重唇角、中華鋸倒刺䰾及白甲魚等。
珠江水系的魚類資源豐富,共約260餘種,除全國廣布種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魚,如波魚屬、大海鰱等,華南地區特有的種屬如鯪魚、傜山魚、四須盤�、直口鯪、唐魚 、華南鯉等。
我國西南部的高原河流,如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許多地段水流湍急,魚類資源一般。如鯉科的野鯪屬、東坡鯉屬、鯪屬等,鰍科的平鰭鰍屬、沙鰍屬、�科的外口鮡屬等,這些都與印度、緬甸、越南、泰國的種類相同。另外裂腹魚屬、裸裂尻魚屬,巴鰍屬都與西北高原的種類相同。
Ⅸ 池塘生態系統有哪些生物
普通高中《生物》(必修)課本圖8-29是一個池塘生態系統的示意圖。圖中的指的是非生物的物質,包括生物體外的參加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無機鹽、水、二氧化碳等無機化合物以及腐殖質等。 圖中的Ⅱ指的是生產者,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如香蒲、蓮、睡蓮、浮萍、金魚藻等),這些植物通常生活在淺水區域另一類是形體微小的浮游植物——多種淡水藻類(如硅藻、柵藻、藍藻、團藻等),各種淡水藻都分布在光線能夠透入的淺水層中(課本圖中靠近水面的各種淡水藻都比實物放大了許多倍)。淡水藻類雖然個體微小,但是數量極多,因此,它們是池塘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生產者。 圖中的Ⅲ指的是消費者,其中的Ⅲ1是指直接以植物為食的植食性動物——初級消費者,它們又可以分為兩類,即浮游動物(如劍水蚤等)和某些底棲動物(如生活在池塘底部的某些環節動物);Ⅲ2是指以動物為食的小型肉食性動物——次級消費者,如某些魚類和某些水生的昆蟲;Ⅲ3是指以小型肉食動物為食的大型肉食性動物——三級消費者,如兇猛的鱖魚等。 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圖中的Ⅳ指的就是細菌和真菌。
Ⅹ 各生態系統都有哪些代表生物
以下有七大生態系統的代表生物:
苔原:------主要是苔蘚、地衣和莎草科、禾本科、毛茛科、十字花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及楊柳科、石楠科與樺木科的矮小灌木;旅鼠、馴鹿、北極狐、白鼬、雪兔、雷鳥、麝牛、藏羚羊、北極熊、濱鷸、白額雁、蠓蟲、雪豹、雪雞、雪鴿、雪雀;
草原:------針茅、西方:野牛草、格南馬草,東方:大須芒草、小須芒草;野牛和叉角羚羊、灰狼、兔、獾、蚱蜢、潘帕斯鹿、負鼠、犰狳、狐、美洲獅、美洲豹、鶆、旱獺、田鼠、大象、角馬、犀牛、大象、水牛、胡狼、鬣狗和獴、袋鼠、牛、綿羊、駱駝、馬、驢、山羊、鴯鶓、鸚鵡;
濕地:------青藏高原濕地的芒尖苔草、西藏粉報草、斑唇馬先蒿,三江平原的綬草、大花馬先蒿,南部沿海紅樹林濕地的水椰、木欖、紅欖李;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濕地野生植物有 中華水韭、寬葉水韭、蒓草、水松、水杉、長喙毛茛澤瀉;世界分布: 泥炭蘚、水蘚、細濕蘚、赤莖蘚、金魚藻、狸藻、 眼子菜、睡蓮、香蒲、澤瀉、蘆葦、苔草、溫帶分布:泥炭蘚、 赤莖蘚、 苔草、 蘆葦、 木賊、 驢蹄草、 毛茛、 嵩草、地榆、毒芹、柳蘭、黑三棱、水芋、鳶尾、 燈心草、菖蒲、杜香、越桔、泛熱帶分布:水車前、菰、茨藻、眼子菜、燈心草、野生稻、紅樹、 海桑、豬籠草、水椰、桐花樹、中國特有:水松、水杉、垂頭菊、北極高山分布:冰島蓼、杜香、越橘;
森林:------蘇鐵、本內蘇鐵、銀杏和松柏、針葉林:落葉松、西伯利亞落葉松、華北落葉松、太白紅杉、四川紅杉、大果紅杉和西藏落葉松,東北地區主要建群種為魚鱗雲杉、紅皮雲杉、臭冷杉、華北為白杄、青杄。向西至西北一帶為青海雲杉、雪嶺雲杉和西伯利亞冷杉。西南山地主要有麗江雲杉、川西雲杉、林芝雲杉林、麥吊油杉、油麥吊杉、雲杉、紫果雲杉、巴山冷杉、岷江冷杉、黃果冷杉、長苞冷杉、鱗皮冷杉、喜馬拉雅冷杉、蒼山冷杉、冷杉、滇冷杉,松林主要建群種有樟子松、偃松和西伯利亞紅松。圓柏林:主要建群種有方枝圓柏、祁連圓柏、垂枝香柏、大果圓柏、塔枝圓柏、和曲枝圓柏等。 暖溫帶針葉林:主要的建群種有油松、赤松、側柏和白皮鬆。亞熱帶針葉林 : 如馬尾松、雲南松、細葉雲南松、卡西亞松、華山松、高山松、杉木、柳杉、柏木、沖天柏(干香柏)、油杉、鐵堅杉、銀杉。熱帶針葉林 :如南亞松、海南五針松和喜馬拉雅長葉松。紅松闊葉混交林 :紅松、核桃楸、水曲柳、紫椴、色木、春榆。鐵杉、闊葉樹混交林 :長苞鐵杉和鐵杉、喜馬拉雅鐵杉。.落葉闊葉林 :化香林、青檀、榔榆林和黃連木林等。 常綠闊葉林 :青岡林、拷類林、石櫟林、潤楠林、厚殼桂林、木荷林、阿丁楓林、木蓮林。
農田:------蜘蛛、泥鰍、黃鱔、蝗蝻、泥螺、蚯蚓、水稻、小麥、小米、玉米、大豆、花生、高粱;
海洋:------牡蠣、鯛魚、虎鯨、藍鯨、小丑魚、珊瑚蟲、飛魚、沙丁魚、青魚、海豚、海參、海膽、海馬、龍蝦、螃蟹、旗魚、金槍魚、雞心螺、水母、海蛇及各類浮游動物;海帶、石花菜、石蒓、紫菜、馬尾藻及各類浮游植物。
城市:人、貓、狗、老鼠、麻雀、家鴿、大葉榕、椒草、桂花、紫荊花、薔薇、月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