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浮游生物計數框怎麼用

浮游生物計數框怎麼用

發布時間:2022-08-23 23:25:14

Ⅰ 採集浮游動物的定性樣品時,可否用<30um的浮游生物網進行拖網

1定性樣品採集(浮游植物、原生動物和輪蟲等)採用25號浮游生物網(網孔0.064mm)或PFU(聚氨酯泡沫塑料塊)法;枝角類和撓足類等浮游動物採用13號浮游生物網(網孔0.112mm),在表層中拖濾1~3min。
2定量樣品採集,在靜水和緩慢流動水體中採用玻璃采樣器或改良式北原采樣器(如有機玻璃采樣器)採集;在流速較大的河流中,採用橫式采樣器,並與鉛魚配合使用,采水量為1~2L,若浮游生物量很低時,應酌情增加采水量。
3浮游生物樣品採集後,除進行活體觀測外,一般按水樣體積加1%的魯哥氏溶液固定,靜置沉澱後,傾去上層清水,將樣品裝入樣品瓶中。

Ⅱ 觀察浮游生物用什麼樣的顯微鏡

普通光學顯微鏡就可以了,不過在載玻片和蓋玻片之間要加上一些脫脂棉的棉花絲,把它們圈起來,否則你就找不到了

Ⅲ 浮游生物計數框蓋玻片分布不均勻么

一邊搭住,然後盡量勻速的壓下去有氣泡可以用一邊加水一邊吸水引出去

Ⅳ 0.05ml浮游動物計數框怎麼計數

把您的產品圖片傳上來,我幫您看看呢。國內一般浮游動物計數是2種計數框:1毫升計數框計數甲殼類0.1毫升計數框計數原生動物(樣品處理同浮游植物一起即可),5毫升或10毫升偶爾用。

Ⅳ 浮游植物的數量和生物量是怎麼計算的

浮游植物的現存量,指的是某一瞬間單位水體中所存在的浮游植物的量。這個量有兩種表示方法,用數目單位表示成為密度,一般用萬個/升為單位,五、六十年代用之;用重量單位(mg/L)表示的現存量稱為生物量(Biomass),70年代以來被廣泛使用。

一升水中的浮游植物的數量(N)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可視為常數,此常數用K表示,則上述公式可簡化為:N=K×Pn。Pn代表某種藻類的個數,計算結果N只表示一升水中這種藻類的數量;Pn若代表各種藻類的總數,計算結果N則表示一升水中浮游植物的總數。前者若求浮游植物數量將各計算結果相加即可。

Ⅵ 調查一個群落中浮游生物的種類及數量一般用什麼抽樣統計方法

等距取樣法,計算各樣方內種群密度的平均值,可以用來計算你所需要的值

Ⅶ 評價水質的指標有哪些

一般地水質評價指標如下:

(1)pH值

在水中pH值的允許范圍一般在6.5~8.5之間。就天然水域而言,其pH值的變化范圍是比較小的。一般認為魚能正常生存的酸鹼度就是pH值的允許范圍。當降雨時,鮭魚在pH為5.5的條件下,就全部死亡。顯然,pH值為5.5時就不是允許范圍了。

(2)濁度和透明度

所謂濁度,就是用來表示水質混濁程度的單位。當1L水中含有1mg直徑為62~74μm的白陶土時,被稱為濁度1度(1°)。使用濁度計的方法通常是把水的吸光度與標准液的吸光度進行比較測定。所謂透明度,在日本是用5號活字印刷成文字,置於被測液的底部,然後通過液層垂直看底部的文字,以剛剛能辨認出文字的水層高度的厘米數來表示。進行了廢水濁度和透明度的測定,水的污濁程度就基本上知道了。

(3)懸浮物(SS)

多數廢水含有不溶解性的懸浮物。所謂懸浮物,也有人稱之為「浮游物」。當溶液混濁時,除含有懸浮物外,也含有微量的溶解物。不過這二者是難以截然分開的。

(4)溶解氧(DO)

當廢水中含有還原性有機物質時,這些還原性物質就和水中的溶解氧起反應,往往引起水中溶解氧不足。所以,當水中有機物多時,溶解氧就少。因此,測定水中的溶解氧就能知道水的污染程度。但是作為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的方法,則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並付諸於實踐。系表示污染物質數量的個指標,它是水中的有機物被好氣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氧的數量,而氧的量與有機物的量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

(5)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

COD是表示水中的有機物被氧化分解時,所消耗氧化劑KMnO4(CODMn)或K2Cr2O7(CODcr)氧化有機污染物時所需的氧的當量,這個氧的當量與有機物的量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在我國一般多採用CODMn評價地面水環境和自來水質評價。

(6)生物化學需氧量(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

BOD表示水中的有機物在好氧條件下,經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的當量,然而,COD及BOD兩個指標,都不能完全反映水中有機物的含量,只有相當於有機物氧化率的60%~70%,況且COD及BOD在不同的條件下所測結果又不一致,但目前這兩種指標仍被採用,在時間上BOD的測定在20℃條件需要5天(BOD5)而COD測定只需2小時就可以了。現在對於BOD、COD的測定又被所謂的TOC、TOD測定器所代替,近來已作為公認的方法普遍採用。

TOC、TOD僅用幾分鍾的時間就可測定出來,而巳還能連續測定。TOC(Total Or-ganic Carbon)為有機碳總量。在測定水中的碳化物時,以鈷(Co)作觸媒,在950℃的條件下燃燒。燃燒時產生的CO2,用非分散型紅外線氣體分析儀測定。其間把無機的碳酸鹽在150℃的低溫條件下燃燒,測出其CO2的數量。從總碳中減去此CO2量後,就為有機碳的測定值。

也可用總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表示,即以白金為觸媒,在900℃的條件下燃燒。此時產生的總氧量,因為包括了一部分亞硝酸氧化時所用去的氧,所得結果不夠准確。

用TOC、TOD法所測定的理論值准確度高,是目前對水質各指標測定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BOD、COD、TOC、TOD測定值的比較如圖6-14所示。從圖里可以看到BOD、COD的理論值是相當低的,僅為60%~70%。而TOC、TOD的理論值卻能達到90%。ThOC表示理論TOC。

(7)依賴生物指標的方法

僅僅採用如前所述的BOD、COD這兩個指標作為表示水中含有機物的量是不夠的。例如在兩種水內,如果A的BOD高,而B是COD高,在此種情況下比較哪一個已經污染?哪一個沒有污染?是難以分清的。可是,如果知道了棲住在那裡的生物種類,就可判定水質污染的程度了。

日本津田松苗氏搜集整理的多腐性水域特徵的具體內容如表6-5所示。該表把水質分為強腐水性、α-中腐水性、β-中腐水性和貧腐水性四種。按水質污染、惡化程度的順序,以等級表示。

貧腐性的清潔水,在昔日到處都是。而遺憾的是現在不多了。那時從山谷中流出的水,既清潔又潔凈,不加任何處理也是很可口的飲用水。在這種水中,既沒有鯉魚也沒有鯽魚,連細菌和植物性生物也很少。至於原生動物,則更為稀少。

與此相反,在第一污染區——強腐水性水域,不僅BOD多,而且底層的污泥是黑色;不單是細菌的數量多,而且嫌氣性的生物也多;一切腐敗性的毒物,特別是硫化氫(H2S)和氨(NH3)之類的物質全有。在這種環境中,只有抵抗力很強的生物方能適應。在該水域打撈的魚,對人們來說已經成為無用之物了。

Ⅷ 浮游植物定量及葉綠素a 測定

2.4.2.1 浮游植物定量

個體計數仍是目前常用的浮游生物定量方法。計數浮游生物時,需使用計數框來限定待計數樣品的體積或面積,計數框的長、寬、高 (深) 用測微尺或卡尺准確測量。常用計數框有0.1 mL 和1 mL 兩種。計數前要將樣品充分搖勻,然後用滴管在水樣中部吸液移入計數框內。移入之前要將蓋玻片斜蓋在計數框上,樣品按准確定量注入,在計數框中一邊進樣,另一邊出氣,這樣可避免氣泡產生,注滿後把蓋玻片移正。計數片子製成後,稍候幾分鍾,讓浮游植物沉至框底,然後計數。不易下沉到框底的生物,則要另行計數,並加到總數之內。浮游植物計數時,吸取 0.1 mL 樣品注入 0.1 mL 計數框,在 10 × 40 或8 × 40倍顯微鏡下計數,藻類計數 200 個視野,計數兩片取其平均值。如兩片計數結果個數相差 15%以上,則進行第三片計數,取其中個數相近的兩片平均值。

藻類計數亦可用長條計數法,選取兩相鄰刻度從計數框的左邊計數到計數框的右邊成為一個長條。在長條計數法時,方格的底邊和頂邊分別為計數邊和不計數邊,統計移過中心垂線的浮游生物。與底邊刻度相交的個體,應計數在內,與頂邊相交的個體,不計入在內,與底邊和頂邊刻度都相交的個體,以生物體的中心位置作為判斷的標准,也可以在低倍鏡下,按上述原則單獨計數,最後加入總數之中。計數時,首先旋轉目鏡的位置使中心線與計數框的一邊重疊,再移動載物台,逐步計數。也可用直尺式目鏡測微尺進行長條計數,即直尺相當於中心垂線,頂端刻度相當於頂邊,底端刻度相當於底邊。一般計數 3條,即第 2、5、8 條,若藻體數量太少,則應全片計數。硅藻細胞破殼不計數,硅藻細胞空殼可按中心綱和羽紋綱分別單獨計數,但不加入總數之中,僅用於硅藻計數的校正。若計數種屬的組成,分類計數200個藻體以上。用劃「正」字的方法,則每劃代表一個個體,記錄每個種屬的個體數。個體計數時,單細胞者一個細胞為一個體,定形群體者一群為一個體,不定形群體者按視野內的具體分散狀態各定為一個體。本書研究採用長條計數法。

把計數所得結果按下式換算成每升水中浮游植物的數量:

煤礦塌陷塘環境生態學研究

式中:N為每升水中浮游植物的數量(ind/L);A為計數框面積;AC為計數面積(mm2),即視野面積×視野數或長條長度×參與計數的長條寬度×鏡檢的長條數;VW為1L水樣經沉澱濃縮後的樣品體積(mL);V為計數框體積(mL);n為計數所得的浮游植物的個體數或細胞數。

2.4.2.2 葉綠素a測定

葉綠素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光合色素。通過測定浮游植物葉綠素a,可掌握水體的初級生產力情況。在環境監測中,可將葉綠素a含量作為湖泊富營養化指標之一。

(1)水樣的採集與保存

可根據工作需要進行分層采樣或混合採樣。湖泊、水庫采樣500mL,池塘300mL,采樣量視浮游植物量而定,若浮游植物數量較少,也可采樣1000mL。采樣點及采樣時間同「浮游植物」。

水樣採集後放在陰涼處,避免日光直射。並立即進行測定前的預處理,如需經過一段時間(4~48h)方可進行預處理,則將水樣保存在低溫(0~4℃)避光處。在每升水中加入1%碳酸鎂懸濁液1mL,以防止酸化引起色素溶解。水樣在冰凍情況下(-20℃)最長可以保存30d。

(2)儀器設備

進行葉綠素a的測定時,所需的儀器設備有:分光光度計、真空泵、離心機、乙酸纖維濾膜(孔徑0.45um)、抽濾器、組織研磨器或其他細胞破碎器、碳酸鎂粉末、90%丙酮。

(3)實驗步驟

1)以離心或過濾濃縮水樣,在抽濾器上裝好乙酸纖維濾膜。倒入定量體積的水樣進行抽濾,抽濾時負壓不能過大(約為50kPa)。水樣抽完後,繼續抽1~2min,以減少濾膜上的水分。如需短期保存1~2d,可放入普通冰箱冷凍,如須長期保存(30d),則放入低溫冰箱(-20℃)保存。

2)取出帶有浮游植物的濾膜,在冰箱內低溫乾燥6~8h後放入組織研磨器中,加入少量碳酸鎂粉末及2~3mL的90%丙酮,充分研磨,提取葉綠素a。用離心機(3000~4000r/min)離心10min,將上清液倒入5mL或10mL容量瓶中。

3)再用2~3mL的90%的丙酮,繼續研磨提取,離心10min,並將上清液再轉入容量瓶中。重復1~2次,用90%的丙酮定容為5mL或10mL,搖勻。

4)將上清液在分光光度計上,用1cm光程的比色皿,分別讀取750nm、663nm、645nm、630nm波長的吸光度,並以90%的丙酮作空白吸光度測定,對樣品吸光度進行校正。即以663nm、645nm、630nm波長的吸光度依次減去750nm的吸光度,作為這3個波長的真正吸光度。

(4)計算方法

葉綠素a的含量按如下公式計算:

葉綠素a(mg/L)=

煤礦塌陷塘環境生態學研究

式中:D為吸光度;V1為提取液定容後的體積(mL);V為水樣體積(L);δ為比色皿光程(cm)。

Ⅸ 測定水中浮游生物用什麼器材,怎樣設計

這類儀器有很多,具體選擇要看用途,自己設計的話也要看自己的需求,建議去網上找成品儀器,有浮游生物網、浮游生物計數框、浮游生物沉澱器,高級點的浮游生物智能鑒定系統、浮游生物分析聯用儀等等,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吧!

閱讀全文

與浮游生物計數框怎麼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