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鑒定的實驗報告怎麼寫

微生物鑒定的實驗報告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8-24 05:48:42

㈠ 六年級科學實驗:研究一滴水中的微生物科學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1、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2、能藉助顯微鏡認真細致觀察並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實驗器材:
顯微鏡、載玻片、滴管、水樣 。

實驗步驟:
1、聽老師講解顯微鏡使用方法。 2、學生分組觀察。
3、匯報交流:你觀察到什麼?是什麼樣子的?

實驗結論: 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㈡ 求一篇微生物的純系分離及保藏的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你自己寫下吧,我好多年沒寫這個了。下面是實驗報告的材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離~~~~~~~~~~~~~~~~~~~~~~~~
分離技術主要是稀釋和選擇培養。稀釋是在液體中或在固體表面上高度稀釋微生物群體,使單位體積或單位面積僅存留一個單細胞,並使此單細胞增殖為一個新的群體。最常用的為平板劃線法。如果所要分離的微生物在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數量極少或者增殖過慢而難以稀釋分離時,需要結合使用選擇培養法,即選用僅適合於所要分離的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特殊培養條件來培養混雜菌體,改變群體中各類微生物的比例,以達到分離的目的。為保證分離到的微生物是純培養,分離時必須用。

~~~~~~~~~~~~~~~~~~~~~保種~~~~~~~~~~~~~~~~~~~~~~~
定期移植法 將菌種接種於所要求的培養基上,在最適溫度中培養,至靜止期或產生成熟的孢子時,置入 5℃的冰箱(或冰庫)保存。在培養和保存的過程中,由於代謝產物的累積而改變了原菌的生活條件,結果菌落群體中的個體就不斷衰老和死亡,因此每5~15天或 1~4個月重新移植一次,具體間隔時間因種而異。凡能人工培養的微生物都可用此法保存。此法不需特殊設備,但煩瑣,費時,而且經常移植容易引起菌種退化。
礦油封藏法
將化學純的液體石蠟(礦油)經高壓蒸氣滅菌,放在40℃恆溫箱中蒸發其中的水分,然後注入斜面培養物中,使液面高出斜面約 1厘米。將試管直立,放在15~20℃室溫中保存。由於在斜面培養物上覆蓋一層液體,既能隔絕空氣,又能防止培養基因水分蒸發而乾燥,可以延長菌種保藏的時間。但注入的液體必須不與培養基混溶、對菌種無毒,不易被利用和揮發。此法適用於酵母菌、芽孢桿菌;不適用於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法門氏菌和毛霉目中的大多數屬種。此法簡便易行,但必須注意防火和污染。
沙土管法
將沙或土過篩、烘乾、裝管、滅菌、然後將菌種製成孢子懸液滴入其中混勻,放到盛氯化鈣的乾燥器里吸除水分,乾燥後保存或用火焰封管後保存。吸附在乾燥沙土上的孢子因缺水而處於休眠狀態,可保存較長時期。此法適用於芽孢桿菌、梭狀芽孢桿菌、放線菌、鐮刀菌等。
麩皮法
將麩皮製成培養基,培養要保存的菌種,待生長良好後,置乾燥器中保存。這是根據中國釀造酒、醋、醬時制麴的經驗所採用的一種保藏方法,適用於穀物微生物區系中的種類。
L-乾燥法
又稱液體乾燥法或真空乾燥法,用含3%谷氨酸鈉的0.1M磷酸緩沖溶液 (pH7.0)做分散媒,將待保藏的微生物製成高濃度的細胞懸液,滴入無菌安瓿瓶中,每管0.05毫升;將安瓿瓶固定在多歧管上,並以水浴保持安瓿瓶內樣品溫度為10℃,在 13.3~1.3帕的真空度下乾燥,火焰封管保存。此法不經凍結,用真實泵迅速抽乾,可避免菌種的凍傷或死亡。廣泛應用於病毒、噬菌體、細菌、酵母菌、藍藻、原生動物等。
梭氏法
將容有 1滴細胞懸液的小管,置於盛有氫氧化鉀或五氧化二磷吸水劑的大試管中,用真空泵抽至1.3帕時,將大試管密封保存。這是為減少細胞死亡率而採取的一種不經凍結、緩慢脫水的乾燥保藏法,適用於多種細菌、真菌。
冷凍真空乾燥法
將細胞懸液每0.1~0.2毫升注入一無菌安瓿瓶,於-40℃預凍1小時,再於-20~30℃、真空度為13.3帕的條件下脫水。在脫水過程後期,安瓿瓶外溫度可逐漸升至25℃。脫水後的樣品含水量應在 3%以下。最後,將安瓿瓶保持真空度 1.3帕,用火焰溶封,置10℃保存。為防止細胞在凍結和脫水過程中損傷或死亡,要用保護劑制備細胞懸液。保護劑有脫脂牛奶、血清、10%蔗糖或葡萄糖溶液等,其作用是通過氧和離子鍵對水和細胞所產生的親合力來穩定細胞成分的構型。此法適用於病毒、衣原體、枝原體、細菌、放線菌、酵母菌、絲狀真菌等的長期保存,是當前保藏菌種的一個重要方法。但是,鹽桿菌、發光桿菌、黏桿菌、阿舒囊霉、多囊霉、擔子菌中的大多數屬種不適用於此法保存。
液態氮超低溫凍結法
用甘油或二甲亞(DMSO)作保護劑制備細胞懸液,分裝入無菌安瓿瓶,每管0.2毫升,在控制溫度下降速率為1℃/分鍾的條件下預凍至-40℃,然後立即放入液氮生物貯存罐中氣相(-150℃)保存。恢復培養時,先直接侵入38℃水浴中解凍 5~10分鍾,再種植於適宜培養基內培養。這是根據在低於-130℃時一切生化反應處於停止狀態、微生物也不能進行代謝活動而設計的凍結法。為避免凍死、凍傷和細胞內形成大量冰晶,用保護劑制備懸液並控制預凍時的冷卻速率和解凍時融化速率。微生物的大多數屬種適於慢速凍結和快速解凍。此法適用於病毒、枝原體、各種細菌、放線菌、酵母菌、絲狀真菌、藍藻等。

㈢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報告怎麼寫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食品中菌落總數(Aerobic plate count)的測定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食品中菌落總數的測定。

2 術語和定義

2.1 菌落總數 aerobic plate count

食品檢樣經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如培養基、培養溫度和培養時間等)培養後,所得每g(mL)檢樣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總數。

3 設備和材料

除微生物實驗室常規滅菌及培養設備外,其他設備和材料如下:

3.1 恆溫培養箱:36 ℃±1 ℃,30 ℃±1 ℃。

3.2 冰箱:2 ℃~5 ℃。

3.3 恆溫水浴箱:46 ℃±1 ℃。

3.4 天平:感量為0.1 g。

3.5 均質器。

3.6 振盪器。

3.7 無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頭。

3.8 無菌錐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 無菌培養皿:直徑90 mm。

3.10 pH 計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試紙。

3.11 放大鏡或/和菌落計數器。

4 培養基和試劑

4.1 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見附錄A 中A.1。

4.2 磷酸鹽緩沖液:見附錄A 中A.2。

4.3 無菌生理鹽水:見附錄A 中A.3。

5 檢驗程序

菌落總數的檢驗程序見圖1。



1 菌落總數的檢驗程序
6 操作步驟

6.1 樣品的稀釋

6.1.1 固體和半固體樣品:稱取25 g 樣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的無菌均質杯內,8000 r/min~10000 r/min 均質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稀釋液的無菌均質袋中,用拍擊式均質器拍打1 min~2 min,製成1:10 的樣品勻液。

6.1.2 液體樣品:以無菌吸管吸取25 mL 樣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的無菌錐形瓶(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無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勻,製成1:10 的樣品勻液。

6.1.3 用1 mL 無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樣品勻液1 mL,沿管壁緩慢注於盛有9 mL 稀釋液的無菌試管中(注意吸管或吸頭尖端不要觸及稀釋液面),振搖試管或換用1 支無菌吸管反復吹打使其混合均勻,製成1:100 的樣品勻液。

6.1.4 按6.1.3 操作程序,制備10 倍系列稀釋樣品勻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 次1 mL 無菌吸管或吸頭。

6.1.5 根據對樣品污染狀況的估計,選擇2 個~3 個適宜稀釋度的樣品勻液(液體樣品可包括原液),在進行10 倍遞增稀釋時,吸取1 mL 樣品勻液於無菌平皿內,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同時,分別吸取1 mL 空白稀釋液加入兩個無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6.1.6 及時將15 mL~20 mL 冷卻至46 ℃的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可放置於46 ℃±1 ℃恆溫水浴箱中保溫)傾注平皿,並轉動平皿使其混合均勻。

6.2 培養

6.2.1 待瓊脂凝固後,將平板翻轉,36 ℃±1 ℃培養48 h±2 h。水產品30 ℃±1 ℃培養72 h±3 h。

6.2.2 如果樣品中可能含有在瓊脂培養基表面彌漫生長的菌落時,可在凝固後的瓊脂表面覆蓋一薄層瓊脂培養基(約4 mL),凝固後翻轉平板,按6.2.1 條件進行培養。

6.3 菌落計數

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或菌落計數器,記錄稀釋倍數和相應的菌落數量。菌落計數以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6.3.1 選取菌落數在30 CFU~300 CFU 之間、無蔓延菌落生長的平板計數菌落總數。低於30 CFU 的平板記錄具體菌落數,大於300 CFU 的可記錄為多不可計。每個稀釋度的菌落數應採用兩個平板的平均數。

6.3.2 其中一個平板有較大片狀菌落生長時,則不宜採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落生長的平板作為該稀釋度的菌落數;若片狀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餘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勻,即可計算半個平板後乘以2,代表一個平板菌落數。

6.3.3 當平板上出現菌落間無明顯界線的鏈狀生長時,則將每條單鏈作為一個菌

㈣ 醫學微生物實驗報告結果以及對實驗的討論分析

你以上的問題,我都能給你答案。你加我QQ(用戶名)就是了,備註:網路。

我可以給你詳細的資料和解答。其實上面的東西都是比較簡單的微生物實驗操作,你看到資料了就採納我吧。先給你看一張圖片

㈤ 微生物實驗報告的總結怎麼寫

‍‍寫清楚你的實驗名稱、實驗目的、所用到的儀器試劑、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和對整個實驗的分析。

㈥ 如何寫生物實驗報告

把實驗的目的、方法、過程、結果等記錄下來,經過整理,寫成的書面匯報,就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的種類因科學實驗的對象而異。如化學實驗的報告叫化學實驗報告,物理實驗的報告就叫物理實驗報告。隨著科學事業的日益發展,實驗的種類、項目等日見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異,比較固定。實驗報告必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它主要的用途在於幫助實驗者不斷地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
實驗報告的書寫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訓練。它不僅是對每次實驗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邏輯歸納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科學論文寫作的基礎。因此,參加實驗的每位學生,均應及時認真地書寫實驗報告。要求內容實事求是,分析全面具體,文字簡練通順,謄寫清楚整潔。
實驗報告內容與格式
(一) 實驗名稱
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演算法,可寫成「驗證×××」;分析×××。
(二) 所屬課程名稱
(三) 學生姓名、學號、及合作者
(四) 實驗日期和地點(年、月、日)
(五) 實驗目的
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演算法,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六)實驗原理:在此闡述實驗相關的主要原理。

㈦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及微生物觀察實驗報告怎麼寫

標本製作:
製作顯微鏡標本,分一下6大步驟,可以供初學者進行參考:

1.取載玻片與蓋玻片各一片,用軟布擦乾凈,由於蓋撥片很薄,擦時要小心,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夾住蓋玻片邊緣,把紗布平鋪在右手手掌上,從上下兩面輕輕夾住蓋玻片,平均使用力量慢慢輕擦,這樣才不會把蓋玻片擦碎。

2.用滴管吸取1~2滴清水,放在載玻片中央。

3.用鑷子撕取觀察物體一小片(無論觀察細胞組織或器官,材料必須做成薄片,才能觀察,這些薄片不能過厚,一般一層細胞的厚度為好,如果過厚不但細胞互相重疊,而且光線不易穿透,雖然在顯微鏡下能勉強看到輪廓,但細致的結構很難看清),置於載玻片上的小水滴中,盡量勿使材料皺縮。

4.用鑷子夾取一片干凈的蓋玻片,先以蓋玻片的一邊斜著與小水滴接觸,然後便慢慢放下蓋玻片,將觀察材料全部蓋上,操作時,防止蓋玻片驟然下降,以免發生氣泡,妨礙觀察效果。

5.製作好的玻片,要求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恰好被水分充滿;當水分不足時,可用滴管從蓋玻片一側的邊緣滴少許水分,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從而使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被水分充滿;當水分多餘時,可用吸水紙吸去多餘水分。

6、染色:用滴管從蓋玻片一側的邊緣滴少許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從而使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被碘液充滿;當碘液多餘時,可用吸水紙吸去多餘碘液。 製作好後就可以放到顯微鏡下面觀察了。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鑒定的實驗報告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