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其中鳶指燕子還是鷹
鳶是鷹。
鳶:鳥,鷹科,頭頂及喉部白色,嘴帶藍色,體上部褐色,微帶紫,兩翼黑褐色,腹部淡赤,尾尖分叉,四趾都有鉤爪。
② 古代放的紙鳶的鳶是哪種動物
古代放的「紙鳶」的鳶是一種動物名。古書上說是鴟一類的鳥;也有人說是一種兇猛的鳥,外形與鷹略同。後來把風箏叫作「紙鳶」,是一種比喻的說法。理論上說,鳶是屬於鷹科的一種小型的鷹,有長而狹的翼,分叉很深的尾,薄弱的喙,兩足只適於攫取昆蟲和小爬行動物,也吃腐食爛肉,以善於在天上做優美持久的翱翔著稱。
放紙鳶,是一種風俗,一般在端午節放。就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放上天空。古詩詞里經常寫到此類習俗。舉例如下:
紙鳶 宋·寇準 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托,終共白雲飛。
紙鳶 宋·王令 誰作輕鳶壯遠觀,似嫌飛鳥未多端。才乘一線憑風去,便有愚兒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終日遂為安。扶搖不起滄溟遠,笑殺鵬摶似爾難。
紙鳶 宋·韓元吉 排風決起鬧群兒,勢力由來一線微。天上鵷鸞徒似耳,卻驚遮日傍雲飛。
紙鳶 宋·顧逢 祇是憑風力,飛騰自不知。轉來高處去,肯顧此身危。雲外搖雙翼,空中寄一絲。
每愁吹斷後,欲覓意何之。
紙鳶 金·石抹世績 鴟鳶雕鶚誰雌雄,假手成形本自同。果物戲人人戲物,為風乘我我乘風。扶搖漫擬層霄上,高下都歸半紙中。兒輩呶呶方佇目,豈知天外有冥鴻。
紙鳶 元·謝宗可 孤騫穩駕剡溪雲,多少兒童仰羨頻。半紙飛騰元在己,一絲高下豈隨人。聲馳空碧東風曉,影度遙天化日春。誰道致身無羽翼,回看高舉絕紅塵。
紙鳶 元末明初·胡奎 只憑一線上青天,中有天機合自然。莫待風高收不得,宮商別調不如前。
③ 鳶是什麼鳥的俗稱
老鷹(學名:Aquila),也叫鳶,是小型猛禽,與一般鳥類不同,雌鳥體型往往比雄鳥更大。
老鷹性情兇猛,嘴呈黃色,上嘴彎曲,腳強健有力,趾有銳利的爪,翼大善飛。漢語中將隼科中較大的鳥類和鴟鴞科的鳥類(貓頭鷹)等食肉鳥類俗稱也劃為鷹類,但一般只是專指鷹科鳥類。
④ 鳶是什麼紙鳶是什麼
1、一類小型猛禽的通稱。鳶類屬隼形目、鷹科、鳶亞科,共有5屬8種。
鷹科(Accipitridae)鳶亞科(Milvinae)、白尾鳶亞科(Elaninae)、蜂鷹亞科(Perninae)多種猛禽的通稱。典型的鳶,體較輕,頭小,臉部分裸露,嘴短,翅和尾狹長。
2、紙鳶是指風箏,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4)鳶指什麼生物擴展閱讀:
風箏被稱為紙鳶的原因:
鳶是一種體形較大的鳥,古代的風箏主要是模仿鳶的形狀做的,與古代的火箭一樣主要用於軍事領域來傳信號用的。因是用紙做成的所以就叫紙鳶
五代李鄭在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來在鳶首用竹為笛,讓風吹入笛子,,聲如箏鳴,故名風箏.。因此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風箏的起源:
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稱為鳶。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
⑤ 鳶指的是什麼動物
鳶是一類小型猛禽的通稱。又名「老鷹」、「老鳶」、「黑耳鳶」、「鷂鷹」,拉丁學名為Milvus korschun。鳶類屬隼形目、鷹科、鳶亞科,共有5屬8種。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是一種常見的留鳥。
鳶飛時飄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後翅向後成一角度而滑翔。有幾種鳶姿態優雅如燕隼。鳶體長55~67厘米。
鳶類上體及兩翅的表面,幾乎全為純暗褐色。頭頂至肩部各羽貫有黑褐色羽干紋,翼上覆羽大都綴有棕白色行端。尾部呈叉狀,與其它猛禽有明顯差別,尾羽呈土褐色,並有黑褐色的橫紋。耳羽幾乎呈純黑褐色,頰、頦及喉部均為灰白色,並有褐色羽干紋。下體其餘部分為棕褐色,稍綴有褐色花紋。眼部和嘴部呈暗褐色,蠟膜及腳、趾為黃色,爪為黑色。
鳶通常棲息於山丘岩石的表面和山谷間的樹木上,幾乎各種生活環境都能見到。喜在高空滑翔成圈,視力敏銳,一旦看到地面上的獵物就毅然沖下。有些鳶以昆蟲為生;另一些種類主要食腐肉,但亦吃齧齒動物和爬蟲類;還有少數種僅吃蝸牛類。
(5)鳶指什麼生物擴展閱讀:
鳶的分類
1、真鳶
真鳶(鳶亞科)喙較狹窄,上齶邊緣呈波浪形。典型種如赤鳶(Milvus milvus,分布於歐洲、北非和中東)及黑鳶(M. migrans),或稱黑耳鳶,分布於舊大陸大部分地區,均體大,體長約55公分(22吋),顏色發赤(黑鳶色較深),頭部稍有條紋,翅長而有角,凹形尾。
2、栗鳶
栗鳶(Haliastur ins, 即婆羅門鳶;屬鳶亞科)分布於印度至澳大利亞東北部;除體前部白色外,餘為紅褐色;吃魚和垃圾。
3、鵟鳶
澳大利亞的鵟鳶(Hamirostra melanosternon, 即黑胸鉤嘴鳶;屬鳶亞科);體大,胸黑,主要吃野兔和蜥蜴,亦吃鴯鶓卵,據報導能將石塊擲到卵上以打碎其殼。
4、燕尾鳶
燕尾鳶(Elanoides forficatus)見於新大陸,屬於蜂鷹亞科;體長(包括長的叉形尾)約60公分(24吋),體黑白兩色;在南美東部熱帶地區最常見,但也見自中美至美國。
⑥ 鳶是什麼動物
鳶又叫黑鳶、老鷹、鷂鷹等,是中型猛禽,體長54—69厘米,體重684—1115克。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蠟膜和下嘴的基部為黃綠色;腳和趾為黃色或黃綠色,爪為黑色。上體為暗褐色,頦部、喉部和頰部污白色,下體為棕褐色,均具有黑褐色的羽干紋,尾羽較長,呈淺叉狀,具寬度相等的黑色和褐色相間排列的橫斑,是它與其他猛禽相區別的主要特徵之一。另外,它在飛翔時翼下左右各有一塊大的白斑。
鳶分布於歐亞大陸、非洲、印度、日本,一直到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我國全國各地皆有分布。鳶在全世界共分化為8個亞種,我國有2個亞種,其中東亞亞種的分布范圍幾乎遍及我國大陸以及台灣和海南島,是我國猛禽中分布最為廣泛的一個亞種, 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為夏候鳥,在內蒙古、遼寧、北京、河北為夏候鳥或者留鳥,在其他地區均為留鳥。但各地均不常見,在黑龍江、吉林則較為罕見。另外一個亞種為印度亞種,主要分布於雲南的部分地區,此外還偶見於福建的福清,是罕見的留鳥。鳶被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鳶棲息於開闊的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帶,也常在城郊、村莊、田野、港灣、湖泊上空活動,偶爾也出現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和林緣地帶。白天活動,常單獨在高空飛翔,秋季有時也呈2一3隻的小群。飛行快而有力,能將尾羽散開,像舵一樣不斷地擺動和變換形狀以調節前進的方向,很熟練地利用上升的熱氣流升入高空和在高空中進行長時間的盤旋。有時在高空翱翔時,將兩個翅膀平伸不動,如同懸掛在空中一樣,所以在農村中,人們常常利用這一特點,將鳶的屍體或者仿造的模型掛在高高的籬笆上,用來嚇唬來到田地中偷食的麻雀等小鳥。此外,我國民間的風箏也有很多作成鳶的樣子,並且取名為紙鳶,在風和日麗的春秋季節,放到高高的藍天之上,使風箏就象鳶一樣在空中翩翩起舞,為生活增添了許多歡樂。鳶在翱翔時也經常邊飛邊鳴,鳴聲十分尖銳,如同吹哨的聲音,很遠即能聽到,近聞又如馬嘶一般,令人聽過之後就難以忘懷。性情機警,視力也很敏銳,在高空盤旋時就能清楚地看到地面上活動的動物。主要以小鳥、鼠類、蛇、蛙、野兔、魚、蜥蜴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偶爾也吃家禽和腐屍,是大自然中的清道夫。當發現地面的獵物時,立即迅速俯沖直下,撲向獵物,用利爪抓劫而去,飛至樹上或岩石上啄食。如果食物較少,其忍耐飢餓的能力也很強,可以20多天不進食。
繁殖期為4一7月,雄鳥和雌鳥常在空中追逐、嬉戲,交尾也在空中進行。我國古代曾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人獵殺了一隻鳶,煺毛開膛之後剛剛放進乘滿沸水的鍋里准備烹煮,不料這只鳶的配偶卻從天而降,徑直撲到了鍋里,表示了忠貞不虞的愛情。這雖然只是一個寓言故事,但鳶的配偶一旦形成,也的確比較固定。它營巢於高大的樹上,距地高多在10米以上,也有營巢於懸岩峭壁上的。巢呈淺盤狀,主要由干樹枝構成,結構較為鬆散,裡面墊以枯草、紙屑、破布、羽毛等柔軟物,雄鳥和雌鳥共同參與營巢活動。通常雄鳥運送巢材,雌鳥在巢上築巢。每窩產卵2一3枚,形狀為鈍橢圓形,顏色為污白色,微微綴有血紅色的點斑。由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38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時被有白色的絨羽,側身躺卧,勉強能抬頭,眼睛也僅能睜開一條小縫。由親鳥共同撫育42天後,雛鳥才能飛翔。
⑦ 「鳶」是什麼鳥
鳶鳥——鷹類,身長約二尺,毛棕色,熠熠有光,尾歧而翼削,目光銳利,食雀、鼠、蛇、蛙,或腐肉之類,巴勒斯坦冬季多有之,惟孵雛則在加利利一帶多山之外。經中禁食此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