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哪些流行病學特點
流感病毒為RNA病毒。根據流感病毒的分子結構特點和抗原性不同,將流感病毒分為A、B、C三種類型。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傳染病,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雞、鴨、鵝等家禽被禽流感病毒感染後,既能表現出輕度的呼吸道症狀、消化道症狀和低死亡率,也能表現出高死亡率的嚴重的全身性、出血性、敗血性症狀。這種症狀上的不同,主要是由不同亞型禽流感病毒的毒力不同所決定的。禽流感根據致病性的不同,可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無致病性禽流感。
在流感病毒中,糖蛋白包括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是其中重要的抗原物質。根據A型流感病毒結構中糖蛋白的抗原特性,分為15種特異的血凝素HA(H1~15)亞型和9種特異的神經氨酸酶NA(N1~9)亞型。由H5和H7亞型毒株(如H5N1、H7N7)所引起的疾病稱為高致病性禽流感,能使雞、鴨、鵝、鵪鶉等家禽在短時間內發病,大面積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與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任何季節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不同品種、不同日齡的蛋鴨和肉鴨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病急、傳播快,致死率可達100%。
禽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數小時到幾天,最長可達21天。潛伏期的長短受病毒種類與毒力、感染的病毒量、禽類品種、抵抗力、營養狀況、日齡、飼養管理情況、環境衛生及應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潛伏期短,發病急劇,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在潛伏期內存在傳染的可能性。
B. 禽流感是怎麼引起的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稱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引起禽流感(AI)的病原為禽流感病毒(AIV),該病毒屬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屬。
(1)正粘病毒科的特徵: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科的病毒有許多相同的特徵,均具有神經氨酸酶(NA)和血凝素(HA),可凝集某些動物的紅細胞;對呼吸道系統都有致病性等,特別是這兩種病毒對粘多糖和糖蛋白具有特殊的親合力,尤其是對細胞表面的含唾液酸的受體具有更強的親合力。
正粘病毒科中只有一個屬,即流感病毒屬。根據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基質蛋白(MS)抗原性的不同,將其分為A、B、C三個血清型,它們之間抗原的差別可通過瓊脂擴散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等測出。
A、B、C三型流感病毒除了其核蛋白及基質蛋白抗原性不同外,還有以下不同的生物學特性。
(2)A型流感毒除有可能感染人外,還感染許多其他種屬的動物,如馬、豬、禽類、海豹等,而B型則主要感染人,但C型也可從豬分離到。(2)A型流染病毒的表面糖蛋白比B型和C型的具有更高的變異性。(3)形態特徵和分子生物學特徵方面,A型和B型都具有8個核酸片段,而C型的基因組只有7個片段。
根據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抗原性的差異,又可將其分為不同的亞型。目前,A型流感病毒有15種特異的HA和9種特異的NA。
(3)禽流感病毒毒株分類:AIV的毒株分類基於HA和NA亞型。目前已發現15種血凝素HA和9種神經氨酸酶NA,所有這些都是從禽流感分離物中以不同的組合鑒定出來的。為了鑒定病毒的HA和NA,要應用一組對不同亞型特異的抗血清,對分離物進行血凝抑制(HI)和神經氨酸酶抑制(NA)試驗。
屬於同一亞型病毒的比較,常用雞和雪豹感染後的血清及單克隆抗體進行。應用單克隆抗體能較細致地比較同種或不同種動物中出現的相關病毒,之後,通過HI、酶聯免疫吸附試驗(DLISA)和中和試驗對病毒進行比較。
(4)命名:針對AIV的命名,1971年提出了流感病毒命名的標准體系,1980年又進行了修訂。一株流感病毒的名稱包括型(A、B或C),宿主來源(除人外),地理來源。毒株編號(如果有)和分離的年代,後面及圓括弧內附以HA(H)和(N)的抗原性說明。
2.形態學:AIV粒子一般為球形,直徑為80~120納米,但也常有同樣直徑的絲狀形態,長短不一。病毒粒子表面有10~12納米的密集釘狀物或纖突覆蓋,病毒囊膜內有螺旋形核衣殼。兩種不同形狀的表面釘狀物是HA(棒狀三聚體)和NA(蘑菇形四聚體)。
HA的作用是將病毒粒子吸附在細胞表面受體(唾液酸低聚糖)上,並與病毒的血凝活性相關。在對病毒的中和作用和抗感染保護中,抗HA抗體非常重要;NA酶的活性則是通過對受體內神經氨酸的作用,可使新生病毒從細胞中釋放出來,抗NA抗體對保護作用也很重要。
現已確定血凝集H2HA和神經氨酸N2及N9NAS的三維結構,並明確了重要的抗原區域或表位。
HA和NA以及被稱為M2的小蛋白都包埋在宿主細胞質膜衍生的脂質囊膜中。病毒囊膜下為主要結構蛋白M1,位於RNA分子的周圍,與分子蛋白NP和三種大蛋白(PB1、PB2和PA)負責RNA復制和轉錄。
病毒基因組由8個負鏈的單鏈RNA片段組成。這8個片段編碼10個病毒蛋白,其中8個是病毒粒子的組成成分(HA、NA、NP、M1、M2、PB1、PB2和PA),分子質量最小的RNA片段編碼兩個非結構蛋白,NS1和NS2。NS1與胞漿包含體有關,但NS1和NS2的功能尚不清楚。
現在已經獲得了包括H3、H5和H7在內幾個禽亞型號HA基因的全部序列,以及所有14個血凝素基因的部分序列。
3.化學組成:流感病毒粒子大約由0.8%~1.1%的RNA,70%~75%蛋白質,20%~24%的脂質和5%~8%的碳水化合物組成。脂質位於病毒的膜內,大部分為磷脂,還有少量的膽固醇和糖脂。幾種碳水化合物包括核糖(在RNA中)、半乳糖、甘露糖、墨角藻糖和氨基葡糖。在病毒粒子中主要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
病毒蛋白及潛在的糖基化位點是病毒基因組特異的,但與病毒膜的糖蛋白或糖類鏈的脂質和碳水化合物鏈的成分,是由宿主細胞確定的。
4.病毒復制:病毒吸咐在細胞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體上,然後通過受體介導的細胞內吞作用,病毒進入細胞。這包括暴露於核內體內的低pH,導致HA的構象改變介導膜融合。這樣,核衣殼便進入胞漿並移向胞核。流感病毒利用獨特的機理轉錄,啟動轉錄時,病毒的核酸內切酶從宿主細胞的mRNA上切下5′帽子結構,並以此作為病毒轉錄酶進行轉錄的引物。產生出6個單順子的mRNA,並轉譯成HA、NA、NP和三種聚合酶(PB1、PB2和PA)。NS和M基因的mRNA進行拼接,每一個產生出兩個mRNA,依不同閱讀框架進行轉譯,產生NS1、NS2、M1和M2蛋白。HA和NA在粗面內質網內糖基化,在高爾基體內修飾,然後運輸到表面,植入細胞膜中,HA需要宿主細胞蛋白酶將其裂解成HA1和HA2,但兩者仍以二硫鍵相連,這種裂解可生成傳染性病毒,並以出芽方式從質膜排出細胞。
5.抗原性變異:流感病毒抗原性變變的頻率很高,主要以兩種方式進行:漂移和轉變。抗原漂移可引起HA和/或NA的次要抗原變化,而抗原轉變可引起HA和/或NA的主要抗原變化。
(1)抗原性漂移:抗原性漂移是由編碼HA和/或NA蛋白的基因發生點突變引起的,是在免疫群體中篩選變異體的反應,它可引起致病性更強病毒的出現。
(2)抗原性轉變:抗原性轉變是當細胞感染兩種不同流感病毒時,病毒基因組的片段特性允許發生片段重組,從而引起轉變。它有可能產生256種遺傳學上不同的毒力各異的子代病毒。
6.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A型流感病毒是囊膜病毒,對去污劑等脂溶劑的滅活性比較敏感。福爾馬林、β-丙內酯、氧化劑、稀酸、乙醚、去氧膽酸鈉、羥胺、十二烷基硫酸鈉和銨離子能迅速破壞其傳染性。禽流感病毒沒有超常的穩定性,因此對病毒本身的滅活並不困難。病毒可在加熱、極端的pH值、非等滲和乾燥的條件下失活。
在野外條件下,流感病毒常從感染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糞便中排出,病毒受到這些有機物的保護極大地增加抗滅活的抵抗力。此外,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環境中,特別是涼爽和潮濕的條件下存活很長時間。糞便中病毒的傳染性在4℃條件下可以保持長達30~50天,20℃時為7天。
7.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及毒力
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變化范圍很大。流感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可能是不明顯的或是溫和的一過性的綜合征,甚至是100%發病率和/或死亡率的疾病。疾病的症狀可能表現在呼吸道、腸道或生殖系統,並隨病毒種類、動物種別、齡期、並發感染、周圍環境及宿主免疫狀態的不同而不同。禽流感病毒的毒力主要決定於病毒粒子的復制速率和血凝素蛋白裂解位點附近的氨基酸組成。
目前國際上一般按歐共體規定的靜脈內接種致病指數(IVPI)來判定毒力,當IVPI>1.2時,則認為是高致病力毒株。
C. 禽流感的特徵是什麼
患者發病初期表現為流感樣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也可以出現流涕、鼻塞、咽痛等。部分患者肺部病變較重或病情發展迅速時,出現胸悶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多在5~7天出現重症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可出現縱隔氣腫、胸腔積液等。
(3)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學特性主要有哪些擴展閱讀
禽流感一般發生在春冬季,一般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預防禽流感應注意以下幾點:
1、勤洗手,遠離家禽的分泌物,接觸過禽、鳥或禽、鳥糞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避免到疫區旅行;
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時用手或衛生紙捂住嘴,加強室內空氣流通,每天1~2次開窗換氣半小時,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飲食,注意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
3、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雞蛋時蛋殼先用流水清洗,烹調加熱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雞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感染禽流感
D. 有關於禽流感.
根據你說的情況,應該不是啊。
什麼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類,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吃雞蛋會傳染禽流感嗎
據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辦公室介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通過雞蛋傳播。
農業部總畜牧師賈幼陵表示,無疫情發生的地方,吃雞蛋毫無危險。在疫區的雞蛋有可能被感染上病毒,因此,我們希望雞蛋煮熟了或者煎熟了再吃。
吃雞鴨鵝肉會被傳染嗎
禽肉煮熟煮透後,病毒傳播的可能性較小。但如果病禽未經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進入人體。病毒進入人體如果存活,會否通過消化道傳入人體各組織中、病毒在人體是如何運作的,這些機理現在都還不清楚。在此情況下,只有對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採取封鎖。
目前,我國檢疫部門已採取緊急防範措施,國內也尚未發生病例,正規市場的家禽基本可放心食用,關鍵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經檢疫或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則不排除染病風險。
穿羽絨服 蓋鴨絨被會被傳染嗎
武漢市獸醫衛生監督所有關負責人表示,穿羽絨服、蓋鴨絨被及相關製品,是肯定不會傳染禽流感的。因為羽絨製品通常經過消毒、高溫等多個物理、化學環節處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可能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煮沸十分鍾 雞蛋放心吃
公共衛生及傳染病學專家表示,雞蛋煮沸5~10分鍾後,可以完全滅活禽流感病毒,雞蛋可以安全食用。
華山醫院傳染病科盧洪洲博士指出,禽流感病毒已被證實能夠垂直傳播。但禽蛋經過高溫加工,禽流感病毒能夠完全滅活。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俞順章教授說,雞蛋在加熱煮沸5~10分鍾情況下,完全可以安全食用。
俞順章教授建議,從安全預防角度考慮,水煮蛋、生雞蛋盡量不要吃,炒蛋、荷包蛋等也要燒熟燒透。在食用雞蛋時,注意蛋殼外部的衛生。雞蛋外殼有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在加工雞蛋時,要先清潔蛋殼;打雞蛋時,不要讓蛋殼掉落進去;加工雞蛋後,要徹底清潔雙手。
禽流感有哪些常見症狀?
禽流感的症狀依感染禽類的品種、年齡、性別、並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環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異常。
常見症狀有,病雞精神沉鬱,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 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
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單獨或以不同的組合出現。有時疾病暴發很迅速,在沒有明顯症狀時就已發現雞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很大,取決於禽類種別和毒株以及年齡、環境和並發感染等,通常情況為高發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禽流感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劑量、感染途徑和被感染禽的品種有關。
禽流感的主要傳播途徑
1.世衛組織指出:糞便是禽流感傳播的主要渠道。
2.世界衛生組織(WHO)16日說,在越南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的禽流感主要通過家禽糞便傳播,而非煮熟的肉。
3.據法新社報道,WHO說,病雞糞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會在空氣中傳播,並被風帶走。把雞放在一層疊一層的窄小雞籠子中,很容易通過其糞便傳播禽流感。養雞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險。不過,WHO發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說,幾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雞肉而患病。他援引WHO專家的話說:「病毒被煮死了。」他強調說,在拔毛前就把雞煮了也能消滅病毒。
4.WHO警告說,人不管接觸什麼樣的病雞都同樣有危險。只有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倖存下來,而那些倖存的家禽至少在10天之內還會排泄含病毒的糞便。
5.世界衛生組織15日公布的一份禽流感病毒調查報告說,目前在日本、韓國、越南三國發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均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來源:東方新報)
患病後會有哪些症狀?
人類患上禽流感後,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早期症狀與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有些患者可見眼結膜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線還會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胸腔積液。大多數患者治癒後良好,且不留後遺症,但少數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治療過遲的患者病情會迅速發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衰竭、敗血症休克及Reye綜合征等多種並發症而死亡。專家建議,病人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該及時就醫,一旦被懷疑為H5N1病毒感染,應馬上住院隔離並報告疫情,防止病情惡化和傳染擴散。
人與人之間會傳播病毒嗎?
一旦禽流感病毒與人類病毒重組,從理論上說,就可能通過人與人傳播。屆時,這種病毒就會成為人類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樣。
兩種病毒的重組有一個生物學特性,就是禽流感病毒首先發生了變異。但是禽流感對人類還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傳播到何種程度會變異,誰也無法預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醫師、上海市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施光峰教授表示,如果所有醫務工作者都保持深刻警惕,關注其發展,那麼找到它的流行規律、防治方法就並非不可能。
人得禽流感後的病死率
1997年,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導致18人發病,其中6人死亡;越南自今年10月以來已經被證實有8例確診,6例死亡,另外,還有2例死亡病例為疑似病例。其病死率高達80%,遠遠高於「非典」患者的病死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3年全球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 000多人感染了「非典」病毒,其中有700多人死亡,其病死率僅在9%左右。
所以不必太在意,放寬心,沒事的。
E.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特點
據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辦公室介紹,急性感染的禽流感無特定的臨床症狀,在短時間內可見食慾廢絕、體溫驟升、精神高度沉鬱症狀,伴隨著大批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與普通禽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為禽流感病毒在低溫下抵抗力較強。各種品種和不同日齡的禽類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病急、傳播快,其致死率可達100%。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根據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將禽流感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無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國內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稱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高致病性禽流感潛伏期從數小時到數天 最長21天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潛伏期從數小時到數天,最長時間可達21天。禽流感的傳播途徑有病禽與健康禽直接接觸和病毒污染物間接接觸兩種。
潛伏期的長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數量、禽體的抵抗力、日齡大小和品種,飼養管理情況、營養狀況、環境衛生及有否應激條件的影響,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潛伏期短,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潛伏期內有傳染的可能。
禽流感病毒存在於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體臟器組織中。因此病毒可隨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糞便排出體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糞便、死禽屍體污染的任何物體,如飼料、飲水、雞舍、空氣、籠具、飼養管理用具,運輸車輛、昆蟲以及各種攜帶病毒的鳥類等均可機械性傳播。健康禽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發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多發於冬春季節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多發,主要原因是:
流感病毒對溫度比較敏感,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病毒存活的時間縮短。另外,夏秋時節光照強度相對更高,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病毒有很強的殺滅作用。
夏秋時節禽舍通風強度遠遠高於冬春季,良好的通風可以大大減少雞舍環境中病毒的數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雞體內的機會和數量就明顯減少,感染幾率下降。同時,良好的通風也減少了不良氣體對雞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對維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F. 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學特性主要有哪些
A.細菌性病毒又叫噬菌體,禽流感由H7N9禽流感病毒屬於動物病毒.A錯誤.
B.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只有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核.B錯誤.
C.病毒營寄生生活只能能從活的生物體內獲取營養物質.C正確.
D.病毒很小,只能利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病毒不能夠用低倍顯微鏡觀.D錯誤.
G. 動物病原學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學特性主要有哪些
哪些動物可能感染禽流感:流感病毒有三個抗原性不同的型,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是A型.A型流感病毒也見於人、馬、豬,偶然還見於水貂、海豹和鯨等其他哺乳動物及多種禽類.據介紹,根據HA和NA的抗原特性將A型流感病毒分成亞型,目前已經發現14種特異的HA亞型和9種特異的NA亞型.在自然情況下,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圍有一定的特異性,據此可將病毒分為不同的群,如禽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馬流感病毒等,但是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范圍的界限並不十分嚴格,已經發現流感病毒可在不同種屬的動物之間傳播.例如,禽流感病毒H1N1亞型和人流感病毒H3N2亞型毒株可以從豬體內分離到,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也可感染人;另外,禽流感病毒還可感染海豹、鯨魚和水貂.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圍由許多不同的因素決定,在流感病毒的感染過程中,HA起識別和吸附宿主細胞受體的作用,因此認為HA是宿主特異性的主要決定因素.目前所知的14個HA亞型都可以從禽類分離到,人流感病毒主要是H1、H2和H3,豬流感病毒主要為H1和H3,馬流感病毒主要是H3和H7.家禽中火雞、雞、鴨,是自然條件下最常受感染的禽種,其他種類還包括:珍珠雞、家鵝、鵪鶉、雛雞、鴿、鸚鵡、虎皮鸚鵡等,以及野禽和野生水禽,如鵝、燕鷗、野鴨、海岸鳥和海鳥等.除海鳥和水禽外,還從燕八哥、石雞、麻雀、烏鴉、寒鴉、鴿、鹽漬、蒼鷺、加拿大鵝、番鴨等88種鳥類中分離到流感病毒.
H. 什麼是禽流感它是怎樣傳染的
什麼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類,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吃雞蛋會傳染禽流感嗎
據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辦公室介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通過雞蛋傳播。
農業部總畜牧師賈幼陵表示,無疫情發生的地方,吃雞蛋毫無危險。在疫區的雞蛋有可能被感染上病毒,因此,我們希望雞蛋煮熟了或者煎熟了再吃。
吃雞鴨鵝肉會被傳染嗎
禽肉煮熟煮透後,病毒傳播的可能性較小。但如果病禽未經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進入人體。病毒進入人體如果存活,會否通過消化道傳入人體各組織中、病毒在人體是如何運作的,這些機理現在都還不清楚。在此情況下,只有對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採取封鎖。
目前,我國檢疫部門已採取緊急防範措施,國內也尚未發生病例,正規市場的家禽基本可放心食用,關鍵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經檢疫或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則不排除染病風險。
穿羽絨服 蓋鴨絨被會被傳染嗎
武漢市獸醫衛生監督所有關負責人表示,穿羽絨服、蓋鴨絨被及相關製品,是肯定不會傳染禽流感的。因為羽絨製品通常經過消毒、高溫等多個物理、化學環節處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可能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煮沸十分鍾 雞蛋放心吃
公共衛生及傳染病學專家表示,雞蛋煮沸5~10分鍾後,可以完全滅活禽流感病毒,雞蛋可以安全食用。
華山醫院傳染病科盧洪洲博士指出,禽流感病毒已被證實能夠垂直傳播。但禽蛋經過高溫加工,禽流感病毒能夠完全滅活。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俞順章教授說,雞蛋在加熱煮沸5~10分鍾情況下,完全可以安全食用。
俞順章教授建議,從安全預防角度考慮,水煮蛋、生雞蛋盡量不要吃,炒蛋、荷包蛋等也要燒熟燒透。在食用雞蛋時,注意蛋殼外部的衛生。雞蛋外殼有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在加工雞蛋時,要先清潔蛋殼;打雞蛋時,不要讓蛋殼掉落進去;加工雞蛋後,要徹底清潔雙手。
禽流感有哪些常見症狀?
禽流感的症狀依感染禽類的品種、年齡、性別、並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環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異常。
常見症狀有,病雞精神沉鬱,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 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
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單獨或以不同的組合出現。有時疾病暴發很迅速,在沒有明顯症狀時就已發現雞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很大,取決於禽類種別和毒株以及年齡、環境和並發感染等,通常情況為高發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禽流感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劑量、感染途徑和被感染禽的品種有關。
禽流感的主要傳播途徑
1.世衛組織指出:糞便是禽流感傳播的主要渠道。
2.世界衛生組織(WHO)16日說,在越南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的禽流感主要通過家禽糞便傳播,而非煮熟的肉。
3.據法新社報道,WHO說,病雞糞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會在空氣中傳播,並被風帶走。把雞放在一層疊一層的窄小雞籠子中,很容易通過其糞便傳播禽流感。養雞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險。不過,WHO發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說,幾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雞肉而患病。他援引WHO專家的話說:「病毒被煮死了。」他強調說,在拔毛前就把雞煮了也能消滅病毒。
4.WHO警告說,人不管接觸什麼樣的病雞都同樣有危險。只有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倖存下來,而那些倖存的家禽至少在10天之內還會排泄含病毒的糞便。
5.世界衛生組織15日公布的一份禽流感病毒調查報告說,目前在日本、韓國、越南三國發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均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來源:東方新報)
患病後會有哪些症狀?
人類患上禽流感後,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早期症狀與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有些患者可見眼結膜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線還會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胸腔積液。大多數患者治癒後良好,且不留後遺症,但少數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治療過遲的患者病情會迅速發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衰竭、敗血症休克及Reye綜合征等多種並發症而死亡。專家建議,病人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該及時就醫,一旦被懷疑為H5N1病毒感染,應馬上住院隔離並報告疫情,防止病情惡化和傳染擴散。
人與人之間會傳播病毒嗎?
一旦禽流感病毒與人類病毒重組,從理論上說,就可能通過人與人傳播。屆時,這種病毒就會成為人類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樣。
兩種病毒的重組有一個生物學特性,就是禽流感病毒首先發生了變異。但是禽流感對人類還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傳播到何種程度會變異,誰也無法預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醫師、上海市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施光峰教授表示,如果所有醫務工作者都保持深刻警惕,關注其發展,那麼找到它的流行規律、防治方法就並非不可能。
人得禽流感後的病死率
1997年,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導致18人發病,其中6人死亡;越南自今年10月以來已經被證實有8例確診,6例死亡,另外,還有2例死亡病例為疑似病例。其病死率高達80%,遠遠高於「非典」患者的病死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3年全球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 000多人感染了「非典」病毒,其中有700多人死亡,其病死率僅在9%左右。
I. 什麼是禽流感
H5N1病毒是多年來最具毒性也最致命的禽流感病毒。它是從鳥類傳染給人類的第一種H5類型的病毒。如果H5N1病毒變異為可以人傳人的形式的話,全球上百萬人將因此送命。怎樣在禽流感疫情中生存下來?首先,我們要了解更多關於禽流感的科普知識。
一、什麼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這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綜合征,被國際獸疫局定為A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不僅是雞,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鳥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體的類型,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
二、禽流感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哪些?
世衛組織指出:糞便是禽流感傳播的主要渠道。據法新社報道,WHO說,病雞糞便中的H5N1禽
流感毒株會在空氣中傳播,並被風帶走。WHO發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說,幾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雞肉而患病。他援引WHO專家的話說:「病毒被煮死了。」他強調說,在拔毛前就把雞煮了也能消滅病毒。
三、人與人之間會傳播病毒嗎?
一旦禽流感病毒與人類病毒重組,從理論上說,就可能通過人與人傳播。屆時,這種病毒就會成為人類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樣。兩種病毒的重組有一個生物學特性,就是禽流感病毒首先發生了變異。但是禽流感對人類還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傳播到何種程度會變異,誰也無法預知。
四、禽流感為什麼會威脅人類?
禽類感染H5N1型病毒後數日內死亡,如果由禽類傳染給人,發病後死亡率高達60%。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大約有60人死於禽流感。H5N1型禽流感病毒目前還處於由雞鴨傳染給人的階段。然而,如果禽流感反復發作,一旦病毒基因發生變異,就有可能變成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新型流感,後果不堪設想。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李鍾郁10月25日在一次國際會議上說,禽流感人傳人現象的爆發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現在全球正處在危機邊緣。他還透露,眼下各方正在與時間賽跑,當務之急是增加抗病毒葯丸供應。
五、禽類得了禽流感有哪些常見症狀?
病雞精神沉鬱,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單獨或以不同的組合出現。
六、人類患上禽流感有哪些常見症狀?
人類患上禽流感後,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早期症狀與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大多數患者治癒後良好,病程短,恢復快,且不留後遺症,但少數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治療過遲的患者病情會迅速發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等多種並發症而。
七、穿羽絨服、蓋鴨絨被會傳染嗎?
專家表示,穿羽絨服、蓋鴨絨被及相關製品,是肯定不會傳染禽流感的。因為羽絨製品通常經過消毒、高溫等多個物理、化學環節處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太可能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八、吃雞鴨鵝肉會被傳染嗎?
禽肉煮熟煮透後,病毒傳播的可能性較小。但如果病禽未經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進入人體。病毒進入人體如果存活,會否通過消化道傳入人體各組織中、病毒在人體是如何運作的,這些機理現在都還不清楚。
九、現在有沒有禽流感疫苗?
全世界的科學家正在爭分奪秒,開發一種能夠抵禦H5N1的疫苗。不過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疫苗被批准使用,它的問世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更糟糕的是,如果病毒變異後能夠在人群中迅速傳播開來,我們就要重新研製新的疫苗。
十、能快速找到防治禽流感的有效葯物嗎?
專家表示,目前,對病毒尤其是動物源傳染病毒的研究較少,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葯物也少。目前禽流感病的治療與普通流感治療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