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怎樣獲取浮游生物
到有活水的河邊,用細紗網撈
② 測定浮游生物生物量
浮植產量2.930,浮植現存量1.430,浮植優勢種硅藻,浮游動物量0.280 水庫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毫克/升) 調查日期1982.4,上游總量2.67,上游優勢硅藻,中游總量5.99,中游優勢硅藻,下游總量0.96,下游優勢硅藻調查日期1982.7,,上游總量1.09,上游優勢甲藻,中游總量3.93,中游優勢藍藻,下游總量0.27,下游優勢綠藻、甲藻水庫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優勢藻類的季節變化(毫克/升) 1981-1982年,春季生物量2.57,春優勢藻類硅藻,夏季生物量1.47,夏優勢藻類硅藻,秋季生物量0.24,秋優勢藻類硅藻. 水庫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毫克/升)及其組成浮植生物量1.430,硅藻占門61.6%,綠藻占門9.8%,金藻占門0.8%,甲藻占門8.6%,裸藻占門0.4%,藍藻占門18.8%. 水庫浮游動物生物量與季節變化(毫克/升)原生生物量0.0005,輪蟲生物量0.21,枝角生物量1.59,橈足生物量0.83,總生物量2.63.
③ 淡水魚缸中浮游生物怎樣培養
培養方法如下:
先從生態環境比較好的池塘打一瓶水,倒入魚缸。
之後用水要講究,自來水先要曬幾天,不然氯氣會殺死浮游生物。
其次是換水,要小心別把浮游生物倒掉。
最後要想使水中的養分充分些,有兩種方案:A如果魚缸足夠大,可以直接建立一個小的生態系統(有泥沙、植物、蝦蟹等小生物、魚、浮游生物等);B但如果是小魚缸的話,則可以直接用水浸泡土壤,過濾得到清液,混入浴缸的水中,來增加養分。
④ 高質量的浮生物是什麼
浮游生物應該指的是生活於水中不能夠自主移動的一類生物吧。
1,微生物類,藍藻 、綠藻、硅藻。等 以及草履蟲等。
2.大一點的水母,橈足類、毛顎類等小型昆蟲
浮游生物多種多樣,特別是動物,幾乎可以見到全部動物類群:體型微小的原生動物、藻類,也包括某些甲殼類、軟體動物和某些動物的幼體。它們沒有或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可分為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
⑤ 如何以浮游生物和細菌的生物量判斷肥水
浮游生物:
濾、雜食性魚旺長季節浮游植物生物量臨界值為20毫克/升,少於此生物量為瘦水,最適宜生物量應為30~50毫克/升,100毫克/升為極限值,100毫克/升以上的池水極易腐敗轉水,應及時採取沖水、換水等措施來預防。
根據我們多年研究以及對無錫高產魚池的調查,魚類旺長季節,高產魚池適合鱅、鰱攝食的最佳浮游動物生物量應為5~20毫克/升。我們的研究和一些學者的觀察發現,我國的高產魚池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與浮游動物生物量之比通常為3~4:1。我國綜合養魚的傳統經驗之一,鰱、鱅放養比例為3~4:1,其生物學基礎正在於魚池中浮游植物與浮游動物二者生物量的這一通常比例。細菌:
根據我們的研究,高產肥水魚池的異養菌總數應大於l×106個/毫升。
⑥ 如何調查浮游生物種群密度
對浮游生物這類原生動物和藻類計數一般採用PFU(聚氨酯塑料泡沫塊)方法。製作固定大小的泡沫塊在各采樣位置懸掛一定時間後將樣品取出現場用顯微鏡對活體種類進行觀察鑒定和計數從而得到指定種的種群密度。
⑦ 怎麼測定浮游動物的密度
很簡單啊,逮一隻浮游動物,再用質量除以體積。其中,質量用天平量,體積用排水法後再用量筒量!
⑧ 浮游植物的數量和生物量是怎麼計算的
浮游植物的現存量,指的是某一瞬間單位水體中所存在的浮游植物的量。這個量有兩種表示方法,用數目單位表示成為密度,一般用萬個/升為單位,五、六十年代用之;用重量單位(mg/L)表示的現存量稱為生物量(Biomass),70年代以來被廣泛使用。
一升水中的浮游植物的數量(N)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可視為常數,此常數用K表示,則上述公式可簡化為:N=K×Pn。Pn代表某種藻類的個數,計算結果N只表示一升水中這種藻類的數量;Pn若代表各種藻類的總數,計算結果N則表示一升水中浮游植物的總數。前者若求浮游植物數量將各計算結果相加即可。
⑨ 浮游生物是什麼,怎麼生存
浮游生物身材短小,大多數只有千分之幾到百分之幾厘米,肉眼是看不見的。它們游泳本領也不高,有的根本不會游泳,只是隨波逐流而已。但也別輕看這些小個子,它們繁殖能力可很強呢!如果在適宜環境下,一個浮游生物的個體,任其發展,幾天功夫就可填滿整個水體!即使受各種自然條件限制其數量仍可觀得很,他們可稱得上水中的「大家族」了。 沒有陽光,浮游植物不能生存,所以它們大多生活在陽光充足的水體表層。 浮游植物的個體雖然小得微不足道,卻是水中原始食物的生產者,要是沒有它們,水裡的大生命恐怕也就無法生存了。 參考文獻: http://blog.163.com/cyf628@126/blog/static/34191797200711245
求採納
⑩ 浮游動物鑒定
在光學顯微鏡下(北京泰克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顯微分析系統5.0)觀察、鑒定、分析浮游動物四大類(沈韞芬,1999;王家楫,1961;蔣燮志等,1979;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甲殼動物研究組,1979;韓茂森,1980;王家楫等,1976)。
定性樣品在顯微鏡下進行種類鑒定,通過鑒定列出浮游動物的種類名目,確定常見種和優勢種;用顯微分析系統測定個體大小,以便求取生物量。
2.4.3.1 浮游動物數量
定量樣品用來計數,計數的主要儀器是顯微鏡和計數框。計數時,沉澱樣品要充分搖勻,然後用定量吸管吸取0.1mL注入0.1mL計數框中,在10×40的放大倍數下計數原生動物;吸取1mL注入1mL計數框中,在10×10倍顯微鏡下,計數輪蟲和橈足類無節幼體。計數兩片,取兩次計數的平均值。所得計數結果經公式(2.4)計算,換算為單位體積中浮游動物的個數。甲殼動物(枝角類和橈足類)計數時,將所取的10L水樣用25#浮游生物網過濾,把過濾物放入標本瓶中,並洗3次,所得的過濾物亦放入上述瓶中。計數時,在10×10倍顯微鏡下,根據樣品中甲殼動物的多少分若干次全部過數。
生物數量(Ni)是計算單位體積內某類群浮游動物的個體數,與計數結果的換算公式為(章宗涉等,1991):
煤礦塌陷塘環境生態學研究
式中:Ni為1L水中浮游動物個體數(ind/L);V為采樣體積(L);Vs、Va為沉澱體積(mL)、計數體積(mL);n為計數所獲得的個體數。
每升水樣中浮游動物總數等於各類群個體數之和 。
2.4.3.2 浮游動物生物量
浮游動物生物量的測定方法有體積法、排水容積法、直接稱重法、體長-體重回歸方程法等。體積法(全國漁業自然資源調查和漁業區劃淡水專業組,1976)一般應用於原生動物、輪蟲的生物體積的估算,即把生物體當作一個近似幾何圖形,按求積公式獲得生物體積,並假定比重為1,從而得到體重。動物體的長、寬、厚在顯微鏡下用顯微分析系統測量(黃祥飛,1981)。在不易直接按體積法測定時,也可按照原生動物平均濕重為0.00005mg/ind,輪蟲平均濕重為0.0004mg/ind估算(何志輝,1979)。或者按照《內陸水域調查規范》(黃祥飛,1981)所列出的主要浮游動物的平均濕重測算數據,輪蟲:0.02mg/L,枝角類:0.033mg/L,橈足類:0.045mg/L,無節幼體:0.004mg/L。
枝角類和橈足類也可根據體長與體重回歸方程(黃祥飛等,1986;陳雪梅,1981),由體長求出體重,無節幼體的數量取Ⅰ~Ⅳ期的平均值,按每個0.003mg計算。主要回歸方程是:
煤礦塌陷塘環境生態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