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醫學的影響有哪些

生物醫學的影響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0 07:14:58

① 什麼叫生物醫學它包含那些方面

生物醫學 生物醫學是綜合工程學、醫學和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而發展起來的交叉邊緣學科,基本任務是運用工程技術手段研究和解決生命科學,特別是醫學中的有關問題,主要研究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結合醫學臨床對人體信息進行無損或微損的提取和處理。生物醫學是生物醫學信息、醫學影像技術、基因晶元、納米技術、新材料等技術的學術研究和創新的基地,是與21世紀生物技術科業的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領域,是關繫到提高醫療診斷水平和人類自身健康的重要工程領域。
研究內容:
·醫葯微生物學 - 分離致病微生物,以用於鑒別和挑選敏感抗生素治療。適用於對髓膜炎、食物中毒及軍團病等疾病的診治。
·臨床應用化學 -通過分析血液及其他生物物質,協助診斷象糖尿病等疾病。通過進行毒物學研究,測試腎臟和肝功能,並協助進行療程監測。
·輸血技術-生物醫學家是醫院血庫及輸血服務的運作中介,負責為救治病人進行輸血及血漿分鎦的准備工作,並確保捐血者和輸血者的血型不會相互排斥。
·血液學 - 通過研究血液的形態學和生物學,甄別各種血細胞的反常表現。該測試是各種貧血病及白血病診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組織病理學 - 運用專業知識,通過顯微鏡處理外科手術或屍體解剖所取得的組織樣品。
·細胞學 – 該學科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宮頸塗片篩查。其實它也應用於非婦科服務。象組織病理學一樣,應用於准備及研究物質細胞樣品。
·濾過性微生物學-測試象風疹、單純皰疹、肝炎及艾滋病病毒等傳染病。此外,還負責隔離受病毒性疾病威脅的特定人群。為了避免錯誤使用抗生素,快速診斷是攸關重要的要求。
·免疫學–負責人體的免疫系統狀況,以及人體免疫系統在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過敏、腫瘤、組織以及器官移植中所起的作用。在艾滋病的監測和治療中非常重要。
生物醫學家研究領域廣闊,癌症、糖尿病、毒物學研究、輸血、貧血症、髓膜炎、肝炎、艾滋病,這些都是他們探究的醫學領域。此外,在宮頸塗片篩查、病毒及病症確認、監測葯物治療及其他診治方案的效果方面,生物醫學家也起著關鍵作用。
生物醫學家在日常的工作中大量使用電腦,接觸高精密度儀器、顯微鏡及其他高科技的實驗室設備。他們知識面廣並熟悉許多復雜的高科技儀器的操作。
生物醫學家的就業前景?
生物醫學不斷求新、充滿活力,擁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它橫跨了管理、科研、教育及專業實驗室工作等領域。生物醫學是把科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重要標志,它在醫護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很能給人帶來工作上的成就感。生物醫學家擁有的專業技能在世界各地都會受認同。
加入生物醫學家行列的第一步?
現代病理學和生物醫學涉及的研究領域面廣且復雜,從業人員需要具備透徹的解剖學、生理學及病理學的知識。象許多專業性行業一樣,首先要具備專業學士學位。生物醫學的本科課程提供的,就是基礎科學知識及培訓。

② 生物醫學模式存在什麼不足和缺陷

1、已形成思維定式難以改變

生物醫學模式使醫務人員思考范圍總是局限在這個領域中,養成了孤立地、片面地考慮問題的習慣,臨床思維,醫學科學研究材料的總結,衛生管理決策等,都是只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框架內兜圈子,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辯證法,全面地把握事物的辯證發展過程。

2、用靜態的觀點考察人體

生物醫學模式用靜態的觀點考察人體,常常不符合人體實際。

3、導致醫患關系疏遠

生物醫學模式為了探求發病因素,找出病原體及關鍵的生物學變數材料,往往把病人的排泄物、病理組織標本拿來,孤立地進行檢驗,作為整體的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完全消失了,看到的只是體液和細胞,而病人的社會,心理因素卻完全被忽略或遺忘了。

(2)生物醫學的影響有哪些擴展閱讀

相關優點:

生物醫學模式對現代西方醫學的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產生過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針對急慢性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防治方面,使其發病率、病死率大幅度下降。

在臨床醫學方面,藉助細胞病理學手段對一些器質性疾病做出定性診斷,無菌操作、麻醉劑和抗菌葯物的聯合應用,減輕了手術痛苦,有效地防止了傷口感染,提高了治癒率。

③ 工程學和生命科學中那些進展會對臨床醫療和生物醫學帶來影響

工程學和生命科學中哪些進展費的臨床醫療和生物醫療帶來影響了?我覺得應該是生命科學的

④ 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即原子力顯微鏡, 這個發明對於生物醫學工程有什麼樣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原子力顯微鏡有極高的解析度,而且可以在大氣環境或溶液中進行測量,因此在生物或醫學上有重要的應用。研究人員可以用它來觀察細胞,甚至DNA分子。

英文文獻有很多。中文文獻方面,張德添等人在《現代儀器》雜志2004年第四期上寫過一篇「原子力顯微鏡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的文章,寫的挺好的。你可以找來看一下。

以下是該文中的部分內容:「AFM自誕生之日起,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就得到迅速發展,應用范圍逐步拓展,在形態與功能相結合的研究中,極大的推動了生物學基礎研究工作的前進。結合物理、數學等學科知識,為生物分子的功能與現象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Touhami 等利用AFM對紅細胞掃描成像,並對紅細胞表面抗原和特異性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進行了測量;James 等在生理條件下對感染了寄生蟲的細胞進行了連續掃描成像,以觀察感染的動態過程;Martin 等對固定
在基底上的DNA 蛋白復合物分別在空氣和液體環境中成像,獲得了不同構型復合物結構上的定量和定性信息,例如DNA 長度,蛋白與DNA 結合的位點等;Satoru 等研究討論了修飾在針尖上的蛋白在接近樣品表面過程中和樣品表面之間的作用力關系,以及影響蛋白吸附的各種因素; Tiina 等應用AFM在生理條件下觀察HELA 細胞肌動蛋白裝配的動態過程。"

⑤ 生物醫學的弊端不包括什麼

生物醫學的弊端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的生物上面的醫學方面知識能夠變得更加強大

⑥ [急]生物醫學的發展對現代社會或人類生活的影響

當代醫學在添加了科學技術的「發酵粉」後迅速發展、擴張和膨脹,逐漸戰勝了其他醫學流派並鞏固和神話了自己的地位。

科學精神的缺乏

科學精神的缺乏使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在思維方式和行為方法上,在處理問題的原則上產生了很多矛盾,也給偽科學的滋生創造了良好的溫床。

當代醫學藉助於科學技術的雄風,建立在笛卡爾、培根的科學思想方法之上,以彪炳千秋的成就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盡管如此,仍有些許不盡人意之處。筆者希望通過深刻的反思,發現其缺憾所在,探尋使醫學真正成為「人」的醫學之路。

醫學模式的缺憾

所謂的醫學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是醫學觀,具體地講就是對人體、生命、健康、疾病、診斷、治療、預防和醫學教育的觀點,是醫學模式的核心觀點。第二是醫學思維方式,也就是如何認識疾病的過程。第三是根據醫學的發展水平,醫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思維方式所建立的醫療衛生體制,與當時的經濟、科學發展的總體狀況及哲學思想緊密聯系。

當代醫學的主流模式為生物醫學模式。其醫學觀、醫學思維方式和醫療體制都是圍繞著人體的生物學屬性而開展的。它的特點是採用分析—還原的思維方式,主要應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的原理說明人體生命和疾病的現象,突出強調疾病的局部定位思想和特異性病因觀念。它出於古代醫學而勝於其,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上,並且在人類防治傳染病、寄生蟲病、營養缺乏病及其他地方病等方面獲得了顯著效果,取得了第一次衛生革命的勝利。正因如此,當代醫學所依仗的「科學主義」的霸權而擁有的地位根深蒂固,難以撼動。

雖然生物醫學模式的弊端人皆盡知,盡管有許多有識之士疾呼欲改,但它的魔影仍處處可見。比如在醫院建設方面重「電腦」輕「人腦」,重科研輕臨床;在醫學教育方面重「科學」輕「人學」;在技術職稱評定方面重文章、學歷和知識,輕醫德、學識和智慧;在醫療質量評定方面重效率輕公正;在醫療實踐判定方面重結果輕過程;在醫學科普方面重科學成果的宣傳,輕科學精神的培育;在宏觀政策方面重治療輕預防;在健康促進方面重「正規軍(大醫院)」,輕「地方軍(社區醫院)」。雖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改善醫療狀況,各級領導嘔心瀝血狠抓醫療質量和醫德建設,絕大多數醫護人員勤奮努力、忍辱負重、如履薄冰地工作,但人們對於醫療行業的不滿甚至是憤怒和仇恨之聲仍不絕於耳。人們感覺醫學離「人」越來越遠了。這是因為生物醫學這輛「戰車」把「人」與「病」這個密不可分的一體蠻橫地裂解了,並在「科學主義」的幫助下,這個裂隙越來越大了。

醫學科學主義的缺憾

1543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和維薩里的《人體構造》出版,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革命的開始。從此科學技術的快車就以飛馳的速度疾駛著,向前發展著。當代醫學在添加了科學技術的「發酵粉」後迅速發展、擴張和膨脹,逐漸戰勝了其他醫學流派並鞏固和神話了自己的地位,甚至成為了部分人的「宗教信仰」,誤認為當代醫學是解決人類疾病和痛苦的唯一良方。更有甚者居然有人以為醫學的觸角可以伸及日常生活的任何層面。由此又誘發了醫療費用上漲,對征服慢性疾病和長壽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忽視疾病的預防和社區服務及初級衛生保健。對健康和疾病理解過於片面以及科學成果的濫用,導致了醫學科學的非人性化和醫療危機的產生。甚至湯因比博士都忍不住發點牢騷:「醫生們就似乎覺得躺在床上的不是有生命的人,而不過是稱作肉體的『物質』」。

科學精神的缺乏

科學精神和科學主義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科學精神是一種對於科學事實和客觀規律的崇尚精神,是求實、求是、理性、創新、懷疑與批判精神。有人認為科學精神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知識體系,是一種概念系統,是一種方法體系。實際上,科學精神是一種理性的質疑,如蘇格拉底窮追不舍地提問;一種論證精神,如胡適的大膽假設和小心求證;一種探索精神,如達爾文對人類進化過程的拷問;一種創新精神,如愛因斯坦脫巢於牛頓所創建的相對論。

時下某些醫生與患者在疾病診治方面均缺乏科學精神,比如「價高葯必好」、「補葯總有益」、「新葯總比舊葯強」、「中西葯合用治病快」、「廣告葯質量必定好」、「復雜治療勝於簡單治療」、「高新技術優於臨床思維」等等不勝枚舉。科學精神的缺乏使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在思維方式和行為方法上,在處理問題的原則上產生了很多矛盾,也給偽科學的滋生創造了良好的溫床。
生物醫學工程在國際上做為一個學科出現,始於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隨著宇航技術的進步 、人類實現了登月計劃以來,生物醫學工程有了快速的 發展 。在我 國,生物醫學工程做為一 個專門學科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 中國 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原院校長、我國著名 的醫學家黃家駟院士是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最早的倡導者。1977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生物 醫學工程專業的創建、1980年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的成立,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生物醫學工 程的發展。 目前 ,我國許多高校科研單位均設有生物醫學工程機構,從事著生物醫學的科研 教學工作,在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科學事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顯微鏡的發明 「解剖」一詞由希臘語「Anatomia」轉譯而來,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觀察研究人體結構。17世紀Lee Wenhock發明了光學顯微鏡,推動了解剖學向 微觀層次發展,使人們不但可以了解人體大體解剖的變化,而且可以進一步觀察研究其細胞 形態結構的變化。隨著光學顯微鏡的出現,醫學領域相繼誕生了細胞學、組織學、細胞病理 學,從而將醫學研究提高到細胞形態學水平。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分辨能力只能達到微米(μm)級水平,難以分辨病毒及細胞的超微細結構 、核結構、DNA等大分子結構。而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 電子 顯微鏡,使人們能觀察到納米(nm )級的微小個體,研究細胞的超微結構。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發明都是醫學工程研究 的成果,它們對推動醫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影像學診斷飛躍進步 影像學診斷是20世紀醫學診斷最重要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50年代X光透視和攝片是臨床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而今天由於X線CT技術的出現 和 應用 ,使影像學診斷水平發生了飛躍,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臨床診斷水平。即 計算 機體斷層 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計算機技術處理人體組織器官的切面顯像。X線CT 片提供給醫生的信息量,遠遠大於普通X線照片觀 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經問世,能快速掃描和重建圖像,在臨床應用中取代了多數傳統的CT, 提高了診斷准確率〔1〕。醫學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組織中氫、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原理。研製成功了核磁共振計算機斷層成像系統(MRI),它不僅 可分辨病理解剖結構形態的變化,還能做到早期識別組織生化功能變化的信息,顯示某些疾 病在 早期價段的改變,有利於臨床早期診斷。可以認為MRI工程的進步,促進了醫學診 斷學 向功能與形態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實時動態MRI、MRA、FMRI、MRS發展。 根據核醫學示蹤,利用正電子發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 創造 的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是目前最先進的影像診斷技術。美國新聞媒體把PET列為十大 醫學生物技術的榜首。PET問世不過30年 歷史 ,但它已顯示出對腫瘤學、心臟病學、神經病 學、器官移植,新葯開發等研究領域的重要價值〔2〕。影像學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 ,與20世紀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介入醫學問世 介入醫學是一種微創傷的診療技術。Dotter和Judkin(1964 年)是最早使用介入技術 治療 疾病的創始人,他們用導管對下肢動脈阻塞性病變進行 擴張治 療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過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 Ra diology),這是醫 學 文獻 出現「介入」一詞的最早記載。1977年 Gruenzing成功地進行了首例冠狀動脈球囊擴 張術獲得成功以後,介入性診療技術由於其創傷小 、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臨床歡迎 。20世紀80年代隨著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高精度計算機化影像診查儀器、數字減影血管造 影(DSA)、射頻消融技術以及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製成的介入技術用的各種導管相 繼問世,使介入性診療技術發生了飛速進步,臨床 應用 范圍不斷擴大,從心血管、腦血管、 非血管管腔器官到某些惡性腫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診療的適應證,並使診療效果明顯提高,患者可減免許多大手術之苦。有人把介入診療技術視 為與葯物診療、手術診療並列的臨床三大診療技術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診療技術稱之為20世 紀 發展 起來的臨床醫學新領域--介入醫學〔3,4〕。
人工器官的應用 當人體器官因病傷已不能用常規 方法 救治時, 現代 臨床醫療技術有可能使用一種人工製造的裝置來替代病損器官或補償其生理功能,人們稱這種裝置 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如20世紀50年代以前,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 治療 ,除了應 用抗風濕葯物、強心葯物對症治療外,對病損的瓣膜很難修復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 死亡。而今天可以應用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技術,在心臟停跳狀態下切開心臟,進行更換人 工瓣膜或進行房、室間隔缺損的修補,使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恢復健康。心外科 之所以能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主要是由於人工心肺機的問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臟瓣膜、人工 血管等新材料、新技術的結果〔5〕。
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愈後不良,而人工腎血液透析技術已挽救了大量腎病晚期患者的生 命,腎病治療學也因此有了很大進步。現代生物醫學工程中人工器官的發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關節、人工心臟 起搏器、人工心臟、人工肝、人工肺等在臨床都得到應用,使千千萬萬的患者恢復了健康。 可以說,人體各種器官除大腦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 其餘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 可能性。此外,放射醫學、超聲醫學、激光醫學、核醫學、醫用 電子 技術、 計算 機遠程醫療技術等先 進的醫療技術和儀器設備都是現代醫學工程 研究 開發的成果,綜上可見,20世紀生物醫學的發展,顯著提高了醫學診斷和治療水平,有力地推動著醫學 科學 的進步,對人類生活和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和作用。

⑦ 論述「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醫療水平的影響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實現了對生物醫學模式的超越。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提出是以人類的疾病譜以及健康觀念的變化為依據的。
這一模式認為導致人類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還有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療方法除了傳統的生物學方法以外,還應當包括社會科學法和心理學方法。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研究對象不僅是自然的人, 還要研究人的狀態和人所處的環境。
醫學必須建立在人與其生存環境的和諧適應基礎上, 改善人的生存狀態, 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治病、防病和促進健康。

⑧ 微生物對醫學有什麼影響

微生物學的 1個分支學科。廣義的醫學微生物學包括獸醫微生物學。它研究對人、畜致病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營養代謝、生長繁殖、遺傳變異、消毒滅菌、對機體的感染致病和機體的免疫機理以及微生物檢查法與特異性防治措施。其目的在於控制和消滅傳染病和與微生物有關的其他疾病,保障人類的健康並促進畜牧業的發展。隨著科學的進步,在醫學微生物學中又逐步形成了醫學細菌學、醫學病毒學、醫學真菌學、醫學免疫學等獨立學科。
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有益或無害,只有少數可引起人類或動、植物的病害。如在人類有傷寒、痢疾、麻疹、脊髓灰質炎;在畜、禽有豬瘟、雞新城疫、鴨瘟等。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病原微生物,為醫學微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⑨ 生物醫學替代材料對人類的健康生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都具有哪些重要的意義

就像建房子需要水泥和鋼筋一樣,當病人的組織和器官發生病變、引起損傷或衰竭時,醫生往往希望有合適的材料能夠仿製或替代這些組織和器官,這就是生物醫學替代材料。准確地講,生物醫學替代材料是一種對人體的細胞、組織和器官具有增強、替代、修復和再生作用的新型功能材料。

生物醫學替代材料的研究涉及材料學、生物學、醫學、葯學、物理學和化學等多種學科。

⑩ 生物醫學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哪些

如器官移植帶來的倫理問題。或體外受精技術帶來的倫理問題。

閱讀全文

與生物醫學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