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年級上冊生物整本書的總結有哪些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課本26頁。
生物七年上冊級知識點總結: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顯微鏡的構造。
二、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3、觀察
三、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越大,看到的細胞數量越少。
第二節觀察植物細胞
一、玻片標本。
1、種類:切片、塗片、裝片
2、製作:需要載玻片和蓋玻片
二、植物細胞的結構。
1、模式圖。細胞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細胞質內含有液泡、葉綠體
2、細胞壁的作用: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西瓜的細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細胞的各種結構分別具有各自的功能,它們協調配合,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
第三節觀察動物細胞
一、人和動物的細胞形態不同,基本結構是一樣的。
動物細胞模式圖。主要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
二、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植物細胞有液泡,動物細胞沒有液泡;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
第二章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細胞中含有兩類物質。
1、無機物:水和無機鹽2、有機物:糖、脂類、蛋白質、核酸
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三、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1、葉綠體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2、細胞都含有線粒體,線粒體將有機物與氧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3、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理轉換器。
第二節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遺傳信息的定義: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長發育的信息傳給下一代,這樣的信息就叫做遺傳信息。
二、遺傳信息儲存在細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三、細胞核中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是—DNA
1、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DNA存在於細胞核中。
2、DNA的每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
1、每一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的數量是一定的。如人體細胞內含有23對染色體。水稻有12對。
2、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3、DNA上的遺傳信息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體建造自己生命大廈的藍圖。
第三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
二、細胞的生長:新產生的細胞體積很小,通過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並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
三、細胞的分裂:一個分成兩個,兩個分成四個。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第三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1、在發育過程中,某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2、組織的定義: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3、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二、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1、器官的定義: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例如:大腦、胃、心臟、肝、肺、腎、眼、耳等。
三、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1、系統的定義: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2、人體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第二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植物體是由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最終形成植物體。
二、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三、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1、分生組織:位於根尖的分生區就是分生組織。
2、另外幾種: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第三節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大多數生活在水裡,有些生活在我們身上。
二、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
以草履蟲為例:如圖。草履蟲的結構和生活。
三、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有利的一面:1、多數浮游生物是魚類的天然餌料。
2、草履蟲對污水凈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體內寄生蟲危害人類健康。如:瘧原蟲、痢疾內變形蟲等。
2、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漁業。
第四章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種類。
1、根據它們寄生的細胞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里的動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細菌內的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如大腸桿菌噬菌體。
二、病毒的結構和生活
1、病毒的結構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沒有細胞結構。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細胞里。離開了活細胞會變成結晶體。一有機會侵入活細胞就會重新開始生命活動。
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給人類、飼養動物、栽培植物帶來了極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雞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預防疾病。疫苗是經過人工處理的減毒病毒。
單元小結
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是絕大多數細胞共有的基本結構。
3、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核內含有遺傳信息。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4、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5、生物體的結構是有層次的。
Ⅱ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整理
學習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的奧秘在於目標的堅定。這是我整理的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總結 整理,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整理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 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 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整理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十、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十二、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十三、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七年級生物 知識點總結整理相關 文章 :
1.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2.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知識點總結
3.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4.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5. 詳細的初一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6. 七年級上冊生物精華知識點匯總
7.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8.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
9.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
10.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Ⅲ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整理總結
很多同學都需要整理筆記來復習知識點,我整理了一些初一的生物知識點,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1、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可分為兩類:
①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等。
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與生物之間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如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此外,還有競爭、合作、寄生等等關系。
3、科學探究
①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②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
4、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二、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塊農田,一個湖泊,一條河流,等等,都可以看做一個個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組成:
①生物部分: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
②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和水,等等。
3、食物鏈和食物網
①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
②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③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有毒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自身。
4、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生活著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大多數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中)、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一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一、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P37圖2-1)和使用方法(P38-P39)
2、從顯微鏡目鏡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移動標本時,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
二、植物細胞
1、玻片標本(臨時或永久):切片、塗片、裝片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P45圖2-2)
①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②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③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④細胞核:貯存遺傳物質DNA,是細胞的控制中心,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⑤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⑥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⑦液泡:在細胞質中,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
三、動物細胞
1、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P.48圖2-5)
3、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共有的基本結構。植物細胞還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等結構,動物和植物細胞中都有線粒體。
四、細胞的生活
1、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無機物和無機物。
①無機物:水、氧和無機鹽等簡單的物質,特點是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
②有機物: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等復雜的物質,特點是分子比較大,一般含碳。
2、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
3、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含有線粒體。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含有葉綠體。
4、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細胞核中的DNA上有遺傳信息,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5、細胞的生活是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
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由小長大,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分不開的。
2、細胞分裂的概念: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
4、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的。DNA是遺傳物質,因此可以說染色體就是遺傳物質的載體。
5、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先復制加倍後再平均分配。
6、細胞分裂後形成的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也相同。也就是說,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1、動物和人體的發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就是受精卵
2、細胞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3、組織: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人體有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
4、器官: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了行使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
5、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系統。人體有八大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運動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生殖系統。
6、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1、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為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為生殖器官。
2、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營養組織等。
3、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植物體
四、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變形蟲、衣藻、眼蟲等,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
2、草履蟲的結構和功能(P.68圖2-20)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益也有害
益處:①魚的餌料;②凈化污水(如草履蟲吞食細菌)
害處:①引發疾病(如瘧原蟲、痢疾內變形蟲等);②形成赤潮,危害漁業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有50餘萬種。可以分為四大類群: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1、藻類植物
①生活環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還有一些生活在陸地上潮濕的地方。
②結構特點: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
2、苔蘚植物:
①生活環境: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境中。
②結構特點: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
③作用:許多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細胞,從而威脅它的生存。人們利用苔蘚植物的這個特點,把它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類植物
①生活環境:森林和山野的陰濕處
②結構特點: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③繁殖: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④作用:古代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復雜的變化,就逐漸變成了煤。
二、種子植物
1、種子的結構:種子的表面有一層種皮,種皮可以保護裡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
①菜豆種子(P81圖3-10):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②玉米種子(P81圖3-10):果皮和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1片])、胚乳
2、種子植物:能結種子的植物稱為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包括兩大類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裸子植物:油松、側柏、蘇鐵的種子是裸露著的,這樣的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須撥開果實才能看到種子,像這樣,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的植物稱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陸地上分布最為廣泛的植物家族。
3、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4、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P.85)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種子的萌發
1、種子萌發的條件: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種子萌發的過程:吸收水分→轉運營養→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芽→芽發育成莖和葉
3、抽樣檢測:抽樣檢測是指從檢測對象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進行檢測。以樣本的檢測結果來反映總體情況的方法。
二、植株的生長
1、根尖的結構:根冠(保護)、分生區(分裂增生)、伸長區(伸長最快)、成熟區(外有根毛,內有導管)
2、幼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的體積的增大。
3、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植株的芽可以分為頂芽和側芽,芽中的幼葉發育成葉,芽軸發育成莖,芽原基發育成芽
4、植株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無機鹽(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有機物。
三、開花和結果
1、花的結構:(P.104)
2、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葯里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雌蕊下部的子房裡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細胞。
3、傳粉:花粉從花葯中散放而落在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傳粉方式一般有兩種類型: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
4、受精:胚珠裡面的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稱為受精。
5、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子房→果實;子房壁→果皮;胚珠→種子;受精卵→胚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水分的吸收:植物主要通過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區。
2、水分的運輸:水分在莖內運輸的結構是導管,除莖以外,根和葉脈中也有導管,這些導管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運輸的管網。
3、導管的作用:導管既能運輸水也能運輸無機鹽。
4、蒸騰作用的概念: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進行的。
5、葉片的結構:葉片由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葉肉與葉脈三部分組成
6、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它是由一對半月形細胞——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氣孔既能張開又能閉合。
7、蒸騰作用的意義:①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②能降低葉片表面溫度,避免植物因氣溫過高而被灼傷;③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實驗(P.117)
2、澱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綠色植物製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3、葉綠體既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
4、植物體的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主要是有機物。有機物為植物細胞提供能量,並參與構建植物細胞,進而構成各種組織、器官,直至整個植物體。
5、綠色植物既給其他生物提供了構建自身的材料,也給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動的能量。
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1、光合作用的過程:
2、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3、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①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過程:
2、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生活上的應用:①農田適時鬆土,遇到澇害時及時排水可以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氣,保證呼吸作用的正常進行。②儲藏糧食時,保持乾燥和低溫;儲藏水果、蔬菜時,降低溫度或氧濃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延長食物保存時間。
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徵,其實質都是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任何活細胞都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5、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能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將氧氣排放到大氣中,對維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
1、人的生長和生活離不開食物,我們能夠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物質有: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無機鹽包括:鐵、鈣、鋅、碘等。
2、鑒定食物中含有澱粉,通常可以利用澱粉滴加碘液試劑會變成藍色的特性進行檢驗。利用蛋白質遇到高溫會凝固的特性,可以鑒定食物中含有蛋白質;而脂肪往往能在紙張、布匹等上面留下「油斑」。
3、人體的供能物質包括糖類、蛋白質和脂肪。其中糖類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人體所需能量的70%以上由糖類提供;脂肪是營養物質中產熱量最高的一種,是重要的儲能物質。
4、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營養物質絕大部分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
5、人體攝入的食物必須經過消化和吸收才能被利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依靠人體的消化系統來完成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腸腺、肝臟和胰腺,消化腺能夠分泌消化液。
6、小腸絨毛具有適於消化和吸收的結構特點。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在小腸里,澱粉變成葡萄糖,蛋白質變成氨基酸,脂肪變成甘油和脂肪酸。除了大部分脂肪成分被
小腸絨毛中的毛細淋巴管吸收以外,其餘各種物質被小腸絨毛中的毛細血管所吸收。
7、消化作用
(1)消化作用:使原來大分子、復雜、不易溶於水的物質轉變成簡單的、易溶於水的物質。
(2)消化作用包括:牙齒咀嚼、舌的攪拌、胃腸的攪拌和輸送、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為可吸收的物質。
以上就是初一生物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Ⅳ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2)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多莉羊的例子p55,57頁1題
12、植物體由小長大的原因是: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13、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先復制加倍在平均分配在兩個細胞中。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14、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5、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16、動物體的基本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
17、植物體的基本組織:保護組織、分生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18、生物體的結構是有層次的。
▲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
19、植物的六大器官:(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20、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而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
22、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病毒可以通過自我復制增殖,來製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離開了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
23、病毒根據寄生的細胞不同可以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4、課本70頁草履蟲的結構。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1、生物圈中已知的綠色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包括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四大類群。其中前三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孢子植物。
2、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可以作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蘚植物有莖、葉,但莖中無導管、葉中無葉脈(沒有輸導組織);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如:滿江紅、貫眾)
5、菜豆種子結構: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兩片子葉)
6、玉米種子(果實):果皮和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一片子葉)、胚乳
7、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例子:銀杏、蘭等)
8、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據子葉、葉脈、有無胚乳可以分為單子葉植物(竹子)和雙子葉植物(梅)。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
10、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12、種子萌發的過程(先吸水、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程根;胚軸發育成連接莖和根的部位;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13、.根尖的結構:根冠(保護)、分生區(分裂產生新細胞)、伸長區(幼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成熟區(有根毛,吸收水和無機鹽)。(自下而上)
14、芽還可以發育成枝條或花。
15、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無機鹽(氮、磷、鉀)和有機物
16、花的結構: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頭,花柱,子房 –里有胚珠)、雄蕊(花葯,花絲)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17傳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傳粉的方式:昆蟲傳粉(蟲媒花)、風傳粉(風 媒花)、人工授粉
18、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的過程。
19、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後: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發育為果實;子房壁發育為果皮;胚珠發育為種子;受精卵發育為胚。
20、區分果實與種子
果實:蘋果、葡萄、西瓜、葵花籽、豆角、玉米
種子:蠶豆、綠豆、芝麻、花生、西瓜子、杏仁
21、水在植物體內的作用:a重要組成成分b保持姿態、硬挺c有利於光合作用d幫助無機鹽的運輸
22、水在生物圈中分布是不均勻,也影響了植物的分布
2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24、導管: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自上而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25、木本植物莖橫切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有形成層植物能長得很粗);木質部(有導管)。
26、蒸騰作用的意義:a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d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27、觀察葉片的結構:表皮(上、下、氣孔)—保護組織、葉肉(葉綠體)—營養組織、葉脈—輸導組織,徒手切片法
28、氣孔:氣孔一天的變化(水、風的影響);失水的「門戶」,氣體交換的「窗口」;由一對半月形的細胞——保衛細胞組成;從氣孔進出的氣體有:水蒸氣、氧氣、二氧化碳。
29、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30、節水農業:畦灌、噴灌和滴灌的用水比例大約為10:5:3
31、 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a暗處理、將葉片內的澱粉運走消耗b葉片遮光、對照實驗c酒精隔水加熱、溶解葉綠素d加碘染色、碘遇澱粉變藍
3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光能
33、光合作用反應式:二氧化碳+水――――
葉綠體
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原料、產物、條件、場所、能量變化
34、光合作用的意義:①滿足植物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②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③維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④提供氧氣
35、葉綠素的生成需要光(韭黃、蒜黃無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在光下會變綠)
36、演示實驗與普利斯特利實驗(英國):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
37、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
38、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1)、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a有機物(纖維素、蛋白質和脂類、DNA分別是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的組成成分)b從器官水平(種子、蘿卜和紅薯的根、馬鈴薯的莖大部分都是有機物)
(2)、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39、呼吸作用的三個演示實驗分別說明:呼吸時放熱、呼吸時產生二氧化碳、呼吸時消耗氧氣。
40、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
41、呼吸作用的部位:線粒體
42、呼吸作用的表達式(反應式)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4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徵:也可以說是活細胞的共同特徵
44、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溫度、氧氣、二氧化碳(低溫、少氧、多二氧化碳有利於水果蔬菜的保存、同時要聯系新疆的哈密瓜為什麼甜)
45、植被的概念: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46、植被的類型:荒漠、草原、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
47、鄭州植被類型屬於落葉闊葉林
48、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森林覆蓋率低(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
49、我國於1984年和1985年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力求是我國對植物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盡快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Ⅳ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小總結
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小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1
第五章 綠色植物的一生
一、植物種子的萌發
1.種子主要由胚和種皮(保護)等組成,胚由子葉(貯藏營養物質,為種子的萌發提供營養,萌發後消失)、胚根(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組成。
2.大豆、花生是雙子葉植物,沒有胚乳。玉米、小麥、水稻等是單子葉植物,有胚乳。
3.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
4.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5.種子的胚在吸收營養物質後,胚根、胚芽迅速生長發育,胚根首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胚芽逐漸破土而出,發育成莖和葉,子葉逐漸消失,胚發育成一株新植物體。
二、植物根的生長
1.從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它是根中生命活動最活躍的部分。
2.植物根尖結構包括四部分: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根冠的作用是保護;分生區細胞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地分裂產生新的細胞,它是根生長的主要部分;伸長區的細胞能夠迅速伸長;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長主要是分生區細胞分裂和伸長區細胞伸長的結果。
3.植物根具有向地生長、向肥生長和向水生長等特性。
三、植物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
1.誰對植物體的作用:水是植物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植物的各項生命活動都需要水的參與,水有助於維持植物體一定的姿態。
2.根是陸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3.在土壤溶液濃度小於根細胞細胞液濃度的情況下,根細胞能從土壤溶液中吸水;相反,當土壤溶液濃度大於根細胞細胞液濃度時,根細胞失水,這就是給農作物施肥過多會出現「燒苗」現象的原因。
4.不同植物需水量不用,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長發育時期需水量也不同。
5.目前提倡根據植物的需求,通過噴灌或滴灌的方式給予農作物適量的水,這樣既可以滿足植物對水的需求,又能節約用水。
6.植物生長需要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還需要含鈣的、含鋅的和含硼的無機鹽。
7.氮肥: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的繁茂;磷肥: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花的開放、果實和種子的成熟;鉀肥:促進糖類的形成和運輸,使莖桿健壯。(氮葉磷果鉀莖)
四、植物莖的輸導功能
1.枝芽由分生組織、幼葉、芽軸和芽原基等部分構成,幼葉發育成葉,芽原基發育成新亞,芽軸逐漸伸長,枝芽就發育成新枝。
2.在農業生產中,一般盡可能保留花芽,適當剪除枝芽,以確保多結果實。
3.木本植物的莖從外到內一般由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四個部分構成。樹皮外側部分起保護作用,內側部分是韌皮部,其中包含具有輸導功能的篩管;形成層的細胞有分裂能力,分裂形成的新細胞向外形成新的韌皮部,向內形成新的木質部,因此木本植物的莖能逐年加粗;木質部有很強的支持力,所以莖很堅硬,木質部內包含具有輸導功能的導管;位於莖中央的髓有貯藏營養的功能。
4.篩管在韌皮部中,從上向下運輸有機物;導管在木質部中,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5.木本植物長出節瘤是由於養料通過韌皮部里的篩管向下運輸時受到阻礙,大量積累在剝去樹皮的缺口上端而形成的。
6.有些植物的莖除了具有支持、輸導養料的功能外,還有貯藏和生殖等功能。
五、植物的開花和結果
1.綠色開花植物都有開花的習性,開花情況受光照、溫度的影響。
2.一朵花一般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花托和花柄等結構組成。花蕊(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為它們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
3.雄蕊包括花葯和花絲兩部分,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構成,子房由胚珠和子房壁構成,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壁發育成果皮。
4.雌蕊授粉(受精)後才能發育成果實。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2
第六章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
1、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
2、范·海爾蒙特的實驗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與水有關。
3、普利斯特來的實驗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4、綠色植物就像適應而巨大的能量轉換站,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貯存在植物體內的有機物中。
二、光合作用的場所
1、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2、葉片的結構分為:表皮、葉肉和葉脈。
3、表皮分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細胞的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不但可以保護葉片不收病菌侵害,而且防止葉內水分過度散失。表皮上有保衛細胞,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叫做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
4、葉肉是葉片的主要部分。靠近上表皮的叫柵欄層,細胞排列整齊緊密,葉綠體較多。靠近下表皮的叫海綿層,排列疏鬆,葉綠體少。所以葉片上面顏色深,下面顏色淺。
5、葉脈有輸導水分、無機鹽、有機物的功能,也能支持葉片。
6、葉綠體主要分布在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中。
7、葉綠體中含有綠色的葉綠素,這是葉片呈綠色的原因。葉綠體屬於細胞器,其中包含多種色素,葉綠素是一種色素。
8、葉綠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利用這個原理可以生產韭黃、蒜黃等。
三、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
1、碘遇澱粉變藍,所以可以用來檢驗光合作用的產物。
2、綠葉在光下產生澱粉實驗:a.暗處理:利用呼吸作用將葉片中原有的澱粉消耗盡。B.部分遮光:形成對照,變數是光。c.照光。d.酒精脫色:目的:除去葉綠素,使澱粉遇碘變藍的現象更加明顯。水浴加熱:酒精易燃易揮發,隔水加熱避免酒精燃燒。酒精作用:溶解葉綠素。e.滴加酒精,顯色。
3、實驗結論:澱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4、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
5、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氫氧化五吸收,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6、光合作用的表達式:二氧化碳+水(光→葉綠體)有機物+氧氣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1、植物細胞的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內的有機物(如澱粉)經過一系列復雜變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質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2、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3、呼吸作用表達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
4、植物體只有活細胞才能進行呼吸作用。
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
1、增加農作物產量:增加農作物生活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提供充足的水分、提供充足的光照、適當提高溫度。
2、南方水果不如北方甜(甜表示有機物多),原因是北方地區晝夜溫差大,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遠遠多於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使得果實中有機物的含量比南方高。
3、降低溫度、減少氧氣、減少水含量,延長種子、果實和蔬菜的貯藏時間。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3
第七章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綠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1、許多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可以直接為人類所食用。
根:蘿卜、胡蘿卜;莖:萵苣、茭白、生薑、土豆;葉:白菜、青菜;花:花菜、西藍花;果實:西瓜、桃子;種子:芝麻、大豆。
2、小麥、玉米和水稻是人類的主要食物,我們主要食用的是它們的種子(澱粉)。
3、草食動物直接以草為食,如羊、馬;肉食動物間接以植物為食,如獅子、青蛙;雜食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如鴨。
4、無論是草食動物、肉食動物還是雜食動物,它們的食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但所獲得的能量最終都來自太陽。
5、地球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總稱為生物圈。
6、生物圈中的碳氧循環:生物圈中各種生物的呼吸作用,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燃燒煤、石油等,都需要消耗氧氣,同時也會產生二氧化碳。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等,卻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著生物圈中的碳氧的相對平衡。
7、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根吸收水,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氣的形式由葉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
8、植物蒸騰作用的意義: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了根對水的吸收和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同時也促進了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在蒸騰作用中,水變成水蒸氣時,會吸收周圍的熱量,從而降低植物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因強烈陽光的照射而灼傷葉片;植物通過蒸騰作用還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9、如果大面積砍伐深林或破壞草原,就會引起水土流失。歷史上我國的黃河上游由於森林遭到破壞,引發水土流失,導致下游泥沙淤積,水災頻發,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10、地球上的水約98%在海洋中,但水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三、綠化,我們共同的行動
1、森林的作用:森林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森林中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等參與了生物圈的氧循環和水循環;它們產生氧氣,調節氣候,還能阻滯灰塵,降低噪音,凈化空氣改善環境,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森林也是動物棲息的家園,沒有了森林,大批動物會因此滅絕;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2、每年3月12日為 植樹節 。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3、學校的綠化應該盡量減少地面裸露,以免起風時塵土飛揚,可以選用陰生或耐踐踏的草本植物。
4、在學校的走到兩旁 種植 的綠籬和行道樹,課選擇常綠的灌木或喬木,避免秋季因樹木落葉而顯現一片凋零景象。
5、觀賞性的草坪常採用高羊茅、酢漿草,運動場地選用狗牙根草。
6、常見具有環保作用的樹種有:法國梧桐、海桐、女貞、槐等。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小總結相關 文章 :
★ 七年級上冊生物精華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整理
★ 詳細的初一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大全
★ 七年級生物上知識框架圖
★ 七年級生物總復習知識點
★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 初一上冊生物必考知識點與高頻考點總結
★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大全
★ 初中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Ⅵ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因為有知識,我們上了太空,我們延長了人均壽命。更因為有知識,我們超出生死,不再疑惑。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1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4、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5、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9、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
10、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11、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2、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 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澱粉。
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於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5、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用來構建之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 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鬆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於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見課本131)
5、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 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2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溶解有色素、糖等物質)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十、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十二、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十三、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3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 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 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20KM)
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相關 文章 :
★ 七年級上冊生物精華知識點匯總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小總結
★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整理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大全
★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 詳細的初一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 生物七年級上冊每單元知識點總結
★ 初一生物上冊知識點歸納
Ⅶ 初一生物一二單元知識點總結
第二章 觀察生物
1 生物與非生物
教學目標:
1、能列舉常見的生物和非生物,說出生物與非生物的主要區別。
2、能列舉常見的動物和植物,說出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
3、通過觀察蝸牛,學會描述其形態和生活習性。
4、學會使用放大鏡,學會觀察的基本技能(要根據一定的次序進行)。
5、學會合作與交流,激發學生探索生物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區分生物和非生物,動物和植物
難點: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讓學生盡量都羅列出,強調動物和植物的區別的關鍵兩點。
教學方法:探究、實驗、討論。
教具准備:蝸牛、放大鏡、玻璃板、米醋、蔗糖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1課時)
引入:
茫茫宇宙,億萬星系,地球在茫茫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時候,同時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學。這一章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地球上的各種生命(生物),科學探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觀察。第二章:觀察生物
師:第一節我們來學習什麼是生物,什麼是非生物?
第一節 生物和非生物(板書)
師:首先讓同學們猜個謎語: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
生:是蝸牛。
師:對,是蝸牛。同學們有沒有去抓過蝸牛,通常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哪些地方能找到?
生:草叢、石塊下,潮濕的地方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請來的蝸牛。注意,我們要愛護它,珍愛生命。
師:便於更仔細地觀察蝸牛,我們需要使用一種工具--------放大鏡
學生活動:
3 閱讀課本30頁,獲得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高自主能力)
4 用放大鏡觀察指甲,鉛筆等,描述出與肉眼直接觀察的區別。
5 仔細觀察蝸牛,找出蝸牛眼、口、足、殼、觸角(兩對)
[小組活動] 巡視、指導、記錄結果,個別學生匯報。
師:蝸牛的眼在哪裡?
生:(觀察討論交流),在上面那對觸角頂上。
師:口在哪裡?如何觀察口?足的位置,如何爬動的?
生:把膠片反過來看。
師:將我們觀察到的記錄在書上,填寫部分結構名稱。
(讓一位學生描述蝸牛結構)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都在仔細觀察各部分結構,觀察不同於一般的走馬觀花,應該依據一定的順序,從里到外,從上到下,我們同學在描述結構時,也應有一定的順序。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結構分別具有哪些功能?
學生活動:講述各結構的功能,培養學生分析思維能力。
師:是不是真如你所講?我們用實驗來驗證。同學們討論一下設計怎樣的方案來驗證蝸牛的視覺、觸覺、嗅覺、味覺等。
(學生有想法但表達不清)
師:好,我們看課本P31,列出的幾種方法試試。
學生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生:燈光下爬行驗證有沒視覺不好做
師:由於實驗室燈光很亮,所以現象不清,其實蝸牛是喜歡陰暗的地方,它會朝暗處爬。
小結:通過剛才和實驗,我們知道了蝸牛有幾種感覺?
生:4種,視覺、觸覺、嗅覺、味覺,沒有聽覺。
師:蝸牛為何要四處爬行?爬行時留下痕跡是用來干什麼的?
生:找食物,交配繁殖後代等,傳遞信息,
師:通過今天的實驗,我們還了解了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如鉛筆頭觸碰)被蝸牛感覺,它會做出反應。
問:用鉛筆觸碰課桌,課桌會有反應嗎?
生:沒有。
師:這由於蝸牛是生物,課桌是非生物,生物會對刺激有反應,而非生物沒有,這正是兩者的區別之一。生物與非生物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區別,這個問有待我們下節課討論。
作業:1、思考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
2、思考動植物的區別?
3、完成作業本上的內容。
板書設計:
二、觀察蝸牛
2、1生物和非生物
1、 放大鏡的使用
2、 觀察蝸牛
蝸牛的結構:口、眼、足、殼、觸角
相應的功能
教後反思:
觀察蝸牛這堂課,學生很有興趣,但叫他們寫觀察報告記錄時又有些問題,要老師總結後才能做好。在實驗中,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驗證蝸牛結構的功能,讓其嘗試多種實驗方案,但往往成效不明顯,而且蝸牛也被弄死了幾只,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實驗探索還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所以,對於實驗課,課前的理論講解是相當重要,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這樣不至於實驗課氣氛活躍,但卻沒有效果。
第一節 生物與非生物(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被蝸牛所感覺,蝸牛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那麼用鉛筆觸碰課桌,課桌有沒有反應?
生:沒有。
生物與非生物(板書)
師:目前人類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沒有生物。那麼,生物和非生物有什麼區別呢?前面我們觀察了蝸牛,用筆尖觸碰它時,會有反映,但課桌不會,說明蝸牛是生物,而課桌是非生物,區別在於——生物對刺激有反應,而非生物沒有。 那為什麼生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呢?有什麼目的嗎?
生:避免危險,尋找食物,尋找光亮處等多種意義。
師:下面請同學們列舉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填在P32表格中。呆會兒請同學來回答。
生:生物有小貓、小狗、小豬、蟑螂,樹木等等。非生物有汽車、石頭、書包、桌子,椅子等等。
師:你為什麼會把這些這樣分呢?說出這樣分的目的。這是因為生物與非生物存在著差別。
思考:嬰兒會生長嗎?汽車會生長嗎?
貓吃東西嗎?鵝卵石吃東西嗎?
討論:除了書上P33列舉的三個差別,還有其他的嗎?
小組學生討論,並把結論填寫在P32的表中。
【生物的基本標准】:
有嚴整的結構 由細胞組成
能進行新陳代謝 要營養,要排泄
會生長 能生長、長大
應激性 對刺激有反應
生殖和發育 能繁殖後代
遺傳變異的特性 後代種類一樣,但總有差異
能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會變化,進化
而非生物不具備以上特點。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我們又常常把它分為動物和植物。
動物與植物——生物(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生物
動物 | 植物 兩界說:動物、植物
| 三界說:動物、植物、原生生物
| 五界說:動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2)動物與植物的區別
1 獲得營養的方式
植物:有綠葉,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營養物質
動物:通過吃食物來獲得營養,自己不會製造營養物質
(2)運動的快慢
植物:不能快速運動
動物:能自由快速運動
(3)討論其他動植物的區別:(生活的地方,植物)
動物 | 植物
|
總結分類的理由,填寫好P33的表格。
教後反思:
學生對於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掌握的比較好,但是植物和動物的區別就有點困難,比如營養方式、生物體的形態結構上的區別,另外還有些學生認為植物不具備生物的一些特徵:如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生物會運動。
第二節 常見的動物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以及動物和植物的區別之後,本節著重依據一定特徵把動物進行了分類,要求學生理解「分類必須依據一定的特徵逐級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到周圍環境中去觀察動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同時要幫助學生初步培養起一定的生物進化論的思想,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本節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動物的形態特徵和相關的代表動物名稱,不要求學生掌握動物的生理習性和生理結構。再通過介紹我國豐富的動物資源及其利用,引導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建立分類的理念,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養成愛護動物的美德。
教學目標:
1 理解「分類必須依據一定的特徵逐級進行」這一分類策略。
2 說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標准及相關的代表動物的名稱。
3 說出五大類脊椎動物的分類標准及相關的代表動物的名稱。
4、能夠利用動物的特徵進行一般的分類,建立分類的理念。
5、通過對動物的認識,讓學生感受生物的多樣性,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分類必須依據一定的特徵逐級進行」這一分類策略。
教學難點:逐級分類
教學方法:探究式、游戲活動、討論、歸納法。
教學准備: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把整個自然界進行了分類,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又可分為植物、動物等。那麼分類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讓我們先來看看生活中的例子:
無論是逛超市還是逛商場,我們總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買的東西。除了指示的標志外,對於商品的分類也是非常重要的,請嘗試對以下商品進行分類,並說明分類的名稱以及分類的理由。
SONY攝象機 飄柔洗發水 雅戈爾西服 舒膚佳香皂 長虹彩電 羅蒙襯衫LG冰箱 鱷魚體恤 奧妙洗衣粉
學生思考個別補充回答完成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要進行分類?根據什麼進行分類呢?
生:交通工具,人,我們課桌裡面的東西……等等,似乎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分類,便於人類生活。
師:那既然分類在我的生活中應用這么廣泛,我們分類的意義是什麼呢?
生: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有條理,更容易認識、發現、研究事物等等。
師:平時工作、生活中常用到分類,有助於我們理順事物,提高工作效率;科學研究的分類,更有助於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
同樣在生物界裡面,在動物界裡面,面對五彩繽紛的動物世界,我們也都要進行分類,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更好的認識動物世界。但在分類之前,我們先得進行仔細的觀察和研究,了解動物具有什麼特徵,它們相互之間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再根據這些特徵進行分類。
出示:幾種動物的圖片
師:比如,以上的動物根據水生還是陸生,可將它們分為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根據有沒有羽毛,可將它們分為有羽毛的動物和沒有羽毛的動物。除以上兩種特徵外,我們還可以用其他的特徵將它們進行分類。
讓學生觀察以上四幅圖片中的動物,寫出幾種分類方法。
(小組討論,看哪一組寫出最多種的分類方法)
(學生可能答:有沒有足、有沒有毛皮、有沒有翅、有沒有鱗片、有沒有心臟、會不會飛、是不是用肺呼吸等)
師:你在給動物分類時,做了哪些工作?運用了哪些科學的方法?
生:觀察、分析、比較。
師:從上面新的分類中可知,對動物也有多種分類方法。通過對不同動物的解剖,可以發現有的動物體內有脊椎骨(如狗),有的動物體內沒有脊椎骨(如昆蟲),根據體內有無脊椎骨,我們可以將所有的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就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大家對動物有這么多的分類方法,為什麼科學研究用這種分類方法?可見,科學的分類是要抓住事物的最根本的特徵。這樣才能使研究更具科學性,使研究更方便。
師:你們在吃魚的時候有沒有仔細觀察過魚的骨骼?
請你仔細觀察圖2-10中4類動物的骨骼,他們有什麼明顯的相同特點嗎?
(分組討論,再由學生匯報、補充)
師:像魚、蛙、鳥、兔等動物,他們的身體背部都有一條脊柱,它有許多脊椎骨組成,稱為脊椎動物。你們吃過蝦、烏賊等,也見過昆蟲、蚯蚓等,它們的身體上有沒有脊椎骨?
生:沒有。
師:我們把身體上沒有脊椎骨的動物稱為無脊椎動物。
讓學生說出哪些動物屬於脊椎動物,哪些動物屬於無脊椎動物。
(分組討論並寫出,再由學生匯報、補充)
脊椎動物
師:今天的課中我們接著為脊椎動物進行分類。我知道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愛的動物是嗎?其中有脊椎動物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
由一個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脊椎動物(較熟悉)的名字寫在紙上,交與一個當公證人的同學手中,然後由其他同學就動物的特徵向他提十個問題,他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提問中不能涉及動物的名稱,提問結束後讓同學猜出他所喜歡的動物的名稱。如提問的同學大致猜出了動物的種類,則提問的同學獲勝。
師:從游戲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脊椎動物有相同的形態、生理特徵,根據這些特徵的不同,我們把脊椎動物又分為 「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五大類。
(課堂小結)這堂課我們了解了分類的意義,知道科學的研究需要科學的方法,自然界中我們要研究的事物很多,為了便於研究,我們就先將它們進行分類。科學研究的分類,有助於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
課後反思:
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從生活中的分類的例子引入,讓學生明白分類的重要意
義。分類可以根據不同的特徵進行,不同的分類標准下可以得出不同的分類結果。
第二課時: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類的意義,知道動物界根據體內有無脊椎骨,我們可以將所有的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又根據它們具有不同的形態、生理特徵,我們把脊椎動物又分為 「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五大類。
魚類:
出示:幾種魚的圖片(第二課時)
師:在觀看了以上幾種魚後,讓同學們說說看魚有什麼共同的特徵?魚的鰓和鰭有什麼功能?
(學生討論,回答)
師:魚類大約出現在4.5億年前,目前世界上大約有魚類2.4萬種,它們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身體表面有鱗片,適合水生生活。大家都熟悉哪些魚?
生:鯽魚、金魚,帶魚。
師:淡水中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鯽魚和海水中的黃魚、帶魚、鯊魚都是我們多熟悉的魚類。其中「鱅魚、鰱魚、草魚、青魚」有四大家魚的美稱。
兩棲類:
出示:青蛙一生的圖片
師:觀察圖片,討論青蛙生活在哪裡?青蛙的一生在發生怎麼樣的變化?
(學生討論並回答)
師:青蛙的幼體和魚有些相似,生活在水裡,有尾無四肢,用鰓呼吸。它的成體生活在陸地上或水中,尾退化,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濕潤的皮膚呼吸。象青蛙這樣的動物就稱為兩棲類動物。兩棲類動物大約出現在3.5億年前,現存的種類比較少,你知道有哪些動物是兩棲類的嗎?
出示:兩棲類動物的圖片
師:大鯢:又稱娃娃魚,生活在深山清澈的溪流中,終生具有扁平的尾。蠑螈也終生具有扁平的尾。
牛蛙:肌肉發達,肉質鮮嫩,可食用。
樹蛙(雨蛙):個體一般較小,多數為綠色,在我國分布很廣。它的四肢末端有吸盤,可用來攀援樹枝,下雨時喜歡鳴叫。
疣螈: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頭部扁平,吻端平切。除唇緣、指、趾及尾外,全身布滿瘰粒與疣粒;頭側棱脊顯著,背中線棱脊明顯。體側自肩部向後至尾基部各有一列整齊的瘰粒。前後肢幾乎等長,指扁平,末端鈍圓。體色除尾部腹緣及四指為橘紅色外,其餘皆為黑色。生活於海拔650-2500米山區溪流的塘邊,多在夜間捕食。平時生活在陸地上,夏季繁殖期進入水池中。
蟾蜍:俗稱癩蛤蟆,是一種極有葯用價值的經濟動物。
爬行類:
師:大家知道哪些動物屬於爬行類?
出示:爬行類動物的圖片
師:地球上真正的爬行動物大約出現在3億年前。它們一般貼地爬行,用肺呼吸,體表覆蓋著鱗片或甲。如蛇、鱷魚、龜、變色龍、蜥蜴、鱉等。
閱讀:毒蛇和無毒蛇
鳥類:
師:大家熟悉什麼鳥?(學生列舉);
出示:鳥的圖片
師:最早的鳥大約出現在1.5億年前,他們的身體表面都有羽毛,前肢變成翅,體溫恆定,能飛翔。
師:你們知道鳥類身體上有哪些特點利於他們的飛翔生活嗎?
(學生討論並匯報)
師:(小結)1、體表被羽毛,前肢特化為翼,胸肌發達。2、身體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的空氣阻力。3、長骨中空,減輕飛行負擔。4、雙重呼吸,邊飛行、邊排泄,牙齒退化,卵巢、輸卵管右側退化。
哺乳類:
師:哺乳動物是目前動物世界中分布最廣、功能最完善的動物。最早的哺乳動物大約出現在2億年前。圖2-17中動物是不是哺乳動物?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學生討論得出哺乳動物的特點:全身被毛,體溫恆定,胎生,哺乳)
出示五種動物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它們分別屬於哪種類型;(出示各類動物中各種動物的圖片)分類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分別寫出各類動物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徵。
(學生講述各類動物的特徵)
教師總結:
類別 動物名稱 歸類理由
哺乳類 貓 體外有毛,胎生,哺乳
學生完成下列列表:
第三節 常見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生物與非生物》這章的第三節,學生在上完《常見的動物》後,已經初步具備生物分類的思想。教科書在對學生熟悉的花、果實進行描述後,引出了種子這一重要概念。後面的內容又以種子有否被果皮包被為標准,引出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就學生普遍性的認知而言,他們對花是最熟悉、最喜歡的,以此為「前概念」,一方面確實遵循了植物的繁殖規律,另一方面為學生學習種子植物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在「果實」的教學中,教材就「果實」向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問,也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果實」。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果皮」和「種皮」的區別,以防止學生錯誤的生活經驗干擾。教材羅列了一些常見的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對這類植物有一個概括性的分類。
教學目標:
1、說出種子植物和沒有種子植物的主要區別。
2、說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區別。
3、說出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徵。
4、學會植物分類的基本方法。
重難點:
重點:1、種子植物: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區別。
2、沒有種子的植物:藻類、苔蘚、蕨類等三類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一定程度的分類,明確種子植物與沒有種子植物的根本性區別。
3、植物分類的方法。
難點:
1、果皮與種皮的區別。
2、沒有種子的植物的孢子和種子的區別。孢子是植物產生的一種進行生殖或具有休眠作用的單細胞。
教學方法:觀察、討論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准備:課件、實物(蘋果、豌豆、紅松的球果、胎生狗脊、葫蘆蘚、海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復習引入:
師: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動物並對他們進行了分類,你還記得我們對動物是如何分類的呢?
無脊椎動物
動物
脊椎動物:哺乳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鳥類
過渡:在生機勃勃的自然界中,除了活蹦亂跳的動物以外,還生活著其他一些生物。引出課題:常見的植物
以日本櫻花為例介紹植物特徵,從六大器官入手呈現櫻花的根、莖、葉,介紹其開花、結果的過程,出示櫻花結構的解剖圖。
展示:幾種熟悉的蔬菜和水果。
師:它們分別屬於植物的哪一部分?
生:(討論回答)
師:蔥、青菜——葉;姜、洋蔥、藕、荸薺、馬鈴薯——莖;胡蘿卜、番薯——根 、 蘋果、草莓、黃瓜——果實;豌豆、大豆、松子——種子;花菜——花。
師:思考你平時所吃的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果實?
學生自由發言…………
師:(課件)蘋果被切成兩半,我們會發現裡面是什麼?
生:有種子。
師:通常情況下,我們把這些繁殖過程中出現種子的植物,成為種子植物。種子植物通常需要動物(昆蟲)、風力、水力等自然外力來幫助傳播花粉,進行有性生殖,出現種子來繁衍後代。比如說蒲公英、蘋果、黃瓜、西瓜、鬱金香、青菜、蘿卜、水稻、板栗等等都是種子植物。我們在吃蘋果的時候,經常可以發現裡面有種子,這一顆顆的就是種子,這是種子的皮就叫種皮,包在種子外面的一層是果皮,果皮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的。下面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蘋果、豌豆和紅松的種子,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出示蘋果、豌豆、紅松的球果)
生:蘋果和豌豆的種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而紅松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師:很好。蘋果的種子剛才我們介紹了,豌豆的果實,可以剝掉的是果皮,裡面的一顆顆是種子。而紅松的種子是沒有被果皮包被的,其實一顆松子就是它的種子,它只有種子沒有果實。這樣我們就按照種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種子植物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沒有真正的果實,只有種子,這種植物分布很廣,其中大多數種類植株高大,根系發達,抗寒能力強。它們也有根、莖、葉和種子,但沒有真正的花和果實、。黑松、水杉、銀杏、蘇鐵、側柏等都是常見的裸子植物(出示這些植物的圖片)。請同學看這副圖,這是一株銀杏,你知道這些掛下來的是什麼嗎?
生:果實……種子……?
師:我們要判斷它是被子植物還是裸子植物?
生:裸子植物。
師:是裸子植物。所以這些是銀杏的種子,俗稱白果,並不是果實,銀杏是沒有真正的果實的。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植物。它們有根、莖、葉,還有花、果實、種子。像樟樹、白蘭花、梔子花、向日葵等都是常見的被子植物。你還知道哪些被子植物,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有關?
生:穿的……吃的……住的……
師:對。現在我們知道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有種子,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運用前面學過的知識,如何測定植物種子的質量和體積?
生:可用天平和盛了水的量筒進行測量(種子放進量筒前後「水」的體積差,除於種子數,就是種子的平均體積)。
師:很棒!選取足夠數量的種子,這樣測出的平均體積更接近於真實種子的體積。那麼,接下來讓同學們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種子呢?
教後反思
4 課堂上生動的畫面、熟悉的情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本節課中讓學生結合第一章的內容來測量種子的質量和體積,使知識融會貫通。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活躍了課堂氣氛。
5 在下課前給學生留問題思考,引入下一節課。
第二課時:
引入:
在自然界中,還有一大類植物是沒有種子的,如: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藻類植物、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形態特點及生殖。
師:這些植物進行無性生殖,到一定的時期自身產生能繁殖後代的孢子。下面我們來看看孢子是怎麼樣的。(出示實物:腎蕨)讓學生看看、摸摸。這些植物也有根、莖、葉。到了夏天,葉子的背面會長出許多孢子囊,裡面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這些植物一般生長在樹木、河流或湖泊邊的陰濕環境中,它們不開花,也沒有種子,這類植物稱作蕨類植物。你認為這些植物的孢子與前面的中指植物的種子有何區別?
生:種子植物的花需要經過傳粉、受精後才能形成種子,而孢子是沒有種子的植物到一定時候自身就能生成的。
師:也就是說種子植物需要經過有性生殖形成種子,而沒有種子的植物自身能產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孢子,即無性生殖。下面我們看到的是另一類沒有種子的植物:苔蘚植物。它們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結構比蕨類植物更簡單,它們沒有根,有小的莖、葉,也沒有種子,用孢子進行繁殖。比如說:地錢、葫蘆蘚(出示葫蘆蘚的圖片)。還有一類植物也是通過孢子生殖的,我們非常熟悉的紫菜和海帶,它們屬於藻類植物。池塘里的水綿也是藻類植物,它們非常小,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楚。這些植物的結構更簡單(出示海帶)。請同學觀察這些藻類,它們有根、莖、葉或花、果實、種子嗎?
生:沒有。
師:無論是大型的藻類植物還是小型的,都是沒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它們繁殖後代也是通過孢子的。前面我們學習了種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沒有種子的植物有蕨類、苔蘚、藻類植物。請同學們從生活環境、生殖、根、莖、葉等四個方面比較這五種植物。(出示表格)
生:填表格
師:通過比較,你對植物的進化有什麼認識?
生:植物界的進化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可分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師:我們按照給動物分類的方法,根據植物的一些特徵對植物進行分類。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50頁,完成這張分類表。
練習:請用你已學會的分類方法對下列15種生物進行分類:
虎、梨、馬尾松、螺、蕨、烏龜、葫蘆蘚、蛔蟲、海帶、鰱魚、鷹、青蛙、蚊、蚯蚓、
海蜇
指導學生閱讀:P51林耐與生物分類;人類與白菜分別在動物和植物分類等級上所處的位置。
教後反思:
首先讓學生能夠明白種子植物和沒有種子植物的根本區別,並引導學生注意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的區別,這是教學的重點。對植物學生要求能進行逐級分類,讓學生理解分類的標准不同,分類的結果就不同。
第四節 細胞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細胞是在學習了常見的動植物之後提出的,使學生從宏觀認識轉向微觀認識。細胞作為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學習本節內容的意義就在於引導學生從細胞這個微觀角度去認識生物的結構和功能。所以本節教材以人類認識細胞的歷程為主線呈現,主要內容有細胞的發現、細胞的結構、細胞學說、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
教學目標:
1 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
2 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3 說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
4 了解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
5、學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製作簡單裝片;繪制細胞結構簡圖。
教學重點:
細胞的結構、動植物細胞的區別、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顯微鏡的操作。
教學難點:
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對染色體會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的理解。
教學方法: 討論式、探究式、講授式。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准備: 顯微鏡、透明塑料尺、各種細胞裝片、洋蔥根尖細胞分裂裝片、
橡皮泥,課件。
以1000得到以毫米為單位的身高數據。算一算,要有多少條阿
Ⅷ 初一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
初一初二的生物知識點其實不難,只要在考前整理好所學的知識點,考個好的生物成績沒有問題。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一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生物的共同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准焦螺旋,後調細准焦螺旋.7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製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7上P45動物細胞模式圖7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
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
傳粉:花葯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上P127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上P132
初一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初二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8下P30
1858~1865奧地利的孟德爾發現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男性細胞中發現一對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不一樣,他把這對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
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把男性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女性細胞中同一對染色體是一樣的,都是X染色體.
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的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免疫的害處、計劃免疫:參考八下教材
處方葯(RX):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葯物.
非處方葯(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說說明服用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臟擠壓:參考八下教材
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
猜你喜歡:
1. 初一初二生物復習提綱
2. 最新初中生物知識點匯總
3. 生物七年級上冊每單元知識點總結
4. 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
5.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Ⅸ 七年級上生物第二單元知識結構總結
1、光學顯微鏡各個部件的名稱和作用:
鏡座—穩定鏡身。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件。鏡臂—握鏡的部位。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轉換器—可以轉動的圓盤,上面安裝物鏡。粗准焦螺旋—轉動時,可以大幅度升降鏡筒。細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幅度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鏡和物鏡—目鏡是用眼觀察的鏡頭;物鏡是接近物體的鏡頭。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對准通光孔,可以調節光線的強弱。反光鏡—一面是平面鏡(光線強時用),一面是凹面鏡(光線弱時用)。轉動反光鏡可以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物像的放大的倍數是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
2、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
①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一個「d」,那麼在透明紙上寫的是「p」。②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3、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①細胞膜—具有保護細胞內部的作用,還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 ②細胞質—細胞質內含有許多與各種生命活動有關的微細結構。活細胞的細胞質具有流動性,有利於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③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具有重要作用。細胞核內含有與生物的遺傳有密切關系的物質——遺傳物質。
4、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別
植物細胞除了和動物細胞一樣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以外,一般還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5、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製作步驟:(1)先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鱗片葉的內面撕下一小塊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地把它展平。(4)用鑷子夾住一塊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後輕輕地放平,蓋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蓋玻片下留下氣泡。(5)經碘液染色後。(6)把制好的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6、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1)用滴管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2)用涼開水把口漱凈,用牙簽從口腔腮壁處輕輕刮幾下,(3)把牙簽上附著的一些碎屑放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塗幾下。(4)蓋上蓋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氣泡。(5)經碘液染色後。(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7、細胞膜的功能
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8、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1)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里的能量轉換器(2)葉綠體: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3)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9、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這些信息其實就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
10、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後,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後,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於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11、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12、說明人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13、說明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14、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莖、③葉, (屬於營養器官)
④花、⑤果實、⑥種子,(屬於生殖器官)。
15、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都是一個細胞的生物體,能獨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動。
16、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形態結構:多種多樣的,病毒的結構簡單,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生命活動: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
17、關注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特別是與人類的關系
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肝炎等,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艾滋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口蹄疫,雞瘟以及眾多的植物病毒,給農牧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人們一方面設法治療和預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為人類造福。接種牛痘疫苗預防天花,口服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又叫小兒麻痹症),口蹄疫,雞瘟等動物病毒也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的方法進行防治,這些疫苗就是經過人工處理的減毒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