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體正常微生物的類型和作用有哪些
類型:致病微生物,(條件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真菌、酵母菌(具體分類您可看有關書籍)人體正常菌群:1、可降解未被人消化道食物殘渣,便於機體進一步吸收。
2、合成維生素B、K。
3、可產生多種抗原物質,刺激機體發生免疫應答,使免疫系統保持活躍狀態,可預防多種感染。
4、可抑制侵入的病原菌生長繁殖甚至將其消滅。
5、所謂正常菌群,也是相對的,可變的和有條件的,其生態平衡一旦被破壞,就會引起菌群失調。參考文獻:李仲興等:臨床細菌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1頁,1966.
⑵ 人體的正常菌群有哪些
人體的皮膚以及與外界相通的腔和道通常都寄生些細菌、真菌、一些節肢動物等,如口腔、胃腸道、尿道、呼吸道(鼻)、陰道、尿道以及外耳道等,不同的部位寄生的菌群是不一樣的,甚至不同的人個體寄生的菌群也是不一樣的。寄居於人體的微生物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永久寄居者,另一類是臨時寄居人體的遷徒者。另一種分類方法則是,將它們分為對人體有利的寄生微生物和對人體不利的寄生生物(包括蟲、菌和病毒等種類)。
口腔:生活著大約500種細菌,區區1毫升唾液里就有1億個以上的細菌。如卡它球菌、各種葡萄球菌、各種鏈球菌、類白喉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腸桿菌等。另外還有厭氧菌,如消化球菌、擬桿菌及類酵母菌的存在。生活在你口腔中的一種真菌———白色念珠菌,還能造成陰道炎。
鼻子:細菌大都是像葡萄串一樣聚集的金色葡萄球菌。鼻腔深處則有大量的鏈球菌,是一種竿狀細菌,呈鏈狀相連。
腋窩:腋窩溫度潮濕,成為微生物溫馨的家園,據測試表明,每平方厘米微生物的數量達到了
1000萬個。最常見的兩種之一是瘡皰棒桿菌,一般認為如果它堵塞毛孔的話,就會造成痤瘡;另一種是表皮葡萄球,這是皮膚上的常見細菌,成團聚集。
胃腸道:諸如線狀的大腸桿菌在內的很多細菌,會在食物通過吸走其中的氧。你的大腸是個缺氧的環境,裡面生存著無數的微生物。大約30%的糞便當中含有體型纖維小的活微生物。人體結腸里都有大量的產烷生物,它們使人放屁。
皮膚:極其微小的塵蟎以死亡細胞為食,作用挺像皮膚的清潔隊,橢圓形的蟎蟲有半透明的堅硬外殼,稀稀拉拉地長著豎起的絨毛,還有8條毛茸茸的腿和一副大嘴,不過沒有眼睛或觸角。細菌,最常見的是金色葡萄球菌,它能把皮膚的PH值保持在5.5左右,有助於防止皮膚感染。
陰道、尿道: 正常女性的陰道分泌物中有上億個細菌,這些細菌通常有需氧菌和厭氧菌之分,需氧菌包含有乳酸桿菌、棒狀桿菌、非溶血性鏈球菌、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加德諾菌等。
⑶ 簡述正常菌群概念及其生物學意義。
正常菌群:
生活在健康的人或動物各部位、數量大、種類較穩定、一般能發揮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種群。這些細菌,有些只作暫時停留;而有些由於與人類長期相互適應以後,形成伴隨終生的共生關系。
生物學意義:
生理意義:正常菌群不僅與人體保持平衡狀態,而且菌群之間也相互制約,以維持相對的平衡。在這種狀態下,正常菌群發揮其營養、拮抗和免疫等生理作用。
* 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生物體的特定部位生長後,對其他的菌群有生物拮抗的作用。產生這種生物屏障的往往是一些厭氧菌。正常菌群通過緊密與黏膜上皮細胞結出來佔領位置,由於在這些部位數量很大,在營養競爭中處於優勢,並通過自身代謝來改變環境的pH值或釋放抗生素,來抑制外來菌的生長。
* 營養作用:正常菌群的存在影響著生物體的物質代謝與轉化。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維生素的合成,膽汁的代謝、膽固醇的代謝及激素轉化都有正常菌群的參與。
* 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抗原刺激可以使宿主產生免疫,從而減少了本身的危害。已有實驗表明,某些誘發的自身免疫過程具有抑癌作用。
⑷ 人體正常微生物的類型和作用有哪些
類型:致病微生物,(條件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細菌、放線菌、
螺旋體
、
支原體
、真菌、酵母菌(具體分類您可看有關書籍)人體正常菌群:1、可降解未被人
消化道
食物殘渣,便於
機體
進一步吸收。
2、
合成
維生素B
、K。
3、可產生多種
抗原物質
,刺激機體發生
免疫應答
,使
免疫系統
保持活躍狀態,可預防多種
感染
。
4、可抑制侵入的
病原菌
生長繁殖甚至將其消滅。
5、所謂正常菌群,也是相對的,可變的和有條件的,其生態平衡一旦被破壞,就會引起
菌群失調
。
參考文獻
:李仲興等:臨床細菌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1頁,1966.
⑸ 人體正常微生物的類型和作用有哪些
類型:致病微生物,(條件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真菌、酵母菌(具體分類您可看有關書籍)人體正常菌群:1、可降解未被人消化道食物殘渣,便於機體進一步吸收.
2、合成維生素B、K.
3、可產生多種抗原物質,刺激機體發生免疫應答,使免疫系統保持活躍狀態,可預防多種感染.
4、可抑制侵入的病原菌生長繁殖甚至將其消滅.
5、所謂正常菌群,也是相對的,可變的和有條件的,其生態平衡一旦被破壞,就會引起菌群失調.參考文獻:李仲興等:臨床細菌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1頁,1966.
⑹ 簡述正常菌群概念及其生物學意義。
人體的體表及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寄居著一定種類和數量的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微生物與宿主、微生物與微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賴,長期適應,處於微生態平衡。正常定植於人體各部位的細菌群稱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對構成生態平衡起重要作用,其生物學意義主要是:1生物拮抗;2促進機體免疫;3與衰老有關;4合成維生素和細菌素。
⑺ 人體正常微生物群的研究意義
微生物菌群現在被認為是人體的第一大免疫器官,而且多種疾病的發病原因都和這些微生物有關。現在是研究的熱門之一。
⑻ 名詞解釋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指的是正常人體的體表及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著的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微生物對人類無害。
生物體內多數組織器官都是無菌的,正常菌群中的細菌偶爾少量侵入這些部位是能被機體的自身免疫所應付的。但如果正常菌群與宿主間或正常菌群各菌種間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菌群失調,致病作用就會顯著,嚴重者引起二重感染。
(8)人體正常微生物群定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正常菌群的生理意義
正常菌群不僅與人體保持平衡狀態,而且菌群之間也相互制約,以維持相對的平衡。在這種狀態下,正常菌群發揮其營養、拮抗和免疫等生理作用。
正常菌群的病理意義
某些因素破壞了人體與正常菌群之間的平衡,正常菌群中各種細菌的數量和比例發生變化時,稱為菌群失調。若菌群失調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現臨床症狀,引起二重感染,稱菌群失調症。
人體各部位的正常菌群,離開原來的寄居場所,進入身體的其他部位,或當機體有損傷和抵抗力降低時,原來為正常菌群的細菌也可引起疾病,因此稱這些細菌為條件致病菌或機會致病菌。
⑼ 人是由微生物組成的嗎
人怎麼可能是微生物組成的呢!
不能否認的是,人體中確實存在微生物。在人身體的體表及其與外界相通的腔道,
如口腔、
鼻腔系統、
咽喉腔、
眼結合膜、
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有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
其中一部分為長期寄居的微生物,
在機體防禦機能正常時是無害的,
稱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菌群對人體有益無害,
而且是必須的。
正常菌群是由相當固定的細菌組成,
有規律地定居於身體一些特定部位,
成為身體的一個組成部分。
正常菌群數量是巨大的,
大約為10的14次方左右,
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
通過個體的適應和自然選擇,
正常菌群中不同種類之間,
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
正常菌群、
宿主與環境之間,
始終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中,
形成一個互相依存,
相互制約的系統,
因此,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
正常菌群對宿主表現不致病。
我們吃的西葯是化學物,西葯進入我們人體後,經過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後,很快就代謝掉了,在西葯的說明書上一般都有半衰期。
⑽ 何謂人體正常菌群有何生理及病理意義
正常人體的體表及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著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微生物對人類無害,成為正常菌群。它們與人體之間,構成一種天然的生態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經常保持著生態平衡。它們有的菌可合成維生素B、VC、K,增強人體免疫力,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或殺死它們。菌群失調會引起炎症,自身感染等疾病。 如:大腸菌群失調,可引起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