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寒武紀是誰啊
寒武紀(Cambrian)是距今5億7千萬年前-5億1千萬年前的一個地質時代。寒武紀是顯生宙(Phanerozoic)的開始。在這一時期,大約50個門的大量多細胞生物(包括幾乎所有現生生物的祖先)快速出現,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這一時期,最繁榮的生物是節肢動物三葉蟲,其次是腕足動物、古杯動物、棘皮動物和腹足動物。寒武紀的生物形態奇特,和地球上的現生生物極不相同。最古老的魚種也出現在這個時代,是耳材村海口魚(Haikouichthys
ercaicunensis),該化石發掘在澄江動物群。
此時在潮濕的低地可能分布有苔蘚和地衣類的低等植物,但它們還缺乏真正的根莖組織,難以在乾燥地區生活。寒武紀沒有真正的陸生生物。
寒武紀是最早的地質時代,下一個紀是奧陶紀。
② 侏羅紀、白堊紀、三疊紀和寒武紀順序是什麼
按從前到後依次是寒武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寒武紀是5億7千萬年前到5億1千萬年前的三葉蟲時代。三疊紀是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崛起的時代。朱羅紀是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盛行的時代。白堊紀是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由極盛走向衰滅的時代。寒武紀(Cambrianperiod)是古生代的第一個紀,開始於距今5.4億年,延續了4000萬年。寒武紀是生物界第一次大發展的時期,當時出現了豐富多樣且比較高級的海生無脊椎動物,保存了大量的化石,從而有可能研究當時生物界的狀況,並能夠利用生物地層學方法來劃分和對比地層,進而研究有機界和無機界比較完整的發展歷史。三疊紀(Triassicperiod)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始於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海西運動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台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這種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侏羅紀(Jurassicperiod)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始於距今2.03億年,結束於1.35億年,共經歷了6800萬年。生物發展史上出現了一些重要事件,引人注意。如恐龍成為陸地的統治者,翼龍類和鳥類出現,哺乳動物開始發展等等。白堊紀(Cretaceusperiod)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始於距今1.35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侏羅紀特點:整個侏羅紀時期,大多數時期處於溫暖和潮濕。當時繁盛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如今澳大利亞和南極洲豐富的煤炭資源。盡管那時有局部的乾旱地區,但絕大多數盤古大陸,均處於鬱郁蔥蔥的綠洲。勞亞大陸和南部的岡瓦納大陸生物群,在許多方面,仍然十分獨特,動物群具備了較多的洲際色彩。
③ 地球上的第一個動物叫什麼
地球上的第一個動物叫史前生物,藍細菌,史前生物是指許多生活於地球上的生物體,年代范圍大約是從38億年前到大約公元前3500年人類開始保留文字紀錄以前。史前生物的型態包括了海洋中類似細菌的細胞生物,到藻類與原生生物,以及較為復雜的真核多細胞生物,如真菌、植物、軟體動物、昆蟲與脊椎動物等。約在39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原始的海洋。幾乎完全是淡水的原始海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機質,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它們可能原本是地球上所有,也有一部分來自彗星。在太陽及地球其它物理作用下,一些有機質出現了肽鍵並進而形成蛋白質。在隨後的幾億年中,這些蛋白質越來越復雜,終於在34億年前生命開始出現了。
33億年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藍菌出現,6億年前:多孔動物、刺胞動物、扁形動物及其他多細胞動物在海洋出現。(但亦有研究顯示最早的動物生活在湖泊的環境中。)刺胞動物及櫛水母是最早有神經元的生物,神經元只是一個簡單的網,沒有腦部或中央神經系統。地質年代古生代的第一個紀。「寒武」原是英國南威爾士的一座山脈名因地質學家研究了該處的地質而得名。約開始於6億年前,結束於5億年前。寒武紀的生物群中,以綠藻、紅藻等海生藻類植物最為繁盛,無陸生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如三葉蟲、低等腕足類和單板類、腹足類等多種軟體動物繁盛。引用
④ 為什麼將寒武紀稱為「三葉蟲的時代」
寒武紀是地質歷史劃分中屬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4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寒武紀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遙遠而陌生的,這個時期的地球大陸特徵完全不同於今天。寒武紀常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這是因為寒武紀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類群豐富的礦化的三葉蟲硬殼。當時出現了豐富多樣且比較高級的海生無脊椎動物,保存了大量的化石,從而有可能研究當時生物界的狀況,並能夠利用生物地層學方法來劃分和對比地層,進而研究有機界和無機界比較完整的發展歷史。但澄江動物群告訴我們,現在地球上生活的多種多樣的動物門類在寒武紀開始不久就幾乎同時出現。
在前6~5億年,歷時一億年。這個時期地球的統治者是三葉蟲,因此人們又將這個時期叫「三葉蟲時代」。
寒武紀的海洋生物主要是底棲的三葉蟲,另有杯海綿和腕足類,海水中漂浮著水母和其它浮游生物。
寒武紀地球上藻類繁多,結構復雜,這是無脊椎動物發展的最好條件。此間三葉蟲是數量最多的動物,且種類也占動物總類別的60%,另外腕足類佔30%,還有10%是杯海綿、水母、蠕蟲、和軟體動物等。
三葉蟲是一種已經絕滅了的節肢動物,我國早在300多年前,即明朝崇楨年間就在山東泰安發現了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最早是隨著寒武紀初期的小殼動物群而出現的,小殼動物群主要是指軟舌螺、腹足類、單板類、喙殼類和分類位置不明的一大批個體微小、低等的軟體動物,當時的海洋條件已經適合於它們生存,這些動物給三葉蟲帶來了豐富的食源,在那時的海洋中,三葉蟲還沒有遇到有力的競爭對手,因此它們橫行霸道,迅速發展,整個寒武紀成了三葉蟲的世界。
三葉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尾部三個部分,背面的甲殼堅硬,正中突起,兩肋低平,也形成縱列的三部分,三葉蟲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吧。由於三葉蟲的背殼堅硬,所以容易被保存成為化石。我們今天了解這種絕滅了的動物,全是通過化石來認識它們的。三葉蟲的頭部由於覆蓋有硬甲,可稱為頭甲,頭甲上中央隆起的部分叫頭鞍,頭鞍的形狀和大小在不同種類中變化較大,頭鞍前部是頭蓋,上面發育著眼脊、眼葉和眼。頭蓋兩側的邊緣下凹並延展形成活動頰,活動頰常常進一步形成十分尖銳的頰刺,伸向身體的後方,整個頭甲是三葉蟲分類和種屬鑒定的重要依據。
胸甲由許多形狀相似的胸節組成,這些胸節相互銜接,與絕大多數節肢動物的體節相似,胸節可以活動,並有彎曲的功能。三葉蟲身體能夠蜷起或伸展開全靠這些活動的胸節,但幼年體的三葉蟲沒有胸節。尾甲是指三葉蟲身體末端由若干體節融合而成的部分,它們形成三葉蟲獨特的尾部。三葉蟲的尾一般都是半圓形,由於尾的邊緣常常形成大小不同的尾刺,使許多三葉蟲的尾伸展、放射,變得很美麗。整個三葉蟲的背面硬而光滑,但科學家們發現有些種類在背甲上具有小瘤或小結節,這些小瘤和小結節與背甲上的頰刺、肋刺、尾刺一起,構成了復雜的防護「盔甲」,可見,當時海洋中即使有比三葉蟲強悍的動物,也不敢輕易冒犯它們。
三葉蟲為雌雄異體,卵生,在它們一生的發育中,要經過多次的蛻殼才能長成,現在的許多節肢動物都承襲了三葉蟲的生長方式。三葉蟲從幼蟲到成蟲,一般經歷三個生長階段,即幼年期、分節期和成蟲期。了解這點,對我們在野外採集三葉蟲化石很有必要,如果人們稍微具備一些有關三葉蟲發育階段的知識,就能對採集到的三葉蟲化石做出大致的鑒定,不致於把不同發育階段的同一種三葉蟲當做不同形態的屬種了。
幼年期的三葉蟲除身體很小外,常常凸起明顯,頭部與尾部區分不明顯,沒有胸節,蟲體呈圓球狀。以後,隨著三葉蟲不斷生長,胸節逐漸增加,當胸節全部長成不再增加時就進入成年期,此時意味著三葉蟲已達到性成熟階段,能夠生兒育女了。三葉蟲每蛻一次殼,身體都會增大,殼上的刺、瘤、甚至尾甲的分節數也會增加。
三葉蟲長大以後就可以在海洋中無憂無慮地生活了,至今為止,人們還沒有在陸相地層中發現三葉蟲化石,這說明這種動物確實只生存在海洋里。由於三葉蟲化石常常與珊瑚、腕足動物、頭足動物共同出現,表明它們都喜歡生活在比較溫暖的淺海,在那裡,三葉蟲以各種微小的生物為食,或者也對海草及動物的屍體感興趣。可以肯定,它們不具有主動攻擊的能力,因為三葉蟲沒有良好的游泳器官,也不具備流線形的體形,在水中行進的速度較慢。從它們的堅固背甲可以想像,一旦有兇猛的動物向它們擺出進攻的架勢時,三葉蟲會迅速把身體蜷起,象穿山甲那樣把自己保護起來,悄悄沉入海底。
寒武紀時為什麼出現那麼多三葉蟲呢?科學家們通過古生態學的研究認為,三葉蟲具有很好的適應環境的生存方式。三葉蟲並不遵循著單一的生活模式,有些種類的三葉蟲喜歡游泳,有些種類喜歡在水面上漂浮,有些喜歡在海底爬行,還有些習慣於鑽在泥沙中生活,它們占據了不同的生態空間,寒武紀的海洋成了三葉蟲的世界。在寒武紀以後的地質時代,這種不同尋常的生物與其它無脊椎動物又共同生存了很長時間,才逐漸數量減少和衰退。我國三葉蟲化石非常豐富,僅在寒武紀的早期就發現了200多個屬,山東泰安盛產的「燕子石」,經研究發現就是當時大量活動的三葉蟲死後堆積形成的,那些顯露在岩石表面紛紛欲飛的「燕子」,實際上全是一種長有長長尾刺三葉蟲的尾甲。
三葉蟲出現後,在整個早古生代都可作為眾多生物的代表,它們和許多其它生物一起共同揭開了地球走進生物多樣化的序幕,從此,一個欣欣向榮的生物世界才真正出現。三葉蟲是海生動物,它大多適於淺海底棲爬行或半游泳生活;另一些可在遠洋中游泳或漂游,以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腕足動物的屍體,或海藻及其它細小植物為食,多數三葉蟲的身體扁平,背部被以硬甲,腹部為柔軟的腹膜和可爬行的步腳,眼位於頭甲背側,這就是腹部貼伏海底生活的特點。扁平的身體和生長許多刺可增加浮動,加上鰓狀外肢有助於游泳,因此還具有一定游泳能力。
它們在二疊紀末完全絕滅,三葉蟲數量隨著門類眾多的海相無脊椎動物的大量涌現而減少,中生代到來時終於絕滅。
⑤ 寒武紀有什麼生物
寒武紀分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芙蓉世.動物群以具有堅硬外殼的、門類眾多的海生無脊椎動物大量出現為其特點,是生物史上的一次大發展.其中
三葉蟲最為常見,是劃分寒武系的重要依據.其它尚有無鉸、幾丁質外殼的腕足類小舌形貝、小園貨貝以及古杯類和軟舌螺等.植物群以藻類為主,還有一些微古植
物.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芙蓉世分別以賀爾姆蟲、奇異蟲和油櫛蟲為代表.
⑥ 寒武紀的主要生物
寒武紀是地質年代劃分中屬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7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寒武紀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遙遠而陌生的,這個時期的地球大陸特徵完全不同於今天。寒武紀常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這是因為寒武紀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類群豐富的礦化的三葉蟲硬殼。
此外,寒武紀還產生了進化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很短(地質意義上的很短,其實也有數百萬年之久)時間內,生物種類突然豐富起來,呈爆炸式的增加。它意味著,生物進化除了緩慢漸變,還可能以跳躍的方式進行。當時出現了豐富多樣且比較高級的海生無脊椎動物,保存了大量的化石,從而有可能研究當時生物界的狀況,並能夠利用生物地層學方法來劃分和對比地層,進而研究有機界和無機界比較完整的發展歷史。但澄江生物群告訴我們,如今地球上生活的多種多樣的動物門類在寒武紀開始不久就幾乎同時出現。
寒武紀是顯生宙(Phanerozoic Eon)的開始,標志著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在寒武紀開始後的短短數百萬年時間里,包括現生動物幾乎所有類群祖先在內的大量多細胞生物突然出現,這一爆發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帶殼、具骨骼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趨向繁榮,它們營底棲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機質顆粒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節肢動物三葉蟲,故寒武紀又稱為「三葉蟲時代」,其次是腕足動物、古杯動物、棘皮動物和腹足動物,寒武紀的生物形態奇特,和我們現在地球上所能看見的生物極不相同。比較著名的有早寒武世雲南的澄江生物群、加拿大中寒武世的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寒武紀的生物界以海生無脊椎動物和海生藻類為主。無脊椎動物的許多高級門類如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筆石動物等都有了代表。其中以節肢動物門中的三葉蟲綱最為重要,其次為腕足動物。此外,古杯類、古介形類、軟舌螺類、牙形刺、鸚鵡螺類等也相當重要。拋開牙形石不說,高等的脊索動物還有許多其他代表,如中國雲南澄江生物群中的華夏鰻、雲南魚、海口魚等,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中的皮開蟲,美國上寒武紀的鴨鱗魚。
在潮濕的低地,可能分布有苔蘚和地衣類的低等植物,但它們還缺乏真正的根莖組織,難以在乾燥地區生活;無脊椎動物也還沒有演化出適應在空氣中生活的機能。寒武紀沒有真正的陸生生物,大陸上缺乏生氣、荒涼一片。
古生物學引用「大爆發」一詞,來形容生物多樣性突然爆發式出現。根據寒武紀開始時痕跡化石和小殼化石的突然多樣性和復雜性,「寒武紀大爆發」的理論在澄江生物群發現之前就已提出,但對「寒武紀大爆發」所產生的動物及動物群落結構特徵所知甚微,即使著名的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動物群化石也比「寒武紀大爆發」晚1000多萬年,不能回答寒武紀初期海洋中具體有什麼生命。
澄江生物群的地質時代正處於「寒武紀大爆發」時期,它讓我們如實看到5.3億年前動物群的真實面貌,各種各樣的動物在「寒武紀大爆發」時期迅速起源,立即出現,它將動物多樣性的歷史前推到寒武紀早期。
寒武紀的生物形態奇特,和地球上的現生生物極不相同。最古老的魚種也出現在這個時代,是耳材村海口魚(Haikouichthys ercaicunensis),該化石發掘在澄江生物群。
⑦ 寒武紀時期的動物有哪些
寒武紀始於5.4億年前。氣候溫暖。一批具有堅硬的貝殼或內骨骼的動物,形成化石,寒武紀動物留下了大量的遺跡,它反映了生物演化的特大飛躍。
古生代
古生代(5.7億年前~2.5億年前)。它依次分為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這一時期,海洋中的無脊椎動物達到空前繁盛,魚類也繁殖起來,用鰭爬行的魚登上陸地,成為陸上脊椎動物的祖先;此時兩棲類出現。而植物以海生藻類為主,到志留紀末期,原始植物也開始登上陸地,到了石炭紀和二疊紀,蕨類植物特別繁盛,煤也開始形成。
生命大爆發
我國雲南澄江帽天山寒武紀早期(距今約5.3億年前)地層中發現的「澄江動物群」化石,就是生命爆發式發展的典型。
1984年6月,科學家共採行古生物化石5萬多塊,有80多個物種,分屬40多個門綱,這一發現震驚世界,被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寒武紀動物
盡管寒武紀動物是海生動物,但它們很少遨遊大海,而是貼近海底生活。蠕蟲是在沉積物中打洞前進的,類似蛇的身體,柔軟的動物在海底爬行,以腐爛的遺體為食。三葉蟲也在海底爬行,有時留下的遺體石化,為日後研究提供了線索,水環境為寒武紀世界的飛毛腿信提供了活動舞台,如加勒畸蝦,以及科學家們新近發現的一些最早的脊椎動物。
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分頭、胸、腹三部分。這類動物種類多,分布廣。我們常見的蟲、蒼蠅、蝦蟹,都是節肢動物。
現已絕跡的三葉蟲,是最低等的節肢動物。它們生活於6億年前至2億多年前的古生代,三葉蟲的生活能力強,因此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更大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它們曾在寒武紀一度繁盛,多數在海洋里營底棲生活,少數潛伏泥沙中或仍漂浮生活。所以,寒武紀有「三葉蟲時代」之稱。
⑧ 在眾多古生物當中,最古老的生物是什麼
已知最古老的生物是:藍藻細菌,年齡:35億歲已知的最古老的藍藻菌化石在澳大利亞西部的太古岩中被發現。藍藻細菌又名藍綠藻,是一種能利用光合作用生成能量的細菌。人們認為這一過程促進了大氣層中氧氣的形成,使地球更加適宜已知生命生存。
最古老的動物是鸚鵡螺。鸚鵡螺已經生活了五億多年,它們生長在熱帶印度洋的珊瑚礁水域,因為它的外形和習性變化非常的小,所以被稱為海洋中的活化石。
⑨ 前寒武紀的生物
前寒武紀的生物有低等的菌、藻類植物,由水母類、蠕蟲類、海鰓綱組成埃迪卡拉動物群。多保存為印痕化石,由於它們所生活的年代過於久遠,於是便被統稱為古生物。盡管它們的形態、結構都很原始,但它們被認為是20世紀古生物學最重大的發現之一。
前寒武紀是自地球誕生到6億年前的這段時間。盡管早在30多億年前生物就已經出現,但其進化卻長期停滯在很低級的階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類植物,它們留下的化石說明的情況不多,而且保存這些化石的岩層又太多經過不同程度的變質,更使得地球的早期歷史不易被了解,所以才被劃入隱生宙。
⑩ 寒武紀之前是什麼
時代劃分歷史時代
百萬年 主要事件
冥古宙 隱生代 4570 地球出現原生代
4150 地球上出現第一個生物---細菌酒神代
3950 古細菌出現早雨海代
3850 地球上出現海洋和其他的水太古宙 始太古代
3800古太古代
3600 藍綠藻出現中太古代
3200新太古代
2800 第一次冰河期元古宙 成鐵紀
2500層侵紀
2300造山紀
2050古元古代 固結紀
1800蓋層紀
1600延展紀
1400中元古代 狹帶紀
1200拉伸紀
1000 羅迪尼亞古陸形成成冰紀
850 發生雪球事件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紀
630 +5/-30 多細胞生物出現顯生宙 古生代 寒武紀
542.0 ± 1.0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奧陶紀
488.3 ± 1.7 魚類出現;海生藻類繁盛志留紀
443.7 ± 1.5 陸生的裸蕨植物出現泥盆紀
416.0 ± 2.8 魚類繁榮 兩棲動物出現 昆蟲出現 種子植物出現 石松和木賊出現石炭紀
359.2 ± 2.5 昆蟲繁榮 爬行動物出現 煤炭森林 裸子植物出現爬行動物出現中生代 二疊紀 299.0 ± 0.8 二疊紀滅絕事件,地球上95%生物滅絕 盤古大陸形成三疊紀 251.0 ± 0.4 恐龍出現 卵生哺乳動物出現侏羅紀 199.6 ± 0.6 有袋類哺乳動物出現 鳥類出現 裸子植物繁榮 被子植物出現白堊紀 99.6 ± 0.9 恐龍的繁榮和滅絕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地球上45%生物滅絕 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出現新生代 65.5 ± 0.3 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