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海洋可怕生物是什麼

海洋可怕生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3 01:21:00

⑴ 海底深處有什麼恐怖生物

1、尖牙魚

尖牙魚是屬於金眼鯛目的一種魚類。棲息在大洋中特別深的地方,盡管它們最常棲息的地方是500-2000米,但深到5000米處的深淵帶中部都是它們恐怖的家,此處的水壓大得可怕,而溫度又接近冰點。這里食物缺乏,所以這些魚見到什麼就吃什麼,它們多數的食品可能是從上面幾層海洋落下。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大王烏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僵屍蠕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桶眼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哥布林鯊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尖牙魚

⑵ 世界上最恐怖的海洋生物

海洋是充滿無限誘惑和危險的地方,不僅是因為海洋的波濤洶涌,更是因為海洋的危險生物。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下世界上最恐怖的海洋生物吧!

10、長吻銀鮫(Lng-nosed Chimaera)

長吻銀鮫

銀鮫目(Chimaeriformes)

軟骨魚綱全頭亞綱的1目,本目有3科6屬約30種。體長60~200厘米,雌魚較大於雄魚。體延長側扁。吻短而圓錐形,或延長尖突,或延長平扁似葉 鉤狀,如黑線銀鮫。兩頜齒呈板型的喙狀物。背鰭棘活動,能豎垂,第二背鰭低而延長,或短而三角形。尾歪形,下葉比上葉大,尾椎軸稍上翹;或圓形,尾鰭上、 下葉約相等,尾椎軸平行;或線形。

體光滑,有時幼體頭及背上具盾鱗。雄體除鰭腳外,還具腹前鰭腳及額鰭腳。卵大,圓筒形或橢圓形。腸具3~3.5螺旋瓣。心臟的動脈圓椎具3列瓣膜。 鰓絲與鰓間隔幾等長。鰓裂4對,外被一膜狀鰓蓋,後具一總鰓孔。上頜與腦顱癒合。無椎體,脊索不分節地縊縮;腰帶的左、右兩半部分分離。無泄殖腔。體內受 精。呼吸時水流主流主要經鼻孔的鼻口溝至口內,口一般閉合。游泳緩慢,依靠身體後部,第二背鰭和尾部波動前進。胸鰭起推進和平衡作用。分布於大西洋和太平 洋,棲息於深海2600米或更深處。夜間較活動,出水即死亡。食貝類、甲殼類和小魚。肉可食,肝可制魚肝油。

葉鉤吻銀鮫科有1屬約4種,分布於南美、紐西蘭、南澳大利亞、南非等地的沿海。

銀鮫科有2屬20餘種,分布於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中國有2屬4種,分布於東海和南海。長吻銀鮫科有3屬:新尖吻銀鮫屬約有2種,分布於西非,加勒 比海南部;長吻銀鮫屬有6種,中國有太平洋長吻銀鮫;產南海;尖吻銀鮫屬分布於大西洋、日本、紐西蘭、美國沿海;中國有1種,產南海和東海

9、吸血鬼烏賊(Vampire squid)

吸血鬼烏賊

英文名:Vampire Squid(吸血鬼魷魚,吸血鬼烏賊是普遍叫法)

拉丁文學名: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

大小:大約6英寸(15.2厘米)

棲息范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棲息深度:1,800-3,500英尺(548.6-1066.8米)

這種頭足綱、幽靈蛸目的生物就象是從午夜科幻電影中游出來的一樣,在它身體上長著兩只大鰭,看起來和兩只耳朵一樣;它的形態象膠凍樣,更象一個 水母而不象魷魚或者烏賊(本來也不是);而幽靈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個小動物,只有6英寸長(15.2厘米),球型的眼睛卻有一條大狗的眼睛那麼大。

幽靈蛸是一種發光的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光器官,這使得它們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當它熄滅發光器時,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環境中就完全不可見。

和多數的烏賊、魷魚、章魚不同,幽靈蛸沒有墨囊。它們的“手臂”上長著尖牙一樣的釘子,由此使它們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魷魚”。有一對“手臂”變化 成可以延展的細狀體,可以拉長到這種動物身體兩倍的長度,它們就是利用這對伸縮自如的觸手同其它短些的觸手合作,一起來捕捉獵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幽靈蛸 就把觸手全部翻起蓋在身上,形成一個帶釘子的保護網。

就膠凍狀的生物而言,幽靈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達到兩個身長,而且可以在啟動後5秒內達到這個速度。如果危險就在眼前,它能連續來幾個急轉彎來擺脫敵人。它們的鰭可以幫助游泳,就象企鵝和海龜所做的那樣來劃水。

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們適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還能找到它。

8、科芬魚(Coffinfish)

科芬魚

科芬魚有一個柔軟的身體和一個長尾巴,周身都被小刺所覆蓋,科芬魚能夠長到10厘米長。這種生物能夠在中到東印度洋1320-1760米伸的海面下捕獲到。

7、巨型深海大虱(Giant Isopod)

巨型深海大虱

英文名:Giant Isopod(巨型等足蟲)

拉丁名:Bathynomus

大小:大約12-16英寸(30.5-40.6厘米)

棲息范圍:全世界

棲息深度:超過2,000英尺(610米)

巨型深海大虱屬於甲殼綱等足目,是已知等足蟲類動物中最大的成員,而人們最熟悉的應該是它的小個子等足類同胞——潮蟲。

這種大個頭甲殼動物雖然不是吃素的,但並不是什麼兇猛動物,它們終生只是在洋底打掃動物屍體。

由於海洋深處食物缺乏,所以深海大虱必須適應上邊掉下來什麼就吃什麼的生活。除了依靠天上掉餡餅外,它們還吃和它們居住在同一深度的小型無脊椎動物。

已知最大的巨型深海大虱個頭在40厘米以上,是甲殼動物家族中最大的物種之一。這種動物的外貌看起來象是史前生物,而受到威脅時,行為則和潮蟲一樣,把身體蜷起來變成一個緊緊的球,讓背部堅硬的裝甲來保護自己。

相對於人類這樣簡單的嘴來說,它們的嘴部結構非常復雜,包括許多部件,能夠協同一致進行刺入、撕開、掏出內臟等動作。對於它們來說,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9攝氏度。而它們產的卵是已知所有海洋無脊椎動物中最大的。

圖中是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虱(giant Antarctic isopod,拉丁文學名:Glyptonotus antarcticus)剛孵化的幼體,這種深海大虱生活在北冰洋周邊島嶼和大陸附近,最深棲息深度在790米左右。幼體孵化後會把沒孵化的卵吃掉,而雌 性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虱產卵後一般會死亡,個別能繼續生存下去再次生育。

6、巨型魷魚(Giant Squid)

巨型魷魚

英文名:Giant Squid(巨型魷魚)

拉丁文學名:Architeuthis x

大小:40-60英尺(12.2-18.3米)

棲息范圍:全世界

棲息深度:深及10,000英尺(3048米)

這種巨型魷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之一,也是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屬於頭足綱、槍形目、巨型魷魚科,許多中文文章里也把它稱為“大王烏賊”。其實魷 魚與烏賊是有區別的,就普通大小的魷魚和烏賊而言,它們在外貌上很相似,但又有明顯的不同:魷魚身體狹長,有點像標槍的槍頭,所以又叫槍烏賊。

魷魚的觸手沒有烏賊的觸手長,而且不能全部縮到身體內。不過由於大王烏賊這個詞彙用得比較久,所以許多正式的文章上也很常見,大概也算合法名稱了。

對於這種動物科學家知道得還不多,因為到目前為止人們從沒見過野生的活體,我們所了解到的東西都來自沖到海灘上的巨魷屍體,更多的是來自漁民拖 網中的屍體。它們是食肉動物,根據對它們胃中食物的研究,它們應該不是挑剔的食客,幾乎什麼都往肚子里塞。它們有進化完善的大眼睛,視力相當好,而它們生 存的深層帶中有大量生物是發光的,這些巨魷就利用自己的大眼睛循光而去,輕而易舉地捕獵。

這是科學家見到的第一個活體,它是巨魷的幼體這種巨型動物是許多古代海怪傳說的主角,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有沉船的船員報告說他們的難 友在夜晚的黑暗中被這些生物吃掉,也有報道說有巨魷跑到海面,把小船上的人拖進大海。盡管所有的那些報道都沒有得到正式確認,但在許多圖畫中它們都被畫成 可怕而強大的掠食者。

5、Gulper Eel(吞噬鰻)

吞噬鰻

寬咽魚

英文名:Gulper Eel(吞噬鰻)或者Umbrellamouth Gulper(傘嘴吞噬者)

拉丁名:Eurypharynx pelecanoides

大小:一種可以長到6英尺(1.8米),另外一種只能長到30英寸(75厘米)

棲息范圍:世界性

棲息深度:最深至5,000-6,000英尺(1,524-1,829米)

這種異形怪魚屬於囊鰓鰻目、寬咽魚科。

這種典型的深海魚是大洋深處樣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大嘴,這種鰻魚沒有可以活動的上頜,而巨大的下頜鬆鬆垮垮地連在頭部,從 來不合嘴,當它張大嘴後,可以很輕松地吞下比它還大的動物,由此它在西方得到“傘嘴吞噬者”的名稱,而在中文中被叫做“寬咽魚”。被吞的獵物就如同被鵜鶘 吞進的魚一樣被放到下頜的袋子里,所以在西方也有人叫它鵜鶘鰻。這種鰻魚沒有肋骨,它的胃伸縮性非常大,可以撐大放下獵物。不過不要因此誤會它以吃大動物 為主,其實它最主要的食品還是緩慢游動的小魚小蝦等,吃大餐的時候還是少數。

這些鰻魚在世界各大洋的深海中生存,棲息深度是3,000-6,000英尺(914-1,829米),也有資料說它們棲息在5,000- 9,000英尺(1,500 to 2,750 米)的深度,但可以確信的是深層帶是它們的家園。由於深層帶非常黑暗,視力並不重要,所以它們的眼睛非常小。這種鰻魚還有一個長長的鞭狀的尾巴,那些被拖 網撈到海面的寬咽魚經常會被發現尾巴被它們自己打了好幾個結。

同許多深海魚一樣,它們也在尾巴尖上有個發光器,可以發出紅光,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可能常把尾巴舉在口前來當誘餌引誘獵物。對它們的觀察發現它們喜歡繞圈游,也許是想追逐那些追它們尾巴的的獵物,或者是用它們的長尾巴把獵物纏住。

幼年的寬咽魚生活在100米到200米深度的光合作用帶,成年後則游向海底。成年的雄性寬咽魚身體上會有一些變化,包括嗅覺器官增大,牙齒和下頜退化,雌性的寬咽魚則不發生變化。

4、鮟鱇

鮟鱇魚

鮟鱇魚俗稱結巴魚、哈蟆魚、海哈蟆、琵琶魚等。屬硬骨魚類,鮟鱇目、鮟鱇科,為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種類多樣:大者可 達1—1.5米。我國只有兩種,—種叫黃鮟鱇,另一種是黑鮟鱇。前者下頜齒多 2行。口內白色,臂鰭條 8~11根;後者下頜齒多 3行,口內有黑白圓形斑紋,臂鰭條6~7根。黃鮟鱇分布於黃渤海及東海北部,黑鮟鱇多見於東海和南海。

鮟鱇魚有兩個背鰭。第一背鰭與一般魚不同,由5~6根獨立分離的鰭棘組成( 6根是黃鮟鱇,5 根是黑鮟鱇)。

前兩銀位於吻背部。其頂端有皮質穗。第 2背鰭與臂鰭均位於尾部。胸鰭很寬,側位,圓形,基部成臂狀,有利助身體滑行。腹鰭短小,喉位。尾鰭圓截形。體裸露無鱗,在頭體上方及體側邊緣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質突起。

鮟鱇魚為中型底棲魚類,平時潛伏海底,不善游泳。

這種鮟鱇全長只有10厘米。在深海中不大能遇到獵物,所以較自己大的食物都盡量吞下。銳利的牙齒是向內邊的,一旦捕到獵物,就不會讓它逃脫。

強生氏鮟鱇的胃能像右圖一樣鼓得大大的,所以大獵物也能吞下。

密棘鮟鱇 Ceratias holboelli,密棘鮟鱇的雌魚遠大於雄魚,左圖大的為雌魚,全長1-1.2米,小的為雄魚,只有8-16厘米,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而生活。雄魚遇到 雌魚時就咬住不放,不久就成為雌魚身體的一部分。左圖雌魚像腹鰭的部分就是寄生的雄魚。

羊齒鮟鱇 Gigantactis vanhoeffeni,全長30厘米,具有體長兩倍以上長的“釣竿”。

疏棘鮟鱇 Himantolophus groenlandicus,全長60厘米,具有繩結和繩條一樣的“釣竿”。

3、深海龍魚(Dragonfish)

深海龍魚

英文名:Deep Sea Dragonfish(深海龍魚)或者Scaleless Dragonfish(無鱗龍魚)

拉丁名:Grammatostomias flagellibarba

大小:大約4-6英寸(10.2-15.2厘米)

棲息范圍:熱帶海洋

棲息深度:深及5,000英尺(1,524米)

黑巨口魚屬於巨口魚目。盡管這種魚不大,但它是一種凶惡的捕食者。

和深海鮟鱇一樣,它有一個大頭,並以大量又長又尖的獠牙武裝,和深海鮟鱇同樣相似的是它也有一個發光器釣餌,區別只是它的發光器不是長在頭背,而是長在下頜。

和深海鮟鱇一樣,它也是不斷閃爍,前後擺動,以此來誘惑獵物,等獵物近了之後就用尖牙利齒一口咬定。巨口魚身體兩側還有兩排發光器,這些發光器 可以在交配中向其它巨口魚發信號,也可以模仿從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從而誤導那些來自下方深處的捕食性魚類。黑巨口魚和巨口魚目其它種類的最大區別就是在 它們眼睛下方還有一對發光器,在幽深的海洋深處搜索獵物時可以起探照燈的作用。

來自天空的可見光在中層帶就已經被吸收掉,深層帶形成極暗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黑巨口魚的眼睛特化成筒狀,在大型水晶體下面密布感光細胞。

光合作用帶陽光充足,食物最豐富,但專門以浮游植物為生的一些甲殼動物、撓足類為逃避表層掠食者,會在白天下淺到數百米深的水域,到晚上安全一 些的時候才洄遊到表層覓食,快到天亮再重返較深的海域。一些深海魚為了捕食撓足類,也會進行日夜洄遊,而進一步又有其他較大型的掠食性魚類尾隨而至,從而 引發了大規模的動物洄遊活動。這種行為可以增加表層和深層之間的物質交換。巨口魚就是參與這種晝夜垂直洄遊的魚類之一。

2、尖牙(Fangtooth)

尖牙

角高體金眼鯛,英文名:Fangtooth(尖牙)或者Ogrefish(食人魔魚)拉丁名:Anoplogaster

大小:大約6英寸(15.2厘米)

棲息范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棲息深度:深及16,000英尺(4,877米)

這種英文名簡潔易憶的魚類卻有個羅里羅嗦的中文名字——角高體金眼鯛。

這種魚屬於金眼鯛目,樣子看起來深具威脅性,它們的大牙也給了它“尖牙”這個名字,而可怕的外表則讓它得到“食人魔魚”這樣恐怖的英文名字。

尖牙棲息在大洋中特別深的地方,盡管它們最常棲息的地方是500-2000米,但深到5000米處的深淵帶中部都是它們恐怖的家,此處的水壓大 得可怕,而溫度又接近冰點。這里食物缺乏,所以這些魚見到什麼就吃什麼,它們多數的食品可能是從上面幾層海洋落下。盡管這種魚並不怕冷,但是它們分布在熱 帶和溫帶海洋的深處,因為那裡才有更多的食品從上面落下。尖牙的成年魚和幼魚看起來差別很大,幼魚的頭骨長,而且是淺灰色,而成年魚卻是大頭大嘴,顏色從 深棕到黑色。幼魚直到長到8厘米才開始像成年魚的樣子。幼魚吃甲殼動物,而成年魚吃魚。

1、毒蛇魚(Viper fish)

毒蛇魚

毒蛇魚一般在海面下80-1600米的水層出沒,是這個深度的海洋中看上去最面目可憎的魚類之一。這種魚有一些全身黑色,在身體的某些地方長有發光 的器官,包括一個用來作捕食誘餌的長長背鰭。一些毒蛇魚(以及其他許多深海的魚類)並不含有任何的色素成分,所以它們看起來是“透明”的;它們還有大大的 眼睛,為了在黑暗的海底收集到更多的光線;而發光器官是通過一些化學過程實現放出光芒的效果

⑶ 海洋里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

2012年,在墨西哥灣石油鑽塔下1000多米深的海域里,發現了一個外表非常罕見的,有著超現實外表的生物。
▼它長這樣
▼好像一塊布在水裡飄動,詭異又可怕。
後來,科學家認為,這種生物是水母的一種,叫巨型胎盤水母。它與胎盤極為相似,曾一度被誤認為是鯨魚的胎盤。
這種生物是深海中最神秘的無脊椎掠食動物之一,它極少被看見,人們對這種生物的了解很少。比如,它的食性與生長環境,至今還是個謎。
目前有科學家認為,這種生物生活在水下1000米至2000米的海域中,並且一般多在較寒冷的南極出現。
斑點星鰧
這個有著奇怪的臉的生物,其實是一條魚,叫斑點星鰧。
其實,這種詭異的生物有著黑棕色的身體,頭部有白色的斑點,尾巴上有條紋,主要分布在美國的東海岸。
斑點星鰧可怕詭異的地方在於,
它的眼睛和鼻孔是長在頭頂上的!
而且它的嘴巴是朝上的!
這個狡猾的傢伙,
會把自己埋在沙子里,
只露出眼睛暗中觀察。
當不幸的小魚游過來時,它就會蹦出來飽餐一頓。
琵琶魚
2010年,海上石油鑽機發生爆炸沉沒在大海里,大量石油泄漏進墨西哥灣,在進行清理作業以及對這片海灣調查時,發現了這種長相可怕的物種。
圖中的琵琶魚嘴上面的透明「胡須」,其實是牙齒。它的上頜活動性很強,能抓取一切靠近發光誘餌的東西。
琵琶魚是鮟鱇的俗稱,目前人類已知的鮟鱇魚有超過250個品種。
雌性琵琶魚比雄性大數十倍至數百倍,它們有絕無僅有的配偶關系:
當一個年輕的單身雄性琵琶魚碰到一個雌性琵琶魚時,它會用鋒利的牙齒咬住雌性,掛在雌性身上。
久而久之,雄性琵琶魚就會融合在雌性的身體中,與她的皮膚和血液相通,逐漸失去眼睛和內臟。
就這樣,雄魚終身相附至死。
一個雌性琵琶魚通常「融合」了6個甚至更多的雄性琵琶魚。
除了琵琶魚的長相,它們的這種配偶關系,想想也很可怕。
皺鰓鯊
這不是某種傳說中的生物,這個史前物種可以追溯至約8000萬年前。
或許你會覺得它像……帶魚?
▼但它游起來是這個樣子,威風又可怕。
▼皺鰓鯊得名於它的6對鰓裂。
這一物種數量極其稀少,它以魚類和其他鯊魚為食,其下頜開合靈活,能夠將獵物整個吞下。
其實,皺鰓鯊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它們生活在海底深處,沒人知道其確切數量,或是它們中體型最大的能達到多少。

⑷ 世界中海洋里有什麼很恐怖的動物

世界十大最恐怖海洋生物,你一定沒見過吧?

1.大烏賊

由於生活在太平洋幽深的海底,人們對神秘的「大烏賊」了解得並不多。而在水手們之間流行的一個傳說讓這種神秘顯得更加具有傳奇色彩:它們巨大的觸須能夠從海床直接延伸到海平面,它們強有力的吸盤可以撕裂船身。據悉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最大的大烏賊,體長可達20米左右,重約2-3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的性情極為兇猛,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並能與巨鯨搏鬥。事實上,「大烏賊」一般最大可以長到18米長900公斤重。

2.抹香鯨

抹香鯨是齒鯨中體型最龐大的一個物種,頭極大,前端鈍,所以又稱為巨頭鯨,也名真甲鯨,成年抹香鯨 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它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
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

3.紅王蟹

紅王蟹的學名叫堪察加石蟹,重量可達10公斤,巨大的鉗子能一下夾掉人的手指。展開身長1.5米、重達10公斤的紅王蟹能夠給海洋世界裡的其他生物帶來巨大的災難。紅王蟹成群結隊,瘋狂吞吃蛤和各種貝類動物,也吃海藻、死魚和魚卵。
4.琵琶魚

面相易怒的琵琶魚生活在世界上「最不好客」的環境——洋底的漆黑之中。琵琶魚(學名鮟鱇),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厘米,最長可達2米。尾根與魚身銜接處長有一排鋒利的刺,刺尖可產生毒液。從魚體的背面俯視,很像一把琵琶,故稱「琵琶魚」。

⑸ 海洋里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

深海第一個讓人感到恐懼的東西,就是無處不在的「高壓」。在海洋表面正常環境下,壓力約等於一個大氣壓,而從下潛開始,每下潛10米左右就會增加一個大氣壓。 在地球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處(11034米),那裡的生物要承受1100個大氣壓,相當於在人類指甲蓋上放了一台近70噸的坦克,如果沒有特殊的身體構造,瞬間就會被這恐怖的壓力壓扁。 所以能夠在海洋深處棲息地,幾乎都是能夠抗壓的無脊椎動物,或者是進化出特殊身體構造的深海魚。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材料學發展的限制,人類所能製造的精妙儀器,普遍無法抵禦高壓的侵襲,所以到目前為止人類的探測器也沒能在金星上進行正常的探索,因為那裡的氣壓是地球上的93倍。 當然了,除了恐怖的高壓以外,金星表面超高的溫度(400多攝氏度),也是阻礙人類探索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深海第二個讓人感到恐懼的東西就是「低溫」。因為和空氣緊挨著,同時也受到

⑹ 海洋中最兇猛的動物是什麼

鯊魚,被一些人認為是海洋中最兇猛的動物。鯨鯊以小型海洋生物為食物,和須鯨差不多。由於食物具有某種相似性,經過漫長的生物演化,它們長得和須鯨很有相似點,這個叫做「趨同進化」。於是「鯨鯊」的名字就理所當然了。當然,鯨鯊是現存鯊魚中最大的,也是已知魚類中最大的。

鯊魚屬於軟骨魚類,身上沒有魚鰾,調節沉浮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臟。例如,在南半球發現的一條3.5米長的大白鯊,其肝臟重量達30公斤。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鯊魚的肝臟依靠比一般甘油三酸脂輕得多的二醯基甘油醚的增減來調節浮力。

在浩瀚的海洋里,被稱為「海中霸王」的鯊魚遍布世界各大洋。鯊魚的種類很多,世界海洋中至少有350多種,在中國海就有70多種。大部分鯊魚對人類有利而無害,鯊魚的確有吃人的惡名,但並非所有的鯊魚都吃人,只有30多種鯊魚會無緣無故地襲擊人類和船隻。

鯊魚,在古代叫做鮫、鮫鯊、沙魚,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以號稱「海中狼」。鯊魚食肉成性,兇猛異常,連「海中之王」鯨魚見了它也得退避三舍。它那食餌時的貪婪兇殘本性,給人們留下了可怕的形象。因此,一提起鯊魚,人們往往會有談虎色變之感。鯊魚捕捉食物更比老虎高出一籌,它可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嗅覺,探測食物存在的方向和位置,而老虎只是用眼睛和鼻子尋找食物。

鯊魚的鼻孔位於頭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溝,連接在鼻口隅之間,嗅囊的褶皺增加了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積。有人測定,1米長的鯊魚的嗅膜總面積可達4842平方厘米,因此鯊魚的嗅覺非常靈敏在幾公里之外它就能聞到血腥味,海中的動物一旦受傷,往往會受到鯊魚的襲擊而喪生。

鯊魚一般只吃活食,有時也吃腐肉,食物以魚類為主。有人在鼬鯊胃中發現了海豚、水禽、海龜、蟹和各種魚類等;在噬人鯊胃中曾取出一頭非常大的海獅;雙髻鯊的食物是魚和蟹;護士鯊、星鯊的餌料以小魚、貝類、甲殼類為主。

鯊魚在尋找食物時,通常一條或幾條在水中游弋,一旦發現目標就會快速出擊吞食之。特別是在輪船或飛機失事有大量食餌落水時,它們群集而至,處於興奮狂亂狀態的鯊魚幾乎要吃掉所遇到的一切,甚至為爭食而相互殘殺。

鯊魚的特徵

鯊魚身體堅硬,肌肉發達,不同程度的呈紡錘形。口鼻部分因種類而異,有尖的,如灰鯖鯊和大白鯊;也有大而圓的,例如虎紋鯊和寬虎紋鯊的頭呈扁平狀。垂直向上的尾(尾鰭),大致呈新月形,大部分種類的尾鰭上部遠遠大於下部。

鯊游泳時主要是靠身體像蛇一樣的運動並配合尾鰭像櫓一樣的擺動向前推進。穩定和控制主要是運用多少有些垂直的背鰭和水平調度的胸鰭。鯊魚多數不能倒退,因此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網這樣的障礙中,而且一陷入就難以自拔。鯊魚沒有鰾,所以這類動物的比重主要由肝臟儲藏的油脂量來確定。鯊魚密度比水稍大,也就是說,如果它們不積極游動,就會沉到海底。它們游得很快,但只能在短時間內保持高速。

鯊魚每側有5-7個鰓裂(不像我們平常從集市買來的鯉魚,有一對鰓蓋護著魚鰓),在游動時海水通過半開的口吸入,從鰓裂流出進行氣體交換。張著口游泳的鯊魚的確看起來很可怕,可是你能不讓人家呼吸嗎?少數鯊魚種類能停在海底進行呼吸。

奇特的嗅覺

根據化石考察和科學家推算得知,鯊魚在地上生活了約1.8億年,它早在3億多年前就已經存在,至今外形都沒有多大改變,說明它的生存能力極強。但它性格極為兇猛,難怪人們對它存有較大的偏見,認為它是那麼的原始和愚苯,其實,鯊魚不但具有高度發達的腦子,能藉助電磁場導航,能將信息儲存在大腦的中心部位,而且可直接把信息發送到運動神經系統;並且憑借敏感的嗅覺維持全部生命活動。因此,嗅覺對鯊魚更顯得十分重要而神奇莫測。

鯊魚在海水中對氣味特別敏感,尤其對血腥味,傷病的魚類不規則的游弋所發出的低頻率振動或者少量出血,都可以把它從遠處招來,甚至能超過陸地狗的嗅覺。它可以嗅出水中1ppm(百萬分之一)濃度的血肉腥昧來。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在1萬噸的海水中即使僅溶解1克氨基酸,鯊魚也能覺察出氣味而聚集在一起。如雌鯊魚臨分娩過後,即使在大海里漫遊千里之後,又能沿著氣味逆游回到它的出生地生活。1米長的鯊魚,其鼻腔中密布嗅覺神經末梢的面積可達4842平方厘米,如5—7米長的噬人鯊,其靈敏的嗅覺可嗅數公里外的受傷人和海洋動物的血腥味。

更有趣的是鯊魚還能根據各種氣味來判別自己的孩子,區別敵人和朋友,使自己經常保持與群體的聯系,並能雌雄鯊魚相約去產卵和排精。由於鯊魚的嗅覺極為靈敏,非常容易地嗅出它們害怕或厭惡的氣味。在海水中含量為800億分之一的一種人體分泌物——左旋羥基丙氨酸的氣味,鯊魚也可嗅出來。據說曾經有一位釣鯊能手,在後來釣鯊當中,鯊魚總是不上他的鉤,而在同一漁場的其他漁民反而釣的鯊魚多。鯊魚為什麼害怕這位釣鯊能手呢?經魚類學家研究發現,那位釣鯊能手曾得過皮膚病,因此留在釣竿上的指紋中含有這種左旋羥基丙氨酸較為豐富。鯊魚聞到了此種氣味,對他自然而然地要退避,不上鉤的道理就在此因。

獨特的牙齒

人們知道,鯊魚在海洋生物中有它許多獨特的生態。除了上述它的靈敏嗅覺和很少生病死亡外,而鯊魚的牙齒結構又是它的另一個獨特生態之一。凡是熟悉鯊魚的人都知道,它的牙齒像一把鋒利的尖刀,能輕而易舉地咬斷像手指般粗的電纜。如魔鬼鯊,有著長而尖的鼻吻以及銳利的牙齒。不同種類的鯊魚,它的牙齒大小、形狀和功能幾乎都不相同。因此,魚類學家只要從鯊魚牙齒的形狀和大小,就能判別出它是屬於哪個目、屬、科。

令人驚訝的是鯊魚的牙齒不是像海洋里其它動物那樣恆固的一排,而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齒才是真正起到牙齒的功能外,其餘幾排都是「仰卧」著為備用,就好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彼此復蓋著,一旦在最外一層的牙齒發生一個脫落時,而在裡面一排的牙齒馬上就會向前面移動,用來補足取代脫落牙齒的空穴位置。同時,鯊魚在生長過程中較大的牙齒還要不斷取代小牙齒。因此,鯊魚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換數以萬計的牙齒。據統計,一條鯊魚,在10年以內竟要換掉2萬余只牙齒。它的牙齒不僅強勁而有力,而且鋒利無比。例如,有些鯊魚的牙齒長的利如剃刀,它就可以用來切割食物;有的牙齒生成鋸齒狀,可以用來撕扯食物;還有的牙齒呈扁平臼狀,它就可以用來壓碎食物外殼和骨頭等。好像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把鯊魚的牙齒用作刮鬍子的工具。但可怕的是它在相互搶食時,鯊魚常常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甚至連自己親生的孩子——鯊仔,也不放過,吃得一干二凈;當一條鯊魚為其它鯊魚所誤傷而掙扎的時候,這頭傷鯊就該倒霉了,其它同宗族的兄弟也同樣會群起而攻之,直至完全吞食完畢為止;還有更加恐怖的是鯊魚由於是胎生的,一胎可產10餘條鯊仔,最高可達80餘條之多,這些鯊仔在娘胎里竟也互相殘殺,人們曾在大西洋海岸發現在一種虎鯊的肚子里,作了解剖得出這一結論:娘胎卻成了戰場,這在任何動物中都是未曾見過的先例。

鯊魚之所以如此更換牙齒,既與它殘暴兇猛、廝殺成性有關,又與它的牙齒形不同分不開。因為鯊魚的咬食力可以說是在海洋所有動物中最強有力的。曾有人用金屬咬力器藏在魚餌中,用來測定一條體長8英尺鯊魚的咬食力大小,經測定結果得知其咬食壓力每平方英寸高達18噸。所以有些商輪在航海的日記上曾記載過輪船推進器被鯊魚咬彎、船體被鯊魚咬個破洞的事故,這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鯊魚牙齒的形狀很奇特。例如噬人鯊的牙齒邊緣具有細鋸齒,呈三角形;大青鯊的牙齒則大而尖利;而鯨鯊雖軀體龐大,但它的牙齒卻是短細如針;錐齒鯊的牙齒是呈錐狀且長而尖;長尾鯊的牙齒則是扁平的呈角狀;姥鯊的牙齒既細小而又多似米粒;虎鯊的牙齒寬大呈臼狀等等。鯊魚的牙齒形狀之所以繁多,這就象上述所說的與其生態食性是極為密切相關的。

鯊魚的研究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表示,他們已經獲得了第一手的證據證明,鯊魚可以覺察到地球磁場的變化。這一發現為證明海洋魚類存在一個內部的「羅盤」系統引導它們辨別方位,提供了新的例證。

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的皇家科學院學刊上。夏威夷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卡爾-梅耶和他的同事設計策劃了這項試驗。他們在一個人工的磁場環境中訓練六隻沙洲鯊和一隻雙髻鯊。這個人工的磁場環境是一個直徑7米的水槽,外圍纏繞了一層銅電纜,每當向水槽中投放食物時,電纜開關便會打開以模擬磁場環境。

在經過了六周的訓練後,電纜開關不管何時打開,即使沒有向水槽中投放食物,鯊魚仍然會聚集到平時餵食的區域。這種反應事實證明了它們感覺到了磁場的存在。

科學家在進行這項試驗之前,一些鯊魚奇特的習性已經讓科學家猜測到鯊魚可能具有這種特殊的能力。虎鯊、藍鯊能夠徑直地在海洋中游過很長的距離,如果僅僅憑著嗅覺是不可能做到的。雙髻鯊經常聚集在海底山脈附近,而這些山脈是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地帶。

科學家下一步的研究是希望弄清鯊魚如何辨別出地球磁場以及它們對於磁場感應的靈敏程度。不久之前,科學家已經認識其它一些動物也具有識別磁場的能力。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試驗證明,鴿子的上喙有微小的磁性粒子,能夠幫助鴿子完成長距離的飛行。

近20年來,市場上的魚翅交易越來越火,每年有數百萬頭鯊魚慘遭宰割。在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的「2004瀕危物種名單」上,又新增加了至少10種鯊魚,其中包括大白鯊、新英格蘭刺鮫和墨西哥灣白吻鯊。鯊魚遭受大量捕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接受了鯊魚軟骨(包括赫赫有名的「魚翅」)可以抗癌的錯誤宣傳。

據俄羅斯新聞網近日報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和比較醫學系教授加里·奧斯特蘭德在其新近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鯊魚同樣也會患癌症。同時,食用鯊魚軟骨對治療癌症也並無明顯療效。

加里·奧斯特蘭德教授認為,現在興起的食用鯊魚軟骨的飲食風氣不過是「偽科學」通過市場營銷所取得的勝利。他表示,食用鯊魚軟骨不但對治療患者無益,對鯊魚種群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患者們往往會盲目地相信這些軟骨的療效而拒絕其他治療手段,大肆的捕殺活動又造成鯊魚數量的迅速下降。

鯊魚曾被視為癌症的絕緣體,其軟骨粉被宣傳為治癌良葯。

早在198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生化博士安恩·李和羅伯特·蘭格在著名的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稱,鯊魚軟骨中的角鯊烯對於癌細胞之血管生成具有阻斷作用,並證實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1993年,美國CBS電視台「60分鍾」節目邀請《鯊魚不會得癌症》的作者威廉·蘭斯博士,討論鯊魚軟骨可以抗癌的研究成果,數名癌症晚期患者在節目中表示,服用鯊魚軟骨膠囊數周後感覺症狀減輕。

自此,鯊魚軟骨會抗癌的說法通過書籍、文章、網站和銷售商廣為流傳。隨後,葯廠在市面上推出一種從鯊魚的結締纖維組織製成的葯丸,號稱這種鯊魚丸是「治療癌症的良葯」,創造了鯊魚軟骨產品一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市場,其中最大的鯊魚軟骨製造商正是威廉博士的兒子。

1994年,美國食品與葯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用鯊魚軟骨製品防治癌症。於是,鯊魚軟骨製品成了保健品市場上的熱點,影響波及全世界。

在中國,鯊魚軟骨製品以及出售鯊魚湯的食府一度非常火暴。

上世紀90年代末,鯊魚軟骨粉抗癌說法傳到了中國。當時,市場上出售的鯊魚軟骨製品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鯊魚軟骨經物理加工的骨粉,另一類是化學方法提取的活性提取物。

前者除了大力宣傳在抗癌中有多少「有效成分」外,還宣稱,骨粉研磨的細度多麼有講究,細度必須在200目以上,才能被人體吸收,細度越細越好。說什麼美國部分產品的細度已達到了300目,大大提高了骨粉中的有效成分活性蛋質為人體吸收的程度。

後者則稱,從十分復雜的鯊魚軟骨組織中,純化提煉出兩個具有抗腫瘤功能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並根據此成分製成了鯊魚軟骨素膠囊、鯊魚軟骨粉等系列抗癌葯物。這種葯物在中國市場上一度非常流行。

由於鯊魚有這種獨特的抗癌功能,社會上也現了吃鯊魚「熱」,特別是香港和廣州兩地的食府,將鯊魚軟骨熬成湯出售,稱為「鯊魚軟骨老火湯」,品種多樣。這些食府宣稱,此湯除了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外,還有養顏、美容、強筋骨、補脾胃的作用,結果去吃的人絡繹不絕。

近期的研究表明鯊魚本身也會得癌病。

近期的研究已經表明,鯊魚本身也會患上多種癌病,包括軟骨組織的癌症。加里·奧斯特蘭德教授共在其研究報告中列舉出了40個鯊魚患腫瘤的例子,推翻了以前關於鯊魚不長癌的說法。

美國科學家約翰·哈斯巴格也在美國第91屆抗癌學會年會上指出,鯊魚是會患癌症的。哈斯巴格是任職於美國國家癌症機構的學者,他發現了軟骨魚類所患的50種癌症,其中有23種癌症是來自於各種鯊魚,其中有些還是直接長在軟骨中。

值得注意的是,《鯊魚不會得癌症》一書的作者威廉·蘭斯博士(他可稱得上是「鯊魚療法」之父)最近也承認,鯊魚事實上也會得癌症,並向外界坦白他得出有關鯊魚軟骨萃取物可以治療癌症的結論僅僅是基於極其有限的幾次實驗結果。

臨床實驗證明鯊魚軟骨粉也沒有治癌功效。

事實上,截至目前,針對鯊魚軟骨粉抗癌功效的臨床實驗證明都是無效的。丹麥學者向歐洲乳癌問題大會提交的研究報告說,他們發現服用以鯊魚軟骨組織製成的所謂「另類抗癌葯物」的婦女,沒有從這種葯物中得到任何好處。

丹麥研究人員利用鯊魚軟骨萃取物對17名患上末期乳癌的病人進行了試驗,給17名病人相當大的鯊魚丸用葯量,每天服用24顆。

三個月後,17名病人中,有15人的癌症繼續惡化。另一名病人起初出現好轉的跡象,但後來卻發現在腦部長了新的毒瘤。

此外,在另一項臨床實驗中,50多名分別罹患乳癌、肺癌、前列腺癌、大腸直腸癌等的病患,在使用純化的鯊魚軟骨蛋白後,病情也都沒有出現明顯的改善。而且,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的研究顯示,由於鯊魚軟骨的蛋白質分子太大,不容易被腸道吸收,即使吸收了,也會被分解破壞。

以鯊魚軟骨為名的健康食品,對於癌症根本沒有療效。

不久前,美國葯物及食品管理檢驗局對威廉父子的實驗室和製造廠提出訴訟,要求停止宣傳「鯊魚軟骨產品的可以抗癌」這項未經證實的不實廣告。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還裁定,禁止對鯊魚軟骨產品的任何不實宣傳,除非有相關科學證據證明。威廉·蘭斯實驗室需支付判決費100萬美元,其中45萬美元交由美國國家癌症中心和威廉·蘭斯實驗室來共同舉行鯊魚軟骨大型臨床試驗,以辨明真相。

科學家認為,各種以鯊魚軟骨為名的健康食品,對於癌症根本沒有明顯療效。

魚翅抗癌是「吃什麼補什麼」這種不科學的說法的一個新翻版。退一步來說,即使鯊魚不會得人類所患的某種癌症,也不能因此而斷定鯊魚製品能夠治療人類的癌症。

例如,貓和馬並不會得前列腺癌,研究表明,即便是吃了貓和馬的前列腺也不能預防前列腺癌。況且,鯊魚是會長癌的,企圖以吃昂貴的鯊魚骨粉來抗癌的消費者更要三思了。醫學專家認為,大多數標榜「抗癌」的健康食品,賣的也不過是「希望」,廣大消費者真正需要期待的,應該是科技的進步,而不是對商業廣告的迷信。

在某種意義上講鯊魚全身是牙,其體表覆蓋的盾鱗構造和牙齒相近,可以稱得上皮膚牙齒。鯊魚的牙齒有幾百顆,可以移動,因此鯊魚不用擔心牙齒不夠用,因而具有很大的攻擊力。

鯊魚的睡眠

以前,大家都普遍認為鯊魚從不睡覺。據佛羅里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記載,白鰭鯊、虎鯊和大白鯊其實是睡覺的,它們是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其它種類如護士鯊通過氣孔,迫使水通過鰓,提供穩定的富氧水,讓它們在靜止不動時可以呼吸。支配游水的器官--中央測試信號發生器位於脊髓,它讓鯊魚可以無意識地游泳。但因為魚沒有眼瞼,所以無法判斷鯊魚是否在睡覺。

大白鯊是目前為止海洋里最厲害的鯊魚,以強大的牙齒稱雄。

鯊魚的繁殖

和多數動物一樣,鯊魚是有性繁殖。鯊魚的交配行為非常復雜,不同種類的雄性和雌性鯊魚在交配前的例行程序也有很大的分別。結伴同游,撕咬和顏色變化等行為模式是共有的。姥鯊等種類的鯊魚採用復雜的成群環游的行為,目前還不了解這一行為的目的。

短吻棘鮫的卵囊,通常被稱為「美人魚的錢包」。

在雌雄鯊魚成功交配、同時雌性鯊魚體內的卵子完成受精之後,這一種屬鯊魚的受精卵就會以下列三種方式中的某一種繼續發育:

卵生鯊魚產下帶有厚厚的卵鞘的卵,使它們能夠附著在岩石或者海藻上,並抵抗捕食者。這些卵在幾天或幾星期後孵出,鯊魚就會離開幼仔讓它們獨立生存。大多數的卵鞘呈寬廣的矩形,也有一些如角鯊產下的「美人魚錢包」經常被沖到海灘上。

鯊魚產出幼仔,它們在雌性鯊魚的子宮內通過胎盤或一種稱為子宮液的分泌物獲得營養。胎生確保幼仔在生長期間得到很好的孕育,因此出生後能夠立刻在嚴酷的大海中生存。

鯊魚也養護體內的胚胎,然後產出活的幼仔,但他們不能向它們的後代提供任何直接的營養。相反,孕育中的鯊魚依賴於卵的卵黃囊維持生計。某些種類的鯊魚,如鯖鯊使用「奧佛吉(oophagy)」的方式,即鯊魚媽媽產出一串小的沒有受精的卵,被生長中的胚胎吃掉。

1.卵生:一般是大型鯊魚採用。鯊魚的卵很大,營養供應不虞匱乏。排出的卵包在扁平的墊形鞘內,而墊形鞘是卵在通過輸卵管時四周加上去的,鞘的外皮於進入水中後會變硬,鞘的每個角落都有一個短而中空的角狀物,海水能由此進入,使卵獲得氧氣。每次排卵數目有限。卵呈布袋狀或螺旋狀,產出後被固定於珊瑚礁、海底植物或石縫中。被沖上海岸的棘鮫空卵囊則被昵稱為「美人魚的小錢包」。

2.卵胎生(非胎盤型胎生):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以卵黃囊或由卵巢排入子宮的卵為營養來源,在子宮中並不形成胎盤。除鯨鯊每次可產300尾以上外,其餘每次頂多數十尾,最少的是狐鮫(長尾鯊),每次只產兩尾。

3.胎生(胎盤型胎生):外包角質殼的受精卵於子宮中發育,成長所需的營養由卵黃囊胎盤得,直到幼鯊幾乎完全成形才產出,每次產數十尾。遠洋的大部份鯊魚是胎生。大部份鯊魚每年按照季節進行繁殖,一些大型鯊魚隔年繁殖。大部份鯊魚懷孕期達8-9個月,白斑角鯊的懷孕期甚至高達24個月。一般而言,大型鯊一次生產較多小鯊,小型鯊則相反。鯊魚的生長也異常緩慢,直到5-10歲才算性成熟。

⑺ 海洋里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

世界十大奇異動物之一,不僅在名字上讓人聽起來就感覺毛骨悚然,它們的外形也給人一種很恐怖的感覺,它們長的非常怪異,尖銳錯落的牙齒讓它們看起來比一般海洋生物更加的具有威脅性,是一種從名字到本身就能給人以恐怖感覺的海洋生物。
大王具足蟲

大王具足蟲雖然聽起來很霸氣側漏,可是它本身就非常有震懾力,成年大王具足蟲是深海中數一數二的龐然大物,以腐肉為生的大王具足蟲外表看起來像變異的外星生物,怪異的外表讓它成功在恐怖海洋生物中佔有一席之地。
石頭魚

石頭魚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無害,作為一種特殊的魚類,它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魚,它在海洋里有著相當出色的偽裝能力,雖然它並不會主動攻擊任何生物,但是無論是人或者是海洋生物,觸之就會麻痹全身直至死亡,這也是它最恐怖的地方。
海蛾魚

作為深海里出色的捕食者海蛾魚,其身形雖然很不顯眼,但是其鋒利的牙齒和特殊的捕食方式讓它在深海里成為一霸,海蛾魚屬於主動出擊的恐怖捕食者,它們的下巴上有一個可以引誘獵物的小燈,只要被引誘,從來都不會有生物可以從其鋒利的牙齒裡面逃脫。

⑻ 最危險的海洋動物有哪些

十大最危險海洋生物[10p]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日前報道,十大最危險的海洋動物排行榜雖然有點主觀,但卻建立在相關研究基礎之上.這些研究旨在尋找最令人恐懼的海洋動物.它們均具有非常可怕的進攻性,能夠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甚至死亡.通常情況下,這種傷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在躋身排行榜的海洋動物中,其中有兩種動物的主要「行凶」場所是家中的魚缸和飯館,而非它們的老家海洋,因此,我們可以採取措施避免此類悲劇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非常有實力的競爭者並未出現在排行榜中,其中就包括逆戟鯨、章魚、海參以及食人魚在內.逆戟鯨攻擊人的事情少有發生;章魚雖以攻擊性著稱,但危險性尚無法與上榜的10種動物相提並論;至於海參,很少有人將它們與「危險」二字聯系在一切;食人魚的名字雖聽起來令人不寒而慄,但對人類發動致命攻擊的事情卻也更多地只是傳聞或者恐怖片的一個慣用手段而已,在現實生活中極少發生.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評比中,箱形水母憑借獨一無二的致命性問鼎最危險頭銜.生活在海洋的箱形水母種類繁多,雖然沒有正式記錄,但大量軼事證據顯示,每年有數十人甚至100多人命喪箱形水母之手.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的數據,單是在菲律賓,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於箱形水母的毒刺.科學基金會表示:「在很多國家,箱形水母釀成的悲劇並不需要簽發死亡證明,因此,全世界的箱形水母致人死亡事件發生數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澳大利亞箱形水母長有數十根觸須,每根長度最高可達到15英尺(約合4.57米),所具有的毒素足以讓60人命喪黃泉.一種名為「Chironex fleckeri」的箱形水母的毒刺能夠在短短3分鍾之內致人死亡.生活在夏威夷、佛羅里達以及美國其它地區的箱形水母能夠導致被刺者心力衰竭.箱形水母家族最可怕的成員當屬僧帽水母,刺傷產生的痛苦可與雷擊一較高下.迄今為止,究竟有多少人遭僧帽水母攻擊仍是一個未知數.
2.虎鯊
由於相關影片的宣傳,大白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最可怕的鯊魚並非大白鯊,而是虎鯊,更多的人實際上命喪它們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夠讓人天生恐懼的動物並不多見,鯊魚便是其中之一.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虎鯊會撕咬幾乎任何東西,其中包括魚類、海豹、鳥類、魷魚、小型鯊魚、海豚、牌照甚至於舊輪胎.它們的身長最高可達到18英尺(約合5.48米),重量可達到1噸,是當之無愧的「海洋殺手」. 在很多熱帶和溫帶水域,我們都能發現虎鯊的蹤跡,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島嶼周圍.有記錄顯示,大白鯊每年襲擊人的次數確實要高於虎鯊,但致人死亡的事故發生數量則不及虎鯊. 對於鯊魚為何與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冠軍頭銜失之交臂,我們只有很少的理由加以解釋:全球每年鯊魚襲人事件的次數大約為幾十起,與美國發生的雷擊致人死亡事故大致持平.2008年,全世界只有4人命喪鯊魚之口.
3.石魚
石魚之所以躋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它們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魚;另一個則是,它們是動物王國的偽裝高手,能夠像石頭一樣靜靜在「潛伏」在海床上,等待獵物主動上門.雖然石魚不會主動發起攻擊,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險與之親密接觸.石魚背上的棘刺能夠抵禦鯊魚或其它捕食者的進攻.所釋放的毒液能夠導致暫時性瘓症,不經治療便會一命嗚呼.
4.河豚
有一種動物,即使被製成美食擺到餐桌上也能置人於死地,它就是河豚.河豚又被稱之為「氣鼓魚」,體內攜帶的毒素毒性超過氰化物.經過特殊培訓的日本廚師會將安全的部位製成美食,但用餐者中毒身亡的悲劇卻也屢有發生. 「氣鼓」這個名字來源於河豚強大的吸水能力,吸入大量水之後的體積可是正常情況下的兩倍.值得一提的是,河豚也扮演了挽救生命的角色,河豚毒素製成的葯物可被用於治療因吸食*********等毒品產生的斷癮症狀.
5.海蛇
人類對蛇擁有一種天生的恐懼,正是這種恐懼讓海蛇順利躋身榜單之列.雖然也像陸上同類一樣釋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個「海洋隱士」,因此並不具有很高的危險性.在提到毒性的時候,人們經常將海蛇與眼鏡蛇進行比較.它們釋放的毒液能夠在短短數秒鍾之內讓獵物癱瘓並最終走向死亡之路.慶幸的是,它們很少攻擊人類,更喜歡捕殺鰻魚、貝類以及小蝦.
6.蓑鮋
蓑鮋又被稱之為「獅魚」,是家養魚缸中備受歡迎的寵物.這種魚看似溫順,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卻也具有令人吃驚的毒性.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雖然不會給人類造成致命傷,但被棘刺刺中也會引發頭痛、嘔吐和呼吸困難,決不是一個好惹的傢伙. 通常情況下,刺中後帶來的痛苦可持續大約半個小時,但一些人報告說,他們的刺痛感持續了幾周之久.蓑鮋並不是一種非常富有進攻性的動物.因此,被蓑鮋「傷害」的人往往是家養魚缸的主人,而不是潛水者或者漁民.
7.鱷魚

鹹水鱷魚素來頂著「野生動物王國最兇猛的捕食者之一」頭銜.它們的身長可超過20英尺(約合6米),體重可達到3000磅(約合1360公斤),包括猴子、袋鼠、水牛甚至鯊魚在內的動物都成為它們捕殺的對象. 捕獵過程中,鹹水鱷純以強大的力量取勝,它們能夠將水牛強行拖下水,有時也會向人類發動襲擊.它們首先利用力量強大的顎咬住獵物,而後利用所謂的「死亡翻滾」將獵物拖入水中.「死亡翻滾」同樣可以將大型動物撒成兩半.
8.刺鰩
刺鰩俗稱「黃貂魚」,單從這個名字我們就不難猜測,它們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動物.2006年,「鱷魚獵人」史蒂夫·歐文在被刺鰩刺中心臟後不幸身亡,歐文的不幸無疑提高了刺鰩這個鯊魚近親「危險動物」的名聲. 刺鰩的尾巴末端長有一根大約8英寸(約合20.32厘米)長的邊緣生出鋸齒的毒刺,構成毒刺的物質與構成鯊魚鱗片(被稱之為「盾鱗」)的物質相同.在感覺到威脅時,鋸齒狀毒刺便會變硬,像一把鋒利的牛排刀. 毒刺會釋放毒液,給捕食者造成致命傷.莫特海洋實驗室表示:「這種毒液主要是一種基於蛋白質的毒素,能夠給哺乳動物帶來巨大痛苦,可能影響心率和呼吸.」值得一提的是,刺鰩通常情況下並不攻擊人類.
9.海獅
海獅之所以能夠躋身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排行榜,原因在於:它們具有很高的地盤性,對擅自闖入者絕對不會手下留情.海獅被譽為一種聰明可訓練的動物,是動物園的大明星,但它們同時也因為咬人行為著稱動物界. 2006年,加利福尼亞州的曼哈頓海灘、新港海灘以及舊金山沿岸發生了一系列海獅襲擊人的事故,提高了管理者和科學家的關注.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海獅可能吃了一些被有毒藻類污染的魚類才出現這些異常行為. 聖地亞哥市政府在其網站警告說:「與所有野生動物一樣,海豹和海獅也具有不可預知性,也會成為一種富有進攻性的動物.它們生有鋒利的牙齒,可能會向人發動襲擊,尤其是在被逼得太緊或受到騷擾情況下.」
10.海鰻
海鰻擁有蛇一般的身體、突出的口鼻以及寬大的顎.它們是魚類家族成員,身長最高可達到8英尺(約合2.43米).看著這種較為原始的動物,我們會很自然地將其與死亡聯系在一起.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海鰻顎部力量強大,牙齒鋒利,被牙齒咬傷後產生的鋸齒狀傷口很容易被海鰻口內的細菌感染. 如果海鰻因恐懼或者意外(尤其是在覓食的時候)將人咬傷,它們通常會選擇「鬆口」,放你一條生路.白天的時候,海鰻經常潛伏在裂縫和洞穴內,夜幕降臨後才出來打獵.它們主要以魚類或者其它能夠被其捕獲的動物為食. 對於如何避免被海鰻咬傷,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專家提出了兩條建議:一個是,絕對不要將手放入水下多岩洞穴和裂縫內;另一個則是,切忌不要給海鰻餵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海鰻咬傷事故皆因餵食導致.

⑼ 海里什麼東西最可怕

人人都知鯊魚是海洋中最兇殘的動物,而在鯊魚當中,最兇殘可怕的就是大白鯊了。 大白鯊膚色白,個
頭大,一般7-8米左右,大的能達12米。它和其他鯊魚一樣,有非常敏銳的嗅覺,遠在一公里以外,就能聞出
海里的極微量的血腥味。因而,一旦人和海洋動物在水中受傷後,都能招來鯊魚的襲擊並喪命。
科學家們做過實驗,鯊魚的咬力並不比人類大許多。但它的牙齒非常厲害,每個齒的齒刃上又有小劇齒,
這些牙齒成排地排列在嘴裡,最多可達7排,有1.5萬之多!此外,它們不停地更換新牙,以保證牙齒的銳利。
大白鯊的皮膚上還長著齒狀的突起鱗片,每排鱗片都象一排鋒利的刀子,即使在其他動物上擦一下,也會撕
掉大片皮肉。據科學家認為,這身皮膚有濾掉水流,減少鯊魚在水中阻力的作用。因而,科學家們根據這一
原理,給潛艇的外殼穿上了一層"鱗衣",以提高潛艇的行進速度。由於大白鯊數量很少,個頭較大,性情凶
猛,出沒無常,很難發現和捕獲,因而,至今仍存在著一些未解之謎。加上大白鯊兇殘殺人的傳說,更給它
抹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首先,是大白鯊的生殖過程。當母鯊發育到性成熟後,已大約5米左右,很難捕獲。因此,至今人們仍未
能仔細檢查一條懷孕的母鯊,更無法觀察它的生殖過程。
其次,由於大白鯊喜歡單獨活動,人們至今未能知道它的種群數量。另外,大白鯊為什麼會襲擊人,對這
個看法意見不一致。有的科學家認為,大白鯊襲擊人類純屬判斷性錯誤,它們將落水者當作自己愛吃的海豹和
海獅了。有的科學家認為,大白鯊的噬咬,是對闖入它們領地者的警告。有的學者認為,大白鯊襲擊人的行為,
可能因其體內某種平衡機制被打亂所致。
還有一些謎團,有待揭開。如為什麼凶煞惡煞般的大白鯊最怕橙黃色?只要放一塊黃色的木板在大白鯊的
身邊,它就會迅速游開?由於大白鯊的數量在不斷減少,揭開秘密更加困難,因而,科學家門已對此向人類提
出了警告,保護它們以免滅絕。

⑽ 十大恐怖海洋生物是什麼

1.大烏賊 大烏賊 由於生活在太平洋幽深的海底,人們對神秘的「大烏賊」了解得並不多。而在水手們之間流行的一個傳說讓這種神秘顯得更加具有傳奇色彩:它們巨大的觸須能夠從海床直接延伸到海平面,它們強有力的吸盤可以撕裂船身。據悉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最大的大烏賊,體長可達20米左右,重約2-3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的性情極為兇猛,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並能與巨鯨搏鬥。事實上,「大烏賊」一般最大可以長到18米長900公斤重。 2.抹香鯨 抹香鯨 抹香鯨是齒鯨中體型最龐大的一個物種,頭極大,前端鈍,所以又稱為巨頭鯨,也名真甲鯨,成年抹香鯨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它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 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 3.紅王蟹 紅王蟹 紅王蟹的學名叫堪察加石蟹,重量可達10公斤,巨大的鉗子能一下夾掉人的手指。展開身長1.5米、重達10公斤的紅王蟹能夠給海洋世界裡的其他生物帶來巨大的災難。紅王蟹成群結隊,瘋狂吞吃蛤和各種貝類動物,也吃海藻、死魚和魚卵。 4.琵琶魚 琵琶魚 面相易怒的琵琶魚生活在世界上「最不好客」的環境——洋底的漆黑之中。琵琶魚(學名鮟鱇),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厘米,最長可達2米。尾根與魚身銜接處長有一排鋒利的刺,刺尖可產生毒液。從魚體的背面俯視,很像一把琵琶,故稱「琵琶魚」。 5.虎鯨 虎鯨 強有力的虎鯨以其他魚類、海豹甚至是鯊魚為食,它們能夠將冰面上的海豹、飛行中的海鳥拖到海里。 6.尖牙魚 尖牙魚 這種擁有可怕長相的怪魚生活在熱帶和冷溫帶水域,不過我們基本上不可能和它們在海里「偶遇」,因為它們大多生活在5000米深的海底。 7.藍環章魚 藍環章魚 雖然它們看起來只有一個高爾夫球大小,但是它們卻能夠給敵人致命一擊。它們的毒液足以毒死一個人,而且沒有任何解葯可救。 8.海蛾魚 海蛾魚 這種深海魚類以其修長的身子和巨大鋒利的牙齒而聞名。海蛾魚身長只有15厘米,但是它們確是一群令人畏懼的獵食者。在它們的下巴上有一個用來誘惑獵物的小亮燈。 9.腔棘魚 腔棘魚 現代腔棘魚是矛尾魚科(Latimeriidae)的深海魚,因鰭棘中空故名。體型大於多數化石種。是兇猛的掠食者,體粗重而多黏液,鰭呈肢狀,行動靈活。腔棘魚出現於3.5億年以前,當時在地球上極其豐富。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腔棘魚在1938年被重新發現,這種長相駭人的魚類最早要追溯到4億年以前,堪稱活化石。 10.石頭魚 石頭魚 石頭魚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魚,同時它們也是高明的偽裝大師,能夠和海床完美地融為一體。石頭魚不會主動發出攻擊,不過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它們,那麼等待你的就是全身麻痹和死亡了。

閱讀全文

與海洋可怕生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