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HC 是什麼化學物質
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的簡稱。
碳氫化合物是有機化合物的一種。這種化合物只由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其中包含烷烴、烯烴、炔烴、環烴及芳香烴,是許多其他有機化合物的基體。
烴可以分為:
1、開鏈烴(烴分子中碳原子以開鏈結合){飽和烴(烷烴)、不飽和烴:烯烴與多烯烴(含碳碳雙鍵,不穩定)、炔烴與多炔烴(含碳碳三鍵,更不穩定)。
2、脂環烴:環烷烴(環丙烷)、環烯烴、環炔烴。
3、芳香烴:單環芳香烴(苯及其同系物)、稠環芳香烴(萘、蒽等稠環芳香烴及其同系物)、多環芳香烴(多環芳香烴及其同系物)。
(1)蒸汽機衍生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烴是碳氫化合物的簡稱,是把「碳」中的「火」和「氫」中的「 巠」合寫而成的。烴分為飽和烴和不飽和烴。石油中的烴類多是飽和烴,而不飽和烴如乙烯、乙炔等,一般只在石油加工過程中才能得到。石油中的烴有三種類型:
1、烷烴是碳原子間以單鍵相聯接的鏈狀碳氫化合物。由於組成烴的碳和氫的原子數目不同,結果就使石油中含有大大小小差別懸殊的烴分子。
2、環烷烴顧名思義它是環狀結構。最常見的是五個碳原子或六個碳原子組成的環,前者叫環戊烷,後者叫環己烷。環烷烴的分子式的通式為CnH2n。環烷烴又叫環烷族碳氫化合物。
3、芳香烴又稱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一般有一個或多個具有特殊結構的六元環(苯環)組成。最簡單的芳香烴是苯、甲苯、二甲苯。他們從石油煉制過程中鉑重整裝置生產中可以得到。
② 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有什麼區別舉例說明
有機物
有機物是有機化合物的簡稱,所有的有機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並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機化合物,比如CO,CO2.除了碳元素外有機物還可能含有其他幾種元素.如H、N、S等.雖然組成有機物的元素就那麼幾種(碳最重要),但到現在人類卻已經發現了超過3000萬種有機物.而它們的特性更是千變萬化.因此,有機化學是化學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研究范疇.
有機物即碳氫化合物(烴)及其衍生物,簡稱有機物.除水和一些無機鹽外,生物體的組成成分幾乎全是有機物,如澱粉、蔗糖、油脂、蛋白質、核酸以及各種色素.過去誤以為只有動植物(有機體)能產生有機物,故取名「有機」.現在不僅許多天然產物可以用人工方法合成,而且可以從動植物、煤、石油、天然氣等分離或改造加工製成多種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象塑料、合成纖維、農葯、人造橡膠等.與無機物相比,有機物的種類眾多,一般揮發性較大、熔點和沸點較低,反應較慢(較復雜).溶於有機溶劑,且能燃燒.碳原子可用共價鍵彼此連接生成多種結構,組成數量巨大的不同種類的有機分子骨架.按照基本結構,有機物可分成3類:(1)開鏈化合物,又稱脂肪族化合物,因為它最初是在油脂中發現的.其結構特點是碳與碳間連接成不閉口的鏈.(2)碳環化合物(含有完全由碳原子組成的環),又可分成脂環族化合物(在結構上可看成是開鏈化合物關環而成的)和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環)兩個亞類.(3)雜環化合物(含有由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組成的環).在烴分子中,共價連接的碳原子是骨架,碳的其他鍵則與氫結合.烴骨架非常穩定,因為形成碳-碳單鍵和雙鍵的碳原子同等享用它們之間的電子對.烴的氫原子可以被不同的功能團(官能團)取代產生不同類的有機物.功能團決定分子的主要性質,所以有機物也常根據其功能團分類.有機生物分子的功能團比其烴骨架在化學上活潑得多,它們能改變鄰近原子的幾何形狀及其上的電子分布,從而改變整個有機分子的化學反應性.從有機分子中的功能團可以分析和推測其化學行為和反應.如酶(細胞的催化劑)可識別生物分子中的特殊功能團並催化其結構發生特徵性變化,大多數生物分子是多功能的,含有兩種或多種功能團.在這些分子中,每種類型的功能團有其自己的化學特徵和反應.如氨基酸具有至少兩種功能團——氨基和羧基.丙氨酸的化學性質就基本決定於其氨基和羧基.又如葡萄糖也是多功能的生物分子,其化學性質基本決定於羥基和醛基兩種功能團.生物分子的功能團在其生物活性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生物分子中某些其他的功能團列於下表中.
例如甲烷
甲烷分子式CH4.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沸點-161.4℃,比空氣輕,它是極難溶於水的可燃性氣體.甲烷和空氣成適當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會發生爆炸.化學性質相當穩定,跟強酸、強鹼或強氧化劑(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應.在適當條件下會發生氧化、熱解及鹵代等反應.
甲烷在自然界分布很廣,是天然氣、沼氣、坑氣及煤氣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可用作燃料及製造氫、一氧化碳、炭黑、乙炔、氫氰酸及甲醛等物質的原料.
413kJ/mol、109°28′,甲烷分子是正四面體空間構型,上面的結構式只是表示分子里各原子的連接情況,並不能真實表示各原子的空間相對位置.
1.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 21007
CAS號 74-82-8
中文名稱 甲烷
英文名稱 methane;Marsh gas
別 名 沼氣
分子式 CH4 外觀與性狀 無色無臭氣體
分子量 16.04 蒸汽壓 53.32kPa/-168.8℃ 閃點:-188℃
熔 點 -182.5℃ 沸點:-161.5℃ 溶解性 微溶於水,溶於醇、乙醚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0.42(-164℃);相對密度(空氣=1)0.55 穩定性 穩定
危險標記 4(易燃液體) 主要用途 用作燃料和用於炭黑、氫、乙炔、甲醛等的製造
無機物
無機物
◆無機化合物簡稱無機物,指除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的一切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水,
食鹽、硫酸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氰化物等也屬於無機物.絕大多數的無機物
可以歸入氧化物、酸、鹼和鹽4大類.生物體中的無機物主要有水及一些無機離子,如
Na+、K+、Ca2+、Mg2+、Cl-、HCO-3、SO42-、HPO42-等.參見「生物元素」條.人體
組織中幾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元素,其中除碳、氫、氧和氮主要以有機化合物形式存在
外,其餘的統稱為無機物(礦物質或灰分).
③ 有機物知識點總結
有機物知識點總結
在平日的學習中,不管我們學什麼,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那麼,都有哪些知識點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有機物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重要的物理性質
1.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於水的有:各類烴、酯、絕大多數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於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
② 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更加難溶,同時飽和碳酸鈉溶液還能通過反應吸收揮發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揮發出的乙醇,便於聞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澱粉、蛋白質可溶於水形成膠體。蛋白質在濃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溶解度減小,會析出(即鹽析,皂化反應中也有此操作)。
④線型和部分支鏈型高聚物可溶於某些有機溶劑,而體型則難溶於有機溶劑。
2.有機物的密度
小於水的密度,且與水(溶液)分層的有:各類烴、酯(包括油脂)
3.有機物的狀態[常溫常壓(1個大氣壓、20℃左右)]
(1)氣態:
① 烴類:一般N(C)≤4的各類烴 注意:新戊烷[C(CH3)4]亦為氣態
② 衍生物類:
一氯甲烷(CH3Cl,沸點為-24.2℃) 甲醛(HCHO,沸點為-21℃)
(2)液態:一般N(C)在5~16的烴及絕大多數低級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飽和程度高的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溫下也為液態
(3)固態: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鏈烴及高級衍生物。如,
石蠟 C12以上的烴
飽和程度高的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如動物油脂在常溫下為固態
4.有機物的顏色
絕大多數有機物為無色氣體或無色液體或無色晶體,少數有特殊顏色
澱粉溶液(膠)遇碘(I2)變藍色溶液;
含有苯環的蛋白質溶膠遇濃硝酸會有白色沉澱產生,加熱或較長時間後,沉澱變黃色。
5.有機物的氣味
許多有機物具有特殊的氣味,但在中學階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機物的氣味:
甲烷:無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長的調節劑)
液態烯烴:汽油的氣味
乙炔:無味
苯及其同系:芳香氣味,有一定的毒性,盡量少吸入。
一鹵代烷:不愉快的氣味,有毒,應盡量避免吸入。
C4以下的一元醇:有酒味的流動液體
C5~C11的一元醇:不愉快氣味的油狀液體
C12以上的一元醇:無嗅無味的蠟狀固體
乙醇:特殊香味
乙二醇:甜味(無色黏稠液體)
丙三醇(甘油):甜味(無色黏稠液體)
乙醛:刺激性氣味
乙酸:強烈刺激性氣味(酸味)
低級酯:芳香氣味
二、重要的反應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質
(1)有機物
通過加成反應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飽和化合物
通過氧化反應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機物
通過萃取使之褪色:液態烷烴、環烷烴、苯及其同系物、飽和鹵代烴、飽和酯
(2)無機物
① 通過與鹼發生歧化反應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 與還原性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質
(1)有機物:含有、—C≡C—、—CHO的物質
與苯環相連的側鏈碳碳上有氫原子的苯的同系物(與苯不反應)
(2)無機物:與還原性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H2S、S2-、SO2、SO32-、Br-、I-、Fe2+
3.與Na反應的有機物:
含有—OH、—COOH的有機物
與NaOH反應的有機物:常溫下,易與含有酚羥基、—COOH的有機物反應
加熱時,能與酯反應(取代反應)
與Na2CO3反應的有機物:含有酚羥基的有機物反應生成酚鈉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機物反應生成羧酸鈉,並放出CO2氣體;
與NaHCO3反應的有機物:含有—COOH的有機物反應生成羧酸鈉並放出等物質的量的CO2氣體。
4.銀鏡反應的有機物
(1)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
含有—CHO的物質: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等)
(2)銀氨溶液[Ag(NH3)2OH](多倫試劑)的配製: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剛剛產生的沉澱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應條件:鹼性、水浴加熱
若在酸性條件下,則有Ag(NH3)2+ + OH -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壞。
(4)實驗現象:試管內壁有銀白色金屬析出
(5)有關反應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銀鏡反應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3)2OH2 Ag↓+ RCOONH4 + 3NH3 + H2O
甲醛(相當於兩個醛基):HCHO + 4Ag(NH3)2OH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3)2OH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 HCOOH + 2 Ag(NH3)2OH2 Ag↓+ (NH4)2CO3 + 2NH3 + H2O
葡萄糖: (過量)
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關系:—CHO~2Ag(NH)2OH~2 Ag HCHO~
5.與新制Cu(OH)2懸濁液(斐林試劑)的反應
(1)有機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過量,後氧化)、醛、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甘油等多羥基化合物。
(2)斐林試劑的配製: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藍色絮狀懸濁液(即斐林試劑)。
(3)反應條件:鹼過量、加熱煮沸
(4)實驗現象:
① 若有機物只有官能團醛基(—CHO),則滴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中,常溫時無變化,加熱煮沸後有(磚)紅色沉澱生成;
② 若有機物為多羥基醛(如葡萄糖),則滴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中,常溫時溶解變成絳藍色溶液,加熱煮沸後有(磚)紅色沉澱生成;
(5)有關反應方程式:
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關系:—COOH~ Cu(OH)2~ Cu2+ (酸使不溶性的鹼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一、有機代表物質的物理性質
1. 狀態
固態: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澱粉、纖維素、醋酸(16.6℃以下)
氣態:C4以下的烷烴、烯烴、炔烴、甲醛、一氯甲烷
液態:油 狀: 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 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 特殊氣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級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顏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黃色:TNT、不純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輕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烴、乙醇、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烴、碘代烴
5. 揮發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華性:萘、蒽 7. 水溶性 :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烴、烯烴、炔烴、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鹵代烴、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時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與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機物之間的類別異構關系
1. 分子組成符合CnH2n(n≥3)的類別異構體: 烯烴和環烷烴;
2.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n≥4)的類別異構體: 炔烴和二烯烴;
3.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O(n≥3)的類別異構體: 飽和一元醇和飽和醚;
4. 分子組成符合CnH2nO(n≥3)的類別異構體: 飽和一元醛和飽和一元酮;
5. 分子組成符合CnH2nO2(n≥2)的類別異構體: 飽和一元羧酸和飽和一元酯;
6. 分子組成符合CnH2n-6O(n≥7)的類別異構體: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種: 鄰甲苯酚,間甲苯酚,對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O2N(n≥2)的類別異構體: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發生取代反應的物質
1. 烷烴與鹵素單質: 鹵素單質蒸汽(如不能為溴水)。條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與(1)鹵素單質(不能為水溶液):條件-- Fe作催化劑
(2)濃硝酸: 50℃-- 60℃水浴 (3)濃硫酸: 70℃--80℃水浴
3. 鹵代烴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與氫鹵酸的反應: 新制氫鹵酸
5. 乙醇與濃硫酸在140℃時的脫水反應. 6.酸與醇的酯化反應:濃硫酸、加熱
6.酯類的水解: 無機酸或鹼催化 6. 酚與 1)濃溴水 2)濃硝酸
四、能發生加成反應的物質
1. 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的加成: H2、鹵化氫、水、鹵素單質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鹵代烯烴、鹵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鹽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類、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質的加成: H2
注意:凡是有機物與H2的加成反應條件均為:催化劑(Ni)、加熱
五、六種方法得乙醇(醇)
1. 乙醛(醛)還原法: CH3CHO + H2 --催化劑 加熱→ CH3CH2OH
2. 鹵代烴水解法: C2H5X + H2O-- NaOH 加熱→ C2H5OH + HX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RCOOC2H5 + H2O—NaOH→ RCOOH + C2H5OH
4. 乙醇鈉水解法: C2H5ONa + H2O → C2H5OH + NaOH
5. 乙烯水化法: CH2=CH2 + H2O --H2SO4或H3PO4,加熱,加壓→ C2H5OH
6. 葡萄糖發酵法 C6H12O6 --酒化酶→ 2C2H5OH + 2CO2
六、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麥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應的除以上物質外,還有酸性較強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鹽酸、硫酸等),發生中和反應。.
七、分子中引入羥基的有機反應類型
1. 取代(水解)反應: 鹵代烴、酯、酚鈉、醇鈉、羧酸鈉
2. 加成反應: 烯烴水化、醛+ H2 3. 氧化: 醛氧化 4. 還原: 醛+ H2
有機實驗問題
(一). 甲烷的製取和性質 (供參考)
1. 反應方程式 CH3COONa + NaOH→ 加熱-- Na2CO3 + CH4
2. 為什麼必須用無水醋酸鈉?
水分危害此反應!若有水,電解質CH3COONa和NaOH將電離,使鍵的斷裂位置發生改變而不生成CH4.
3. 必須用鹼石灰而不能用純NaOH固體,這是為何?鹼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溫時,NaOH固體腐蝕玻璃;
CaO作用: 1)能稀釋反應混合物的濃度,減少NaOH跟試管的接觸,防止腐蝕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乾燥.
4. 製取甲烷採取哪套裝置?反應裝置中,大試管略微向下傾斜的原因何在?此裝置還可以製取哪些氣體?
採用加熱略微向下傾斜的大試管的裝置,原因是便於固體葯品的鋪開,同時防止產生的濕存水倒流而使試管炸裂;
還可製取O2、NH3等.
5. 實驗中先將CH4氣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最後點燃,這樣操作有何目的?
排凈試管內空氣,保證甲烷純凈,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氣,點燃爆炸.
6. 點燃甲烷時的火焰為何會略帶黃色?點燃純凈的甲烷呈什麼色?
1)玻璃中鈉元素的影響; 反應中副產物丙酮蒸汽燃燒使火焰略帶黃色.
2)點燃純凈的甲烷火焰呈淡藍色.
(二) 乙烯的製取和性質
1. 化學方程式 C2H5OH 濃H2SO4,170℃→ CH2=CH2 + H2O
2. 製取乙烯採用哪套裝置?此裝置還可以制備哪些氣體?
分液漏斗、圓底燒瓶(加熱)一套裝置.此裝置還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預先向燒瓶中加幾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熱時劇烈跳動)
4. 乙醇和濃硫酸混合,有時得不到乙烯,這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主要是因為未使溫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為在140℃乙醇將發生分子間脫水得乙醚,方程式如下:
2C2H5OH-- 濃H2SO4,140℃→ C2H5OC2H5 + H2O
5. 溫度計的水銀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於測混合液的溫度(控制溫度).
6. 濃H2SO4的'作用? 催化劑,脫水劑.
7. 反應後期,反應液有時會變黑,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為何?
濃硫酸將乙醇炭化和氧化了,產生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SO2.
C + 2H2SO4(濃)-- 加熱→ CO2 + 2SO2 + 2H2O
(三) 乙炔的製取和性質
1. 反應方程式 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實驗能否用啟普發生器,為何?
不能. 因為 1)CaC2吸水性強,與水反應劇烈,若用啟普發生器,不易控制它與水的反應. 2)反應放熱,而啟普發生器是不能承受熱量的.3)反應生成的Ca(OH)2 微溶於水,會堵塞球形漏斗的下埠。
3. 能否用長頸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與水的反應.
4. 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這是為何?
用以得到平穩的乙炔氣流(食鹽與CaC2不反應)
5. 簡易裝置中在試管口附近放一團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從導管中噴出.
6. 點燃純凈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燒現象有何區別?
甲烷 淡藍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煙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濃煙.
7. 實驗中先將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後點燃,為何?
乙炔與空氣(或O2)的混合氣點燃會爆炸,這樣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氣純凈,防止點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較乙烯,是快還是慢,為何?
乙炔慢,因為乙炔分子中叄鍵的鍵能比乙烯分子中雙鍵鍵能大,斷鍵難.
(四) 苯跟溴的取代反應
1. 反應方程式 C6H6 + Br2–-Fe→C6H5Br + HBr
2. 裝置中長導管的作用如何? 導氣兼冷凝.冷凝溴和苯(迴流原理)
3. 所加鐵粉的作用如何?
催化劑(嚴格地講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4. 導管末端產生的白霧的成分是什麼?產生的原因?怎樣吸收和檢驗?錐形瓶中,導管為何不能伸入液面下?
白霧是氫溴酸小液滴,由於HBr極易溶於水而形成.用水吸收.檢驗用酸化的AgNO3溶液,加用酸化的AgNO3溶液後,產生淡黃色沉澱.導管口不伸入液面下是為了防止水倒吸.
5. 將反應後的液體倒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有何現象?
水面下有褐色的油狀液體(溴苯比水重且不溶於水)
6. 怎樣洗滌生成物使之恢復原色?
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多次水洗或稀NaOH溶液洗可使其恢復原來的無色.
(五)苯的硝化反應
1. 反應方程式 C6H6 + HNO3 --濃H2SO4,水浴加熱→ C6H5NO2 + H2O
2. 實驗中,濃HNO3、濃H2SO4的作用如何?
濃HNO3是反應物(硝化劑);濃H2SO4是催化劑和脫水劑.
3. 使濃HNO3和濃H2SO4的混合酸冷卻到50--60℃以下,這是為何?
①防止濃NHO3分解 ②防止混合放出的熱使苯和濃HNO3揮發
③溫度過高有副反應發生(生成苯磺酸和間二硝基苯)
4. 盛反應液的大試管上端插一段導管,有何作用?
冷凝迴流(苯和濃硝酸)
5. 溫度計的水銀球的位置和作用如何?
插在水浴中,用以測定水浴的溫度.
6. 為何用水浴加熱?放在約60℃的水浴中加熱10分鍾的目的如何?為什麼應控制溫度,不宜過高?
水浴加熱,易於控制溫度.有機反應往往速度緩慢,加熱10分鍾使反應徹底.第3問同問題3.
7. 製得的產物的顏色、密度、水溶性、氣味如何?怎樣洗滌而使之恢復原色? 淡黃色(溶有NO2,本色應為無色),油狀液體,密度大於水,不溶於水,有苦杏仁味.多次水洗或NaOH溶液洗滌.
高二化學有機物知識點:重要的物理性質
1.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於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於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所以常用乙醇來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為反應的溶劑,使參加反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應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讓它們在均相(同一溶劑的溶液)中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限度。
②苯酚: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屬可溶),易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當溫度高於65℃時,能與水混溶,冷卻後分層,上層為苯酚的水溶液,下層為水的苯酚溶液,振盪後形成乳濁液。苯酚易溶於鹼溶液和純鹼溶液,這是因為生成了易溶性的鈉鹽。
③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更加難溶,同時飽和碳酸鈉溶液還能通過反應吸收揮發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揮發出的乙醇,便於聞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澱粉、蛋白質可溶於水形成膠體。蛋白質在濃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溶解度減小,會析出(即鹽析,皂化反應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蛋白質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線型和部分支鏈型高聚物可溶於某些有機溶劑,而體型則難溶於有機溶劑。
⑥氫氧化銅懸濁液可溶於多羥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絳藍色溶液。
2.有機物的密度
(1)小於水的密度,且與水(溶液)分層的有:各類烴、一氯代烴、酯(包括油脂)
(2)大於水的密度,且與水(溶液)分層的有:多氯代烴、溴代烴(溴苯等)、碘代烴、硝基苯
高二化學有機物知識點:重要的反應
4.既能與強酸,又能與強鹼反應的物質
(1)2Al + 6H+ == 2 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鹽,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鹼鹽,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7)蛋白質
蛋白質分子中的肽鏈的鏈端或支鏈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鹼性的—NH2,故蛋白質仍能與鹼和酸反應。
高二化學有機物知識點:有機物的鑒別
1.烯醛中碳碳雙鍵的檢驗
(1)若是純凈的液態樣品,則可向所取試樣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2)若樣品為水溶液,則先向樣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煮沸,充分反應後冷卻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若直接向樣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則會有反應:—CHO + Br2 + H2O → —COOH + 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產物的檢驗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則先向冷卻後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後再加入銀氨溶液或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水浴)加熱,觀察現象,作出判斷。
3.如何檢驗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樣,向試樣中加入NaOH溶液,振盪後靜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鹽酸酸化,再滴入幾滴FeCl3溶液(或過量飽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澱生成),則說明有苯酚。
★若向樣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則由於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進入水溶液中與Fe3+進行離子反應;若向樣品中直接加入飽和溴水,則生成的三溴苯酚會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澱。
★若所用溴水太稀,則一方面可能由於生成溶解度相對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過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澱。
4.如何檢驗實驗室製得的乙烯氣體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將氣體依次通過無水硫酸銅、品紅溶液、飽和Fe2(SO4)3溶液、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檢驗水) (檢驗SO2) (除去SO2) (確認SO2已除盡)(檢驗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CH2=CH2)。
;④ 中國對蒸汽機的發明有什麼貢獻
700年後,即公元13世紀,歐洲人將水力技術應用於風箱。公元1775年,約翰·威爾金森取得了一項水力鼓風機的專利,與公元1313年王禎的描述基本相同,只不過經過改進而增加了一個曲軸。公元1780年,詹姆斯·皮卡德對這種設備作了重大改進。1804年,英國人德里維斯克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能在軌道上行駛的蒸汽機車。1906年,美國通甩公司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汽油機車。這些歐洲人的設計,是通過各種媒體從中國的發明中衍生出來的,在採用活塞驅動輪子而不是用輪子來驅動活塞方面,中國人肯定地起到了促進作用。由於中國發明了火葯和槍支,因此其工作原理,即槍引發火葯使子彈射出,在一定程度上,它對內燃機和蒸汽機的研製起了促進作用。這也進一步說明,中國人對蒸汽機和內燃機的發明在理論和工藝技術上都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⑤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是:
1、政治上: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政治基礎。
2、經濟上: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身份自由的勞動力;海外三角貿易提供了大量資本;殖民擴張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
3、文化上:技術創新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技術保證。
4、根本原因:經濟發展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
(5)蒸汽機衍生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下半葉。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給整個世界帶來了許多積極影響,尤其是用蒸汽動力代替人力,解放了勞動者的雙手。而以英國為代表的、最先開展工業革命的國家紛紛通過這次革命壯大國力,最終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中最具有代表的、也是最重要的發明成果是蒸汽機。以往人們都是依靠人力來作為工廠的生產動力的。隨著世界對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傳統的以人力為主的生產模式根本無法給資本階級帶來巨大的收益。
自從蒸汽機發明以後,徹底解決了這些問題。蒸汽機是由英國人發明的,英國工廠在利用蒸汽機的原理進行生產之後,迅速提高了生產效率,成了一個工業大國,是當時的「世界工廠」。後來這樣技術也傳播到其他國家,給其他國家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中另一個比較重要的發明是蒸汽船。它是在蒸汽機的原理上進一步創造的。它作為蒸汽機的衍生品,給世界帶來的影響絲毫不亞於蒸汽機。當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是很少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工具不發達,限制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
而蒸汽船的發明使得國與國之間建起了溝通的橋梁,使得先進的文化迅速向世界傳播。
⑥ 化工原料有哪些
化工原料一般可以分為有機化工原料和無機化工原料兩大類 有機化工原料可以分為烷烴及其衍生物、烯烴及其衍生物、炔烴及衍生物、醌類、醛類 、醇類、酮類 、酚類、醚類、酐類 、酯類、有機酸、羧酸鹽、碳水化合物 、雜環類、腈類 、鹵代類 、胺醯類、其它種類 無機化工原料可以分為無機酸、無機鹼、無機鹽、氧化物、單質、工業氣體和其它種類
包括: 日用化學產品、林產化學產品、環境污染處理專用葯劑材料、化學試劑和助劑、專項化學用品、其他專用化學產品
⑦ 有機物的基本反應類型
一、取代反應
1、烷烴與鹵素單質:
鹵素單質蒸汽(如不能為溴水)。條件: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與鹵素單質(不能為水溶液):條件--
Fe或三溴化鐵作催化劑。與濃硝酸:
50℃--
60℃水浴。與濃硫酸:
70℃--80℃水浴。
3、鹵代烴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與氫鹵酸的反應:
新制氫鹵酸。
5、乙醇與濃硫酸在140℃時的脫水反應。
6、酸與醇的酯化反應:濃硫酸、加熱。
7、酯類的水解:
無機酸或鹼催化。
8、酚與濃溴水和濃硝酸反應。
二、加成反應
1、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的加成:
H2、鹵化氫、水、鹵素單質。
2、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鹵代烯烴、鹵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鹽等)。
4、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酮類、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質的加成:
H2。
三、銀鏡反應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
3、葡萄糖、麥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7)蒸汽機衍生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有機物分類:
1、鏈狀化合物
這類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連接成鏈狀,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發現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其結構特點是碳與碳間連接成不閉口的鏈。
2、環狀化合物
環狀化合物指分子中原子以環狀排列的化合物。環狀化合物又分為脂環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1)脂環化合物:不含芳香環(如苯環、稠環或某些具有苯環或稠環性質的雜環)的帶有環狀的化合物。如環丙烷、環己烯、環己醇等。
(2)芳香化合物:含芳香環(如苯環、稠環或某些具有苯環或稠環性質的雜環)的帶有環狀的化合物。如苯、苯的同系物及衍生物,稠環芳烴及衍生物,吡咯、吡啶等。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有機化合物
⑧ 有機物的基本反應類型
一、取代反應
1、烷烴與鹵素單質: 鹵素單質蒸汽(如不能為溴水)。條件: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與鹵素單質(不能為水溶液):條件-- Fe或三溴化鐵作催化劑。與濃硝酸: 50℃-- 60℃水浴。與濃硫酸: 70℃--80℃水浴。
3、鹵代烴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與氫鹵酸的反應: 新制氫鹵酸。
5、乙醇與濃硫酸在140℃時的脫水反應。
6、酸與醇的酯化反應:濃硫酸、加熱。
7、酯類的水解: 無機酸或鹼催化。
8、酚與濃溴水和濃硝酸反應。
二、加成反應
1、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的加成: H2、鹵化氫、水、鹵素單質。
2、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鹵代烯烴、鹵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鹽等)。
4、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酮類、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質的加成: H2。
三、銀鏡反應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
3、葡萄糖、麥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有機物分類:
1、鏈狀化合物
這類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連接成鏈狀,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發現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其結構特點是碳與碳間連接成不閉口的鏈。
2、環狀化合物
環狀化合物指分子中原子以環狀排列的化合物。環狀化合物又分為脂環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1)脂環化合物:不含芳香環(如苯環、稠環或某些具有苯環或稠環性質的雜環)的帶有環狀的化合物。如環丙烷、環己烯、環己醇等。
(2)芳香化合物:含芳香環(如苯環、稠環或某些具有苯環或稠環性質的雜環)的帶有環狀的化合物。如苯、苯的同系物及衍生物,稠環芳烴及衍生物,吡咯、吡啶等。
⑨ 沸點在一百到兩百度的常用有機物
液氨 -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鹼金屬和鹼土金屬 劇毒性、腐蝕性
液態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機酸、芳香烴、溴、二硫化碳,多數飽和烴不溶 劇毒
甲胺 -6.3 是多數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優良溶劑,液態甲胺與水、醚、苯、丙酮、低級醇混溶,其鹽酸鹽易溶於水,不溶於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 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 7.4 是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優良溶劑,溶於水、低級醇、醚、低極性溶劑 強烈刺激性
石油醚 不溶於水,與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級醇混溶 與低級烷相似
乙醚 34.6 微溶於水,易溶與鹽酸.與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數有機溶劑混溶 麻醉性
戊烷 36.1 與乙醇、乙醚等多數有機溶劑混溶 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 與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混溶 低毒,麻醉性強
二硫化碳 46.23 微溶與水,與多種有機溶劑混溶 麻醉性,強刺激性
溶劑石油腦 與乙醇、丙酮、戊醇混溶 較其他石油系溶劑大
丙酮 56.12 與水、醇、醚、烴混溶 低毒,類乙醇,但較大
1,1-二氯乙烷 57.28 與醇、醚等大多數有機溶劑混溶 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 61.15 與乙醇、乙醚、石油醚、鹵代烴、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 中等毒性,強麻醉性
甲醇 64.5 與水、乙醚、醇、酯、鹵代烴、苯、酮混溶 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氫呋喃 66 優良溶劑,與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烴、芳香烴、氯化烴 吸入微毒,經口低毒
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 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 71.78 與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種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 74.0 與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混溶 低毒類溶劑
四氯化碳 76.75 與醇、醚、石油醚、石油腦、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烴混溶 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強
乙酸乙酯 77.112 與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數有機溶劑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屬鹽 低毒,麻醉性
乙醇 78.3 與水、乙醚、氯仿、酯、烴類衍生物等有機溶劑混溶 微毒類,麻醉性
丁酮 79.64 與丙酮相似,與醇、醚、苯等大多數有機溶劑混溶 低毒,毒性強於丙酮
苯 80.10 難溶於水,與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烴等大多有機物混溶 強烈毒性
環己烷 80.72 與乙醇、高級醇、醚、丙酮、烴、氯代烴、高級脂肪酸、胺類混溶 低毒,中樞抑製作用
乙睛 81.60 與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種不飽和烴混溶,但是不與飽和烴混溶 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氣,引起急性中毒
異丙醇 82.40 與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 微毒,類似乙醇
1,2-二氯乙烷 83.48 與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種有機溶劑混溶 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 85.2 溶於水,與醇、醚、酮、酯、烴、氯代烴等多種有機溶劑混溶。能溶解各種樹脂,還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氣體的優良溶劑 吸入和經口低毒
三氯乙烯 87.19 不溶於水,與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烴、汽油混溶 有機有毒品
三乙胺 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於氯仿、丙酮,溶於乙醇、乙醚 易爆,皮膚黏膜刺激性強
丙睛 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機物,與多種金屬鹽形成加成有機物 高毒性,與氫氰酸相似
庚烷 98.4 與己烷類似 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 100 略 略
硝基甲烷 101.2 與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麻醉性,刺激性
1,4-二氧六環 101.32 能與水及多數有機溶劑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強 微毒,強於乙醚2~3倍
甲苯 110.63 不溶於水,與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機溶劑混溶 低毒類,麻醉作用
硝基乙烷 114.0 與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種樹脂和纖維素衍生物 局部刺激性較強
吡啶 115.3 與水、醇、醚、石油醚、苯、油類混溶。能溶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 低毒,皮膚黏膜刺激性
4-甲基-2-戊酮 115.9 能與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數有機溶劑和動植物油相混溶 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較強
乙二胺 117.26 溶於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於庚烷 刺激皮膚、眼睛
丁醇 117.7 與醇、醚、苯混溶 低毒,大於乙醇3倍
乙酸 118.1 與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於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級脂肪烴 低毒,濃溶液毒性強
乙二醇一甲醚 124.6 與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低毒類
辛烷 125.67 幾乎不溶於水,微溶於乙醇,與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 低毒性,麻醉性
乙酸丁酯 126.11 優良有機溶劑,廣泛應用於醫葯行業,還可以用做萃取劑 一般條件毒性不大
嗎啉 128.94 溶解能力強,超過二氧六環、苯、和吡啶,與水混溶,溶解丙酮、苯、乙醚、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節油、松脂等 腐蝕皮膚,刺激眼和結膜,蒸汽引起肝腎病變
氯苯 131.69 能與醇、醚、脂肪烴、芳香烴、和有機氯化物等多種有機溶劑混溶 低於苯,損害中樞系統,
乙二醇一乙醚 135.6 與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極性小,與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 低毒類,二級易燃液體
對二甲苯 138.35 不溶於水,與醇、醚和其他有機溶劑混溶 一級易燃液體
二甲苯 138.5~141.5 不溶於水,與乙醇、乙醚、苯、烴等有機溶劑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極性溶劑部分溶解 一級易燃液體,低毒類
間二甲苯 139.10 不溶於水,與醇、醚、氯仿混溶,室溫下溶解乙睛、DMF等 一級易燃液體
醋酸酐 140.0
鄰二甲苯 144.41 不溶於水,與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 一級易燃液體
N,N-二甲基甲醯胺 153.0 與水、醇、醚、酮、不飽和烴、芳香烴烴等混溶,溶解能力強 低毒
環己酮 155.65 與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腦、二甲苯、乙二醇、乙酸異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種有機溶劑混溶 低毒類,有麻醉性,中毒幾率比較小
環己醇 161 與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烴、芳香烴、鹵代烴混溶 低毒,無血液毒性,刺激性
N,N-二甲基乙醯胺 166.1 溶解不飽和脂肪烴,與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 微毒類
糠醛 161.8 與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點脂肪烴,無機物一般不溶 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淚
N-甲基甲醯胺 180~185 與苯混溶,溶於水和醇,不溶於醚 一級易燃液體
苯酚(石炭酸) 181.2 溶於乙醇、乙醚、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難溶於烴類溶劑,65.3℃以上與水混溶,65.3℃以下分層 高毒類,對皮膚、黏膜有強烈腐蝕性,可經皮吸收中毒
1,2-丙二醇 187.3 與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種有機溶劑混溶 低毒,吸濕,不宜靜注
二甲亞碸 189.0 與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烴混溶 微毒,對眼有刺激性
鄰甲酚 190.95 微溶於水,能與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參照甲酚
N,N-二甲基苯胺 193 微溶於水,能隨水蒸氣揮發,與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種有機物 抑制中樞和循環系統,經皮膚吸收中毒
乙二醇 197.85 與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與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男溶,對烴類、鹵代烴不溶,溶解食鹽、氯化鋅等無機物 低毒類,可經皮膚吸收中毒
對甲酚 201.88 參照甲酚 參照甲酚
N-甲基吡咯烷酮 202 與水混溶,除低級脂肪烴可以溶解大多無機,有機物,極性氣體,高分子化合物 毒性低,不可內服
間甲酚 202.7 參照甲酚 與甲酚相似,參照甲酚
苄醇 205.45 與乙醇、乙醚、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 低毒,黏膜刺激性
甲酚 210 微溶於水,能於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低毒類,腐蝕性,與苯酚相似
甲醯胺 210.5 與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環、甘油、苯酚混溶,幾乎不溶於脂肪烴、芳香烴、醚、鹵代烴、氯苯、硝基苯等 皮膚、黏膜刺激性、驚皮膚吸收
硝基苯 210.9 幾乎不溶於水,與醇、醚、苯等有機物混溶,對有機物溶解能力強 劇毒,可經皮膚吸收
乙醯胺 221.15 溶於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熱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於乙醚 毒性較低
六甲基磷酸三醯胺 233(HMTA) 與水混溶,與氯仿絡合,溶於醇、醚、酯、苯、酮、烴、鹵代烴等 較大毒性
喹啉 237.10 溶於熱水、稀酸、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 中等毒性,刺激皮膚和眼
乙二醇碳酸酯 238 與熱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乾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 毒性低
二甘醇 244.8 與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與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溶 微毒,經皮吸收,刺激性小
丁二睛 267 溶於水,易溶於乙醇和乙醚,微溶於二硫化碳、己烷 中等毒性
環丁碸 287.3 幾乎能與所有有機溶劑混溶,除脂肪烴外能溶解大多數有機物
甘油 290.0 與水、乙醇混溶,不溶於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食用對人體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