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才能使培養的微生物生長又快又好
首先肯定要選對培養基,比如LB。第二通氣量要夠,比如2升的瓶子裝200毫升LB通氣量較好。第三,抗生素的濃度掌握的要准,一般加到100微克每毫升就可以了。第四,轉速越高細菌通氣量越好,生長越快。第五,培養時要保證溫度適宜,有些微生物最佳生長溫度不是37度。
B. 微生物如何培養
給你說說很簡單的微生物培養吧。我們天天吃的饅頭就是微生物培養出來的,一般使用糯米煮成米飯,加入酒釀或者乾酵母,就可以成為酒醪了,酒醪的稀釋液拌麵粉,就能夠做成饅頭了。
C. 如何培養微生物
液體接種
從中海生物技術固體培養基中將菌洗下,倒入液體培養基中,或者從液體培養物中,用移液管將菌液接至液體培養基中,或從液體培養物中將菌液移至固體培養基中,都可稱為液體接種
穿刺接種
在保藏厭氧菌種或研究微生物的動力時常採用此法。做穿刺接種時,用的接種工具是接種針。用的培養基一般是半固體培養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種針蘸取少量的菌種,沿半固體培養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線穿刺,如某細菌具有鞭毛而能運動,則在穿刺線周圍能夠生長
活體接種
活體接種是專門用於培養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種方法,因為病毒必須接種於活的生物體內才能生長繁殖。所用的活體可以是整個動物;也可以是某個離體活組織,例如猴腎等;也可以是發育的雞胚。接種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喂養
澆混接種
該法是將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中海生物的培養皿中,然後再倒入冷卻至45°C左右的固體培養基,迅速輕輕搖勻,這樣菌液就達到稀釋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後,置合適溫度下培養,就可長出單個的微生物菌落
劃線接種
這是最常用的接種方法。即在固體培養基表面作來回直線形的移動,就可達到接種的作用。常用的接種工具有接種環,接種針等。在斜面接種和平板劃線中就常用此法
塗布接種
與澆混接種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讓其凝固,然後再將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塗布棒在表面作來回左右的塗布,讓菌液均勻分布,就可長出單個的微生物的菌落
D. 如何培養微生物
實驗一 常用培養基的制備、滅菌與消毒
實驗二 土壤中微生物分離純化培養
實驗三 菌種保藏
實驗四 細菌形態觀察及單染色
實驗五 放線菌及黴菌形態觀察
實驗六 革蘭氏染色及芽孢染色
實驗七 酵母菌的形態觀察及死活細胞的鑒定
實驗八 微生物直接計數法及測微技術
實驗九 大腸桿菌生長曲線的測定
實驗十 水中細菌總數的測定
實驗十一細菌細胞的生化反應實驗
實驗十二噬菌體的分離、純化及效價測定
實驗一 常用培養基的制備、滅菌與消毒
一、實驗目的
了解培養基的配製原理;掌握配製培養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驟;了解常見滅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乾熱天菌、高壓蒸汽滅菌及過濾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實驗原理
培養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製的供微生物生長繁殖和合成代謝產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的混合物。培養基的原材料可分為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素和水。根據微生物的種類和實驗目的不同,培養基也有不同的種類和配製方法。
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是一種應用最廣泛和最普通的細菌基礎培養基,有時又稱為普通培養基。由於這種培養基中含有一般細胞生長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營養物質,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之用。
乾熱天菌、高壓蒸汽滅菌方法主要是通過升溫使蛋白質變性從而達到殺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試劑與器材
1.器材 試管、三角瓶、燒杯、量筒、玻璃棒、培養基、分裝器、天平、牛角匙、高壓蒸汽滅菌鍋、pH度紙、棉花、牛皮紙、記號筆、麻繩、紗布、吸管、培養皿、電烘箱、注射器、微孔濾膜過濾器、鑷子等。
2.試劑 牛肉膏、蛋白腖、NaCl、瓊脂
四、實驗內容
1.稱量→溶化→調pH→過濾→分裝→加塞→包紮→滅菌→無菌檢查
2.乾熱滅菌:裝入待滅菌物品→升溫→恆溫→降溫→開箱取物
3.高壓蒸汽滅菌:加水→裝物品→加蓋→加熱→排冷空氣→加壓→恆壓→降壓回零→排汽→取物→無菌檢查
4.過濾除菌:組裝滅菌→連接→壓濾→無菌檢查→清洗滅菌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要嚴格按配方配製。
2.調pH不要過頭。
3.乾熱滅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過緊,注意溫度的時間控制,70ºC以下放物、取物。
4.高壓滅菌要注意物品不要過多,加熱後排除冷空氣,到時降壓回零取物。
5.過濾除菌要注意各部件滅菌,壓濾時,壓力要適當,不可太猛太快,濾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實驗二 土壤中微生物分離純化培養
一、實驗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幾種常用的分離純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術;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中的生長特徵;進一步熟練和掌握微生物無菌操作技術;掌握微生物培養方法。
二、實驗原理
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常用的分離、純化方法:單細胞挑取法,稀釋塗布平板法,稀釋混合平板法,平板劃線法 稀釋塗布平板法步驟:倒平板-制備土壤污水稀釋液-塗布-培養-挑菌落;平板劃線法步驟:倒平板-標記培養基名稱-劃線。
三、試劑與器材
1.器材 盛9m1無菌水的試管、盛90m1無菌水並帶有玻璃珠的三角燒瓶、無菌玻璃塗棒、無菌吸管、接種環、酒精燈、無菌培養皿、顯微鏡、血細胞計數板等。
2.試劑 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高氏1號培養基,查氏培養基
四、實驗內容
1.土壤稀釋液的制備
2.微生物分離純化:稀釋塗平板法,平皿劃線分離法,微生物培養技術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掌握含菌培養基的配製,嚴格控制溫度。
2.平板劃線應防止染菌,同時應注意劃線深度及密度。
實驗三 菌種保藏
一、實驗目的
1.學習並掌握菌種保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常用的幾種不同的菌種保藏方法。
二、實驗原理
微生物個體微小、代謝旺盛、生長繁殖快,如果保存不妥容易發生變異和雜菌污染,甚至導致細胞死亡等現象。因此,保存好菌種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常用的菌種保藏方法包括傳代培養法、載體法、懸液法、冷凍法和真空乾燥法
三、試劑與器材
1.材料 大腸桿菌、青黴菌、放線菌
2.試劑 液體石蠟、甘油、五氧化二磷、95%乙醇、10%鹽酸、無水氯化鈣、食鹽、乾冰
3.器材 無菌吸管、無菌滴管、無菌培養皿;安額管、凍干管、40目與100目篩子、油紙、濾紙條(0.5X1.2cm)、乾燥器、真泵器、真空泵、真空壓力表、噴燈、L形五通管、冰箱、低溫冰箱(—30℃)、超低溫冰箱和液氮罐等。
四、實驗內容
1.斜面保藏法
2.液體石蠟法
3.穿刺保藏法
4.砂土管保藏法
5.冷凍真空乾燥保存法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清楚各種保藏方法的優缺點,針對不同要求選擇適宜的保藏方法。
2.熔封安瓶時防止封閉不嚴。
3.液氮凍存操作應防止凍傷。
實驗四 細菌形態觀察及單染色
一、實驗目的
1.了解簡單染色法的原理,並掌握其操作方法。
2.學習並掌握微生物塗片、染色的基本技術和無菌操作技術。
3.鞏固顯微鏡(油鏡)的使用方法。
4.初步認識細菌的形態特徵。
二、實驗原理
細菌個體微小,且較透明,必須藉助染色法使菌體著色,與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以便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根據實驗目的不同,可分為簡單染色法、鑒別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等。簡單染色法是最基本的染色方法,是利用單一染料對細菌進行染色。此法操作簡便,適用於菌體一般形狀和細菌排列的觀察。常用鹼性染料進行簡單染色。
三、試劑與器材
1.材料 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
2.試劑 呂氏鹼性美藍染液(或草酸銨結晶紫染液)、齊氏石炭酸復紅染液。
3.器材 顯微鏡、酒精燈、載玻片、接種環、雙層瓶(內裝香柏油和二甲苯)等。
四、實驗內容
簡單染色法:塗片→乾燥→固定→染色→水洗→乾燥→鏡檢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塗片時,生理鹽水及取菌不宜過多,塗片應盡可能均勻,
2.水洗步驟水流不宜過大,過急,以免塗片薄膜脫落。
實驗五 放線菌及黴菌形態觀察
一、實驗目的
1.了解放線菌、黴菌形態觀察的原理。
2.學習並掌握觀察放線菌、黴菌形態的操作方法。
3.初步了解放線菌、黴菌的形態特徵。
二、實驗原理
放線菌是指能形成分枝絲狀體或菌絲體的一類革蘭氏陽性細菌。常見放線菌大多能形成菌絲體,緊貼培養基表面或深入培養基內生長的叫基內菌絲(簡稱「基絲」),基絲生長到一定階段還能向空氣中生長出氣生菌絲(簡稱「氣絲」),並進一步分化產生孢子絲及孢子。有的放線菌只產生基絲而無氣絲。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時,氣絲在上層、基絲在下層,氣絲色暗,基絲較透明。孢子絲依種類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種螺旋形或輪生。
黴菌可產生復合分枝的菌絲體,分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氣生菌絲生長到一定階段分化產生繁殖菌絲,由繁殖菌絲產生孢子。黴菌菌絲體(尤其是繁殖菌絲)及孢子的形態特徵是識別不同種類黴菌的重要依據。黴菌菌絲和孢子的寬度通常比細菌和放線菌粗得多,常是細菌菌體寬度的幾倍至幾十倍,因此,用低倍顯微鏡即可觀察。人們設計了各種培養和觀察方法,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盡可能保持放線菌自然生長狀態下的形態特徵。本實驗採用插片法。
插片法:將放線菌接種在瓊脂平板上,插上滅菌蓋玻片後培養,使放線菌菌絲沿著培養基表面與蓋玻片的交接處生長而附著在蓋玻上。觀察時,輕輕取出蓋玻片,置於載玻片上直接鏡檢。這種方法可觀察到放線菌自然生長狀態下的特徵,而且便於觀察不同生長期的形態。
三、試劑與器材
1.材料 黑麴黴、青黴和根霉,細黃鏈黴菌或青色鏈黴菌,滅菌的高氏I號瓊脂和滅菌的查氏培養基。
2.實驗器材 經滅菌的:平皿、玻璃紙、無菌吸管、蓋玻片、玻璃塗棒,以及載玻片、接種環、接種鏟、鑷子、顯微鏡等。
四、實驗內容
倒平板→接種→插片→培養→鏡檢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倒平板要厚一些,接種時劃線要密。
2.插片時要有一定角度並與劃線垂直。
3.觀察時,宜用略暗光線;先用低倍鏡找到適當視野,更換高倍鏡觀察。
4.如果用0.1%美藍對培養後的蓋玻片進行染色後觀察,效果會更好。
實驗六 革蘭氏染色及芽孢染色
一、實驗目的
1.了解革蘭氏染色法和芽孢染色法的原理,並掌握其操作方法。
2.了解革蘭氏染色法在細菌分類鑒定中的重要性。
3.學習並掌握微生物塗片、染色的基本技術和無菌操作技術。
4.學習顯微鏡(油鏡)的使用方法。
5.初步認識細菌的形態特徵。
二、實驗原理
革蘭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驟是:先用初染劑結晶紫進行染色,再用碘液媒染,然後用乙醇(或丙酮)脫色,最後用復染劑(如番紅)復染。經此方法染色後,細胞保留初染劑藍紫色的細菌為革蘭氏陽性菌;如果細胞中初染劑被脫色劑洗脫而使細菌染上復染劑的顏色(紅色),該菌屬於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染色反應是細菌重要的鑒別特徵,為保證染色結果的正確性,採用規范的染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芽孢染色法的基本原理,用著色力強的染色劑孔雀綠或石炭酸復紅,在加熱條件下染色,使染料不僅進入菌體也可進入芽孢內,進入菌體的染料經水洗後被脫色,而芽孢一經著色難以被水洗脫,當用對比度大的復染劑染色後,芽孢仍保留初染劑的顏色,而菌體和芽孢囊被染成復染劑的顏色,使芽孢和菌體更易於區分。
三、試劑與器材
1.材料:枯草芽孢桿菌12~18h營養瓊脂斜面培養物,大腸桿菌約24h營養瓊脂斜面培養物
2.試劑 革蘭氏染色液(結晶紫液、碘液、95%乙醇、番紅液)。5%孔雀綠水溶液
3.實驗器材 小試管、滴管、燒杯、試管架、濾紙、木夾子、載玻片、蓋玻片、凹載玻片、無菌水、顯微鏡等、接種環、雙層瓶(內裝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鏡紙、生理鹽水等。
四、實驗內容
1.革蘭氏染色法 製片→初染→媒染→脫色→復染→鏡檢。
2.Schaefer-Fulton氏染色法 製片→染色→水洗→復染→水洗→鏡檢。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塗片時,生理鹽水及取菌不宜過多,塗片應盡可能均勻,
2.乙醇脫色是革蘭氏染色操作的關鍵環節,嚴格掌握脫色時間。
實驗七 酵母菌的形態觀察及死活細胞的鑒定
一、實驗目的
1.觀察酵母菌的形態特徵、出芽生殖方式,並掌握酵母菌與細菌形態特徵的區別。
2.學習鑒別死活細胞的實驗方法。
二、實驗原理
酵母菌是單細胞的真核微生物,菌體比細菌大而且不運動。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為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種,以無性繁殖為主。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無性繁殖方式,少數為裂殖;有性繁殖是產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本實驗是通過美藍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來觀察酵母的形態和芽殖方式。
美藍是一種無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藍色,還原型無色。用美藍對酵母活細胞染色時,由於細胞的新陳代謝作用,細胞內具有較強的還原能力,能使美藍由藍色的氧化型變為無色的還原型,而對代謝作用微弱或死細胞,無此還原能力或還原能力極弱,而被美藍染成藍色或淡藍色。因此,不僅用此法可觀察酵母細胞形態,也可用來鑒別酵母菌的死細胞和活細胞。
三、試劑與器材
1.材料 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爾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養2天左右的麥芽汁(或豆芽汁)液體培養物。
2.試劑 0.05%和O.1%呂氏鹼性美藍染色液、革蘭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 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接種環、灑精燈等。
四、實驗內容
1.美藍浸片觀察 酵母培養→製片→染色→鏡檢→30分鍾後再鏡檢
2.水-碘浸片觀察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染液不宜過多或過少,否則,在蓋上蓋玻片時,菌液溢出或出現大量氣泡。
2.用鑷子取一塊蓋玻片,先將一側與菌液接觸,然後慢慢將蓋玻片放下,使其蓋在菌液上,蓋玻片不宜平著放下,避免氣泡產生。
實驗八 微生物直接計數法及測微技術
一、實驗目的
1.了解血球計數板計數原理,並掌握計數方法。
2.掌握用測微尺測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二、實驗原理
顯微鏡直接計數法是將一定稀釋的菌體或孢子懸液注入血球計數板的計數室中,於顯微鏡下直接計數的一種簡便、快速、直觀的方法。因為計數板是一塊特別的載玻片。其上由四條槽構成三個平台;中間較寬的平台又被一短橫槽隔成兩半,每一邊的平台上各刻有一個方格網,每個方格網共分為九個大方格,一種是一個大方格分成25個中方格,而每個中方格又分成16個小方格(見圖2—3—44);另一種是一個大方格分成16個中方格,每個中方格又分成25個小方格,無論哪種每個大方格中的小方格都是400個。每一個大方格邊長為0.1mm,所以計數室的容積為0.1mm3。計數時,通常只用5個中格內的菌體(孢子)數即可。然後求出每個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25或16,得出一個大方格中的總茵數,再換算成lml菌液中的總菌數。若設5個中方格中總菌數為N,菌液稀釋倍數為M,如果是25個中方格計數板,則計算方法為:
lml菌液中的總菌數=平均每個中格中菌的個數×25×104×M=50000N·M(個)
微生物細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態特徵,也是分類鑒定的依據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測定,需要在顯微鏡下,藉助於特殊的測量工具——測微尺,包括目鏡測微尺和鏡台測微尺。鏡台測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確等分線的載玻片,一般是將1mm等分為100格,每格長0.01mm(即10pm)。鏡台測微尺並不直接用來測量細胞的大小,而是用於校正目鏡測微尺每格的相對長度。
三、試劑與器材
1.材料 釀酒酵母、藤黃微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染色標本片、釀酒酵母24h馬鈴薯斜面培養物。
2.實驗器材 細胞計數板、顯微鏡、蓋玻片、無菌毛細滴管、目鏡測微尺、鏡台測微尺、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等。
四、實驗內容
1.微生物直接計數法 菌懸液制備→鏡檢計數室→加樣品→顯微鏡計數→清洗血細胞計數板
2.微生物測微技術 裝目鏡測微尺→校正→菌體大小測定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防止加樣空氣泡產生。
2.調節顯微鏡光線的強弱適當。
實驗九 大腸桿菌生長曲線的測定
一、實驗目的
1.了解大腸桿菌的生長曲線特徵和繁殖規律,並學會繪制生長曲線。
2.復習光電比濁法測量細菌數量的方法。
二、實驗原理
將一定量的細菌轉入新鮮液體培養基中,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細胞要經歷延遲期、對數期、穩定期和衰亡期四個階段。以培養時間為橫坐標,以細菌數目的對數或生長速率為縱坐標作圖所繪制的曲線稱為該細菌的生長曲線。不同的細菌在相同的培養條件下其生長曲線不同,同樣的細菌在不同的培養條件下所繪制的生長曲線也不相同。
三、試劑與器材
1.材料與試劑 大腸桿菌、LB液體培養基70ml、分裝2支大試管(5ml/支)、剩餘60ml裝入250ml的三角瓶。
2.器材 722型分光光度計、恆溫振盪搖床、無菌試管、無菌吸管等。
四、實驗內容
編號→接種→培養→比濁測定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測定OD值時,要求從低濃度到高濃度測定
2.嚴格控制培養時間
實驗十 水中細菌總數的測定
一、實驗目的
1.學習水樣的採取方法和水樣細菌總數測定的方法。
2.了解水源水的平板菌落計數的原理。
二、實驗原理
本實驗應用平板計數技術測定水中細菌總數。由於水中細菌種類繁多,它們對營養和其他生長條件的要求差別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種培養基在一種條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細菌均能生長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養基平板上生長出來的菌落,計算出來的水中細菌總數僅是一種近似值。目前一般是採用普通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
三、試劑與器材
1.試劑 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滅菌水
2.器材 滅菌三角瓶,滅菌的帶玻璃塞瓶,滅菌培養皿,滅菌吸管,滅菌試管等。
四、實驗內容
1.水樣的採取
2.細菌總數測定
3.菌落計數方法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注意全過程防止染菌
實驗十一 細菌細胞的生化反應實驗
一、實驗目的
了解並掌握細菌鑒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應的原理和方法。
二、實驗原理
各種細菌由於具有不同的酶系統,致使它們能利用不同的底物,或雖然可以利用相同的底物,卻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因此可以利用各種生理生化反應來鑒別細菌。
糖發酵是最常用的生化反應,存在於大多數細菌中。不同的細菌在糖的分解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些細菌能分解某種糖並產生酸性物質(如乳酸、丙酸、醋酸等)和氣體(如二氧化碳、氫、甲烷等),而有些細菌只產生酸不產生氣體。例如大腸桿菌分解乳糖和葡萄糖產酸並產氣,普通變形桿菌分解葡萄糖產酸產氣,但不能分解乳糖。酸的產生可利用指示劑來判斷。在培養基中加入溴甲酚紫(pH5.2為黃色,pH6.8為紫色),當發酵產酸時,使培養基由紫色變為黃色。氣體的產生可由發酵試管中倒置的德漢氏小管中有無氣泡的出現來驗證.
三、試劑與器材
1.材料大腸桿菌、普通變性桿菌、產氣桿菌、糖發酵培養基、蛋白腖水培養基、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
2.試劑甲基紅試劑、40%KOH、5%a一萘酚、乙醚、吲哚試劑。
3.實驗器材德漢氏小管、試管、接種環、恆溫培養箱。
四、實驗內容
培養基配製→編號→試管→接種→培養→觀察結果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要嚴格按照培養基配方配製培養基。
2.觀察結果時要注意滴加葯量及反應時間。
實驗十二 噬菌體的分離、純化及效價測定
一、實驗目的
1.學習分離、純化噬菌體的原理和方法
2.觀察噬菌斑的形態和大小
3.掌握噬菌體效價測定的基本方法
二、實驗原理
噬菌體是細菌的專性寄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細菌存在的地方,均可以發現其特異性的噬菌體,噬菌體侵入細菌細胞後,利用宿主細胞的酶系統進行復制和增殖,最終導致細菌細胞裂解,噬菌體從細胞中釋放出來,可以進一步侵染細菌細胞。在液體培養基中,噬菌體可以使渾濁的菌懸液變為澄清。在長有宿主細菌的固體培養基平板上,噬菌體可以裂解細菌形成透明的空斑,即噬菌斑,一個噬菌體產生一個噬菌斑,因此可以利用這個性質對噬菌體進行分離和效價的測定。
噬菌體的效價是指噬菌體的濃度,即一毫升培養液中所含有的噬菌體數量。噬菌體效價的測定方法多採用雙層瓊脂平板法。先在培養皿中倒入底層固體培養基,凝固後再倒入含有宿主細菌和一定稀釋度噬菌體的半固體培養基。培養一段時間後,計算噬菌斑的數量。
三、試劑與器材
1.材料大腸桿菌、牛肉膏蛋白腖固體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腖半固體培養基(含有瓊脂0.5%,試管分裝,每管3~5m1)、三倍濃縮的牛肉膏蛋白腖液體培養基。
2.器材培養皿、無菌吸管、三角瓶、抽濾瓶、蔡氏細菌濾器、真空泵、陰溝污水。
四、實驗內容
噬菌體分離→噬菌體純化→效價測定
五、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噬菌體時要注意細菌濾器的型號。
2.純化噬菌體時要注意形態、大小。
3.效價測定時要注意雙層瓊脂平板法的使用技巧。
E. 微生物培養方法
微生物培養法是在人為條件下繁殖微生物的方法。根據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對養料、溫度、氧氣、水分、酸鹼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並聯系生產和實驗上的具體要求,可有不同的培養方法。可分好氣培養法和厭氣培養法兩類。中海生物技術的培養基一是好氣微生物培養法,常用:①搖床培養法,即將微生物接種於盛有液體培養基的三角瓶後,放在恆溫培養室中的搖床上作有節奏的振盪,使空氣不斷進入培養液中,促其良好生長;②淺盤培養法,又稱表面培養法,在盤內放一淺層培養基,使微生物能夠充分接觸空氣,而有利於生長繁殖,但此法所需空間大,並且容易污染雜菌;③深層培養法,適用於好氣微生物的大規模發酵培養,在大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通入無菌空氣,並不斷攪拌,可使微生物充分接觸空氣,迅速繁殖並積累代謝產物。二是厭氣微生物培養法,實驗室常用化學還原劑或抽氣機吸除培養基中的分子氧,也有用靜止狀態的深層培養法。在生產中常用密封式發酵罐或不通風的固體發酵法。
F. 培養微生物的方法步驟介紹
微生物培養所培養的微生物通常是病菌、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屬於生物培養的一種。
微生物培養步驟:
1.配置不同濃度的營養液稀釋液:取營養液1ml溶於9ml無菌水中,振盪 5min配成10%的溶液.
2.將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對著)酒精燈燈焰用吸管從此溶液中吸取1ml加入到裝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以此類推製成1%,0.1%,0.01%等不同濃度的稀釋液.
3.將試管口靠近(注意不是對著)酒精燈燈焰,左手拿試管,右手托培養皿(僅露一條小縫,且靠近燈焰).將溶液倒入培養皿中,在各培養皿上標上濃度.
4.將有細菌生長的樣品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對著)酒精燈燈焰,用接種環挑取菌落上的少量菌體加入10%的營養液中.把接種環放在酒精燈上灼燒滅菌,再次取樣加入盛1%的營養液的培養皿(僅露一條小縫,且靠近燈焰)中.重復這個操作,將各濃度的營養液接上種.
5.輕輕搖勻接上種的培養皿,置於恆溫箱內37攝氏度保存,3天後就有菌落出現.
微生物培養的基本條件:
1、影響微生物生長的因素
微生物的生長,除了受本身的遺傳特性決定外,還受到外界許多因素的影響。影響微生物生長的因素很多,簡要介紹如下。
1) 營養物濃度
細菌的生長率與營養物的濃度有關:μ=μmax*C/(K+C) ,營養物濃度與生長率的關系曲線是典型的雙曲線。
K值是細菌生長的很基本的特性常數。它的數值很小,表明細菌所需要的營養濃度非常之低,所以在自然界中,它們到處生長。然而營養太低時,細菌生長就會遇到困難,甚至還會死亡。這是因為除了生長需要能量以外,細菌還需要能量來維持它的生存。這種能量稱為維持能。另一方面,隨著營養物濃度的增加,生長率愈接近最大值。
2)溫度
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每種微生物都有自已的生長溫度三基點:最低生長溫度、最適生長溫度和最高生長溫度。在生長溫度三基點內,微生物都能生長,但生長速率不一樣。微生物只有處於最適生長溫度時,生長速度才最快,代時最短。超過最低生長溫度,微生物不會生長,溫度太低,甚至會死亡。超過最高生長溫度,微生物也要停止生長,溫度過高。也會死亡。一般情況下,每種微生物的生長溫度三基點是恆定的。但也常受其它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根據微生物最適生長溫度的不同,可將它們分為三個類型:
a.嗜冷微生物:其是適生長溫度多數在-10℃-20℃之間
b.中溫微生物:其最適生長溫度一般在20℃-45℃之間
c.嗜熱微生物:生長溫度在45℃以上。
3)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進行生長的必要條件。芽孢、孢子萌發,首先需要水分。微生物是不能脫離水而生存的。但是微生物只能在水溶液中生長,而不能生活在純水中。各種微生物在不能生長發育的水分活性范圍內,均具有狹小的適當的水分活性區域。
4)氧氣
按照微生物對氧氣的需要情況,可將它們分為以下五個類型。
a.需氧微生物:這類微生物需要氧氣供呼吸之用。沒有氧氣,便不能生長,但是高濃度的氧氣對需氧微生物也是有毒的。很多需氧微生物不能在氧氣濃度大於大氣中氧氣濃度的條件下生長。絕大多數微生物都屬於這個類型。
G. 如何進行微生物的培養
微生物培養法是在人為條件下繁殖微生物的方法。根據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對養料、溫度、氧氣、水分、酸鹼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並聯系生產和實驗上的具體要求,可有不同的培養方法。可分好氣培養法和厭氣培養法兩類。中海生物技術的培養基一是好氣微生物培養法,常用:
①搖床培養法,即將微生物接種於盛有液體培養基的三角瓶後,放在恆溫培養室中的搖床上作有節奏的振盪,使空氣不斷進入培養液中,促其良好生長;
②淺盤培養法,又稱表面培養法,在盤內放一淺層培養基,使微生物能夠充分接觸空氣,而有利於生長繁殖,但此法所需空間大,並且容易污染雜菌;
③深層培養法,適用於好氣微生物的大規模發酵培養,在大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通入無菌空氣,並不斷攪拌,可使微生物充分接觸空氣,迅速繁殖並積累代謝產物。二是厭氣微生物培養法,實驗室常用化學還原劑或抽氣機吸除培養基中的分子氧,也有用靜止狀態的深層培養法。在生產中常用密封式發酵罐或不通風的固體發酵法。
H. 微生物培養的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培養法是在人為條件下繁殖微生物的方法。根據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對養料、溫度、氧氣、水分、酸鹼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並聯系生產和實驗上的具體要求,可有不同的培養方法。可分好氣培養法和厭氣培養法兩類。中海生物技術的培養基一是好氣微生物培養法,常用:
①搖床培養法,即將微生物接種於盛有液體培養基的三角瓶後,放在恆溫培養室中的搖床上作有節奏的振盪,使空氣不斷進入培養液中,促其良好生長;
②淺盤培養法,又稱表面培養法,在盤內放一淺層培養基,使微生物能夠充分接觸空氣,而有利於生長繁殖,但此法所需空間大,並且容易污染雜菌;
③深層培養法,適用於好氣微生物的大規模發酵培養,在大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通入無菌空氣,並不斷攪拌,可使微生物充分接觸空氣,迅速繁殖並積累代謝產物。二是厭氣微生物培養法,實驗室常用化學還原劑或抽氣機吸除培養基中的分子氧,也有用靜止狀態的深層培養法。在生產中常用密封式發酵罐或不通風的固體發酵法。
I. 怎樣才能使培養的微生物生長又快又好
設計某一種微生物的培養基要遵循培養基配製的原則來進行。首先要明確配製培養基的目的是什麼,是選擇培養還是進行擴大培養,是工業化生產還是進行實驗室的鑒定,依據你的目的來配製培養基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還是半固體的;其次,確定了目的之後,要根據微生物的特點進行配製,不同微生物對氧氣、pH、無機鹽及有機營養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還要根據微生物的特點配製相應的培養基。最後,有些微生物,雖然配製的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水、碳源、氮源、無機鹽)都具備了,但有些微生物卻不能正常生長,這是因為這些微生物細胞內不能合成某種必需的物質,我們稱之為生長因子,所以還要考慮是不是加入生長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