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植物的病原微生物有什麼

植物的病原微生物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8 05:54:10

『壹』 植物病原細菌的主要類群有哪些

屬於薄壁菌門和厚壁菌門的20餘屬。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布克氏菌屬(Burkholderia)、歐文氏菌屬(Erwinia)、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黃單胞菌屬(Xanthomonas、勞爾氏菌屬(Ralstonia)、棒形桿菌屬(Clavibacter)等。致瘤土壤桿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引起的根癌病,胡蘿卜歐文氏菌(Erwiniacarotavora)引起的軟腐病,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引起的斑點病,茄勞爾氏菌(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野油菜黃單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引起的黑腐病,稻黃單胞菌水稻致病變種(Xanthomonasoryzaepv.)引起的稻白葉枯病等都是著名病害和重要防治對象。以擬南芥與丁香假單胞菌為模式系統,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病原菌與植物互作,取得許多新發現。

『貳』 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指朊毒體、寄生蟲(原蟲、蠕蟲、醫學昆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體,引起感染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或稱病原體。病原體中,以細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

澆灌糞肥的蔬菜會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距離施肥時間越近,蔬菜表面大腸菌群數量越多,用自來水浸泡、沖洗等方法對去除蔬菜表面的大腸菌群有一定效果,其中以沖洗效果最佳。此外,最好的殺滅蔬菜病原菌的方法是沸水浸泡。

(2)植物的病原微生物有什麼擴展閱讀:

每個人一生中可能受到期150種以上的病原體感染,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條件下並不引起疾病,有些甚至對人體有益,如腸道菌群(大腸桿菌等)可以合成多種維生素。

這些菌群的存在還可抑制某些致病性較強的細菌的繁殖,因而這些微生物被稱為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但當機體免疫力降低,人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關系被破壞時,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故又稱它們為條件致病微生物(條件致病病原體)。

機體遭病原體侵襲後是否發病,一方面固然與其自身免疫力有關,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病原體致病性的強弱和侵入數量的多寡。一般地,數量愈大,發病的可能性愈大。

尤其是致病性較弱的病原體,需較大的數量才有可能致病。少數微生物致病性相當強,輕量感染即可致病,如鼠疫、天花、狂犬病等。

『叄』 能使植物患病的微生物有哪些

1,某些細菌,如例如引起果樹火疫病的解澱粉歐文氏菌、引起水稻白葉枯病的水稻黃單胞菌。
2,某些真菌,如由子囊菌中的白粉菌引起的大麥、蘋果和葡萄的白粉病,由擔子菌中的銹菌引起的許多禾穀類作物的銹病及黑粉菌引起的小麥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玉米黑粉病等。
3,植物病毒,如引起煙草花葉病的煙草花葉病毒。

『肆』 植物病原細菌的主要類群及性狀是什麼樣的

(1)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

菌體桿狀,有1根或幾根極鞭,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嚴格好氣性,氧化酶反應一般為陽性。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灰白色,有的能產生熒光性色素。DNA中G+C含量為58%~70%。病害症狀主要是葉斑、葉枯和萎蔫。重要的病原菌有青枯假單胞桿菌(P.solanaearum)等。

(2)黃單胞桿菌屬(Xanthomonas)

菌體桿狀,有1根極鞭,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嚴格好氣性,氧化酶反應弱或陰性。培養基上形成黃色菌落。DNA中G+C含量為63.5%~69.2%。主要引起植物的葉斑和葉枯,少數引起萎蔫,如稻白葉祜黃單胞桿菌(X.compestrispv.orzae)、棉花角斑黃單胞桿菌(X.campestrispv.malvaccearum)、甘藍黑腐黃單胞桿菌(X.ampestrispv.campestris)等。

(3)野桿菌屬Agrobateriem)

菌體桿狀,有1~4根周鞭,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嚴格好氣性,氧化酶反應陰性。在培養基上形成黏性的白色菌落。DNA中G+C含量為59.6%~62.8%。常引起木本植物的瘤腫和發根等畸形症狀,如癌腫野桿菌(A.tumefaciens)。

(4)歐氏桿菌屬Erwinia)

菌體桿狀,周生多根鞭毛,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多為兼性厭氣性,氧化酶反應陰性。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為白色。DNA中G+C含量為50%~58%。為害植物多數引起軟腐,少數引起枯死和萎蔫。重要的病原菌有稻基腐歐氏桿菌(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胡蘿卜軟腐歐氏桿菌(Efwiniacartovorasubsp.carotovora)等。

(5)節桿菌屬Arthrobacter

由Conn etDimmick於1947年建立。此屬主要特徵是在復合培養基上有明顯的桿狀—球形生長循環,一般2~7d的培養物全部是球形細胞,將這種球形細胞轉移至新鮮的復合培養基,菌體形成不規則桿狀。細胞大小變化較大,一般直徑為0.6~1.2μm,桿狀和球形細胞均為革蘭氏陽性反應,但較易褪色,不抗酸,不形成內生孢子,桿狀細菌不運動或偶有運動。絕對好氣,適宜生長溫度25~30℃。節桿菌屬成員的主要習居場所為土壤、污水等。美國冬青節桿菌(A.lkes)是唯一的植物病原菌。

(6)棒形桿菌屬(Clvaibact)

革蘭氏陽性短桿菌,大小為0.4~0.75μm.8~2.5pm,菌體多形態,直或微彎桿狀,也可見到楔形或球形。細菌以單生為主,也常排列成V、Y和柵欄狀,不抗酸,不形成內生孢子,不運動。此屬最主要的特徵是在大多數培養基上一般生長緩慢且弱。絕對好氣,適宜生長溫度為21~26℃。此屬是1984年Davis等提出來專為容納胞壁脯聚糖含2,4-二氨基丁酸(DAB)的7個植物病原棒形細菌的。在國內發現的有番茄細菌潰瘍病棒形桿菌(Cl.michiganesesubsp.michiganense)和馬鈴薯環腐病棒形桿菌(Cl.m.subsp.sepedonicum)等。

(7)短小桿菌屬(Curtobacterium)

革蘭氏陽性短桿菌,細胞大小為0.4~0.6μm.6~3.0μm,不產生內生孢子。一般以側生鞭毛運動,不抗酸,無異染粒。絕對好氣。接觸酶陽性。在NA培養基上生長良好(25~30℃),萎蔫短小桿菌(Cu.flaccumfacienn)是此屬唯一的植物致病細菌。

(8)紅球菌屬(Rhodococcus)

此屬細菌形態復雜,球形細胞可萌芽變成短桿狀。桿狀細胞的片段形成下一代的球形和短桿狀細胞。不運動,不形成分生孢子或內生孢子。革蘭氏陽性,過氧化氫酶陽性。此屬只有帶化紅球菌(R.fazscians)是植物病原菌。

(二)植物菌原體

1967年,日本人土居養二等用電鏡觀察桑萎縮病、馬鈴薯叢枝病、泡桐叢枝病和翠菊黃化病的寄主韌皮部組織超薄切片時,發現有類似侵染動物和人類的菌原體(也稱支原體)的一類生物,稱之為類菌原體。此後,各國研究者發現,許多過去認為是病毒性的黃化、叢枝類病害實際上是由類菌原體引起的。

寄生植物的菌原體沒有細胞壁,但包有具三層結構的細胞膜,最外層和最內層為類脂,中層為蛋白質。細胞質內有線狀DNA分子、核糖體等物質。通過裂殖或芽殖進行繁殖。植物菌原體有兩種類型:一類常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稱為類菌原體。大小一般為0.1~1μm,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迄今未能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多數植物菌原體屬於這一類型。另一類是螺旋形的,稱為螺原體(spiroplasma)。長2.4μm,直徑0.12μm,革蘭氏染色陽性,可在含甾醇和牛血清的培養基上生長,形成荷包蛋狀的小菌落。

植物菌原體屬於柔膜體綱(Mollicutes)、菌原體目(Mycoplasmatales)。類菌原體與菌原體屬(mycoplasma)有關,但由於其還不能人工培養,因而尚未獲得確定的分類地位。

『伍』 常見植物病原細菌屬及其主要特徵有哪些

常見植物病原細菌屬及其主要特徵如下:
(1) 假單胞菌屬。菌體短桿狀或略彎,鞭毛1~4根或多根,極生。革蘭氏染色反應 陰性,嚴格好氣性。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為灰白色,有的能產生熒光色素。危害植物引 起葉斑、壞死及莖稈潰癧等症狀。
(2) 黃單胞菌屬。菌體短稈狀,有一根極鞭,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嚴格好氣性。培 養基上形成蜜黃色菌落。危害植物主要引起葉斑、葉枯,少數引起萎蔫等症狀。如水稻 白葉枯病、甘藍黑腐病。
(3) 土壤桿菌屬。菌體短桿狀,鞭毛1~6根,周生或側生。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 好氣性。培養基上形成黏性的灰白色至白色菌落。常引起木本植物的瘤腫和發根等畸 形症狀。如果樹根癌病。
(4) 歐文氏菌屬。菌體短桿狀,除一個種無鞭毛外,都有多根周生鞭毛。革蘭氏染 色反應陰性,兼性好氣性。培養基上菌落灰白色。危害植物後多引起軟腐,少數引起枯 死和萎蔫。如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等。
(5) 棍狀桿菌屬。菌體短桿狀至不規則桿狀,無鞭毛,革蘭氏染色反應陽性,好氣 性。培養基上菌落多為灰白色。危害植物後引起萎蔫、潰瘍等症狀。如馬鈴薯環腐病等。

『陸』 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的分類(具體些)

1845年左右,愛爾蘭島上的馬鈴薯受到了晚疫病(由馬鈴薯晚疫病菌引起)最嚴重的摧殘,馬鈴薯是當地居民的最主要糧食來源,結果造成約100萬人在飢荒中死亡。1879年由於葡萄霜霉病(病原菌為葡萄生單軸黴菌,為防治此病而發明波爾多液)的大流行,毀滅了全法國的葡萄,從而使法國的釀酒業一度停產。植物的病原微生物種類很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能引起植物生病的有病毒、細菌、真菌等。如引起煙草花葉病的是煙草花葉病毒,能引起水稻惡苗病的是赤黴菌,而禾柄銹菌能引起小麥桿銹病等。一般情況下,植物體內的寄生菌為真菌,但由於植物病毒一般十分微小,由它們引起的植物病毒病尚無良策對付,因而給農業造成嚴重損失。比如從1936年起,非洲迦納的可可樹因被可可樹腫枝病病毒感染而生病,而且來勢兇猛,蔓延很快,到1944年遍布迦納全國。
此後又蔓延到奈及利亞、多哥、象牙海岸等國家。這顯示了植物病毒病的傳染性。植物病毒病的另一特點是暴發性,如柑桔衰退病是一種病毒病,據報道,單在巴西聖保羅州,此病暴發時就使600萬株甜橙死亡。就糧食作物而言,小麥、大麥、水稻、高粱等均能受到多種病毒的侵染。病毒是一種沒有細胞結構,只含有DNA或RNA一種核酸,只能在特定的寄主細胞內生活繁殖的生命體。根據植物病毒核酸的不同,可以將植物病毒分成四種,即雙鏈DNA病毒(ds—DNA)、單鏈DNA病毒(ss—DNA),雙鏈RNA病毒(ds—RNA)和單鏈RNA病毒(ss—RNA)。植物的雙鏈DNA病毒為數不多。1960年首次報道了椰菜花葉病毒後,近幾十年來又報道了約4~5種植物的雙鏈DNA病毒。單鏈DNA病毒含有兩種大小相似的單鏈DNA組份,稱這種植物病毒為雙聯病毒。雙聯病毒是病毒家族中最年輕的成員,它直到1978年才為人們所承認。1981 年龔祖塤等發現我國第一例雙聯病毒——煙草曲葉病毒,從而填補了我國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空白。雙鏈RNA植物病毒為數不多,其結構類似動物的呼腸孤病毒。大多數植物病毒為單鏈RNA病毒,其典型代表是煙草花葉病毒。自發現植物病毒是植物病害的病源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消滅和限制這一病毒的方法,以減少作物的損失。關於植物病毒病的治療,目前較有成效的是熱療法,一般水熱在 55℃時很多植物會被殺死,故常用的方法是氣熱35~40℃,如將葡萄蔓放在38℃的人工氣候箱內30 分鍾可除去扇葉病毒。另外還可以利用莖尖培養來獲得無毒種苗,在防治馬鈴薯、甘蔗、蘋果、柑桔、葡萄及一些觀賞植物的病毒病上採用莖尖培養獲得較大成績。最近將熱處理和莖尖培養技術結合起來,從而更加容易獲得無毒種苗,以避免植物病毒的危害。

『柒』 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類群有哪些每類群至少列出一種植物病害的名稱,及其產生的

,根據病原的種類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營養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過量,低溫的凍害和高溫的灼病,肥料、農葯使用不合理,或廢水、廢氣造成的葯害、毒害等;另一類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傳染性,病原體多種,如真菌、細菌、病毒、線蟲或寄生性種子植物等,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植物病害的病原種類有哪些吧?

1、真菌

一類重要的真核微生物。一般為分枝或不分枝的絲狀體。有些在菌絲內有隔膜,把菌絲隔成多個細胞;不含葉綠體和葉綠素,多數具細胞壁。有些真菌為單細胞,無細胞壁。都為異養型,寄生(除少數外多為兼性寄生)或腐生。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種繁殖方式。無性繁殖主要產生孢囊孢子(有的具鞭毛,可游動,也稱游動孢子)或分生孢子(從菌絲體上或菌絲體分化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產生的外生孢子),以後者較常見。有性生殖可產生各種有性孢子,其中有經過配子囊直接交配形成的卵孢子和接合孢子,有產生在子囊內的子囊孢子或在擔子上形成的擔孢子。真菌的生活史包括無性繁殖階段和有性繁殖階段的世代交替過程。無性階段產生的無性孢子可連續多次產生,是植物病害流行的病原;有性階段多發生在病原真菌侵染後期或經過休眠以後,有性孢子只產生一次,多為病害初侵染的來源。

2、細菌

一類較小的原核單細胞微生物。可分球菌、桿菌、螺旋菌等類型。有細胞壁,無葉綠素,異養,大多為腐生。一般都有著生部位不同和數目不等的鞭毛,有的還有芽孢和莢膜。觀察和鑒別細菌多採用革蘭氏染色法。植物病原細菌大多是革蘭氏陰性,短桿菌,細菌以裂殖方式迅速繁殖,從植物的氣孔、皮孔、蜜腺等自然孔口以及傷口侵入寄主。細菌病害主要見於高等被子植物,栽培植物上較多。無論大田作物或果樹、蔬菜都有一種或幾種細菌性病害,尤多見於禾本科、豆科和茄科作物。常見的病害有水稻的白葉枯病和條斑病、馬鈴薯的環腐病、茄科和其他作物的青枯病、十字花科蔬菜的軟腐病、棉花的角斑病和柑橘的潰瘍病等。玉米的細菌性枯萎病和梨火疫病常造成世界性危害。

3、菌原體和類菌原體

菌原體是一類比細菌更簡單的、能進行自主代謝的已知最小原核生物。無細胞壁,細胞外面只有單位膜結構的原生質膜。菌體呈不規則球狀、絲狀、螺旋狀或不定形等多種形態。只有在成分復雜的特殊培養基內,多數還需供給外源膽固醇才能生長。類菌原體的形態、結構及對抗生素的反應與侵染人和動物的菌原體相同。其菌體至少在某一階段呈螺旋形,大都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已發現近百種植物可由類菌原體寄生在寄主植物韌皮部的篩管中而引起病害。柑橘僵化病菌和玉米矮化病菌等都是這類病原物。還有一些菌體不呈螺旋形,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尚無分類上的科學命名 ,而暫稱為類菌原體。桑萎縮病、棗瘋病、翠菊黃化病的病原物都屬此類。

4、類立克次體或類立克次體細菌

是寄生於植物導管或篩管內的一類病原物,有光滑或波紋狀的細胞壁,無細胞核。形態和結構類似立克次體或某些棒桿菌屬的細菌,但不能在培養細菌的一般培養基上生長。1978年以來有些寄生在導管內的類立克次體先後被分離培養成功,其中有革蘭氏陰性細菌和陽性細菌。但尚未培養成功的在分類上的地位還不能確定。

5、病毒和類病毒

在活體細胞內寄生增殖的不具細胞結構的生命體。一個完整的病毒個體稱為病毒粒體或病毒粒子。由1種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有些病毒在粒體外還有包膜。病毒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它們的形狀。侵染植物的病毒粒體主要有桿狀、線條狀和球狀 3種類型。其遺傳性狀和致病力由核酸決定的,大多數病毒是核糖核酸(RNA)單鏈結構,少數是脫氧核糖核酸 (DNA)雙鏈或單鏈結構。侵入寄主植物活細胞的是病毒核酸,其蛋白質外殼則被留在寄主細胞之外。病毒核酸在寄主細胞內可利用細胞的物質和能量復製成新核酸,並編碼合成蛋白質外殼,然後裝配成新的病毒粒體。有的植物病毒存在幾個性狀不同的粒體,當寄主不同時,其不同粒體可增殖為不同的株系或變株,各有不同的致病力、傳毒介體和抗原特性,甚至有的粒體形狀也各異。病毒很容易發生突變(自然突變和人工誘變)。有的病毒含幾個粒體,只有這幾種粒體同時存在時才能表現該病毒的全部性狀,如苜蓿花葉病毒就有大小不等的5種粒體。

6、寄生性種子植物

由少數缺乏足夠的葉綠體或某些器官退化的種子植物演化而成。其中,有的還能進行光合作用,只從寄主植物取得無機鹽和水分,稱為半寄生;有的完全失去光合能力,必須從寄主植物獲取全部營養物質,稱為全寄生。多寄生在植物的根部或莖幹上。以寄生於大豆和亞麻等作物的菟絲子、寄生於瓜類的列當和寄生於樹木的桑寄生和槲寄生等危害最大,其次是獨腳金和野菰等(見寄生性種子植物)。

『捌』 植物病原菌含義及分類

病原微生物又可稱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菌為什麼會使人生病呢?是因為它們能產生致病物質,造成宿主感染.

『玖』 病原微生物有哪些種類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體,引起感染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或稱病原體。病原體中,以細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

病原微生物指朊毒體、寄生蟲(原蟲、蠕蟲、醫學昆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

閱讀全文

與植物的病原微生物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