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毒素、內毒素、類毒素的區別和聯系
相同的都是一些細菌的成分,差別在於成分不同,作用也不同。
其中類毒素是人工由外毒素制備的無毒的保留抗原性的免疫制劑。外毒素是蛋白而內毒素是脂多糖,都是毒性物質,但外毒素是細菌活著釋放的,而內毒素是細菌死了才出來的。
【外毒素是指某些病原菌生長繁殖過程中分泌到菌體外的一種代謝產物,為次級代謝產物。其主要成分為可溶性蛋白質。許多革蘭氏陽性菌及部分革蘭氏陰性菌等均能產生外毒素。外毒素不耐熱、不穩定、抗原性強,可刺激機體產生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用作治療。
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中的一種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對宿主是有毒性的。內毒素只有當細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壞菌細胞後才釋放出來,所以叫做內毒素。其毒性成分主要為類脂質A。內毒素位於細胞壁的最外層、覆蓋於細胞壁的黏肽上。各種細菌的內毒素的毒性作用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發熱、微循環障礙、內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內毒素耐熱而穩定,抗原性弱。
類毒素是一些經變性或經化學修飾而失去原有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毒素。醫學微生物學中將類毒素定義為:將細菌外毒素用0.3%~0.4%甲醛處理脫去其毒性,保存其免疫原性即為類毒素。如某些細菌外毒素可用甲醛等處理後脫毒的製品,毒性雖消失,但免疫原性不變,故仍然具有刺激人體產生抗毒素,以起到機體從此對某疾病具有自動免疫的作用。它們廣泛地應用於預防某些傳染病。如向人體注射白喉類毒素後可以預防白喉。其他的還有破傷風類毒素、葡萄球菌類毒素、霍亂類毒素等。亦可把它們注射到動物體內用於制備抗毒素。】
『貳』 關於細菌內毒素的問題
據我從事十幾年細菌內毒素的葯品檢驗工作,並且僅在2010年10月至今的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就在國家級正式專業雜志上已發表了4篇有關細菌內毒素的論文,應該是5篇,其中1篇雜志社已計劃於2012年4月發表(同樣也是國家級專業雜志)的經驗分析,細菌內毒素並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容易污染,因為細菌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上的一種脂多糖(Lipoply Saccharide)和微量蛋白質(Protein)的復合物,它不是細菌或細菌的代謝產物,而是細菌死亡或解體後才釋放出來的一種具有內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質,並且也僅僅是革蘭氏陰性菌才會產生,因而一般在進行細菌毒素檢查或你說的冷凍干時,是不會產生的。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是否有具備適應細菌生長、繁殖的營養物質、溫度(在冷凍條件下一般細菌是處於休眠狀態,不易繁殖)等條件存在。而且又要求是革蘭氏陰性菌,並且要等它繁殖並死亡或解休後,才可釋放出具有內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質,時間上分析,時間也不夠。因此不具備細菌污染並產生內毒素的條件,在你說的冷凍條件下就更不易產生細菌內毒素了。這點你完全可以放心。
「冷凍乾燥」是一種常用的乾燥方法,生產上常用於對一些受熱後性質不穩定,易分解、變質的物質,水分去除。如一些在水溶液中性質不穩定,加熱乾燥又易分解的抗生素生產工藝上就用到「冷凍乾燥法」
那麼為什麼乾燥後檢測出的內毒素比乾燥前增加?從你的描述中也可看出「凍干前液體蛋白濃度為10%」,經冷凍乾燥之後,大約失去90%的水份,並且細菌內毒素是比較穩定的,它不會因冷凍乾燥而破壞,也不會隨水分蒸發而除去。乾燥後蛋白質的濃度增加,自然細菌內毒素的濃度也隨之而增加。
『叄』 求教「枯草芽孢桿菌」、「細菌內毒素」、「熱原」 的產生、生存環境、還有殺死方法~ 主要是葯學方面的!!
一、枯草芽孢桿菌
1、產生:廣泛分布在土壤及腐敗的有機物中,易在枯草浸汁中繁殖,故名。空氣中也會有存在。
2、生存環境:需氧菌。生存條件惡劣時,細胞營養體會形成生命力極強的芽孢。
3、殺死方法:121℃高溫高壓滅菌;或環氧乙烷滅菌;或輻射滅菌。
二、細菌內毒素
1、產生:是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的產物。細菌在生活狀態時不釋放出來,只有當細菌死亡自溶或粘附在其它細胞時,才表現其毒性,內毒素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脂多糖中的類脂A成分。
2、存在環境:當細菌死亡或自溶後便會釋放出內毒素,所以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任何有細菌的地方。
3、去除方法:不是生命,不存在殺死的說法。對於葯品中內毒素去除可以使用過濾及高壓滅菌方法,而對於一般水溶液,則普通採用薄膜過濾後高壓法,對於實驗中所用器具可使用乾熱或射線給予滅活,其它也可使用酸、鹼破壞的方法。對於細菌內毒素檢查法中所用實驗用具的外源性內毒素除去方法,最好採用250℃2hr以上的乾熱滅菌方法。
三、熱原
1、產生:由微生物產生的能引起恆溫動物體溫異常升高的致熱物質。它包括細菌性熱原、內源性高分子熱原、內源性低分子熱原及化學熱原等。一般是指細菌性熱原,是某些細菌的代謝產物、細菌屍體及內毒素。
2、存在環境:既然是某些細菌的代謝產物、細菌屍體及內毒素,那麼也就是只要有細菌的地方就有熱原。
3、去除方法:方法眾多。基本類似但不限於內毒素的,而且還分對象。
下面的鏈接里有,你看下吧。太多字就不貼了。
『肆』 什麼是內毒素如何解決
你好,我是葯物專業的,細菌內毒素經常出現在葯品中,這種內毒素就會成為葯品熱源來源,使人應用後產生發熱反映
消除的辦法很多,比如高溫,酸鹼法,凝膠過濾,離子交換等,由於其濾過性,基本不能採用過濾法。
檢查的方法目前應用最多就是家兔法
順便補充一下,內毒素是細菌體內的脂多糖
『伍』 內毒素去除方法
超標因素不外乎以下三種:
1.原料、輔料的帶入
2.用水的帶入
3.設備清洗不夠干凈
去除方法的話,針對以上三點做出改進措施,應該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對於已有的半成品,是不是可以用超濾或反滲透?
成品的話只能銷毀了。
『陸』 如何去除內毒素
葯品、生物製品的細菌內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式確定:
L=K/M
式中L為供試品的細菌內毒素限值,以EU/ml、EU/mg或EU/U(活性單位)表示;
K為人每公斤體重每小時最大可接受的內毒素劑量,以EU/(kg•h)表示,注射劑K=5E U/(kg•h),放射性葯品注射劑K=2.5 EU/(kg•h),鞘內用注射劑K=0.2 EU/(kg•h);
M為人用每公斤體重每小時最大劑量,以ml(kg•h)、mg (kg•h)或U/ (kg•h)表示,人均體重按60kg計算,注射時間若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算。
按人用劑量計算限值時,如遇特殊情況,可根據生產和臨床用葯實際情況做必要調整,但需說明理由。
如果內毒素含量超標,應當在進一步改善生產工藝條件,加強對原材料,輔料以及生產用水等方面的控制!
謝謝!
『柒』 細菌內毒素是否能被過濾
可以
細菌內毒素是由革蘭氏陰性菌菌體崩解後釋放出,內毒素為細菌細胞壁的結構成分,一個細胞壁的結構成分肯定很微小,因此能被過濾!
『捌』 細菌產生的毒素如何消滅
青黴菌
可以產生一種代謝產物,青黴素,這是它的
次級代謝產物
.青黴素可以抑制
細菌細胞壁
的形成,由於細菌在適宜環境下要不斷地
分裂生殖
,就要不斷
『玖』 細菌內毒素引入途經及消除方法
細菌內毒素主要來自於細菌污染。也有可能是采購的原料被污染後滅菌處理殘留。
消除的方法一般是高溫處理,玻璃器皿250度或者180度處理。如果是樣品珍貴的,也可以用去除內毒素的凝膠顆粒吸附。
『拾』 如何去除質粒中的內毒素
內毒素,即脂多糖或LPS,是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細胞膜的組成部分。細菌外膜的外層脂質部分是完全由內毒素分子所構成的。單個大腸桿菌細胞約包含兩百萬個LPS分子,每個LPS分子由疏水的脂質A(lipid A)部分、復雜的糖類殘基陣列部分及負電性的磷酸基團所組成。因此,每個內毒素分子都具有疏水域、親水域和電荷域,這使它在與其他分子相互作用時具有其獨特的自身性質。細菌在其活性生長期向其周圍微環境中散布少量的內毒素,在死亡時則釋放大量內毒素。
在質粒制備的細菌細胞裂解過程中,內毒素分子被從外膜釋放到溶菌液中。
去除內毒素
獲得專利的EndoFree Plasmid制備方法在標準的QIAGEN Plasmid純化方案中整合了對內毒素的去除步驟。使用QIAfilter Cartridge過濾中性的細菌裂解液,並加入專門的不含內毒素緩沖液(緩沖液ER)在冰上進行共同孵育。不含內毒素緩沖液能夠避免LPS分子與QIAGEN-tip中的樹脂結合,從而使每微克質粒DNA中含有的內毒素少於0.1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