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高中生物的教育理念包括哪些

高中生物的教育理念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2 02:55:06

Ⅰ 高中生物學課程的生命觀念包括哪些內容

結構與功能觀:結構和功能相適應,是長期進化所形成的,是生物適應環境的體現。
物質與能量觀:物質合成與分解總是伴隨著能量的吸收與釋放,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密不可分。
進化與適應觀: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生物不斷進化,適應環境;生物適應環境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
穩態與平衡觀:生命系統是一個穩態和平衡的系統,穩態和平衡是通過調節實現的。

Ⅱ 人教版高中生物課程標准中對教學建議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深化對課程理念的認識
《標准》確定的課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按照課程理念,教學中要注意更新課程內容,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現實生活的聯系;優化學習方式;改進評價方法;增強課程與學生自我發展的聯系,幫助學生規劃人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這種變革中,教師作為學習活動指導者的作用比以往更顯重要。教師要認真學習相關的課程文件和《標准》,理解新的課程理念和課程要求,更新教學觀念。
(二)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例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既要學習生態環境保護的知識,又要培養相關的能力,還要養成積極的態度和參與意識。這三個方面的要求對科學素養的形成都同樣重要,缺一不可。教師要在重視知識教學的同時,更加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能力目標的實現,在每個模塊的教學中,全面落實三個方面目標的要求。
(三)組織好探究性學習
科學探究作為發現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律的過程和方法,在科學教育中有重要的意義。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取一定的知識,還要使學生習得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只有這樣,《標准》規定的目標才能落到實處。教師在組織探究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探究活動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並不是忽視學習成果,而是對學習成果有更高的要求,探究是達成這些成果的重要途徑。每一次探究活動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使用行為動詞來表達,以便有針對性地完成活動過程的設計,也便於在活動之後檢驗教學成果。
2.要有值得探究的問題或研究任務
每個探究活動應有學生未知答案的問題。如果學生已經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經歷真正的探究。
除了教科書中的案例外,教師可以用多種方式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選擇其中最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作為小組或全班共同研究的課題。
3.要有民主的師生關系和求真求實的氛圍
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需要民主的師生關系和求真求實的氛圍。教師要鼓勵學生,並給每個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機會來提出個人的想法、見解、問題,並運用證據和邏輯展開討論。討論問題時,教師和所有學生應處於平等的地位。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學生勇於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4.探究性學習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但不應成為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學習方式有各自的特點、優勢和適用的條件。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注意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演示、講授、辯論、模擬、游戲、角色扮演、專題討論、項目設計、個案研究等。

Ⅲ 高中生物學科四大素養是什麼

高中生物新課程解讀系列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葯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生物學的研究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展過程。當今,它在微觀和宏觀兩個方向的發展都非常迅速,並且與信息技術和工程技術的結合日益緊密,正在對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高中生物學課程(以下簡稱本課程)是科學領域的重要學科課程之一,是義務教育階段相關課程的延續和拓展,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它既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學課程要求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在親歷提出問題、獲取信息、尋找證據、檢驗假設、發現規律等過程中習得生物學知識,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發展終身學習及創新實踐能力。
對於《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2017年版)》的解讀,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2.高中生物課程內容標准;
3.高中生物學業質量標准;
4.高中生物課程實施與評價建議。
本期為老師們帶來的是「高中生物新課程標准解讀——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節選內容。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
1.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後的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學生應該在較好地理解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統一性、獨特性和復雜性,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並以此指導探究生命活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2.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指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學生應該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科學思維,如能夠基於生物學事實和證據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方法,探討、闡釋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3.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指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對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學生應在探究過程中,逐步增強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實踐能力;在探究中,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勇於創新。
4.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指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學生應能夠以造福人類的態度和價值觀,積極運用生物學的知識和方法,關注社會議題,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生態意識,參與環境保護實踐;主動向他人宣傳關愛生命的觀念和知識,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和實踐者。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生物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貫穿於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及考試評價中。

Ⅳ 生物學科四大核心素養

生物學科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生命觀念: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相關事件和現象的品格和能力。
2、理性思維: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
3、科學探究:能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
4、社會責任: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
對生物學科素養的解讀:
一、學科素養是用來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服務於高考的選拔功能的
生物科學的素養是考生未來走向社會進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個不具備生物學素養的公民,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對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則是高考生物學科所定義的關鍵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層次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離不開考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017年試題的設計在圍繞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實踐和現代生物科技等展開的同時,對生物學科的素養、關鍵能力、核心價值也進行了考查。試題不但從一般層面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也嘗試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這種設計理念不但有利於區分和選拔學生,也是2017年生物高考的一個亮點。面對紛繁復雜的生命過程是否能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衡量考生生物學科素養高低的一個指標。如理綜全國Ⅰ卷的第30(1)題其答案的設計即有所創新,關於「密閉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CO2的濃度的降低」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於呼吸作用釋放CO2的量,使密閉小室中CO2濃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隨之降低。」才是比較全面的。第30(2)題也是同樣的要求,對於「密閉在無O2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光下植物光合作用釋放O2」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釋放的O2使密閉小室中O2增加,而O2與有機物分解產生的還原型輔酶Ⅰ發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個環節,所以當O2增多時,有氧呼吸會增加」才是比較完善的。
二、學科素養體現著學科特色、重視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導向教學
在實驗與探究能力方面,生物學科要求考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環節。生物學科也要求考生具備實驗設計、實驗結果預測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然而2017年的實驗試題對考生提出了一個相對較高的要求,這不但有利於高考區分功能的發揮,對於改善中學教學不重視實驗,不重視實際操作,較多關注「背」實驗、「記」實驗的狀況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復習中要關注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
核心素養由於具有動態性、情景性、內隱性和終身性,因此對其評價具有一定的困難。教師有必要對核心素養的轉化進行可觀察的外顯化評價。可以通過態度問卷調查,進行形成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也可以通過相應的測量工具、制定相關的測量標准,開展可以觀察的外顯化評價。例如,個人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是學生核心素養社會參與領域中的社會責任、公民道德素養的內容。對學生個人環境保護意識素養的評價,如果僅僅通過幾道試題,很難開展客觀公正的評價。對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素養的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環保意識與態度,通過學生具體行動和生活行為評價他們的環保意識程度,以及加大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維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客觀外顯化評價。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關注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高中生物教師應加強對核心素養的學習與研究,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注重學科邏輯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進一步加強探究式教學,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景,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更好地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使學生在未來的生產與生活中收益。

Ⅳ 生物學科教學理念

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學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新的教育思想得以施行的關鍵。生物學因其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因其具有的科學性、生命性、實驗性等特殊屬性,決定了生物教師在吸收一般教學理念的同時,還必須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形成符合生物特點的教學理念。現有的對教學理念的研究多是站在一般教學的角度上,或者是一線教師針對某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由實踐到理論的非系統的思考,或是單純對新課標理念的分析討論。生物學科獨立的、完整的、系統的教學理念體系尚未建立,針對這個現狀,本文試圖在一定程度上建立生物教學理念體系。 本文對理念、教學理念的概念和特徵進行了分析,並對現代教學的價值觀、學生觀、活動觀進行了論述,表明了現代教學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上,以一般的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基礎,以生物新課程改革為指導思想,結合生物學科的特殊屬性,建立了生物教學理念系統。生物教學理念系統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理論層面的教學理念是根據國際教育發展趨勢和主流教育思想,以及生物學科內容特點分析得出的,包括全球范圍提倡的終身教育理念,旨在幫助人們學會生存,最終形成學習型社會;倡導了解生命、珍愛生命的生命教育理念;遵循生物學科本質屬性,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熱愛自然的回歸自然的理念;與傳統科學教育相對的,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目標的人文教育理念。實踐層面的教學理念針對生物教學的有效實踐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分析得出,包括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及批判性思維教育。通過對每一種教學理念的提出意義、理論基礎、運用原則和實踐方法、途徑等進行的系統的論述,分別形成了生物教學理念系統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 結論認為,教學實踐中,既要執行生物新課標規定理念,又要發展課標之理念;既要吸收一般的教學理念,又要形成具有生物學科特點的具體理念。就生物學科教學而言,除了要秉持宏觀的理論層面的教學理念,還要遵循具體的實踐層面的教學理念;除了要以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為培養目標,還要立足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生物教學理念系統的建立就是從課標出發並發展課標,從一般理念出發形成具體生物學理念,最終形成以生物教學實踐為起點,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總目標的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指導體系。

Ⅵ 有效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和策略有哪些

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要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方式納入教師的教學設計,實現課堂結構的更新,就必須探討高中生物新課程中的教學新策略。

一、新課程理念下選擇生物教學策略的目標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策略要求教師應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遵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興趣愛好。教學方式上,要因人而異地制定可供學生選擇的學習目標,使所有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獲,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享受平等的教育。為此我選擇生物教學策略時主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主動選擇帶來主動學習,提供學生選擇的教育,才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在教學中應安排一些選擇性活動,讓學生自己選擇練習內容、練習方式,獨立地進行練習。增強學生對課程的選擇性是高中新課程的突破,體現了新課程的特色。為了幫助學生正確選擇課程,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選課的指導。要依據學校選課制度,編寫「生物課程選課指南」,並採取咨詢、答疑、講座等各種有效形式給學生進行切實的指導。選擇性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時空,會使之產生新的興趣和一種自主支配學習的激情,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使學生學會選擇,形成個性,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

生物教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可以從學習環境中得到體驗,環境是教學中學生獲得體驗的載體。加強實驗是高中生物新課程的重要特色。教學中要注意針對不同類型的實驗,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實驗質量。新課程還增加了許多類型的實踐活動,教師要設計好這些活動的教學過程,使學生身處生動活潑的情境之中鍛煉操作技能、學習模仿、體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一上課就感到生動有趣、形式新穎、情境交融,整個學習過程處於「樂中練、動中練、學中練」的氛圍之中。

(三)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新課程還十分重視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作用,例如,新教材中安排了許多如思考與討論、科學前沿、技能訓練、模型構建、探究、想像空間、課外製作、活動及建議活動等欄目,其中有許多都是值得思考的,應該讓學生動動腦筋、動動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困難。

二、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策略的案例分析與評價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課程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運用了創設探究情境式、合作交流式、開放式等教學策略。

(一)創設探究情境式教學策略

1.創設探究情境式教學策略是根據生物課程標准學習領域目標和相關的活動內容,圍繞創設的一個教學主題,把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採用相互聯系的若干教學環節,通過游戲為主的方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它是一種主要體現以學生為本、以思維鍛煉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式。

2.教學過程:(1)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2)以主題情境逐漸進入各小標題情境教學;(3)發展學生思維技能訓練;(4)小組合作探討和實踐完成教學目標;(5)讓評價滲透到每一個情境教學中。

3.評價:該策略重點在於引出教學任務,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任務中來。教師把將要學習的生物學知識通過一定的問題、情境或事件呈現給學生,並通過這一活動把學生過去的活動和將來的活動聯系在一體,引起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注意和興趣。這一方法要求教師做到:創設為理解各類生物學學習主題所需的而學生現在又欠缺的接近真實經驗的情境;提供一定的相互矛盾的事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通過活動使教學目標逐漸明確起來,並確立教學目標的規則和程序;避免直接解釋概念,提供定義和答案,自己將結論陳述出來。

(二)合作交流式教學策略

1.合作交流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陪伴學生完成學習過程為主要形式,以師生互動為主要方法創設情境,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該策略重視學生首次發現,首次示範,將所學知識、技能「外化」,進行自我反饋,以逐步完成教學目標。

2.合作交流式教學過程:(1)向學生呈現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2)教師陪伴學生進入學習程序,陪同學生一起練習分析;(3)發展學生思維技能訓練;(4)小組協作學習,利用各人不同的認識開展小組討論,利用集體練習情境的創設提供學習幫助;(5)學習效果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

3.評價:學生在自主探究之後,將各自的探究結果進行交流與討論,通過自主學習而獲得知識。學生獲得的知識可能並不全面或正確,這就需要在一個相互協作的學習群體中對各自的觀點、假設進行辯論,使不同的觀點得以交鋒、碰撞,從而加深、補充、修正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做到: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概念和定義,並請他們對自己的解釋作出說明或提供證據;鼓勵學生相互交流他們的解釋,批判性地傾聽他人的解釋,並對其他解釋提出質疑;用學生現有的經驗作為解釋概念的基礎,進而向他們提供正式的定義、解釋以及新的說明性的短語;避免向學生介紹不相關的概念或技巧,也不要接受學生不合理的解釋。

(三)開放式教學策略

1.開放式教學以教材、場地、自然條件為主線展開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逐漸地改變教學環境,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學習方法,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積極討論學習的規則,以達到教學的目標。

2.開放式教學過程:(1)引導學生利用教材進行自主學習;(2)改變教學場所(如實驗室、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3)在小組合作下創設探究的氛圍,延伸學生學習的興趣;(4)讓個人、小組進行表演、展示;(5)運用綜合性評價。

3.評價:該策略給學生提供了確認發展當前的概念、過程以及技巧的經驗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時間對教師准備好的「情境」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通過與教學情境、材料以及方式的互動,積累直接經驗並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學會遵循一定的模式,確定影響事件的變數,而且學會對事件進行質疑。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做到:鼓勵學生在沒有教師的直接指導下一起學習,給予他們充分的活動和學習的機會;學生在相互交流與合作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需要,把握他們的思路等;向學生提出需要仔細探究的問題以改變他們的研究思路;教師應充當協助者、教練或顧問的角色,不必領著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問題。

(四)實踐引申式教學策略

該策略目的在於通過質疑、復習、實踐等活動來擴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給學生提供新的經驗,使學生形成更深刻、更廣泛的理解,獲得更豐富的信息和恰當的技巧。這一策略常用於對新材料新事物的分析和判斷,要求教師做到:鼓勵學生使用正式的定義或解釋,並將這些新的說明性短語、定義、解釋和技巧運用到新的相似的情境中去;提醒學生做替代性的解釋,使學生形成更深刻、更廣泛的理解,獲得更豐富的信息技巧;使學生注意信息和證據,讓他們從證據中得出合理的結論,提醒他們不要忽視以前的信息和證據而牽強地得出結論;應注意避免向學生提供明確的答案;避免領著學生一步步尋找答案、解釋怎樣解決問題;避免因學生的錯誤結論而訓斥學生。

(五)反饋評價式教學策略

該策略目的在於鼓勵學生評估自己的理解力和創新力,同時也為教師提供評價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的機會。教師運用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來評估學生的觀念、態度和技巧,學生則得以檢驗他們在新情境下的解釋、行為及態度。這一策略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施行,要求教師做到:注意觀察學生使用新知識、技巧的情況,尋找學生改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跡象;評估學生的知識和技巧,但要避免檢測他們詞彙、術語及孤立的事件;允許學生評估自己的學習以及小組協作的技巧,並提出有利於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證據以及以前接受的解釋來回答開放性問題,但不要籌劃與知識和技巧無關的開放性討論。

三、結論與建議──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筆者認為,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不僅指教學目標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還指教學過程是學生自我活動和自主發展的過程。

1.改革以生物知識為中心的單向式傳授教學模式,創造一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2.把「教學過程」首先看作是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因為,「教學」意味著更多的控制和支配,而「學習」則意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評估等環節中,都包含著如何從「教」的角度去喚起學生的「學」。3.讓學生承擔一定的學習責任。4.大膽改造固定的、僵化的教學程序(如復習舊知、新授、鞏固練習等)。5.把教師的角色定位於學生發展的合作者、鼓勵者和引導者。

Ⅶ 怎樣理解高中生物新課程標准

高中生物學課程標准提出了四項課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解讀和領會基本理念是順利實施新課程的首要任務。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最基本的含義是學生能夠合理地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於社會與個人生活中。高中生物學的基本科學素養包括理解生物學基本現象、事實、規律以及生物學原理如何應用於生物技術領域之中,解釋發生在身邊的生物學現象等5個方面。我們可以從「科學態度和科學的世界觀,生物學知識,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科學、技術與社會(STS)」四個維度來理解生物科學素養,並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在這四方面得到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指高中生物課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學生。在這一理念指導下,高中生物學教學應該注意:(1)要給所有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機會。(2)要讓每個學生通過努力達到必修模塊的基本要求。(3)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4)面向全體學生不是降低高中生物學教育的水準。
倡導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有效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教學方法,成為新課程改革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生物學科的產生與發展本身就是人們不斷地進行科學探究的結果,其中不僅包含了生物學知識,也包含了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與技能,包含了生物學的思維方式和基本思想。用類似與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與過程來介紹生物學知識,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較強的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生物學來源於自然和社會,生物學研究的目的就是通過揭示生命本質和生命活動規律,提高人們解決社會、生產和生活實際中面臨的問題(如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疾病與健康問題等),提高人們應對自然現象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學課程就要注重與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養成關注社會、生產和生活實際的習慣。

Ⅷ 生物教學理念

首頁
論文範文
正文

生物教學教育理念研究
公務員之家 2018-12-04

摘要:在生物教學中落實STEM教育理念,打破學科界限,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基本途徑有:整合科學知識,體現科學素養;整合技術手段,培養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整合工程設計,形成工程素養;整合數學內容,領會數學方法。

關鍵詞:STEM教育;生物教學;學科整合

STEM教育是融合了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等多門學科的一種綜合性教育,強調「以設計和探索為目的,並對技術問題解決進行科學的探索」,採用以問題解決為驅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獲取科學知識的同時習得工程設計和技術手段,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方面的綜合素養。當下,我國的學校教育以分學科教學為主,設計和實施綜合性的STEM教育在課程安排、教材編寫、學校管理、教師培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不過,在分學科教學中借鑒STEM教育的理念進行設計和實施,不失為落實STEM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下面,筆者結合生物教學的實踐,談談對落實STEM教育理念,打破學科界限,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認識。

一、整合科學知識,體現科學素養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科學素養是指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科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理解科學的本質(一般過程),培養辯證唯物主義觀,形成科學的審美觀,是科學素養培養的主要內容。科學是對自然或社會現象進行系統性的、受控的、實證的、批判的調查研究,其典型圖1的一般過程如圖1所示。生物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經歷、感受此過程。生物課程中有許多內容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觀,例如,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器官、各系統、各代謝活動之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生物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進化的運動變化觀點;生物與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觀點,等等。生物教學中可以對此進行總結提煉。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與美學是相通的,科學是規律的反映,而規律是美的內在表現。生物學中存在許多美學現象,如生物遺傳的優化組合、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協調對稱、生理過程的協調統一等。這些內容可以使學生深切地感受自然的和諧與統一,從而激發他們的想像力,開拓他們的思路。生物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美學的角度探索科學規律。

二、整合技術手段,培養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技術

在STEM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規劃技術活動,學生能夠獲得學習、溝通和生活技能,達到解決問題、做出決策的目的。生物課程中的技術內容十分廣泛,包含常見的生物技術手段(如實驗操作技術等)、生物技術工具或儀器(如血液透析儀等),還包含一定的信息技術(如辦公軟體的使用、數據處理軟體的使用)等。生物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整合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技術資源,傳授基本的技術思想與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例如,「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要求學生練習徒手切片並製作成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以認識葉片的結構。完成切片,能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在顯微鏡下先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裝片,再觀察葉片橫切面的永久裝片,然後分析、比較,能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信息獲取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將實驗圖像、數據以畫圖的方式記錄下來,使所學知識加深,能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最後,可以啟發學生體會知識、方法、工具、思想等對學習生物乃至生產生活的重大意義。

三、整合工程設計,形成工程素養

STEM教育中的工程就是應用數學、科學和技術領域的概念、原理系統地解決真實、復雜的問題,強調獲得結果的過程和設計。而工程素養是指能夠系統地、創造性地整合數學和科學知識,理解工程設計並開發造福人類的方法。工程設計思想的融入可以提高課堂所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性,使學生在更加復雜而有意義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例如,在「製作生態瓶」的活動中,生態瓶製作的工藝流程如下:第一步,確定問題,即設計並製作一個生態瓶———在密封的條件下,能讓瓶中的水生動物至少生存7天。分析任務的限制條件,生態瓶密封,即不能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不能給瓶內動物餵食,從而確定生態瓶內要有植物為動物提供氧氣和食物,或者還有其他動物,從而形成食物鏈或食物網。第二步,設計方案。通過資料查閱,深入了解活動所提供的動物和植物,然後繪制出動植物之間的食物網(如圖2),從而確定將哪些動物和植物放到生態瓶中;通過資料查閱和數據計算,確定動物和植物每天消耗的氧氣量以及植物每天產生的氧氣量,從而確定生態瓶中動物和植物的數量。第三步,方案實施,即根據設計方案,製作生態瓶。將沙石、水、植物和動物依次放入生態瓶中,對生態瓶進行密封和標記。第四步,對製作的作品進行測試,即測試在光照和室溫條件下,瓶內的動物能否存活7天。小組討論,制定生態瓶測試方案;合理安排小組分工,對生態瓶進行觀察和數據記錄,並繪制測試表格。再根據測試結果,發現生態瓶的問題,改進生態瓶的製作方案,並重新製作和測試生態瓶。第五步,交流展示。小組以繪制手抄報的方式展現本組的工作,以便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和學習,並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整合數學內容,領會數學方法

數學素養是指在生活中能運用具備的數學知識識別問題、表達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並能通過良好的數學能力做出較為准確的判斷。數學方法作為生物研究的一種工具,可以對生物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和描述、計算和推理,從而從定性到定量更好地認識化學變化及其規律。在生物教學中運用數學方法(如數形結合、函數與方程、守恆法、差量法、極值法等)分析某些生物問題,或把生物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能夠更快速、更科學地解決生物問題。例如,「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研究包含花生取樣、測量果實長軸的長度、整理數據、畫出曲線圖等活動。花生取樣採用的是隨機取樣的方法,數量要足夠,一般不少於30枚;果實長軸長度的測量考查測量技能的應用;將測量後的數據繪製成曲線圖,需要運用坐標軸思想……研究過程中數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推理歸納能力以及識圖用圖能力。再如,上述生態瓶的製作過程,學生需要計算不同動物、植物每天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氣量,不同植物每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要使生態瓶中的植物能夠產生足夠維持動物和自身存活的氧氣量,還

閱讀全文

與高中生物的教育理念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